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现课程教学论本土化的条件

2022-09-14

一、关于本土化认知

本土化, 是指某种事物为了能够适应本土或实际发展情况, 从而进行主动改变, 并和当地事物进行结合进而产生结果。反过来说, 这种过程也是输入地为了能够更加适应外来情况变化而主动进行的调整, 从而能够更好的接纳外来事物, 帮助外来事物和本地事物进行结合产生良好的结果的过程。因此说, 本土化是一种双向相互作用的过程。本土化过程是一个融合与创新的过程, 最典型的就是佛教传入后产生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禅宗”, 佛教是外来文化, 但是经过本土化的过程, 在吸收了儒学和道教的思想后, 和中国的实际环境相互影响产生了禅宗。因此在当下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 无论是本土原生事物还是外来传入的事物, 都要进行自身的改变与融合, 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下这个时代。

课程教学论本土化就是将外来课程教学论转化成为中国本土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过程。夜就是自近代“西学东渐”后, 西方课程教学思想理论体系开始进入中国, 并开始对中国课程教学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国传统课程教学理论开始进行自身调整和强化, 对外来课程与教学理论进行吸收, 而外来课程教学理论有进行吸收和适应, 两种课程与教学论发生了有机融合, 并将生成新的中国课程与教学理论。

二、课程教学论本土化发展的条件

1、社会条件

自近代以来, 我国打破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两座大山, 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 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实现突破, 我国实现富强, 以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当前, 我国正处于一大转变时期, 有曾经的贫困衰弱、饱受欺压, 到今日现代民主、繁荣昌盛, 我国正在呈现一种“新常态”, 当前在“中国梦”的引领之下以从所未有的自信姿态, 我国正走向世界、走向现代、走向未来。我国正践行着社会主义价值观, 更加和谐, 更加协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协调发展, 表明我国不仅仅在经济上重视发展, 同时在文化软实力上我国也投入了大力度。我国教育必须实现现代化, 改革和创新是当前中国教育的重要主题, 对传统教育教学论进行革新, 为新时代培养更为优秀的人才, 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2、经济条件

在经过改革开放后, 我国经济告别了曾经贫困落后、高速消耗的发展模式, 通过宏观调控、经济结构优化等一系列举措, 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和过去社会经济呈现的低端高速度增长不同的新时期。当前, 我国综合国力跃升世界尖端, 并逐步进入全面小康的时代。随着我国经济模式更加多样, 和世界有着更多的联系, 我国正奉行这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当前“一带一路”更是我国和沿线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桥梁。

在这种大好的经济发展形势之下, 教育必须能够面向社会经济发展, 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对教育发展也提出了要求, 教育发展自然也就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形态。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逐年上升, 小学和初中阶段更是接近100%, 可见义务教育实现了稳定、全面推进, 国民接受教育程度提高, 义务教育普及水平高。这也说明我国教育公平性得到实现。在当前的形式下来看, 我国课程教学论发展较好, 但也应该思考以下问题, 当前应培养什么样的人, 怎样培养人才、用什么培养人才, 这已经成为课程教学理论所关注的焦点。

3、文化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课程教学改革在文化的变化发展影响下不断推进, 这种推进是与文化形势所想适应的。在新时期下, 教育变革的基本动力是物质经济上的支持推动, 在物质基础之上就是文化的发展和探寻。教育改革发展过程当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文化层面对其进行发现, 并且解决。教育从文化当中产生, 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需要教育的支持, 教育承担了传承文化的责任。当前我国进行文化复兴打造一个文化强国, 而文化则是对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现实要求, 文化是教育理论建设发展的土壤和精神基础。

4、理论条件

课程教学论发展需要其独特的理论条件, 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教学论学科发展的理论成果之外。我国相关学者意识到, 单纯以某种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时代已经难以再满足当前课程教学理论发展的要求了。在传统学科的理论基础之上, 必须加入其他学科理论作为新元素, 并且对一些诸如历史、哲学社会学等专家的理论、思想成果进行总结, 这些学科已经成为当代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理论前提条件。在当前中国梦的引领之下, 中国文化逐步复兴, 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最终成为文化强国。在这文化背景下, 各种理论交相辉映。这些理论思想不仅影响本土课程教学论的建构, 还为建构课程教学论本土化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条件。

摘要:当前, 我国课程教学论本土化有了较大的发展, 而且其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也已经具备, 并愈发成熟。实现课程教学论本土化的条件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理论四个方面。本文将对这四个方面的条件进行分析。

关键词:课程教学论,本土化,发展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传燧.本土课程与教学论:内涵、体系及其特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4, 13 (01) :36-40.[2017-08-04].

[2] 张传燧.课程改革在路上:历史、现状与未来[J].课程.教材.教法, 2015, 35 (08) :3-9+42.[2017-08-04].

[3] 刘欣.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发展问题探讨[J].教育导刊, 2012, (12) :5-8.[2017-08-04].DOI:10.16215/j.cnki.cn44-1371/g4.2012.12.029.

[4] 王彦明.本土的抑或本土化的——我国教学理论研究的路径抉择[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30 (22) :39-45.[2017-08-04].DOI:10.14121/j.cnki.1008-3855.2010.22.004.

[5] 张晓蕊.中国教学论本土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1, (03) :3-4+117.[2017-08-04].DOI:10.16400/j.cnki.kjdkz.2011.03.11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31省市各行业就业情况分析下一篇:化工工业厂房暖通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