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制药设备维修管理研究论文

2022-04-11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化工制药设备维修管理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基于制药设备维修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为基础,介绍了制药设备维修专业实训建设现状。建议在充分考虑企业人才需求、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实际情况下,明确制药设备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建立一个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并具有相应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使学生在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提升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化工制药设备维修管理研究论文 篇1:

化工与制药企业安全管理实践策略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推动了化工与制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各类企业在良好的经济形势下迅速崛起,发展规模逐渐壮大,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化工与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日益受到行业关注,由于化工与制药生产流程比较特殊,涉及化工危险工艺类内容,所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化工与制药企业要重视安全管理,从实践中凸显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本文从化工与制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研究,结合生产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具体分析化工与制药企业安全管理实践对策。

关键词:化工与制药企业;安全管理;危险源

引言:化工与制药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多数伴随着高压、高温、易燃易爆或强酸强碱腐蚀性等特点,危险系数较高,所以化工与制药企业要做好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高度重视日常生产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准确把握实际生产中的各项技术和管理措施,深入研究适合化工与制药企业应用的安全管理实践策略。因为化工与制药企业的生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知性,所以其中存在的一些隐患是可以预先判断出来的,企业通过以往的安全管理经验,针对这些危险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就能够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维持化工与制药企业的生产安全,将安全管理体系作为防范危险的保障。

一、化工与制药企业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化工与制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可以让企业的生产过程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企业上下落实安全生产的要求,也是保证产品质保量的根本,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内外形象,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利润,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可以对公众形成正面的高度认知。反之,如果化工与制药企业在生产中安全事故频发,不仅会损害企业和社会公共利益,还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如果能够预先对危险源加以防范,确保生产安全,可以使企业的形象长期处于正面[1]。

(二)有效的预防生产风险

化工与制药企业建立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有效的规避生产风险,促使企业在经营中得到长久发展,标准化的建设帮助企业识别重大风险,严格控制这些风险并及时的加以排查和处理,充分发挥预警机制的作用,使企业在经营组织生产活动中,各级管理者能够对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的控制,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中的各类风险和事故隐患。如果生产过程中出现事故,无论事故大小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做好企业的安全管理有益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化工与制药企业安全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设计缺乏合理性

化工与制药企业在生产产品时会根据产品特点来制定生产方案,在实际勘察中可以发现,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在设计生产线时容易因为设计不合理,而导致后续生产中产生不同程度的生产安全问题,或是因为设计人员的技术或经验不足,或是因为产品对工艺的要求条件较高等等,可能会使设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或漏洞,都可能导致后续生产发生安全事故[2]。

(二)人为操作不当

化工与制药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与人为操作不当有很大关系,因为化工与制药行业属于高危行业,规范生产流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因为许多从事一线生產的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术水平偏低,或者未经严格正规的岗前培训,就可能导致生产中存在错误操作。比如化工与制药生产中较为普遍的仪器设备操作就可能会导致化学物质倾倒破损泄漏,极易造成火灾、爆炸或伤人事故。

(三)设备带病运行

化工与制药生产对设备的依赖性较强,部分企业的设备因为长期运行、日常维护工作不到位等,出现老化等问题,有些企业考虑到维护设备的经济因素,会坚持使用已经老化的设备,导致部分设备处于带病作业的状态,即便是设备已经出现异常、存在跑冒滴漏的迹象,也不及时更换和维修,为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极易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四)生产要素不达标

化工与制药生产中包含多方面安全因素,比如生产技术是否过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否重视,常见的物料与设备腐蚀问题都会引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而且产品的原料及辅料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腐蚀性,设备在高温状态下也容易出现金属疲劳,种种生产要素如果没有达到合格的生产标准,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3]。

三、化工与制药企业安全管理实践的有效对策

(一)改进传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国家相关部门提倡的化工与制药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要以人为本,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则以生产经验为基础,属于辅助型的生产管理方式。不同类型的化工与制药企业所开展的管理工作应该具有针对性,按照产品的特性做出有序的划分以后,转变传统的化工与制药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比如,化工与制药企业可以用鼓励与奖励并存的方式,调动生产人员上报危险及隐患,因为一线的生产员工是直接接触生产和生产设备的人,会在第一时间内发现生产及设备的问题,以往基层员工可能会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所以一些安全隐患被习惯性掩盖了,如果化工与制药企业以鼓励的态度让员工将发现的问题上报,员工的顾虑就会被消除,那么企业就等同于拥有了无数双发现生产隐患的眼睛,完善企业在安全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形势。

(二)完善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化工与制药企业在完善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时,要以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管理条例为基础,结合企业内部的运行情况,对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做出责任划分,将每个生产环境中的安全比重予以细化分析,之后企业的管理者要根据责任划分的情况完善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修订完善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将各项要求认真落落实。以往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可能会存在制度要求不到位的情况,但在新的管理模式中,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要责任清晰,各级管理者重视自身工作的完成情况,根据企业发展方向确立与企业相符的生产管理体系,对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做出完善,严格管理化工与制药的生产流程与生产工艺,如果需要更改生产工艺,还要对新的生产工艺做出全面充分的分析与研究[4]。

(三)合理计划设备资金投入比例

化工与制药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可能存在设备老化的因素,所以要想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就需要将设备安全管理纳入日常工作中,对原有的设备维修、更换做出管理,严禁设备存在带病作业的情况,加大对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力度,最大限度的提升安全管理的质量。部分企业因为生产规模较小,所以资金投入的力度有限,管理者要对设备资金投入比例进行管理,合理分配设备资金。同时企业还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组织人员培训活动,提升一线生产中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避免错误操作行为的出现,明确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让企业内部人人都能够重视安全生产,人人都有安全生产的意识,从人员本身出发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结束语:化工与制药企业的发展迎合了社会经济大幅增长的趋势,企业也要更加重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保证化工与制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企业应当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上加以完善和优化,建立起符合企本业发展、生产特点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要求各级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将管理内容落实下去,为一线的生产人员解读企业的安全管理条例,使化工与制药生产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环境中。

参考文献:

[1]李丽平.化工制药工艺优化策略[J].化工设计通讯,2020,46(04):223-224.

作者:史兆勇

化工制药设备维修管理研究论文 篇2:

制药设备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探索

摘要:基于制药设备维修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为基础,介绍了制药设备维修专业实训建设现状。建议在充分考虑企业人才需求、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实际情况下,明确制药设备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建立一个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并具有相应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使学生在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提升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关键词:制药设备维修;实训基地建设;理实一体

作者简介:孙陈杰,男,上海市医药学校助理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制药设备维修。

随着我国2010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施行,药品生产管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标准更加严格细致,药品生产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由于人工操作向机械化、信息化和自动化转变,对制药企业从业人员的内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生产技术型人才既有专业知识、懂得思考,还要具备自动化制药设备的使用、维修及维护技能。[1]因此,现制药企业急需制药设备维修专业人员。但长期以来我国制药工程与机械工程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且自立门户,而制药设备维修专业属于制药工程与机械工程的交叉领域。以前的医药类学校由于缺乏工科的机械基础,缺乏师资、电子电工实验室和实习实训车间,无法承办制药设备维修专业;而普通的工科类学校又由于不懂制药学科的特点,缺乏开办制药设备维修专业的积极性。

对于制药设备维修这样一个注重实际应用的专业来说,在中职学生的培养中,更应将重心放在“理实一体”的培养方案。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真正让学生“做中学”的硬件保证,是制药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硬件基础。

一、全国中职制药设备维修专业实训基地现状

通过对全国23所开办制药设备维修或相关专业学校的调研后,发现各学校都建有一定的实验实训设施,但各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大。有的学校建造了含有模拟GMP要求的制剂生产线以及专门的制药设备拆装实训室。在整个GMP实训中心,学生可以按照GMP的要求,对片、粒、颗粒、胶囊等岗位群的各个岗位进行上岗实训,逐个岗位地熟悉练习,最后完成对制药设备总体概念的理解,对各种典型的制药设备有具体理解,从而适应相应的岗位群的工作。但是,有的学校却只建有部分的实训设备和实训室,制药设备实训体系还未建立。

目前,各中职校虽然都有药剂实验、制药设备拆装实训室等,有的还渐成规模,但尚存在两个明显的不足:(1)配置标准低。实验实训设备与企业所具备的装置相比,设备种类不全、设备数量不足、实习与实训的工位不足,难以适应培养本专业所需人才的需求;(2)缺少实习与实训的系统性。实习与实训的实操含量不足,实习与实训设施尚不能完全与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证配套,难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同时,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由于学校所在地域的限制,在保证实习内容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实训设施建设必须加强。

二、制药设备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一)实训基地建设要明确专业定位的岗位群

制药设备维修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制药生产企业的维修岗位,即从事制药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及技术改造等职业岗位。该类岗位要求学生熟悉制药企业的生产特点,精通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够正确判断制药设备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原因,并进行正确的排查、处理。所以,该专业对于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他们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以便其能够及时、准确、迅速地解决问题。实训基地建设就是要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该专业技术领域和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任职需求,参照相应职业资格培训和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要求,应建设具有真实生产岗位,能反映现代制药设备自动化新技术的综合性、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环境布置要融“教、学、做”一体,在教师的带领下,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手脑并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训基地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是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键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等职业素养的重要场所。[2]实训基地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开发企业真实环境,创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场地的设计、设备的摆设和周围环境布置要体现岗位特色,要使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就能感受到企业工作环境和专业文化氛围,培养本岗位最基本的反应速度、判断能力等职业素养。在实训中按照企业岗位工作过程模式组织实训,加深学生对该岗位的了解与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三)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制度

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它既是对实训基地开展日常工作的指引,也是一种保障。[3]它关系到实训基地的人、财、物等多个方面。一个完整的实训基地制度,可使实训基地的管理纳入一个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提高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在具体建设方面,结合实训基地总体构成,实训基地以专门化实训室为建设主体。考虑到目前调研中的实训资源存在配置标准低和缺少实习、实训的系统性的状况,应由学校负责统筹、规划和协调,加大投入力度。各专门化实训室自身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和建设。在学校内部成立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工作的校级领导和分管实践教学的中层干部指导各项建设工作。根据专业实训室的性质,分别设立专业管理负责人。这样,使实训基地的资源能够得到均衡分配,成果共享,从而提高制药设备维修实训基地的运作效率。

另外,还可以建设一个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实训基地建设评价体系,以提高实训基地建设的针对性、管理的有效性和运行的高效性。

(四)依托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有竞争力的“双师型”与“全科型”教师

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目前中职学校担任制药维修设备专业教学的教师中,普遍缺乏能胜任理论与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的教师。由于制药设备维修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门课程就会包含机械、电气自动化、微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制药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内容。所以,要求本专业的教师是一个“双师型”、“全科型”的教师。

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向各专家虚心请教,设计和完善建设方案,使自身的理论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并通过实际动手夯实操作技能基础、精进专业技术,形成过硬的素质、提高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是一个经验积累过程,对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全科型”教师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制药设备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应是由能进行操作、训练、实习等实训室(或车间)组成,总体框架及布局合理,并且有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创意的实践条件。在能满足教学要求同时,还具有相应的职业氛围,具有一定的仿真性和综合性,并结合国内与国际上的制药设备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跟新实训室教学项目或教学单元。为了使本专业能有一个良性的发展前景,实训基地的建立是很有必要,也是有很强实践性和可行性的,可以通过长远的建设思路,周密的实施计划和高效、优化的建设来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钟雄权.中职制药设备维修专业开办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41):141-143.

[2]王婕,陈运藻,谢鹏波.化工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室建设探讨[J].广州化工,2009(9):247-250.

[3]姚红云,陈开平.“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实训室建设探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5):92-94.

[责任编辑李漪]

作者:孙陈杰

化工制药设备维修管理研究论文 篇3:

浅谈制药企业设备维修模式变革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企业的生产设备已向自动化、成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对设备的管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当制药前企业设备维修模式,引出集中维修模式变革,并阐述其效果于功用以期为我国设备维修做出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制药;设备;维修模式;变革;

引言:

如何维护以及管理好先进的生产设备,已成为企业管理层以及从事设备管理工作者所关心和思考的主要课题。只有研究和应用先进的管理模式,选择走適合自身特点的路子,才能使设备为企业的生产提供可靠保障,也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取主动,并获得更大更好的经济效益

一、目前的设备维修模式

目前的设备维修模式主要是事后维修,设备有问题,生产操作人员会习惯性地停下来等维修人员来处理,而且维修完成后,又没有做好相应的维修记录,导致重复性的维修多,找不到设备的故障规律,因此,设备一般都会存在大故障不常发生,但微缺陷多、设备点停多、维修次数多的三多现象。

二、设备设备维修模式变革的应用

在经过几十年两种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历练后,为了解决设备维修管理深层次的问题,使其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对设备维修管理现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与研究,在不断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制方案,其具体做法为:

①调整管理职能

按照资源共享、减少层次、提高效率的设计原则,首先从职

能调整入手。对设备维修管理的职能,按照集中管理模式要求详

细的进行了梳理,对业务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归纳,对各生

产单位内部的相应机构进行调整,将公司的设备维修职能全部调整到设备管理部门。从职责上和组织上建立了设备维修集中管理的模式。

②实行维修人员集中管理

职能调整完成后,立即撤销了事业部及车间的设备维修组

织,变二级管理为一级管理,实现了设备维修人员统一归由设备

管理部门的管理。

③创建维修考核新机制

在实施设备维修集中管理之初,维修人员的基本现状是,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个别维修技术尖子工作忙的不可开交,但维修技术水平较低的却无事可做,工作忙闲不均;分工过细、技能单一,复合型维修人员基本没有;个别先进设备在发生故障后,没有能力及时进行维修恢复;设备维修的部分人员人心不稳,抱怨较多,不安心维修工作(要求离开维修岗位);队伍整体精神面貌不佳。这些现象,仔细分析,其问题的症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岗位定位略低,没有突出其技能属性;二是考核力度不大,没有建立起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活力不足;三是待遇偏低,其贡献与回报不对称,情绪失落等。影响了维修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设备生产效率的提高。虽然公司及生产单位在设备维护中加强了对维修人员的考核,但未能从根本上激活维修人员的活力。针对维修人员的现状,公司在实施设备维修集中管理时,一方面通过培训,统一维修人员的思想改变习惯以适应变化,另一方面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建立了有竞争机制的管理模式。其目的就是通过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加大考核力度,激发设备维修人员的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④建立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

针对维修队伍活力不足的问题,设定了与设备状态相关的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特别是在考核指标体系中增设了前所未有的设备自修率考核指标,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适应性,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设备类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对考核指标的评价采用百分制考核法,根据指标与提高设备生产效率的密切程度设定其权重,使指标设计在考核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对维修人员,根据公司生产单元的特点,在设备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分设零件单元维修科和总装单元维修科,并按照不脱产原则,每科设科长1名负责日常的运行管理工作,设技术主管1名负责维修中的技术工作。在每个维修科内部,又按照维修工种设置进行分组组合,每4人为一组,将生产单位生产区域的设备与设施全部分配到各个维修小组,实行承包维修。以百分制得分结果对小组及成员进行考核排序,年度由生产单位进行总评,建立的竞争机制,激发了维修人员的活力。

⑤变革薪酬激励模式

针对维修队伍一直以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实际现状,公司对维修人员的薪酬发放办法进行了变革。取消原有固定收入的分配模式,对维修人员实行设备承包经济责任制量化考核,并引入了其贡献与生产产品销售收入挂钩的全收入动态考核分配模式。每个人的月度工资收入,按照所承包设备生产产品的销售收入进行核算,并按考核结果直接发放到个人;对设备维修人员数量进行整体控制,实行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⑥维修角色定位维修能力

任何一个组织中,每一个人的能力客观上是有差异的,并有大小之分、高低之别,设备维修人员也不例外。根据这种情况,为充分体现设备维修人员能力的差异,公司首次在维修人员考核方案中引入了设备主修、副修、辅修的角色理念。对主修的定位较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维修技能,能制定维修方案,而且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带领一个小组圆满完成设备维修任务,并能使小组人员整体维修技能水平有所提高;维修角色是一个阶梯式结构,既反映维修人员的能力,也反映维修人员的收入水平,以维修人员能力的差异确定其经济收入的档次。维修能力强,其收入高,反之则相反,以体现按能分配的原则。另外,维修角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转换,主修可以变副修、副修可以变主修,以压力变动力,这也是一种竞争形式或机制,可不断的促使维修人员提高设备维修技能水平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三、设备维修模式变革的效果

经过实践验证,设备维修集中管理模式适得到了较好应用,更为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应有作用,其效果也十分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维修质量得到了保证

设备维修人员中具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维修技术人员以及维修人员均可以发挥一技之长,是维修力量中的骨干或中坚力量。对于发生的疑难设备故障,可以集中最优秀的设备维修人员快速排除,这在以前是比较困难的;有各类专门的仪器、工具、器件、材料及设备可以共用,调动随意,哪里需用就及时到哪,不受限制;统一配备各类备品配件;有在专业化维修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维修经验可利用;有广泛的信息渠道及各类资料、数据,从而可充分利用最新的维修技术及工艺。所有这些,都为确保维修质量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②维修时间缩短

由于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共享,使得设备故障的分析、判断及排除变得相对容易,从而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

③维修费用减少

集中维修减少了停机损失及相应材料消耗的费用;由于集中维修提供的质量保证而避免可能出现的返修及相关费用的发生;集中、合理储备和利用备品备件,大大减少了备品备件的采购和管理费用。

④维修组织合理

可以充分地集中有关维修计划制订与实施的权限,改善维修工作的流程。

⑤维修能力提高

实行集中管理后,由于维修队伍中有维修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員,可以带动和帮助其他维修人员能力的提高,从而使维修队伍整体维修能力大幅度获得提高,减轻了企业维修管理方面的压力,对维修需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⑥安全与环保完善

集中维修可以通过优化、完善的维修计划,改善维修人员的工作条件,预防危及人身安全及环保的事故发生。随着我国设备工业化、自动化水平的不断发展,设备维修集中管理模式代表了设备维修管理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学习、运用这种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进一步深化,必将会发挥优势,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发展

⑦维修信息畅通

可以广泛、详尽和系统地采集、分析和处理有关维修方面的各种信息及经验交流,对于材料、备件、工具等必须的物资市场信息有深入了解并建有相应的购销网络,在这方面也可降低维修成本。

结语:

总而言之,只有不断地探讨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的设备系统发挥其潜能,创造好的价值,更好地为公司的产品服务。

参考文献:

[1]单桐汐. 探讨化工制药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应用[J]. 化工管理,2014,33

[2]孙陈杰. 制药设备维修专业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开发[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09

[3]曲长征. 试验基地科研试验设备维修模式[J]. 四川兵工学报,2010,10

[4]胡斌,江克松,宋玲玲. 发展中的医疗设备维修模式及应对方法[J]. 中外医疗,2011,02

作者:于继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肝癌晚期临终关怀护理医学论文下一篇:化学工艺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