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是怎么回事

2023-03-09

第一篇:慢性结肠炎是怎么回事

缺血性结肠炎是怎么回事?

海陵区新世纪花园王飞飞问:我妈妈患高血压、冠心病多年。最近,因突然剧烈阵发性腹绞痛以及排鲜血便,去医院急诊。经结肠镜等一系列检查,最后诊断是“缺血性结肠炎”。这一结论排除了患直肠癌的可能,消除了心头的隐患,但同时我也很想知道,缺血性结肠炎是怎么回事?与脑缺血、心肌缺血是一回事吗?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斌答复:

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易发生在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身上。缺血性结肠炎和脑缺血、心肌缺血一样,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肠壁血流减少,小血管内血栓形成所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一些患结缔组织病、糖尿病及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因易导致血管病变,进而改变结肠循环状况,也会发生缺血性结肠炎。

老年人如发生绞痛性腹痛、血便,尤其是伴有各种血管疾病病史者,都应高度重视患有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中年人如常感到有腹部不适、隐痛、胀痛,即使大便没有明显改变,也要警惕缺血性结肠炎,应到医院做结肠镜检查,如发现结肠粘膜节段性或弥漫性分布有小出血斑点或小渗血斑点,排除普通急慢性结肠炎后,也要考虑是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以便尽早采用扩张血管和改善结肠文秘杂烩网微循环的药物,对症治疗。早期治疗得当是可以痊愈的。而延误治疗,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肠管狭窄、梗阻,甚至坏死,那时只能手术切除。

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要注意改善饮食结构,多吃有利于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的食品,同时适当地参加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有利疾病康复。

第二篇:“鸟人”是怎么回事

华山之狐

这是一个“形而下”的话题,但仍有必要谈一下。眼下连自拍女人下体都可以当作艺术来展览,那么谈一谈“鸟人”又算个“鸟”!

《水浒传》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写花和尚鲁智深为救刘太公女儿,打跑前来逼亲的小霸王周通,刘太公怕周通回山寨搬兵报复,鲁智深安慰他说道:“休道这两个鸟人,便是一二千军马来,洒家也不怕他。”这里的“鸟人”在《水浒传》中经常出现.《辞源》解释说:“鸟人,骂人语。”这里的“鸟”要读作diǎo。《辞源》中“鸟”字的第三义项是这样说的:“男子生殖器,通‘屌’,骂詈之词。”并列举以下两例说明:元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三折“赫赫,那鸟来了。”《水浒传》七一回“招安,招安,招甚鸟安!”这里的“鸟”都是“屌”的意思,应该读作diǎo。

那么,“屌”和“鸟”怎么会纠缠在一起了呢?

其实,“鸟”本来并不读niǎo,而是读作diǎo的。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和唐代的《唐韵》都把它的语音注为“都了切”,北宋的《集韵》和元代的《韵会》也都注为“丁了切”。可见至少在元代以前,“鸟”是只有diǎo这一个读音的。那么什么时候“鸟”才读作niǎo的呢?据《康熙字典》,明代初叶的字书《洪武正韵》第一次将“鸟”的读音注为“尼了切”。由此可知,niǎo 这个读音开始广泛流行,应是元明时期的事。那么,“鸟”为什么改音为niǎo呢?我们知道,我国古代原本并没有一个专名来称代男性生殖器的。经传中一般称之为“势”,如《尚书》中就有“丈夫淫,割其势也矣”的律条。古代社会民间俗语称男性生殖器为何物我们不得而知,但现代社会我们还是清楚的。如山东、江苏一些地区称之以“鸭”,济南等地区称之以“雀”,更多的地区则称之以“鸡”。为什

么要这样称呼它呢?形似也,用比喻的方法称代那不雅之物,这在修辞上叫“讳饰”。由此我们可以推知,我国古代社会许多地区的民间俗语是以“鸟”来做男性生殖器的代称的。这当然也是一种“讳饰”。于是,禽鸟们一身二职,既要做禽鸟的专名,又要不时地充当男性的生殖器,真是大雅而大俗,大俗而大雅了。

但是,原本纯洁的禽鸟们是绝对不情愿与这个不雅之物长期地同居于一个屋檐之下的,分道扬镳是必然结果。“鸭子”既然自甘堕落,人们只好以“扁嘴”来取而代之。所以,在那些称“鸭子”为“扁嘴”的地区,你也要入乡随俗,千万不要“鸭子鸭子”的,那会惹来当地人耻笑的。在济南等地区,人们以“家雀”来避开那个不雅的“雀子”。在另外许多地方,人们在“鸡”后边加一“巴”字,来称呼男性生殖器,从而与“鸡”区别开来。说到这里,再来看看我国古代的“鸟”们,当然也不甘心长期与男性生殖器为伍的。前面讲过,大约在元明时期,它们“改换门庭”,不叫diǎo(都了切、丁了切)而改称niǎo(尼了切)了。再后来,字形也发生了变化了。明代末年的《字彙》中,第一次出现了“屌”字。至此,无论从字音还是从字形,“鸟”和“屌”总算彻底的分了手。

当然,现代的一些字(词)典中,鸟字仍有diǎo这一项注音,但往往注明是元明清戏剧小说中骂人的话。所以,“鸟”的这一义项,是“活”在旧戏剧小说中的。笔者经常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即鸟的音变形变为什么出现在元明时期?我的愚见,也许和元明时期戏剧小说的空前繁盛不无关系。有元以前,是诗词歌赋的时代。那只“不雅之鸟”是很难“飞”进那些高雅的艺术作品中去的。有元以降,不断繁盛的戏剧小说要忠实地表现现实生活,自然不能拒绝俗言野语。试想一下,李逵口中若不带几个“鸟”字,其形象不是要大打折扣了吗?“不雅之鸟”通过戏剧、小说等艺术形式极大的提高了它在社会交际中的使用频率,地位得到了加强,必然会迫使“雅鸟”(请允许我用“雅”和“不雅”来

表示两种“鸟”)退避三舍,于是“雅鸟”不再读diǎo而改读niǎo了。“不雅之鸟”也改头换面,不再写作“鸟”而写作“屌”了。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了“玄鸟生商”的传说。《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说:“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目前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玄鸟”是燕子,或是凤凰。并把玄鸟作为商朝的图腾。但是这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反映母系氏族社会特点的创生神话,能够得到已进入父权社会的商人的认可吗?如果我们把“玄鸟”读作“黑鸟diǎo”(玄,黑色也),那你是不是会觉得它不再是鸟而更像男性生殖器的象征了呢?商人对“玄鸟”的崇拜,正是上古社会生殖崇拜中的男根崇拜。“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种男根崇拜借助上天来批判母系氏族社会的创生神话,借以巩固父权社会的地位。这样解释,是否才比较符合作为父权社会的商人的思想观念呢?随手记下,权作一说。

第三篇:天津教案是怎么回事?

今天(6月21日)是天津教案发生145周年,经冯学荣先生同意,特此刊发本文。1870年6月21日,天津人民群众一把火烧了一座名叫“望海楼”的法国教堂,并杀死了20名外国传教士以及侨民,其中主要是法国人,事后,以法国为首的列强大兵压境,清廷急忙派出曾国藩去调查本案,最后以清政府处死16名中国人结案告终——这起事件,就是在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天津教案”,又称“火烧望海楼事件”。下图:被火烧后的望海楼天津教案的前因后果,及其发展经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天津的人民群众为什么要围攻法国教堂?他们为什么要杀法国神父、并最终发展成对所有白人的无差别屠杀?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其实十分值得人们细细品味。这件事,首先要从一个条约讲起。1858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当中,大清国和法国签署了《中法天津条约》,这个条约约定了和“传教”有关的两个条款:

1、法国人有权进入中国内地传教;

2、法国人在中国犯罪,由法国领事逮捕和审判。关于这两点,《中法天津条约》两个相关条款的原文如下:“第十三款天主教原以劝人行善为本,凡奉教之人,皆全获保佑身家,其会同礼拜诵经等事概听其便,凡按第八款备有盖印执照安然入内地传教之人,地方官务必厚待保护。凡中国人愿信崇天主教而循规蹈矩者,毫无查禁,皆免惩治。向来所有或写、或刻奉禁天主教各明文,无论何处,概行宽免”

“第三十八款 凡有大法国人与中国人争闹事件,或遇有争斗中,或

一、二人及多人不等,被火器及别器殴伤致毙者,系中国人,由中国官严拿审明,照中国例治罪,系大法国人,由领事官设法拘拿,迅速讯明,照大法国例治罪,其应如何治罪之处,将来大法国议定例款。如有别样情形在本款未经分晰者,俱照此办理,因所定之例,大法国人在各口地方如有犯大小等罪,均照大法国办理”《中法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法国传教士如过江之鲫、纷纷进入中国传教。其中有一批法国神父和修女,在位于今天天津市河北区狮子林街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哥特式的教堂、从事传教事业,这栋教堂俗称为“望海楼”。那么,法国神父和修女们在这座“望海楼”里面,平时都做些什么呢——做礼拜、发展教徒、讲经唱诗……这些日常的事务就不必说了,与本案有关的,是以下这么一件事:开办“育婴堂”。在清末那个时代的天津,有不少穷人生下孩子养不起的,有将婴儿丢弃的恶习,尤其是女婴——在清末的中国,重男轻女的思想十分严重,女婴被丢弃于闹市、抛置于荒野,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当时天津的法国神父和修女目睹这个现象,他们办起了一所“育婴堂”、专门收养这些弃婴。下图:原天津仁慈堂,其前身正是育婴堂。“育婴堂”办起来之后,紧跟着发生了什么呢?紧跟着,开始有一些好心的天津老百姓,他们从城市里、从荒野中捡到弃婴,将弃婴送到“育婴堂”这里来、交给法国神父和修女,进行抢救和抚养。在这个时候,“育婴堂”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给这些送弃婴来的好心人予以了金钱奖励——“育婴堂”的本意应该是良好的:奖励这些好心人,鼓励更多的好心人将弃婴送来。收了奖励金的好心人当然是高兴的,他们回家后,逢人便说,说自己今天救了一个弃婴,送到育婴堂,法国修女还给了我钱,哈。不料,“送婴儿到教堂有钱收”的事情,立马就传了出去,传得飞快,并传到了一些市井流氓的耳中——这些市井流氓觉得自己“发现了商机”:啊,原来弄一些小孩、送到“育婴堂”,就有钱收——你说这钱,是不是很好挣?当初法国修女给好心人支付金钱奖励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样做,无意中向社会释放了一个错误的信号:育婴堂“收购”婴儿!为什么修女没有想到这个呢?因为她们是粗线条的思维——她们没有想这么多,也没有想这么远。于是,在天津的民间,开始有一些市井流氓,到处搜集、四处拐骗小孩、将他们送到育婴堂,并欺骗修女们,说:这个是弃婴,你看,我是好心人,该给我奖励吧?修女往往也没多想,循例办理,付钱了——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法国修女没有鉴别市井流氓的眼力,也没有鉴定弃婴的眼光。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这个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往往能产生不同的理解——法国修女和这些市井流氓“一手交钱、一手交人”的行为,从第三人、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来,怎么看,怎么像“拐卖小孩”——啊,多么邪恶!流氓和教堂勾结起来、拐卖婴儿——人们开始这样想、并开始口口相传。事情继续往更坏的方向发展。6月来了,天气逐渐转向炎热,病毒开始逐渐活跃,一些不知名的瘟疫,也开始流行。“育婴堂”里的法国神父和修女,虽然干的是一种自认为是收养弃婴的伟大事业,但是当时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条件毕竟是十分有限,再加上很多弃婴本身被抛弃就是因为身上有先天性的疾病,所以,接下来发生了一件始料不及的事情——婴儿夭折死亡,要么是死于瘟疫,要么是死于先天性疾病。数十名婴儿死亡。这部分婴儿死亡之后,神父和修女花钱聘请了丧葬工人、将夭折的婴儿埋葬。不料,丧葬工人收了钱之后,为了节省成本,将掩埋死婴的事情,做得十分马虎——往往是连买草席的钱都省了、直接挖一浅浅的小坑儿,就这样将死婴埋下。说到这里,笔者不得不指出:法国神父和修女,犯下了第二个错误:没有严格监督丧葬工人安葬死婴的工作。死婴被草草掩埋之后,由于坑儿们实在是挖得太浅,野狗在半夜里嗅到气味、纷纷跑过来,刨土,并将死婴们吃掉。到了天亮的时候,野狗没吃完的死婴残肢,暴露在天津老百姓的眼珠子底下了,这些老百姓并不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于是他们开始猜想:教堂杀小孩。“教堂杀小孩”的说法传开去之后,其中有人跑到教堂的窗户边上偷看:看看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看到了什么呢?结果看到了一大瓶的“眼珠子”,圆滚滚的——实际上事后查明:那些不过只是神父和修女腌制的一大罐洋葱头。

这下就不得了了。“教堂拐卖小孩”、“教堂杀小孩”、“教堂里有一大罐眼珠子”。这三个“真相”叠加在一起,在天津的人民群众眼中,东拼西凑,组合成了以下一项严重的指控——“教堂的洋鬼子杀中国小孩、采眼挖心,用来制药”!“洋鬼子杀中国小孩制药”!下图,这张照片经常被标注为“约翰·汤姆森于1871年拍摄的天津望海楼教堂废墟”,但这张似乎不是望海楼应该是育婴堂。更多信息有待进一步考证。这个谣言很快就插上了翅膀、在天津卫飞快地传播开来,一传十,十传百……谣言一起,激起了巨大的民愤。教堂里的法国鬼子杀中国小孩制药!咋办?随他们吗?不能!那怎么办?到教堂去、找洋鬼子讨个说法!于是,1870年6月21日,数以千计的人民群众将天津“望海楼”围个水泄不通,群情汹涌,大家伙要求神父出来,给个说法——为什么要杀害咱中国的小孩来制药?误会,加上语言不通,围困教堂的人民群众开始和教堂里面的神父、修女、以及信徒发生了口角,并开始互相投掷石头。在这个紧急关头,一个关键人物出场了——法国领事丰大业(Henry Fontanier)。在丰大业看来,这是中国人无缘无故围攻法国教堂,这是中国人赤裸裸地欺负法国人,此时的丰大业眼中只有《中法天津条约》,他一根筋地认为:依据《中法天津条约》,法国人有权在天津传教、不容侵犯,而且依据《中法天津条约》,就算是法国神父犯了罪,也应该由我丰大业领事官来逮捕和审判,轮不到你们中国人去围攻教堂。抱着这样一种信念,丰大业带上了自己的手枪、闯进了天津“三口通商大臣衙门”。在三口通商大臣衙门,丰大业上气不接下气、而且语气毫不客气地对中国的官员说:现在你们的老百姓围攻我们法国人的教堂,请你立即派人前去镇压!丰大业在三口通商大臣衙门,没有得到令他满意的答复,丰大业于是返回教堂,但是在途中遇见了天津知县刘杰。于是丰大业和刘杰论理,一来二往,性格骄横而且鲁莽的丰大业,在这个时候突然失去耐心,热血冲上脑盖,他拔出手枪,朝着刘杰“砰、砰、砰”大放一通,刘杰躲得快,但是刘杰的一个幕僚被当场打伤。丰大业开枪伤人了。这下不得了,此时,围观的人民群众一哄而上,将丰大业以及他的秘书二人,当场活活打死。丰大业开枪逞强、导致他和他的秘书被打死之后,这个事件就失控了,天津的老百姓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法国教堂“望海楼”一把火烧了,并且对天津的洋人,开展了无差别的大屠杀。一共杀了多少呢?一共杀了20名外国人,其中含法国人13名、俄国人3名、比利时人2名、意大利人和爱尔兰人各1名。这些人当中,有传教士、修女、商人、领事官员等。下图:遇害的10名修女不但如此,群众在当天还杀死了30多名的中国籍天主教徒。民众杀红了眼之后,将方圆附近的外国教堂,不分法国、英国、美国,也放火焚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焚毁。事发后不久,法国军舰立即开足马力、驶到天津,进行示威,英、美、德、意等六个国家的军舰也结集在天津,声援法国——你中国必须处理本案,否则我们就揍你。清政府刚刚在十年前被英法联军杀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伤痕犹在,不敢怠慢,于是派了曾国藩到天津、调查处理本案。曾国藩在天津经过仔细调查之后,终于将本案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查清楚了,最终的解决方案是:

1、大清国认定:本案责任在于大清国一方;

2、大清国派出大臣崇厚、赴法国谢罪;

3、大清国逮捕、处死16名中国籍的主要凶手;

4、大清国向法国及受害人支付赔偿金及抚恤金合约50万两白银。曾国藩对本案的处理,在朝野上下遭到了巨大的非议,人们都指责他“软骨头”、“吃里扒外”,其中北京的湖南同乡会宣布开除曾国藩的湖南省籍。下图:1897年重建后的望海楼教堂那么,这起“天津教案”,留给我们后世人什么样的经验教训以及启示呢?魔鬼在于细节当中,我们不妨从本案涉案人员的各种作为来看,总结一下,这些人都犯了哪些错误:

1、教堂开办育婴堂,收养弃婴,本身并无不妥,但是对送来弃婴的好心人给予钱财奖励,这个缺乏深思熟虑的行为,却在客观上引诱了坏人去拐卖孩子,这个出人意料的魔鬼细节提醒了我们: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在事前多想一想:我们做这件事,会向社会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号?这个信号会不会是一个错误的信号?有时候我们出于好心做的一件事,会不会因为手段不恰当、而使它最终成为一件坏事?

2、人民群众看到修女付钱收小孩、看到小孩的残骸出现在郊野、看到教堂里有一罐腌洋葱,将上述三个现象十分不严谨地总结为“洋鬼子杀中国小孩制药”,这是不是造谣?我们在观察一个现象的时候,在做出任何结论之前,是不是要收集尽可能多的证据材料?我们是不是尤其在涉及公共事务的时候,发言应该更为严谨、以免不慎陷入造谣、传谣的陷阱之中?

3、法国领事丰大业这个人,在和天津知县论理的过程中,情绪失去自控、竟然拔枪行凶,因而导致自己被活活打死,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任何问题,在“和平救济手段”尚未穷尽的时候,千万不要轻言动武。冲动是魔鬼。其实如果单单从本案而言,丰大业并非是一个心肠恶毒的人,但是他的死并不太值得同情——他并不是死于心肠恶毒,而是死于脾气暴躁。

4、法国领事丰大业拔枪伤人的这个情节,使天津民众的情绪滑向了失控,人们对白色人种开展了无差别的大屠杀,只要你是洋鬼子,无论你与本案有关无关,无论你是法国人还是俄国人,无论你是传教士还是商人,总之只要你是洋鬼子,我们就打死你——天津民众将这件事升级到了这个地步,有没有必要?是不是所有的白人都该死?“天津教案”留给后人太多的启示。我想,其中造谣、传谣,是一种严重的恶行,我认为这个教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总结。中国至今仍然是一片造谣、传谣的乐土,谣言在这里很有市场,人们要么信口雌黄,要么偏听偏信,你要冷静,他说你冷血;你要证据,他说你书呆——人们往往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而不是相信证据确凿的东西——感情胜于理智。当然,我在这里,也只是抛个砖,引个玉。我相信明眼的读者,能从这里吸取更多的营养、悟到更多的东西。

第四篇:佛舍利是怎么回事

 实际上早已经有科学的解释,甚至佛教自己也已经给出了科学的解释。舍利神话其实并不被佛教承认,这是中国佛教世俗化后,民间巫术与佛教结合的结果。

佛教所称呼的舍利就是遗骨,舍利(梵语 Sarira 的音译,意为“遗骨”)。舍利的真正意思就是人的遗体火化以后未完全焚烧干净的个别骨头.

使舍利成为佛教的专有名词,是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骨灰处理有直接关系.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圆寂后,根据他的遗嘱,他的遗体被火化。当时北末罗、南末罗等八个国家抢分了佛陀的舍利。为了保护、供养舍利,这八个国家各自建立了一座宝塔。帮助“八分舍利”的婆罗门人和迟到的孔雀部族人,又为存放舍利的坛子和火化释迦牟尼佛遗体的炭灰另外建立了两座宝塔.

后随着佛教向中国传播,其中部分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也被带到中国.

以上历史传说,已为近代的考古发现所证实。1987年8月24日,在法门寺院内的十三级宝塔崩裂,考古学家在几年的发掘整理中,发现了供奉在地宫后室内的“八重宝函”中的四枚佛指舍利。其中三枚是“影骨”,是人工仿制的。一枚是佛的舍利,即火化后的佛指遗骨。这是舍利到底是什么的最真实的证据.

所以舍利就是火化以后的遗骨。并不是很神秘的物质。

但是,由于自我国明代以来,佛教开始了世俗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舍利也被神秘化了.舍利被认为是某种修炼得道的结果,其实这里缺乏一个简单的逻辑思考,历史流传下来的释迦牟尼佛的舍利确实是一部分没有火化完的遗骨,那么那些自称信仰释迦牟尼佛的人在火化后怎么会出别的东西来呢? 徒弟超过祖师不是不可能,但不应该是在宗教神性上.因为这里会产生一个极为荒唐的矛盾.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并且告诉大家,达到他的水平就是佛.而释迦牟尼佛的骨灰和常人一样,也是遗骨。只不过汉语是音译称为“舍利”。如果有些佛门弟子的骨灰中产生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还声称是修行佛法的结果,显然,这些佛门弟子的修行成果达到了释迦牟尼佛没有达到的程度,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没有成佛呢?

所以,如果提舍利一词,科学的解释就是火化遗体后的遗骨.如果有人看到骨灰中除遗骨外还有别的什么,那我认为至少不能说是舍利,似乎用别的称呼最好。

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传说法是释迦牟尼佛在火化时,除了上面所说的舍利以外,还发现有48000颗"真身舍利".甚至在网上还有照片展示.照片中的所谓舍利为五彩颜色,有珍珠大小。

其实这种说法违反一般的常识,完全是附会传说。

比如我们可以推算一下,一颗珍珠大小的舍利有多重.我想不会低于4克.那么84000颗是多重呢?大约有334公斤.

如果这84000颗舍利是真的,而且这些舍利仅仅是释迦牟尼佛遗体火化以后的剩余物.那么释迦牟尼佛生前体重是多少呢?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人的体内80%是水.那么倒算回去释迦牟尼佛的体重应该是1.17吨! 面对这个计算结果,我想就不用再多评价什么了。

佛教否认释迦牟尼佛是神,同时也是不承认世间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因此,认为舍利具有某种神秘性质的物质的观点也不是佛教的观点,只不过是民间以讹传讹。

类似的现象还有不少。比如“开光”一词,原本指佛像完工前最后一个工序,就是雕刻出佛像的眼睛。而雕刻出眼睛意味着佛像完工可以供奉了。因为佛像塑造本来就是一件大事,完工举行一个仪式很平常,就是像现代社会中一个工程结束时举行竣工仪式一样。但近代开光已经被神化,变成了给某种物品以驱邪能量的神秘仪式。善男信女纷纷把自己的戒指、钥匙链送去“开光”,以为开光就可以辟邪。实际上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

所以,舍利是佛教的专用名词,原指释迦牟尼佛的遗骨.后来佛教中具有一定身份的信仰者死后火化所出现的遗骨也可以叫舍利。而常人火化后如果产生遗骨只能叫"骨灰",这钟称呼的区别不在于火化产生的物质不同,而在于普通人不是佛教的信徒,没有必要使用佛教的专用名词。

> 删除

第五篇:同声传译是怎么回事

同声传译是怎么回事?怎样学习?学习应该注意什么?

5

[ 标签:同声传译 ]

韩---99 回答:1 人气:15 解决时间:2007-10-21 22:54

满意答案

好评率:0%

1、同声传译的概念

口译按工作方式分为连续(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又叫交替传译、逐步传译)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同声传译因为与发言人同步进行翻译,无须占用会议时间而受到了会议组织者的欢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流行于许多国际组织。所谓同声传译指的是用一种语言(译入语)把另外一种语言(原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与原语发言人几乎相同的速度,用口头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式。近年来,世界很多地方称这种翻译为“会议传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在大多数情况下,同声传译是通过会议设备来完成的。译员坐在特制的口译箱里,通过耳机接听发言人的讲话内容,随即通过麦克风把原语发言人的讲话内容用译人语传达给大会的听众,听众则利用耳机选择所需要的语言频道,接受翻译服务。

与交替传译相比,同声传译具有以下优点:(1)在同声传译中,发言与翻译同时进行,不占用会议时间;(2)同声传译可以利用电子设备,在同一时间内对多种语言同时进行翻译。(3)在大型国际会议中,译员有时可以事先得到发言稿件,早做准备,提高翻译的准确率。因此,现在国际上的会议,百分之九十都是采用同声传译的方式进行。

同声传译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常规同传:在翻译中,译员没有稿件,靠耳听、心想、口译来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同声传译工作。(2)视译:译员拿到讲话人的书面讲话稿,一边听讲话人的讲话、一边看稿、一边口译。(3)耳语传译:不需要使用同传设备。译员一边听讲话人的发言,一边与会代表耳边进行传译。

(4)同声传读:译员拿到书面译文,边听发言人念稿,边宣读译文。同声传读需要注意发言人在宣读论文过程中增加及减少的内容,有时发言人也可能会突然脱稿进行发言。

[真题网提供http://]

2、同声传译的工作程序

同声传译的工作程序可能简单表示为:

也就是原语发言人在会议厅主席台(或会场)对着麦克风发言,同传译员则坐在特制的口译箱里通过耳机接听原语信息,同时用目的语言准确传达原语信息,通过麦克风把信息传达出去。面听众则通过耳机接收翻译内容。在上述同声传译程序中,以下几个方面对同声传译的质量会带来影响:(1)发言人:信息发出者。其讲话内容、发言速度、言语逻辑、讲话口音等都对同声传译员对原语的理解带

来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翻译质量;(2)同传译员:同传译员是翻译成败的关键。同传译员在工作中要做到“一心多用”,听、想、记、译几乎要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因此同传译工作极具挑战性;(3)同传设备:同传译员的翻译结果要靠设备才能为听众所接受。同传活动中,译员要熟悉设备的操作。特别是遇到多语种翻译要用“接力翻译”(relay interpreting)时,更应该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同传译员一般要在工作前30分钟到场检测设备。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找有关的技术人员解决。在口译过程中,始终应该有设备技术人员值班,以解决应急问题。

3、同传译员素养要求

《羊城晚报》2000年11月19日曾在头版同日特稿中对担任“广东省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同声翻译工作的同传译员做了较高的评价,称他们是“九段翻译,技惊四座”。这一评价道出了同传工作之难。同声传译工作一向被认为是口译工作的颠峰。因此对译员的素养要求很高。一般来讲,同传译员应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并具备以下素质:

(1)扎实的双语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传译员应该是属于语言敏感型的人。对语言(外语与母语)的捕捉能力要强。对于新生事物要感兴趣并及时记住一些新闻新语的表达。同传译员在工作中是没有时间可以考虑的,因此,平时的语言积累对造就一个成功的译员至关重要。除了要有扎实的双语能力外,同传译员还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了能紧跟发言者,同传译员的讲话速度一般在250字/分钟左右,而一般发言人的语速为150字左右。因此,同传译员一定要“灵牙利齿”,同时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吐字清晰,语言语调流畅、利落。

(2)掌握百科知识:著名的口译专家jean herbert曾说过,做一个好的译员要"know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and something of everything."(好的译员要既专才,又是通才)。同传译员所要翻译的会议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所翻译的内容涉及面宽,包括全球发展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环境、卫生、战争、和平等。因此,要求同传译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越是熟悉的题材,同传译员的翻译质量则越高。

(3)良好的心理素质:初步译坛的译员经常会觉得翻译时“心发慌、嘴发紧”,平时熟悉的内容也有可能会译得一塌糊涂。这主要是因为心理素质欠付佳所造成的。同传译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能做到“处乱不惊、情绪稳定”。同传译员要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镇定。如果情绪不稳定,就会出现怯场(stage fright)现象,影响理解,影响翻译质量,译员甚至会出现“大脑空白”现象。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靠平时的打造,基础打扎实了,自信心自然有了,有了自信心,心理状态也便容易调整了。

(4)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声传译的技能包括三大板块:①口译技巧;②专业知识;③语言工夫。三大板块中的后两个都要求译员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如果译员对新知识的习得缺少兴趣,则很难应付日新月异变化的翻译题材。

(5)团队合作精神:专业化的同声传译工作一般都是2-3人一组,一人做20分钟左右,另一人再接过来,轮流进行。这就要求,同传工作不仅仅要求译员个人素质好,还要求译员之间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互相配合,做好整个翻译工作。团队合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分工:可以按各个译员的优势进行分工,这样可以在翻译过程中做到取长补短;②译前准备工作:分头进行准备工作,然后互相交流,节约时间,提高效率;③轮空休息的译员应帮助在线译员做好辅助工作,包括笔记、清除干扰、监视设备等。总之,在同传翻译过程中,译员要互相体谅、互相支持。

(6)职业道德:译员应该遵守会议译员职业道德规范。如:保守秘密、保持中立、准确翻译等。译员应严格遵守《国际会议口译工作者协会关于职业道德准则的规定》。译员不应该对会议发言人进行任何评论。另外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翻译任务不应该接受,哪怕报酬很高。一旦接受了翻译任务,就要按时、按质完成。要表现出良好的业务水准(professionalism)。

[真题网提供http://]

4、同声传译基本原则

同声传译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技术。因此,有一定的基本原则可以在翻译中遵循,以达到更加有效地完成口译工作。在同声翻译,特别是汉英同声翻译工作中,以下几条可以作为指导我们进行翻译的原则:

(1)顺句驱动:在同传过程中,译员按听到的原语的句子顺序,把整个句子切成意群单位或信息单位,再使用连接词把这些单位自然连接起来,译出整体的意思。这种翻译方法为“顺句驱动”。如以下句子按顺句驱动的原则来译:“所有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来学习,不论他们是哪个民族、//何种性别、//何种肤色、//只要他们可能接入互联网。”译文:“all can study //by relying on internet resources// regardless of their race, nationality and sex// providing that //they could have access to the internet.”同声传译是与原语发言人的发言同步进行的,翻译活动必须在原语发言人讲话结束后瞬间内(或同时)结束。因此,同传译员要最大限度地在翻译过程中争取缩短翻译与原语发言之间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越小,译员记忆的内容就会越多,译出的信息也就越多。英汉语的语序差别较大,要完全听明白原语语序、意义之后再进行翻译则很难跟上原语发言人。因此,“顺句驱动是英汉同声传译的一个最大特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段下一篇:每月开展党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