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形成论文

2022-05-05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审计风险形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当中,其实内部审计工作可能存在诸多的现实风险,由此文章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中所存在的内部审计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当前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风险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探究。最后,依照当前事业单位所存在的各类审计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此使我国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相应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进行有效的优化。

审计风险形成论文 篇1:

浅议审计风险形成原因及防范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的责任变得重大,面临的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多。本文对审计风险的概念做了简要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对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对策,来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方法;审计环境;防范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及特征

审计风险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定义,我国关于审计风险是这样定义的:审计风险指的是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和漏报的现象,而相关的注册会计师发表了一些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所以,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目的是使得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具有合法性,而会计处理的方法一贯性的是发表相关的审计风险意见,而且在受托的经济责任中承担着审计的责任。

审计风险的特征包括客观性、普遍性、潜在性、偶然性与可控性。由此看出,审计风险中的误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难以彻底消除,因此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控制风险而不能完全避免风险,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审计对象的广泛,使得审计工作变得复杂起来,而有些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信息不全面,甚至有的单位还提供虚假的信息,这些都造成了审计的风险。在进行审计活动时,会有一定的审计证据来作为依据,审计证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审计的过程中,审计证据都没有数量或者是质量上的标准,主要靠的就是审计工作人员主观上的判断,这样就会造成了一定的主观偏差。而这些最后都会导致审计结果因为证据不足、不全面、不真实而出现一定的偏差,所以就产生了审计风险。

(一)审计对象的广泛性及工作的复杂性。按照国家《审计法》的相关规定,本级政府部门及下级政府的各个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都应该由国家相关的审计机关进行审计事项。除此之外,国有企业、中央银行和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相关国家部门的正常财务开支,国家需要投资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这些都是审计部门的工作,也是他们的工作范围。社会的保障基金组织,相关的社会捐赠的资金以及其他的相关财务收支情况,国际组织的援助,以及相关的贷款项目的财务开支情况,都是审计部门的审计对象。

(二)审计双方信息不对称。有些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十分混乱,部门散漫,制度混乱,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采用严格的检查手段,甚至会进行多次的重复式的检查,这样做不仅加大了审计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审计的风险。另外一方面,有些被审计的单位不能够提供全面、真实的数据和资料,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所掌握的资料少之又少,有的被审计单位甚至还故意遗漏一些数据,甚至用假的数据来蒙骗审计人员,这样会造成审计的判断有误,甚至是还会出现错误的审计结果。

(三)审计环境对审计也有一定的影响。审计环境对审计有着一定的影响,主要是源于审计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法制的影响。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我国实行的审计体制是政府和上级的审计机关共同领导的,也就是双重领导,行政领导以政府为主要的领导,业务领导以上一级的审计机关为主要领导。法制不健全,审计工作执行标准不统一,造成了审计的管理体制先天不足的情况,这样的管理体制也是造成审计风险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审计法律环境方面,法律规范之间没有一个统一性,不协调,尤其是当新旧体制相互交替时,有些政策之间相互有衔接,但是有些政策之间有矛盾,所以,在处理相同的审计问题上,就会造成审计人员不知所措,也增加了审计风险。

(四)审计的主观因素也会带来审计风险。一方面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审计的质量,审计人员的素质越高,审计结果的质量就会越高,所以,审计的风险就会变小;如果审计人员的素质低下,那么审计的风险就会变大;还有一方面就是,我国的审计程序很复杂,尤其是在企业的审计当中,每个程序都有相应的规定和办法,在审计工作中,如果某一个程序和方法存在弊端的话,那么也会带来相应的审计风险。

(五)审计方法比较落后。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国家的审计机关的一些设备和设施都进行了相关的更新,而且计算机在审计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一些审计工作中,手工对账,抽样判断的方法依然存在,这些方法都是审计的基础方法,由于一些审计人员的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过关,可能会造成抽样判断的误差比较大。

三、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树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的要求来执行审计工作,并且,坚持强化审计的步骤和程序,加强对审计程序的风险管理。一是主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的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从思维理念上认识到审计风险的存在性,并且深刻的认知审计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二是要预测未知的审计风险,收集和整理审计有关资料,制定相应的可以控制审计风险发生的方案,评估分析风险;三是应该健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让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

(二)全面的掌握被审计单位的信息。首先,审计工作人员要清楚的认知审计机关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要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企业要积极的配合审计机关的相关工作;其次,审计的工作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之前,要充分的客观的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通过各个方面的调研,来深入研究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三)加强对审计环境的管理。加强对审计环境的管理,主要是加强国家有关审计法律的规范管理,应该保证法律阐述规范的严谨性,让被审计的单位没有漏洞可钻,让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的同时,能够迅速的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证。

进一步规范审计的作业程序,积极的探索企业的内控制度,保证抓住企业审计工作的重点,将抽样审计结果和总体审计结果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组织环境。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内部政治环境的管理,审计人员应该拥有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应该加强他们的内部政治思想觉悟,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树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审计工作时,将国家的利益至于首位,坚持依照国家的审计法律和法规来办事,完成审计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四)加强审计的队伍建设。首先,建立审计工作人员的入职制度,对进入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要做到严格把关,保证他们在思想上和业务能力的达标,其次,要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先进性的培养,要让他们保持终身学习的思想原则,针对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繁琐性,时刻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并且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五)改变落后的审计方法。要大力的开发和使用计算机来辅助审计人员的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的专业知识,不断开发和创新一些新的审计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给予审计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通过创新的审计方法,来提高审计的最终质量,并且,逐步的降低审计风险,达到最终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类型的企业都竞相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企业的审计更是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如果有关的审计部门或者是审计的工作人员出现了错误或漏洞,不但会损害他人的利益,更会对社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审计人员一定要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素养,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树立牢固的风险意识,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景冉. 浅析审计风险控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05)

[2] 张海梅.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控制策略[J]. 审计月刊. 2013(01)

作者:马健

审计风险形成论文 篇2:

内部审计风险形成与防范初探

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当中,其实内部审计工作可能存在诸多的现实风险,由此文章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中所存在的内部审计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当前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风险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探究。最后,依照当前事业单位所存在的各类审计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此使我国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相应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进行有效的优化。

一、引言

在我国的审计监督体制构建过程当中,内部审计在整体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性作用,使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能够进一步的对自我进行有效的监督,内部审计在开展过程当中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性作用。然而相应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同样需要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由此需要进一步使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对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所用的现实意义进行综合性的探究,并且需要使其自身内内审计风险的防范力度得以有效的增加。以下将对对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综合性的探析。

二、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详细的概述

内部审计风险在出现过程中往往与外部审计风险予以对应性,其主要内容是指事业单位在其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各项内部事务的综合审计工作所出现的风险性问题。内部审计就其自身而言,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整体单位的管理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工作中能够使单位所有的内部治理质量得到综合性的优化。然而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对独立客观的原则予以遵循内部审计,在开展过程中不仅会对财务方面内容予以包含,同时会对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审计,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发展而言,整体内部审计工作是内部部门的综合免疫系统,而当前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正进行着更加深入性的改革,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的审计工作也受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普遍关注。文章中所分析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工作中,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其内部的各个部门,以及相应的从属机构所存在的一切财务支出行为进行综合性的审计,并且对其所存在的各类经济活动所拥有的有效性真实性进行客观性的审计。对当前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错误以及弊端进行有效的发现与纠正,以此使整体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能够获得进一步的提升。然而,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其自身所有的风险同样相对较高,由于人员管理不足等诸多现实问题会致使相应的风险提升,以此使得整体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完善性无法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其自身审计风险所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识别环节有待于进一步的优化

首先,风险管理意识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较为薄弱。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其风险管理过程中,相应的风险认知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无法对具有高度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活动予以开展,由此致使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控制过程中存在控制不足的现实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于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开展工作中无法对审计所存在的风险危害性予以有效的认知,由于审计工作人员及自身所拥有的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薄弱,由此致使前段时间的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无法对较为优质的风险评估体系进行构建,并且无法将相应的风险评估结论作为整体审计计划予以开展的依据。同时在具体的审计过程开展中,由于对风险识别无法进行有效的优化,将致使相应的审计单位自身所拥有的风险评估存在一定程度的现实误差,使整体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规范性相对较低,使相应的审计工作往往习惯侧重于对各类习惯思维予以应用,致使整体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审计工作受到较为突出的现象影响。

第二,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整体风险防控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健全。较为优质的风险防控机制能够使审计人员对各类风险管控工作予以进一步的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对较为优质的风险管控机制进行健全,并且对各项流程进行纵向处理,对于审计人员自身发展而言,相应的审计工作如果仅仅能够凭借其自身所拥有的经验予以进行,将使得审计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与程序不符的不规范现象,由此将致使审计过程中无法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事业单位内部在发展过程中对于风险管控制度的构建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使其无法对更为具体的工作指南予以构建,因此致使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其自身所拥有的风险管控水平相对较低。

(二)风险衡量环节及评价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现实问题

首先,其自身审计力度有待于进一步的增强。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存在着无法对相应的工作予以胜任的现实问题,无法对审计的专业方法予以综合性的掌握。根据相应的调查可以显示,在目前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仅有5%左右的審计人员能够完全对所具有的各类审计工作予以胜任,而在事业单位内部发展过程中,尤其在部分基础部门诸多审计人员往往具有着较为突出的兼职性质,其自身往往无法应用较为优质的审计能力,同时不能够拥有更为优质的风险评估能力,相应的人员自身所用的年龄相对较大,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具有了高度的单一性,无法对当前信息化背景之下的各项审计工作予以有效的认知,进而使相应的审计风险大幅度提升。第二在进行具体审计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类风险评估手段具有的高度的单一化特征,在审计过程开展过程中,审计方法往往会对最终所拥有的审计结构产生较为深远性的影响,而实际审计过程中,较为单一的审计方式无法对诸多不同方法予以含糊,会对管理方法等诸多内容予以涵括。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其自身所拥有的信息化建设步得以进一步的加快,而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无法对全面信息化的手段予以应用,并且现在的审计工作往往会以人工统计的模式予以开展,因此在开展过程中,会由于人工操作等诸多原因,而致使整体审计风险大幅度提升。

(三)内部审计思想存在一定程度的现实问题

当前事业单位在进行具体的内部审计过程中,无法对整体审计工作进行综合性的评估,无法对实际重点及相应的目标进行有效的确定,而由此致使整体审计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性的不确定因素,使整体审计风险大幅度提升,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在其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有效开展的过程中,无法与目前所有的事业单位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联系,无法对新出现的业务进行有效的审计,而由此也将支持审计过程中存在现实的现实风险。

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风险防范有效方式

(一)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识别能力,在进行具体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控制的主要任务由此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经济环境独立性影响以及审计方法等诸多角度入手,对相应的风险進行有效的识别,在目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整体经济环境有着较为突出的现实变化,整体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具有的复杂性得以进一步的体现,由此也致使审计风险得以进一步的增加。由于整体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业务拓展性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导致事业单位与外界所存在的各类经济活动愈发频繁,致使其内部所有的审计对象具有了高度的复杂性,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对其自身的审计范围予以有效的扩展,对各类审计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此使事业单位风险识别能力得以大幅度的提升。由于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相应的审计员工往往具有着高度的兼职特性,因此其工作中所具有的工作量相对较高,往往无法对审计工作予以更加细致化的构建。由此,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全职审计人员进行综合性的培养,使工作的专职性予以进一步的优化,使审计工作所具有的独立性能够获得充分的保证。

(二)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综合性的衡量及评价

内部审计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其风险所存在的差异性特征将致使内部风险所具有的多元化特征予以进一步的体现,而每种审计风险及其自身所具有的评估方法具有着高度的差异性特点,在具体的审计过程开展过程中,可以充分依据被审计的对象及相应的审计对象,对各类审计模式进行综合性的掌握。举例说明,可以对审计风险模型法以及风险因素分析法等诸多模式予以应用,风险评价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是风险评估基础之上开展各类综合性的评价工作,可以根据相应审计部门所存在的现实规定,对风险安全标准进行有效的判断。

(三)对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进行有效的完善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而言,需要对其自身所拥有的制度体系进行综合性的完善,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要有更加规范化的现实特征。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对其自身所有的内部制度进行综合性的构建,根据我国所存在的各类审计法律法规,对各类审计经验进行综合性的总结,使审计内部所有的规章制度得以更加规范化的构建,对审计风险防护方案进行综合性的构建,使审计风险防控工作能够获得有效的制度保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整体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审计自身所拥有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以进一步的优化,使企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所具有的防范性对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使内部审计所具有的风险识别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使内部审计所拥有的风险衡量及评价能力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使内部风险的审计制度体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使其自身能力得到进一步的转变,对各类管理审计予以重视,对审计内部的环境进行优化,对内部进行综合质量控制。需要进一步的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进一步的强化,使整体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获得更加优质化的构建。

(作者单位:广东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作者:陈如莉

审计风险形成论文 篇3:

浅淡审计风险形成因素及防范

【摘要】审计风险是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中急需研究和妥善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结合多年的审计工作经验,探讨了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防范对策。

【关键词】审计风险 形式 原因 对策

审计风险是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中的一个十分重要概念。审计风险是指审计结论或其形成过程存有的误差,而给审计主体带来损失的可能性。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宽和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种可能性呈不断上升趋势。我们只有研究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掌握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探讨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有效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本文结合审计工作实践,探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

一、审计风险表现形式

1、审计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目前审计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从理论上讲,抽样风险所选取的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总体的性质,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种主观原因,造成样本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尚不能确定,尤其是当前我们大多是采用判断抽样的方式,由于部分审计人员经验和知识不足,抽样误差很大,可能存在审计取证不完备、审计检查不全面、审计意见和结论不准,出现了错误判断为正确或将正确判断为错误的情况,形成存伪风险或弃真风险。

2、审计处理处罚风险。审计机关有权对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的行为进行处理处罚。但是,若依法应该处理处罚而没有处理处罚,或者审计处理处罚没有法律依据或依据不当,或者应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处罚,而是审计机关直接实施了处理处罚,就会产生审计处理处罚风险。

3、审计证据取舍风险。审计证据在审计活动中举足轻重,审计结论需要审计证据来证实。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证据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无统一标准,往往靠审计人员来主观判断,从而生产了主观的偏差。这些都可能形成因证据不足、不全、不实而导致审计结论失准的恶果,从而产生风险。

4、审计评价依据不足风险。取得审计证据后,必须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依据来衡量、判断被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因市场经济不断健全,一些旧的法规制度不再适用,一些新的法规制度尚未出台或尚未成熟,一些需要修订的法规制度尚未完善等。这些都会导致审计风险。

5、内控制度不完善风险。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做评价时,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一是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存在着测试风险;二是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健立健全,但被审计单位是否真实遵守,审计人员要做出判定,就存在着判定风险;三是审计人员确认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失控,提出建议并要求其做出必要的修正,存在着修正风险。四是审计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监控窃听,存在着窃听风险。

二、审计风险形成原因

1、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按照《审计法》的规定,本级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国有企业、中央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国家的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国家建设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事项,都是审计监督的对象。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审计对象,审计机关要通过检查,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做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可想而知,产生审计风险也就不可避免。

2、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不对称。一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混乱,固有风险大,审计人员必须采用更多的检查测试手段,这样不仅加大了审计成本,而且增大了审计风险;二是审计对象不能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资料和数据,审计机关掌握的信息资料总是比被审计单位少,有的甚至是故意遗漏或恶意作假,以此为基础依据做出的审计判断和审计结论,从而造成审计风险。

3、审计环境影响。造成审计风险的环境方面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是审计管理体制和审计法律环境两大因素。目前,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我国实行的审计管理体制是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行政领导以政府为主,业务领导以上级审计机关为主,审计对政府首长负责。这种先天不足的管理体制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法律环境方面,法律制度之间的不协调,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有些政策、规章相互磨擦、碰撞,新法与旧法、大法与小法、外法与内法、法与理之间存在着差异甚至矛盾之处,在处理同类问题上,审计人员无所适从,从而使得审计风险倍增。

4、审计主观因素影响。一是审计人员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和审计专业素质两大类。审计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审计质量,素质越高,审计质量越高,则风险越小;反之,则风险越大;二是目前,我国各类审计项目,都有严格的审计程序和规定的审计方法,但在审计过程中,任何程序与方法的缺陷,都会带来审计风险;三是审计质量从本质上讲,就是对审计监督的再监督,若审计质量管理不严格则审计风险就大。

5、审计方法落后。虽然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工作中已经日益得到应用,但是手工对账、判断抽样依然是基本的方法。由于审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的不足,判断抽样误差很大,极易遗漏重要的审计事项,造成抽取的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特征,审计风险势必增大。

三、防范审计风险对策

1、健全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的要求实施审计,强化审计步骤

和程序的风险管理。一是强化审计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从思想上认识到审计风险的存在及其可能的危害;二是预测审计风险,收集和整理审计风险资料,制定控制风险的有效方案,评估审计风险,分析选择风险最小的方案,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三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存在过多的不确定因素,审计环境不具备且审计自身又无法有效控制时,可对该单位不审或拒绝发表意见;也可以待其完整建账后,再开展审计工作。四是对审计结论的表达持十分谨慎的态度,详细、清楚地说明实际审计的范围和事项。

2、全面掌握信息资源。首先要了解掌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对被审计单位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以便准确确定适用的行业制度、法规法律,研究减少审计风险的办法和措施,使审计工作做到有备无患。其次,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之前,要客观、全面的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不仅要了解该单位财务状况,而且要了解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甚至了解人事管理、人员配备的情况。

3、规范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有其技术技巧,进一步规范审计作业程序,积极探索内控制度审计等现代审计程序,确定审计重点,将抽样和详细审计程序有机结合。一是注重审前调查,编好可行的审计方案;二是要加强审计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计划的编制、项目实施过程重点、难点、信息的控制;三是要建立项目主审负责制,明确主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做到四个字“深、透、准、实”,即事实查深,问题查透,定性准确,责任落实;对于项目审计发现的每个问题,应做到“四问”,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四是要重视审计文书撰写。审计报告是项目管理的重点,是审计行为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审计成果。

4、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是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对进入审计机关的人员严格把关,以确保在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的合格;二是建立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针对审计工作需要,系统的、有计划的组织高层次业务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三是建立审计人员待遇与专业知识水平挂钩的制度。

5、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当前,要大力开发和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迅速提高内审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开发设计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建立审计作业平台。以审计方法的创新,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 肖文八:《审计学原理》,2005年8月军事科学出版社发行

作者:席振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职网页设计论文下一篇:音乐情境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