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及风险

2022-09-13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糖尿病的困扰,儿童糖尿病多由于代谢异常、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患者通常表现为饮食增大、尿量增多、体重减少等。同时多数患儿首发表现为酮症酸中毒,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会神志模糊、节律不正,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此病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严重易导致患儿出现血管病变,肝肾功能受损,儿童糖尿病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生但多发于青春发育期、学齢期,此病无明显性别差异,有学者研究发现长期过度摄入牛乳蛋白、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等均是此病诱因。临床对此病治疗多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但不同注射方式会造成疗效差异,目前临床主要注射方式为胰岛素泵持续注射以及多次皮下注射,该次该院临床观察采用不同方式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发现泵持续注射患儿降糖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间96例经诊断为糖尿病的小儿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多次组、持续组,每组75例。多次组男39例,女性36例,患病时间6个月~4年,平均时间(1.9±0.6)年,年龄6~14岁,平均年龄(10.3±2.4)岁;持续组男40例,女性35例,患病时间8个月~4年,平均时间(2.0±0.8)年,年龄7~14岁,平均年龄(10.7±2.5)岁。两组病患经检查符合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两组病患对所用药物进行过敏检测未出现明显过敏反应,无相关精神病史且与家长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身体重要器官无功能性障碍。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差别无意义,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每日定时测量患者血糖,多次组患儿每日用餐前由护理人员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同时每日用药剂量需根据患儿血糖水平进行调整;持续组由专业医护人员经胰岛素泵导针扎入患者皮下,并使用胰岛素泵电源驱动活塞,对患者进行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同时在注射过程中需对患儿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并根据患者情况调节用药剂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患儿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程度以及对治疗过程中护理风险进行记录,对比两种注射方式患儿血糖恢复时间以及胰岛素使用量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α=0.05为有差异性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情况比较

未治疗时两组血糖情况差别无意义,P>0.05,多次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效果无持续组好,见表1。

2.2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以及胰岛素使用情况

持续组患儿血糖恢复时间为(5.82±1.36)d,胰岛素使用量为(37.26±2.62)U/D,多次组患儿血糖恢复时间为(9.82±2.36)d,胰岛素使用量为(43.76±2.84U/D,持续组较多次组患者恢复快、胰岛素使用量小(t1=12.718,t2=14.568,P<0.05)

2.3 两组护理风险情况比较

持续组穿刺感染、低血糖、漏液、注射剂量、针刺伤风险率均有记录,在注射期间两组在低血糖、注射剂量方面风险差别无意义,P>0.05;持续组穿刺感染、漏液、针刺伤方面风险均小于多次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多由于饮食习惯、病毒感染、遗传基因、自身免疫等因素导致人体胰岛出现功能损伤,血糖升高代谢出现紊乱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症。此病一般临床症状多见体型消瘦、多尿、肥胖等,多数糖尿病患者可诱发一种或多种并发症,造成机体其他组织器官的功能性损伤。儿童糖尿病90%以上均为1型糖尿病且多数患儿需终生治疗,因此临床在治疗儿童糖尿病时不仅需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同时要提高病患服药顺应性。多次皮下注射是临床降糖治疗常用方式,但有学者发现其虽能达到治疗效果,但由于儿童糖尿病患者年纪较小、活动性较大,此方式易造成患者产生厌恶感致使患儿用药治疗顺应性降低。同时由于多次穿刺易造成局部感染且有出现胰岛素外漏、针刺伤、低血糖等可能性,持续皮下注射是近些年较为推广的临床胰岛素注射方式,其可通过有效模拟患儿正常胰腺功能,实现对胰岛素进行持续供给的目的。有学者研究发现皮下持续注射可有效调节患者肝糖输出,使胰岛素合理释放符合人体生理,同时此方式注射可有效使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进行调节,使患者空腹血糖趋于平稳。且皮下注射可有效避免多次注射造成局部感染、针刺伤、低血糖等风险,安全性高患者血糖水平恢复好,有效控制患儿血糖提高患者用药顺应性。

该次我们研究发现未治疗时两组血糖情况差别无意义,多次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效果无持续组好,P<0.05;持续组较多次组患者恢复快、胰岛素使用量小P<0.05;持续组穿刺感染、低血糖、漏液、注射剂量、针刺伤风险率分别为1.3%、2.7%、0.0%、8.6%、0.0%,多次组依次为2.7%、9.3%、5.3%、4.0%、6.7%,在注射期间两组在低血糖、注射剂量方面风险差别无意义,P>0.05;持续组穿刺感染、漏液、针刺伤方面风险均小于多次组,P<0.05。

综上所述,临床在治疗儿童糖尿病时为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治疗期间局部感染、针刺伤、低血糖等风险,可采用皮下持续胰岛素泵注射。

摘要:目的 为有效治疗糖尿病儿童患者,临床探究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期间150例经诊断为糖尿病的小儿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多次组、持续组,每组75例。多次组临床对75例患儿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持续组对患儿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持续组较多次组患者恢复快、胰岛素使用量小P<0.05;持续组穿刺感染、漏液、针刺伤方面风险均小于多次组,P<0.05。结论 皮下持续胰岛素泵注射临床在治疗儿童糖尿病时为提高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糖尿病,小儿,胰岛素,方式,风险

参考文献

[1] 古建平,付晓荣,卫海燕,等.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风险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8):2864-2866.

[2] 唐小宾,邹娅琦.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0):121-122..

[3] 车千红,谭永刚,辛颖,等.392例儿童糖尿病初发临床特征及患病影响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5):350-353.

[4] 贺雪华,关步云,朱莉玲,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糖尿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3(4):273-276.

[5] 何丽,郭盛,李嫔,等.常规注射胰岛素和胰岛素泵治疗的1型糖尿病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9):807-810.

[6] 杨爱云,谢明菊,韩家凯,等.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56-957.

[7] 赵国莉,吕肖峰,程千鹏,等.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氧化应激的影响及胰岛β细胞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5):2902-29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做好油田企业政工工作下一篇:大数据时代我国电子商务模式下增值税征收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