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德育教育论文

2022-04-28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中学语文德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书

中学语文德育教育论文 篇1:

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

内容摘要:随着中学语文德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关注到了“德育”和“教育”之间的联系,参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解读德育教学的渗透教学,并且满足中学学生成长的个体需要。本文建立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对当前具有代表性的中学德育教育作了实践教学分析,获得了相关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中学 德育教育 生活化

一.中学语文德育教育实践教学

(一)中学语文德育教育的基本含义

中学语文课程承担着德育教育的功能,其中语文课程既是高考的必考科目,又是高考的重点科目,因此,广大师生和学生应当重视语文课的学习。中学语文课程除了完成固定的教学目标外,还有着教书育人的功能,中学语文课程中包含的典故、哲学思想都蕴含着德育思想,语文课堂是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对中学学生会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所以说。搞好语文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做好语文德育工作。部编版语文教材形式非常丰富,有文章阅读、诗歌赏析、文言文理解、议论文鉴赏等等。所以说学习好高中语文不仅可以提高文化课成绩还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学艺术情操。

(二)中学语文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有利于提升同学们的行为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同学们的道德品质和理想报负,达到育人育己的目的,人类自从有了语言也就有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与人类文化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方法当然也带有文化传承的特色,所以说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语文文化,学好这门课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多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上来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其次语文课毕竟是一门语言类课程,语言的学习要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不能把语言教学脱离社会生活的实际,而是要把语言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语文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着重在于培养人们的说话和写作能力,关键在于各门学科的有效结合。

二.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不足之处

(一)教育教学资源分布不均,降低了德育教育的普及率

中学语文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德育知识需要进一步普及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目标,但是实践中,我国各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教学质量高低不齐,长时间以来,难以形成一个系统的德育教育体系,使得德育教育效率大大降低。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德育知识的普及度是非常高的,几乎所有的中学都在开展德育知识教育,而且德育知识教育内容非常丰富,教育水平非常高,通过德育知识教育,在校内外形成了较高的行为意识,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把目光转向遥远的西部就会发现,德育教育的普及度是非常有限的,受制于交通条件、地区经济水平、地区文化程度的制约,当地的教育水平一直不高,德育教育也难以形成。所以说,德育教育東西部发展水平不均是影响德育教育的重要原因,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

(二)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教育理念一直以提高同学们的应试成绩为核心,对其他方面的关注度几乎没有,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了很久都没有扭转过来,影响了一代人的发展。学校在每学年给教师们都制定了教学目标,比如,语文老师要把语文成绩提升至一个范围,数学老师要把数学成绩提升至多少分,老师们为了达到预先的教学目标,花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而对于德育教育来说,几乎没有人关心它的存在,还有人认为德育教育都是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中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没有多大的关系。语文教师只能按照学校的规定开展教学工作,导致教学思想更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其次就是某些语文教师德育教育水平不高,又不主动接受学校的培训,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语文教学,学校对德育教育抓的不严,老师又跟不上德育教育速度,导致德育教育与其他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三.中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学

(一)提升中学教师文化素养,做好德育教育的第一人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中有许多优秀文化典著和文学经典,比如我们常见的《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红星照耀中国》等等,这些名著经典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首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在授课之前,老师们都应当细心专研备课,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师只有真正领悟语文文化的精髓所在,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才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这种点点滴滴的文化渗透和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净化才能使人的行为得到矫正和熏陶,从而真正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师作为优秀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资源应当具备这种素养,应当用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生命的底色,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

(二)全面挖掘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所在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造就了许多不朽的名著和经典,这些经典著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我们之所以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入语文课堂,其目的就是弘扬我们的先进思想,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所以说在中学语文课堂中传播古代文化尤为重要。语文教师重在承担起引领世代价值的责任,要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把时代的、民族的主流文化价值带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对人的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发展谨慎考虑。部编版语文教材把程序重点作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梯度的对知识进行由浅入深性的教学,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螺旋上升式的认识效果。

(三)注重学生文化价值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

我们要重视将传统文化价值与学生的价值观念相结合,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是在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劳动中积淀下来的,在时代的长河中既有各民族的特色又有一脉相承的共性。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的插入部编版教材中的泰戈尔、孟浩然等人的成长事迹来系统的传播中华文化,还有就是他们的作品中所流露出的一种人生精神也值得大家学习。用凝聚中华民族人文情感的载体和饱含人文道德情怀的价值因素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是最佳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许多积极因素正是语文课堂中所需要的,这两者的结合将会促进语文教学的文化使命。

(四)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以此适应新时代的教学使命

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德育为主”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德育的强大实践功能,竭尽全力想学生所想,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使人的心灵得到更好的净化。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我们提倡学生教师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倡导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交流机会,强调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课外交流互动,著重关注书本内容与生活经历的结合、纸质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等等,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得到更好的思想解放,寻找合适自己的道路避免迷失人生方向。

四.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思想途径

(一)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传播德育教育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借助互联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传播德育教育内容是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可取的方法,为此,中学语文教师要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语文教材内容与多媒体教学方式联系起来,大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一些德育教育内容可以在网上查找,互联网中的德育教育内容非常广泛,无论是古今中外的德育教育思想,还是与时代同步的德育教育思想,在互联网信息平台上都可以找到,用起来也非常方便。其次,互联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非常快捷,老师只需要在课前把语文教材内容设计好,在课堂上,只需要一快U盘就能够实现课堂教学,不需要人工进行手写。最后,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传播途径也非常便捷,打开PPT幻灯片,老师只需要动一下鼠标,就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不用像以前一样用口语传播,极大的方便了同学们。

(二)大力开展户外教学,丰富德育教育思想

想要达到德育教育的最初目标,就要开展广泛的语文教学活动,把德育教育思想融入同学们的脑海中去,语文教师要开辟各种各样的教学渠道,保证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学生的参与度是影响德育实践教学的重要因素,如何让学生们参与进来是德育教育实践教学的首要考虑对象,实践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开展实践教学,比如,通过赛跑、踢足球等体育活动锻炼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提升同学们争强好胜的心理。户外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提升同学们的感知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激情,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感,明白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升自己,才能追求到更远的人生目标。

(三)进一步拓宽语文文章的含义

初中语文经典名著有很多,除了语文课堂中学习到的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名著资料供大家学习,比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有黄河颂、一颗小桃树等内容,黄河颂这一篇文章里蕴含着爱国思想,小桃树这一篇课文里有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这些素材都能够发挥德育教育的目的,起到启迪心灵的作用。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深挖语文文章的核心思想,进一步拓宽语文文章的思想内涵,从不同方面对中学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发挥语文文章的应有作用。除了我国古代一些教学思想之外,还有许多国外名著可以供大家阅读,国外很多教材内容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容,学习外国经典名著也是中学语文的必修内容,中学语文教师要融入文本、感悟语文教学思想,用真实情感讲课,让学生不自觉的接受德育知识的教育,从而实现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五.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培养核心人才的关键,在初中教学所有科目中,语文是与德育联系最紧密的学科,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是最恰当的,现阶段由于教育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德育教育在全社会为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德育教育工作任务依然艰巨。借此机会,本文以德育教育为中心,深度剖析了德育教育的方方面面,期望能够促进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方案[J].王香悦.江苏教育.2017(03)

[2]德育教育的历史使命[J].许文苏.未来世界.2018(09)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柴门初级中学)

作者:张頔

中学语文德育教育论文 篇2:

中学语文德育教育体系的创新

书名:语文德育渗透艺术

作者:白金声

出版单位: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年

ISBN:9787503824050

定价:12元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始终摆在中学教育工作的首位,德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而心理教育是以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语文德育渗透艺术》一书是作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出的学生语文德育培养体系,旨在使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实现语文学科德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联,力图寻找最佳的语文德育教育新模式,实现语文德育效果最优化。

一、中学生语文德育的意义分析

从《语文德育渗透艺术》一书中得知,语文德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目的,而且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作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岗位上总结得出,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既能增强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抗挫能力等。学生在接受语文德育理论教育并进行德育教育实践过程中,学习一些社会公约,在实践中将“爱”与“规矩”结合,从而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来应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语文德育特殊性分析

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着民族思想、道德及智慧,而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都沉淀在汉语中。因此,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也成为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价值。语言文字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语言与思想、情感是相互发生的,语言不但是一种载体,更是意识、思维、心灵与人格的有效融合。从《语文德育渗透艺术》中可以看出,语文德育中渗透着学科特点,语文德育教育不同于政治德育教育的直接阐述观点,而是通过不同文章描述的不同社会现象或者生活环境所表达出的一些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理想情操教育及审美培养。

三、语文德育渗透策略分析

语文的“语”字代表汉语言,而“文”字表示文学、文章。语文德育以语言、文章为内容,以形式多样的语言、思想、情感及鲜明的任务形象作为基础性条件,而这些基础性条件都需要通过语文课堂上的阅读与写作来完成。德育是以文章为载体的,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明确语文德育的具体内容。文章是表现语言、文化的一种材料,通过文章中丰富形象的内容,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產生积极的影响。写作则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感悟、思想转换为文字,这是语文德育中将道德观念转变为道德实践的主要过程,同时也是语文德育体现出实效性的必然途径。

(山东临沂市郯城县育新中学 郑娟)

作者:郑娟

中学语文德育教育论文 篇3:

浅谈中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

【摘 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和课堂教学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理想的人格目标,领悟人生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育;语文教学;德育

教会学生做人,就是对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情操等方面引导,这也是人格教育的含义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格教育应当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完善德育和加强素质教育等角度来看,人格教育理应受到重视。

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把语文教师的影响和课堂教学的渗透结合在一起,德育教育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语文教师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力军

“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古老的师训直到现在仍被世人所认同。语文教师是学生活生生的人格教科书,凭借师生交流和交往中所外化出来的人格魅力自然而然地会对学生产生特殊的人格感召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1.全新的教育理念

(1)培养现代人的观念。我们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实现现代化必须由现代人来完成。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是“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创造,会健体”。所以,语文教师不应该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升学率上,而是要对学生的前途负责,这也是对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负责。

(2)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和提高他们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主动地、创造性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并使自己成为独立的、自主的、创造的、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3)知识扩展的教育观念。课堂上,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有限的语文知识,这不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不应该把目光只停留在课堂上,还应该向课外延伸乃至社会生活。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这才是学习语文的成功之路。

2.渊博的知识内涵

(1)扎实的专业知识。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教育理论和学科理论,汉语言基本知识,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高,课讲得好,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某些规律性知识,还会给他们以思想方面的启迪,学生会从艺术形象中获得思想的陶冶,从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情操、意志、性格等受到熏陶感染。具有精湛专业知识的教师,将会给那些正要走上人生征途的青少年带来深远的影响。

(2)广博的社会知识。现代社会注重个人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现代人才需要博学多才。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知识含量,如环保、交通、人口、人权等方面的知识。教师授课语文的过程中,不应只停留在单一学科的传授,还应该把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接近生活,从而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信心。

(3)熟练的计算机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给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驾御这些科技手段,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兴趣。

3.有魅力的教师人格

自由的思想,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接受现成的说法和做法,要有自己的思想,敢于说该说的话,敢于做该做的事。不流俗,不唯书,这样才能把语文课本自身所蕴涵的道德情操、人文思想、生命形态等转化成个人的审美体验,从而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也能在学生的精神、人格塑造形成过程中给他们以深远的影响。

鲜明的个性。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精品无数。有经典的个性人物,有人间的悲欢离合,也有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这些内容都需要语文教师在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展现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这些将会给学生的个性发展确立良好的目标。

执着的追求。语文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等特点,所以,语文教师的行为要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具有感染力。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在生活、事业的每一个侧面都要具备执着这个人生追求,尤其是在面对困境时,要擦干眼泪,敢于面对阻力,敢于拼搏到底,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志向、气节等给学生上好人生这一课。

二、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

“语文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一种生命塑造。语文教育本身就是用‘语言’构筑人的精神世界,构筑人的生命本身。所以,语文教育中,应该更多地将人文精神灌注其中,这也是社会的要求。”

1.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内容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领袖人物仁人志士的典范事迹、精辟论述、名言警句,像屈原行吟江畔,虽屡遭打击,但爱国之心不改的高尚情操;司马迁忍辱负重撰写来援助中国人民抗日,救死扶伤,最后献身殉职的伟大的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堂堂正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是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格尊严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人格教育的极好素材。这些内容是课文的重点,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深入阐述,以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他们理想的人格目标。

2.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唤起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为基本特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机会的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信任他们,使他们在品味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关照自我,认识社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1)自主学习,展示个性。语文教学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就必须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应该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和理解作品,在此基础上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勢,使学生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潜质。

(2)畅所欲言,不拘一格。同一篇文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解释;概括同一课文的段意、中心,可以采取不同的语言形式;围绕同一问题说话,可以发表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教师就不应该只拘泥于教学参考书上的既定答案,只要学生的答案有一定合理性,就不应该轻易否定,而是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深入思考,积极创新。阅读,是一个走近和走进文章世界的美妙过程,对文学作品而言,更是一个以“文本”解读“文本”的微妙过程,文学欣赏恰恰是以个性解放生命意识的张扬为其追求价值的。一方面,文学欣赏是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来体悟与反思;另一方面,文学欣赏也改善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格构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及时肯定学生的一些独辟蹊径但又合乎情理的见解。

当今社会的人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自身适应社会发展而使个人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这就需要出现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之同步,从而使人在增张知识的同时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作者:杨见浒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课外活动德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