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素质能力培养重要性的阐析

2022-09-11

在当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 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意识水平发生极大变化, 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的重要使命。在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中进一步指出, 坚持融入人才培养大局、坚持服务学生发展需求、坚持发挥第二课堂优势、坚持突出基层主体地位, 作为高校大学生课堂教育的重要延伸, 具有独特的优势, 对于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第二课堂, 高校能够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汲取更广泛的课外知识、开阔自身视野, 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获取更多收获。

一、高等学校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素质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高等学校传统教育模式中, 教师对于课堂的教学环节拘泥于课堂, 以讲授为主并不利于学生本身创新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发挥和提升, 大学生本身将会缺乏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主动性意识逐渐减弱, 不利于成长成才。创新一个中华国家的灵魂, 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忽视第二课堂创新素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无法获得全面、系统的提升。高校大学生是具有思想、有知识、有理想抱负的高素质人才, 只有合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通过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法和适当的内容, 进行研究、探索和创新学习, 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二、第二课堂在培养高等学校学生创新素质能力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 第二课堂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多元化需求人才

随着高等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第二课堂以其丰富的内容、多种参与形式和评价手段为第一课堂教学活动做了有益补充, 成为第一课堂建设的重要保障, 学生们在学习之余同时还不断进行着社会交往和交流, 使其主动参与到其中提前接触社会, 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首先, 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富有特色、内容较为新颖。另外, 第二课堂学生参与度较为广泛、活动形式更为灵活, 只要兴趣相同都可以参与其中, 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挥自身的能力。通过第二课堂不但能够向他人展示自身的专业素养, 还能够与广大同学进一步进行交流与学习, 取长补短开阔自身视野。

(二) 第二课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第二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对于增进自身社会认知能力和思维分析具有重要作用。第二课堂通过各类实践活动验证自身的知识架构是否完善并通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校企合作等形式的活动, 使课内书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 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知识架构,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锻炼, 也进一步实现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成才目标。

(三) 第二课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能力

青年人才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要素,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 国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舞台。当然, 创新水平与高等学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第二课堂多形式的参与方式将内容单一的课堂讲授转化为活泼新颖的多元化传播手段, 使学生的自主性及创新性得以发挥和提升。

三、高等学校第二课堂实施开展的有效举措

(一) 结合学生专业特色性与地域性有针对性开展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专业特色”是指学生所学专业区别去其他专业所开展的特有的专业活动, 是对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 同时也是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的重要手段, 在第二课堂建设的过程中, 学校可以根据高校所在地域, 文化特点及实际情况将契合发展需要的校本文化融入其中, 打造高等学校独特风格的地方特色所属的第二课堂活动, 形成品牌效应和特色名片。

(二) 强化实践性与创造性在实施过程中培养综合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讲道:“创造性是教育的根本, 没有融入创造的教育, 就是死的教育。”随着高校大学生德育培养工作与创新能力建设水平的不断推进, 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成为第一课堂建设的有益补充, 对提升高校的育人功能, 进一步培养复合型人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探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三) 凸显活动自主性与内容导向性激发学生内在潜力

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 学生的活动自主性与内容导向性成为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重要内容。在第一课堂中多媒体等多种手段丰富了教师课堂讲授方法, 有利于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 但往往带有局限性和内容单一灌输方式, 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拓展。通过第二课堂相关活动的开展, 对于学生自身思维的发散和活跃程度的提高十分不利, 积极开展自主探究, 凸显活动自主性与内容导向性激发学生内在潜力。

四、因材施教围绕学生素质能力开展第二课堂相关活动

创新水平与高等学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紧密相连, 只有不断进行创新和保持良好的兴趣性, 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使其主动求知、探索未来, 走向社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当然, 第二课堂在创新素质方面在充分论证学生的需求及专业特点后因材施教,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及性格特征因材施教自行选取开展相关的活动, 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 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汲取知识、学习知识、探索知识、运用知识。比如在第二课堂的相关专业社团, 根据学生需求开展相关主题的讲座、社团活动及参加各类创新大赛, 在此过程中产生研究及学习的良性循环。

五、优化第二课堂内容和形式

第二课堂活动是一个系统的项目, 需要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通盘考虑、相互补充, 构建课程项目体系、围绕思想素质养成、政治觉悟提升、文艺体育项目、志愿公益服务、创新创业创造、实践实习实训等内容, 聚焦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开放、包容、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标准化的管理和组织的操作, 从制度、资金、人才安全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 才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实践创新人才。优化第二课堂内容与形式, 构建记录评价体系, 突出客观性、参与性、真实性、价值性及灵活性, 形成科学有效地管理方法, 使学生们感受到创新的趣味, 优化第二课堂内容和形式。另外, 通过第二课堂,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六、结束语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 机遇和挑战并存, 高校课堂教学活动由第一课堂所承担, 学生们通过科学评价、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进一步补充了第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第二课堂的开展很好地重塑了学生高尚品格、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团队互助协作能力。当然, 高等学校需要科学指导、构建合理第二课堂的内容结构、教学形式, 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进行系统、全面的考虑与设计, 实现从管理到操作, 从制度到建设等全方位的规划和科学设计, 才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强国人才, 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健全人格的形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德育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大学生德育培养能力与创新能力建设水平不断推进, 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真正成为第一课堂建设的有益补充, 对于进一步提升育人功能、培养复合型人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阐析第二课堂对高校大学生创新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进一步阐析第二课堂对协同育人的作用, 以提高高等学校第二课堂教育对大学的创新能力与素质培养能力, 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

关键词:高等学校,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德育,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 邹晓东.科教融合:高校办学新常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 (1) :14.

[2] 杨志清.论高校学生第二课堂的创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5 (10) :111-112.

[3] 谢相勋, 杜理才, 李同果.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 :134-137.

[4] 熊红斌.基于第二课堂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途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1) :95-96.

[5] 钱海峰, 王振伟, 雷卫宁.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对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 2017, 4 (47) :30-31.

[6] 王静, 黄治东.“双创”背景下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7 (14) :77-7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布洛芬混悬液联合医用退热贴在小儿高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下一篇:有效的组织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