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平原则和受益原则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2022-09-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分工不断细化, 各个企业、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这就需要高等教育来培养这些专业人才, 随之而来的教育成本的分担也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通常都是遵循公平原则、受益原则制定的, 它能够弥补高校经费的短缺, 减轻个人的教育负担, 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实施的必然性

(一) 政府高等教育财政压力不断增加, 促使高等教育成本需要分担。

一般而言, 高校经费大部分都是由政府财政拨发的, 近年来, 政府高等教育财政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主要是因为 (1) 基础和中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不断增加, 高校在原有基础上, 接受大量的中等教育学生入学, 教育经费不足, 教育成本增加过多; (2) 高等教育的经费需要与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需求进行竞争, 才能获得充足的经费; (3) 高等教育代表了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 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各式各样的人才, 教学设备和仪器都需要不断更新, 为了吸引优秀生源和教师人才, 要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这样高校的教育成本基本呈现递增趋势。

(二) 高等教育需求多样化, 促使高等教育成本需要分担。

企业和社会团体为了培养专业的人才, 他们分担高等教育的成本, 其实也是一种人才投资, 更是对教育控制权的一种掌控。当他们获得一定的教育影响力和控制权的时候, 他们就能够根据自身需要, 培养自己需要的专业人才, 来为自己的团队和利益服务。企业、社会团体分担教育成本, 是经济社会多元化、高等教育多样化的产物, 有利于减轻高等教育成本的负担, 能够促进高等教育更好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基本现状

随着教育成本分担结构的不断调整, 与其他经费拨款相比, 政府对公立高校的经费拨款呈现下降趋势, 而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对教育成本的分担比重在不断上升。

(一) 政府分担教育成本的情况。

从理论上来说, 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是为了让这一公共产品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教育需求, 可以保障个人接受教育的公平性, 让社会以及个人受益。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资正不断减少, 而且按照地域经济的发展水平、高校的隶属关系, 同一地区的高校得到的经费不同, 不同高校得到的经费更是差距巨大, 这就造成了部分高校有巨额债务, 他们只能通过其他渠道来维持高校的正常运转。同时过重的教育成本最终由学生个人承担, 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甚至学生因无法负担教育费用, 错失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虽然相当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学生贷款来完成高等教育的学业, 但是高校这种高成本、低收费的运营方式, 不利于高等教育向着大众化的目标发展, 更不能保证个人接受教育的公平性。

(二) 个人承担高等教育成本情况。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高等教育的学费也在不断增加。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支付的学费不同, 但是整体上个人需要承担的教育成本是在不断上升的。

一方面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精力, 才能完成4—5年, 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学业;另一方面, 个人在高校里接受高等教育, 同时也就是默认承担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成本, 即在受教育期间会错失其他的发展机会。

随着高校学费标准的不断上升, 这些个人需要承担的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 也在不断增多, 不利于个人接受高等教育, 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 社会团体和企业负担教育成本情况。

企业和社会团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会通过委托、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来分担教育成本, 也会以研究合同、委托培训的形式来培养专门的人才, 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企业和社会团体有时候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知名度, 也会主动负担高等教育的成本, 对高等学校进行巨额捐助。在整个高等教育成本负担中, 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捐助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但是在整个成本负担格局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 上升的空间还有很多。

三、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措施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公共资源, 应当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的, 而且能够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收益, 所以本着投资受益的心理, 人们对高等教育有着越来越强烈的教育需求。但是因为政府财力的限制, 个人要承受较多的教育成本, 很难保证教育的公平, 让每一个人都能公平地、不因资金问题享受高等教育, 就必须要不断地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减轻个人的经济压力, 激发高校的运作活力, 让高等教育真正地走向大众化。

(一) 在高等教育中引入市场机制, 降低教育成本。

一直以来, 高等教育的成本主要是由政府一个主体来承担, 高校缺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在刺激, 高校处于“不争不发、得过且过”的状态。因此引入市场机制, 让公立高校与私立高校并存, 形成相互竞争的关系, 刺激高校主动降低教育成本, 也让高校的教育资源在市场的运作下, 能够物尽其用、降低损耗, 避免教育资源的过度损耗和浪费的情况。比如高校根据市场的价格行情, 到人才市场去招聘教师职员, 去购买教学用品, 来调整学费标准, 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来决定各种资源的配置情况。

(二)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高校微观自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是教育成本唯一的负担者, 对教育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但是把高校的教育成本分担放置在市场经济中时, 政府和高校以前的附属关系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市场经济中, 政府要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虽然政府向高校拨发教育经费, 但是高校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

同时高等教育作为一项国家事业, 需要市场的资源配置, 更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只有通过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式来引导高等教育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 才能避免市场失灵, 保证高等教育资源达到最大化利用, 教育成本和损耗尽可能的降低。

(三) 制定教育成本核算制度

高校原来的成本核算, 注重教育经费的支出, 往往忽略教育收益的情况。因此高校陷入了“经费支出靠政府, 教育经费成本无人核算, 教育收益无人问津”的境地, 这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加重了政府和个人的教育成本负担。因此引入教育成本核算制度, 制定统一的成本核算标准, 遵循“核定收支、超支不补、余留自用”的原则, 来督促高校重视对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从而来有效控制高校教育成本。

(四) 明确教育产权关系, 激发企业、社会团体分担教育成本的积极性

谁投资谁受益, 基于受益原则, 可以通过引入企业和社会团体, 来改变高校教育的低效率局面。这就需要高校自主运作, 明确教育产权关系, 吸引企业和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资金捐赠、技术支持、人才培养, 同时明确投资人和学校的边界关系, 要保证投资者投资的教育资产能够保值增值, 让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地利用。

(五) 完善教育成本分担属地化制度

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情况与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息息相关, 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 企业、地方政府、个人对教育的投入也就越多, 分担的教育成本越多;反观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 政府承担的教育成本也就越重。这样一来, 越是发达的地区, 教育的数量和质量也就越高, 这样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教育分化也就越来越严重。

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对教育成本分担属地化制度进行一定的政策调控, 加强对不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政策倾斜, 来促进教育的平衡发展。

(六) 完善教育公平制度

根据研究表明, 对于高等教育资源, 受益最多的是具有良好基础教育的中上层阶级的学生, 底层阶级的学生因为高等教育的学费、低质量的基础教育, 而错失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高校要制定合理的学费标准, 考虑大部分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另一方面, 家境贫穷的孩子, 他们在中小学时期接受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是比不上富人家的孩子的, 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获取高等教育资格的时候, 与富人家的孩子相比处于劣势, 因此要想保证他们接受教育的公平性, 就要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尽可能的缩短他们与富人家孩子的起跑距离, 为他们获得高等教育机会增加筹码。

只有控制高等教育的收费, 减轻个人的教育成本负担, 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让个人的教育发展权得到保障。

四、总结

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成为面向大众的教育, 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高等教育面对的资金问题却是始终绕不开的障碍, 这就需要本着公平原则、受益原则, 来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借助各方力量, 采取有效措施, 来降低个人的高等教育成本,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让更多人享受到高等教育。

摘要:本文浅析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实施的必然性, 并在其基本现状的基础上, 基于公平原则和受益原则提出了完善的措施, 旨在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富华.教育资本的规范和运作[J].高等教育研究, 2017 (6) .

[2] 沈百福.论教育成本的分担与补偿[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 2016 (5) .

[3] 周文亮.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分析和建议[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下一篇: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校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