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采购审计方案

2022-08-04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物资采购审计方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物资采购审计方案

物资采购审计方案汇报会

会议时间:2004年5月17日(星期一)下午4:00-5:30

会议地点:中国网通集团公司审计部 与会人员:

中国网通集团审计部:赵玉军总经理及其它审计人员 网通国际公司审计部:王文静、陈由渊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徐捷经理 主要内容:

1. 集团审计部赵总讲话

赵玉军总经理

王文静

3. “物资采购和供应流程”审计方案和工作底稿介绍

徐捷

4. 就“物资采购和供应流程”审计方案和工作底稿的内容进行讨论

全体与会人员 5. 就本周将进行的审计培训内容及安排进行介绍与讨论

2. 内控审计方案制定及赴黑龙江调研情况阶段性汇报

赵玉军、王文静、徐捷及其它审计人员

第二篇:采购业务审计实施方案

超市零售业采购业务审计实施方案

为加强管理,完善各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经公司研究决定,对采购部采购业务进行内部审计,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审计目的

加强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二、审计重点

采购部部门制度建立及其执行情况;采购计划编制及其执行情况;供应商管理情况;采购合同检查;商品管理及维护情况等。

三、审计期间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具体时间以审计通知时间为准。

四、审计范围

XX有限公司采购业务。

五、审计重点与方法

(一)采购制度建立及其执行情况 1.审计重点

(1)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制度是否健全、可操作;是否严格执行。

(2)部门职能职责和岗位分工:部门职能职责是否明确、清晰;岗位设置是否合理,分工是否明确;不相容岗位是否分离;是否定期岗位轮换。

(3)采购业务循环及审批流程:采购业务循环流程是否顺畅,审批权限是否明确。

第 1 页 共 7 页 2.审计方法

(1)内部控制制度检查:查看采购部内部控制制度,对照制度检查其执行情况。如无内控制度,询问2-3名管理人员,了解部门实际管理情况。

(2)部门职能职责及岗位分工检查:查看部门职能职责及其岗位分工说明,询问了解各岗位实际人员配备情况、岗位轮换情况。询问部门是否制定有操作手册或员工管理制度。

(3)采购业务循环及审批流程:查看有无采购业务流程图,检查是否与实际业务处理流程、审批流程一致。如无流程图,询问了解实际业务处理流程和审批流程,查看各流程审批环节有无痕迹化资料。

3.收集主要资料

采购部内部控制制度、部门职能职责及岗位分工说明、采购业务流程图、采购业务调查问卷。

(二)采购计划编制及其执行情况 1.审计重点

(1)采购计划:采购部是否根据公司发展计划、销售目标、库存情况等,编制各门店采购计划;采购计划是否经过审批后严格执行。

(2)采购预算:采购计划是否纳入采购预算管理;是否根据审批的采购计划编制采购预算;预算是否分解至各具体项目;采购预算是否经过审批后严格执行。

(3)计划与预算控制:采购部是否制定计划与预算控制方案或措施;是否按预算来分配采购人员操作权限;计划与预算控制是否纳入部门绩效考核。

(4)计划与预算执行与调整:是否定期对计划与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计划与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否及时申报调整。

2.审计方法

(1)采购计划:收集采购计划,查看计划审批文件,对照公司发展计划、销售目标等核对采购计划编制依据及其编制方法。如无采购计划,询问

第 2 页 共 7 页 了解实际控制方法,并收集相关痕迹化证明资料。

(2)采购预算:收集采购预算,查看预算审批文件,对照采购计划查看预算费用是否层层分解至各项目,并复核加计是否准确。如无采购预算,询问了解实际控制方法,并收集相关痕迹化证明资料。

(3))计划与预算控制:收集采购部预算控制方案或措施,如无方案,询问了解实际控制措施或方法。获取部分采购人员系统(商友/OA/管家婆)账号,查看是否按预算设置采购限额,以及采购人员是否可越权采购下单。询问了解采购部是否将计划与预算控制纳入部门员工绩效考核,如有考核了解具体流程和方法。

(4)计划与预算执行与调整:结合各门店财务数据(决算),对比分析预算与决算数据是否有较大差异,查看超预算支出是否经过审批;查看有无计划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数据,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查看有无及时进行跟进处理的痕迹化资料;收集计划与预算调整资料,查看调整依据是否充分、真实,调整是否经过相关部门及总经理审批。

3.收集主要资料

采购计划、采购预算、计划与预算调整申请及审批文件、计划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调查问卷等。

(三)供应商管理情况 1.审计重点

(1)供应商选择:是否已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准入制度,对供应商经济资质(代理权)、信誉等情况进行审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清单,建立供应商信息管理平台;是否按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择优确定供应商。

(2)供应商管理:新增服务关系和调整供应商物资目录,是否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纳入供应商信息管理平台;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的同时,采购人员在切实防范舞弊风险的基础上,是否与供应商签订廉洁协议。

(3)供应商维护:是否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搭建沟通平台,对供应商进行动态分级管理。对未严格履行采购合同义务,影响公司经营的行为,进行处罚

第 3 页 共 7 页 或淘汰;对合作良好的供应商,定期或不定期与供应商交流,询问商品供、销情况,财务款项结算情况等,以维护供应商的合法权益,促进双方合作关系。

2.审计方式

(1)供应商选择:查看采购部是否制立供应商管理制度。如尚未制订制度,询问了解实际管理方式,供应商通过哪种渠道,哪种方法引进,并取得相关佐证资料。审计获取供应商清单,抽查部分供应商档案,审查供应商的选择是否合规,是否获取供应商代理资质,核实供应商的引进是否公平、公正。特别关注有无质量检测检验报告。

(2)供应商管理:查看供应商管理档案,获取各供应商商品采购目录,与系统(商友/OA/管家婆)信息进行比对,特别关注新品引进,是否履行审批手续,是否有采购人员越权现象;抽查部分供应商是否签订廉洁协议。

(3)供应商维护:询问了解供应商维护方式,获取相应的佐证资料;获取审计期间退场供应商资料,查看供应商退场原因,重点关注非供应商主观因素退场原因。

3.收集主要资料

供应商清单及其采购目录、廉洁协议、供应商档案资料、调查问卷等。

(四)采购合同检查 1.审计重点

(1)采购定价:是否制定商品采购定价政策,采购定价权限是否明确;是否制定定价复核机制,采购总监、部长、经理等管理人员是否对采购人员定价进行复核;商品调价是否合理,查看合同核实是否属合同或协议约定调价事项,调价金额是否经过双方协商同意。如不属合同约定事项调价,有无双方协商记录以及内部审查记录。

(2)价外费用:是否制定价外费用(堆头费、促销费、返利、DM费、入场费、水电费、手续费等)收费标准;价外费用收取是否公平、公正。

(3)合同条款:固定标准格式合同或框架协议条款是否聘请法律顾问审查;

第 4 页 共 7 页 签订非固定格式合同或协议,或主要条款变更是否经过审查,并咨询法律顾问;对于影响重大、涉及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是否聘请外部专家、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合同或协议是否引入竞争制度,确保供应商具备履约能力;商品采购价格、商品调价、价外费用、货款结算方式、采购下单方式、货物配送方式、验收地点、退换条款、“清场”条款约定、惩罚条款、权利与义务等是否清晰明了。

(4)合同签订:是否对拟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供应商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和审查;采购合同的签署是否经过适当授权并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到期合同是否履行相关程序重新签订协议。

(5)合同管理:是否建立合同台账,对供应商合同进行管理;供应商新增商品清单或原合同条款变更,是否重新签订合同或补充协议;合同主要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录入信息系统。

2.审计方式

(1)采购定价:详问了解商品采购定价机制,收集商品采购定价政策性文件,抽查供应商档案,核实采购定价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履行复核及审批手续;收集商品调价协商记录,对照合同,查看调价事项是否属原合同约定调价事项,调价是否合理。合同外调价,除取得调价协商记录外,是否有内部审查记录。

(2)价外费用:抽查部分供应商合同,检查价外费用收取是否合理、合规;对照合同,检查财务凭证,核对价外费用是否按合同收取;获取部分供应商沟通方式,与供应商核实近期价外费用缴纳情况。

(3)合同条款:抽查供应商合同,检查合同条款是否清晰、完整。 (4)合同签订:询问了解合同签订流程,查看有无相关授权审批文件。收集采购部合同签订的相关依据或洽谈记录;询问了解到期合同续签处理流程,查看续签合同签订是否合规。

(5)合同管理:检查有无合同台账,抽查核对纸质档案与台账信息是否一致;抽查部分供应商合同,与信息系统核对合同条款是否一致。

第 5 页 共 7 页 3.收集主要资料

商品定价政策依据、价外费用收取标准、固定格式合同或框架协议、非固定格式合同或协议、合同台账、调查问卷等。

(五)商品管理及维护 1.审计重点

(1)品类管理:是否制定形成适合公司的商品品类结构;是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引进新品淘汰滞销商品。

(2)商品陈列:是否参与制定卖场顾客动线规划与商品陈列设计方案。 (3)商品定价:是否制定商品定价政策或标准;商品定价依据是否充分,定价是否合理,是否过于追求商品毛利,而忽略消费者需求;商品变价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经过审批。

(4)商品维护:是否定期对商品销售与库存数据进行监测,对畅销商品、促销商品、滞销商品、高库存商品等采取措施;是否定期与各门店了解供应商送货时间、到货率、商品质量等情况。

2.审计方法

(1)品类管理:检查是否制定商品品类结构目录或清单;检查系统,筛选系统中“新品试用期”,检查有无新品市调报告;检查系统,筛选系统中“新品试用期”转“试销决定期”商品,检查试用期间销售数据,是否满足转试销条件;检查系统,筛选系统中“试销决定期”转“正常”商品,检查试销期间销售数据,是否满足转正常销售条件。

(2)商品陈列:检查商品陈列设计方案。

(3)商品定价:收集并检查商品定价政策或标准,如无定价政策或标准,询问了解实际工作中定价方法,并收集相关佐证资料,分析定价是否合理,并复核定价依据。

(4)商品维护:询问了解是否有专人负责数据分析,收集审计期间数据监测分析报告,查看对异常数据采取的处理措施,采取措施后,是否继续跟进处理,

第 6 页 共 7 页 关注销售及库存数据是否回归正常区间。如采取措施后,未能解决问题,是否进一步采取措施,避免损失。如高库存商品,采取促销措施后,仍未能有效控制库存,是否分析滞销原因,是否采取进一步措施(如:打折促销、保本促销、退货)。

3.收集主要资料

商品品类结构目录或清单、新品市调报告、销售与库存数据监测分析材料、参与议定的商品陈列设计方案修改意见、商品定价政策或标准。

第 7 页 共 7 页

第三篇:物资采购审计

一、物资采购内控制度审计

收集资料:包括组织资料、相关制度规定;了解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请购、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环节。

1、采购计划阶段:需求部门一般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需求或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 计划采购,甚至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准确、及时编制需求计划。需求部门提出需求计划时,不能指定或变相指定供应商。对独家代理、专有、专利等特殊产品应提供相应的独家、专有资料,经专业技术部门研讨后,经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第二,采购计划是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一部分,在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实际需要,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安排采购计划,防止采购过高或过低。第三,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

2、请购阶段:主要风险是:缺乏采购申请制度,请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并进行归类汇总,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计划。第二,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第三,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采购申请时,应重点关注采购申请内容是否准确、完整,是否符合生产经营需要,是否符合采购计划,是否在采购预算范围内等。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应要求请购部门调整请购内容或拒绝批准。

三、选择供应商阶段: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供应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资质信誉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清单,健全企业统一的供应商网络。企业新增供应商的市场准入、供应商新增服务关系以及调整供应商物资目录,都要由采购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纳入供应商网络。第二,采购部门应当按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择优确定供应商,在切实防范舞弊风险的基础上,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第三,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和供应商淘汰制度,对供应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实时管理和考核评价,根据考核评价结果,提出供应商淘汰和更换名单,经审批后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并在供应商管理系统中作出相应记录。

四、确定采购价格阶段: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采购定价机制不科学,采购定价方式选择不当,缺乏对重要物资品种价格的跟踪监控,引起采购价格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健全采购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地确定采购价格。对标准化程度高、需求计划性强、价格相对稳定的物资,通过招标、联合谈判等公开、竞争方式签订框架协议。第二,采购部门应当定期研究大宗通用重要物资的成本构成与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确定重要物资品种的采购执行价格或参考价格。建立采购价格数据库,定期开展重要物资的市场供求形势及价格走势商情分析并合理利用。

五、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阶段: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框架协议签订不当,可能导致物资采购不顺畅;未经授权对外订立采购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履约能力等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对拟签订框架协议的供应商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框架协议的签订应引入竞争制度,确保供应商具备履约能力。第二,根据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拟订采购合同,准确描述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按照规定权限签署采购合同。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第三,对重要物资验收量与合同量之间允许的差异,应当作出统一规定。

六、管理供应过程阶段: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对采购合同履行情况的有效跟踪,运输方式选择不合理,忽视运输过程保险风险,可能导致采购物资损失或无法保证供应。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依据采购合同中确定的主要条款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对有可能影响生产或工程进度的异常情况,应出具书面报告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需求物资的及时供应。第二,对重要物资建立并执行合同履约过程中的巡视、点检和监造制度。对需要监造的物资,择优确定监造单位,签订监造合同,落实监造责任人,审核确认监造大纲,审定监造报告,并及时向技术等部门通报。第三,根据生产建设进度和采购物资特性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第四,实行全过程的采购登记制度或信息化管理,确保采购过程的可追溯性。

七、验收阶段:主要风险是: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可能造成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结合物资特性确定必检物资目录,规定此类物资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后方可入库。第二,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根据采购合同及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质量检验证明,重点关注采购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采购物资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核对一致。对验收合格的物资,填制入库凭证,加盖物资“收讫章”,登记实物账,及时将入库凭证传递给财会部门。物资入库前,采购部门须检查质量保证书、商检证书或合格证等证明文件。验收时涉及技术性强的、大宗的和新、特物资,还应进行专业测试,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第三,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比如无采购合同或大额超采购合同的物资、超采购预算采购的物资、毁损的物资等,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有权管理的相关机构报告,相关机构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对于不合格物资,采购部门依据检验结果办理让步接收、退货、索赔等事宜。对延迟交货造成生产建设损失的,采购部门要按照合同约定索赔。

八、付款阶段:主要风险是:付款审核不严格、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相关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及时办理付款。要着力关注以下方面:第一,严格审查采购发票等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判断采购款项是否确实应予支付。如审查发票填制的内容是否与发票种类相符合、发票加盖的印章是否与票据的种类相符合等。企业应当重视采购付款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当拒绝向供应商付款,避免出现资金损失和信用受损。第二,根据国家有关支付结算的相关规定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并严格遵循合同规定,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除了不足转账起点金额的采购可以支付现金外,采购价款应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第三,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涉及大额或长期的预付款项,应当定期进行追踪核查,综合分析预付账款的期限、占用款项的合理性、不可收回风险等情况,发现有疑问的预付款项,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收回款项。

九、会计控制阶段:主要风险是:缺乏有效的采购会计系统控制,未能全面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采购各环节的资金流和实物流情况,相关会计记录与相关采购记录、仓储记录不一致,可能导致企业采购业务未能如实反映,以及采购物资和资金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采购申请、采购合同、采购通知、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退货情况、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情况,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确保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第二,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向供应商寄发对账函,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对供应商提出的异议应及时查明原因,报有权管理的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做出相应调整。

二、测试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以及对采购业务内控制度的风险进行评估。

第四篇:企业物资采购内部审计概述及审计要点分析

物资采购是企业生产活动得以持续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时也是最容易出漏洞的环节,如果不严格加以控制管理,降低库存,势必会给企业带来浪费;如果采购环节的审计管理薄弱,则会出现材料物资价格不实和材料物资质量低劣等现象。因此,企业对采购过程和采购物资要进行严格的审计。

一、物资采购内部审计概论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物资采购的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重点之一。

(一)物资采购审计目标在物资采购流程中,要保证现金支付后获得相应的物品或服务。预付款之前,要与服务供应商签订购买合同,明确物资和服务的供应时间以及不能按时供应的赔偿条款,从而保证应付账款的真实性。内部控制应当防止交易发生之后,应付账款被少记或漏列,从而避免因此而虚增企业的财务实力。同时也要保证应付账款与应收账款的一致,防止应付账款借记时,实际债务并未偿还,而是有人挪用企业资金。会计记录应当真实的揭示企业所享受的折扣与折让,从而保证采购费用的合理支出等情况。

(二)物资采购审计原则要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全年的物资采购费用计划,实行费用总额限制,规定各类物资的费用上限,规定采购费用支出的申报和审批程序。对费用审批权限实行分级管理,逐级授权,并且建立专人复核制度。

(三)物资采购审计监督流程设计主要内容有:

(1)职务分离制度。整个采购过程应当进行职务或职权分离,其中包括物资需求计划应当由非采购部门提出,由采购部门执行;付款人员不得寻供应商或索价;采购人不得办理物资的验收工作;物资的采购、存储和使用人员不得从事相关的账务记录工作;付款人不得兼职付款审核;应付账款的记录人不得兼职付款业务;数额巨大的采购业务不能由个人专断审批等。

(2)请购计划制度。请购计划要由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提出;仓储公司材料员接到请购计划后将生产所需的材料数量、规格与库存数量及定额进行核对,如果确实超过,签署同意购买的计划数量,并经主管复核签字后报采购部门审批;采购人员认为是合理采购时,签字同意后报负责采购资金预算控制主管人员审批,如果符合各项费用预算及全年总费用要求准许采购。控制的关键点是请购计划、库存定额和采购费用预算。

(3)订货控制制度。订货制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合理经济地确定采购价格、数量和质量、采购时间以及供应商,因此,该控制的主要规定设计为:所购物资数量和时间与生产计划要求一致,质量标准由质检部门确定,审计部门负责检查;所购物资价格由市场部门核准,由审计部门确认;购货单要注明所购物资的规格、单价、数量、总金额、质量指标、

折扣折让以及付款条件等情况。按照有关采购文件规定实行重点物资定点采购、招标采购,对供应商实行定期评价制度,及时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

(4)购入货物质检验收制度。验货由独立于请购、采购以及财会部、质检部门承担,根据各类物资的质量标准进行质检、填写质检单并由质检员签字,同时赋予质检部门可以否决质量不合格物资的入库权力;质检后由仓储公司根据质检结果和请购计划单查验后方可办理物资入库手续、填写入库单并由经办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

(5)退货和折让控制制度。质检和仓储部门在接到收货报竹后,如果经检验确认所购物资的数量和质量不符合购货单要求,应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和供应商,并负责要求供应商补足数量或等待处理;退货时要填写退货记录,由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联系退货,若已经办理入库的要办理退库手续并由审计部门负责审查监督;建立折让制度,当企业在得到对方授权人的承诺批准后,确认由采购部门负责应享受的折让金额,并填写借项凭证及时通会计部门调整应付账款。

(6)付款及应付账款控制制度。防止未核准的款项被支付,保证收货之后再付款,在资金不紧张时应做到及时付款,以维持企业的信誉度;会计人员要定期核查应付账款的明细账,付款的会计记录要完整全面,特别是折扣的记录要明确。控制要点包含:应付账款的总账和明细账,折扣交易的入账记录;与供应商的对账单核对。

二、物资采购内部审计实施要点

(一)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与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

(1)内部控制的了解与初步评价。通过对公司的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内部审计人员首先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是否良好;是否属于合法、正当的经营企业,进一步了解其关于采购付款环节的内部控制程序,考察公司在该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设计是否齐全、合理,整个循环是否由清购、订购、审核、验收与保管、编制应付凭证、会计处理、付款等环节构成。请购单审核是否符合公司采购计划,是否经相关主管人员签字审批等程序后,采购部门根据合同规定的请购单编制连续编号的订购单并报审核部门审批,订购单经审核批准后,向供应商发出订货要求,(若数额较大)签订正式合同,所购货物运到公司后经过验收部门负责验收之后方可入库,记账,付款等环节都有相应的凭证和处理手续。内部审计人员认为公司采购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较小,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测试。

(2)内部控制关键的控制点。从整个循环来看,关键的控制点有:采购计划市批、签合同、验收货物、付款结算的审签、记账和对账、稽核等。针对关键控制点设计内部控制调查表,对内部控制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其它调查表的设计也同样针对内部控制设置情况而设计。

(二)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可采用观察法、检查凭证、实验重做法等方法,主要程序包括:

(1)请购和采购环节的符合性测试。通过测试检查公司请购单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授权人员的签字,数额计算是否正确并有审核、审批手续;订购单上的金额计算是否准确,

是否有公司稽核部门的复核标记,订购单上是否有相关采购人员和主管人员签字,合同与请购单、订货单是否相符合,查明细账与总账:等财务记录是否相符。比如,发现没有制定公司的年度采购计划,订购数量控制不够严格,则可认为公司的订购和采购环节对订购数量的控制薄弱。

(2)检查验收保管环节的符合性测试。审查测试物资验收单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金额计算正确,验收单连续编号,并有主管人员签字和审核标记,需要技术鉴定的有技术人员签字,验收单交送给购货和财务部门是否及时;货物在入库时均按要求填写入库单,入库单与验收单一致,针对某一时间物资入库情况核对没有发现问题;保管与验收职责是相分离的由不同人承担,货物管理程序严格,从而可以有效减少不经授权所导致的采购与盗用的风险问题。

(3)编制应付凭证和账务处理环节的符合性测试。公司编制的凭单与其所附支付凭证内容要求一致,票面金额计算要求正确,付款凭证的连续编号均有授权人员签字;应付账款明细账记录清晰,每一笔记录对应的记账凭证都应附有经批准的原始凭证,而且原始凭证的内容与记账凭证的记录相一致,每月的明细账与总账核对相符合,应付账明细与供应商对账单定期对账,与应付账款对应的资产账目没有发现异常,则说明该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良好。

(4)付款环节的符合性测试。审查测试公司对支票签发的内部控制情况,检查支票存根编号是否连续,金额、日期、供应商等名称与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应付账款明细账核对相符,数量价格计算正确;所检查的每张发票是否都与相应的原始凭证相符,对有折扣条件的发票和财务处理记录详细,享受的折扣采用冲减财务费用的方式处理并符合要求,作废的票据均盖有“作废”印章。

(三)审计结论与风险评估通过以上的审查与测试,可以认为采购付款循环所涉及的有关交易与账户的相关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如果能够达到公司对该循环业务的控制目的,财务处理符合程序且基本正确无误,能保证财务报表按正确的会计期间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企业关于该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风险水平较低,则可以对内部控制给予较高的信赖。

三、加强企业物资采购内部审计的建议

物资采购是对企业物资采购活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应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物资采购是最容易出现问题而又不被重视的环节,同时又是内部审计中最薄弱的“盲区”和难点。在日常实际工作中,重视和强化物资采购的内部审计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强内部审计的职责和地位一个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所以,要使内部审计部门真正成为企业内部有效的监督、管理、咨询部门,促使企业国企建立一个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尤其是确立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律地位,国家应为内部审计创造良好的建设、发展环境,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地位,真正让内部审计成为企业自身发展、加强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充分发挥审计在物资采购中的作用。

(二)完善内部控制由于受托责任的产生,才有了委托者及其他第三方对受托者的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是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手段之一,是一种落实受托责任的控制机制。加强和完善对企业物资采购活动的监督控制,一是可以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可以促使受托者千方百计完成受托责任,其中包括建立内部控制,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例如,通过加强和完善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目标是否实现,企业财务会计及其他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法律法规、财经法纪是否切实得以履行。

(三)优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环境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企业内部审计的外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所处的特定时间和外部空间的总和。外部环境是所有企业内部审计所面临的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是任何单一的企业都无能为力改变的环境因素。企业内部审计的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所处的特定的时间和内部空间的总和。相对于企业内部审计的外部环境来说,它属于微观环境。

(1)设置独立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物资采购审计。无论是执行何种审计,最关键的在于具有独立性,能按规定的职权办事,不受干涉,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公正和客观。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审计,物资采购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好坏上依靠管理当局的重视程度和所赋予的权力大小。因此保持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在单位的组织上有较高的地位。在物资采购审计中,内部审计是企业健全自我监控自我约束机制、保障所有者权益的手段,是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其组织地位应是超然独立于企业的其他管理部门。

(2)提高物资采购审计队伍的素质。提高物资采购中审计人员队伍素质,是实现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突破的关键。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展,内部审计必须提高审计队伍的素质,突出多学科、高智能的特点。由于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执行同一政策,实现同一目标,审计人员可以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工作领域的广阔、无界,就必然要求内部审计向多学科、高智能的方向发展。在物资采购中,涉及合同、数学计算、管理等各种学科的知识,审计人员若不了解这些知识,势必会陷入审计困境。

第五篇:行政物资采购审计报告

***公司关于对行政物资采购的专项审计报告

内审字[2013]第00*号

审计组于2013年*月*日—*月*日对人事行政部采购及管理进行了审计,本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公司行政物资采购管理,规范行政物资采购行为,降低行政采购成本,保证供货质量和时效,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审计组审阅了相关原始资料,与人事行政部人员进行了面谈,并抽查了会计凭证,采用了调查表、询问、实地观察、分析性复核等方法。涉及的时间范围是从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31日。现将本次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公司行政物资的采购主要分成2部分,一部分为办公用品、日用品、药品、礼品、工作服、及后勤消耗性物资,此类物资由行政专员负责采购;一部分为办公设备、办公家具、宿舍设备、食堂设备类、煤气等,此类物资由总务负责采购。

(二)本次审计抽查会计凭证21份。其中**经手的1份,**经手的1份,**经手的10份,**经手的9份。抽查的相关记录详见附件3:抽查行政物资采购相关的会计凭证。

二、审计发现的细节说明

(一)、采购相关的不相容职务未分离 主要问题1:

行政物资的请购、供应商确认、采购、验收、保管、对账、支付申请都由同一采购人员完成。不符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

(二)、采购计划 主要问题1:

行政部不能提供采购计划。行政部在调查问卷中回答有制定月度计划,但审计中发现实际未制定月度计划。 采购计划是采购管理中科学采购的前提条件,无采购计划,所需各种物资保质、保量、经济、及时的连续供应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采购流程 主要问题1:

行政物资采购大部分是先送货,再补采购单。这样先完成采购事项,再通过相关授权人员的审批,不符合公司正常的采购流程,不利于采购管理。 主要问题2:

大部分采购单无供应商签字、盖章确认。不符合公司的采购管理规定。公司《采购控制程序》中“1.6 各采购人员拿到审批后的采购单到财务盖合同章,采购单传给供应商签字盖章后再进行采购。” 主要问题3:

部分物资先送货,再出采购单,后来再补请购单。不符合公司的采购管理规定,也丧失了请购的意义。

(四)、报价单不符合规定 主要问题1: **经手的大部分报价单格式雷同,没有供应商签字或盖章确认,极可能是自行伪造的。 主要问题2:

有些采购项目未提供至少三家报价。有些采购项目未提供报价单。 主要问题3:

报价单有自相矛盾的现象。例如2013年1-2月日用品的报价单中,维达擦手纸报价有两项,一项为180元/件,一项为185元/件。 主要问题4:

审计人员要求查看办公用品、日用品的三家报价时,采购人员无法提供三家报价。

(五)、行政物资管理方面 主要问题1:

未登记出入库台账,无法清晰的查询相关物资的账面库存数量,不利于实物监管盘点。行政物资验收入库以供应商送货单为准,未另外编制入库单。

行政物资出入库单据、各部门申请单据不统一,不利于单据的收齐、整理、统计和管理。 主要问题2:

行政物资采购的紧急采购频率高。 主要问题3:

人事行政部未对行政物资进行定期盘点工作。(调查问卷回答说有定期进行盘点) 主要问题4:

人事行政部未对行政物资采购、耗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三、审计建议

为加强公司行政物资采购管理,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节约人力物力,促进各级采购人员降本增效,针对本次行政物资采购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审计组提出以下整改建议:

1、规范采购流程。

(1)、分离不相容职务。建议分离行政物资采购中的不相容职务,增加管控的节点。并制定行政采购人员定期轮岗制度,并遵循。例如采购与验收、保管职务分离。

(2)、严格按照公司正常的采购流程进行采购。即先请购,审批后再采购。

(3)、提供三家报价。按照公司要求提供至少三家报价,并将对询比议价、报价等资料妥善保管。

2、加强采购计划性。

(1)、编制采购计划。建议对行政物资进行、季度、月度计划,按照计划进行采购。并规定计划外采购事项的审批程序。

(2)、加强紧急采购的管理。例如规定紧急采购的物资类型、金额上限、采购频率等。

3、每月编制购销存报表。 (1)、编制购销存报表。加强管理行政物资的出入库单据,编制行政物资的购销存报表。规范相关的申请单据、出入库单据,便于整理、查看、分析、统计等。

(2)、定期盘点。制定行政物资定期盘点方案,定期对行政物资进行盘点,并作相关记录。 (3)、统计分析。定期对行政物资采购金额、耗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制定采购目标,结合行政物资采购预算、采购计划进行对比分析。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评论

审计人员认为行政物资采购管理不到位,存在严重的漏洞,亟待完善行政物资采购管理,建议制定《行政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并遵循。

审计过程中行政部无法提供详细、整理规范的信息资料。本次审计由于人事行政部的抵触、不积极不及时提供资料、采购人员休假的工作交接不到位,导致此项审计无法取得完整、系统的资料,无法按计划时间完成审计项目。

行政物资采购不符合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从而增大业务人员舞弊的可能性。行政物资采购计划工作不够,应进行、季度或月度采购计划。行政物资的存货管理工作不够到位,应编制出入库台账,并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定期对采购金额、耗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目标,从而降低行政物资采购成本。行政物资的紧急采购过于频繁,大部分物资先送货再出请购单、采购单,建议加强管理紧急采购的情况,严格按照正常的采购流程执行。 附:

1、《审计方案》

2、《审计通知书》

3、《抽查行政物资采购相关凭证》

4、行政回复的调查问卷

5、《审计工作底稿》

行政物资采购专项审计报告

内审字[2013]第00*号

根据审计计划的安排,审计部于2013年*月*日—*月*日对人事行政部采购及管理进行了专项审计。本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行政物资采购管理,规范行政物资采购行为,降低行政采购成本,保证供货的及时性与质量,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时间范围涵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31日。(在概述栏请勿将与审计报告无关的内容写入,主要写审计时间、审计目的。)

本次审计主要发现如下:

1、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职位未分离

2、未编制月度采购计划

3、部分物资采购无三家比价资料且价格偏高

一、项目概况:

1、公司行政物资的采购主要分成2部分:一部分为办公用品、日用品、药品、礼品、工作服、及后勤消耗性物资,此类物资由行政专员负责采购;一部分为办公设备、办公家具、宿舍设备、食堂设备类、煤气等,此类物资由总务负责采购。

2、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31日,总金额XX元。本次审计抽查会计凭证21份,累计金额XX元,占总采购金额的XX%。(需要告诉管理层)

二、本期审计发现:

1、岗位设置:

①采购相关的不相容职务未分离

行政物资的请购、供应商确认、采购、验收、保管、对账、支付申请都由同一采购人员完成。不符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容易导致采购人员利用权力进行舞弊。(提出采购需求是否也是采购人员提出的,请检查行政物资的账龄数量,是否存在不合理采购来说明问题。对于行政物资是否为制定采购,这一块需要明确)

审计建议:

2、采购计划

①未编制月度采购计划:

行政部在调查问卷中回答有制定月度计划,但审计中发现实际未制定月度计划。未编制阅读的采购计划,容易导致各种物资保质、保量、经济、及时的连续供应得不到有效保障。

审计建议:

3、采购流程

①行政物资采购大部分是先送货,再补采购单。这样先完成采购事项,再通过相关授权人员的审批,不符合公司正常的采购流程,不利于采购管理。(这种不是什么问题,重点不在这里。)

审计建议:

②大部分采购单无供应商签字、盖章确认。不符合公司的采购管理规定。公司《采购控制程序》中“1.6各采购人员拿到审批后的采购单到财务盖合同章,采购单传给供应商签字盖章后再进行采购。”(供应商一般只在报价单、订单上、送货单上进行确认,需要询问采购人员不签字的原因在哪里) 审计建议:

③部分物资先送货,再出采购单,后来再补请购单。不符合公司的采购管理规定,也丧失了请购的意义。(是否有紧急采购流程,与问题一重复。) 审计建议:

4、报价单管理

①**经手的大部分报价单格式雷同,没有供应商签字或盖章确认,极可能是自行伪造的。(审计人员存在主观捏造审计问题,应该删除此类发现,或者进一步分析。) 审计建议:

②有些采购项目未提供至少三家报价。有些采购项目未提供报价单。(这一块需要细化,需要举例说明,项目多的需要列表,另外审计人员可以依靠京东网、超市价格、当当网等的价格进行参考,提供不提供报价单不是问题,只是个表面问题。) 审计建议:

③报价单有自相矛盾的现象。例如2013年1-2月日用品的报价单中,维达擦手纸报价有两项,一项为180元/件,一项为185元/件。(这一块需要细化,需要举例说明,项目多的需要列表,另外审计人员可以依靠京东网、超市价格、当当网等的价格进行参考,另外需要与财务付款等,可能存在议价,第一次议价为185元,第二次议价为180元,需要与采购进一步确认。) 审计建议:

④审计人员要求查看办公用品、日用品的三家报价时,采购人员无法提供三家报价。(这一块需要细化,需要举例说明,项目多的需要列表,另外审计人员可以依靠京东网、超市价格、当当网等的价格进行参考。) 审计建议:

5、行政物资管理方面

①未登记出入库台账,无法清晰的查询相关物资的账面库存数量,不利于实物监管盘点。行政物资验收入库以供应商送货单为准,未另外编制入库单。行政物资出入库单据、各部门申请单据不统一,不利于单据的收齐、整理、统计和管理。(重新审计,这个重点是是否形成了出入库台账,另外审计人员是否根据出入库单或者供应商的送货单得到的账面数进行了盘点。) 审计建议:

②行政物资采购的紧急采购频率高。(如果要说明这个是问题,请列表说明,紧急采购次数。) 审计建议:

③人事行政部未对行政物资进行定期盘点工作。(审计部是否进行了盘点,你都没盘点,怎么说明人家管的不好。) 审计建议:

④人事行政部未对行政物资采购、耗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这个是问题???) 审计建议: 附件:

(一般附与审计问题相关的内容,比如报价单雷同,那么那几张报价单是雷同的。而不是所有审计底稿都附在后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物资领用管理办法下一篇:小班比较轻重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