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诗审美“三步”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2-09-13

笔者在借鉴了这些比较成熟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在新诗教学中归纳了一套自己认为比较有效的“新诗审美三步教学模式”。

1 在新诗诵读中感知美

1.1 教师为学生的诵读创设美的情境

情景创设可以是实物展示、可以是图画再现、可以是音乐渲染、可以是表演体会, 也可以是语言描绘。以情景创设为学生提供多种信息。但是, 情景创设应该根据不同的诗歌来设计。例如:在学生阅读余光中的《乡愁》时, 可以配上一曲《故乡》, 学生的诵读也会随着歌曲所营造的情景而逐渐深入, 读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无论使用何种方法, 都应从诗歌本身出发, 从教学内容出发, 只有这样, 情景创设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学生美读的兴趣, 使之产生美读的热情。同时, 这里要求教师拥有对现代化语文教学媒体和传统语文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能力。

1.2 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为学生的诵读建造个性化平台

朗读才干, 是教师, 包括语文教师与外语教师的基本功, 因为语言教学离不开朗读。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朗读水平和丰富的朗读知识, 这才能给予学生以充分的指导, 同时, 教师自己的朗读水平直接影响课堂效率。不仅要求他们在“情”和“声”二字上下功夫, “情”要真挚酣畅, “声”要轻重缓急。总之, 教师的朗读要做到情真意切, 起到垂范的作用。就同一个内容, 不同的人, 每个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 朗读也就会有区别。就同一个人, 同一个内容, 随着理解的深入, 感受也会发生变化, 而这些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朗读来表达。这正是学生对课文不同理解的结果, 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 命令学生去怎么读, 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评在评中读。所以, 在朗读的时候, 还应给予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如:我们在学习《秋天》 (七年级上册) 的时候, 对于这首现代诗歌, 学生对朗诵表达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男生和女生的朗读处理截然不同。女生的朗读倾向柔美表现的是秋天温暖愉快的感受;而男生的朗读则刚毅许多, 表现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这两者显然没有对错之分, 而正是利用了各自的优点表现出了同一事物不同的方面。这样的阅读体验向学生传递了一个理念:诵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不存在千篇一律的观点, 我们完全可以有属于自我的独特感受。

2 在新诗鉴赏中探寻美

2.1 品味语言美

新诗语言不仅有概念的明确性, 即按词典意义来使用它, 更有丰富的联想意义或附属于词的感情色彩, 既要有外延又要有内涵, 文学语言的这种“张力”, 使作品的意义变得极其丰富和复杂。因此, 只有通过对作品的细读和词语的分析才能领会。在新诗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陌生化的观点, 给学生讲讲诗歌语言和一般文章或日常语言之间的区别, 让学生明确意识到新诗语言的特殊用法, 使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超出一般的生动想象准确之类泛泛的认识, 把细读贯彻在作品字、词、句的教学中, 通过字词所表达的意义和它的词典意义的差别, 让学生体味新诗语言的表现力或张力, 使之尽可能掌握新诗语言的奥妙所在。

2.2 领悟意境美

意境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更是主体心灵突破了物境的限制所创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情感境界。一切艺术作品具备了这种境界就会跨越时代的景致, 使接受者在审美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激发内心的情感波澜, 体验到人生情趣和意蕴, 领悟到民族文化的内涵, 起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的作用。诗歌创作尤以追求意境为极致。如《再别康桥》的第二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在这里“河畔的金柳”是意象, 但“夕阳中的新娘”则不是。其原因是“河畔的金柳”在诗中处于重要的位置, 是作者着力描述和赞美的对象。优秀诗歌的意象往往具有本质而直观、新颖而独创、单纯而丰富的特质。具有这些特征的诗歌意象, 往往能激发读者的新鲜感和惊奇感等特殊的审美情感, 刺激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3 在新诗写作中创造美

学生在新诗创作的实践过程中, 不仅提高了文字的驾驭能力, 同时对于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都有了切身的体会, 只有在诗歌写作中创造美的同时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体会美。

3.1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而培养的有效方法是指导学生研究品味诗歌的语言, 进行一定的诗歌写作的尝试, 使学生在诗歌研究与写作尝试中锻炼自己的语言, 培养诗话的语言能力。例如: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的《雨说》一课的过程中, 我要求学生仿照《雨说》的前三节, 来自己创作一首小小的诗歌。我规定了题目是《七月的雨》, 句数不少于12句, 尽量将自己在这场大雨到来时的感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在这次临时改上的诗歌仿写课的整个过程中, 我所做的更多的只是一个听众, 我所得到的最多的感受就是感动, 我被学生平时没有表现出来的才华所折服。他们通过思考整合所写出来的句子, 不仅有着一定的诗歌语言的美感, 而且有的富有孩子的童真。

3.2 提升人文涵养

从人文涵养的教育方面来说, 诗歌教学应该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 尤其是诗歌在增强学生对生活、自然、社会的认识方面的优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的想象, 自由的发表对生活的认识, 自由的进行交流和评价。他们的认识可能幼稚, 可能偏颇, 可能错误, 但能得到同学, 老师的帮助, 指导和认可才是最大的收获。这才是真正的人文教育, 才是培养学生进行诗歌学习的最终目的。仍以前面所提到的《七月的雨》那堂诗歌创作课来说, 有同学把“雨”比作是“人间的喜剧”, 这是一种理解, 是我们一般认可的比较理性的认识, 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有这样独到的见解的, 确实, 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的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是有待商榷的。因此, 在新诗写作训练中,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诗人锤字练句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学会寻求用一个有限的、精确的字去表达比一个字更广、更远、更深的内容。久而久之, 学生的语感能力就能得到增强。

总之, 新诗教育必须以新诗为媒介, 以教育作为沟通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他们自觉地运用智慧、经验去感悟、体认前人的文化积淀, 自由地支配、享用、创造民族的精神遗产, 从小得到真善美的熏陶, 就能直接地进行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特色的生命塑造。

摘要:一首优秀的新诗, 必定是语言凝练, 韵律优美。基于此, 文章结合新诗自身的特点, 探索适合中学语文课堂实际需要, 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新诗审美教学策略即在新诗诵读中感知美, 在新诗鉴赏中探寻美, 在新诗写作中创造美, 通过这三个步骤的训练, 希望能培养学生新诗学习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诗,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育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 郭玲.如何进行新诗语言鉴赏[J].天津教育, 2009 (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发展下一篇: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