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2022-04-11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职业中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职业中学属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范畴。职业中学的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因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养成教育,是一种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而科学化的养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职业中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篇1:

专业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摘要: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且要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这对将来学生就业和走上社会的后续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渗透 主动性 自觉性 自律性 激发兴趣 树立榜样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光靠班主任和德育同志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也是各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也是专业教师的一项任务,在教学中要注重德育渗透,注意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专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开始阶段,就注意安排调动学生主动性的环节。如开展先导性的课前活动或预习性的阅读和议论,促使学生接受课堂教育与训练都能出自内心的需求,表现出“我要学”的心态。具体做法有:

(1)让学生对专业课中科学伟人事迹有所接触和了解,引起议论和赞扬,初步产生敬慕之情。这样。学生就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科学伟人留下的知识遗产的意义所在,从而激发出学习的主动性。

(2)有意识地提示学生寻找自己或身边的人和事中可与课本中专业知识内容相联系的联系点,引导学生做好联系实际的准备。这样,行为习惯表现好的学生就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表现不够好的学生也能由此而理解到专业知识课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会主动纠正自己在课堂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变被动心态为主动心态。

(3)要引导学生带着希望解决问题的心态,参与专业理论课或实践课教育教学活动,必须让学生预先了解下次课堂教学的内容,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实践课需要验证的内容、验证的方法,使其在课堂中不断期待解决自己的问题,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不断通过自己的实践验证解决了实际问题。这对改变其不良课堂行为习惯是非常有利的。

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培养职业中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明确其中的意义和好处所在;另一面让学生在知理明理的基础上,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做到在接受养成教育和决择自己行为习惯时,都能达到自觉的程度。

(1)代表着中国新一代中学生的形象。应以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为动力,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为祖国增添光彩。通过对专业课程中各知识点的学习,明白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在科技、国防、工业、农业等方面在世界上所处的水平,结合国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的各个方面,可以布置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为家乡添光彩。

(2)自觉接受集体纪律的约束。专业教师要抓住教育的时机,以故事形式或其他形式启发“我”为什么要爱班集体?让学生懂得“我”就是班级的一员。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集体的教育。

(3)良好想品德的外在表现,好学生就应表里如一,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专业课的知识点非常丰富,作业有时非常抽象,部分学生完成会有些困难,教师应该教育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独立完成作业,让学生联系实际,大胆地谈出自己以前没完成作业,欺骗家长、老师的事,做到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错误,使本课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要注意激励学生的自律性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它需经常激励学生的自律性,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1)认识并理会到榜样的崇高精神和品格所在。在班级或其他可接触的小范围的群体内,寻找自己现实中可追赶的榜样,激发学生自律的动机,再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出行为上的闪光点,最后勉励学生学习榜样,经常进行自律。

(2)经教育和表扬后自省自律而有了进步的学生,让他们敢于自律并克服缺点的勇气得到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律的好处,感到有信心养成乐于自律的品格。也能够成为他人形成自律进步的榜样。

(3)专业课教学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实验实习课应该成为训练学生善于自律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励学生敢于联系自己,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学会善断和善于自律的本领。

四、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可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需要经过许多磨练。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同不良习惯作斗争才能形成,在训练中要强调“严格”、“反复”,不怕麻烦,因此要在训练中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同时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专业课教师要及时树立班级的榜样,使学生进一步在有趣的实践教学中强化训练,养成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好习惯。如果学生把道德规范与本人的有关行为进行联系,对照评价。这对学生道德行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特别是自我评价,它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只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自己的实践技能提高了多少,才会产生美化自我行为和行动的强大动力。

五、树立榜样,促进自我发展

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的力量也尤为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职业中学的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他们模仿自己崇拜的明星和名人。中学生的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我校原校友公安二级英模王建峰的事迹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是直观形象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比较快、比较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的教育最终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职业中学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其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对职业中学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力手段,同时在具体的培养中渗透着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关键环节,只有抓好这一环节,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地培养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作者:顾 玲

职业中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篇2:

刍议职业中学学生的养成教育

摘 要:职业中学属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范畴。职业中学的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因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养成教育,是一种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而科学化的养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职校 学生养成 教育

一、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

从目前一些学校对职中生养成教育的提法及实施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两个明显的误区:一是把养成教育单纯地理解为行为习惯(通常是理解为言行、生活等习惯)的教育这一表象层次,看不到养成教育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二是只注重“要”,却往往忽视了“养”和“育”;只看到制度的刚性(即强制性),而看不到“自觉”的 韧性(即主動性),显然这都是不科学的。我认为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和现代社会文明生活方式的教育,是对职中生将来步入社会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的教育。要把握养成教育的内涵,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从养成教育所涉及的层面看,它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是人的道德品质的内在本质和行为习惯的外在表象的统一,也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2.从养成教育两个层面各自所包含的内容看,道德品质的培养包括心理品质的塑造、意志品格的确立、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日常组织纪律方面即要求学生养成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守则》《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习惯;二是学习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多思、多闻、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习惯和知难而进、锐意进取的习惯;三是为人处事方面要求学生做事有条理,能够明辨是非轻重,养成严谨务实、诚实守信的作风,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从养成教育的手段看,就是要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通过阐明道理、正确引导、训练行为、严格管理等多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职中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的特殊意义

养成教育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或阶段的政治思想指导下,使受教育者养成和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基础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以及基本的生活能力。它包含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内容,但不简单等同于上述教育,它更侧重于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这就决定了职中生养成教育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

1.养成教育的导向性。职校强调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生审美”,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职中生养成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职中生在学校哪些行为习惯是好的?哪些是不良的?衡量行为习惯优劣的标准是什么?不良的品质和行为习惯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教育实践中都要结合日常学习、生活、活动加以正确地引导,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养成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规范性教育,但不能把养成教育简单化,不能认为多制定一些规范(纪律、制度),严格执行这些规范,少给学生一些自由空间,就算是养成教育,如果这样做就忽略了养成教育的导向性。因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必要前提。要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明辨是非,明确好习惯与坏习惯的标准,才能使养成教育深入人心。

2.养成教育的实践性。品质和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教化”过程(即实践的过程),它既是教师对学生的训导过程,更是学生自我身体力行的过程。同时,习惯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习”才有惯,好的习惯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训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内化的过程,有反复性、要想毕其功于一役不行,要想放宽和放弃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要求也不行。我们对学生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良好的品格和行为要及时地表扬,因势利导,对不良的品格和习惯要认真疏导,及时纠正,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搭建养成教育的平台,并使这一平台成为一种长期潜行的课程,这样会对学生的品格和习惯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养成教育的艰巨性。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品行在童年开始萌芽,少年时期逐渐形成,青年时期基本定型。职中生年龄大多只有16-18岁,品行正处在由形成期向定型期转变的过渡时期,因而对其进行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艰巨。首先,职中时期的养成教育是初中、小学养成教育的继续。初中、小学养成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职中阶段的养成教育的成败。因此,初中、小学的养成教育抓好了,职中时期的养成教育就顺利得多,反之,难度则会加大。其次,职中生有别于中小学生,部分职中生离开父母,食宿均在学校,有限的家庭教育就显得更加缺失。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行为习惯教育,更多地还要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方面的养成教育,这样,职中生养成教育的广度要比中小学生大。再次,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针对独生子女养成的唯我独尊、唯我独优、贪图享受、骄傲任性等不良习气,学校要加强养成教育,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这些不良习惯,花费的心思就更大。因此,职中生养成教育的任务更艰巨,必须全身心投入才行。

三、养成教育的根本途径

1.加强纪律教育。纪律是指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准则。学校的纪律是学生生活、学习等正常秩序的根本保证,因此,搞好职中生养成教育首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学校要通过入学教育、学生大会、主题班(团)会等各种教育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抓好示范教育。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在学校,应该说教师接触学生机会最多,而影响最大的是课堂,知识的力量也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力量,教师力量的源泉则在于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因此,教师应该把知识和人格魅力相结合,认真传授知识,严谨地为学生示范。一个品性良好的教师,他严谨治学的态度、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能成为学生在校学习或毕业后工作的榜样。其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言谈举止要文雅、谦逊、纯朴、温和,这会使学生从中获得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感受到一种高尚的文化教养之美,引起仿效的心理效应,教师的形象如果长期储存在学生心灵之中,被吸收融会,将会成为学生良好个性的组成部分。此外,教师要注意自身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工作热情等,因为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持续性的影响。

3.强化对学生的自我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外界的影响说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转变为自觉的行为,也就是说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主要依靠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自我努力,即自我认识。有了自我认识,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相符合,从而达到导向、控制、调节自己行为的目的。因此,养成教育必须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养成教育中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又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应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应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围绕学生,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关键是自我约束、自我要求。学校应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的环境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主题班会、团会,开展各种检查、示范、竞赛、评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鉴别、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提高,以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从而使养成教育不断深入并落到实处。

4.加强教育引导

职中生正处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阶段,可塑性大,而教师的教育引导则是学生思想成熟的关键环节。在当今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职中生的思想行为及生活方式表现出明显的两极性。因此,在抓好职中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加强教育引导。学校要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提出的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遵纪守法、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除了正面灌输正面影响外,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加以引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行为和思想倾向,并加以纠正。教师对学生暴露出的思想问题,要及时作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使学生的各种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以提高养成教育的效率。

当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对职中生的养成教育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具备前瞻性,把养成教育从细抓、从实抓,抓反复、反复抓,逐步渗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用理論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来狠抓,以使职校生的养成教育走上常态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

从目前一些学校对职中生养成教育的提法及实施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两个明显的误区:一是把养成教育单纯地理解为行为习惯(通常是理解为言行、生活等习惯)的教育这一表象层次,看不到养成教育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二是只注重“要”,却往往忽视了“养”和“育”;只看到制度的刚性(即强制性),而看不到“自觉”的 韧性(即主动性),显然这都是不科学的。我认为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和现代社会文明生活方式的教育,是对职中生将来步入社会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的教育。要把握养成教育的内涵,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从养成教育所涉及的层面看,它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是人的道德品质的内在本质和行为习惯的外在表象的统一,也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2.从养成教育两个层面各自所包含的内容看,道德品质的培养包括心理品质的塑造、意志品格的确立、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日常组织纪律方面即要求学生养成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守则》《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习惯;二是学习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多思、多闻、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习惯和知难而进、锐意进取的习惯;三是为人处事方面要求学生做事有条理,能够明辨是非轻重,养成严谨务实、诚实守信的作风,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从养成教育的手段看,就是要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通过阐明道理、正确引导、训练行为、严格管理等多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职中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的特殊意义

养成教育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或阶段的政治思想指导下,使受教育者养成和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基础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以及基本的生活能力。它包含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内容,但不简单等同于上述教育,它更侧重于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这就决定了职中生养成教育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

1.养成教育的导向性。职校强调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生审美”,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职中生养成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职中生在学校哪些行为习惯是好的?哪些是不良的?衡量行为习惯优劣的标准是什么?不良的品质和行为习惯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教育实践中都要结合日常学习、生活、活动加以正确地引导,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养成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规范性教育,但不能把养成教育简单化,不能认为多制定一些规范(纪律、制度),严格执行这些规范,少给学生一些自由空间,就算是养成教育,如果这样做就忽略了养成教育的导向性。因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必要前提。要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明辨是非,明确好习惯与坏习惯的标准,才能使养成教育深入人心。

2.养成教育的实践性。品质和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教化”过程(即实践的过程),它既是教师对学生的训导过程,更是学生自我身体力行的过程。同时,习惯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习”才有惯,好的习惯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训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内化的过程,有反复性、要想毕其功于一役不行,要想放宽和放弃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要求也不行。我们对学生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良好的品格和行为要及时地表扬,因势利导,对不良的品格和习惯要认真疏导,及时纠正,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搭建养成教育的平台,并使这一平台成为一种长期潜行的课程,这样会对学生的品格和习惯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养成教育的艰巨性。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品行在童年开始萌芽,少年时期逐渐形成,青年时期基本定型。职中生年龄大多只有16-18岁,品行正处在由形成期向定型期转变的过渡时期,因而对其进行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艰巨。首先,职中时期的养成教育是初中、小学养成教育的继续。初中、小学养成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职中阶段的养成教育的成败。因此,初中、小学的养成教育抓好了,职中时期的养成教育就顺利得多,反之,难度则会加大。其次,职中生有别于中小学生,部分职中生离开父母,食宿均在学校,有限的家庭教育就显得更加缺失。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行为习惯教育,更多地还要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方面的养成教育,这样,职中生养成教育的广度要比中小学生大。再次,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针对独生子女养成的唯我独尊、唯我独优、贪图享受、骄傲任性等不良习气,学校要加强养成教育,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这些不良习惯,花费的心思就更大。因此,职中生养成教育的任务更艰巨,必须全身心投入才行。

三、养成教育的根本途径

1.加强纪律教育。纪律是指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准则。学校的纪律是学生生活、学习等正常秩序的根本保证,因此,搞好职中生养成教育首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学校要通过入学教育、学生大会、主题班(团)会等各种教育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抓好示范教育。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在学校,应该说教师接触学生机会最多,而影响最大的是课堂,知识的力量也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力量,教师力量的源泉则在于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因此,教师应该把知识和人格魅力相结合,认真传授知识,严谨地为学生示范。一个品性良好的教师,他严谨治学的态度、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能成为学生在校学习或毕业后工作的榜样。其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言谈举止要文雅、谦逊、纯朴、温和,这会使学生从中获得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感受到一种高尚的文化教养之美,引起仿效的心理效应,教师的形象如果长期储存在学生心灵之中,被吸收融会,将会成为学生良好个性的组成部分。此外,教师要注意自身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工作热情等,因为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持续性的影响。

3.强化对学生的自我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外界的影响说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转变为自觉的行为,也就是说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主要依靠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自我努力,即自我认识。有了自我认识,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相符合,从而达到导向、控制、调节自己行为的目的。因此,养成教育必须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养成教育中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又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应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应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围绕学生,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关键是自我约束、自我要求。学校应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的环境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主题班会、团会,开展各种检查、示范、竞赛、评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鉴别、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提高,以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从而使养成教育不断深入并落到实处。

4.加强教育引导

职中生正处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阶段,可塑性大,而教师的教育引导则是学生思想成熟的关键环节。在当今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职中生的思想行为及生活方式表现出明显的两极性。因此,在抓好职中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加强教育引导。学校要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提出的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遵纪守法、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除了正面灌输正面影响外,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加以引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行为和思想倾向,并加以纠正。教师对学生暴露出的思想问题,要及时作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使学生的各种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以提高养成教育的效率。

当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对职中生的养成教育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具备前瞻性,把养成教育从细抓、从实抓,抓反复、反复抓,逐步渗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来狠抓,以使职校生的养成教育走上常态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作者:江佳康

职业中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篇3:

浅析对职高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职高阶段,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更要注重职业素养和习惯的养成,因为学生在接受职业高中教育之后将要走进社会之中,直接面临生存的压力和社会的竞争,职业高中中学到的职业技能、养成的职业习惯及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个人能更好的发展起着致关的决定作用,这是职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怎样能更好的搞好职高教育、提高社会劳动力素质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

一、对我校学生习惯现状的分析

目前我校的学生来源及背景极为复杂,成绩较差是普遍现象。在我们的调查中了解,父母离婚或父母重组家庭的占学生整体的13.7%,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地工作的占87.4%,这些学生大都是随母亲或爷爷奶奶生活,在学习习惯上家长疏于管理,学习习惯较差,自制能力较弱;喜欢上网的占100%,在初中阶段有过逃课上网经历的占75.6%,并且全有过在网吧熬夜通宵上网的经历,在网上以聊天玩游戏为主,主要在家中上网的占11.2%,其余主要上网地点在网吧,以几个同学相约为主,通过调查了解得知,有些家长知道孩子有上网的爱好,因在外地工作没办法制止或监督,为了安全起见,在家中安装宽带让孩子上网。在这方面父母离得远管不到,爷爷奶奶管不了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有83.2%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成绩能在中等以上,65.4%的学生成绩是在小学高年级开始下滑,17.8%的学生是在初中阶段下滑,在初升高中语数外三科成绩平均204.27,远低于普通高中的347的分数线,究其原因以家长管理不严为主,其次是受身边同学的影响,第三为老师管理不严,少部分选择学不会。94.3%的学生有过逃课、上课睡觉的经历,68.7%的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43.8%的学生有过上课顶撞教师的经历,甚至有10.1%的学生上课骂过教师的经历,87.2%的学生上课随意说话,55.7%的学生上课随意接老师的话,通过分析得知大多数的学生智力并无问题,关键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校缺乏一定的惩罚措施,老师对学生没有威慑力,同时由于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对高一年级上学期班级卫生工作的检查中,有61.3%的同学不能认真完成卫生区的工作,有过被扣分的经历。在教室里乱扔垃圾经历的占78.4%,通过分析发现主要是责任心不够,短期能较好的完成布置的任务,长期下来无法坚持,缺乏责任感和班级集体荣誉感。97.6%的同学有过早读迟到、晚就寝时说话的经历,85.3%的同学有过多次迟到、就寝时说话的状况,43.2%的同学缺少一些必要的洗漱用具如毛巾、牙膏、脚盆、脸盆等,38.8%的同学不能整理好个人床铺,都有过不同不同扣分的经历。分析原因是个人日常作息、生活习惯没有较好的养成,缺乏必要的组织性、纪律性,对个人要求不严。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大部分的同学缺乏礼貌,不尊重同学和老师,对老师直呼其名,同学间嬉戏时好带脏话,通过调查发现有78.7%的男生对同学说脏话,46.4%的女生带脏话,私下直呼老师名字的占84.2%,缺乏一定的礼仪教育。91.6%的同学没有良好的个人爱好,竟有85.7%的同学选择个人爱好为上网、睡觉,通过分析可以得知他们大都没有良好的明确的个人爱好,致使他们在闲暇时间无所是事,生活空虚,缺少明确的追求和兴趣,无法与学习形成良好的互补。

二、职高阶段习惯养成的主要内容

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意识、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职高学生是个特殊群体,在短暂的学校学习之后直接走向社会,主要任务是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在习惯养成教育中不仅要注重一般的各种习惯的培养,而且还要结合社会需要、职业需要及终身学习需要等方面进行习惯培养。

1.生活习惯:遵守作息制度、遵守纪律、早睡早起、规律性洗漱、个人物品摆放、宿舍卫生整理、按时就餐、就餐排队、遵守公共秩序、不乱扔垃圾、维护公共卫生、不吸烟饮酒、不沉迷网络游戏、科学锻炼健身、出操队列队形整齐、有个人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热爱劳动、能长期坚持做好卫生区值日工作、培养良好的个人爱好、有良好的安全意识、拥有一定的安全知识、掌握自我保护的安全技能等。

2.学习习惯:不迟到早退、不无故缺席、积极主动思考、随手做好笔记、主动发言、不懂就问、善于探讨发现问题、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不随意接老师的话、规范进行课堂交流和探讨、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及时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整洁、有反问意识、及时完成当堂课的内容、能分清学习中的主次、善于利用时间、养成动手的习惯、遇到问题及时处理、善于总结学习中的问题、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娱乐与学习、独立完成作业与考试、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拥有自学能力、拥有各学科相关的学习习惯等等。

3.行为习惯:诚实守信、礼貌待人、遵纪守法、按规则办事、认真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宽容、友善合作、注重效率、做事有计划、独立思考、勤于动手、主动学习、认真钻研、经常反思、爱护公务、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公共活动遵守纪律、升旗出操队形整齐、做事有恒心、合理消费、不互相攀比、实训中着装符合规定、规范操作各种机器仪器、严格遵守各专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人相处、做事拥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等。

4.思维习惯:爱国爱校、积极主动思考、懂包容、有自信、有给予与奉献意识、有服从与感恩的意识、敢于竞争、做事专注、有团队意识、能换位思考、执着、耐心、恒心、有创新意识、积极乐观、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不轻易言败与放弃、善于自我激励、做事有热情、爱岗敬业、有符合专业的思维等等。

三、对职高学生良好职业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原则

1.知行合一的原则:通过讲解、讨论、宣传等方式提高学生认知,帮助学生明确规范要求,努力创设良好教育氛围,与此同时不断地对学生已有好习惯予以鼓励和强化,使学生的认知与实际行为紧密结合,任何好的习惯只有躬行实践,身体力行才能真正成为日常的行为,才能成为良好的习惯,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

2.以身作则的原则:“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在培养学生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教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己不正,不能正人”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

3.关爱尊重的原则:职高学生一直是所谓的“差生”,从小到大一直被人所歧视,其实他们更需要成人的帮助、关爱与尊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容易犯错,教师应该在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的错误,不要抓住学生的短处不放,要以赏识的眼光发现并鼓励学生的长处,这样更容易与学生心理相融,情感相通,并有效达到教育的目的。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4.巩固强化的原则:习惯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非反复练习不可。当学生能按照要求去做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产生继续“这样做”的信念,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好习惯。

5.创造环境的原则:形成习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能提供相应的条件、环境有助于学生较快地形成习惯。尤其在职业中学,学生的职业技能必须在符合专业的条件下,有目的的进行训练才能养成,比如,机械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对机器进行操作,才能学会相应的技能,必须有一定的强制性的要求才能养成良好地操作习惯、安全习惯,如果脱离环境,只在课堂里说教,难以形成直观的认识和能力。

6.基础性原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习惯包罗万象,对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个人,不同的职业和不同的环境,在习惯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职高学生在培养习惯时,除了把符合他们专业的习惯培养作为重点意外,还应该把最基本的、对人最有用的、有助于未来发展和成长的习惯作为重点。

在从习惯养成过程的外在表现看,它是一种自动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或倾向,是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形成的。因此,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认识某个习惯的重要性,提出目标;确立具体的行为规范,把习惯内容具体化为日常行为;确立榜样,学习榜样;持之以恒的训练,进行行为强化;对行为进行评估和引导,矫正不良行为; 形成良好的集体风尚,转化为集体行为。习惯的内容非常广泛,难以一一列出,只有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确立整体目标,在学生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各学科、各专业,从学生全部在校时间的各个方面进行习惯培养,不同时期不同的个体与集体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逐步使学生良好的习惯尽快养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施裕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企业发展论文下一篇: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