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感悟策略管理论文

2022-04-24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语文感悟策略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纳入了部分神话类的课文,通过对这些神话类课文的有效学习,在加深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开发其想象空间的同时,也能培养小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其能够用跨越历史时空的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对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研究。

语文感悟策略管理论文 篇1:

教学做合一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笔者认为“教学做合一”对活跃语文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能力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未来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基于此,本文探究了“教学做合一”的意义,以及将“教学做合一”理念灵活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做合一;重要性

1925年,陶行知先生在南开大学提出:“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教师要在‘做’上‘教’,学生要在‘做’上‘学’。”这一“教学做合一”理念主要是将教、学、做合为一体,以“做”为核心,“做”决定“学”,“学”决定“教”,三者相互连接、密不可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教学做合一”理念来设立情境教学、实践教学及生活内容的引入能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

一、教学做合一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教师讲解教学的内容即为教,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学习知识即为学,而教学做合一理念,是以“做”为核心,在教学中“做”即为创新、实践。教学做合一理念要求教师在“做”中“教”,能让教师将知识融会贯通,并按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在“做”中“学”,能使学生将知识有效吸收,同时教学做合一理念的运用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及技能,也能提升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及思考创新精神。

语文本身源于生活,它的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学做合一来融入生活内容,能有效体现学的重要性,且生活内容的融入能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熟悉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做”的要求能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课外活动中积极探索知识,让学生拥有更高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教学做合一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让教师有效发挥自身角色的作用,将“做”融合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能有效感受语文的魅力,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效率。

二、教学做合一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1.教学做合一视角下的情境教学,能让语文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源自阅读,而传统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大声朗诵、自行想象等,很容易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不够。而运用教学做合一设立语文情境教学模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语文课文,进而激发学生的活跃性。以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小动物过冬》为例,语文教师在课前收集相关小动物的图片及视频,因为可爱的动物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可先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秋风晨霜重,绿叶染丹红”进行猜谜,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猜出谜语——枫叶。然后,语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物过冬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学习《小动物过冬》的课文并提问学生图片或视频中的动物名称,好胜心会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从而活跃课堂氛围,进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2.教学做合一视角下的实践教学,能让语文课堂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语文课堂上,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教学做合一理念中,“做”为实践与创新,实践与创新能让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当每位学生都能自主地去学习语文时,课堂教学也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二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趣的发现》为例,在开展教学前,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周围进行有趣事物的探索活动,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多参加课外活动,并在活动中探索有趣事物。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在学生分享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涵,进而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影响到每位学生,让他们不由自主地进行学习,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3.教学做合一视角下的生活内容引入,能提升学生对语文课文的感悟能力

语文知识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式也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思想。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将生活与语文的知识点整合起来,使生活内容有效融入语文课堂。语文的学习内容有一部分是学生经历过的生活内容,教师通过生活化整合教学能让学生对语文课文有进一步的感悟。以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秋游》为例,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诵,并在朗诵中记录描述秋天的词语;其次,语文教师组织学生秋游,让学生在自然中自主探索秋天的影子,让学生在欢快的探索中结合课文《秋游》,感悟秋天的魅力;最后,语文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秋游》一文来写一篇感悟作文,进而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感悟能力。

4.教学做合一视角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管理角色,而学生则为被管理角色,这样的关系容易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在语文教學中融入教学做合一理念,能让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同时“做”能让教师与学生相互了解,加深感情,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尊其师,才能信其教,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知识,与我们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将语文课文与生活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也能让学生明白语文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教学做合一”理念,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升感悟能力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未来社会打造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王妍琳.教学做合一,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75.

陈琳.教学做合一,让课堂精彩生花——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7(28):145-146.

鞠贺君.“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108-109.

作者:李晓一

语文感悟策略管理论文 篇2:

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策略初探

摘 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纳入了部分神话类的课文,通过对这些神话类课文的有效学习,在加深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开发其想象空间的同时,也能培养小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其能够用跨越历史时空的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对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之外,还需要根据小学生的理解基础,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如为其创设合理的神话学习环境,在课堂上播放神话故事视频。在开阔小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其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实际的学习中来,在互动和合作学习中提升语文能力,从而引导其构建科学的价值观念。

一、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

神话故事的一个最大特点就在于其故事情节丰富性、离奇性和夸张性,小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会深陷故事情节当中,这样在有效激发其好奇心的同时也能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在学习《女娲补天》和《夸父逐日》等神话作品时,会惊叹女娲无私、不怕艰险的精神;会敬佩夸父那种勇往直前和奋勇向上的毅力,有利于孩子们在想象中感知人物形象。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类课文,语言非常有特色,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套用语言,不仅生动形象、对仗整齐,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节奏美,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说有一定的推动意义。例如,在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时候,文章中有大量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教师通过帮助学生整理这些词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神话故事的主旨,体会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身上的精神,同时还能增强其对语言的把握,丰富词汇量的同时,为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二、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策略

(一)加强神话故事之间的共同性理解

所有神话故事都是在人类生活的基础上,对传说进行加工和润色,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语言风格和艺术形式,再经过岁月的沉淀后,这些神话故事内容更加具有立体感和形象感,情节也更加出彩。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神话课文教学课堂上,应该有效找到这些神话故事的共同性,将课本中故事篇目串联起来,促进学生的共同性理解。例如在讲到《开天辟地》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夸张与联想的作品风格中先体会盘古人格的魅力,使人物的形象更为生动饱满。同时,还可以与其他类似的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如《女娲补天》《哪吒闹海》等,使学生对故事之间的共同性进行理解,从而满足学生思维的多样化发展。

(二)帮助小学生有效把握文章细节

神话类课文中所展现出来的主人公精神,大多含有大无畏勇敢和坚持的精神,想要让孩子们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邪恶作斗争时所展现出的人格魅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将神话故事所展现的深刻思想渗透给小学生,使他们能够抓住这些细节描写体会故事主人公身上的良好品质。例如在讲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时候,整篇文章中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突出普罗米修斯敢于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同时还有“决心”“决定”等词语的运用,极大地突出了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光明着想的英雄气概以及绝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坚毅品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神话故事中人物的这些精神,使其能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有效拓展课外神话阅读训练

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光靠教材中收录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该有效地为学生拓展神话阅读和学习的素材。具体来讲,首先,寻找与课文相关的神话故事,如在讲到《开天辟地》的时候,该篇文章选自古代神话故事,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与其类型相似的《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章,让小学生体会古代神话中劳动人民对自然的希冀,培养小学生的感性意识。其次,教师还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资源,从试听和情境教育的角度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讲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时候,该篇文章选自《古希腊神话故事》,其中的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曲折,教师可以适当用大屏幕,帮助小学生梳理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开阔学生视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下载与神话故事相关的童话影片,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感悟人生哲理以及自然与人类的奥妙关系。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充分尊重小学生主体意识,使其感悟到课文道理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创新有效的教学方式激發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小学生对神话故事之间的共同性的理解,帮助小学生有效把握文章细节,教师要有效拓展课外神话阅读训练,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国丽.语文神话类课文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5):37-39.

[2]吕文灿.小学语文神话类文本阅读教学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1):280-281.

作者简介:俞向忠,就职于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一级教师。

编辑 王彦清

作者:俞向忠

语文感悟策略管理论文 篇3:

加强体验感悟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探研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若能加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则能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提示学生补白内容、鼓励学生比较揣摩、引导学生展开拓展等方式,都能促使学生加强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语文能力;核心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理解和分析代替学生的理解,而应该鼓励学生深入进行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自主体会作品的内涵和深意。提高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让学生的阅读效果得到逐步提升。本文对加强体验感悟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进行研究。

一、想象,丰富画面

想象法是一种能引导学生展开体验和感悟的好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那些意境优美、富有画面感的文章。笔者在教授这些文章的时候,常常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从文字的表面深入下去,鼓励学生用心去感受,促使学生增强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其体验和感悟的能力。笔者鼓励学生先诵读课文,然后展开想象,将文字转化为图像印入脑海,然后再尝试将画面表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上第17课《黄果树瀑布》一文是一篇唯美的文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作品的文字之美,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倾听瀑布飞泻的声音,感受瀑布一泻千里的场景。此后笔者还鼓励学生诵读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并在脑海中展开想象,想象一下自己看到的是怎样的场景,然后用语言复述出来。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学生进入特定的意境,能更好地感受作品的画面。有学生尝试表达了自己感受到的画面:“作者笔下的瀑布是雄伟壮观的,但又不是那种距离人很遥远的感觉。作者用‘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表现出了自己和瀑布之间的亲近感。”还有学生说道:“作者说‘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说明这是能让人精神舒爽的瀑布,体现了作者观看瀑布后的快乐感觉。”在尝试表达画面的过程中,学生对作品中展现的内容也有了更形象化的感悟。

在反复想象和表达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作品中的画面,增强感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想象的意境,笔者还常常给学生播放相关的音乐,展示图片,让学生能更快地进入特定的意境,体会文章中的画面。

二、补白,领悟语言

学者李卫东在谈到感悟式教学时,认为文章言语在内容上往往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因此会形成空白,在这种时候要使用补白法促使学生联系课文前后文的内容,想象作者留下的空白,进行补白。笔者在教学中也常常鼓励学生进行补白,这不仅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还能让学生领悟文本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六上第16课《草原》一文不仅展现了草原的美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少数民族同胞的好客,反映了祖国各民族的团结友爱。为了让学生能深刻体会作品语言中蕴含的深意,笔者鼓励学生围绕文章的留白处进行补白。笔者提醒学生思考:“作品只提到太阳西下的时候,大家谁都不忍心走,但并没有详细地描写离别的场景。大家尝试展开想象,补白一番,想想作者若是要写离别的场景,会怎样写呢?”笔者提醒学生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体现出草原的特点,在离别的时候尝试写一下夕阳照在草原上的美景,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写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要写出依依惜别的场景。有学生写了蒙古族同胞拉着马头琴,在夕阳下唱送别歌曲的场景。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表達能力,更感受到了作品的言外之意,体会到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适度停顿是感悟式教学中的好方法。笔者在学生读到文章留白处的时候往往让学生停下来,鼓励学生想一想,感受一下作者没有表达的内容。这样就能诱发学生的感悟和体验,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比较,揣摩心理

学者李卫东认为感悟式教学中的“感”指的是感受,用心去体验,而“悟”则是比较、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学生要通过反复实践领会事物的本质,并尝试总结规律,解决问题。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感悟,经常组织学生参与比较分析活动,让学生揣摩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和感受,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在指导学生学习六下第8课《三打白骨精》的时候,笔者鼓励学生通过前后比较的方法,体会一下唐僧、孙悟空等人物的心理变化。笔者鼓励学生分析唐僧在孙悟空两次打跑白骨精之后的对话,并尝试揣摩人物的心理,说说能否从对话中看出唐僧的心理变化。有学生发现:“孙悟空第一次打了白骨精后,唐僧虽然责怪孙悟空,但态度并不严厉,很明显相信了孙悟空的话。但孙悟空第二次打跑白骨精之后,唐僧的态度变得十分强硬,而且还要赶走孙悟空。”笔者又引导学生思考:“唐僧为何最后还是没有赶走孙悟空呢?”学生认为:“唐僧有些无奈,知道孙悟空说的什么‘松箍咒’是一个借口,但是他还是默认了留下孙悟空,这说明他心中其实还是舍不得孙悟空的。”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之后,学生对唐僧的心理活动有了充分的感悟,能体会到师徒之间的情义。

不少作品中都有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的时候作者是通过动作、语言、环境等方式展现人物的心理,而并没有直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了让学生增强体验和感悟能力,笔者鼓励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尝试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赏析作品中的人物,提升自己阅读能力。

四、拓展,联系生活

由于学生的阅读经验有限,有的时候很难获得和作者的共鸣,其体验和感悟能力也不够好。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尝试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资料,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这样就能促使学生丰富认知,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悟。

以四下第8课《三顾茅庐》一文为例,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为何刘备对诸葛亮这样器重。有学生问道:“刘备离诸葛亮的家还有半里路就下马,这也太夸张了吧?是不是有作秀的感觉呢?”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对历史不够了解。为了深化学生的感悟,笔者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礼节是怎样的,了解刘备为何想要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了解诸葛亮的实际才能是怎样的。由此学生认识到:“刘备认为自己是中华大统的继承者,而诸葛亮的才能非常强,能够帮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因此必须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来辅佐自己。古人认为礼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刘备这样做也不奇怪。”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感悟:“大家若是有事情要向人求教的话,会怎样做呢?是恭恭敬敬地求教,还是很粗鲁地说话呢?”这样学生就有更深刻的感悟,体会到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合理性。

除了结合资料进行拓展之外,笔者还组织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感悟,想象一下自己处在作者的位置会怎样做、怎样想。这样也能让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思考作品中的各种问题,一些看似难以理解的问题有时就会迎刃而解。

想象、补白、比较和拓展,这些方法都是能够诱导学生进行体验与感悟的好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法也能促使学生体验和感悟,包括揣摩法、联系法、观察法、故事法等。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能力,精心选择合适的方法诱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促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读懂作品,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海莉.小学生感悟文本典型人物形象策略探析[J].语文天地,2015(09).

[2]计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17).

[3]何欣,王天平.群文阅读教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01).

[4]李作芳.淺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4).

[5]陈明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内蒙古教育,2016(07).

[6]陈祖正.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

[7]秦俊巧.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重要意义及指导方法[J].语文建设,2012(14).

作者:陈朝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乳腺增生中医研究论文下一篇:创意网络广告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