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

2022-05-15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我国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对推动我国职业工程师制度的建立,实现工程师国际互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顺应专业认证的要求,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的水平,在参与专业认证过程中,深入开展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了一批切实有效的专业建设成果,这些成果及经验对于类似专业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第一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 专业认证对于确保工程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引导专业办学模式由重规模的外延式发展向重效果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地方高校的特色专业应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通过与用人单位共同商讨明确专业目标,制定合理培养方案,依托区位优势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可以全面提升水利水电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水平的水电工程师。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培养模式

O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DAI Lingquan, LU Xiaochun

(College of Hydraulic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0 概述

专业认证是指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和相关企业专家针对高校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旨在为相关技术人才进入工程界执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教育部于2006年正式启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并聘任了工程教育界和企业界的专家组。2013年6月19日,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在韩国首都首尔召开,接纳我国为《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2016年6月2日,在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国家重点发展和培育的本科专业。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源于1978年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1998年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水利工程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2014年被批准新设水利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进一步提升该专业工教育质量,学校于2014年决定申请专业认证,并成立了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即将迎接2017年专业认证复评。本文阐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分析专业认证前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水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建设水平及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1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必将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从业者具有广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动手能力,其核心工程能力包括:资料分析能力、简单的计算能力、绘图和报告编写能力、施工方案制定与施工组织管理能力、施工质量控制能力等。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国内外各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基层水利管理等工作。其中从事施工的毕业生包括施工员、测量员、质检员、材料员等;从事监理的毕业生就业岗位是监理员,主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进度、合同、造价等进行管理;从事工程管理的毕业生就业岗位是管理科员。

2 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自设立以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水工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人才,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行业的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强应用能力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使该专业毕业生将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是该专业在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重要且具体现实意义的课题。我国的教育教学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则被动地按着教师的安排学习,这种模式基本忽略了国高等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的初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日趋降低。因此,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这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所在。

3 专业认证背景下水工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工科中最强调学生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专业之一。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应以学生为主体,学校、教师只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这种理念下,学生要具有清晰的水工创新发展方向,进而获取创新方法、途径的能力。对于以专业为特色的院校来说,专业认证意义更为重大。专业认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领悟认证标准,扎实推进工程教育专业建设,通过专业认证,可以更加明确和细化针对工程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需整合学校教学资源并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师工程教育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促进专业的良性发展(图1)。

图1 专业认证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

3.1 综合考虑各方期待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需要在培养方案中予以明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国家及社会需求、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学生发展及家长校友期望的实际情况明确专业定位。三峡大学作为水利部与湖北省共建、以湖北省为主的水电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须认真调研师资和生源情况,从而明确水工专业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增强能力为核心,以提升素质为宗旨,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科和人文社科基础,具备较强的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国内外水利及相关行业从事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建筑和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3.2 面向目标精心制定培养方案

在明确培养目标后,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工程化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准绳,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用人单位需求,对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充分听取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的意见,认真考虑企业技术领域的要求,设置具有水电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具体就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重组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增强人才培养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

3.3 依托区位优势,培养水电英才

三峡大学坐落于湖北省宜昌市,宜昌市是世界水电之都、三峡工程和葛洲坝工程所在地。学校水电特色鲜明,周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星罗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程有长江上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清江上的水布垭、隔河岩、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黄柏河上的西北口水库等,水电总装机容量超过3 000万kW(见图2)。距离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仅2.0 km ,距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仅40 km。同时,宜昌有三峡集团公司(三峡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长江电力)、长江水利水利委员会(三峡勘测研究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宜昌设计院、清江水电开发公司、葛洲坝集团等大型水电开发的业主、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单位。因此在实践方面学校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而且学校还聘请了葛洲坝、三峡集团清江公司的具体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定期来校开设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这种举措可将水工专业的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对培养用型人才极为有利,这也是三峡大学发挥独特的区域优势、突出水电特色的体现之一。

图2 学校周边大型水利枢纽分布图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习分为三个层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认知实习针对水工专业的大一学生,以短期定点参观形式进行,至少要参观三种不同类型的大坝,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况,获得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性质和方向的感性认识。生产实习主要针对大二、大三学生,毕业实习针对水工专业大四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后,结合实际工程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毕业后尽早熟悉工作岗位。为使学生有稳定的实习场所,学校从2005 年开始陆续与三峡集团公司、葛洲坝集团公司、清江水电开发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立了实践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在以上实习基地进行学习,接触到工程实际,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4 结束语

专业认证对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用途,学校应以专业认证的理念明确专业定位,制定合理培养方案。在学校培养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突出水电特色,加强水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而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培养高水平的水电工程师。

基金项目: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J2016003)

参考文献

[1] 田斌,刘依松.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4):105-108.

[2] 曹晓恰.发挥区位优势培养水电人才[J].湖北水力发电,2007(2):28-39.

[3] 吴海林,周宜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证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5(2):59-61.

[4] 袁前胜,郭宁,钱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104-145.

[5] 王煜,张萍.综合地域优势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实习改革[J].科教导刊,2015(4):32-33.

作者:戴凌全 卢晓春

第二篇: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我国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对推动我国职业工程师制度的建立,实现工程师国际互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顺应专业认证的要求,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的水平,在参与专业认证过程中,深入开展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了一批切实有效的专业建设成果,这些成果及经验对于类似专业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证标准;教学改革

2013年,我国成为本科工程教育国家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签约成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及其保障在国际范围得到广泛认可,为我国工科学生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评估手段,是通过对工程教育关键环节的控制,以保障受教育者具备从事工程技术领域工作所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2]。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3]。教学要求应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其培养计划、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学条件等要一一完善,并保证培养计划和内容的具体实施。专业认证既要根据企业要求来修订培养计划、课程大纲,改革教学方法,又要通过培养计划与课程大纲体现出企业的需求,相辅相成,合二为一[4]。

国际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实施,对工程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证实,建立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对于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以及确保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

一、本专业与认证标准不相适应的问题与不足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隶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起源于1937年成立的西北工学院水利系,距今已有79年的办学历史。2013年,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学校重视开展专业认证工作,按规定的时间与格式要求提交了自评报告及其附件。

2013年10月16日-18日,专家组进校后,拟定了现场考查进一步核实的内容和考查重点,会晤了学校和学院有关方面负责人,并就有关问题与学院和专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座谈;实地考查了本专业相关的教学基础设施(金花校区的水工模型室、土坝渗流室、水电站仿真模型室、拱坝结构模型实验室、地下洞室模型实验室、CAD机房、土力学实验室、图书馆、水工实验大厅、水力学实验大厅、建材实验室、土木结构大厅等,曲江校区的工程训练中心、心理辅导室、力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等);查阅了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资料以及教学管理的相关文件,调阅了近三年的学生试卷、实验报告、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报告、生产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等;召开了不同形式座谈会,访谈教师20人、学生20人、毕业生校友12人、用人单位代表12人;对《自评报告》中提供的数据进行了核实,对审阅《自评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对《自评报告》作出了评价。

水利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召开了委员扩大会议,就本专业自评材料审核情况、现场考查核实情况及发现的一些问题和结论进行了集中讨论。水利类专业认证委员会认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自评报告》及其附件(包括补充说明材料)内容全面、格式规范,举证资料翔实,反映了专业办学的实际状态,自我评价符合实际。

2013年12月25日,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以4个指标达到标准要求(P)和3个指标达到标准要求(PC)的优异成绩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场评估专家考查。尽管如此,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和2013年水利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在本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查报告》中所指出的问题和不足:現行2012版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设置等与认证标准的相关要求不尽相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对专业培养要求的覆盖性不强;专业教学管理文件不够系统,尤其是社会参与机制不够完善。

二、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专业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

本着持续改进专业建设水平的精神,从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积极推进并实施了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的全面修订工作。在修订过程中,主要针对现行的2012版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设置等专业建设的诸多关键环节与专业认证标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之处进行改进。重点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院级选修课的课程大纲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对部分教学管理文件进行了更新和完善[6]。为不断提高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办学水平,进一步改善专业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和适应性,请郑州大学和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等行业或企业专家对新的2016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审定。

新修订的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秉持“注重基础,强化实践,坚持探索和践行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精神(Spirit)和素质(Quality)协调发展的KASQ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在水利水电及相近领域能够扎根西部、面向全国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预期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能够达成以下人才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熟悉并能综合考虑与水利水电及相近领域工程建设和管理有关的国家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能力,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2.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好的跨文化交流、沟通、竞争与合作能力,成为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生力军;

3.能够掌握本专业及相近领域的学科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成为促进行业或专业技术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4.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胜任水利水电及相近领域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在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上能独当一面,成为所在单位专业技术或管理骨干;

5.具备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具有较强的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能够根据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并有效实施职业发展规划。

(二)加强硬软件建设,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室可分为三类:①学校统一建设的基础实验室,②学院建设的专业基础实验室,③本专业建设的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依托省部共建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水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国家中省共建、地方专项建设以及学校配套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对实验室进行建设与改造,实验室面积1500m2,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2011年,在水工试验大厅,建成了4个水利枢纽梯级模型,涵盖了所有的水工建筑物,便于学生参观学习;2012年,扩建了水电站实验室,增加了水电站仿真模型;2013年水工专业认证期间,水工实验室得到了所有专家的高度赞扬和认可。通过对水工专业现有各实验室进行仪器设备更新與补充、新建水工渗流教学实验平台、扩展和完善水工教学模型室、改善水工各实验室条件和环境整治等建设,提升了水工专业各个实验室的层次和先进性,促进各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确保了各项实验教学活动正常开展。

(三)注重教学实践实效,构建了行之有效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四”平台实践教学体系

1.校外实习平台。本专业拥有三峡水利枢工程、拉西瓦水电站、积石峡水电站、公伯峡水电站、西安市黑河水库枢纽等22个校外实习基地。在实践实习环节中,通过教师实习前的宣讲、发放实习资料和学生自身查阅相关资料,在实习基地邀请基地技术人员给学生做报告、现场参观等方式,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专业概念的理解,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坚定了学好本专业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校内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统一建设的大学物理实验室、测量测绘实验教学中心;学院统一建设的水力学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工程地质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本专业自建了水工实验室,主要包括水工结构整体模型实验、水工结构断面模型实验、土石坝渗流实验、水工地下结构实验、拱坝结构模型实验、水电站非恒定流实验、水电站仿真实验、水工教学模型实验等。实验仪器设备齐全,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专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完好率≥95%,使用率高。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满负荷运行。在今后的教学科研中,专业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在满足本科教学工作的同时,将继续鼓励本专业学生采取社会实践、创新实践以及毕业实践等形式融入科研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3.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完善包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开放性实验、科技竞赛、科技发明和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和科研活动体系。如“大禹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陕西省高等数学竞赛等。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必修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拓宽;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除上述实践活动外,学校实行创新学分办法,鼓励学生自愿参加课外学习活动,成绩突出者将获得创新学分。

4.社会实践平台。学校积极促进社会实践平台的搭建,积极争取让在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在本专业教师的支持与带领下,除参加本专业指导的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外,本专业学生还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家教、知识竞赛、义务支教、三下乡、导购员、公司实习等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的课外实践。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众多接受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习生的用人单位都给予了学生高度的评价,普遍认为本专业学生思维开阔活跃,继续学习和自学能力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强。

三、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证是水利类学科教育发展的趋势。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专业培养体系建设方面,要根据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以提升本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为宗旨,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在师资队伍方面,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为契机,结合社会发展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通过引入选课制、弹性学制、导师制,突出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进一步修订完善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鼓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方面,积极准备《水工建筑物》和《水电站》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在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实习基地和专业教学实验室;在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试点,进一步提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提高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竞争优势,拓宽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推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我国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增强国际影响力[R].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15.

[2]陆勇.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57-161.

[3]李志義.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19-22.

[4]祝秋香,肖卫初,张学军,李梦醒.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认证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8):58-61.

[5]熊怡.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3年电气工程学院院(校)长论坛会议观点辑要[J].中国电力教育,2013,(2)7:22-27.

[6]王瑞骏,李晓娜,任杰.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25-26.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under the Guidance of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REN Jie,WANG Rui-jun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710048,China)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accreditation standards;teaching reform

作者:任杰 王瑞骏

第三篇:新工科与专业认证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

[摘 要] 新工科建设是为了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在新工科与专业认证背景下,通过修订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环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新工科;专业认证;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基金项目] 2018年西安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xjy1857)

[作者简介] 任 杰(1980—),男,河南信阳人,博士,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理论与教学研究。

一、引言

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2018年9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1]。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将通过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2]。

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现状

根据教育部2018年6月12日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共认证了全国198所高校的846个工科专业名单,标志着这些专业的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全国共计有1.9万多个工科专业,包括水利类四个本科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简称水文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简称水工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简称港航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简称农水专业),共计206个专业点,分布在128所高校中。其中,水文专业54个,水工专业82个,港航专业36个,农水专业34个。说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量很大,所以毕业生质量的好坏对经济社会建设有较大影响。

水利类专业认证始于2007年,2011年水利类专业认证委员会获批成立,秘书处设在中国水利学会。截至2017年,水利类本科四个专业,已有32所高校的45个本科专业点通过认证。其中,水文专业15个,水工专业15个,港航专业8个,农水专业7个。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十几个省份本科一批招生,近三年每年招生规模为4个班,其中“卓越工程师班”1个。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于2002年获首批“陕西省名牌专业”,2007年获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获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年获首批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3年获批为教育部首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获批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在人才培养方面,本专业历来秉持“注重基础,强化实践,坚持探索和践行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精神(Spirit)和素质(Quality)协调发展的KASQ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在水利水电及相近领域能够扎根西部、面向全国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3]。

三、新工科与专业认证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修订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

为切实引入促进专业持续改进的社会评价力量,营造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建设水平的良好外部环境,从本专业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出发,本专业分别制定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持续改进的内部评价制度(试行)》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持续改进的社会评价制度(试行)》等文件,建立了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内部评价机制)与社会评价机制。

通过应届毕业生问卷调查及座谈以及往届毕业生问卷调查等方式,内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可以有效了解毕业生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合理性评价情况、就业情况及在用人单位的表现,并且从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中有效提取建设性的建议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与培养方案相关的问题作为优化培养计划的重要参考。同时,本专业成立了由用人单位、行业或企业专家等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通过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培养计划研讨等方式,促進本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

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在专业负责人的召集下,专业兼职教师和企业专家积极参与到专业发展规划、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体系论证活动,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对培养方案的修订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和社会评价反馈信息,在2012版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本专业在2016年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修订,具体修订内容和结果见下表所示。

综上所述,本专业充分重视教学质量评价、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在专业持续改进中的作用,不断优化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有效促进了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进而推动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1.教学检查评价用于课程质量的持续改进。对于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学院教学秘书在每学期末将专家听课记录和学生评教结果反馈至任课教师,以督促教学效果较弱的任课教师不断改进其课堂教学形式,如果出现学生学习效果提高仍不明显的情况,可进一步采取其他措施。比如,2016年秋季学期,院督导组对某青年教师所带的课程进行了随堂听课,两位督导反馈的信息表明该青年教师对授课内容不是很熟练,讲解离不开教案,有些紧张,在授课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缺少师生互动。意见反馈后,该教师积极面对问题,并针对意见给出了应对措施与方案的回复。2017年秋季学期,督导再次对该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跟踪听课,本次听课反馈信息表明该教师不仅在授课内容熟练程度上有明显的进步,同时也加强了对课堂纪律和与学生互动方面的安排,使授课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按照上述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机制,使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价工作形成闭环,使教师的成长成为螺旋式上升的曲线,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用于课程质量的持续改进。为了形成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除了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的考核以外。本专业还建设了课程质量评价机制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1)课程质量评价的反馈与改进。在课程质量评价机制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课程考核,二是课程达成度分析计算。课程考核一般由考试或考核结果体现。任课教师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是否正常,考试内容能否正确反映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否覆盖大纲要求的考察点,学生在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充分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并最终形成试卷分析报告。该报告作为下一年度教学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重点,教学工作的改进由院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定期抽查、重点跟踪等多种方式实施监督。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以课程的综合评定成绩为主要依据,将总分值按所支撑课程目标的指标点进行划分,并通过各指标点上学生的平均得分统计该指标点的成绩达成情况,并对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上机成绩等各部分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加权汇总,得到课程针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达成度的计算目标在于定量化的考核教学质量的达成情况。通过2017届和2018届连续两届学生的达成度计算可知,本次课程教学目标达成计算所涉及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值为0.702~0.834,平均值为0.739,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均达成。(2)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反馈与改进。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包括基于课程考核/成绩的计算和基于问卷调查的计算两个部分。按照水利水电学院审查通过的《水利水电学院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办法》,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相关的49门课(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三类)进行了2017届和2018届的课程成绩/考核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专业所有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1~12的达成度在0.71~0.79之间,平均值为0.74,达到了毕业要求。

基于问卷调查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主要利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的调查问卷进行具体的分析计算。由问卷调查达成度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要求1~12项合理性的认同程度均超过了0.97;本专业应届毕业生对本专业毕业要求1~12项合理性的认同程度均超过了0.93,对本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毕业要求1~12项达成情况均在0.84以上;本专业往届毕业生对本专业毕业要求1~12项合理性的认同程度均超过了0.98,对本专业毕业要求1~12项达成情况均在0.91以上。评价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满意度较高,表明了本专业目前的培养方式能够完成培养目标,达成毕业要求。本专业对现行的问卷内容不断修改和完善,更好地体现社会发展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三)评价结果用于实践教学环节的持续改进

应届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普遍认为面对工程实际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有待加强。近年来,本专业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在指导教师的配合下,并着力引导和促进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如大学生科技节、数学建模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水利创新大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在此类科技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并操作到本专业科研仪器与设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沟通和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

往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不充分,应增加校外实习的时间,增强实验、实习的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上直观、生动地讲授工程案例。但由于实习经费十分紧张,并且受限于实习时间与地点,这一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专业生产实习经费逐渐增加,2012年由200元/生提高到400元/生,2014年提高到700元/生,2016年增加至750元/生。近年来专业加强了实习基地建设,2014年至今本专业拥有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拉西瓦水電站、积石峡水电站、公伯峡水电站、西安市黑河水库枢纽等22个校外实习基地。近三年,本专业又新建了一些实习基地,如东庄水库、李家河水库、引汉济渭工程、旬阳水电站等。在实践实习环节中,通过教师实习前的宣讲、发放实习资料和学生自身查阅相关资料,在实习基地邀请基地技术人员给学生做报告、现场参观等方式,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专业概念的理解,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坚定了学好本专业知识的信心。培养了学生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保证生产实习更具有针对性,强化学生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相联系的能力。

四、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需要优化提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本文研究了新工科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内部评价机制和外部评价机制制度的实施,不断修改和完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更好地体现社会发展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Z].2018-10-08.

[2]董鲁皖龙.扎根中国大地 奋进强国征程——新中国70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历程[N].中国教育报,2019-09-22.

[3]任杰,王瑞骏.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75-77.

作者:任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论文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