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脱贫攻坚工作调研

2023-05-16

第一篇:乡镇脱贫攻坚工作调研

乡镇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一)

为扎实推进全县扶贫攻坚工作,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尽快尽好完成省委办公厅的嘱托,按照精准扶贫和深、细、准、实的总体要求,头陀镇党委政府调研组扎实开展全镇扶贫调研工作,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扶贫开发项目,走访农户了解贫困现状,召集镇村干部、群众代表、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和特困群众开展座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做好脱贫攻坚的调研工作。

一、全镇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头陀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影响贫困地区发展最紧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抓起,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我镇以建档立卡落实扶贫到户政策。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可靠依据。扶贫开发为全镇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镇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水平、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但是全镇经济总量较小、交通不便、贫困人口分散仍然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二、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状况、贫困成因及存在的问题

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分析贫困成因及存在的问题,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调研发现重点亟需集中破解五大难题:基础设施支撑不够,公共服务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人才技能欠缺背景下贫困代际传递,贫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驻村帮扶起步较晚、帮扶措施和项目落实困难,驻村帮扶参差不齐;因病因学致贫现象时有发生;精准识别数据录入质量有待提升,如何精准打贫困七寸是关键等难题。目前,我镇重点贫困村主要分布在交通信息闭塞、自然条件较差、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的山区腹地,20XX年我镇系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1255户,共3691人,现仍未脱贫的共有453户,995人。

三、20XX开展精准扶贫攻坚的几点建议

(一)扶贫对象精准,决战目标到村到户,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

一是扶贫过程中,扶贫资金撒胡椒面等问题依然存在,全镇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建议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扶贫攻坚要靶向精准,全面做到六个精准,集中力量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集结号,制定针对性强的扶贫细化配套措施,确保贫困村和贫困人群的精准认定,实现扶真贫扶准贫,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共享新一轮社会发展的制度红利、改革红利,使扶贫开发工作精准、深入推进。二是要精准做到识别的贫困村、贫困户找得准不准,致贫原因分析得透不透,脱贫致富的规划和措施制定得实不实,项目资金和干部驻村是否落实到位等,切实把情况搞准、措施搞明、责任搞清,才能指导基层更加有力有效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下深水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找到问题才能精准打贫困七寸。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确保如期稳定脱贫。建议细化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标准,统筹与社会救助政策相统筹,建立民政、社保与扶贫部门数据对接共享平台。三是将精准扶贫攻坚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提升到事关全镇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根据贫困原因,实施分类指导,以整村推进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攻坚,有效整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捆绑打包,统筹使用,综合施策,合力攻坚。四是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综合扶贫、整体推进,实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全方位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增强贫困人口素质与技能,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项目安排精准,脱贫项目到村到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我镇部分山区腹地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建议镇委、镇政府加大协调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讯)四有(有学校、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级卫生室、村文化室)等方面专项资金投资扶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信用担保平台建设,整合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贴息、抵押贷款等金融扶持政策,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瓶颈难题,积极协调农村信用联社加大扶贫信贷资金的扶持力度,通过理顺体制关系、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年限等措施,切实提高扶贫贷款的覆盖面和效益,为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三)资金使用精准,扶贫资金到村到户,规划保障攻坚。

对扶贫攻坚项目资金全程跟踪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建议把全镇所有部门用于行业扶贫的资金整合起来,统一调配使用,发挥资金的倍增效益、聚合效益。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在组织调研、科学论证、认真总结正反经验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十三五扶贫规划,明确主攻方向,科学谋划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把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年度计划中,保持规划实施的连贯性,确保总体规划通过年度计划的分解落实得以顺利实施。明确部门责任,将其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群众的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和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并根据形势变化和规划实施进度,进行相关内容的滚动修订,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议成立由扶贫、财政、农业、监察、财政、建设、水利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规划、综合协调项目实施,为精准扶贫提供组织保障。

(四)措施到户精准,多措并举,因户制宜因人施策。

我镇作为省委办公厅帮扶联系点,要与国家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一是医疗救助一批。对大病慢病致贫、返贫等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及其他政策性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给予资助和实施医疗救助。实现贫困人口扶贫小额意外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全覆盖。二是教育资助一批。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普惠性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普通高中每年给予一定生活费补助;对贫困子女上大学(含高职)的学生进行资助。三是产业扶持一批。结合贫困户劳动力、土地资源、村级特色支柱产业,因户施策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合作社务工等产业,让每户贫困户拥有1项以上稳定收入项目。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扶贫开发中,因地制宜抓好特色产业。四是培训就业一批。利用文化旅游等资源,深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乡村旅游培训、资金互助业务培训、专业合作组织管理培训、手工艺技能培训、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等各类培训,项目用工以及县内部分公益性岗位优先招录贫困人口。建议政府部门积极与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政府协调,定向输出劳务,每年输送100名至200名初、高中毕业生到发达地区以打工的形式轮训一次,期间实行路费和生活费政府补贴,打工费自主,培训结束后去留自定的原则,使培训回来的打工人员带回先进的观念和技术,为建设家乡服务。五是民政兜底一批。将建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人、智障等丧失劳动能力的对象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推进农村低保线与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六是扶贫搬迁一批。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搬迁,探索创新扶贫搬迁示范点、集中安置点持续发展机制,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完善兜底帮扶深度贫困户搬迁机制。

(五)因村派人精准,合力攻坚,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各行业涉农资源更精准向扶贫对象倾斜聚集;镇村各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帮扶贫困户;帮扶贫困村、结对帮扶贫困户,向贫困村派驻工作队,选派党组织第一书记乡镇、村级结对帮扶贫困户。开展以制定一个科学发展的好思路、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开辟一条增加集体经济致富路、解决一批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尤其是各联建单位要以扶贫助困工作为总抓手,在充分掌握联建村基本情况、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做到长远联建规划和年度联建计划相衔接,保证联建工作的前瞻性和连续性,同时要创新帮扶形式,为村两委和群众选路子、上项目、教技术、筹资金、供信息,变输血为造血,确保联建工作的实效性。建议针对重点贫困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现有的部分三联三促单位进行及时调整,尽量将项目单位安排到重点贫困村,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和脱贫步伐。此外,建议采取政府大投入、资金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的思路,对贫困的原因分门归类,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采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将联村联户机制落实到位,在落实好国家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将贫困村集中帮扶,分散的贫困户因人因地施策,每村一方案,每户一策,每人一策,每个贫困村由一个项目部门联村帮扶,企业包村包户,协调安排每个企业联3-10户,效益好的企业也可联帮一个贫困村。坚持和完善入乡驻村干部管理工作,在选派入乡驻村干部时,加强与选派单位的沟通联系,真正把优秀人才选出来、派下去,应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和基层工作实际,把善于做群众工作、具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身体健康的年轻干部选派到基层,方便开展工作。

(六)脱贫成效精准,加强动态管理和队伍建设。

精准管理,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如何,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村能否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在选人用人上将政治坚定、办事公正、清正廉洁、敢闯敢干,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推上村委岗位。

乡镇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二)

一、基本事情

XX村座降在206国道边,找全高速公路进出口处,与XX村相邻。有耕地面积720亩,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95户,1670人,全村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贫困贫户118户,300人,其中扶贫户66户210人,扶贫低保户6户17人,低保户44户70人,五保户2户3人。

二、村要紧致贫原因分析

柑桔脐橙为要紧产业,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别统一。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一,现又遭遇黄龙病的危害,加之农民观念降后、又因交通别便,活动场所困难,因灾、因病返穷较多,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

三、扶贫目标及扶贫规划

针对XX村贫困现状,我村两委班子和扶贫工作人员经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进展规划,力争在两年内,经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XX村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日子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盛繁荣、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完成村小学至上江通组公路的硬化。力争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水泥路长1.6公里面宽3.5米厚0.18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绿化景观带。

二是建设独具风格的乡村农居。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的方法,对现有农户庭院进行改造升级,把居住比较差、交通别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一、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

三是整合项目,建设XX村综合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17年向上级部门争取启动建设加层办公室、服务室、图书室、活动室、村文化活动室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

四、扶贫攻坚措施及思路

1、几点措施

为确保扶贫对策和目标的降实,尽快改变XX村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措施:

第一,成立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分片群防群控,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连片统一打药,完全解决木虱满天飞的咨询题,带动贫困户进展产业、增加收入。

第二,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产业能手,农民经过培训到别处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经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产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降实工作责任。村两委班子实行分片包干,全面负责XX村的扶贫工作,力争今年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脚额支付,建设绿化新农村建设点各项工作。

2、几点思路

一是村两委班子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打算、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

二是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进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舞和支持。并且,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事情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如此,既能够减轻农民业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

三是在项目上赋予支持。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农村扶贫别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在各贫困村争取项目上赋予脚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经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是建好班子,提升农民素养。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养是关键。必须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重用上来,建设一支永别走的扶贫工作队。并且,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志气)、扶知(知识)、扶智(智慧)的有机统一,为农村实现整体脱贫奠定基础。

乡镇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三)

20xx年以来,中里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部署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增添举措,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扶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1041户,涉及贫困人口4938人,其中9个贫困村共454户贫困户,2118人。今年摘帽的有(龙山、六台、双古、中里)4个村,全乡脱贫贫困户374户,贫困人口1843人。截止目前,中里乡2016年脱贫户在“八有一超”完成情况方面:“八有”中的有水、有电、有道路、有医疗保障和有义务教育均为100%;23户没有有稳固住房,完成率为93.9%;63户没有电视机,完成率为83.2%;有收入来源为92.5%;“一超”完成率达60.7%;“双认定”完成情况为49.2%。4个摘帽村“十一有一低”完成情况方面,除新农合参合率未达标之外,其他指标均已达标(贫困发生率低于3%正按照既定目标循序完成)。新农合参合率情况为:双古村89.53%,龙山村87.49%,中里村79.42%,六台村96.48%。

(一)创新举措,打造扶贫亮点

中里乡创新组合式扶贫攻坚措施,重点打造乡“扶贫工作站”和企业“扶贫服务站”,实现帮扶精准化、精确化和精细化,走出了本乡精准扶贫工作的特色之路。成立中里乡脱贫攻坚作战室,面积40平方米,由书记、乡长作为总指挥,内设扶贫工作站,配备3名专职扶贫专干,工作站下设7大工作组共36人,确保各项工作有专人跟踪落实。与东方尚贤和港丰农牧有限公司对接,成立“企业扶贫服务站”,积极响应和落实各项精准扶贫政策措施,通过土地流转、转移就业、金融扶持、教育培训、科学种植加示范引领等,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产业路子。

(二)统筹规划,发展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港丰农牧扶贫产业园”、“油茶树产业园”、“毛竹产业园”的种养产业。截止目前,产业扶贫方面,中里乡2016年374户脱贫户中,360户贫困户自愿与企业合作(其中,158户与东方尚贤合作,202户与港丰农牧合作),6户贫困户参与福团村祥林合作社分红,8户选择自主经营。企业带动扶持所需资金180万,合作社互动型所需资金3万,贫困户自主型所需资金4万。我乡将组织核验组对企业和贫困户进行产业经营项目进行核验

(三)以点带面,全力推进小额信贷

积极帮助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全乡已经完成1041户贫困户的评级授信和申请工作。截止目前,共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650万元,涉及贫困户330户。其中,2016年脱贫户为304户,占2016年脱贫任务数的81.28%。主要承载企业为广西贵港市港丰农牧有限公司、广西东方尚贤文化有限公司等,按年分红不低于8%支付给贫困户。

(四)异地搬迁,切实解决住房问题

实施移民扶贫,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动员和引导贫困户异地搬迁,切实解决贫困户无稳固住房问题。经宣传动员,中里乡贫困户报名集中安置132户,679人。

(五)抓好保障,实施政策兜底扶贫

按照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的要求,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应保尽保,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六月份以来,为符合条件的300多户贫困户申请低保,目前已经办理140户涉及贫困人口560人。

1. “八有一超”中,没有电视机共66户,需要协调后盾单位解决无电视机问题;

2. 无稳固住房23户,除3户申请易地移民搬迁外,其他都已申请危房改造指标。但是根据扶贫办给的非正式文件通知,住在兄弟家的也算有稳固住房。中里乡很多贫困户都住在兄弟家,甚至有部分2016年脱贫户在没有拿到危房改造指标的情况下借钱起了房子,他们数据上已经有稳固住房,但是一直在等危改指标。希望扶贫办能够发一份正式文件,定义清楚稳固住房的概念,以备第三方验收,同时,希望建设局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下达危改指标。

3. 异地搬迁方面,中里乡贫困户报名集中安置132户,679人。但是截至目前,移民搬迁指标还未真正落实,不知道多少户分别是哪一户能够搬迁。2016年没有稳固住房但申请了移民搬迁的脱贫户,他们的稳固住房如何解决?希望上级能够给出明确答复。

4. 贫困村摘帽“十一有一低”方面,根据最新反馈数据,新农合参合率未达到95%以上的村有龙山、双古、中里3个村。希望区新农合办协调区教育局,尽快将学生参合人数统计汇总。

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二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和省委、市委有关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脱贫攻坚工作,6月22日,市政协四届二十四次常委会议就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协商议政。此前,市政协组成4个调研组,就这项工作进行了调研。委员们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与建议。现综合报告如下: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领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暑,以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执行力,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注重加强领导。成立市、县、乡、村四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坚持“四级书记联动”抓扶贫,明确脱贫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确保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实到村、到户。坚持专项督查,严肃问责问效,严格落实各级责任主体的责任。二是切实澄清底子。制定《信阳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整改工作实施方案》,逐户填写《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入户档案》,确保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一个不能漏、一个不能错”。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万,贫困村527个。三是搞好结对帮扶。全市36位市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并包保贫困县脱贫,市直121个单位定点结对帮扶全市121个贫困村,省、市、县共派出892名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实现了干部驻村帮扶全覆盖。四是做到分类施策。坚持转移就业扶贫,有序推动农村劳动力到外地就业;发展优势产业,让“出不了门、就不了业”的贫困群众就地发展生产脱贫;强化对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激励、扶持救助对象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要求,科学实施搬迁扶贫;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兜底,保障和救助到户到人。

我市作为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占全省的十分之一,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面临诸多困难。

1.精准动态管理机制不健全。识别精准的“五清”工作虽然阶段性完成,但由于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农户收入的多样性、隐蔽性较强,准确把握和核实农户收入的难度较大,9个县区的精准识别准确率只有92.8%,再识别、新录入仍有一定空间。扶贫对象的清退标准和程序尚不够明确,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脱贫工作的绩效考核跟进不够到位,没有及时督促、推进一些帮扶措施的有效落实。

2.扶贫行动方案出台缓慢。我市已经制定了《信阳市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明确了分期分批实现脱贫的工作目标,但3个重点县和一些行业扶贫方案还没有出台。如金融扶贫尚未破题,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水利扶贫、交通扶贫等缺乏行动计划,政策兜底还没有实施细则。

3.产业扶贫拉力不足。特色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方兴未艾,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本地就业的带动力不足。产业集聚区尚处于成长阶段,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不足,转移就业有限。产业扶持刚刚起步,有的尚在制定扶持规划,有的尚在探索扶持模式。

4.宣传引导不够到位。部分贫困户缺乏志气和信心,“等、靠、要”思想严重, “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个别群众不能正确理解脱贫政策,游说上访,“争贫不真贫”。一些贫困户不能客观认识自身不足,好高骛远,不愿参与扶贫项目。如商城县在省妇联大力支持下,开办为期两个月的“月嫂”“家政”培训班,仅有13人参加培训,却无一是贫困户。对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工作检查的多,业务指导的少。

5.社会帮扶氛围不浓。一些企业、民间组织、社会机构虽然热心公益和慈善活动,但没有有组织、有目标地参与脱贫攻坚。一些帮扶部门虽然有脱贫帮扶任务,但计划不明确、措施不到位,使命感、责任感不强。在已经明确的“四结对、四协同”中,产业集聚区、乡贤人士行动迟缓,有的尚没有动员。

三、意见与建议

脱贫攻坚是我市目前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加快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1.聚焦精准完善机制。牢固树立精准意识,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坚持精准脱贫的政策导向和工作取向,突出“特惠”和“滴灌”,因户因人施策、因致贫原因和贫困类型施策,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完善精准脱贫的工作机制,建立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机制,对经过帮扶已经达到脱贫标准的,通过程序及时退出;对因各种原因致贫返贫的,按照程序及时纳入,做到应退尽退、应扶尽扶。建立和完善脱贫工作的绩效考核机制,将日常督查、年度核查、第三方的评估调查有机结合,增强考核的真实性、及时性,有力促进各项扶持计划的落实,做到真扶贫、实现真脱贫。

2.及时出台各项行动计划。财政、发改、交通、教育、民政、旅游、国土等部门要按照省、市分工方案,深入调查研究,牵头制定支持脱贫攻坚的行业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转移就业脱贫、教育脱贫、产业脱贫、医疗救助脱贫和政策兜底脱贫。帮扶单位、乡村要制定和完善因户施策的具体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时限、措施、进度,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各项扶持措施应相互衔接,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3.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一是发挥资源优势,加快茶叶、畜禽、水产、油料、花木、林果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打造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二是立足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山水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旅游业,建设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基地。三是按照“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要求,强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

4.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市、县财政每年新增扶贫资金增幅应高于财政收入增幅,并通过财政贴息、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手段,鼓励引导全社会增加扶贫投入。市财政的奖补资金应提前或及时拨付县区,各部门应加大行业扶贫投入力度,将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向贫困人口集中地覆盖。二是加大信贷扶贫力度,增加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用于贫困地区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积极稳妥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切实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发展生产筹资难的问题;鼓励在贫困地区开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新型农业保险试点。三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将各类资金统筹整合,相互配套,形成扶贫投入合力。

5.强化扶贫工作创新。抓住信阳是国家第二批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以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验为载体,在优化扶贫政策、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拓宽产业扶贫方式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方式、新路径。将光伏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新业态、新方式引入扶贫开发,创新产业扶贫方式;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合作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采取租赁、入股、合作、托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创新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在新县、光山县开展“扶贫+保险”试点的基础上,创新扶贫保险机制,逐步在全市推广,将贫困户整体纳入农业保险,保障全市贫困群众脱贫零风险。

6.大力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宣传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政策规定,做到脱贫政策家喻户晓。坚持鼓干劲、聚能量,引导干部克服畏难情绪,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利用“全国扶贫日”等重要时段,突出宣传帮扶典型、脱贫典型和脱贫攻坚的成功事例,扩大示范带动效应,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7.加强社会帮扶工作。引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成功人士、民营企业等主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开展“百企帮百村扶贫行动”,组织百家以上企业与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不脱贫不脱钩。搭建社会机构和志愿者参与扶贫的工作平台,鼓励各类社会团体、扶贫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志愿者,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开展捐助款物、助教、助医等扶贫济困活动,壮大脱贫攻坚力量。

第二篇:对于乡镇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关于 乡镇 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 乡地处黄河西岸,西距县城 8 公里,西起惠农渠与城关镇接壤,东以黄河主流中心为界与陶乐镇相望,北与头闸镇为邻,南连通伏乡。全乡现辖 13 个行政村 110 个村民小组,共有 6501户22769人,其中: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27%。区域面积为 127 平方公里,占全县的 3.89%,其中耕地面积 10.8万亩。农业产业以玉米制种、优质水稻、露地蔬菜、中草药种植、畜牧养殖为主,20xx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12200 元。

20xx 年—20xx 年,按照自治区异地搬迁安置政策,我乡共安置插花移民 225 户 944 人,其中“十二五”异地搬迁安置移民180户720人,按照每户5亩耕地,不少于80平方米的住房要求,共收储土地 900 亩,资金 810 万元,住房 17209 平方米,资金906.4 万元;“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 45 户 224 人;按照每人 1 亩耕地,不少于 80 平方米的住房要求,共收储土地 227 亩,资金 204.3 万元,住房 4124 平方米,资金 217.2 万元。按照脱贫攻坚的要求,共确定建档立卡户 78 户,其中“十二五”33 户,“十三五”45 户。全乡 225 户移民中共有劳动力 784 人,在校学生 144 人(小学 51 人、初中 42 人、中高职 36 人、大学生 15人),20xx 年享受雨露计划学生 8 人,学前适龄儿童 3 人,60 岁以上 67 人,丧失劳动能力 7 人,其中包括残疾人 15 人、享受低保 149 人、五保户 1 人、高龄津贴 5 人,缴纳养老保险 853 人,

缴纳医疗保险 1002 人,需要社保兜底 30 人,目前入住 142 户,外出务工 83 户 125 人。

二、主要措施 根据“五个一批”要求和区、市、县党委、政府的要求,我乡按照“宜居”、“宜业”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站所和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 xx 乡插花移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认真抓好落实。

(二)建档立卡到户到人。我乡按照“建档立卡”工作的要求,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对确定 78 户 456 人建档立卡户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每月一次深入建档立卡户家中了解情况,摸清每个人的基本情况,同时大力宣传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结合“下农村、送政策、促发展”活动和作风效能提升年“大走访”活动,结合实际,从乡机关、各村选派乡村干部共 82 名帮扶人员,采取领导包片、站所包村,二对一和一对一干部包户的形式,形成结对帮扶机制。严格帮扶工作制度。制定出台《xx 乡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必须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找准

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计划,做到“不脱贫不收队”。

(四)实施更新观念助力工程。把增强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激发其内生动力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利用各种有利时机,深入村队,通过进村入户、走访慰问、座谈交流、教育培训、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举办脱贫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中央、自治区、市建档立卡户相关政策,讲科学、讲技术,送法律、送咨询、送温暖,抓好贫困群众思想教育,切实引导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意识,不等、不靠、不要,实现“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

(五)开展技能培训增收计划。把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脱贫的重要举措,整合培训资源,落实就业培训政策,加大培训力度,建档立卡人员中凡 16-55 周岁有劳动能力且有培训意愿的全面纳入免费技能培训范围。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建档拉卡人员就业机率,促进就业、增加收入。以本乡特色产业用人需求相关工种为培训重点,20xx-20xx 年组织各类就业技能培训三百余人次。

(六)发展建档立卡户产业扶持。养殖业方面动员养殖场低价为帮扶户提供优质牛犊,乡畜牧站为每户提供饲养技术、圈棚建造,协调做好防疫、治病、饲草调制和冷配等服务工作,鼓励和引导帮扶户发展庭院养殖;种植业方面鼓励建档立卡户从当地群众中承包土地,种植中药材菟丝子、蔬菜和发展制种产业。乡

农业服务中心做好帮扶户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服务工作。

四、取得的成效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对贫困地区居住在山区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是明显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一是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易地搬迁后,群众告别了恶劣的生存环境,集中居住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住房由过去的土房、危房变成了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房屋,人均住房面积达到 17 平方米以上,户均宅基地达到了 0.5 亩,基本上实现了通水、通电和宅区道路畅通。二是拓宽和增强了群众增收渠道及脱贫致富的能力。易地搬迁后,一部分群众不再依赖原有的土地“靠天吃饭”,而是通过畜牧养殖、劳务输出、商贸流通、发展高效农业等多种渠道增加收入。我乡大力扶持搬迁移民的产业发展,利用龙头企业推行“ 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组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搭建扶贫户连接企业和市场的桥梁;以基地为依托的产业扶贫模式,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小型养殖业、开发种植业;拓宽产业扶贫融资渠道,实行捆绑产业,实施金融信贷扶贫,以建档立卡的 45 户贫困户为目标,通过自身信用或“两证”抵押为帮扶户进行担保,增加授用信贷额度。同时随着搬迁,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激发了他们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热情,为在“搬得出”的基础上实现稳得住、能致富,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奠定了基础。三是人居环境有了变化。

各县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中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坚持边总结、边完善,使项目规划设计更加科学,更加切合群众居住实际。四是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由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迁出区域地质灾害较多,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严重,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造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结合“退耕还林工程”有效地促进了迁出区域的生态恢复、建设和保护。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我乡财政困难、人多地少,要完全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我乡将国家补助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用于住房建设,配套和整合资金通过给水利、电力、交通等业务部门下达任务的形式落实。致使建成的部分安置点尚未实现通水、通电和道路硬化,个别没有按实施方案修建暖棚、圈舍等配套设施,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和完整性,使项目建设周期延长,竣工验收滞后。二是后续产业开发滞后,群众增收渠道仍然狭窄。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后续产业开发投入不足、组织引导不力,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大多数群众仍然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收入渠道狭窄,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较低,仍处于基本解决温饱的状态,整体面貌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部分群众的思想观念仍然比较保守,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的意识还不够强。

六、意见建议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还处在试点阶段,结合近几年的实践,由

于各地条件的差异,要完全按政策规定实现以整村整社搬迁为主的目标等要求,项目实施中困难较多,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严格执行“一公开、两参与、一测评”制度。全面落实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发挥项目最大扶贫效益。在今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项目建设中应严格执行“一公开、两参与、一测评”制度。“一公开”就是公开项目名称、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建设内容、建设期限、实施单位等主要内容,实行阳光工程。“两参与”就是让群众参与项目实施方案的讨论制定,使之更加符合群众的愿望,不断提高项目论证的科学性、民主性;让群众参与项目实施过程,既让群众在项目建设中增加收入、减轻负担,又让群众自觉进行监督,有效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

“一测评”就是项目建成后组织开展受益群众满意度测评。

(二)以人为本,加强科学规划。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易地扶贫搬迁应抓好四个重点环节:一是认真开展摸底调查,选准搬迁对象、摸清安置区资源承载能力,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最佳实施方案。二是合理确定安置地。在调查摸清安置区人口、土地、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电视、教育、卫生等各方面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和评估后续产业发展潜力及群众就业机会,择优确立安置地。三是做深做实做透基础工作,积极开展搬迁户安置区宅基地划拨,耕地置换等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三)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资金整合作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实施成功的保证。为此,必须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最大限度地把国家其它专项资金整合到项目区。积极整合整村推进、退耕还林、人畜饮水、农村能源、乡村公路、农网改造及其他扶贫资金,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充分调动水利、电力、交通、教育等部门的积极性,搞好配套设施建设,全面解决安置区路、水、电、医、学校、户籍等与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四)积极培育和开发后续产业。在加强改善安置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遵循“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原则,科学培育主导产业,积极落实保障措施。一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面向市场,科学指导,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按照农牧结合和集约化经营的思想发展生产,整合产业发展项目,完善养畜暖棚等后续产业配套工程建设。如建设牛羊养殖村、蔬菜基地村等。二是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将搬迁户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引导他们发展商品经营、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不断增强城镇活力,壮大城镇规模,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三是加大劳务培训和输转力度。把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作为劳动力培训的重点,分批分次开展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本领。鼓励开展自主创业,并通过政府组织输转和帮助实现就业,增加收入。

第三篇:乡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县城西南61公里处,东与漩涡镇相接,西与石泉县喜河镇毗邻,南与汉中市西乡县交界,北依巍巍凤凰山,541国道穿境而过,长江一级支流汉江横穿其境,自古商贾云集,素有“小汉口”美誉。全镇版图面积169.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538亩,其中水田11000亩、林地138029亩。辖15个村和1个居委会,184个村(居)民小组,8110户25184人。其中深度贫困村5个,一般贫困村7个,非贫困村3个,全镇共有在册贫困户2424户,6935人,(低保贫困户498户,1197人;五保贫困户545户,674人)。

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加强扶贫战线上党组织的建设,在各村成立了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在党支部引领下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做到小问题不出支部,大问题拿到镇党委集体研讨解决,形成党委领导下的党支部责制的工作模式,发挥各党支部在扶贫工作中的桥头堡垒作用,大大提高了各工作队的工作效率。三是加强脱贫攻坚四支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除加强精准扶贫业务培训外,同时加强扶贫领域中的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的培训,用纪律约束管理扶贫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战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抓好“四支队伍”建设,发挥干部结对帮扶作用。四支队伍作为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一是加强“四支队伍”的业务培训和管理,结合干部培训计划,多次举办脱贫攻坚政策、问题整改等内容的集中培训,培养了一支业务精干、纪律严明、能吃苦耐劳的富有战斗力、凝聚力的扶贫工作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基本保障。二是带领扶贫工作队员深入各村、各贫困户开展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帮助每个贫困村、贫困户研究制定脱贫计划,按照要求做好入户帮扶工作,建立管理好扶贫工作档案。三是完善干部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考核机制,采取各工作支队交叉验收模式,工作队员既互相监督、互相学习提高,又能提高帮扶效率。

(三)依托镇园产业联盟,提高造血功能。在积极梳理产业发展思路的同时,结合“镇园联盟”,按照“党支部+企业+合作社(产业小组)+农户”模式,先后与民康、阳晨、秦丰、金康、高誉、本山蜂业五家签订产销协议。全镇15个村成立了“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产业类别,各村都建立了3—5个产业小组,形成了“集体牵头—产业小组带动—长短结合”的发展模式。同时,积极联系xx高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xx村新建绞股蓝初级加工厂一座,每年可加工处理绞股蓝3000亩,解决当地10余人的务工就业,提高了脱贫攻坚的造血功能。

(四)着力资源整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脱贫攻坚项目的支持,我镇加大对村级道路硬化、人畜饮水、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的投入。全镇列入“三年滚动计划”道路陆续开工建设。通过整合各项资金,完成一个市级、两个县级党建示范点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以村“两委”牵头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了一批特色种养殖等产业,进一步发挥党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高脱贫致富技能。我镇联合县人社局轮流在各村开办了劳动实用技术培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带领深度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村班子成员到外地参观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创业就业能力和能人大户的带头致富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群众思想滞后。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我要成为贫困户”思想较普遍。这种不愿脱、不想脱、隐瞒收入、隐瞒家庭基本情况,争相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的扶贫工作。

(二)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各村虽计划投产了一部分产业,但是主导产业对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支撑作用还不够明显,贫困户加入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村级建立的合作社发挥作用有限,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引领作用。

四、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一)落实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制定完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落实党委班子成员脱贫攻坚责任。层层建立“抓领导、领导抓”的工作格局,要求主要负责人做到“五个带头”,重点督查“五个落实到位”,全面推进“党支部联系贫困村、促贫困村脱贫摘帽,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促贫困户脱贫”工作。

(二)抓好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形成“产业扶贫”新动力。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组建到哪里,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的组建力度,重点支持和培育企业、合作社内优秀青年的党员发展工作,让党员带动产业、党员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强农民自力更生能力。

(三)抓好党小组精细定则工作法,构建帮扶新途径。根据党员分布、年龄和个人特长,合理划分党小组及其工作职责,在支部带领下以党小组为单位分类带领帮扶贫困户。同时结合“三线两化一平台”建设,合理划分网格化,利用网格化和管理宣传党的知识、政策法规及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构建“智力帮扶”长效机制。

第四篇: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掌握全市脱贫攻坚情况,促进精准扶贫扶贫工作健康发展,按照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学习的通知要求,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走访贫困户和帮扶企业、视察产业基地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题调研,较为广泛、细致、翔实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一轮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后,我市有省级贫困县x个、贫困村xx个,贫困户xx户,贫困人口xxx人。截至目前,已脱贫xxx人,剩余xx人。贫困发生率降至x.x%。据测算,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xxx元,与xx年相比增长xx元,增幅达到x.xx%。据统计,我市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为:因病xx.x%、因残xx.x%、缺劳动力x.x%、因学x.x%、缺资金x%、缺土地x.x%、其他(缺水、因灾、缺技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x.x%。目前看,全市脱贫攻坚一直保持较好态势。近两年,省考评组针对我市三县一市脱贫攻坚工作的考评,总体排位靠前;x县代表全省迎接国家考评,得到了充分认可,并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中央巡视组在我市随机抽查了两个县、四个乡(镇)和五个村后,给予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总体上很好”的评价。

二、主要做法

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以xxx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注重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强化监督执纪,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一)政治上高度重视,激发脱贫攻坚的工作动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强化组织领导,不断推动脱贫工作。一是迅速进行安排部署。多次召开了市、县两级工作会议,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x次,市政府常务会x次,全市大会x次,各级调度会xx次,专项督查xx次,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二是选优配强帮扶力量。我市四个班子领导同志能够以上率下,直接联系到村到户,每名市级领导直接联系x个贫困户。省、市、县三级分别向xx个贫困村选派了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向x县选派了x名后备干部到任主抓扶贫工作的副乡(镇)长或副局长。同时,举办了第一书记培训班,印发了《x市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十项制度”》,加强了帮扶力量。三是主动学习成功经验。召开第一书记互查互学现场会,各县(市、区)之间交流了经验;先后到省内xx市、xx市、xx县、xx县等地考察学习经验做法,取长补短,提高工作;省外到xx省和xx省部分市县学习考察,开阔眼界、启发思路。四是提早开展冬春行动。制定《x市脱贫攻坚“冬季行动”实施方案》,变“冬闲”为“冬忙”,实现了“xxx”工作目标;制定《关于开展春季帮扶工作的通知》,开展了“送物资、备春耕”、“送技术、助发展”、“送温暖、解难题”等帮送活动,帮助贫困群众抢抓春耕有利时机,开展春耕生产,助力脱贫攻坚。五是从严从实督查考核。xx年,市级层面对市直包保部门和第一书记帮扶工作成效进行了严格考核,并对市级领导干部推动工作落实、脱贫产业项目进展、第一书记履职尽责情况等共开展x次督查。县(市、区)级层面或联合两办督查室、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单独开展高标准严格督查共xx次,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

(二)科学进行动态调整,筑牢精准脱贫的坚实基础。围绕档内、档外、往年脱贫人口这“三类人群”,狠抓了“两识别一核查”(档内再识别、档外识别、往年脱贫人口核查),深入开展了精准再识别工作,采取“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评议”的“五步识别法”,在县级范围内加强数据比对,识别结果让“身边人”把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由xxx人调整为xxx人,进一步打牢了精准脱贫基础。识别结束后,及时指导各地将贫困人口信息录入到全国扶贫信息系统和我省大数据平台,实现建档立卡规范运行,与此同时,我市还强化档案资料等内业管理,专门下发通知,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完备,工整、清晰。

(三)落实脱贫资金项目,提升贫困人口生产生活质量。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市已累计实施脱贫项目xxx项,完成投资x.xx亿元。在xx年实施脱贫项目xxx项的基础上,xx年建设脱贫项目xxx项,其中:续建脱贫项目xxx项,新建脱贫项目xxx项。中央财政投资xx万元,省级财政投资xx万元,市县财政投资xx万元。市县两级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全力确保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不减。各地在加大资金投入、发展项目的同时,加强对资金、项目的检查审计,不断强化项目管理,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库,把脱贫产业项目所有权划归村集体所有。另外,注重谋划长远项目,比如x县建设的xx兆瓦光伏发电项目,x县建设的果松镇民宿旅游项目等,让贫困人口长期有稳定收入。通过不断推进项目建设,农村贫困人口在吃、住、行等各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全市广播电视和通讯通达率达到xxx%,用电质量有保障率达到xxx%,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适龄成员入学率达到xxx%。

(四)健全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市级层面出台了《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x市脱贫攻坚规划》、《全市脱贫攻坚主要任务责任分工方案》等系列政策意见。x市出台了卫计、水利、电力等x个方面的支持计划方案,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加大健康扶贫力度。出台了《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的意见》、《x市精准扶贫“脱贫保”工作实施方案》等,在提高报销比例、解决因意外事故、大病风险致贫、返贫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xx区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区属公立医院治疗实施“四免一减”政策(免床费、免取暖费、免挂号费、免体检费,减收xx%辅助检查费),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基本医疗服务。三是加大社保兜底力度。x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同意市区城乡低保标准的批复》,将xx区、二道江区、x医药高新区农村低保标准调整为xx元/年,较xx年提高了xx元。各地低保标准也全部提高到xx元/年以上。四是加大教育支持力度。全市“全面改薄”项目学校xxx所,达标xxx所,达标率xx%。招聘特岗教师xxx人,为贫困村教师每月发放xxx元补贴资金。x县实行“三免两减一奖”政策(免除学生本费、书费、校服费,减收xx%伙食费、xx%校车费,奖励考上大学贫困新生),启动大学生圆梦计划,为xxx名在校大学生贷款xxx万元。五是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全市x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全部完成,改造房屋质量达标,达到入住条件。六是加大饮水安全保障力度。市水利局与各地签订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xx年实施的xx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覆盖xx个贫困村,解决了全部xx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五)动员各界包保帮扶,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市县乡三级共有xxx个部门、xxx名干部参与包保。一是省直部门带头包保。x位省级领导率领省直xx个部门包保我市x县的xx个贫困村,已投入扶贫资金xx.x万元,其中:自立村xxx万元,马鹿村xxx.x万元,西腰沟村xx万元。二是市直部门深入包保。结合包保工作实际,制定下发《市级领导深入包保县(市、区)、乡(镇)、村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的方案》、《关于开展市县(市、区)直包保部门领导干部驻村蹲点帮扶活动的通知》等,将领导干部走访调研纳入日常工作重点。全市xx名市级领导带领xxx个市直部门深入到包保村、户,开展走访慰问xxx次,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折合价值xxx.xx万元,协调落实帮扶资金xx.xx万元,帮助发展脱贫项目xxx项,解决问题xxx个。三是县直部门全力包保。x县建立了“县领导包乡镇、xx个部门包村、xx余名干部及xxx户企业包户”的三级包保工作责任制,与贫困户全面对接、建档立卡、明确责任人,做到了层层落实、一户一策;x县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活动,制定了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驻村蹲点帮扶长效机制,每月驻村入户不少于x昼夜,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xx区开展了“春日阳光行动”,投入资金xx万元,帮助贫困人口改善居住环境。四是进一步充实企业包保力量。在xx年xxx户企业参与包保的基础上,xx年又召开工作协调会,动员市直金融、通信、能源等行业、企业共xx家,动员县(市、区)企业和个体经营业主共xxx户,充实进包保队伍,壮大企业包保力量。五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帮扶活动。x市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xx个文化协会主动开展“文化扶贫活动”;驻通部队、x武警、医院主动请缨帮扶贫困村;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也主动发挥行业优势,参与帮扶活动。

(六)坚决查处扶贫领域违纪问题,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纪律保障。坚持把查处扶贫领域违纪问题作为纪律审查重点,严肃监督执纪问责,不断加大查处力度,切实担负起保障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xx年以来,全市共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xx件,占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腐败案件总数的xx.xx%;给予党政纪处分xx人,占发生在群众身边腐败案件违纪总人数的xx.xx%;移送司法机关xx件xx人,占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中移送司法机关总数的xx.xx%。

(七)开展全方位舆论宣传,营造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一是建立宣传阵地。制定了《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方案》,开辟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专栏,在电视、广播、报纸上进行了广泛宣传,营造了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典型引领。挖掘和树立了脱贫致富典型xx多个、进行巡回报道xx余次,以“x好人”评选为载体,表彰脱贫攻坚方面“x好人”x人。三是不断扩大影响。录制了《x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专题片,并在全市三期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进行了播放;邀请部分乡村干部、贫困户、脱贫户、行业部门、脱贫办干部等与x电视台联合录制和播放了三期《心桥》栏目;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从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出发,参与录制了《学习故事会》和《权威访谈》栏目,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四是刊发脱贫信息。全市共编发工作简报xxx期,在新闻媒体刊播发脱贫工作稿件xx件,其中:国家级媒体上刊播发xx件,省级媒体上刊播发xxx件,市级媒体上刊播发xxx件,县(市、区)媒体上刊播发xxx件。省扶贫开发工作简报刊发了xx篇x经验做法;省刊《吉林画报》刊发了x期x做法;央视生财有道系列节目播发了我市的经验做法;《新长征》杂志、国务院扶贫开发网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刊、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国扶贫在线》多次报道x脱贫工作;《吉林x县银色经济助脱贫》获得由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中国发展门户网承办的“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拍客大赛图片类最具网络人气奖。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全市脱贫攻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保持较好的态势,但结合中央和省委对我市扶贫工作的巡视情况看,虽然已经整改了大多数问题,但有些措施不能立竿见影,需要长期坚持,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脱贫基础仍不牢固。一是产业项目安排不平衡。个别县乡把主要力量都集中到贫困村中,x县有xx个非贫困村、x县有x个非贫困村、x县有x个非贫困村,共xx个非贫困村还没有发展产业项目,而非贫困村中也有贫困人口,导致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没有产业项目可以依托,脱贫难度较大,有些项目年回报率过低,回收成本时间较长。二是产业趋同风险高。实施的脱贫产业项目缺乏特色,比如,木耳种植项目很多,并且大部分种植和养殖项目还处在生产初级产品阶段,没有形成后续深加工、包装、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存在重生产、轻经营,重项目、轻管理的问题,面临着销路差的风险。三是扶贫产业项目资金还有缺口。通过政府投入、部门包保、争取项目资金和各界援助等多种方式,有些小项目得以实施,但有些需要较大投资的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仍然存在资金缺口。

(二)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一是群众致富能力弱的问题。有些贫困户思想保守、落后,有些缺少致富本领、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有些缺少劳动力,有些由于身体状况不好等原因,即使发展了项目,也难以实施,只能依靠分红或兜底,极大地影响了脱贫致富的能力。二是部分贫困群众思想消极,脱贫致富的主体意识不强,自我脱贫的技能和内在动力不足,“等、靠、要”依赖思想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以致出现“上急下慢、外热内冷”的现象。

(三)包保帮扶不深入、群众认可程度不高。一是少数单位和个别人仍然固守老观念、沿用老套路、使用老办法,没有真正做到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二是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驻村不扎实,对贫困户具体情况了解不深入,存在主观臆断,制定的帮扶措施不切合实际。三是有的帮扶只重视眼前效益,仍然停留在单纯的给钱给物“慰问式”帮扶层面,对如何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和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稳定脱贫思考较少,与“七个一批”结合不紧密,不切合群众实际需求,缺乏针对性。

四、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因势利导,充分激发和调动贫困群众的内在活力。“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才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和保证。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加强对贫困群众教育引导,教育群众自强自立。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贫困群众农业科技和创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使他们既有心志脱贫,又有能力致富。在贫困户脱贫致富后,包括脱贫后的巩固性,要确保支持政策不变、帮扶力度不减,彻底消除贫困群众的顾虑,确保脱贫不反弹。

(二)狠抓产业,夯实脱贫致富根基。一是科学谋划产业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注重传统产业向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加大产业项目的实施力度,确保非贫困村也有产业项目,扩大产业项目覆盖面。同时,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加快补齐贫困村建设的短板。二是转变观念,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农村能人、大户带动作用,发展家庭农场、林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新型经营主体(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合作发展模式,建立脱贫帮扶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三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强对贫困户的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城市卫生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和搭桥联系,组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强化领导,增强扶贫攻坚能力。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脱贫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落实好各级脱贫攻坚的责任。特别是要强化乡(镇)村两级的扶贫主体责任,把责任到人、措施到户、督查到点,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机制。要充分发挥好各级领导带动表率作用,发挥好包扶人员、社会团体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出台优惠政策,建立社会贫困信息平台,提供服务保障,营造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三是要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资金不出问题。四是强化扶贫工作督查考核。建立约束机制、坚持齐抓共管,严格责任管理。要用“管理机制”把包扶力量的作用发挥好,扶贫政策落实好,精准施策贯彻好,确保脱贫攻坚目标的全面实现。

第五篇: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茶庵镇脱贫攻坚工作以习总书记关于扶贫系列论述为指导,以中央、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工作主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把脱贫攻坚作为统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坚持一切政策向脱贫攻坚倾斜,一切要素资源向脱贫攻坚集中,守好扶贫主业,落实扶贫主责,突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用水安全上存在问题,努力围绕实现233户,450人脱贫为目标,扎实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四项措施保障脱贫坚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抓紧明确目标任务。各村、镇直各各单位要结合本村实际和单位工作特点制定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二是抓紧谋划好重点项目重点措施。各村广泛宣传动员,让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都参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按照政策规定做到应补尽补,切实发挥产业扶贫带贫减贫作用。各村因户因人精心谋划好精准帮扶措施,用活用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各位村干部的责任,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巩固脱贫成果。全年共有1056户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从事种养加等特色种养业,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全镇三批次实施产业发展项目31个,发放产业发展补助资金718万,全镇共实施基础建设项目23个,投入资金1053万元,近30个村民组5000多人受益。三是广泛宣传发动。采取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发放宣传单、明白纸、告知书等。要充分发挥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离任村干部、村民组长的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的帮扶宣传工作,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全面增强党和政府脱贫攻坚政策感召力和影响力,提升群众满意度、认可度。四要兑现好奖惩。对于2018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较好的村(街)、镇村干部、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以镇党委、政府的名义予以表彰奖励,对于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负责人、个人进行约谈。

二、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大排查工作

一是排查义务教育阶段未入学学生,教育资助是否全部享受。二是排查建档立卡农户家中住“C类”“D类”危房。三是排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否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合参保费用是否由政府全额代缴。四是排查“安全饮水有保障”情况,重点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量、水质是否达标,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镇里要求各村对于排查出的的问题建立台帐,盘点销号,对于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镇、村无力解决的逐级上报,确保所有问题最终全面得到解决。

全年享受教育资助1884人次,资助金额162余万元。1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实施了“房屋修缮计划”,共落实补助资金152.61万元。1100人次住院贫困人口报销700余万元,3200余人次门诊病人享受“180”报销110余万元。

三、扎实开展好贫困人口脱贫,巩固好脱贫成果。

针对剩余的贫困口均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的特点,各村因户因人施策,积极帮助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村级集体资产收益分配侧重向此类人群倾斜。按照贫困户知情确认、评议公示、审定公告、备案标注、颁发光荣证的程序,我镇已完成233户,450人的脱贫任务。11月份,经省组织的第三方评估,我镇233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四、2020年工作谋划

对照“四摘四不摘”标准,积极规划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一是规划了103个基础设施项目、103个产业发展项目并已全部进入项目库。二是落实做好“温氏养猪”项目,促进项目早建成早生产,发挥项目的持久带动效益。三是积极建好结对帮扶扶贫车间建设,督促施工企业严把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早日建成,生产企业尽快入驻,解决贫困人口就近务工问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乡镇水利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县政协副主席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