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与调整基本原则及存在问题分析

2022-09-11

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学校现有专业改造, 另一方面是新申报专业的建设。如何设置与调整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的基本依据是什么?设置与调整专业存在问题?显然是我们设置与调整专业要研究的重要前题。为从根本上确保高校未来学科专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逐步建立起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专业调整机制并加以严格实施, 本文针对专业设置与调整基本原则及存在问题浅议如下:

一、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背景目的

高校与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如何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 让学校现有资源优势发挥最大化的效益, 化解学校现有专业转型困局, 需要学校重视顶层设计。学校做好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前提是深化学校内部改革, 实现专业结构的优化, 从宏观上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把握人才市场对学校所培养的专业人才的需求, 寻找学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市场依据。

学校应该充分认识专业设置与调整的重要性, 以座谈、培训方式提升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 让全校教员工认识到调整专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快慢, 切不可瞻前顾后, 使学校专业建设与布局陷入困境。

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要遵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 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最新需求, 通过培优汰劣, 逐步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打造特色专业,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形成主动调整专业的体制机制, 制订一系列稳步调整专业的建设方案, 研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掌握行业技术的最新动态, 专业设置与调整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二、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原则

相互适应原则。坚持专业设置与调整和学校发展定位相协调, 市场需求预测与办学实际相适应、申报新专业与调整旧专业相结合, 专业设置与调整与学校发展规模、效益相匹配。…

社会引领原则。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间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专业建设应主动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

整体优化原则。通过专业调整、改造, 进一步整合学校现有资源, 促进学院、专业之间的融通, 实现有限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增强各专业的办学实力, 提高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交叉延伸原则。面对现代科学各学科之间的渗透向纵深发展的趋势, 不断拓宽专业口径, 灵活设置专业方向。…

突出特色原则。调整、改造、淘汰不适合社会发展的旧专业, 促使新兴、特色、重点专业快速发展壮大, 重点建设具有本土办学特色的专业群, 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需求导向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需要, 调整、改造专业结构, 调整人培计划。发挥就业导向和招生计划调控作用, 建立能上能下的专业调整机制, 实行动态调整, 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持续建设原则。建立相关体制机制, 提前规划, 全面布局, 按学校专业发展规划, 出台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自我评价机制, 保障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存在的问题

近年, 学校对专业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思路、规划、方案和具体目标, 二级学院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导致学校特色专业不特, 部分招牌专业招生严重萎缩, 造成大量人、财、物的搁置。专业建设的主体是二级学院, 学院一把手要将专业建设提升到学院发展第一要素, 给以足够重视, 并在专业建设方面加大智力、人力、物力投入。

(一) 学校缺乏专业设置与调整的顶层设计。

学校要坚持教育要面向市场, 坚持年度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率硬挂钩, 专业设置与调整应以学校现有学科和专业为基础, 以就业质量检验为标准, 控制个另专业招生规模, 突出行业专业特色, 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认同度。

(二) 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不能迎合社会发展。

学校要以就业质量为导向, 促使人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积极发展区内尚未布点的专业, 鼓励设置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 优先发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

(三) 完善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体制。

专业设置与调整前, 要进行缜密的市场调研, 出台专业调整的方案, 做好充分的论证, 按学校办事程序, 避免“拍脑门”、盲目跟风带来的人力、物力损失;当一个专业设置不当, 与教育目的相悖时, 应该果断进行调整。计划增设的新专业, 应该预先开设专业方向模块, 进行人才培养探索和市场探试。

(四) 学校缺乏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评估机制。

学校应该出台相关专业评估细则, 每2到3年进行一次专业评估, 全面总结剖析学校现有专业的建设发展情况, 发现和解决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五) 学校缺乏建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论证机制。

专业设置与调整之前, 要建立专业专家库, 定期组织科学论证, 对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分析, 分层论证。

(六) 学校缺乏建立跨专业、跨学院联合培养机制。

加强学院间合作意识, 学院与学院之间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不同, 但是通过寻找不同专业之间的结合点, 资源共享, 共同突破, 协调发展。

(七) 学校缺乏严格的专业设置与调整程序。

学校设置与调整专业时, 要按照学校发展规划, 遵守准入制度, 审慎申报新专业。

(八) 学校缺乏完善的专业预警退出机制。

学校应该出台适合学校发展的专业预警退出机制, 按照预警与退出条件, 落实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 定期公布预警和退出的专业。

(九) 学校无法避免专业设置与调整…

“四重四轻”现象。重突击, 轻规划。重申报, 轻建设。重设置, 轻调整。重数量, 轻质量。…新增专业必须经申报学院、教务部门、人事部门、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共同审定, 经专业委员会论证后, 报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方可上报。

(十) 学校对新增专业建设重视不够。

部分二级学院每年都有新增专业, 但新设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教学硬件基础较差, 急需改善;学科专业间的关联、依托、支撑不够, 办学资源、力量相对分散, 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不够明显;专业内涵建设思路不够清晰, 主要精力用于应付专业教学, 尚未对现有专业进行重点建设, 总体水平不高, 没有形成专业群建设。

(十一) 学校要加大双师、多能型教师培养力度。学校要提前规划, 对教师培养培训, 为专业设置与调整提前做好师资储备与分流准备, 增加教师专业领域的宽度, 引导培养教师“一专多能”、“一人多课”“一身多技”, 跟上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步伐,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摘要: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学校现有专业改造, 另一方面是新申报专业的建设。由于新专业的设置需要重新配备和添置新的教学资源, 同时在发展上也具有不确定性。如何设置与调整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的基本依据是什么?设置与调整专业存在问题?显然是我们设置与调整专业要研究的重要前题。

关键词:专业,设置与调整,基本原则,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学通.河南省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调查与调整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1) :68-71.

[2] 蒋毅.高职院校新专业开发的冷思考[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3) :2-3.

[3] 李波.按培养模式重构高校课程体系[J].教育研究, 2011 (8) .

[4] 覃肖华.高校学科综合教学体制的改革趋势[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6)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对温莎女子SAP养生会所设计的探讨下一篇:对加强司法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