东亚金融危机造成原因

2023-01-13

第一篇:东亚金融危机造成原因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①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三、国际游资的攻击

国际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不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加剧国际经济失衡,然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国际游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金融危机离不开国际游资的攻击。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索罗斯通过保证金方式获取1 :20 的借贷,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通过卖空相当于70 亿美元的英镑,买进相当于60 亿美元的马克,迫使英镑大幅贬值,在偿还借贷后净赚15 亿美元[4 ] 。在1994 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前,国际游资持续大量地进入墨西哥证券市场,在墨西哥所吸收的外资中,证券投资占70 %~80 % ,但在墨西哥总统候选人遭暗杀事件后的40 多天内,外资撤走100 亿美元,直接导致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5 ] 。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国际游资首先攻击泰铢,低买高卖,并巧妙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获取高额回报。

根据IMF 对国际游资的统计,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国际短期资本为3 万亿美元,到1997 年底增加到7. 2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20 %。2006 年末,仅全球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就达1. 43 万亿美元,比1996 年末增长约6 倍。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也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卖空+ 杠杆”策略(市场中性基金) ,发展成为单策略型(包括套利型、方向型、事件驱动型等) 、多策略型(包括新兴市场型、并购型等) 、基金的基金等多种投资策略。其风险特征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既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宏观对冲基金,也有低风险但收益相对稳定的市场中性基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国际资本流动的最显著特征是国际间的过剩资本流动造成了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巨额的国际货币资本必然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猎取利润。

国际游资为什么能够摧毁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众所周知,国际游资规模较大,它完全有能力影响和缩短被攻击国家的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由繁荣到萧条的自然过程。当国际游资进入被攻击国家,它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利率和汇率变化,从而加快金融市场由理性发展向非理性繁荣转变[6] 。按照金融市场的心理预期自我实现原理分析,当大量国际游资进入一个国家时,即使这个国家经济发展表现一般,在大量资本进入的情况下,也会带动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国际金融家掌握话语霸权的情况下,他们通过有意识地夸大被攻击国家发展中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以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心理预期。从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先用“经济奇迹”、“新的发展模式”来吹捧经济成就,然后用“不可持续”、“面临崩溃”来夸大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国际游资有预谋进入和撤退,就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国际游资娴熟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繁荣时期赚取高额利润,也可以利用金融危机赚取高额利润或者收购危机国家的优质资本,进而控制被攻击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是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后,国际直接投资( FDI) 为什么会低价收购危机国的优质资产,形成新的经济殖民主义的根本原因。

第二篇:浅析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很多人在关注这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也有很多人在追溯它的原因。在此仅表示一下自己的意见。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引起了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人们对危机的认识不断加深,也不断指出危机产生的原因,并相应提出应对和防范措施。归纳起来,目前人们认为危机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住房贷款过度扩张,风险控制不严;金融产品创新过度,大量结构型产品太复杂,难以准确估值,风险不透明;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缺陷;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协调,监管不到位,问责不严厉;中介机构不够尽职,财务审计和信用评级有偏差;金融机构激励过度、薪酬过高,容易刺激管理者冒险逐利等等。 必须承认,上述问题都是存在的,但却又可能只是直观的、表面的问题。这次危机从美国次级住房贷款危机开始,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 金融危机 ,全球股价、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等剧烈波动,在短时间内发生超乎想像的巨幅涨落,危机发展的速度和造成影响的程度大大超出世界范围原有的估算,说明其中一定有更深刻、更复杂的原因,必须更深刻更审慎地加以分析。

这次危机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性严重的金融危机,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其中以下因素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一、环境的因素

1、美国的经济环境:宽松的货币和利率政策。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泡沫型的高房价,使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借款人,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2、美国民众的消费观。

美国的民众从来都是今天花明天的钱。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在低利率的诱惑下,及时没有还贷的能力,他们也理所当然地和银行签约,住上了高楼大厦。正是这种理所当然埋下了此次金融危机的祸根。当高房价的泡沫破碎和短期利率的提高一起夹攻的时候,零储蓄的美国民众无力偿还贷款,这就引发了后面的房贷公司,银行,证券公司等一系列金融机构的经营危机。

二、货币体系问题

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单方面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1944年美国发起和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后,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受黄金约束的金本位货币体系转变成为纯粹信用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按理说美元的国际地位应该受到大冲击,国际金融体系应该发生很大震荡。但美国幸运的是,当时还没有另外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可以与美国抗

衡,也没有另外一种货币可以与美元抗衡,所以,尽管当时美元汇率也出现了不小的波动,主要货币之间由固定汇率转化为有控制的浮动汇率,但却并没有震撼美元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很快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等相继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其大量吸引投资和对外贸易主要以美元计价,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就使美元在放弃与黄金挂钩之后,国际社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其中可能带来的深刻问题,仍然像之前一样相信美国、相信和接受美元,而并没有研究和建立放弃金本位制之后约束货币投放总量的新机制新秩序,客观上把货币控制权过多地让渡给美国政府和货币当局。并且自从1976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就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多种储备货币鼎足的格局。凭借着美元的强势地位,美国在经常项目和资本账户中占尽了优势,为了确保足够的外汇储备,各国致力于将本国的商品销往美国,以换取“硬通货”美元,为了让受众的美元能够保值增值,各国有纷纷购买了美国各大金融机构发行的股票,债券等金融衍生品。而美国也乐得到处赊账消费,反正到时如果没有钱还债的话,就直接开动印钞机来印美元就可以了,这样反而更加省事和节约成本。正是凭借着美元的这种强势地位,美国巧妙地让全世界的人为自己的消费和福利来买单,还在享受之后把善后工作推给了其他人来负责。这为其后美元大量投放,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和严重通货膨胀奠定了最重要的货币体制基础。

三.政治体制问题

在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通货膨胀和货币资产(虚拟经济)泡沫,应该通过危机爆发从而使得大量不良资产的核销、利润的核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倒闭等加以消除,从而使严重偏离价值的价格得以回归,使过度逐利而严重削弱的社会理性得以恢复。但是,随着全球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政府更愿意采取各种措施加快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而在出现通货膨胀乃至金融危机时,政府往往因为考虑选民情绪和政局稳定,在泡沫尚未完全消除之前,就会采取措施救市和刺激经济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扩大财政和货币投放,以稳定人心和社会,维持政局和统治。结果会使已经产生的泡沫无法完全消除,这种情况不断积累,越积越大,最终必然要在政府或国力无法控制时彻底爆发,形成巨大的冲击。这又为通货膨胀乃至全球化金融危机的最终爆发奠定了重要的政治体制基础。

四、社会局势问题

苏联解体后,国际政治两大阵营抗衡的格局发生巨变,美国成为世界单一超级霸主,大大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相应的,失去两极或多极制衡的必要基础,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逐步减弱,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控制世界货币投放,平抑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方面无法发挥作用,原来已经建立和运行的“特别提款权”随之消亡,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则越来越受到美国的影响。美国则越来越不受国际秩序的约束,在世界上行动自由,以“国际警察”自居。这期间,里根政府竭力推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削弱联合国以及 国际贸易 和金融组织等的影响力,增强美国的影响力。这使得美元的大量投放进一步失去国际秩序必要的约束,为美元的大量投放进一步打开了方便之门。

五、全球化造成的问题

冷战结束后,新的一轮全球化是建立在当时全球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相差巨大,少数发达国家(如七国集团)经济金融在全球占据绝对控制地位的基础上的。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基础加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与环境消耗型产业,从而利用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廉价原材料、劳动力和环境保护成本,赚取大大超出在本国生产的高额利润,并利用所在国的出口额度,减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与此同时,则不断加大相关产品的进口,并利用产业转移和廉价进口抑制本国的物价上涨,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并控制劳动力成本,削弱工会的影响力。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全球化的发展使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受益巨大。

然而,这种格局却造成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越多地为外国所拥有。但是,由于以美元计价的投资和贸易最终的清算主要通过美国金融机构,表面看美国对外投资或扩大进口使大量美元外流,但实际上全球的美元头寸仍基本保留在美国金融机构(包括美联储),只是在金融机构内部由本国企业存款转化为外国银行存款而已。这客观上使得美国金融机构对外负债持续增长。

在美国对外债务规模巨大,其中国际社会大量以美元计价的收入,客观上只能被动存放美国或购买美国债务的情况下,一方面推动美国为追求本国利益很容易推行低利率政策,另一方面大量廉价资金又容易推动美国政府与社会扩大投资和货币投放。

不仅如此,对通过吸引投资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净流入的国家而言,要么实行中央银行强制收兑政策,从而相应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和本币投放;要么允许社会保留外汇,允许银行开展外币存贷款,而外币贷款又会增加相应货币的流通量。

可见,扩大货币投放是全球贸易和金融严重失衡必然产生的货币现象。

第三篇:2007-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源自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金融动荡迅速演变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经济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关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 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 以下是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1.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赤字政策刺激了美国居民的过度消费和金融机构高杠杆运营,造成累了资产价格泡沫。

金融机构杠杆率的提高,导致金融市场的资产泡沫迅速膨胀,过高的资产价格引发的额“财富效应”,哟、又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国度消费。除了货币政策,美国 所实施的财政政策和大规模减税计划,再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资产价格泡沫的增长留下了隐患。政府开支不断扩张,经济增长结构进一步失衡,直至危机爆发。

2.以自以为是的监督理念,监督制度的漏洞和监督手段的不足使金融体系的风险渐逐步积累,是导致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美国封奉行自由市场经济,过于自信的相信市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能力,主观上造成了金融监管的缺失和松懈。另外,美国的金融体系也存在漏洞,导致监管的额错位和滞后。从监管技能和监管手段上也存在很大的缺陷,

尤其是衍生金融产品的市场真实价格和因此产生的损益情况,金融监管当局没能及时对金融体系的风险进行正确的判断。

3.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漠视风险控制,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制横机制,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主要是管理层缺乏足够的约束能力,对有效风险管理德尔建设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4.风险与收益不均衡的创新产品催生了金融危机,监管缺失的场外衍生产品加剧了市场动荡。

基础资产发起人通过证券化赚取了高收益,却把基础资产中的所有信用和市场风险通过证券转移给了遍布全球的证券投资者。次贷产品的迅速发展,价格的大幅度膨胀和破灭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是本次金融危机的最直接原因。

5.评价机构问题重重,是引发额恶化金融危机的又一重要原因。

由发行人付费的评价机构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评价机构不负责任的跟许多产品较高的评价,并在短期内降低其降低其评级导致金融机构大规模减记资产,直接助推了资产价格的螺旋上升和泡沫的聚集,并加速了资产泡沫的快速破灭。可以说是次贷危机的主要始做佣者之一。

6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扭曲。

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遵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多方面错误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这些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第四篇:中国式地方金融“民间借贷危机”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中国地方金融的出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兼评关于浙江省温州商人的“跑路出逃”现象

王风和

根据2011年10月16日 在世界银行IFC和中国成都市政府主办,“西部博览会论坛统筹城乡配套改革中的金融创新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摘录

一、 中国地方金融产生的问题

-这次关于浙江省温州商人的“跑路者”现象,给我们地方金融的发展深深上了一课,9月20日,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出走美国,9月27日,位于中国鞋都温州双屿村的正得利鞋业公司老板沈某跳楼身亡,坊间传闻与高利贷有关。9月30日,浙江商会凌晨3点10分的短信“一个个前赴后继,又纷纷倒下,每天利息一毛,„„”

央行温州支行今年7月公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极其活跃,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其中,规模高达1100亿元。

1、 “中国式次贷危机”背后的原因

长期以来,地方民间信贷的市场乱象丛生、光怪陆离,2011年9月爆发的浙江省温州商人的“跑路者”,其实就是“逃债者”,警示着,“中国式次贷危机”的爆发,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有深层次的金融体制原因,也有中央新一轮宏观调控机制失灵的原因,中央利率政策的失衡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根源,就是地方金融市场的缺少公平的法治环境,变成了扭曲的变异的地方金融生态,地方中小企业和带有国资背景的产业脊梁大企业之间在融资渠道上形成鸿沟,地方中小企业和中央大企业没有和谐共生,而是倚强凌弱、以垄断长期独占市场、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的空间,大企业利用市场强权和丰富的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高息借贷、以市场利息300%倍以上的利率放贷,掏空了中小企业的成长能力,变相吸取了地方中小企业的营养。长期发展就形成了民间信贷市场的乱象。

根据2010年中国社科院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金融生态历年都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本次调查结果却正好相反,最近的这意味着东部地区的中小企业比较西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负担更重。

东西部中小企业融资的比较结论是,从信贷数量上,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信贷余额的比例为33.66%。其中,东部地区这一比例为31.11%,西部为37.18%,中部为44.31%。这就意味着,经济发达地区较之欠发达地区对小企业提供的信贷相对更少。从资金成本情况看,东部地区89%的小企业面临资金上浮,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这一比例分别为76.84%和74.66%,东部地区的中小企业比较西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负担更重。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判断银行市场结构论几乎不成立。按照银行市场结构论,东部地区的小企业信贷应该好于中西部地区,但事实却完全相反。

现在的浙江地区发生信贷危机,证明了东部地区的融资形势比西部更严峻。

作者:王风和:北京大成律师师事务所合伙人、Email: wfhls@126.com;13391601162。

第五篇:造成怯场心理的原因

造成怯场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往往也因人而异。但下面几点原因却带有极大的普遍性: 技术不熟练 思想负担过重 临场经验不足

1、评价忧虑。

这是造成怯场心理的最主要的因素。现代心理学认为,在任何存在评价的场合,人们一般很难发挥自己原有的水平。大多数人对自己在初次约会中的表现不十分满意。在演讲中,由于评价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听众在“裁判”演讲人,所以演讲者的忧虑更多,心理负担更重。

2、听众的地位。

如果我们面对的听众比我们的地位高,或者我们认为比我们重要,我们讲话时便感到特别紧张。求职者在评估小组面前的表现往往很不自然,这一方面是因为评价忧虑,另一方面也无疑是因为评估小组“大权在握”。

3、听众人数。

一般人都愿意在“小范围”内讲话。如果听众人数很多,演讲者便会倍加谨慎。因为他们觉得一旦出错或表现不佳,“那么多人”一下子都知道了。过分的小心谨慎加大了怯场的可能性和程度。

4、对听众的熟悉程度。

大多数人在“熟人”面前讲话比较自然。面对陌生的听众我们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在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内便会对我们作出评价。

5、听众的观点。

如果你知道听众或大多数听众所持观点和你的观点一致,那你便会信心十足。反之,你便会有很多担心。

6、准备是否充分。

若演讲者自己心里觉得自己对演讲准备得不充分,觉得有“出丑”的可能,那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可能出卖他。

上面我们分析了造成怯场心理的主要原因,下面是应对方法。

1、充分准备。

对付怯场心理最有力的武器是诚心实意地告诉自己你对本次演讲准备得十分充分:你的选题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听众很有吸引力;你对该题目已深思熟虑,而且收集到了所有所需资料;你的演讲稿紧扣主题,安排有序;经过反复演练,你已能恰到好处地把握演讲时间;你对自己的仪表和临场表现有充分信心 ;你有能力很好地对付讲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2、适应变化。

如果你原计划给二三十人作演讲,到场后发现听众有二三百人,你会怎么办?你准备了一份非常正式的演讲稿,走上演讲台你却发现大家都穿着牛仔服和T恤衫之类的衣服,你将如何想?你准备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内容,可上场前主持人告诉你你只有十五分钟的演讲时间,你又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演讲中绝非偶然事情。 3 演讲 。

地点(包括其地理位置、场地大小、有无话筒等内部设施),如果有可能,最好亲自去演讲地点看一看,作到心中有数;4演讲时间;5有无听众提问。

4、练习放松。演讲前,如果你仍感到紧张,下面几种方法有助于你放松:

(1) 深呼吸。作深呼吸的目的是供给你充分的氧气,帮助你在演讲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这里所讲的 “ 呼吸 ” 当然指的是腹呼吸而不是肺呼吸。歌唱家和演员们都知道腹呼吸在控制声音方面的重要性。 (2) 肌力均衡运动。肌力均衡运动是指有意识地让身体某一部分肌肉有规律地紧张和放松。比如你可以先握紧拳头,然后松开;你也可以固定脚掌,作压腿,然后放松。作肌力均衡运动的目的在于让你某部分肌肉紧张一段时间,然后你便不仅能更好地放松那部分肌肉,而且能更好地放松整个身心。

(3) 转移注意力。演讲前要积极听取主办人和听众意见,这样你便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更好地放松身体和思想。

5、带点幽默感。幽默是演讲中的食盐。优秀的演讲人和有吸引力的演讲内容只有加上恰到好处的幽默才能创造出成功的演讲。所以当你遇到怯场心理的袭击时,不妨将之 “ 幽默 ” 而去,在听众轻松的笑声中解脱自己。

演讲是冒险。冒险家的事业中总是存在着恐惧,但成功的冒险家都有对付恐惧的办法。作演讲应时刻铭记这一点。

1、你要在演讲之前作充分的准备和练习。

2、开始演讲前,你要从容不迫。

3、你可以将你的演讲稿轻轻地放到演说桌上。

4、开口之前与听众进行目光接触。

5、做几口深呼吸,然后再开始。

如果你想彻底解决怯场,长期解决的办法是:

首先,你要记住,怯场纯属正常现象。

其次,尽可能获取丰富的演讲经验。

再次,与朋友讨论怯场。

一、客观原因:

家庭、父母、亲友的过高期望。这种高期望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重负,导致怯场。这是目前出现考试怯场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的父母、亲朋、尽管出于善意,考前苦口婆心三番五次地给学生讲道理,谈考好的美好希望,谈考坏对前途的危害,等等。尽管他们的希望是好的,但却往往适得其反,他们不知道在无形中给这些同学造成了较重的心理负担,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其实也包括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二、主观原因:

1、学生对考试没有正确的认识。容易产生怯场的学生,往往考试

看得过于重要,尤其是升学考试看得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关健,"前途命运在此一考。"人为地为自己设置了考试障碍,并将自己的考试焦虑程度增强。

2、自我期望值太高。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规律:动机太弱,人做事就会干劲不足,信心不大,难以成事;动机适中,人做事就会调动全身心的各个方面,使其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取得最佳效果;动机太强,人做事就会高度紧张,产生焦虑,影响身心各方面的正常发挥,同样也难以成事。考试也是如此。如果某个学生求胜动机过强,自我期望值过高的话,就会影响能力正常发挥,导致考试失败。

3、考试准备不足。考试成功主要需具备两条:一是牢固的知识,二是扎实的基本技能。这是考试成败的关键。而有的同学在考试前既没有牢固的知识,也没有扎实的技能,因此在考试中就会慌了手脚,乱了方寸,出现考试怯场。

除上所述,同学们也不忽略另一个较重要的因素--身体健康,有了一个健康的体魄,考试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考试呢?

1、 正确对待,处理外界客观影响。了解父母的语言是出于好心这一善良的动机,但同时应该意识到考试是自己的考试,不能受他人所左右。

2、 端正考试态度,调整考试动机,充满自信心。一次考试绝

不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一次考试也绝不能说明你一生的能力大小。在考试中只有正常发挥才能更好地了解自我、把握自我。无论考前你自己的准备状况如何,都不要灰心丧气或骄傲自大。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状态,既不抱过高的奢望,也不要过低评价自己的能力,心态水平对于考试是很重要的。

3、 加强"双基"训练,掌握考试方法。掌握好知识,运用好知识,是考好试的基础,而且也要注意应考的方法和技能,掌握在考试中如何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的技能。

4、 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精力旺盛。考前不能打突击,熬通宵。这样容易影响大脑的正常的生理机能,考试时,易发生头昏脑胀,无精打采,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所以,考前一定要注意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注意身体,保持身体健康。

二、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

下列几个方面都可能引起考试焦虑:

1.成功的期望值太大。有的同学之所以会产生高度的考试焦虑,是因为把考试的成败对他们的作用,尤其是心理意义看得太重要,把这种成败看得过于绝对,甚至无法更改,把考试的成绩看得同他们的升级、毕业、升学乃至今后的就业密切相关,是他们获得自卑的唯一依据,这样就会产生焦虑并大大地提高考试焦虑的水平。如有的同学认为:(去年没考上),今年如果再考不上,就太不可救药了。

2.外界环境的压力。社会的典论,师长亲友的过高期望,会形成一个萦绕于考生周围的有强大压力的心理环境,势必导致考生产生考试焦虑。

3.自身的知识基础。有的考生自身的知识与他们过高的期望值之问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考生的基础知识功底不太好;另一方面他们希望能在考试中获得理想成绩,使自己的自卑心得到充分的显示和满足,这些矛盾必然导致考生产生考试焦虑。

4.已考学科的影响。由于前面考试的科目状况不佳,没有达到预计的理想效果,使考生对所考科目产生畏惧心理,也会产生考试然虑。

5.临考前或考试中身体状况不佳,也会产生考试焦虑。

6.对考试取胜的信心很足,没有应对失误等意外事情的心理准备,如遇到考题中有比较多的难题,也会产生考试焦虑情绪。

三、消除考试焦虑的方法

1.正确地认识考试焦虑

由前面所述可知,在大考来临之际,考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和焦虑,这是非常正常和自然的,而且适度的然虑将有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关键是考生自己要主动调节好这种焦虑,可以这样毫不夸张地说,谁对这种焦虑心理调节得好,谁在考试中就能取胜。因此,考生对自己考前的适度焦虑,不必过分紧张,以免人为地加剧了热虑的程度,以致干扰正常的复习考试。

2.树立必胜的信,“前苏联举重冠军瓦西里亚历山耶夫有这样一句名言:“在举起杠铃之前,我必须在精神上把它举起来”,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考试也是一样的,相信自己的力黄,相信自己经过平时的认真学习和系统而全面的复习是能够考好的,相信别的考生能做出的题自己也一定做得好,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是考试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事实证明,自信心能振奋人的精神。只有相信自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的人,才能百折不挠、披荆靳妹,战胜和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3,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考前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考试取得理想成绩的重要条件,它甚至与考试的知识技能准备、能力准备及生理准备同等重要。无数事实证明,在其它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谁的心理准备充分、扎实,谁就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考生必须重视自己的心理准备。对参加考试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在心理上摆脱考试的未浮.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广阔意境。既要正确地对待外来的压力,更不要自己再给自己增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要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对自己的期望也不要太高,要实事求是,要有承受考试失败的心理准备。

4.考试前要休息好

考试期间,脑力劳动的负担是很重的.因此,在考前和考试期间一定要休息好,注意用脑卫生。首先,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这时应主要看看各种教材,自己的笔记,做过的习题、试卷,尤其是其中过去做错了的,目的是使曾经学习过的知识翻新、再认、备忘。临考前决不妥再去开辟“新战场”,做大量的难题。考前两三天最好停止复习功课,让自己彻底地轻松一下。其次,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同学们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紧张的状态,由于长期的夜战、疲劳战,同学普遍都睡眠不足.且生活现律混乱。因此.考试前一定要注意适当休乌,保证充足的睡眠,且注意把自己大脑的兴奋查、调整到白天的考试时间内。如果有同学出现烦躁、失眠等症状叶,应注意调节,平心静气,不思考任何问题,即可慢慢入睡,尤其不要自己给自己以负效应的暗示,“我失眠了”“我不行呀”等。如果失眠现象太严重,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少量镇静、催眠药物,但必须慎之又慎。第三,要适当进行一些文体活动,但不要太剧烈,也不要有危险性的。这样可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忽,还可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和焦虑。

5.要保证身体健康

考试期间要吃饱吃好,不要勉强凑合,要适当清淡可口些,不要太油腻,不要饿着肚子进考场,也不要在进考场前饮用过多的饮料、茶水。要注意根据天气冷暖的变化增减衣服,还要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以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安全。

6.要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情绪

当觉察到已产生考试焦虑(一般会出现心慌意乱、焦躁不安、多汗、头晕、恐惧等症状)时,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能使自己情绪高涨的刺激物上去,或参加一些适度的运动,或到室外去散散步,呼吸一些新鲜空气。进考场前不防做一点自我放松的动作,如:做深呼吸、握握拳、伸伸腿、朗诵自己喜爱的诗句或歌曲,或者做些有益的自我暗示,待心情稍稳定一下再去做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党员学法读纪心得体会下一篇:党员教师三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