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教学计划

2023-01-30

无论是我们生活还是工作中,计划总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助我们认清前进的方向,能让我们更顺利的实现目标,那么你会拟写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二轮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高三历史二轮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习计划

正高三阶段对历史的复习一般会进行三轮,不少学生反映在二轮复习中常常感到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下面给大家分享了高三历史二轮的复习学习计划,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习计划

1一、复习目标

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二、复习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专题复习应集全组之力,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应对照自己的任务安排,认真备课,在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同时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4、实施分层教学。A、B层次班级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在A层次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C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搞完第一轮复习,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

5、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6、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7、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8、练习、考试合理安排。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9、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快 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三、时间安排

3月26日——5月15日学科内专题复习

5月15日——5月20日热点专题复习

5月20日——6月初查缺补漏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习计划

2明确复习依据,把握命题趋向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更是复习备考的指南。所有高三历史教师都很重视考试说明,每一年考试说明都和上一年的有所变化。很多老师关注考试说明只是关注考试范围有没有变化,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解读。还要认真研读命题指导思想以及参考例卷中参考样题的调整和变化,这些变化是新的命题思路和导向,在复习中要给予足够重视和渗透。

要把握高考命题趋势除了研究考试说明外,更要研究近几年本省高考试题,特别是主观题。笔者对福建近几年文综历史主观题试题进行简单梳理,发现命题由注重通史、阶段性特征向主题立意迈进。2009年与2010年福建文综历史卷主观题考查均以“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凸显阶段特征”为重点。

2011年开始变化,2011年高考第38题在注重考查阶段特征同时向主题立意迈进。2012年高考第38题主题立意确立为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考查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三次巨变。2013年以近现代工业化模式为主题,考查了苏联、英国和中国的工业化道路。2014年第38题以科举制为载体,融会贯通古今中外。

主题化命题是近年历史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2015年福建高考第38题应该还是这种思路,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注重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概括、理解和把握,更应注重主题式复习,整合知识,实现有效备考。

抓住主干知识,形成专题网络

就历史学科而言,主干知识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能够反映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在二轮复习中能否在抓住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对专题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成为决定高考胜败的关键性因素。

另外,在进行主干知识专题复习时要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所谓跨度,即以社会形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对所学相关知识加以总结。所谓深度,即运用文明史观等理论,科学地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趋势和规律等。例如,对农业文明的复习,在跨度上,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在深度上,可分析其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而闭关锁国政策即是其在“深度”上的体现之一。

用多元史观观察和思考历史,以新史观统领复习内容

纵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三个必修模块,突出地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对这些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考指导与复习的基础,因为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均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最能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不但符合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也体现了关注史学动态的特点。而运用新史观整合历史素材进行命题,已成为近年高考的一大趋势。所以在复习中引导学生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

考生在复习中以“文明史”为总纲,要求学生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以“现代化”为主线,要求学生用现代化史观分析历史问题;以“全球化”为导向,要求学生用全球史观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立体地考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所以复习时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渗透,联系近年来历史学术研究和学术观点的新变化新发展,通过提供新的历史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从而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

规范训练,精心讲评,提高考生的实战能力

在二轮复习时期,全国各地的模拟卷满天飞,这个时候老师必须静下心来精心挑选一些试题进行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训练。一是各种训练要适度,要“精”,应提高训练题的质量,控制训练题的数量,不要搞题海战术,巩固性训练、拓展性训练、模拟性训练都要少而精;二是训练方式要灵活,各种训练要求有所区别,巩固性训练可当堂处理,可采取口头提问、笔答、板演等形式;拓展性训练包括专题训练可量力而行,由学生自主决定;模拟训练要到位,要定时定量,从内容到形式都应体现高考的特点与要求,特别要重视指导学生规范使用答题纸的问题。

各种训练都应重在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方法技巧、卷面安排以及书写规范等内容,这些尽管看上去是很细小的方面,但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二轮复习中要特别重视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不能简单地归纳讲解各种题型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要在影响学生解题的内容词、条件限制词的含义及其基本内涵上归类、比较。

非选择题题目中所含有的概念大致有两类:一是历史学科中常用的社会科学概念;一是历史学科试题中常用的限定解答内容和方式的概念。对这些概念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了审题的质量和答题的效果。

对以上概念,应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和掌握,并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和运用,要用以往的高考题作例证,加强实用性指导与训练,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成绩,力争在优秀率和有效分上有所突破。

第二篇: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我校历史一轮复习结束。根据我校学生起点低、基础差的实际,准确定位教学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借鉴以往的经验,我们对一轮复习进行的总结并制定二轮复习计划。

一、一轮复习总结:

1.课堂教学路子总体上符合高三一轮复习的特点和要求。

①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目的明确,紧紧围绕着巩固落实基础知识这个重点进行。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落实基础,力图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提高基础落实的力度和层次。

②教师对学情了解充分,讲评的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思维误区得到充分展示;注意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方法引导,归类讲评;补偿练习选题典型、针对性强。

2.根据课时少、任务重的新情况,注意落实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并有督促检查措施,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观念明显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思考、总结、落实基础知识。 存在的问题: 教师方面:基础知识复习中重点与全面的关系处理不很到位;基础知识记忆落实的情况 不理想等。 学生方面:观察图表的能力较差,不能够提取有效信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能有效 的把信息与知识建立联系;迁移和重组知识的能力较差,不能把材料、课本知识以及生活实践知识有效的整合为答案;答题时审题不清,答案不规范。 二 、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课本为主要依据,充分研究新课程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历史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出发,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的目标

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四、采取的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专题复习应集全组之力,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应对照自己的任务安排,认真备课,在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同时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4、实施分层教学。A、B层次班级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在A层次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C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搞完第一轮复习,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

5、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6、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7、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8、练习、考试合理安排。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9、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五、时间安排

1、二轮专题复习(2012年3月—5月上旬) 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能力培养。以自编学案为主,以相关资料为辅,着眼于历史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比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审题、答题能力;强化答题规范训练。 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课堂上进行限时训练,及时反馈、及时讲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回归书本、查漏补缺、综合训练、考前指导(5月中旬—6月初)

六、学科内专题划分

1.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 古代中国思想科技和文化

2.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 西方思想科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苏联的社会

主义革命与建设

5.二战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国的对外关系

6.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 ,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与文化

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第三篇:2016-2017学年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2017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二、复习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专题复习应集全组之力,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应对照自己的任务安排,认真备课,在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同时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4、实施分层教学。A、B层次班级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在A层次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C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搞完第一轮复习,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

5、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6、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7、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8、练习、考试合理安排。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9、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三、时间安排

3月26日——5月15日学科内专题复习 5月15日——5月20日热点专题复习 5月20日——6月初查缺补漏

四、学科内专题划分

1、民主与法制建设

2、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3、民族关系、国家统一与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化

4、“三农”问题的历史沉思

5、手工业的发展与经济近代化

6、国共两党的发展历程及两党关系

7、中国的对外关系

8、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9、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

10、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11、和平与发展

12、中外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

五、热点专题划分

1、区域经济发展(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西部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

2、农业税的免除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科学发展观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4、祖国统一与台湾问题。

5、大国关系(中日关系)。

6、能源问题。

7、周年问题。

第四篇:2013届高三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严格贯彻学校的各项教学措施,从我校高三历史学科复习实际和学生已有学习水平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力争在2013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工作目标

1、高三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备考指导要围绕“提高”做文章,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与素质。要做到以下几点:全面提高,既要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要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全程提高,要做到学、练、考、补有机结合,保障学生学习环节的完整性;全员提高,要帮助学生补弱促强,查漏补缺,特别是通过帮扶,让学生通过本轮与后期的复习,各有所得,各得其所。

2、备考指导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一是要通过对课标、考试大纲和多种版本教材的研究、整合,从中发现、提炼核心知识点、主干知识,优化复习内容;二是要精心设计实施过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要重视规范化训练,特别是非选择题答卷规范化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

3、高三二轮复习要按考纲规定进行通史加专题的复习。既要着眼于通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又要巩固各时段的专题知识体系,两者相互穿插、整合,从而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起合理通达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可通过适度补充阶段特征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阶段变化,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进程;按照各专题要求,梳理单元知识,归纳理性认识,进一步巩固落实专题知识。

4、备考指导要围绕高三后期学生复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而进行。要帮助学生克服复习“不到位”的现象:自暴自弃与盲目乐观的意识与行为;焦虑紧张与悠闲学习的意识与行为;心浮气躁与似是而非的意识与行为;自以为是与无所适从的意识与行为。

5、备考指导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复习过程中去,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更好地完成知识与能力上的查漏补缺、心态上的自我调整、生活安全与健康的保

障等任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全方位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应考能力,提高学习效益。

6、指导学生在考前一个月认真、有效地回归教材,廓清知识死角;通过模拟考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驾驭文科综合考试。

三、复习措施

1、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通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三个必修模块,突出地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对这些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考指导与复习的基础,因为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均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最能体现“古今贯通、中外相联”的原则,不但符合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也体现了关注史学动态的特点。从近两年高考命题情况看,体现和涉及这些方面的试题有不少。因此在复习指导时,要以新的史学观点与方法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客观全面地认识、评价古今中外的历史事物与现象。

2、把握考情、学情,按“需”施教。把握考情、学情,是实施针对性复习的前提保障。“需”是施教的内容。作为高考备考指导,“需”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高考的需要,包括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等;学生的需要,学生现状与高考要求的距离“差”。考情的“需”是第一位的,是教学与备考不可改变的;学情的“需”是第二位的,是千差万别的、可以改变的、动态的。岁岁年年“考”相似,年年岁岁“学”不同。备考就是要在“考情”的引领下,树立“面向考情定目标,针对学情定策略”的思想,通过复习教学,最终使“学情”达到“考情”的要求。那种一味强调“学情”,总拿“学情”说话,不顾“考情”高层次需要而进行低层次备考教学的做法,虽然能够使得学生在知识积累方面得到一定进步,但由于不能达到高考的要求,也最终只能使学生在考场上望“题”兴叹,徒劳无益。这是科学备考的关键所在。

3、内容设计要解决好复习专题内容的范围、结构、层次、重点、数量以及呈现形式、课时设计等方面的问题。要从“四情”实际出发,明确复习内容设计的要求,提高复习内容的针对性。“四情”是指考情、学情、材情、轮情,是设计复习内容的主要依据。依据“考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内容范围,习题、试题的题型、类型;依据“学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的重点、难易;依据“轮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的起点、多少、快慢等;依据“材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中的基础知识。二轮复习内容的设计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①要明确基础知识的范围,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依据《考试说明》中

的“考试范围”确定复习知识的“点”,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确定复习知识的“线”,依据教材中“目”的内容确定复习知识的“面”,做到分解有据、有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基础。在处理复习知识“面”的具体内容时,应对教材的相关内容可以进行适度整合,但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对教材知识的整合要由厚变薄,去粗取精,做到要点系统准确、概括简练。②要保障复习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结构、训练题目、方法技巧三方面。二轮复习的知识结构,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依存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但另外还应包括一些延伸性的、隐性的知识:一是通史体系下各模块专题之间内在联系方面的内容,因为各模块教材内容是按专题史体例编排的,而《考试说明》中“考试范围”内容是按通史体例罗列的,这就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通各模块内容之间的联系,适度深化对有关内容的处理,建立起通史基础之上的专题知识体系。为此,就要注意相同时期、相同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之间的联系,注意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等内容的总结。需要指出的是,必修模块之间内容的联系整合要适度,切忌大量扩展通史知识。二是各专题内部总结出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启示、结论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的复习专题内容层次完整、系统,宏观与微观结合,史论结合。但这一部分内容的挖掘也要适可而止。

4、优化专题实施过程,精心组织协调课堂复习环节与活动,提高课堂复习效率。要做到内容容量适中,重点突出,教学环节清晰、简洁、流畅,各种教学活动协调,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方法使用灵活。要特别注意保证学生有消化巩固的环节与时间。课堂实施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教师主导型,其基本特征是“讲+听+记+查+练”;二是学生自主型,其基本特征是“读、看、问+查、导、督+练”;三是以练促学型,其基本特征是“练、考+讲、评+看+补”。三种方式各有所长,可依据教学实际交互使用。课堂复习过程要力避随意性,要注意克服以下问题与现象:一是一节课的内容取舍失当,不合班情、学情,存在过高或过低、过多或过少、重点不突出、层次不到位等现象;二是教学环节与活动安排过于松懈、单一,重讲轻学,以讲代学,一讲到底,没有时间观念,导致学生缺少巩固消化的时间与环节;三是教师只顾讲课,不顾对学生的督促、检查;不注重因材施教,内容、对象一刀切,忽视课堂内帮扶的重要性和灵活关系。传统备考复习模式单一,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型,学生缺乏主动性、自主性,课堂气氛沉闷。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课堂复习的效率,必须加以注意与克服。

5、规范训练,精心讲评,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即应考能力与技巧。在保证训练题目科学性的前提下,二轮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训练的规范性:一是各种训练要适度,要“精练”,应提高训练题的质量,控制训练题的数量,不要搞题海战术,巩固性训练、拓展性训练、模拟性训练都要少而精;二是训练方式要灵活,各种训练要求有所区别,巩固性训练可当堂处理,可采取口头提问、笔答、板演等形式,拓展性训练包括专题训练可量力而行,由学生自主决定;三是模拟考试要到位,要定时定量,从内容到形式都应体现高考的特点与要求,特别要重视指导学生规范使用答题纸的问题。各种训练都应重在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方法技巧、卷面安排以及书写规范等内容。精心讲评要做到肯定成绩与指出不足相结合,点评、自评、互评相结合,面向全体与个别帮扶相结合,讲评与补偿相结合;要做到方法技巧指导、点拨到位,能够举一反三。要克服机械讲评、简单对答案的现象。二轮复习中要特别重视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不能简单地归纳讲解各种题型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要在影响学生解题的内容词、条件限制词的含义及其基本内涵上归类、比较。问答题题目中所含有的概念大致有两类:一是历史学科中常用的社会科学概念;一是历史学科试题中常用的限定解答内容和方式的概念。对这些概念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了审题的质量和答题的效果。对以上概念,应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和掌握,并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和运用,要运用以往的高考题作例证,加强实用性指导与训练,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成绩,力争在优秀率和有效分上有所突破。另外还应将解题方法指导与帮扶结合起来,因为许多帮扶对象是因为解题技巧不灵活而影响成绩的。

6、搞好考前回扣阶段的复习指导工作,让学生进入和保持最佳迎考状态。具体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指导学生回归“双基”,加强实效性。可以将《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复印给学生,人手一份,学生据此检查回顾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大限度地巩固复习成果;也可采取“题目引路,回归课本,自我反思”的方式,用基础性回扣题引导学生回归基础知识,用自我反思(重点是对错题的反思)来深化理解、掌握规律的方法。二是规范组织模拟考试,提高实战力。精心选编各地试卷,选题一定避开难题、怪题,按高考模式实战演练。试卷讲评要少讲、精讲,重点讲解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把主要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总结、感悟。通过模拟考试,使学生进入最佳应试状态。三是注意调整好学生心态,保持平常心。高考前夕,气温升高,学生容易心浮气躁,出现知识回生现象,甚至会陷入混沌状态。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稳定情绪,

激发斗志,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潜心研究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第五篇:高三历史二轮综合检测试题(二)(含详解)

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二轮综合检测试题(二)(含详解)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程颢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解析:C 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2.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最正确的是()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

C.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

D.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解析:A 从弘治年间到嘉靖年间各种经济数据变化非常小,B项“大幅削减”、C项“经济凋敝”都是错误的。材料只有江西的数据,没有全国的数据,不能说明D项。明弘治、嘉靖年间,政府征收赋税以实物为主,这说明此时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3.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A.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

B.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

C.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

D.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

解析:B 从表格信息看,“列强在中国”占了文章的近半数,说明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关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反映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

4.如图是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该址原为李鸿章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以下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清王朝镇压天京的太平军

B.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

C.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

D.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

解析:D 太平天国于1864年失败,金陵制造局兴建于1865年,排除A;由“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可知该企业是军事工业,故排除B;洋务企业并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C。D项符合史实。

5.漫画能折射社会生活面貌。对丰子恺先生的这幅漫画(图中文字为“新阿大、旧阿

二、破阿

三、补阿四”)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晚清时期服装的五花八门

B.民国时期百姓生活的窘迫

C.计划经济时代的勤俭节约

D.作者旨在提倡计划生育

解析:B漫画反映的核心思想是百姓生活的贫困,不得不把一件衣服轮流给子女穿。漫画中的孩子已经没有辫子,说明不是清朝。孩子仍然穿着长袍,说明新中国尚未成立,因此只能是民国时期。

6.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解析:C ①是新民主主义理论,诞生于抗战时期;②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③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诞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④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诞生于1957年。故正确的排序应是③①②④。

7.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为此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开放港口城市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解析:C 根据所学可知,开放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开辟经济开放区、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在1985年,浦东的开发开放是在20世纪90年代。

8.(2012年烟台一模)在古代雅典统计整个城邦的人口时,官方文件的表述是:“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这种现象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妻子和孩子不属于城邦

B.女子和孩子没有公民权

C.城邦的小国寡民特征

D.城邦政治的民主化特点

解析:B 从材料信息看,只有雅典成年男性才是真正的“雅典人”,妇女和孩子并不是真正的“雅典人”。这说明古代雅典女子和孩子不具备公民身份,没有公民权。

9.(2012年安徽联考)“英国人的优势一是海洋对它的保护作用,二是处于到美洲的便捷航路上,三是采取人弃我取的原则处理殖民和欧洲事务,四是煤矿和铁矿储藏条件好。”“英国人的优势”最有利于()

A.“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B.海外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

C.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

D.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解析:C 题干中英国的四个优势对四个选项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工业革命是英国发展的最主要表现,是四个优势最大的影响。

10.(2012年厦门二模)有学生提出:“拜伦的《唐璜》具有批判现实倾向,为什么却列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作者属于浪漫主义诗人 B.强调理性,追求自由

C.手法离奇,注重抒情 D.关注现实,揭露时弊

解析:C 浪漫主义文学是与“新古典主义”对立的,浪漫主义力主表现个性与感性,不像古典主义文学那样强调理性以及对社会、国家整体的服从。

11.(2012年安徽联考)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

A.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业市场化

B.调整农业政策,实现农业集体化

C.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生产量

D.农业经济改革,支持工业化建设

解析:C 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赫鲁晓夫推行“玉米运动”。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政策,以提高粮食产量。

12.(2012年皖南联考)“医生赶到病人那里,可病人已经死亡。于是在别洛韦日森林(位于白俄罗斯)开具了死亡证明。当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核手提箱留给谁?这可不是儿戏,于是商定:由俄罗斯来控制。”材料中“病人已经死亡”是指()

A.苏联成立

B.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

C.美苏争霸

D.苏联解体

解析:D 材料中“别洛韦日森林(位于白俄罗斯)开具了死亡证明”是指独联体成立;“核手提箱„„由俄罗斯来控制”说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国际位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30分,14题22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教育远胜于前。„„徽州宗族书院较之其他书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显。休宁《茗州吴氏家典》记载:“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

——安徽师范大学张晓婧《论明清徽州书院的社会功能》

材料二 1881年和1882年,法国总理兼教育部长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于1881年6月通过,规定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第二项法案于1882年3月通过,规定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

——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

——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

(1)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宗族书院平民教育功能加强的表现及原因。(9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教育平民化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出现这些新特点的原因有哪些?(9分)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蔡元培为我国教育平民化作出了哪些贡献?有何意义?(1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1)问,“表现”归纳材料信息即可,“原因”可从思想、宗族、徽商等角度回答。第(2)问,“特点”注意从材料二中的“法国总理”“教育法案”“免收学费”“义务的初等教育”等信息归纳总结。“原因”结合“1881和1882年”的时间信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分析。第(3)问,解答“贡献”的关键信息是“男女同校”“平民学校和夜校”,“意义”从促进妇女解放、传播先进思想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1)表现:对有资质的贫寒子弟给予特殊照顾,不仅可让他们读书,还有相应的奖赏措施。(6分) 原因:程朱理学的影响;宗族的组织;徽商的热心资助。(3分)

(2)特点:由政府主导;普及免费教育;立法强制执行。(3分)

原因:①政治:巴黎公社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推动。②经济: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③思想: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6分)

(3)贡献:实行男女同校,推动男女在受教育权上平等;开办平民学校和夜校,提高中下层民众文化水平。(6分) 意义:促进妇女解放;有利于民主科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分)

14.(2012年扬州一模)20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二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材料三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8分)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6分)

(3)有人依据材料三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8分)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第(2)问,从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角度回答。第(3)问可以任选一个观点回答。选择同意,可以从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面临诸多问题等角度来回答;选择不同意,可以从美国的政治经济等实力依然占优势的角度来回答。

答案:(1)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振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美苏自身力量的削弱。(8分)

(2)虽然欧盟各国仍存在分歧和矛盾,“欧洲合众国”的形成任重道远,但是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产生无疑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6分)

(3)同意。(2分)

当今世界呈现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明显;当今美国面临很多严重问题,如材料三中列举的经济衰退、陷入伊拉克战争泥潭等。(6分)

不同意。(2分)

虽然美国面临着诸多问题,但美国仍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实力依然十分强大。(6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司节日活动通知格式下一篇:高三家长座谈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