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性沪教版

2022-11-01

第一篇:物质的溶解性沪教版

物质的溶解教案(沪教版)

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能说出溶剂和溶质。

3.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4.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溶液的概念、特点。

会辨认溶质和溶剂,能正确分辨溶解与熔化的不同。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几种生活中的分散现象。

2.背出溶液的概念、乳浊液和溶液,并举出常见实例各两则。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 通过高锰酸钾中加水,食盐中加水,蔗糖中加水以及泥土(粉笔灰)中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得到如下结论: 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 如果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 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新名词: 乳化: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 教学过程: 设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黄河为什么是浑浊的?医院里用的碘酒是怎样制成的?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上述三个例子都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分散现象。 新课讲授:阅读p153活动与探究

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阅读实验:在1~4号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泥土、植物油、食盐和酒精。振荡后观察四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泥土 : 变浑浊 悬浮固体不颗粒 (分层) 植物油 :牛奶状浑浊 分散着液体不止液滴 (分层) 食盐: 透明液体 (稳定) 酒精 : 透明液体 (稳定) 继续观察: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情况。 引出概念:1.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举出实例:浑浊的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 引出概念:2.一种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举出实例:植物油分散在水中;石油原油;橡胶树的乳胶等。 归纳: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浊液。 思考:通过上面实验,你可以得出浊液有什么特点?(浑浊不透明,会分层) 引出概念:3.一个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和溶液。

举出实例:生理盐水、糖水、碘酒。 配制溶液:学生练习用碘和酒精配制碘酒溶液。 分析思考:溶液与浊液相比,有何特点? 归纳:溶液的特点是:均

一、稳定的、久置不分层。 巩固新课(方法:练习反馈)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当某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样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例如:食盐溶液,稀硫酸,而蔗糖水溶液则不能导电。 学习目标:

1、复述溶解含义,区分熔化和溶解。

2、会判断溶质和溶剂,正确说出溶液的名称。

3、记住溶解性的含义,说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首先由溶质和溶剂的性制裁决定的,温度等外 界因素也有重要影响。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 教师设问:什么叫溶液?主要有什么特点? 阅读课本p160溶质和溶剂相关内容。 思考问题:

1、什么叫溶解?与溶化是否一样?

2、什么叫溶质和溶剂?溶液有哪两部分组成? 讲授新课:

1、关于溶质、溶剂(方法:分析讲解) 阅读实验:课本p160,药匙取0.1克以下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在500毫升烧杯中,注入200-300毫升水,并不断搅拌,形成色彩鲜艳的溶液。 分析:上述实验叫什么过程,其中溶质是什么?溶剂又是什么? 思考:是否只有固体才能当溶质,水才能当溶剂吗? 归纳:溶质:固体、液体或气体 (1)溶液的组成 溶剂:通常为液体

(2)溶液的名称 不指明溶剂叫某水溶液 水以外其他某液体作溶剂时叫某溶液。 关于物质的溶解性: 问题引入:

(1)沾有机油的衣物用水往往不易洗掉污物,而用汽油洗却很快有效,这是什么原因? (2)为什么蔗糖加在热水中比加在冷水中溶解得多且快? 引出概念:

物质的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的大小。

分析归纳: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首先是由溶制和溶剂的性质决定的,温度等外界因素也有重要影响。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沪教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本章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本章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大好基础所必需的。 本章学习将从微观角度更深刻认识上章知识,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我们讲学习:分子、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及有关计算。

三、本章知识与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等方面的联系或体现

人们认识了原子的构成,制造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1978年我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显微镜试验和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合作设计研制成功了新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分辨率达到原子级,图像质量达到了国际水平。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是对学生引进爱国教育的素材。在有关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学完后,可让学生查阅商品(如药品、洗涤剂、化学试剂、食品等)的标签或说明书,弄清其成分,含量或纯度,在生产、生活中如何使用。现代原子能的利用(核能发电)、原子弹的爆炸以及新发现的基本粒子(光子、轻子、介子、重子),将在科学领域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学法建议

学习中为更好掌握新课标要求,应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 通过原子的构成的学习,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

2、 以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资料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

3、 元素概念比较抽象,且与原子有一定联系,所以可运用概念的辩证来理解,即用列表

或提纲式进行分析对比。

4、 由于本单元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可运用多种方法或手段,如比喻法、列表法、

归纳法以及电影、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用心爱心专心 - 1 -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 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沪教版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一、本章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本章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作为研究物质的开端,主要包括人类生命活动无法离开的空气和水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制法及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去探索物质的奥妙,进一步体会化学研究的内容及如何研究物质。

二、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共包括四部分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物质,第一部分主要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成分的研究以及空气的重要用途;第二部分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第四部分包括水的组成,净化及水污染和它的防治措施,这四部分内容看似独立成节,但又是相互联系的。

三、本章知识与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等方面的联系或体现

本章所研究的内容都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其中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都是我们的生活、生产密不可分,同时空气的污染、水污染以及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危害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氧气、氮气、稀有气体在科学研究和高科技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四、学法建议

1、注重知识的积累,注意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区别,通过类比掌握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组成、性质。

2、加强参与意识,亲自参加试验活动,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注重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方面的联系,培养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关心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用心爱心专心 - 1 -

第四篇: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溶解性及饱和溶液的复习理解并记住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2、通过实验理解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解决 问题的能力,互相协作能力学习过程。

3、能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相关的图示信息。了解结晶的概念及结晶的一些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溶解度的涵义。 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分析

本节课运用的主要教学法有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对比法等。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为溶解度概念的建立提供感性材料,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控制变量思想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溶解性限定因素的认识细化、对溶解性实质的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通过对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的两种表示方法——表格法、坐标法的对比,让学生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感悟数形结合思想的精妙。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同学们,铁和食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这两种物质在水中能溶解吗?(不能)事实上,不同的物质溶解性不同。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影响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做出大胆的猜想。

2.探究活动1(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1)学生猜想(其间贯穿师生活动,配以媒体展示)

影响因素 影响结果 溶质的种类 溶质不同,溶解性不同 溶剂的种类 溶剂不同,溶解性不同 温度的高低 温度不同,溶解性不同

(2)教师讲述:怎样才能知道这三个猜想是否正确呢?(用实验验证)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可能有多种,我们在设计实验验证某一因素的影响结果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变量的控制)。控制变量法是开展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当研究多个因素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我先做一个验证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实验,首先用纸槽将氯化钠加入试管中,可以阅读教材40页的内容,也可以开展小组讨论,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老师寻求帮助。

(3)学生设计探究实验

2、3的方案(提供的药品是硝酸钾和熟石灰各1g;探究实验2中,提供给学生的硝酸钾有三小袋——1.5g一袋,3g的两袋;两个实验中每次用到的水都是5mL)。学生完成实验。

(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1:1g硝酸钾在5mL水中全部溶解,1g熟石灰未能在5mL水中全部溶解,说明了溶解限量受溶质种类的影响(说明了室温下硝酸钾在5mL水中的溶解限量比熟石灰大);

实验2:3g硝酸钾在5mL冷水中未能全溶,在5mL热水中全部溶解,说明了溶质的溶解限量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限量越大)。

(7)教师总结:刚才的实验探究使我们认识到,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的确受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温度对固体在水中溶解性的影响情况是很复杂的,绝大多数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也有极少数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实例。

过渡:溶剂的多少是影响物质溶解限量的因素之一,因此,要确定某种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限量,必须确定好溶剂的质量,通常情况下,人为地将溶剂的质量确定为100g。

3.探究活动2(认识溶解性)

(1)我来做一个小实验,往20ml水中加入5g食盐,看一下有什么现象?(食盐全溶解了)我我再加入5g食盐,再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

(2)媒体呈现不同温度下硝酸钾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在100水中 的溶解质量/g

20 31.6

50 90

60 114

80 170

90 200 (3)学生描述31.6g、114g两个数据的含义。

(4)引导学生分析几个溶解度的得出过程中,对哪些因素作了限定?(溶质种类、溶剂质量、温度)

(5)组织学生讨论“溶解度”的实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6)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7)理解、巩固溶解度的概念。

①分析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

②课堂练习(教师简要点评)。

(8)溶解度概念引入的目的——准确衡量物质的溶解性。

20℃物质的溶解度/g 溶解性

>10 易溶

10-1 可溶

1-0.01 <0.01 微溶

难溶

过渡:在溶质和溶剂都已确定的情况下,影响其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温度)我们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来表示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下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4.探究活动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表示方法) (1)媒体呈现氯化铵溶解度的表格。 温度/℃ 溶解度/g 0 10

30

40

50

60

70

80

90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71.3 (2)学生利用表格查找不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 (3)要求学生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

(4)引导学生将表格法和坐标法进行对比,感悟用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所具有的优势(形象直观;可以查找任意一个温度下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5)教师讲述:这条曲线就叫做溶解度曲线,这种将数字和图形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叫数形结合法,和刚才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时所用到的控制变量法一样,数形结合法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分析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6)课堂练习(略)。

过渡:留心一下几位同学在探究实验3中所做的实验,我们会发现,在热水的这支试管里,原先溶解了的硝酸钾中,现在已经有部分析出了,带着这个发现,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

5.探究活动4(留心处处皆学问)

(1)学生思考讨论:使硝酸钾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最好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海水晒盐用的是什么结晶方法?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采用这种结晶方法的原因?

(2)学生思考讨论:揭开易拉罐饮料的封口以及烧开水的过程中,所看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由此,可推出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结果是怎样的?

(3)教师总结:显然溶解度曲线不仅可以用来查找溶解度、比较溶解度,还能用来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告诉了我们,留心做过的实验、留心学过的知识,留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加以思考,往往能增进我们的学问。

6.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2)本节课你运用了哪些好方法?

7.结束语: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表明,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积极的、主动的、有效的。最后,我想送同学们几句话: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的,物质的溶解要受到其溶解度的限制,与此不同的是,我们的学习潜力、学习能力是无限的,同学们化学学习的道路好似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愿同学们沿着这条上坡路,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攀登新高!

8.布置作业。

1.温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思考:怎样除去硝酸钾晶体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钠? 板书设计

2. 3.

二、物质的溶解性 1.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一定的温度;100g溶剂;

饱和状态;溶质质量。

溶解度曲线

第五篇:《物质的溶解性》参考教案1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学习目标

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教学重点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教学程序 (设问)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氯化钠呢?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提出的问题。

(过渡)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溶质呢?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 (引导实验)活动探究一

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交流发表观察所得: 第一次的5 g氯化钠都溶解了;第二次的5g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加入5 mL水后氯化钠又溶解了。观察交流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后的现象。

(继续实验)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再进行上述实验,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小结)说明在—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度的溶解某种溶质的。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复习)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引导分析)在这个实验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从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引起溶解情况发生的改变上来分析。)

(小结) “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他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媒体播放)海水晒盐的过程。观看、思考海水晒盐的原理。

回忆刚做的实验,理解、复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互相转换的方法。(讨论)在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 (分析、讨论)由此可见,当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最好要注意什么?除此之外,还要附加什么条件? (设问)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得多吗? (小结)

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得出初步结论:室温下,水中溶解的二者的量差不多,但温度升高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就多得多了。

讨论分析。交流汇报:要在一定温度下,还要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才能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根据分析,理解概念。讨论分析:

理解四要素是缺一不可的。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阅读教材,理解溶解性是用来粗略表示溶解情况的。 理解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讲解)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读表)P15表。 (讨论)(投影)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0℃和80℃时的溶解度。 3.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见板书设计) 理解表格中各数据的含义。

根据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溶解度。 结合自己所画溶解度曲线,讨论、分析问题,并交流汇报。

(过渡)前面我们所讲的都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讨论)

2.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讨论)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 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分析,想出办法。

(小结)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吗? 当堂练习,反馈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一、 复习: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人某种溶质,

① 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② 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

二、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四要素:

一定温度下 100g水中 达到饱和状态时

溶解的质量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

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4.气体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和压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物业主管月工作计划下一篇:物业业委会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