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2022-10-17

第一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企业员工、基层党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言材料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近期,xx集团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第二次专题学习。会议学习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文章,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有关内容。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坚持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要深入学习华能发展史,先行先试、敢于创新。各级党员干部要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做强做大的信心决心,不断把高质量发展推向前进。会议强调,要结合能源企业实际开展学习,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了解党史,就是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何能够不断走向成熟,就能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推进建设新中国,就能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我们通过原原本本的读、学、思、悟,更快的了解、更好的掌握,更深的认识、更强的运用,从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理论上清醒和政治上坚定。

“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们学习党史,回望党的百年历史,回望共和国的70多年历程,回望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作为一名企业员工、一名基层党员,通过学习党史更好的记住祖国光辉历史,勿忘国耻,追溯过去,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让更多人一起展望未来、打造未来,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更清醒、更坚定、更好的推动祖国繁荣富强发展。立足岗位,做好每一件事,履好职,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生活中,也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身,尤其是网络运用方面,不信谣、不传谣,时刻坚守初心,保留好在学习党史过程中激发的热情,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

第二篇: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是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同样,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我国现代化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从而团结全国人民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伴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形势和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党的领导面临全新的任务。

面对这样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长期执政的考验,我们党要以改革的精神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更好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从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任何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现代化所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世界现代化的历程表明,一些非西欧国家的现代化虽然起源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时代,但只有在自己国家产生了对现代化的追求、特别是取得国家独立之后,才能真正走上健全发展的道路,才能建设现代化的国家。马克思在总结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作用时曾指出:"在大不列颠本国现在的统治阶级还没有被工业无产阶级推翻以前,或者在印度人自己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完全摆脱英国的枷锁以前,印度人民是不会收获到不列颠资产阶级在他们中间播下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的。"13由此可见,是否获得国家独立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能否独立开展和全面实现本国现代化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亡国灭种的民族生存危机与政治衰败、国家四分五裂的乱世局面,为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的前提条件,扫除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打通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政权保证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普遍经验表明,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是非常关键的。而"外源性现代化,特别是延误了的晚近现代化,在其启动阶段非经济因素的作用大于经济因素的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国家即中央政权在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一个能够将政令推及全国范围的享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有力量对现代化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调动与配置的强有力的政权,能够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全新政府,从而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全面深入发展提供了政权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回顾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党更好的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三篇: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近代中国式半殖民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②只有国家的现代化和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才能真正实现,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国家政权、振兴民族经济、维护尊严和主权。

4.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以区分为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资产阶级领导、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为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直接目标是建立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他的前途是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

5.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揭示了在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

7.帝国主义和封建社会是近代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因而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8.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天然的,最可靠的同盟军。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通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0.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是实现民主集中制的人们代表大会制度。

11.依靠贫民,团结中农,有步聚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土地改革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12.民族文化,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与独立。

1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②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③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

14.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意义:①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光辉典范。②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并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暴力革命的理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全新革命道路,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们革命斗争提供了新鲜经验。

15.党的统一战线基本原则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16.坚持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1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体征是:经济上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文化上实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

18.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四篇:中国革命新道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中国革命的胜利,得益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摸索的一条有益的革命道咱,它对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

首先,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不可忽视农村这个重心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80%。“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无论是发展繁荣经济,还是构建和谐社会,都离不开农民,离不开农村。基于农村既是多种矛盾的集中焦点,又是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一个最薄弱的环节,改革就首先从农村突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创造性地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以此为基础,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经济体制的发展对农业主体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农民被有效地组织起来,农业经济发生较大的变化。 而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如今取消农业税、发放各种补贴、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中小学免费上学以及农村养老问题、还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都体现了我们党对农民问题充分重视。只要我们党始终像民主革命时期那样重视农村、重视农民,就一定能够使农村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国家更加富强。

其次,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仍然要坚持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一贯立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的一个重大成果。只要我们党始终像民主革命时期那样,坚持独立自主,就一定能够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最后,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仍然要反对左、右倾错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因此,我们必须既要反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济领域里的陈旧保守观念,又要反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社会主义的自由化思潮,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五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他特别强调: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另外两个客观条件。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正确,是保证红色政权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怎样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基本特点是:基本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共产党人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

在战争全局上,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适时进行战略转变。

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基本形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上海中考记叙文汇总下一篇:适合中学生的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