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心得体会

2022-07-03

心得体会是我们接触事物产生的思想,也是我们明确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方式。如何结合自身的成长情况,写出勉励自身成长的心得体会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北京之行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北京之行心得体会

北京之行心得体会

2014年5月25号,我校23名教师在包校长、张校长等领导的带领下,前赴北京进行了为期5天的培训学习,非常感谢领导给予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此次培训学习中,我们分跟班学习和聆听专家讲座俩大块儿。经过这一周的培训,我们受益非浅。现就这次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参观的这几所学校,我们这几天参观了好几所学校,先后有京源小学、奋斗小学、新升小学、还有北师大,这几所学校各有特点:京源学校是一所幼儿园、小学、初中一体化的学校,孩子们幼儿园上完后直接可以上小学,小学毕业后可以直接升初中。这样学生在这个学校一呆就是十几年,对这个学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所学校有食堂,学生中午放学后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有秩序的进入食堂吃饭,吃晚饭回到教室休息,每个教室有一排小柜子,每个学生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储物柜,中午有的学生抱着抱枕休息,有的玩耍,有的去图书馆看书,课余生活非常丰富,学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发展了友谊,同时心灵得到了净化。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所学校的图书馆,非常大,里面布置的非常舒适、雅致,书柜造型奇特,藏书丰富,分门别类。进去后有图书管理员(学生)负责,还有学生负责推荐介绍书。再说说奋斗小学,奋斗小学始建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由爱国将领傅作义先生在宁夏黄渠桥创办,后迁石嘴山、绥西陕坝、张家口,于1948年迁入北平,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1949年1月北京和平解放后,学校更名为北京市西单区私立奋斗小学,1956年8月改制为公立学校,定名为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这是一所老校,这所学校硬件设施齐全,我们参观了这所学校科技馆、游泳馆、琴房、健身房、真是大开眼界,觉得学生在这样的一个学校上学是多么幸福啊!也梦想着自己的学校将来有一天也能有这些设施。同一天我们又去了朝阳区新升小学,这所学校位于东南三环,是一所花园式绿色学校,校园中有开放的草坪,可以让孩子们有机会走进绿色,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学校有23个普通教学班,1个特殊教育班。学校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新升小学的校徽,校徽图案正如“新升”的校名一样,是一轮正在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红日。“旭日东升”昭示着新升小学朝气蓬勃的今天和未来。校徽有三种颜色组成。红、黄、绿分别象征着新升小学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的把办学目标。最后一天我们去了北师大,在参观校园中,我们被大学校园那种深深的文化气息所感染。

其次,说说这几天的听课情况,我听了两节数学课,分别是二年级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和六年级的“长正方体复习课”;还听了一节四年级课外阅读课“童话庄子”和两节班队会“地球是我们的家”、“以善为美 以和为贵”;特别幸运的是我们还听了两节科技课“玩转飞碟杯”和“大手拉小手 电力知识进校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书法教室听王宏老师那节书法课“福文化”,王老师借助幻灯片带领同学们走进福字,了解福文化,把福字的由来清晰的给学生展现出来,通过分析福字的结构特点和亲自示范示字旁的书写要点,学生学会了怎样写好福字。总的来说,听了这几节课后,我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在课堂上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至关重要,只有在课堂上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评价,这样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最后我谈谈听讲座的情况,这几天连续听了好几个讲座,但给我感受深刻的是最后一天我们去了北师大,听了王立军教授的那次讲座,王教授曾任西城区教科所副所长、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研修管理处主任。主抓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指导与管理工作。王教授主讲的题目是“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通过此次讲座,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是我们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让每个孩子的优势得到充分极致的发挥,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表达,都会表达,并且每个表达都被关注。二是我们以往写论文也好、搞课题研究也罢,定的目标面太大了,目标没有做到具体单一,致使结果缺乏可检测性。所以在今后我们要注意要将大目标细化成小目标,同时要注意这些小目标直接要有衔接性,便于今后的连环跟进。因此我们最好在常态教学中进行微型课题研究。

总之,这次外出学习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向高水准看齐,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北京之行听课心得之一

北师大听课心得之一

王坪小学刘芳

今天聆听了北师大陈锁明教授的讲座。陈教授讲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陈教授的讲解幽默风趣而又不失知识性、趣味性,所以听来那是古今中外犹如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却又引人入胜。心中忍不住直感慨,什么是好课堂!就像现在这样,不仅教会了知识,还不时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让我们的情绪情不自禁地被调动起来,愿意乃至乐意跟随他的的脚步,走进知识的殿堂就是了。寓教于乐,原来陈教授在对我们的讲座上用上啦!换个角度,现在我们作为学生的感受,不正是我们自己学生的感受吗!与专家近距离的接触、交流,了解教育最新的动态,感受一流学府的氛围,探讨精彩的人生、、、、、、北师大真的是来对了!

陈教授的讲座,以最近出现的不少反应人性泯灭的恶性事件为切入点。如:首都机场的爆炸案,因为愿望不能实现,问题没得到解决,就采用了极端的表现手法,在机场门口制造爆炸;又如:因不满一母亲推的婴儿车挡道,一男子直接将车内女婴当场摔在地上,致使女婴抢救无效死亡;再如:因为自己失恋,一名男子就公然拿刀到大街上发泄伤人,致使三人死亡等。以此质疑:现在的人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有那么暴戾的现象发生?人性怎么了?现在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培养出怎样的人呢?紧接着陈教授就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引导我们感悟,学生该具有哪些能力,哪些思想观念,哪些行为习惯。其间我们老师自己又该转变哪些观念,具有哪些能力。从中、美、日、新四国对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看,各国的相同点在哪儿,各自的侧重点又在哪儿,我们现在的学生现状怎样,最缺的又是什么、、、、、、最后落脚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十点上。德商、志商、情商、胆商、键商、心商、逆商、智商、财商和灵商,也即十种能力。

讲座虽听完了,但留给我们深思的地方却还有很多。如,就上述十种能力的培养途径是怎样的?既然要让学生具有这些能力,平日里老师展现给学生的榜样是不是也应该做好甚至做得更好呢?反观自己,也还并不是每种能力都具备,所以在教学生之前,首先自己就得补补这缺憾了。自己没能做到变成一股“自来水”之前,“一桶水”还是需要的吧!陈教授这堂课是生动的、风趣的、幽默的,我们要通过怎样的学习,才能具有那样渊博的知识、大家的风范呢等等。最想学的当属怎样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课堂生成的问题。正如陈教授,最近北京刚发生的那几件事,却能在短时间内成功地看到问题本质与关联,找准切入点,成为我们这堂课的引子。我想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思维的问题,跟自己知识的广度深度也是密不可分的吧。平日里沾沾自喜的那点小聪明、小智慧,在真佛面前,显得那么的无知与浅薄。教师需要终生学习,这话一点没错。这次的学习,收获知识的同时,更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与优秀教师的差距。不说自己会多么努力,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是会的。

2013.7.26.

第三篇:北京之行感悟

北京之行感悟之------设计为人民服务 在没去过北京之前,对于北京的概念是:大都市、生活节奏快、高楼林立、人情冷漠这些。这也是我对一线城市的一贯概念,以至对北上广这样的城市望而却步。去了北京之后,给我的感受是交通拥挤但有秩序、人们很热情、对于工作有着一套要求自己也要求别人的原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去ZNA建筑设计公司给我们讲了许多中肯意见的一个设计师和在天和丰展览展示公司的枣林老师,他们在我们眼中看来都属于成功人士了。但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一种相同的质素: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这是我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情之一。

另一件感触极深的事是我去往清华美院的所闻所见。刚到清华的时候,进入到大门有整齐的一排排自行车摆放在两边,过往的都是骑着自行车上下课的学生们。这是初入眼帘的清华印象,接着往里走,道路很宽,感觉有点像华科的路。清华美院的楼前有很多异型的雕塑,让人丛远处一看就知道这栋楼的身份。 一楼有个很大的展厅,正巧在展日本一个画家的水墨画。上楼后看到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作品,被玻璃展柜放在楼道中,有我们曾经学过做过的立体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一经对比才发现我们的作业质量相去甚远。路过教室,看到里面摆放了上个学期学生做的各类模型,给我的感觉是花了心思去设计的。反思我们对待作业的态度,能抄袭的绝对不会自己去思考,能偷懒的绝对不会花心思去做。逼到迫不得已要交作业的时候就通宵达旦的赶工,作业也当然不会有较高质量。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虽然所处的学校的不同,但对待作业的态度应该端正。

在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大楼,经过一个由室外景观演绎在室内的楼梯之后,我们看到一行醒目的标语---设计为人民服务。红色的,醒目的。以前,学设计只是因为专业如此,并没有想过更深层次的东西。如今,设计是我的专业,也是我将来的事业,设计服务人民,自然就要以人为本。设计改变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习惯,更加能改变世界。

枣林在给我们讲话的时候,不断强调说,你们需要找到一个让你激动、兴奋的点,然后去做这样一件事,你就会感到满足和快乐。说起90后,许多人都报以鄙夷和不屑的态度,这是现在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或许是因为很多90后的孩子做的一些让大家瞠目结舌的事情让人们对90后有着一种怪异的看法。枣林老师说,90后的我们甚至00后的孩子,都有一种通病是不知道珍惜和感恩。当你丢失一样东西的时候,不会难过很久,因为丢了、坏了、不见了还可以再买。丰富的物质满足让孩子不知道珍惜。同样,在网络环境下长大的我们,被很多东西所萦绕,困惑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至很多90后做出让大人们大跌眼镜的事情比比皆是。这也引出了第二个问题,淡薄了民族使命感。在看到听到一些事情,麻木的我们缺少了青少年应有的愤怒和激情。当一个民族缺少了青少年的激情的时候,那么也就不会进步了,这将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另一课是一位曾经的北漂,他立志考央美来到了北京,但多次落榜之后决定开始创业。后来他在北京创办了“北京西典展览展示公司”。他身上有种北漂特有的韧劲和坚持。

“设计为人民服务”

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农民占到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国情决定中国的普遍审美价值都不高。他告诉我们他曾经接过的一个项目,设计阅兵的礼车。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的礼车,都很不解为什么要设计成那种毫无设计感,老旧时代的

审美的样式。我们都对那样的设计不屑和不解。但他告诉我们,设计是为人民服务,中国大多数人会觉得那样好看,所以说设计是为人民服务的。

北京是个历史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浓厚的设计氛围,大家对待设计的那份热情,对待工作的认真,并且同时伴随着相当大的竞争。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不一样的地方或许就在此,凡事都是双刃剑,在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学设计或许就是要去到这样的地方。

这次北京之行,带回来的不止有购物的战利品,不止有相机里上百张的照片,不止有对大都市喧嚣的复杂感情,还有对设计的思考,对我们这个专业将来的思考,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思考,对职业的思考。

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冲击,洗刷了我的大脑。

第四篇:感悟北京学习之行

一校之长,大有文章可作

——感悟北京学习之行

沁阳一小 孟应起

人非生而知之,乃学而知之。2009年2月23日至3月8日,借第二期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研修班举办的东风,我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沁阳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班,聆听了11个领导、专家以及2位基层校长关于我国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管理、校长素质与学校品牌建设、新时期班主任素质结构与队伍建设、中小学生特点及其教育等13场精彩报告,参与了3次专题研讨会,参加了一次校长论坛,参观了首都2所知名学校。可以说,此次北京学习培训应该是我——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教育生涯中一段最难忘的记忆!

一 、发自于心灵的震撼。

培训让我所感觉的不仅是收获和惊喜,也带来更多的深思和启示。领导、专家的报告不但有不同反响的研究专长,代表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动向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而且他们的人格感召力、思想的浸润力无不深深第感染着我。我认真学习,用心体验,不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心智模式,直接吸取了最先进的理念,乃至于产生碰撞、激活思维。在我看来,每一位专家的侃侃而谈,无不昭示着他们对教育的专注和热爱;每一位校长的现身说教,无不昭示着他们的教育艺术和真情;每到一所学校,无不昭示着骄人的办学成果,使我身临其境的感受特色文化。因此,学习让我体会到先进地区教育所蕴含的直面现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反思了差距。假如没有此行,实在想不到外面的教育天地是如此精彩!也正由于此,我用“心灵的震撼”这个词语来概括内心感受恰如其分。

二、几点感悟。

感悟一:学校各层面都要有一个科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较过去有了四个新变化:

1、知识不断更新,饱读诗书不能终生受用;

2、科技飞速发展,“一招鲜”不可能吃遍天;

3、工作变动机会增多,“从一而终”已不再可能;

4、观念不断改变,“一劳”不再可能“永逸”。这些变化告诉我们做教育管理者的,一定要抓住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好机会,与时俱进,根据科学性和民主性原则,合理规划学校、业务部门、教师团队、教师个体等层面,正确制定发展目标、发展方针、发展重点、发展战略步骤。图生存、谋发展、创品牌,要面对未来向前看,树立必胜的信心,把学校办出特色。

感悟二:校长要成为学校发展名副其实的灵魂。古人云:一将无能,累死千军。是啊,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说法,就是一头狮子领着的一群绵羊能可以打败一头绵羊领着的一群狮子。在我看来,一个好校长未必就是一所好学校,但一个好学校必然有一个好校长。所以校长角色必须从职务型向职业型转变,以清醒的头脑、冷静的思考、果敢的决策,去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去努力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去推动学生生涯规划。校长要正确认识自己,多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现在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样到那里?认识自己最困难,若克服了这一点,校长就能准确给学校定位,想方设法,不怕艰难险阻,带领自己的团队坚定不移地向既定方向前进。校长要“责任归领导、权力归部门、利益归大家”。因此,校长的位置很重要,校长绝不要、也绝不能“魂不附体”。

感悟三:学校品牌创建必须保证有核心竞争力。学校不仅管理知识,更是一种文化管理,因为文化能推动社会的演变和进步,能促进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它的力量是巨大的。学校品牌创建要达到文化支撑,就必须保证有核心竞争力。学校核心力包括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个积极向上的校风以及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这三样东西买不来、偷不去、拆不开、带不走。一个好学校,就必须去打造作风过硬、训练有素的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教育自己的团队“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容易的事做精,手上的事做细,精细的做成规范,规范的形成制度”、“把想到的写出来,把写出来的去做,把做过的记下来,把记下来的总结好”;就必须去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校风或者说校园文化,因为今天的校园文化,就是明天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还要开发适合当前热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使我们的学生能有“知——情——信——意——行”“这个素质教育发展过程。核心竞争力上去了,何愁学校搞不好。

感悟四:以人为本和课革改是学生减负与提高质量的突破口。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偏僻的农村学校,其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是一个地处繁华都市的现代化学校,其办学理念“一切为了明天,一切为了孩子”,来访者无不感叹不已!两所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师资、不同学段的学校,他们的成功有3个共同的特点:

1、注重人的潜能开发;

2、着眼孩子的未来;

3、力求课堂的高效。我们肩负着培养人的重任,孩子们一生在校园要度过十余年光阴,我们必须对他们负责。学校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要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要把握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超前和创新地做,要“有教无类”,把孩子由“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待开发的潜能,学生潜能都需要老师开发。学校要围绕课堂做文章,看学而不看教,看生而不看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把自己从传授者变为组织者,把“一言堂”变为“百家鸣”,把纯知识课堂变为知识、情感、能力俱存的课堂,把标准答案变为多元化的思考和不同形式的理解,把经营式课堂变为大众化课堂,把安分守己课堂变为知识超市课堂……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我的事情”;使教师认识到教育即解放、挖掘、促进。

感悟五:学校必须重视新时期中小学生特点及其教育。我是谁?我到底要干什么?对于新时期中小学生的方向和追求问题,我们必须看到时代变迁给他们带来的新挑战,即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不可避免;新的社会道德价值正在构建(人的终极目标是精神满足);传播方式走向大众化;权威社会逐步让位于平等、沟通、民主。我们必须看到他们所呈现的新特点,即发展趋于个性化、多样化;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崇尚自我,反感束缚;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主动而单一;社会期望值高而生存压力大。我们必须看到当前他们思想中问题多、成效差,即目标内容脱离实际;德育过程形式化,认识与行为脱节。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去发展和做好中小学生工作,用教育的可持续性去直接影响和促进中小学生发展。这些,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讲,都任重而道远。

感悟六:实行精细管理使制度升华为学校精神。学校管理的基础是常规管理,抓常规就是抓队伍、抓作风、抓效能、抓质量,让常规管理在精细中优化,在优化中创新。黑龙江东亚学团曹勇安教授的办学经历生动地说明“让精神激励师生成长”这个鲜明的观点。学校精神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当你的学校具备了一种文化和精神时,也正是学校由初创到成熟、由粗放到精致、由弱校到强校的过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发挥学校精神的作用,使学校成为宁静、典雅的校园,成为师生生活的乐园、求知的学园。。

感悟七:打造品牌让特色彰显学校品质。创建学校特色文化,就是要张扬学校个性,在创新上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从而积淀成特色文化,打造出学校品牌。齐齐哈尔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校经营”特色,杜郎口中学别具一格的“10+35”课堂改革特色,史家胡同小学的“绿色、科技、环保、和谐”办学特色,不同的特色都在践行着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是争相竞艳的素质教育之花。可以说,这些特色不仅在当地、而且已经成为全中国教育的品牌。

三、学习目的是要提高认识,认清差距,学出干劲。

学习归来后,我感到了我们身上的明显差距:

1、办学观念的相对落后;

2、办学思想的狭隘;

3、办学过程缺少超前意识和方法;

4、读书少,缺乏理论修养;

5、课堂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6、学校特色浅层次;

7、学校发展没有科学的规划;

8、推行素质教育主动性不足;

9、教师终身学习观念未能形成;

10、学校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内涵;等等。这些差距成为一种压力使我常想学校究竟该怎样才能办好,这些差距成为一种动力使我明确了方向和理清了思路。现在,教育局既为每一个愿干事创业的校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又提供了这样一次高层次的学习机会,还为我们指明了沁阳教育的发展方向,差距又有这么大,因此,一校之长,还大有文章可作,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工作干好!

总之,北京一行带给我的启示,绝非只言片语能说通谈透。对我和一小来说,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所学而有所不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务实基础,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为我市教育尽心尽责!

第五篇:北京之行之教育考察报告

2004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初中校长岗位培训班学员一行对北京部分中学的现状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发现这些学校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一、专家治教、观念现代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学校的管理层的素质越高,越是有办学特色;北京第十一中学分校的校级领导可以说全是教育专家,保证学校按教育规律良性发展,领导层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识,这是取胜的法宝。名校、名校长、名老师的三名工程,在北京前门外国语学校体现得十分充分。学校以树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培养一流人才为理念,高师强徒,师生共同奋斗。教师树立了七种意识:

1、树立服务意识:以真诚无私的奉献赢得学生信赖,家长的尊重,杜会的信任。更好地为学生、家长、社会服务。

2、树立法律意识:依法执教,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3、树立道德意识: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不求家长办私事。

4、树立发展意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教师发展、一切为了学校发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归宿,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

5、树立民主意识:面向全体学生,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学生。

6、树立质量意识:将现代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求知。

7、树立扬长意识: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点带面,鼓励发展学生特长,主动迎接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二、分层次教学,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在所考察的几所学校中,实行分层次管理和分层次教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基础教学,使学生从不知到知循环渐进,几乎都采用了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各得其所,使每位学生能充分发挥特长、培养个性,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学校有特色,教师、学生有特长。

三、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

我们所到的学校,不管校园面积的宽窄,都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得十分完美,校园清洁优雅,文化气氛浓厚,墙壁、走廊、门窗办起了墙报专刊,名言警句、书橱……等,营造了浓厚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三点启示:办好学校教育要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1、要确立全面的人才观。一是要确立学生必须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及劳动技能、艺术修养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二是要确立教育个性化观念,要认识到“无个性即无人才”,在学生品德、文化、身心素质充分得到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其特长。

2、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每个孩子都是好的,一切学生都是可以教育的,一切学生都有发展潜能的思想。

3、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观。一是学生中心观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创造适合学生成才的教育。二是教育的发展性观念,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三是教育的个别性观念,每个学生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要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四是教育的鼓励性观念,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用成功和表扬激励学生奋进。五是教育的灵活性观念。教师要把书教活,提供多种教育的最佳结合。

五、六点思考:

我们与北方教育的差距,第一是观念.第二是观念,第三还是观念.我们的教育观念滞后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应在以下六方面认真思考。

1、坚定不移地落实国务院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管理职能,这是能否建成“教育强县”的“治本之策”。

2、“三名工程”扎实推进。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级班子选配,必须按“专家型”的要求配备,锤炼出一批远近闻名的校长,教师要按“身正,学高、业精、技强”的要求,培养一批县、市、省、乃至全国的名教师,打造一批名校。

3、营造优美校园。环境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又是外来者的第一印象。运动场地建设既标志学校档次,又是贯彻“健康第一”方针的必备条件。学校绿化美化、校园文化建设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和谐统一,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

4、常规立校,树立优良校风。常规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的“法”,无常规则不可能树立优良校风。学校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全面的赖以规范师生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一期常规”、“一学年常规”。

5、因材施教,注重“双基”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大原则,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实施好“因材施教”,就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中小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战了学生应掌握知识的70%以上,学校、教师应把“双基”教学放在突出的位置,作为质量永恒的主题来抓。德、智、体、美等育全面抓,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这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6、深化教改,践行新课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战线的深刻变革,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位,而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化严重制约着课改的推进。“时间加汗水”的疲劳战成了教改的“拦路虎”,特别在中学的疲劳战大有俞演俞烈之势。大有必要在全县掀起痛打“拦路虎”,践行新课程的教改活动,要大胆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解放教师,解放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改革的科研上,向课堂要“双基”,向课堂要质量,把课堂变成推行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本科毕业设计流程下一篇:部门近期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