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辖区农村体育文化研究——以黄门镇体育文化发展为例

2022-09-14

一、天水市农村发展状况

(一) 黄门乡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由来

黄门乡位于天水市清水县北部, 东依新城乡, 南接永清镇, 西连松树乡、白驼镇, 北邻张家川县。黄门乡, 其名因九台山青龙寺第一座山为黄色而得名。20世纪初期叫上邦镇, 1950年叫上邦区黄门乡, 1952年设立黄门区黄门乡, 1958年改为黄门公社, 1983年把社改乡。全乡辖13个行政村, 58个村民小组, 3209户, 总人口16023人。地处省道305清张公路沿线, 距县城25公里。有关数据显示, 其海拔1500米左右, 年降水量在550-600毫米, 年平均气温9.5℃-10℃, 无霜期130天左右。共有耕地面积54825亩, 人均3.42亩。古迹有金太宗天会八年 (1130年) 设冶坊县城 (今黄门乡王店村) 遗址一处。2015年11月, 根据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天水市秦州区齐寿乡等22个乡镇的批复》 (甘民发[2015]113号) 精神, 经清水县政府研究决定, 撤销黄门乡, 改设黄门镇, 镇政府驻地及行政区域管辖范围不变。

(二) 黄门乡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黄门乡的地理位置优越, 气候环境宜人, 资源丰富, 在其经济发展上呈现出独有特点。一个方面是近年来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以大棚蔬菜、芦笋、甜玉米、核桃、花椒、马铃薯等为主的现代农业初步形成, 这也是常年在家人员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另一方面, 主要劳动力外出劳务是黄门乡村民的另一项经济来源。与以往相比, 其成效显著。各类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乡政府办公楼、文化中心、计生服务所、寄宿制中心小学、汽车站、派出所、中心卫生院、兽医站、信用社等办公、业务大楼相继建成。

(三) 黄门乡体育文化发展历史及特点

自2004年以来, 黄门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小康, 全民要健康”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精神, 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结合乡情, 以“迎奥运”为主题, 广泛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 促进了全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健康、协调发展, 取得了群众性体育工作的显著成绩。先后建成台子、王店、下成、元川、后川5座桥梁横跨后川河岸, 建成占地28亩的全县乡、镇级最大的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广场。全乡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4年乡政府征用土地28亩, 拆迁农户5户, 建成了300米跑道田径场、篮球场、沙坑、羽毛球场、小型足球场等功能设施比较齐全的全民健身活动广场;建成二层楼房8间的体育档案、乒乓球、象棋等活动室、硬化篮球场两个;建设和维修了各村篮球场、乒乓球台, 购买篮球架等各类体育器材。2004年4月举办了首届农民运动会, 全乡23个代表队592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2007年5月又举办了第二届农民运动会, 全乡18个代表队641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两届农运会都设立了男、女团体篮球、拔河、4×100米接力和个人乒乓球、中国象棋5个项目, 重视男、女群众体育活动的全面发展。黄门乡的农村体育文化氛围浓厚, 在2004年被天水市体育局评为“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 2006年被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农民体育协会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 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被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体育局、甘肃省农民体育协会评为“全省元旦春节百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二、结果与分析

(一) 黄门乡当下体育文化发展现状

曾经的黄门乡, 农村体育文化氛围浓厚, 基础建设基本齐全, 曾先后被国家、省、市、县等评为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然而, 在十年后的今天, 人们生活水平确实有了空前的提高, 农村体育活动项目有所改变, 但整体的农村体育文化氛围变淡, 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且人群分布呈现极端化。不仅没有在好的体育文化底蕴下蓬勃发展, 却出现了不尽人意的体育活动停滞且下滑的现状。

(二) 制约黄门乡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首先, 农村的经济基础发展水平是制约农村体育活动发展的核心因素。上文以述, 农村经济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而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主要依靠第二方面获取经济收入, 显然无法出外做工的弱势群体即依靠种地自给自足赖以生存的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而且这部分人群属于农村常住人口。这就导致了年轻力壮的劳务人员及农村户口下的主要劳动力如果接触也是在城市体育模式下做体育运动项目或活动, 这部分人的体育思想认识以及重心皆与农村现实现状不符。弱势群体对以往的传统体育项目有兴趣, 但却不具备为体育健身花钱的思想根基。其次, 文化基础及受教育程度普遍低是制约农村体育活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投资主要依靠了政府机关出资, 部分有体育爱好的外出劳务人员的捐赠, 但是大部分村民对体育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的认识层面, 对体育的认识水平不提高是很难发展农村体育活动的。除此之外, 农村体育发展缺乏相对专业的体育人才指导与组织、管理与运行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建议及措施

(一) 以全民健身计划为契机, 指导并落实农村体育的健康发展

首先, 在国家层面上,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 今后5年内大力发展包括体育文化在内的文化事业, 突出强调要把公共体育文化建设倾斜向农村和边远地区, 以及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等为农村体育发展的纲领, 实事求是, 真抓实干。在底层地方管理方面, 应该通过政府机关统筹把关, 对底层干部群众的大力宣传并付诸行动, 使农村体育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使惠及亿万农民大众体质健康的千秋国策落到实处。其次, 通过国家与地方行政部门的协调, 向农村输入专业化体育人才, 为农民大众普及相对科学化的体育知识, 使农村体育文化活动的管理以及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逐步科学化、制度化是农村体育文化发展是否能够发展好的关键一环。总体来说, 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 间接的引导协调, 人才输送以及主要的经济支持, 对农村体育文化良好发展的起步起到绝对的核心作用。

(二) 以农村发展特点为契机, 开启多元化的农村自强体育模式

农村的任何发展都离不开农村自身携带的局限性与滞后性, 然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一事实不可改变。因此, 要在我国农村落实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首先要从自身开始转变。长期以来, 农民传统的体育锻炼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使其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树立经常锻炼、终身锻炼的思想势在必行。让农民明白劳动不等于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各个系统的健康发展。从农民自身体育思想认识着手, 立足农村体育发展状况实情, 是搞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 真正实现全民健身目标的关键因素。在清水县各乡、镇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不但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而且要提高体育思想认识觉悟, 为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还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体育参与意识与投资意识。这有利于提高农民对各类主体的体育文化服务意识, 对举办丰富的农村体育文化活动及其顺利开展有积极影响。根据农村体育文化实现状况, 应对体育文化服务主体和资金筹集多元化上多下功夫, 这对加强农村体育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具有促进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文化服务项目是开展好农村体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并根据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需求关系, 建立“公共需求导向”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农村体育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农村体育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必须从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着手。结合农村实际发展状况, 开展积极有效的农村体育文化活动。从经济来源多元化、体育文化宣传多样化、体育运行机制制度化以及协调农村体育人口分布合理科学化等入手, 落实好惠及亿万农民体质健康发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势在必行。

摘要:在政治、经济、文化全面飞速发展的当下中国, 农村体育文化发展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推理、网络查询等方法对天水市辖区体育文化发展的特点、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影响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其经济来源;2、村民们根深蒂固的体育思想观念及文化底蕴, 对体育认识不全面、定位不准确是制约农村体育的主要因素;3、农村体育人口变化以及体育管理与运行的不平衡性对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目的和意义在于为农村体育文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探讨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合理的解决措施及建议;为农村体育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村,体育,体育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文轩.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4 (2012.2重印) .

[2] 任保国.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 2007, 28 (1) :14-18.

[3] 刘玉.现阶段农村体育文化特点及工作重点探讨[J].成都体育学报, 2008, 34 (11) :16-19.

[4] 张艳梅.新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7, 3 (19) :60-70+73.

[5] 钟全宏.西北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社科纵横, 2017, 5 (.32) :88-9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委托作品署名权的可转让性——从署名权性质角度下一篇:基于生态时代的绿色服装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