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观摩课有感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参加观摩课有感范文

参加教学观摩有感

5月12日,观看了西柳中心校几节教学示范课,感到很有新意。

一、真实性。

本次教学观摩的上课教师,上课前不提前接触学生,课堂教学情境真实、原生态,没有了矫揉造作、牵强附会,回归了教学的本来。

二、示范性。

1、体现在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例如:《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关注了知识生成的过程。

2、体现在重视朗读指导。二年级语文老师夏曼老师执教的《狮子和兔子》一棵,在教学“他自认为是百兽之王,根本不把别的动物放在眼里”一句时,教者指导学生抓住“自认为”“根本”关键词读出狮子的傲慢,通过组内读,指名读,品读,集体读,朗读有层次,人人参与,既有个人朗读的提高又有集体朗读的气氛渲染,读中感悟,以读促讲,培养了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再如:四年级语文老师卢俊执教《用冰取火》一课,教者在指导同学们朗读“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就没有生命”一句时,抓住“没有......就.....”指导学生语气逐渐加重,读出节奏感,当多人练读后,教者再通过有节奏、有力度的手势指导学生集体读,读出了气势,情感得以升华,学生感受到了表达的强烈情感,体会了排比句式表达的含义,理解了句子的意思。

3、尊重学生。首先,低年级语文教师语言富有儿童情趣。比如,把生字叫成“字宝宝”语言拟人化,儿语化,给人以亲切感,教者的语言没有了生硬,教者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处于和同学平等的身份,教师不仅是学习的组织者还是学习的参与者,尊重体现在师生平等;其次,教学评价上体现尊重,教者有语言的鼓励,有眼神的赞许,有对学生成功表现的兴奋,恰当的赏识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尊重还体现在鼓励探究上,教者不是武断的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给学生足够时间去猜想、去合作探究,比如,赵丽江老师执教的五年数学《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3cm,4cm,5cm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汇报后媒体演示这三根小棒的动态围成过程;4cm,5cm,8cm能围成三角形,媒体动态演示过程;3cm,4cm,8cm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汇报后媒体动态演示这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的过程;3cm,5cm,8cm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么?媒体动态演示一半时停下,教师追问:“预测一下,这两条边能首尾相连吗?下面同学们在组内探究”同学们经过动手操作,发现3cm,5cm,8cm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然后教者再通过媒体演示验证,因此,尊重体现在不抹杀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总之,这次教学观摩活动,给我的感觉是务实的,具有示范性。

西柳小学 赵长林 2016.5.16

第二篇:参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11月9日和1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芜湖举行的“育师启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活动的第一天,著名特级教师,博士,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窦桂梅给我们上了《皇帝的新装》示范课,以及进行了说课和“1+X课堂实施”讲座。第二天,著名特级教师张学伟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三国演义》阅读课和以“回归教师主体,实现文本突破”为主题的讲座。最后,著名特级教师魏星给我们上了“语言的联想”示范课。

为期两天的活动的确没有让大家失望。尽管风格不一,课文各异,但却心有灵犀,殊途同归,不约而同地演绎出语文教学的新境界。这两天的学习令我大开眼界,我收获很多,感触颇深。尤其是窦桂梅老师的课令我回味无穷,感触极深。

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我们老师总充当着课堂的主角,而真正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其实很少。而在窦桂梅老师的课上,她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教师的教被大大地弱化了、淡出了、隐没了,而学生的学则相应地被突显了、发扬了,这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一、以学为主,先学后教

在上《皇帝的新装》一课中,窦老师主要设计了预学、共学、延学三个教学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充分地预学、自学,给孩子的自主学习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课上和孩子共学,课后让孩子延学,整个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转为孩子学的过程。

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课上教什么,孩子学什么,不是来自教师的设想和拟定,而是来自学生学习的实际,即孩子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课伊始,窦老师便启发组织学生质疑提问,提出初读《皇帝的新装》,我的感受、我的疑问是什么。学生在课上纷纷发问,提出了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问题,既涉及到课文的具体内容,也牵涉到课文的写作方法、人物心理、课文主题等。这些就是窦老师教的基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从孩子的质疑出发,窦老师顺学而导,第一步,安排学生尝试在小组合作中自己解答问题,并生成新的问题。第二步则重点围绕皇帝、大臣、百姓等人物,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关系来共同学习,初步读懂课文内容。第三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课文是“怎么写的”,抓住课文的语言、情节、情感、线索等,领悟《皇帝的新装》在写作形式、表述方式上的基本特点。第四步,组织学生表演童话。这样的安排每一步都立足于学生的学,落实到学生的学,顺学而导,逐步深入,可谓简约有致,学生学得丰富,学得扎实。

三、强化朗读,在朗读中感悟童话,展开联想。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写的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故事中有丰富的人物心理描写。在教学过程中,窦老师则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的基础上,窦老师提出许多假设,让学生展开联想,发挥想象。我认为此环节的设置,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不断地思考发现体验领悟,使学生与文本之间达到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更想学,更会学,学得更多。

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课,我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需要努力学习、革新和改进。而张学伟老师在《三国演义》阅读课上的侃侃而谈,令我深刻感受到一名有涵养的优秀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阅读量,丰富自己的知识,开动自己的思想,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虽然只有短短两天的学习,但是它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令我受益匪浅。

第三篇:参加晋江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心理观摩课有感

参加晋江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心理观摩课有感 今天,在XX市青阳中和中心小学参加了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心理观摩课活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活动的结尾部份。身为一名小学英语专职教师,参加这样的活动,学习这样的观摩课,对我来说,都是非常新鲜的。收获的喜悦不言而喻!

第一节课是由中和中心小学的吴镜艳老师执教的《珍爱生命》。“生命、生活、生存”称为“三生”教育,时下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也理应受到重视。如果说人的一生有10,000种可能的话,那么生命就是1,有了生命,有了这个1,后面的无数个0才有意义。吴老师在这节课上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由视频《titanic泰坦尼克号》船遇冰山撞击后人人逃生的情景引入,让学生们体验生命脆弱,激发求生欲望;并将生活比作一场乘热气球之旅,在意外中面临生命抉择,感悟生命的宝贵;最终回到现实生活中,感受现在生活的美好。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直面生命的可贵,带给学生的心理冲击力是何等的强大,感受是那么强烈。当学生们在用笔划去那一个个至亲的人时,几度落泪,在场听课的老师无不为之动容。孩子们是这样的懂事!回归生活后,吴老师又引导学生们学会处理好情绪,当情绪的主人;学会接受生活,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学会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的自救与他救方法。整节课,我和学生们都被融入进课堂中。我也在深思着生命价值存在的真正意义。。。 第二节课是由金井毓英中心小学的陈莹老师执教的《有朋友真好!——谁与我同行》这节课上,陈老师言传身教地展示了一位心理活动课老师与学生之间亲密的状态,贴近着学生,学生才会更愿意向我们敞开胸怀、敞开心灵的大门,交流沟通才更显意义。在游戏与活动“我有一个家”、“友谊之族”、“盲人与拐杖”中,陈老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们都真诚地投入、体验自我,活动中体验,体验中升华对友谊的定义。特别是温馨小提示,更是时刻地关注着学生的安全。真正的朋友是尊重、理解、包容、协助与共进!

这样的心理观摩课,是如此的与众不同,课的设计创新、更具人性化,也展示着一种柔和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力量,让学生们的心理日益成熟并强大,也让老师们更多角度地去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

第四篇: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研讨会有感

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研讨会有感

赴魅力** 品精彩课堂

**年12月5日到**年12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识字课教学观摩课”活动。这次活动有王崧舟、许嫣娜、管建刚、叶秀萍四位全国非常优秀的教师为我们进行精彩做课。课堂上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两天的观摩活动,我看着、听着、写着、思考着、收获着、反思着,真心觉得不虚此行。下面我就所听每一堂课谈谈我听课后的点滴体会:

一、听诗意语文的王崧舟老师的《桃花心木》之感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课文《桃花心木》,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听了王崧舟老师上完这节课,感受颇多:

(一)、文学语境下和文化语境双层品读

文化语境下的品读指的是对课文文本本身的学习。王崧舟老师从本课最耐人寻味的道理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孩子体悟文章讲述的道理,抓住“不确定”指导学生理解“层层递进设置悬念”写法的好处。文化语境下的悟读则跳出了文本的圈定,从学生挖掘自身遇到的生活中的那些琐碎的“不确定”,引出林清玄所敬佩的三个著名人物人生中的“不确定”,体悟如何直面不确定的生活,从而揭示“无常”的道理。

(二)、深厚底蕴 潜移默化

王崧舟老师曾说,让他倍感痛心的是当今中国居然是“去中国传统文化”最严重的国家,因此,他着力开发以“儒”“释”“道”为主线的系列课程,试图重新审视并恢复中国文化的基础。在上《桃花心木》这一课前,他研读了林清玄的诸多著作,结合林清玄的经历,挖掘了其希望“用佛教里的一点点旨意,带现代人走向安定之途”的深厚内核。

王崧舟老师将本课中的“不确定”与佛教的“无常”相联系,指引现代人以“修心”来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最后一曲《无常》的歌让在场所有师生沉醉其中,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也体悟到了一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意

二、听管建刚老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讲座之感

管建刚老师是江苏吴江爱德双语实验小学副校长。他的讲座虽然没有华丽的词句,但很实在,他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大胆实践和用心良苦一一道来。虽然时间并不太长,但给我的思想冲击力却极大。原来作文教学也可以如此生动、丰富、精彩纷呈。

他的著作《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是他八年来致力于作文教学的思考、实践与经验积累。管老师以自己刻骨铭心的经历,深切体悟到:作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作文就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真实交流;作文是在发表中体验写作价值和尊严的生命化行为。

从他对作文本质的理解中,可以感受到他渐离了传统的“作文观”,重朔起一种全新的“作文观”:作文不再是和学生生命成长无关的纯粹的写作技能的训练,而是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和老师同学的“心灵对话”。 在这种生命化的“作文观”的引领下,更可敬的是管老师构建起“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有效的作文教学实验”,构筑了一套较为完备而又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实验操作系统。践行了他的作文教学理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发了一场作文教学革命。

他坚持8年在班级办《评价周报》,逐步构建了作文改革的“动力系统”“助力系统”和“保障系统”。先后推出“等级评奖”“积分活动”“稿费活动”,这三大活动是管老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三大动力活动,这三大活动不断地点燃、维持、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影响着学生的生命尊严。学生在持续的、想得到它的追求中,获得持久而又新鲜的“我要写”的动力。

其实关于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值得学习的还有很多。虽然他提到的许多策略、方法,我们不可能完全模仿着去做,但其中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去思考、选择、内化为适合自己的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参考、运用。

三、听许嫣娜老师《荷叶圆圆》有感

许嫣娜老师的课堂清新自然,语言亲和力很强,很有感染力;许老师最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她甜美的语音,更主要的是她精心的课堂设计和循循善诱的语言。许嫣娜老师的课,优点不胜枚举,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有如下几处:

1、课前互动十面埋伏。没上课以前,黑板上画了三个大小不一的圆,接着以变魔术的方式,用大大小小的圆在黑板上画了蜻蜓、水滴、青蛙和脸谱。让听课教师意想不到的是,这四个简笔画,成了课中主要内容的板书的组成部分。这招儿,的确一箭双雕。

2、师生比赛其乐融融。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一句话: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为了让学生读好这句话,教师先让学生充分练读,接着自己示范读,和学生比赛看谁能把荷叶读的更圆更绿。学生的读书热情被激发,上课的氛围也变得其乐融融了。

3、态势语言淋漓尽致。许老师能够把握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课堂的学情,巧用低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的态势语,用夸张语言动作,和孩子一起徜徉在文本中。

4、积极践行随文识字。低年级的课文,生字较多,孩子需要时间来学习这些生字,许老师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来教学。听完她的课,我想到了“活泼”和“灵动”两个词。我终于在这一堂课中找到了以懂非懂的“随文训字”教学。

四、叶秀萍老师的《识字七》

叶老师主要运用溯源分析法教学生识字,让我们见识了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利用有利资源,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根源及变化,有助于学生记忆汉字。

整个观摩学习活动紧张而充实,带给我的收获和感悟也是无穷的。透过精彩的观摩课,感受了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睿智的话语,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也激励着我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边走边思,想得更多、更深、更远,不放过沿途的任何一种风景,把语文当做是幸福的旅程,让我们的孩子受益更多,精彩更多!

第五篇:参加福建省第三届小学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有感

柘荣实验小学

林荫

12月16日,榕城寒风凛冽,而福州市钱塘小学的北区体育馆内热闹非凡,近两千位来自八闽大地的小语界精英们齐聚在这所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花园式小学,我有幸参加由省普教室主办、鼓楼区进修学校、福州市钱塘小学承办的“2010年福建省小学新课程习作教学观摩”的盛会。

纵观活动中的十一节公开课,总体体现了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刻意出彩”,已不再是众人追求的目标,虽然课堂中不泛出现一些“亮点”,那也是自然生成现象,并非刻意的浮躁现象。这是此次活动的可喜之处、成功之处。公开课提倡“常态教学”的目的达到了预期目标和导向作用。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有效地解决了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可说的问题。十一节课作课教师都以不同的形式设置了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说话、写话,在说话、写话中体验生活的乐趣、习作的乐趣。

崔老师认为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绝不亚于阅读教学。他分析了当前“阅读教学还不尽如人意,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更多”的状况,主要表现在大多学生怕作文,怵作文,对作文望而生畏。他认为,作文其实“并不难”,因为作文是用文字写话,用文字来交流。而这次活动中的十一节课,都充满了色彩。以下是本人对此次活动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充分开展课前活动,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做课的老师都很重视课前的几分钟,或师生自我介绍,或课前铺垫,或开展游戏,或脑筋急转弯,或谈感受,或检阅语文积累„„通过课前活动,打消学生的生疏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也为能更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打下基础。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1、重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做课老师都能通过或活动、或表演、或交流、或欣赏图片,或谈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重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丰富学生习作素材。如我市宁师附小宋芳茂老师执教《宋老师印象记》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学生在教师幽默风趣的引导当中,丰富了学生的素材,做到有话可说,有物可写等。

三、重视讲评和修改。做课老师在学生完成片段后,都能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开展讲评。讲评时,老师都能选择一两份学生的片段做为例子,充分肯定优点,表扬孩子(甚至是不吝啬高分),引导学生找不足,提意见,引导学生读读改改,改改读读,让学生体会到“好文章都是读出来、改出来的”道理。

那冬季却充满暖意的榕城让我迷恋,那钱塘小学的美丽风景令我留恋,那钱塘小学满是色彩的作文教学研讨活动更令我迷恋。这次作文教学研讨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是作文教学研究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们该好好地研究,研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测量与工程测量范文下一篇:产品销售策划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