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9-13

现代心理学表明, 学习过程中, 尽管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加智力活动, 但它在智力活动中具有动力和调节的效能, 是智力因素活动的动力系统。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认识主体, 而其它都是客体或载体, 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 体现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在学习过程中, 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学, 而非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学。至于学得好不好, 则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共同决定。

首先, 教师是设计者, 他必须根据书本上数学问题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其次, 教师必须将方案通过组织学习实施。第三, 教师是参与者和指导者。最后教师还必须是评判者,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论正确与否做出分析和论证, 以下是笔者结合教学所做的一些初步探索。

1 创设激疑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性

新授课是教材经过逻辑加工后完成的教学方式, 是一个严格的演绎体系。学生初学时, 难形成知识体系, 学习兴趣不高, 设疑激思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直接, 最有效的方法, 激疑不仅能使学生由抑制到兴奋, 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 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进行初一“数轴”一节教学时, 由于学生对理数的概念比较生疏, 而无法对数有一个系统的清晰的理解。于是, 我在上课时讲了这段话:“我们见到的有理数很多, 脑子里堆满了整数、分数、正数、负数、0等, 现在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工具, 能将这无数的有理数规规矩矩地排队。这个魔棍一样的工具是什么呢?”这样一说, 学生不由好奇, 在有趣中产生学习兴趣, 急切地想知道这个工具到底是什么, 这堂课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况下, 效果非常好。

运用激疑情趣教学, 学生改被动听为主动想, 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培养了学生主动学生的精神,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 形成勤思考、爱提问的习惯。

2 创设愉悦情趣, 寓错于乐

错误是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存在的现象, 在数学中企图完全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相反, 在某些情况下, 却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专门进行“尝试错误”的活动, 这样可以暴露学生的思维薄弱环节, 有利于对症下药。

例如, 解简单的议程-=2, 去分母时, 学生忘记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因为分式前面是“-”号, 去分母后做成了5x-2x-3=0, 产生这个错误的原因, 是学生对分数线的理解不全面。要求学生深刻反思, 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分数有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它是除号 (包括“除”和“比”的意义) ;另一方面它又代表括号, 所以去分母时, 应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分式前是“+”号, 可以省略括号) 。

3 创设竞争情境, 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 不考虑教学内容的差异, 仍用学生用惯的方式进行教学, 只能事倍功半, 甚至劳而无功。这时, 必须改变教学方式, 采用新的刺激方式进行教学,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兴奋情绪, 才能激发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求知偏听偏信人而收到理想的效果。

这里以一堂习题课为例, 采用从易到难, 逐层推进, 学生参与, 引入竞争的教学模式。

习题:, 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以下题目:

采用分组讨论, 选代表回答, 组与组比一比, 赛一赛。让学生主动参与, 比速度、比准确、比技巧。以前, 学生个个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此时, 全身心投入, 互不相让, 比后胜者欢声笑语, 热闹非凡, 败者誓不罢休, 以待再战。比赛结束, 教者总结了情况, 全班学生完成了基本题型 (1) 、 (2) , 有十几名学生全部完成。

这样的活动情况, 培养了竞争意识, 学生互相交流, 做到取长补短, 全面提高, 实践证明, 变换教学方式, 创设课堂活动情境, 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以思维为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的活动过程。

4 创设趣味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灵活运用, 使之能自然贴切, 新颖有趣、生动形象的比喻, 将内容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理为趣, 达到启智开塞的目的, 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在初二代数“二次根式化简”的教学中, 为了根治学生解题时易犯=a的错误, 教者要求解题时用绝对值来过渡, 即:

进而告诉学生要化简, 先让a脱掉大衣 (根号) 。走到家门口 (绝对值) , 至于如何走出门, 要看a的体质 (正、负、0) , 体质强壮, 不易感染病毒 (a≥0) 的, 直接走出门, 体质虚弱易感染病毒 (a<0) 的, 必须打一预防针 (加负号“-”) , 以防患病。学生开怀大笑, 情绪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在笑中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火花, 在笑声中, 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的内涵。通过恰当的比喻, 学生和教师产生了知识与心理情感的共鸣, 自然使教与学形成了辩证统一,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一鸟一林”, 学生“百鸟无声”的僵化局面。

总之, 在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又符合科学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境, 可便师生双边活动加强, 气氛活跃, 课后只需少量再现型与提高型的练习, 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情境教学注意对知识的发现过程, 问题的探索过程, 学生可以去探索知识内在联系及结构, 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发展思维能力探索成功的过程中, 学生的情感意识和竞争意识能得到培养。教师经过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 迫使自己加强教学研究, 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智慧, 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 也使自己的教学素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认识主体, 而其它都是客体或载体。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学, 而非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学。首先, 教师是设计者, 他必须根据书本上数学问题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其次, 教师必须将方案通过组织学习实施。第三, 教师是参与者和指导者。创设激疑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性。创设愉悦情趣, 寓错于乐。创设竞争, 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创设趣味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总之, 在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又符合科学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境, 可使师生双边活动加强。

关键词:激疑,设悦,创竞,增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以江苏国泰为例下一篇: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