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感情管理论文

2022-04-2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语言文字感情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语言文字工作是学校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全面的、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是学校的法定义务和依法办学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语言文字感情管理论文 篇1:

聚焦语言形式,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来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描写说明类课文中,问题尤为突出。因此,现就此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三个課例的分析,找出原因,试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多形式语言思维训练的方式,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学生“骨感”的语言文字丰满起来。

关键词:语言文字;理解;运用;训练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也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索养。而就目前来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为学生干瘪的语言、骨感的语用而烦恼。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小学描写说明类课文教学的三个示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运用、思维训练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学生骨感的语言文字丰满起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描写说明类课文教学的三个教学课例

课例(一):三年级课文《秋天的雨》。

1、第二自然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的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田野像是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天里频频点头。”

(1)联系全段理解第一句话。

(2)比喻、拟人句修辞手法运用的作用、妙处。

(3)“总分”构段,有何作用。

(4)把这一段读得有感情。

(5)这一段的背诵也很有必要。

2、第三自然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常被那香味勾住!”

(1)“总分”构段式,有何作用。

(2)联系上下文,读懂“非常好闻”一词。

(3)语句运用的优美。

3、第四自然段:“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1)“总分总”构段式。作用与注意学习运用。

(2)拟人手法运用的妙处。

4、全文不仅“总分”构段,而且还有“总分总”构篇。

课例(二):三年级课文《花钟》。

什么是花钟?有人经过留心观察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还有人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得像钟面一样,组成了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本文就是介绍花钟是怎样形成的。全文只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经过留心观察,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第二自然段,介绍不同的花为什么开放的时间会有不同呢?说明其中的原因。第三自然段,一位植物学家据此种植了一个大大的花钟,人们只要看看什么花开放了,大致就能知道是几点钟了。这个花钟非常美,非常有趣。

1、第一自然段:“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同时写花开,却用词不同,避免重复,非常丰富,而且用词很美,值得我们学习。

(2)分号的作用,省略号的作用,给人什么感觉。

(3)课件展示各种花,学生欣赏, 学生觉得一定很美,让学生美美地朗读课文。

(4)把这一段背下来。

(5)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同类事物的方法,以及运用不同的词汇描写同类事物的方法。

2、第二自然段,介绍不同的植物为什么花开的时间不同。

如果去掉第二自然段,当然也可以,作者为什么又加上这一段,它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是:让人读了以后增加知识,更觉得这些花不仅开放的时间有趣,而且开放的原因也挺有意思,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也显得文章很有逻辑性。这对我们写作文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写文章要注意前因后果,顺理成章,让人读后觉得文章比较完整,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

3、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最后一句话:“这是不是很有趣?”

想象画面,想象钟面上陆续开放的花朵,体会花钟的美丽、有趣。可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抓住这一句话,没有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失去了一次想象思维训练的机会。

4、这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说明文,也让学生把课文读得非常有趣,津津有味。

课例(三):五年级课文《鲸》。

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是一个很大的动物;鲸的演变;鲸的分类;鲸的吃饭;鲸的呼吸;鲸的睡觉;鲸的出生与成长(胎生、吃奶、长大、寿命)。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介绍动物要抓住它们的主要特点,要抓住别人一般不易了解但是很有价值的知识,有意思的地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

(3)用词准确,生动,通俗易懂,也值得我们学习。

(4)学习写说明文,应该像这篇课文一样,篇幅不要太长,每段不要太大,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把事物说得清楚、明白,语言运用生动有趣。

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以上三个教学课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描写说明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很少有自己的独特发现。

由上面三个课例中,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表达方法。仅仅是简单地理解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少有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与训练。不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比如作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教课文想不到作文,想不到口语交际。这就导致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也只是停留在最浅显的基础上,并没有上升到理解运用的认识和实践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没有意识到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教师在这一方面很少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因此,教师只能按照自己较为浅显的认知去讲解。学生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很少提出自己的要求。这就导致教师不讲,学生不学,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越来越薄弱的后果。

(二)教学中缺乏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环节。

在以上三个课例中不难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有专门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学习的实践环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只是泛泛地说,课文中有很多生动,准确,通俗易懂,语句优美的词句,值得我们学习。但并未针对典型的字句做詳细分析,也并没有让学生去运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文字去进一步探讨和表达运用,这就导致教师讲的这一句话,变为空话。学生根本体会不到语言文字运用的魅力所在,更不会在以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三)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思维的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语言思维的训练。只有语言思维有了,学生才能举一反三,由点扩充到面,语言文字能力才能不断提升。从课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够,学生朗读课文很不理想,使语文课堂少有浓浓的语文味。这就导致学生对语感的缺失,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大脑皮层没有任何思维烙印,也就更加不会迁移到其他实践中了。2、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学,不注重提高学生阅读思考、品味揣摩的能力。到目前为止,语文教学还没有一套固定的适合于学生的方法,这也是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固有的特质,因此,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感到很茫然无措。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方法不当,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教师往往会处于教学倦怠期。教师的倦怠,学生的不感兴趣,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语言思维训练,学生也没有想要进行语言思维训练的意识。

三、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

从以上课例中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教学中应该主要注重的是:理解语言文字意思;关注语言表达,体会表达作用;语言思维实践迁移。

(一)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学会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运用和建构;思维的提升和方法;审美情绪的培养和思考;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由此看来,最基础的是语言的运用和建构,其他三个不是独立独特的,是在语言的运用和建构中渗透的,所以说,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要求我们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走一个来回。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路径应该是: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学生最后收获的应该是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应该让学生应该留下许多美好的东西。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建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会运用,才能体会语言表达的魅力,才会迁移。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语言表达,体会表达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关注学生和自己的语言表达,应时刻要求自己语言表达要精确,要适合学生的年龄水平,心理水平和接受能力。也应对学生的准确表达给予表扬,以及易混淆的语言文字表达及时进行纠正和分析讲解,使学生能逐渐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讲解语言文字运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运用所表达的作用以及精妙之处,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以此对学习语言文字产生兴趣。

(三)语言思维实践迁移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由此可见,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教学,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还应加强语言文字的组织训练,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注重表达方法。让学生知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律,能够熟练地掌握并使用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思维实践达到迁移。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据单元教学的训练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点、考虑文本语言表达的特色点,来找准最具教学价值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让语言文字运用教学事半功倍,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总之,通过以上对描写说明类的课文教学的诊断和探讨。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想要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教师应重视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研读;重视对语文教材的研读;重视对学生的研读;要改变过去已有的教学习惯;重视读书学习。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当中,首先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意思,从生活、文本中进行语言训练,然后运用所理解的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思维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让学生骨感的语言文字丰满起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谷铁军.浅谈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教育创新学刊,2013(2).

[2]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上、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黄成沐.在品味表达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4(08).

[4]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M]. 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刘吉才.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着力点[J].教学管理, 2014(02).

[6]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7]孙维奇.语文教学应重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J].中学语文,2011(6).

[8]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9]叶圣陶.语文随笔:中华书局,2014(8):47.

[10]余文森.可以这样教作文: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26.

[11]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4]张倩.新课标下语文知识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张利娜,女,1989年2月,民族:汉,河北省邯郸市人,硕士学位,淮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作者:张利娜

语言文字感情管理论文 篇2:

高职院校语言文字工作研究

[摘 要] 语言文字工作是学校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全面的、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是学校的法定义务和依法办学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高职院校;语言文字工作

[作者简介] 马小琳(1986—),女,山东烟台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宋琅琅(1987—),女,山东烟台人,学士,助教,主要从事语言文字工作。

作为语言文字工作者,主要任务就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国家语言文字服务能力,弘扬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语言文化。语言文字是思维表达的工具、文化和信息的载体、交际能力的依托,对人的素质、能力等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宣传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这对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意志,实施对语言文字的管理和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现状

从大局出发,高等院校是国家的重要文化基地,对社会语言文字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需要,直接关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乎国家的教育振兴,关乎社会的文化与发展[1]。语言文字规范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2001年1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标志着我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制的轨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它的施行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2],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语言文字工作使广大师生提高自身价值和素质,充分了解国家民族文化,弘扬并传承下去[3],形成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与民族文化自信。

当前,高职院校语言文字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面临着师生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管理机构不健全、工作团队不稳定以及语言文字工作与学生培养工作脱节等问题。

二、当前高职院校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建议

1.提高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理解和重视。高职院校要意识到语言文字工作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需求[4]。语言文字的普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需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语言文字工作类的活动,提升各级领导对于语言文字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同时,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社会的广泛关注度和支持度,促进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

2.建立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机构,健全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化管理机制。高职院校应设立专门的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办公人员及独立的办公场所。健全语言文字工作考核机制,使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功能真正见到成效。建立健全高校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化管理机制,由校领导分管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委员会,由各部门或者系部的领导组成推广语言文字领导小组和由班级积极分子组成推广语言文字工作小组。校领导为一级管理机构,负责整体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各部门和各系部的领导为二级管理指导机构,主要负责管理、组织、指挥本部门和系部的语言文字推广工作;各个班级选出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推广员,形成三级管理机构。通过这三级管理推行机构和覆盖全校的网络,可以更加直接、有效率的推广语言文字工作。

3.建成稳定的语言文字工作团队。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又相对稳定的工作团队,对于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形成鲜明的工作思路,有序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高校语言文字工作中建设三支队伍:一是语言文字工作者队伍暨学院语委办成员;二是测试员队伍,一般由语文教师兼任;三是推普员队伍即广大学生中致力于语言文字工作的学生骨干。三支队伍协同合作。

4.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教育科研力度。一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说话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围绕文化育人,加入文明礼仪、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使这些民族瑰宝得到传承与弘扬。二是增设关于语言文字类内容的课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们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三是扎实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通过加强科研工作,引导师生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高现有语言文字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5.语言文字工作与全过程育人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来提高学生们的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也可以举办趣味写作和演讲比赛来吸引学生们参加,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兴趣,还可以举办师生比赛,不仅可以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还可以促进师生的感情。结合本校的发展特点,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形式。可以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和支持度,也可以促进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规范、得体、文明的言谈举止是学生良好素养的体现。通过普通话推广测试、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等系列活动形成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通过阅读、汉字书写、普通话等社团建设管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套规范的成熟的校园语言文字类活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言行。在传统语言文字工作中发掘新亮点,在全省率先开展吟诵教学,引导学生亲近传统文化,自觉成为传承者,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6.构建多校参与的语言文字工作网。在上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组织领导下,形成一个更广泛、更开放的语言文字工作网,通过联合其他高等院校组成更大的工作网来推广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以本校为中心,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其他院校的联系,构建一个公共工作网,既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同时对语言文字的规范起到加强和促进的作用。对于各高等院校的学生们来说,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氛围。

三、结束语

语言文字是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必须得到各方面的重视。高等院校应树立战略管理理念,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积极深入的开展这项工作,促使有限的资源和人才得到合理利用。通过高效率的工作来推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促使语言文字更好的为社会各界服务,学生为自己的学业和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務印书馆,2016:13-14.

[2]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新时期语言文字法规政策文件汇编[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5:2-3.

[3]吕翼平.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划问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8-9.

[4]李志宏,王伟,李津石.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发展规划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3,(7):39-40.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language work

作者:马小琳 宋琅琅

语言文字感情管理论文 篇3:

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分析

语言文字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进行抽象思维的工具,也是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小学是语言文字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奠定中小学生语言文字基础、净化语言环境和实现有效交流都起到重要作用。

一、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

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都有了很大提高,较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交流交际需要。在信息化时代和新课改的影响下,现代中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呈现出新的特征,并存在趋势性的问题。

1.汉字书写个性化。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是历史精髓传递的纽带,作为中华儿女理应敬畏汉字,规范汉字书写。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以及中小学汉字教育的弱化,出现了汉字书写随意性危机。为了使汉字书写在稳定中发展,1986年已经废止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但受其影响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偶然会把“泰”写成“太”、“蛋”写成“旦”、“韭”写成“九”、“酒”写成“氿”等,这些已废汉字的使用极大影响到汉字的纯洁性。繁体字是中国特定时期汉字书写形式,代表着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有些中小学生受老师和家长的影响,为了追求附庸风雅,时常使用一些繁体字。如“在一箇風髙氣爽的夜晚,我獨自漫步在門前的小河邊。……”(摘自学生考卷)这些繁体字的使用并无实际意义,只能无谓地增加阅读难度。对于汉语中许多形近的汉字,学生在平时缺乏严格训练,不能准确使用,如“戊戌变法”经常被写成“戌戊变法”,“沆瀣一气”和“觊觎”等这样一些字词由于笔画复杂,偶尔被写错。另外,中小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还存在字迹潦草、书写随心所欲以及毛笔字训练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汉字书写的美观度。

2.汉语读音方言化。全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约有80种,为了方便交际,1958年2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并在全国推广使用。近些年来,普通话推广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许多学校在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对推广普通话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学生成绩优秀,说普通话与否没有什么大关系,导致许多学校老师和学生交流时使用地方普通话或是方言。如“经营”读成“金银”、“地图”读成“低头”、“街道”读成“该到”、“给予”读成“gěi予”等。这样不仅给学生今后交流造成很大障碍,也会影响到学生中高考中关于汉语拼音的考试得分。汉语读音方言化问题在农村中小学尤其突出,有的学生在课堂讲普通话,但一回到特定群体中就不由自主地使用方言,这对普通话推广非常不利。

3.语言表达网络化。随着网络化发展,网络语言受到青少年的青睐,并大量出现在学生作文中和日常表达中,正冲击着传统语言表达习惯。在笔者调查的137名中小学生中,有98人偶尔或经常使用网络语言,占71.5%;其中有16.1%的学生在作文或其他书面材料中使用过网络语言。现代中小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日常用语中使用,如886(拜拜了)、Hi(你好)、I服了you(我真服了你)等;二是在作文等书面材料中使用,如美眉(妹妹)、神马(什么)、顶(支持)等;三是在现代通讯聊天工具中使用,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如GG(哥哥)、56(无聊)、@-@(大吃一惊)、“偶灰常灰常生气乐(我非常非常生气)等。这些网络语言在中小学生中大量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表达形式,但也严重影响到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化,给不太了解网络语言群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4.标点符号随意性。标点符号是现行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表示停顿、语气和感情,是辅助文字记录的符号。虽然古人的标点符号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但自古就很重视点逗的基本功训练,视为小学入门的第一课。据笔者分别就137名中小学生的作文进行调查(其中小学生为55名,中学生为82名),结果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指错误率在2%以下)小学为13名,中学为22名,合格率分别为23.6%和26.8%。还有少数学生作文通篇只分三段,只用了3个句号,其余全是逗号。标点符号的随意性,主要是与学生主观意识有关,许多学生认为只要能理解就可以,标点符号错对无所谓。其实标点符号的错误也会导致语句歧义或影响表达效果。如“我在北大当教授”可以用句号,而“我在北大当教授的时候”就只能用逗号;“哦”后面用逗号、问号、感叹号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和感情。所以不应小视标点符号规范,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

二、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根源复杂,既有学校因素,也有学生自身因素,还有社会环境因素。我们在探究中小学生语言文字问题时,需要对规范化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找出切实解决办法,增强汉语交际和传承功能。

1.学校规范引导不力。中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主要取决于于学校教育的规范引导,尤其是语文课教学。笔者对所在学校、枞阳二中、ou山中心小学的131名教师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发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引导存在很大问题。首先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认识不到位。在调查对象中,对“是否听说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学校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有要求吗?”这两个问题,否定回答分别有78人和93人,占59.5%和71.0%。这种现象主要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模式引导下,大部分学校对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几乎是空白。其次是教学语言随意性。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大部分教师对教学语言没有严格的要求。在平时教学或是与学生交流中,使用网络语言,板书或批改作业字迹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再次是语文教改方向的偏离。自从1950年《中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将“国语”和“国文”合称为“语文”以来,中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不断推进。1992年和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课程标准要求在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基础上,注重强调感情熏陶和实践能力训练。许多教师在此教学大纲指引下,片面认为可以淡化中小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追求语文课堂的精彩热闹,许多新思路、新方法被引进到语文教学中,中小学语文课堂似乎变成了思想政治课。

2.学生规范意识淡薄。中小学生主观上对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淡薄,也是导致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的根源之一。在我们调查的137名中小学生中,有31人认为可以使用方言进行教学,占22.6%;有87人认为在书面写作中可以运用网络语言,占63.5%;有64人对汉字书写不规范持无所谓态度,占32.1%;有47人回答从未有意识地练习书法,占46.7%。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淡薄一方面是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暇顾及语言文字规范,认为只要能看懂或是能得高分就是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是老师在这方面要求不高,教学语言随意性较大,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学生规范意识淡薄导致中小学生滥用错别字、使用方言土语交流、网络语言流行、曲解汉语意思等不规范现象,这不仅有悖于素质教育,还会弱化语言文字传承和交际功能。

3.社会环境因素复杂多元。当今社会环境也是影响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重要原因。在我们调查中,问及“社会环境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影响程度如何?”,有34%的老师和21%的中小学生认为影响很严重。随着电脑、手机等新兴电子产品的出现,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改变了我们书写方式。大多中小学生学会利用键盘输入代替直接书写,导致书写能力的下降。在应试教育模式引导下,语文老师和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得分高的知识点上,挤占了语言文字训练时间,也是导致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演化的重要原因。现今许多商家广告利用汉语谐音进行产品宣传。

三、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的措施分析

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普遍存在,不仅会影响到同母语人自身之间的正常交流,也会严重影响到汉语的权威性。我们需要在研究根源的基础上加以解决,提高中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程度,增强他们对汉语的敬畏心理,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文明形象。

1.加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学校是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阵地,对语言文字规范起到引导促进作用。建立健全以校长为组长的语言文字规范领导督察机制,将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完善语言文字管理工作,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列入了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职称评定、业务考核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列入教师和学生评优、评先的评选条件。在有条件的学校建立“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工作人员—监督小组”师生共同参与的四级管理网络,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在校园全覆盖。严把教师准入关,要求新进和在岗教师在普通话、汉字书写、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应达到相应水平,使教师真正具有厚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通过校本培训以专题讲座、基本功训练、自主学习、跟踪监测等方式,提高教师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示范作用。

2.增强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是决定了规范化水平的主观因素,我们在平时教学交流中采取多种形式着重提高学生规范意识。通过专题讲座、情景剧、辩论赛等方式,宣传祖国语言文字悠久灿烂的历史,误用滥用的危害等,使中小学生增强语言文字规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小学应该要以语文教师为重点,带动辐射其他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率先垂范,坚持讲普通话、用规范字,为学生树立语言文字规范化榜样。规范校园用字,学校的走廊布置、板报、橱窗及各种宣传栏、指示牌、电子屏幕等,在每次更换前都要层层把关,经确认无误后方可悬挂或制作。开展各年级的“古诗诵读”、“演讲比赛”、“口语交际”等活动,将语文课上强化训练成果积极转化为学生的规范化意识。积极走出校园,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美术、书法比赛、课本剧表演、“啄木鸟在行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科学对待和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和流行语,尽量减少歧义和不规范词语的使用。

3.净化社会语言文字环境。社会语言环境的输入性因素对中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起到很大的消极作用,我们要大力呼吁和身体力行,净化周围语言环境。主流媒体要规范使用网络用语和流行语,坚决摒弃有歧义、曲解汉语等不规范行为,积极推广普通话。按照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使用规范汉字,杜绝使用废弃的简化字、自造字,慎重使用繁体字。宣传战线工作者要肩负起语言文字规范的使命,积极使用规范健康汉语,营造良好语言环境。要成立相应的社会用字检查领导机构,定期检查本地区、本单位的文件、通知、标语、广告、宣传栏、产品说明书等有无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打一场语言文字规范使用保卫战。

中小学生是语言能力成长的重要时期,规范其语言文字习惯,对净化语言环境和保证祖国语言文字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汉字书写、口语表达、标点符号等方面,存在根源既有学校教育和社会语言环境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主观意识因素。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同时还应增强中小学生规范意识和净化社会语言环境。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对汉字的崇敬和热爱,深刻理解并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李杏保 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13.

[2]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3]陈 群·报纸标题的标点修辞·修辞学习· 2006(06)

作者:王凤南 周四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物理学论文下一篇:课堂教学电气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