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问题初探——以某高级中学为样本

2022-10-14

最近这几年只要听高中历史公开课, 就会发现课堂一定离不了多媒体课件、影音资料、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一系列情境创设的手段, 并美其名曰彻底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在繁华热闹的课堂结束之后, 学生掌握了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 我们不得而知。或许通过这些手段不少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并且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历史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有部分学生尤其是那些基础较差的其实什么都没有掌握, 他们很有可能记住的是老师提供的书本上没有的图片或者是播放的某段视频而已。因此, 研究高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经过对某高级中学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笔者的听课记录, 发现高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

一、混淆了情境创设的目的

“历史情境创设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必须围绕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进行。”[1]情境教学是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 因此, 教师要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必须要彻底贯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本课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否则无论多么优秀的情境设计都是多余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有的教师确实混淆了情境创设的目的, 要么为情境创设而情境创设, 要么把情境创设当成是活跃课堂氛围的一种手段, 所以就有部分学生觉得老师的情境教学缺乏针对性, 觉得历史课堂表面上非常热闹, 实际上没学到什么知识。

在专题六《罗马人的法律》这一课中, 某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感知罗马法, 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设计了三个审判案例并让学生站在法官的角度来讨论如何审判。实事求是地说, 这节课如果只看这段情境设计是比较成功的。课堂气氛确实十分活跃, 学生扮演的原告与被告、律师与法官之间唇枪舌战, 异常激烈, 学生也通过这段情境设计对罗马法似乎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然而, 经过课后的回访调查发现, 这节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却并没有那么理想, 学生并没有成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原因何在?情境创设的目的不明确。在这节课中, 教师太注重历史情境与“角色体验”这一教学形式, 过于专注案例审判过程的演练, 而忽视了情境创设应该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服务, 忽视了情境创设应该有利于本课知识框架结构与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脱离了学生认知水平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课标、教材、教法, 还要备学生、板书、作业、资源等。只有把这些准备工作通通做好了, 教师在课堂上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学活动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中心。”[2]但是在课后访谈中, 就有部分学生反映听不懂老师讲什么, 常常不知所云。这是因为有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忽略了情境创设应针对认识的主体——学生, 以致于设计出来的情境教学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某位教师在专题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这一公开课中, 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明朝内阁这个知识点, 他让学生扮演明朝的张居正和英国的首相布朗, 分别说出你们国家内阁机构的性质、职能、作用。当这位老师说完之后学生脸上是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 面面相觑, 课堂一片沉默。

为什么在教师让学生把明朝的内阁和英国的内阁做比较时, 学生会沉默下来而不是像之前那样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呢?问题就出在这位教师备课时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英国的内阁对刚开学不久的高一新生来讲还是一个陌生的知识点, 这要到专题七《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这一课时才系统学习到。很显然, 这位教师在备课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此学情, 以致于在课堂中出现了冷场的情况, 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去, 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设计这个问题情境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巩固已经掌握的明朝内阁的相关知识点, 其实对于学生来讲这个设计是多余的。一是通过之前和丞相的比较, 学生已经明确掌握了明朝内阁相关的知识点, 二是这个情境设计明显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问题设计无法引起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兴趣, 三是这个情境设计反而会混淆学生之前掌握的明朝内阁相关的知识点。

三、剥夺了学生主体地位

创设历史情境的核心是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必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但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 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变成被动接受老师传递知识的学习者。笔者在听课过程中也发现有部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兴力量的崛起》这一课中, 某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新兴力量的崛起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展示了相关材料并让学生根据材料合作探讨。

生: (分组合作讨论)

师:材料一、二、三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阵营内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材料四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阵营内也不再以苏联为首, 材料五告诉我们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之外, 又出现了一股新的力量来冲击两极对峙的格局。这些说明了什么?

生:新兴力量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在本节课中教师提供史料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探讨, 并且学生也进行了合作讨论, 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 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 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但在实际讲课过程中是教师自己从头到尾大包大揽地对材料进行详细分析讲解, 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反应, 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过程中看不到一丝学生思考的痕迹。这实际是打着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幌子在实行传统的“满堂灌”, 教师这样的授课行为不仅限制了学生自己的思维, 还打压了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积极性。长此下去, 学生必然会对历史课失去兴趣, 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来。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 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对高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共享成果, 吸取教训, 从而能很好地创设恰当的情境来辅助教学,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释

1[1]汪瀛:《精彩·荒谬·效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探微》, 线装书局2012年版, 第102页.

2[2]姚佳欣:《浅谈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情境教学设计——以<辛亥革命>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第12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下一篇:含钒碱浸液化学沉淀法除硅工艺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