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2022-09-20

第一篇:军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初三政治完整版复习资料

一、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一)珍爱生命,调控情绪

(二)公平正义,诚实守信

(三)承担责任,亲近社会

二、学法知法,依法自护

(一)知法守法

(1)认识法律

1、法律的特征: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具有强制性

c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的作用

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制裁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保障社会公平

(2)遵守法律

(二)依法自护

(1)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学校保护

(2)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a青少年要加强防范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b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

三、行使权力,依法维权(权力与义务具有一致性)

(一)权力与义务同行

(1)正确行使权利:1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

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力

(2)自觉履行义务:公民的法定义务:

我们的道德义务: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我们的人身权利

(1)生命健康权

(2)人格尊严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三)文化、经济、政治权利

1文化:受教育的权利

2经济:

财产所有权、

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

3政治:知情权、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

四、崇尚宪法、依法治国

(一)崇尚宪法的权威

(1)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A内容上:宪法规定了国家中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根据

B效力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的活动准则

C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加严格

(2)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a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

、自觉维护宪法尊严

b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

c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尊严

(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2、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

(1)有法可依—前提

(2)有法必依---中心环节

(3)执法必严---

关键

(4)违法必究---保障

3、怎样实施依法治国?

a国家:加强法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健全制约与监督机制

b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政府必须依法执政

c公民:树立法治理念,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参加政治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参加国家管理,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

五、知晓国情,报效祖国

(一)认清基本国情,坚持基本路线(在实践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基本国情:

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坚持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两个基本点

(1)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1、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2、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例子:一带一路建设)

4、可持续发展战略

5、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就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能力

(三)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1、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经济制度:

a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四)全面建成小康,共创和谐伟业

(五)树立全球观念,共创和谐伟业

1、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发展趋势:主题:和平与发展

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

2、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a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b我国在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c我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易错总结:

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错的观点)

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力量

(六)弘扬民族精神文化和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尊重文化差异,平等友好交往

2、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中华传统美德)

六、民族团结教育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2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维护民族团结

3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

蒙古族

维吾尔族

回族

藏族

傣族

苗族

彝族

民歌

长调

花儿

舞蹈

筷子舞

十二木卡姆

弦子舞

孔雀舞

踩鼓舞

服饰

皮毛袍服

色彩鲜艳连衣裙,对襟背心

多层百褶裙

饮食

吃肉,喝奶

青稞面

油酥茶

竹筒饭

住房

蒙古包,帐篷,毡房

帐篷

毡房

吊脚楼

节日

那达慕大会

开斋节,古尔邦节

开斋节,古尔邦节

藏历新年

雪顿节

泼水节

苗年

赶秋节

火把节

第二篇:自考 领导科学 复习资料 完整版

第一章 绪论 领导职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 4,、树立并增强法制观念是保障人权的需

学习领导科学的重要方法? 领导职能,就是领导的职责和社会功。是要。

1、实证方法(又称调查研究方法), 领导本质的体现。 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2、历史方法,

1、领导职能是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实现

1、 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法

3、比较方法, 领导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律至上的观念。

4、案例方法,

2、领导职能是领导活动科学化的依据。

2、 自觉抵制特权思想,树立法律面前人

5、系统方法,

3、领导职能的实现情况是检验领导活动结人平等的观念。

6、借鉴方法。 果的依据。

3、 自觉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树立人权保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 第四章 领导观念 障的观念。

1、学习领导科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领导者的基本观念

4、 自觉坚持依法领导,树立依法用权的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

1、政治观念(领导者对政治现象和政治本观念。

2、学习领导科学是深化全面改革的需要。 质的意识和看法) 领导者树立市场经济观念的基本要求?

3、学习领导科学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人本观念(以人为本)

1、认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的需要。

3、权力观念必然性。

4、学习领导科学是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性质、内容及行使等方面的系统认识、看

2、熟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了解市战的需要。 法态度) 场经济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

简述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4、法治观念(是人们对国家法律制度的

3、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1、现代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 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形成的认识和态

4、明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科学技术的发展。 度) 和任务。

3、现代社会分工发展与深化的结果。

5、市场经济观念(是指领导者对市场经领导者树立改革创新观念的必要性?

4、人类领导思想成果长期积累的成果,是济要有正确、深刻的、全面的认识)

1、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人类领导艺术长期凝练,提高和升华的结

6、改革创新观念(是指人们对改革创新必然要求。

果。 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2、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应对时代变革的客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7、政绩观念(是对领导干部或政党机关施观需要。

1、决策工作专门化。 政作为取得的成绩形成的总体看法和基本

3、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2、领导主体集团化。 观点) 设的迫切要求。

3、领导方式民主化。 领导者树立政治观念的必要性?

4、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保证领导事业发展

4、领导方法科学化。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不竭动力。

第二章 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的政治观念。 领导者树立改革创新观念的基本要求?

一.被领导者的特征?

2、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需要正确的

1、 认识改革创新的性质和目的。

1、服从性,

2、受动性,

3、对象性, 4政治观念。

2、 明确改革创新的价值和作用。 源泉性, 5不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较低领

3、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需要树立清醒的政治

3、 坚定改革创新的立场和方向。

导职务。 观念。

4、 始终保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

二.领导者的特征?

4、坚持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要树立正确的状态和思维方式。

1、拥有职权, 2负有责任, 3 政治观念。

5、 善于选择合理的改革策略和方法。 4富于创新, 5多重角色。

5、做好对外工作,有效抵制和平演变,需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念的基本要求?

三.被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 要坚定的政治观念。

1、明确什么是政绩。

1、被领导者是领导者的对应面。 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2、明确为了谁创造政绩。

2、被领导者起着产生与选择领导者的根本

1、 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的

3、明确看待政绩的标准。

作用。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最终

4、明确怎样创造政绩

3、被领导者对领导效能起决定作用。 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五章领导决策

四.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2、 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站在科学决策的原则?

1、相互信任的关系。 工人阶级、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甘当

1、客观原则,

2、相互促进的关系。 人民公仆,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2、信息原则,

3、相互支持的关系。 真心实意的为人民谋利益。

3、预测原则,

4、相互转化的关系。

3、 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念,自觉的用马列

4、程序原则,

5、相互监督的关系。 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5、可行原则,

五.领导认识的特征? 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学发展

6、选优原则

1、原则性。

2、超前性。

3、综合性。

4、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统领党和国家各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

创造性。

5、系统性。 项工作的全局。

1、任何领导工作都离不开决策。

六.领导实践的特征

4、 坚持严肃的政治纪律,保持敏锐的执

2、决策是贯穿领导过程始终的活动。

1、权威性,

2、依附性,

3、目标性,

4、政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

3、决策是领导者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 组织性,

5、协调性,

6、超脱性,

7、服务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必要性?

4、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领导事业的成性

1、坚持以人为本是由领导工作中的主要矛败。

七.领导的类型。 盾决定的。 科学的决策程序主要包括的环节? 历史进程:自然式领导,家长式领导,管

2、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对领导者

1、明确问题,确立目标。

理式领导,公仆式领导。 的本质要求。

2、集思广益,拟定方案。

行为特征:原始简单领导,集权式领导,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基本要求?

3、分析评估,选择方案。

民主式领导,公仆式领导,专家式领导。

1、 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4、实施方案,反馈修正。

领导关系:层级式领导,单线式领导,星

2、 坚定先人后事的立场。 科学决策必须符合的四个基本标准? 式领导,轮式领导,网络事领导。

3、 坚持依靠关键人才的原则。

1、具有明确的决策目标。

第三章 领导的职能和原则

4、 树立人尽其才的观念。

2、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实的目标。 领导的基本原则?(一般原则)

5、 鼓励人才竞争的意识。

3、现实决策目标所付出的代价要小。

1、统一领导原则。 领导者树立权力观念的基本要求?

4、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要小。

2、分层领导原则。

1、对权力内容的正确认识。 在决策过程中,领导者应该在哪些方面发

3、系统整体原则。

2、对权力来源和性质的正确认识。 挥好智囊团的作用。

4、权责一致原则。

3、对权力行使原则的正确认识。

1、对决策问题进行科学预测。

5、民主公开原则。

4、对权责关系的正确认识。

2、对决策方案进行具体的设计,并对其进

6、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5、对用权监督的正确认识。 行详细的分析评估。

领导的总原则?领导者如何设立正确的权力观念?

3、对决策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咨询。

1、党的基本路线原则。

1、对权力内容的正确认识。

4、对决策的实践情况进行反馈分析。

2、民主集中制原则。

2、对权力来源和性质的正确认识。 科学决策方法中的德尔菲法?

3、实事求是原则。

3、对权力行使原则的正确认识。 其具体做法是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询意

4、群众路线原则。 4对权责关系的正确认识。 见的形式,通过书面的方式向专家们提出领导的一般职能? 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必要性? 所要预测的问题,得到专家们不同意见的

1、引导,

2、指挥,

3、组织,

4、

1、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贯彻依法治国的答复后,将意见集中整理和归纳,然后又

5、监督,

6、教育。 前提条件。 匿名反馈给专家,在吃征询意见和反馈,

四.领导的基本职能?

2、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切实依法行政的被征询的专家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

1、科学决策,

2、选才用人,

3、思想政首要条件。 况下不断交流意见,经过多次循环,最终治工作。

3、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预测结果。必要条件。(下有) 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

1、在决策问题的分析上,它认为人们的分析能力有限,不能对决策有关的全部问题以分析

2、在决策目标的确立上,它认为难以一下子直接建立起一种明确清晰的决策目标,而是大致方向,并睡着这个方向灵活的调整目标。

3、在决策方案的设计上,它不要求直接制定完整的方案,而是对原有的决策做部分修改的小的方案。

4、在决策发难的最终选择上,它认为方案的最终选定不是依靠科学理论和方法来进行选择,而是现实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 第六章领导用人 人才使用的原则。

1、量才用人,职能相称的原则,

2、扬长避短,各尽所能的原则。

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4、合理搭配,整体效能的原则。

5、五湖四海,宽以容才的原则。

6、合理流动,适才适用的原则。

7、爱护人才,关心帮助的原则。

8、重视培养,用养结合的原则。 人才使用的制度。

1、人才的任免制度和培养制度。

2、人才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

3、人才的交流制度和回避制度。

4、人才的职务升降和回避制度。

5、人才的任期制度和退休制度。 人才的特点。

1、创造性。

2、历史进步性。

3、社会性。

4、专业性。

5、相对性。 选才用人对于现代领导的重要意义。

1、人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带头者和推动者。

2、人才是事业之本,是否正确的选才用人关系到社会进步,国家兴衰和事业的成败。

3、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的栋梁,正确的选才用人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着关键作用 第七章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 论述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结合业务工作一道做的原则。

3、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4、表扬和批评相结合的原则。

5、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6、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

7、循循善诱新向金阶奏罢兵的原则。

8、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行政管理,严格组织纪律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中,所运用的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指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为范例来教育工作对象,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的一种方法。 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培养和树立榜样。

2、要宣传榜样,组织工作对象向榜样学习。

3、是应通过榜样的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具体形式,使思想政治工作多样化,形象化,增强感染力,起到更好的效果。 试述思想政治工作对领导工作的主要性?

1、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者在领导工作中用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思想政治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要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要调动积极性就要根据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活动的规律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规律来做思想政治工作。

2、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即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第八章领导体制 七.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 三.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途径。 第十三章领导绩效

一.领导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领导者素质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基础。

1、恪尽职守,保持领导艺术的先进性。 一. 领导绩效的特点?

1、科学划分领导权限,

2、领导者素质是领导力的基础。

2、运用现代技术,

1、 客观性

2、要使领导制度建设法制化。

3、领导者素质决定着领导绩效的高低。

3、加强素质修养,

2、 综合性

3、要规范党政关系。

4、领导者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4、总结实践经验,

3、 动态性

4、要使领导组织机构合理化。 八.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途径? 四.领导对批评惩处的技巧?4 、具体性 二.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

1、转变观念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前

1、客观具体,

2、掌握尺度,

3、把握

5、 公共性

1、法治原则。 提。 时机,

4、区别对待,

5、就事论事,

6、 基础性

2、公正原则。

2、搞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优化领导集体

6、掌握火候,

7、范围适当,

8、先抑

7、 继承性

3、系统性原则。 素质结构的基础。 后扬,

9、允许申辩,

10、勉励进步 二.领导绩效的基本内容?

4、效率性原则。

3、加强领导集体自身建设是优化领导集体五.疏导的技巧?

1、用人绩效。

2、决策绩效。

3、办事绩

5、民主性原则。 素质结构的根本。

1、正面疏导。

2、批评疏导。

3、效。

4、时间绩效。

5、整体贡献绩效。 三.领导体制的作用?

4、改革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制度是优化领导

4、感情疏导。 三.领导绩效的作用?

1、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有序开展的制度保集体素质结构的保障。 六.领导者劝说的技巧?

1、领导绩效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障。 第十章领导方法

1、对症下药

2、领导绩效是衡量领导工作成败的重要尺

2、领导体制是实现领导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运用领导方法的基本原则?

2、共同语言 度。

3、领导体制从根本上制约着领导主体。

1、目的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具

3、分散注意

3、领导绩效是评价,选拔、任用领导干部

4、领导体制从根本上决定着领导绩效。 体性原则,

4、高效性原则。

4、以诚相见 的主要依据。

5、领导体制关系到组织的前途和命运。 二.领导方法的特征?

5、动之以情

4、领导绩效是领导发展的驱动力。 四.领导体制的特征。

1、客观性,

2、动态性,

3、条件性,

46、选择时机 四.领导绩效考评的意义。

1、根本性,

2、系统性, 3,规范性, 4目的性,

5、失效性,

7、以退为进

1、领导绩效考评有助于明确领导活动的正稳定性, 三,领导方法的重要意义。

8、幽默风趣 确导向。 五.简述影响领导层次与领导幅度之间关

1、 领导方法在领导活动中处于中介地七.简述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艺术?

2、领导绩效考评有利于强化领导者及其领系的主要因素。 位。 突发性事件的特征:突发性,不确定性,导活动的监督。

1、工作任务的性质。

2、 科学的领导方法可以提高领导绩效。 危害性,扩散性,聚焦性。

3、领导绩效考评有助于推动领导制度的创

2、工作内容的难易程度和近似 程度。

3、 科学的领导方法是现代领导的必备

1、 敏锐洞察,迅速确认事件的性质。 新。

3、组织成员素质水平。 条件。

2、 以人为本,全力救治伤亡人员。

4、领导绩效考评有助于改善领导作风。

4、领导者能力状况。 (总之不能良好的掌握领导方法就不能取

3、 主动出击,迅速控制事态。

5、领导绩效考评有助于提高领导素质。

5、组织文化的凝聚力。 得良好的领导绩效)

4、 果断决策,把握全局。

6、领导绩效考评有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

6、领导信息系统和技术的先进程度。 四.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5、 打破常规,把握全局。 五.领导绩效考评的原则 领导层次:是指组织系统中自上而下的实

1、独特性

6、 加强沟通,主导舆论。

1、客观公正的原则。 施指挥与监督的权力级差数量。

2、求异性

7、 整合资源,协力行动。

2、民主公开的原则。 领导幅度:又称领导跨度或领导宽度,是

3、灵活性

8、 重视善后处理,力戒重蹈覆辙。

3、全面系统的原则。 指一个领导者直接指挥的下属数量。

4、敏捷性 第十二章领导作风

4、注重实际原则 一般来说,同一组织系统中,领导层次和

5、突发性 一. 加强领导作风建设的途径包括。

5、科学规范原则 领导幅度成反比例关系。

6、跳跃性

1、 加强理论学习。 六.领导绩效考评的具体方法? 六.怎么样全面理解我国领导体制中共产

7、综合性

2、 注重教育培训。

1、调查研究法。 党领导的核心作用。

8、联动性

3、 完善规章制度。

2、名义测验法。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五.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4、 强化考核监督。

3、目标对照法。

1、各级领导机关受同级党的领导机构领

1、(初级)比较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5、 优化环境氛围。

4、比较考评法。 导。

2、(中级)分析综合和归纳演绎的方法。 二.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

5、专家考评法。

2、一切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行必须由同级

3、(高级)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相统

1、思想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

6、统计分析法。 党的领导机构批准。 一的方法。 俱进。

7、自我述职法。

3、党的领导机构成员在特殊情况下,兼任六.坚持群众路线?

2、学习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8、模拟考评法。 行政机关的主要领导人,一保证党对行政

1、从群众中来,群众的意见为领导意见。

3、工作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七.领导者个体绩效考评的内容。 机构的领导。

2、都群众中去,化领导意见为群众实践。

4、组织作风: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1、德的考评(道德品质) 七.我过领导体制的主要问题。

3、一切为了群众,

5、生活作风:廉洁奉公。艰苦奋斗。

2、能(业务技能,领导水平,工作效率)

1、领导权力过于集中。

4、一切依靠群众,科学的组织群众。三.不良领导作风的主要表现?

3、勤(事业心和工作态度)

2、组织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 七.基本领导方法的内容

1、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2、官僚主义和

4、绩(工作业绩)

3、领导体制建设滞后。 七.领导的思维方法? 形式主义作风,

3、宗派主义作风,4拜金

5、廉(规范用权,廉洁奉公)

第九章领导者的素质

1、辩证逻辑思维方法。主义和享乐主义。 八.领导集体绩效的考评内容。

一.合理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

2、系统性思维方法。四.领导作风的特点?

1、决策绩效考评。

1、梯次的年龄结构。

3、战略性思维方法。

1、从属性,

2、用人绩效考评。

2、合理的知识结构。

4、创造性思维方法。

2、外在性。

3、办事效率考评。

3、互补的能力结构。 八.领导工作方法?(基本领导法)

3、时代性。

4、组织的整体贡献绩效考评。

4、协调的气质结构。

1、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调查研究。

4、行业性。九.领导绩效考评的基本方法。 二.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特征?

2、按辩证法的全面性要求办事。

5、稳定性。

1、领导考评和群众评议相结合,

1、整体性,

2、相关性,

3、适应性,

43、坚持群众路线。 五.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做到?

2、平时考评与定期考评相结合。 稳定性,

5、目的性。 九.现代科学领导方法?

1、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3、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 三.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原则?

1、系统论。

2、信息论。

3、控制论。

2、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十.领导考评中坚持全面系统原则要做到。

1、主动性,

2、互补性,

3、精干性, 4十.系统论方法的步骤?

3、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

1、显绩考评与潜绩考核相结合。 目的性。

1、提出后系统化的目标。

4、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

2、政治和业务相结合。 四.领导者应具有的能力素质?

2、找出系统优化目标的构成要素。

5、为群众办事实办好事。

3、眼前和长远相结合。

1、科学决策能力。

3、进行系统方案的优化结构设计。

6、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4、局部和全面相结合。

2、知人善任能力。

4、组建实施机构并分解目标任务。 六.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要解决的问题

5、主观和客观相结合。

3、激励能力。

5、根据总体部署展开具体实际。

1、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的关

6、目的和手段相结合。

4、沟通能力。 系。

7、领导者个体考评和领导集体考评相结

第十一章领导艺术。

5、创新能力。

2、各级领导干部加强集体领导问题。 合。

一. 领导艺术的特征?

6、危机管理能力。

3、加强组织纪律问题。

8、把考评和奖惩结合。

1、经验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五.提高和培养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基本途

4、健全并执行好组织规章制度问题。

2、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径。

5、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问题。

3、规范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1、重视学习,在读书中提高。

6、正确处理好民主和集中的关系问题。

4、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2、注重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锻炼。 七.领导作风的意义。

5、明晰性与模糊性的统一。

3、不断自省。在总结反省中完善。

1、领导作风是实现领导性质的根本保证。二.领导授权艺术的要点?

4、健全制度,在制度规范中进步。

2、领导作风是领导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1、围绕目标,明确要求。 六.领导者素质的特点?

3、领导作风是影响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

1、综合性,

2、动态性,

3、层次性,

42、因事择人,视能授权。 性的重要因素。

3、把握尺度,适度授权。 自致性。

4、领导作风是优化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关键

4、尊重分工,逐级授权。环节。

5、民主监督,公开授权。

6、强化责任,可控授权。

简答 要求有理四化建设的新观念应当大力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6党政监督的内容 1简述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倡。 32劳动者的含义 各民主党派对处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的各现代社会生产的巨大发展,现代科学技术16简述信息及其特点。 体力/技能/劳动者的积极性 级党组织、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审土匪猛进,人类领导思想成果长期积累, 信息就是各种新的知识、消息、情报的总33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方面,判机关的监督/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对各级2怎样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 称/特点:可扩充性、可共享性、时间性。 必须使广大群众认识哪些问题 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的监督/指必须坚持以马列主意、毛泽东思想、邓小17领导者树立依法治国观念的基本要求。 …是党的生命,是完成党在各个时期任务正的共产党的自我监督

平理论为知道,必须从我国四化建设的实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必须强调法律的前提/…是根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我47西方国家的企业领导体制三个发展阶际出发,必须继承、的权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把立国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是代表人民群段 必须有分析地借鉴国外和古代的领导思法、守法、执法紧密联合起来/不许正确处众的根本利益 家长式领导到管理阶层的兴起阶段/从硬想。 理当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34社会主义教育过程中必须使受教育者专家领导发展到软专家集团领导的阶段/3如何才能做好一个被领导者。 18领导观念更新的基本方向。 认识到哪些问题。 从集权制到集中于分散相结合多级领导的要服从领导,要支持领导,要监督领导。 由自然经济封闭性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社会主义是可以学的社会主义/近现代史阶段 4简述领导的职能。 放型转变/由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由经验证明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智能走社48领导者素质的特点 是确定河里的组织结构实现领导科学化的型向科学型转变。 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综合性、动态性、层次性 重要标志,是领导活动科学化的依据,是19简述经验决策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表现在生产力上/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一49领导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检验领导活动结果的依据。 特点:这种决策方式一般来说是个人的决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有中国共产的意义 5简述领导协调的两种形式。 策活动,主要依靠决策者个人的素质做出党的领导,我们一定会战胜困难取得最后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通过积极的促进来达到心的平衡,通过严决断;这种方式本质上讲是以决策者的经的胜利。 才能情形地正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肃的纠偏来维护正常秩序。 验为基础的。/局限性:依靠个人有限的经35在民主和法制的教育问题上,要注意哪策的实质,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保6简述明主集中制的基本内容。 验、智慧,很难做出精准的分析判断,这些。 证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个人服从组织 少数服从多数 下级服从上样的决策盲目性很大;再则他也缺乏连续树立民主和法制的观念/划清社会主义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地依靠工人阶级级 全党服从中央/各级领导机关除排除机性和规范性,个人的主管随意性极大,随主与法制同资本主义民主法制的界限/明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稳妥地把改革开放关外均有明主选举产生,各级代表大会产着领导者的更替,对牧歌问题的决策可能确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学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生本机委员会,各级委员会均向本级代表随之改变。 守法、用法的重要性。 50领导者法律素质的要求 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上级组织要经常听20科学决策的特点 36领导体制的内容 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具有法制意识/严格取下级组织和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各级强调建议科学的决策体制,注重集体共同是指政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执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组织都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决策/强调将决策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会团体,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51领导者知识素质的要求

合的制度/上下级组织相互沟通,互通情上从传统的依靠经验进行决策转变为依靠机构和各种领导制度体系的综合,他是领广播的文化知识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获报,相互支持,配合和监督。 科学分析进行决策。 导关系的制度化、体系化。 取新知识的能力 7同意领导有哪两方面意思。 21科学决策的基本标准。 37领导体制的特征 52领导者的组织指挥能力表现在那些方组织体制应该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人员具有准确的决策目标/决策的执行结果能时代性、规范性、系统性、阶级性。 面 序列应该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 够实现确定的目标/实现决策目标所付出38领导体制的二重性 设计并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和规范,建立8领导者要怎样执行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的代价小/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少。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决定领导体一个完善灵活、精简高效的组织指挥系统/合的原则。 22现代决策的构成及特点。 制的性质,自然属性受制于社会属性并为善于通过组织和规范进行综合协调/善于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西主意的基本原理以决策的中心系统为核心,以决策的信息它服务。 应用组织力量来达到目标 和观念/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系统为外围,决策的智囊系统居于二者之39一体制与分离制优缺点 53领导者应具备哪些品德素养

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及精神文件/加强调间的组织结构形式。/一决策中的多谋与善一体制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易于提高崇高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人格/勤政为民、查研究 断的相对分工;二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的相工作效率、便于统筹全局和指导监督,缺公正廉洁/坚持真理、弘扬正气/ 9简述群众路线原则对各级领导的要求。 对分工。 点权利过分集中、不利发挥主动性和积极54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特点

树立任命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的观23领导者进行科学决策必须遵循的原则 性、不利监督制约/分离制优点权利分散、整体性/相关性/适应性/稳定性/目的性 点/树立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和为社会服客观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程序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互相监督制55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 务的观点/树立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树则、可行原则、选优原则、外脑原则。 约,缺点易产生各自为政、各行其事、影是发挥领导功能、完成领导任务和提高领立相信和依靠群众的观点。 24人才在特点 响整体全局利益。 导绩效的重要基础/是发动、团结和帅率群10简述集体领导原则对各级领导这的要创造性、历史进步性、社会性、专业性、40一长至和委员制优缺点 众开拓进取的保证/是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求。 相对性 一长制优点权利集中、责任明确、术的源泉/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正确区别一般问题和重大问题/集体领导25选拔人才的原则 防止推诿扯皮、减少不负责任现象,缺点的关键

必须御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上级领导不察言与观行相结合/考察历史与考察现实个人知识、智慧、经理有限、难免有失误56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意义 能借口集体领导。 相结合/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可能独断专行、滥用职权/委员制优点集思有利于实施系统的集体领导/有利于实施11简述分工负责对各级领导者的要求 处相结合/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 广益、避免专断和滥用职权/缺点权利分长造型的领导/有利于实施高效能的领导/必须明确每个领导成员的职责和全力范26荐选制的优缺点 散、责任不明、难免意见不统

一、久议不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旺发达 围,并确定政治、工作和法律职责/制定合优点:能够把人才推荐和人才选拔两方面决。 57领导者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 理的考核标准/把考核结果和相应的奖惩的主管能动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能够有41层次制和职能制优缺点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要有政措施结合起来/分工负责必须以相互支持效地保证所选拔人才的质量/缺点:选拔的层次制优点智慧统

一、权利集中、整齐划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有高度的政治和配合为前提。 人才范围受到限制,缺乏硬性客观标准,一,有利于培养通才,缺点负责面广、事责任感 12简述正确认识和确定领导的一般职能缺乏程序化和法制化的有效机制。 物复杂、容易草率处理事物、中间层次太58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 的意义 27人才使用的原则 多,难以指挥/智能制优点分工精细、各司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骨干和领导的一般职能规定这领导活动的方向/量才用人、职能相称/扬长避短、各尽所能其职、效率高、利于提高整体专业化水平/广大群众相结合/抓中心环节、牵牛鼻子、一般只能制约着领导活动的效能/正确认/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合理搭配、整体效能缺点专业性强依赖性大,分工过细、机构弹钢琴/出安民告示和典型引路/抓两头带识和确定领导的一般只能有助于增添一些/五湖四海、宽以容才/重视培养、用养结合 臃肿,人浮于事、手续繁多、效率低。 中间 适应新形式情况的领导职能 28委任制的优缺点 42如何处理层次制和职能制的关系 59我国古代家长式个人专职体制下的领13简述当代领导基本职能的含义和内容。 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统

一、处理好横向的管理幅度问题/处理好纵向导方式类型

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领导工作行动迅速,效率高、任命程序简单明了/缺的领导层次问题/合理划分智能本门之间清静无为、垂拱而治方式/严刑峻法、重点的成败与得失/用人,在当代他是制度机制点:的职责权限 立威方式/思威并用、宽猛相济方式 与领导者个人互相作用的结果/思想政治会出现感情用事和一言堂的人治现象。 43领导体制的特征 60现代西方社会的几种领导模式 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既是领导者的一般只29考核人才的目的 人民的主人地位/共产党领导的核心作用/领导性格理论/领导行为立领/领导权变理能也是贯穿于领导活动始终的一向基本职为了全面真确地了解掌握人才的思想政治中央集权式的统一领导与管理 论/师傅型、智慧型和育才型领导模式 能。 情况,及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分清被44怎样理解共产党领导的核心作用与人61社会主义领导方式与类型 14简述领导观念 和领导行为指间的辩证考核者的功与过才能更合理使用人才/更民群众主人地位的一致性 领导指挥方式:命令式、说服式、激励式、关系。 具实际情况有计划的加以培训,或给予必从共产党的方面看,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模范带头式/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自决一方面,领导观念产生于一定时代的领导要的奖励和惩罚,促使他们更加尽职尽责民服务的宗旨一级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型、参与型、放任型/领导活动侧重点:任时间/一方面领导观念一旦形成,绝不是消的搞好本职工作。 则体现着党是为人民当家作主二产生、存务中心型、人员中心型、人事并重型 极的被动的,能成为支配领导行为的巨大30干部“四化”间关系 在的,党的一切活动从本质上说都是为了62完善我国社会主义领导方式应注意的力量/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不能互相替代/四者是同一的整体,革命化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从人民当家作主的发问题

律正确观念,能有效地知道实践,是领导是干部的首要条件/只有革命化,没有干部展进度看,只有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注意领导者的表率作用/注意教育说服式活动取得成功;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也不能适应社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被的领导哦啊方式/注意民主集中是的领导会把实践引向错误,导致领导活动挫折货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四化标准削弱,任命群众的主人地位同样被削弱 方式 失败。 包含了德才同一。 45加强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建设的重点是63领导艺术与政客权术的区别 15怎样正确对待过去的领导观念。 31简述思想工作作为经理工作的生命线什么。 目的不同/手段不同/结果不同 对仍使用的观念要继承发扬/对已成旧的的表现 加强对宪法和法律事实的监督/加强对党 观念应当及时抛弃/对本来正确却被人们他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起保证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的就爱难度/加强以

歪曲的观念应当拨乱反正/对能反应时代作用/它能够有效地促进生产经营单位提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

64领导者理事艺术的要点

掌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抓住中 心和统筹全局的../领导积极性与广大群众 积极性的../明晰性和含糊性的../创造开拓 与和谐平衡的../宽与严的..

65为什么说领导者改进领导作风应该从 改善其素质修养做起

领导作风是领导者思想文化修养的综合反映/是领导者素质修养的外在表现/是领导 作风的内在基础。只有素质修养优秀其领 导作风才可能有良。

66怎样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 风

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深入实际/要正确 对待科学/对待上级的知识和决议一定要 联系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贯彻执行。67坚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作风的 必要性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和共产 主义事业是艰巨而宏伟的事业,需要发动 亿万人民通过若干代人的艰苦努力,经过 若干发展阶段才能实现的/我们正在进行 的现代化事业结构复杂、因素众多、变化 迅速、需要十分谨慎的进行/坚持…是实现领导集团内部以及领导者与领导者之间和 谐融洽的重要条件。68领导效能考评的原则

讲政治的原则/统一规范的原则/贡献为主 的原则/客观公正的原则/民主公开原则69领导者一班具备哪些工作作风

改革创新、开拓进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勇于负责、机敏果断/严于律己、为人表率70领导者应坚持和发扬的生活作风有哪 些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清正廉洁、为官从俭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仪表整洁、行为端庄71批评别人应注意问题

要有正确的立场和处罚点/要有勇气、无私 无畏、敢于批评/要注意政治、着眼于大方面、抓住主要矛盾/注意方法、讲求实效72领导效能三个基本要求及其关系

即领导能力、领导效率、领导效益/三要素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领导能 力是效率和效益的前提和基础,领导效率 是领导能力在实现领导目标中的体现,领 导效益是领导活动的最终结果

73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应该做好哪些事情

确定考核目标/要有严谨、科学的考核方法 /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考评制度

74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应做到哪几点

考评者要为人正直、作风正派/考评的标准 要统一,过程要公平/考评的结果必须以事 实为依据

75坚持民主公开原则的要求

领导效能考评要走群众路线/要接受群众 监督/考评结果要公开

77坚持贡献为主的原则必须处理的几个 关系

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数量与质量/效率 与效果。

78被领导者的特征

服从性/受动性/对象性/源泉型/不担任职务或担任职务较低

79领导职能在活动中地位

是确定黑的组织机构,实现领导科学化的 重要标志/是领导活动科学化的依据/是检 验领导活动结果的依据

80科学的决策必须符合的基本标准

具有准确的决策目标/能够实现确定的目 标/实现决策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小/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少

81决策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创新能力82国家公务员有哪些情况应予以免职转换职位任职的/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 的/因健康原因不能呢个坚持正常工作一 年以上的/退休的/其他原因职务发生变化的

1领导科学与其他学科关系 导效能的高低

与马克思注意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15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而且也必须指导领导科学,但是不能也不党的领导原则/民主管理原则/法制原则/合应该代替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关系:领理划分权限原则/活力与效率原则 导科学是从管理科学派生出来的,二者各16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内容

有特点、各有丰富的内容,都可以成为相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对独立的一门科学/和党的建设学说:党建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的制度学说研究内容更集中,二领导科学研究范和程序/加速组织认识制度改革/完善民主围更广阔 监督制度 2领导的综合影响力的内容及其构成 17培养与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权利是基础和前提/品德是重要因素/领导天赋条件、遗传因素,更具自己的性格特哦啊者还应具备相应的才能/领导者还要征有一时地强化和培养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有渊博的知识 /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时间锻炼时领导者成3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长的最根本途径/制度规范、严格管理是外相互信任关系/相互促进关系/相互支持关在动力合压力 系/相互转化关系/相互监督关系 18领导者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途径 4“领导就是服务”内涵 转变观念/改革和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制度/他要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又可归结为开发人力资源,搞好后备队伍建设 为人民服务/强调“领导就是服务:就必须19基本领导方法的现代化发展

正确处理指挥员与勤务员、主人与公仆、调查研究方法的现代化/科学预测的发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运用/积极疏通和拓宽党政领导同人民群5在领导活动中坚持民主公开原则的原因 众联系的渠道

能够较好的体现出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就20领导者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用权艺术是服务/有助于领导据侧/是群众对领导实的水平

行民主监督的前提/是提高形状效率的一谨慎用权/用权要将实效/要相宜授权 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1领导者作风的基本要求 6领导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应当体现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应统一领导/分层领导/系统整体原则/权责一当是理论与实践、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应当致原则/民主公开原则/集体领导和分工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的反映/责相结合的原则 应该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7必须实行权责一致的原因 美好体现

权责一致原则要求领导者都应具有一定的22改进领导者作风的必要性及其方法和植物、权利、途径

努力做好事有人管、管事有权、只有经常地、积极主动递培养优良的领导利益与成绩相关。/职权分离就会是领导出作风,坚决及时、不断地纠正各种不正之现工作“虚位“/职则分离式官僚主义产生风,才能养成并保持和发扬领导者应有的于泛滥的基础/职利分离使领导工作缺乏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投身必要的动力/所以说在领导活动中必须实实践,接受监督/从严要求,从我做起/健全行权责一致原则。 制度,严肃纪律 8现代化大经济观念的内容 23领导效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领导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其活动优劣的综合尺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内容包括系统观念、市场观念、代化事业的迫切需要/ 信息观念、效益观念等等… 24领导效能考评的意义 9决策活动的基本特征 有助于增强各级领导者的责任心/有助于针对性、目标性、实时性、选择性、优化整个领导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对各级领导性 者的选拔、培养与作用/有助于增强领导活10决策活动中领导者主要职责是什么 动的透明度。 考虑决策目标的确立/组织决策方案的制 定/负责决策方案的抉择/领导决策方案的实施

11试析我国人才选拔制度

选拔制度有选举制、考选制、荐选制/选举制:他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采用,财力、时间。/考选制:指通过公开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他只使用与选拔初、中级人才/荐选制:通过推荐的办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他缺乏程序化和法制化,“人治”的特点较为明显。

12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是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群众,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要包括: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公民素质教育

13领导体制内容

领导组织结构:现今为止,有四种模式,他们往往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互交叉于交融/领导的层次与跨度:领着紧密相连,领导层次多则跨度小,领导层次少则跨度大/职责与权限的划分:他是领导体制的核心内容/组成要素:其包括5个要素,他们各自发挥着不用的作用/配置与管理制度:这是领导体制中除机构和权限划分以外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14领导体制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

它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是领导主体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工具/他是领导者同社会组织发生联系与作用的实体/其是否健全直接影响着领

第三篇: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国法制史

导论

1.概念题

中国法制史:

中华法系:a、法系:是根据若干国家和地区基于历史传统原因在法律实践和法律意识等方面所具有的共性而进行的法律的一种分类,它是这些具有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的总称。b开始形成于秦朝,到隋唐时期成熟。国家和法产生于夏朝,经过商周逐渐完备,经过春秋战国时期法制大变革,成文法的颁布,到秦朝时中华法系有了雏形,再经汉代三国两晋,到隋唐,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都成熟了,且自成体系c、以唐律为代表,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d、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曾经对中国古代社会以及亚洲邻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华法系

2、问答题

学习中法史的意义:a、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法律文化(中华文化里有丰富法律经验;借鉴) b、有利于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寻根溯源)

第一章

1概念题

汤刑:A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商朝法律的总称,包括不成文的习惯法和国王发布的“誓”,“诰”,“命”等。狭义是商朝的刑罚手段。B从文献记载上看,《汤刑》是商代的带有习惯法性质一个刑事法律,整个商代一直适用。《左传,昭公六年》:"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吕氏春秋孝行》中说,传说商汤制定的汤刑有300条之多。《竹书纪年》记载“祖甲二十四年重作汤刑”。C、总之,在继承夏朝法制的经验的基础上,商代在罪名、刑罚、以及司法体制诉讼制度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展。20世纪初期出土的甲骨文资料证明,商代的刑法及诉讼制度已经较为完备。D、汤刑虽然是以汤来命名的,但它并不是商汤所做,同样是商朝统治者为了追述他们的祖先而以汤命名的。其具体内容不详。

神判:A神判是以非人的神灵为后盾的解决氏族成员的争端和纠纷的一种司法审判方法,它把发动战争消灭整个种族的天罚转移到了内部对于个别人的天罚

B形成原因:社会发展阶段和文明进化程度的限制 C、两种方式:占卜判决与神兽判决

2.问答题

夏商刑法主要内容概述:1刑罚制度 2主要罪名 3刑法适用制度

第二章

1概念题 宗法制:A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B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C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D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E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群饮:西周法律中的罪名之一。对聚众饮酒者以该罪论处。

奴隶制五刑:这是在夏商等中国早期社会中经常使用的五种刑罚。即墨刑、劓刑、剕刑、宫刑、大辟这五种刑罚。墨刑,指的是在罪人面部或额头刺字并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劓刑,指割去受刑人的鼻子;剕刑,指砍去受刑人的脚;宫刑,指破坏受刑人的生殖器;大辟,指死刑。五刑由轻至重,构成了中国早期比较完备的刑罚体系。

圜土之制: 是西周时期的一种刑罚。所谓“圜土”是西周时期的监狱。这种刑罚是指将犯罪的人 关在监狱里劳动改造,并取消其正常人佩戴的冠带,以示耻辱。这实际上是一种限制受刑人自由并强迫其服劳役的有期限的刑罚,也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有期徒刑。

嘉石之制:将那些轻微犯罪人,束缚其手脚,坐于“嘉石”一定时日,使其思过、悔改, 然后交给司空,在司空的监督下进行一段时间的劳役,期满后释放。 三赦之法: :幼弱、老耄、蠢愚三种人犯罪减轻、赦免其刑罚。 三宥之法:过失、弗知、遗忘三种情况的犯罪,可以宽宥、原谅。

非眚: 是西周刑罚原则的一种主张。所谓“眚”指过失;非眚,即故意。西周的刑罚主张,对 有人罪过虽小,但因是故意犯罪,也得杀头。

惟终: 是西周刑罚原则的一种主张。所谓“惟终” 指惯犯。西周的刑罚主张,对有人罪过虽小, 但因是惯犯,也得杀头 非终:偶犯

七出 : 是西周解除婚姻关系的七条理由,也可称为 “七去” 男子可以以七条理由中的任何一条 。休妻。这七条理由是:不顺父母、无子、淫、 妒、有恶疾、多言、窃盗。

三不去:是西周维护婚姻关系的三条理由。指男方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不能休妻:无娘家可归的、 曾为公婆守孝三年的、前贫贱后富贵的。“三不去”对稳定婚姻关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六礼: 是西周礼制所规定的婚姻成立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西周的“六礼”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中国古 代的聘娶婚嫁源于此。

五听: 指西周时期形成的审理案件的制度。五听指的是: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五听要求在审理案件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当事人在陈述时的语言表达、面色、喘息、听觉、 目光这些方面的情况。五听实际上是审理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观察方式。

2问答题

简答西周法制的指导思想:(1)“敬天保民”和“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思想是对商朝统治者单纯信奉天命政策的转变,由信奉天命发展到与保民并重,通过保民来获得天命。“明德慎罚”是“敬天保民”的具体化,就是要以德教化民众、对民众行仁政,施用刑罚要慎重。 (2)亲亲、尊尊。亲亲就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尊尊就是要服从周天子和各诸侯国的国君。西周立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强化了血缘关系,并把血缘上的亲亲原则与政治上的尊尊原则密切结合起来。以血缘上亲疏、嫡庶的标准,来确定身份等级,来分配权利义务。 (3)刑罚世轻世重 根据时世的变化来确定用刑的轻与重.刑新国用轻典(以安定人心) ,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维持社 会秩序) .

简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 礼和刑是西周法的两个基本方面。从宏观上看,西周时期的“礼”与西周时期的“刑”都是当时维护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规则。两者相互相成,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西周社会完整的社会法律体系。其中,以礼为主,以刑为辅。“礼”是积极的、主动的典范,是禁止恶于未然的预防;“刑” 是消极的处罚,是罚恶于已然的制裁。也就是说,“礼”总是从正面主动地提出要求,他的功能重在“教化”“刑”相对处于被动状 ;态,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刑法处罚。凡是“礼”所禁止的行为,亦必然为“刑”所不容。所谓“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则入刑”“刑”的功能,重在制裁。 简述西周主要刑法原则:第一 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是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在刑罚定罪量刑上的具体体现是一项矜老恤幼的典型制度 第二 区分故意与过失 惯犯与偶犯 第三 罪疑从轻 罪疑从赦 第四 宽严适中 强调在定罪量刑时做不轻不重不偏不倚 第四:三国三典的适用原则 时地制宜些犯罪:犯上作乱、杀人越货;第六慎罚、严谨错杀无辜 如何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与“刑不上大夫”是西周“礼治”的基本特征。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禁止任何越礼的行为; 刑不上大夫强调贵族官僚在适用刑罚上的特权。这礼、刑分野,充分说明西周实行的是一种公开不平等的特权法。即奴隶主贵族享有特权的奴隶制法。“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但是西周“礼治”的特点,也是由“亲亲”、“尊尊”派生出来的指导立法、司法的另一重要原则。 如“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有赐死而无戮辱”、“公族无宫刑”等等;在诉讼上也有“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之类的规定。不但如此,许多高级贵族还享有减免罪刑的特权。

礼、法之争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礼下庶人、刑上大夫两相结合的过程。

第四章

1概念题

铸刑鼎:春秋时期, 郑国的子产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史称“铸刑鼎”。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23后,晋国的赵鞅把刑书刻在鼎上,公布了晋国的成文法。这是中国古代第二次正式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竹刑: 公元前 530 年,郑国的邓析综合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成刑书,刻在竹简上,史称“竹 刑”“竹刑”在社会流转后最终被官方接受,为郑国的正式法律。

《法经》 : 《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战国时期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法经》在中国封建立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改法为律:

2简答题

简答儒家和法家主要法律思想:儒家:<一>、“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2、 “德主刑辅”的德治学说

3、强调人治,主张“为政在人” 法家:法家重“法制” 、倡导“以法治国” 成文法的公布遭到谁反对?为何反对?

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从法律角度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 (2)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的措施; (3)用法 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 (4)全面贯彻法 家学派“以法治国”“明法重刑”等主张。影响,从政治上看,一方面清理 了旧贵族的政治经济势力,另一方面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统治。在广度和深度上超过了其他法家代表的改革,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之首的强国,为后来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从法制改革上看,商鞅变法以《法经》为蓝本制定的秦律,对于秦法制的统一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秦汉以后的封建法典大都以“律”为名,提出了一系列的“法治”理论和推行“法治”的方法;在法律上确立了中央集权制,为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封建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

1概念题

廷行事:秦代的主要法律形式之一。“廷行事”即判案成例,在秦朝时已把司法机关的判例作为司法实践中除律文之外可资援引的审判依据了。

《法律答问》——秦简《法律答问》是以问答的形式,利用案例的方式,对法律内容、 法律适用及诉讼程序等问题作出具体说明。 这种法律形式是秦统治者为维护 法律的统一性,而委派专门的司法官吏对现有律典进行的解释。

不直罪:罪当重而端轻之,当轻而端重之,是谓„不直‟”。“纵囚"罪:应该处罪而故意不处罪,以及减轻罪行,故意使被告够不上处罚标准,从而判令无罪

失刑罪: 中国古代官吏职务犯罪的罪名,“凡因过失使判决量刑不当的,构成失刑罪” (非)公室告:秦朝根据告诉状的不同, 把犯罪分子分为 “公 告室”和“非公告室”犯罪两类。所谓“公告室”是指“贼杀伤、盗他人”等危害国家、 社会利益的犯罪。对于此类犯罪,任何人都有权力和义务向官府告发;所谓“非公告室”是指家庭内部的侵害行为,凡是犯“非公告室”的犯罪,受害者本人无权提出控告,官府也不受理。 2简答题

简答秦代法制的指导思想:

(一)法令由一统 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全国都要实行统一的法律令;其二是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

(二)事皆决于法秦始皇规定以吏为师,事皆决于法。这本来是战国时新兴地主阶级“以法治国”的主张。秦朝建立后,仍以此做指导,加强立法,做到凡事“皆有法式”

(三)以刑杀为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网严密,以致人们动辄触犯刑律;二是严刑重罚。这是商鞅轻罪重刑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简析秦代的刑法原则:以身高确定责任年龄。男六尺五寸,女六尺二寸为成年人,达到此身高者开始负刑事责任,否则不负刑事责任。(2)区分有无犯罪意识。有无犯罪意识,也是认定是否构成犯罪的标准。(3)区分故意(“端”)与过失(“非端”)。秦律中故意称“端”,过失为“不端”。(4)并合论罪。所谓并合论罪,是在数罪并发的情况下,将数罪合并在一起处刑的原则。(5)共犯加重。共犯,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所实行的犯罪。共犯的社会危害性较大,故处刑较重。(6)自首减刑。自首者可以略为减轻罪刑。(7)诬告反坐。诬告,秦律称“诬人”。诬告罪的成立,必须是“端告”,即故意捏造事实,向司法机关控告他人,使无罪者入于罪,或使罪轻者入于重罪。依律对诬告者处以与所诬罪名相应的刑罚,这就是诬告反坐。

第五章

1概念题

无为而治: 黄老学派是战国时期兴起的假托黄帝、老子为其创始人的学派,道、法兼容,排斥儒术,但至汉初黄老学派已具有道、儒、法相结合的特点,认为最高规则是“天道”,法律的权威源于自然的“道”,即“道生法”。“道”的基本内容就是“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实行统治。贯彻黄老“清静无为”思想,汉初统治者施行轻徭薄赋,减轻民众负担。约法省刑,使法律内容应尽可能简单易懂,便于官民掌握。

九章律是西汉的法典。萧何在参照、借鉴《法经》和《秦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九章律》继承和保留了《法经》六篇的体例结构外,又增加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篇,故称为《九章律》 “约法三章” : 早在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为了争取民心,在入咸阳后,宣布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命”

汉代的主要法律形式:两汉时期,主要的法律形式有律、令、科、 比等。 (1)律。自商鞅改法为律后,刑律一直为秦汉时最基本的法律形式。 (2)令。是皇帝针对特定事件特定对象临时 发布的诏令。 (3)科。是一种针对特定犯罪而设的单行的 刑事条例。 (4)比,又称决事比。是汉代的主要法律形 式之一。与近代的类推相似。 亲亲得相首匿 : 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 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 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这种亲属之间隐匿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 原则,来源于孔子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卑幼隐匿有罪尊长,不追究刑事责任; 尊长隐匿有罪卑幼,死罪上请廷尉决定是否追究罪责,死罪以下也不追究刑事责任。 这一刑法适用制度自汉宣帝以后成为中国古代重要刑事法律原则之一,并一直为后世历代所沿用。 沈命法:为了有效镇压农民起义,汉武帝作《沈命法》规定:“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沈,没的意思,沈命,即指对敢于隐藏盗贼的人,剥夺其生命。《沈命法》就是惩处隐匿盗贼之法。颁布此法的目的是督促官吏及时发觉和缉捕盗贼。根据这个法律,如果“群盗起”,有关官吏未发觉或者发觉了而未全部逮捕,郡守以下皆处死

见知故纵——是指官吏见知犯罪必予追究,否则将获同罪

阿党附益——由中央委派的诸侯国丞相相对诸侯的罪名不予揭露,构成“阿党” 罪;中央朝臣与诸侯勾结,构成“附益”罪

春秋决狱: 春秋决狱是汉代的一种司法制度。汉代以董仲书为代表儒家学派为了改变法家思想主宰 司法领域的现状,通过皇权的力量要求司法官在遇到律无正文或虽有条文但不符合儒家 道德的案子时,根据《春秋》经义断案,实际上赋予《春秋》经义极高的法律效力。

录囚制度:上级官员亲自巡行莅临下级司法机构,亲自提审在押犯,发现错误立即予以纠正平反。

2问答题

简述文景帝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汉初基本上沿用了秦的死刑及肉刑制度。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代,社会矛盾已趋于缓和为刑制改革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而缇萦上书更是促进了刑制改革。 汉文帝下令废除肉刑。把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汉景帝继位后,在文帝的基础上对刑罚制度作了进一步的改革。将文帝时劓刑的笞三百改为笞二百;斩左趾的笞五百改为笞三百;后又改笞三百为笞二百,笞二百为笞一百。并规定笞杖的长宽及厚度以及行刑不得换人等。这使得刑制改革迈进了一大步。

试述汉代司法 “儒家化” 的情况及其影响。 在汉代司法的儒家化的过程中,所起作用最 大的是董仲舒及其“春秋决狱” 。所谓“春秋 决狱”是指司法官在遇到律无正文或虽有条 文但不符合儒家道德的案子时,根据《春秋》 经义断案,实际上赋予《春秋》经义极高的 法律效力。它的触角首先伸向司法领域,后 又通过“决事比”的方式渗入立法领域。经 过皇帝的认可, 《春秋决狱》成为司法实践的 依据,它起到了一种“判例法”的作用,而 体现在该书中的儒家道德原则变成了法律原 则。春秋决狱成为汉代的一种司法制度,其 实质是用儒家的道德精神指导司法审判。这 实际上是汉代儒家依凭皇权的力量在法制领 域进行的一场扭转乾坤的变革。 事实上,汉代儒家士大夫不仅根据《春秋》 之经义断狱,而且还扩大范围,根据其它的 儒家经典断狱,故史家又称“引经断狱” 。在 引经断狱的过程中,遇到经义与律典有矛盾 的时候,需要作出解释,在当时修改律典是 不太容易的,因此,一些儒生干脆撰写一些 用儒家经典解释律典的著作,使律典中的条 文符合儒家的经义。这样,当他的法律著作 得到皇帝的批准时,法律也就儒家化了。当 时的《大杜律》《小杜律》成为了司法实践 、 的依据。 我们从汉代法律儒家化的过程看,无论是引 经决狱还是引经注律都是法律儒家化的重要 步骤。它们为后世的“纳礼入律”即直接把 儒家道德纳入封建法典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从此,儒家思想开始全面登上中国古 代法律史上的舞台。 论述西汉前期的法制指导思想的变化。 汉代法律指导思想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过 程。

一(为什么采纳无为而治)学派 “无为而治” 的思想。汉朝建立后,统治者总结了秦朝灭 亡的教训,认识到轻徭薄赋、省减刑罚、让 人民休养生息乃是争取民心,使社会安定和 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汉初所推崇地道家学 派是黄老之学。黄老学派在思想上兼综道家 与法家学说,主张治国应德刑并用,但须以 德为主,先德后刑,刑罚要轻缓,法令要省 减, 反映了一种重德轻刑德主张。 重德轻刑” “ 是“无为而治”的一种表现,汉初统治者采 取这一治国主张,为当时的政权稳定、经济 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独尊儒术”的原因与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景之后的统治者放弃了“无为而 治”的政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种政策与 当时统治者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相悖。而 儒家学说对有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统治集 团内部的离心倾向、巩固社会程序等非常有 利,故儒家学说取代黄老学说被汉朝统治者 采纳成为历史的必然。董仲舒在这一过程中 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汉元帝继位后, 儒学在实质上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罢而黜百家”的过程也最终完成了。

三是法律的“儒家化”及其影响。法律的儒家化实际上是儒家思想法律化,它开始于汉初。在汉代司法的儒家化的过程中,所起作用最大的是董仲舒及其“春秋决狱”。春秋决狱成为汉代的一种司法制度,其实质是用儒家的道德精神指导司法审判。事实上,汉代儒家士大夫不仅根据《春秋》之经义断狱,而且还扩大范围, 根据其它的儒家经典断狱。我们从汉代法律儒家化的过程看,无论是引经决狱还是引经注律都是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步骤。它们为后世的“纳礼入律”即直接把儒家道德纳入封建法典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从此,儒家思想开始全面登上中国古代法律史上的舞台。

第六章

1简答题

曹魏“新律” : 又称 《魏律》 是魏明帝时期制定的主要法典。 , 魏明帝即位后,鉴于汉末律令繁杂,刑罚苛 重,于是下诏改定形制,作新律 18 篇,史称 《曹魏律》 。 《泰始律》曹魏末年,司马氏执掌大权,他以魏律“烦杂”“科网本密”为名,命贾充、杜预、裴偕等十四名重臣名儒,以汉、魏律为基础,修订律令,史称《晋律》 ,由于其制定并颁布于泰始年间,因此又称为《泰始律》《泰始律》在法典篇数上的变化是增加至二十篇 《张杜律》 : 《晋律》完成后,著名法学家张斐、杜预为 之作注,经晋武帝批准一并颁行,注解与律 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以此,后人把张杜 的注解与《晋律》视为一体,称之为《张杜 律》 。

《北齐律》 : 北齐建立后,在全面总结历代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北齐律》,有 12 。 篇,它将“刑名”与“法例”合为“明例律” 一篇,充实了刑律总则,并精炼了刑律分则, 使其成为 11 篇。 《北齐律》在中国封建社会 刑律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官当” : “官当”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 抵徒刑的一种特权制度。它正式出现在《北 魏律》与《陈律》中。《北魏律》规定,每一爵位可抵当徒罪二年;《陈律》规定,凡以官 爵抵折徒刑,同渎刑结合使用。这表明当时 封建特权法有了进一步发展。

“八议” : 《魏律》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史称“八 议”入律。所谓“八议”是指法律规定的以 下八种人犯罪,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 须奏请皇帝裁决。这八种人是:议亲、议故、 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至 此以后, “八议”成为各代刑律的主要内容。

“重罪十条” :北齐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在《北齐律》中首次规定“重罪十条”,并将其作为重点打击的对象。所谓“重罪十条”是指危害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罪的总称。这十种重罪分别是: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 准五服以治罪原则:即亲属间的刑事侵犯案件,要根据“服制”所确立的亲属之间远近亲疏关系来审判和定罪量刑的原则,《晋律》时首次被规定。“服制”,即以丧服的粗细生熟和服丧时间长短为标准区分亲属关系亲疏远近。“服制”分五个等级: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服制愈近,以尊犯卑,处罚愈轻;以卑犯尊,处罚愈重。 直诉制:西晋时出现了允许有重大冤屈者可以不受诉讼级别的限制,将冤屈直接诉于皇帝或者钦差大臣的直诉制度。晋武帝时,在朝堂外设置登闻鼓,允许有重大冤屈者不受审级限制,击鼓向皇帝直诉。直诉制度的设立,有利于最高统治者掌握狱情,自上而下进行司法监督,加强对司法权的控制 2问答题

简述从“具律”到“明例律”的演变。 “具律”首先出现在战国时期的《法经》中, 位于篇末, 具有现代法典总则的功能。 法经》 《 中其余五篇为分则。 《法经》确立了当时的法 典的体例结构为:总则在后,分则在前。中 国的封建法典以《法经》为源头,比如秦律 就继承了这种体例。到了汉代, 《九章律》又 在继承《法经》六篇的基础上与六篇之后增 加了三篇,但这种结构使“具律”既不在始, 又不在终,显得不尽合理。三国时期, 《曹魏 律》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 , 仍具有总则的性质,并将其提前至首篇,其 后依次排列所统帅的分则各篇。这种体例被 确定后,至西晋, 《晋律》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法例”一篇。到了北齐定律时, 《北齐律》 最终将总则性质的“刑名”及“法例”合为 一篇,称之为“名例” ,仍置于首篇作为总则 统帅其余各篇。 “明例律”的确立,在法典结 构上最终形成了总则在前、 分则在后的模式。 从此,总则名称及总则与其它各篇的关系被 固定下来,为后世历代的封建立法所继承, 使法典结构更加完善。 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的发展1)法律注释水平明显提高。

(2)法典编纂技术渐趋成熟。

(3)律学理论水平进一步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刑罚制度的改革。(1)废处宫刑,进一步废除肉刑。西魏和北齐都曾颁布诏令,废除宫刑。至此,宫刑不再作为一种法定刑。(2)改革妇女从坐制度。曹魏高贵乡公时规定:在室之女,从父母之诛,已嫁之妇,“从夫家之罚”(3)定流行为减死之刑。北魏和北齐根据“赦死从流”的原则,将流刑列为法定刑,作为死刑和徒刑之间的中间刑,从而填补了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徒刑与死刑之间的空白,魏隋唐时期封建刑罚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论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礼与律进一步融合的表现:

一是首创“八议”、“官当”制,特权制度法典化。魏律首定“八议”制度。这是封建等级特权则在刑法适用上的进一步具体化,是对封建贵族官僚减免刑罚处分的特权规定。“八议”的对象是“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凡属上述八种人犯死罪时,“议其所犯”奏明皇帝裁处,一般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刑一等。至北魏、南陈时,法律还确定了“官当”制。这是封建法律关于官吏用官职爵位抵当徒罪的一种制度。

二是五服制度成为定罪量刑的依据。所谓“五服”,即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所规定的五种丧服的服制,根据服丧期限的长短与丧服质地的粗细,服制共分斩衰(三年)、齐衰(一年)、大功(九个月)、小功(五个月)、缌麻(三个月)五种,统称“五服”。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

三是确立“重罪十条”。“重罪十条”正式确立于《北齐律》,是指被封建统治者认为直接危害封建国家根本利益的十种最严重的犯罪,包括反逆(谋反、篡权)、大逆(毁坏皇家宗庙、山陵或宫殿)、叛(背叛国家、里通敌国)、降(投降敌伪)、恶逆(谋杀或殴打尊亲属)、不道(残酷地杀人,如杀一家非死罪者三人以上)、不敬(偷盗皇室器物或祭祀用品,过失危及皇帝安全)、不孝(不奉敬侍养尊亲属或不依礼服丧)、不义(逆杀本属官长)、内乱(亲属之间犯奸乱伦)。凡犯有“重罪十条”之一者,不在八议、上请、赎免之列,一律予以严惩。

四是刑罚制度的改革进步。族刑连坐范围不断缩小。魏初将“言语及犯宗庙园陵,谓之大逆无道”犯者“腰斩,家属从坐”,然而“不及祖父母、孙”。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改定律令为“在室之女从父母之诛,既醮之妇从夫家之罚”。东晋“惟不及妇人”。北魏初期定律令:“大逆不道腰斩,诛其同籍”,而以“女子没县官”。自东晋、北魏以后,凡从坐之妇女,母妻姊妹等得以免除死刑而没为官奴婢,这对于后世的刑罚制度有明显的影响。

第六章

1概念题

《开皇律》: 随文帝时期,以《北齐律》为蓝本,制定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律》,于开皇三年颁布。《开皇律》共十二篇,共500条。《开皇律》在体例和内容方面都有所改革和创新,成为制定唐律的篮本。

《永徽律疏》: 永徽二年,唐太宗下令以《贞观律》为蓝本,稍加修改制定出《永徽律》。后又对其进行了注解,附于律文之下,于永徽四年颁布。这部法典史称《永徽律疏》。《永徽律疏》是我国迄今为此完整地保存下来地一部最早、最完备、影响最大的 封建成文法典。 《唐六典》: 《唐六典》是记载唐代封建国家行政制度的一部重要文献。是仿照西周《周官》一书依官职分类的体例编篡而成。《唐六典》共30卷,分理、教、礼、政、刑、事六个部分。也可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行政法典。

“十恶”: 隋朝在《开皇律》中正式形成了“十恶”制度。所谓“十恶”是:谋反、某大逆、谋叛、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作为封建法律集中打击的对象。规定,凡犯此“十恶”者,不仅对本人施以最重的刑罚予以严厉制裁,而且要株连家族,没收财产。即使是贵族官僚,也不能享受“八议”和赎刑的优待。 加狱流: 是流刑中的一种,为唐太宗时创设。是作为处理死刑减等的一种刑罚。服役时间为三年,妇女犯流罪的在原地服劳役三年

出入人罪:若司法官不依律断罪,适用法律错误,以致造成“出入人罪”’的,要依律追究司法官的刑事责任。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轻罪判为重罪。司法官故意出入人罪的,依律处刑;过失出入人罪的,减等处罚。唐律作此规定,意在强调加重司法官的责任,以保证法律的统一适用,减少冤案的发生。

三司推事:唐朝中央和地方发生重大案件时,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长官会同审判,称为“三司推事”。对于不便解送中央审理的地方大案,则派大理寺评事、刑部员外郎、监察御史为“三司使”,前往审理 2问答题

重罪十条与十恶有何不同点?为什么?1名字不同,称呼不同 一个叫罪,一个叫恶(佛教概念)恶比罪重 2加了谋反 3去了投降,增设不睦

简述唐初法制指导思想(1)礼法并用治国的思想。 ①礼是治国的主要手段。 ②法是治国不可缺少的工具。 ③治国必须礼法结合。 (2)法律内容要统

一、简约和稳定的思想。

(3)慎重行刑的思想。①严格依法办案,防止滥刑。②慎重审理重案。对重刑者,规定专门的程序加以审理,避免错案。

简述唐律主要刑法适用原则第一累犯加重原则 第二 老少废疾犯罪减免处罚的原则第三 自守原则 第四 共犯原则第五数罪并罚原则 六类推原则第七化外人原则

唐律是如何维护贵族官僚的等级特权的?1唐律规定了“八议”,即八种人犯罪免刑或减刑,然后这八种人都是封建贵族,还规定除这八种人外,其他几种贵族享有请,减,免,赎,官当等法律特权2唐律规定了“十恶”,就是十种侵犯封建统治秩序的行为,关系到了贵族官僚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3唐律规定了“同罪异罚”原则,把社会成员分了等级,除皇帝外有贵族,官僚,平民,贱民,在法律上地位截然不同。4唐律规定了“贼盗”篇,保护封建政权,贵族阶级利益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法律反正那封建统治时期皇帝又不受法律约束,法律就做来专门维护贵族官僚封建统治的,咱老百姓就是受欺压的份

简述唐律的特点 (1)礼法结合:礼是立法的依据,法是维护礼的武器。 (2)首创“疏议”:唐律首创“疏议”,把对律文的解释和补充形式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律条简要。 (4)立法技术完善。 5宽仁慎刑

6礼刑并用,礼法合一。 7体例完善,结构严谨,科条简要与宽简适中的特点。

论述唐律的历史地位唐律,由于它产生的历史条件,使它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发展史上,上承战国时期的《法经》,历经秦汉魏晋,至唐而集其大成,成为典型的封建律典。从而也使它成为唐以后历代封建律典之楷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清代大学问家孙星衍曾说:“不读唐律,不能知先秦历代律令因革之宜。”换言之,读了唐律,就能够了解历代律典之擅递关系和来龙去脉。纵观中国历代律典发展变化的事实,诚如孙氏所言。

由于唐朝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成为当时世界上文明先进的国家,与各国的经贸关系和友好往来,非常频繁,许多国家特别是东亚各国,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和各种典章制度。唐律设有“化外人”文条,调整外国人居唐期间的法律关系,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因为唐律是一部具有典型性的封建律典,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需要,他们在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把唐律引进本国,结合本国情况,制定自己的律典。在亚洲,最突出的是日本。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指出:“在隋唐两代日本的派遣了不少的僧侣学生,来到中国留学,把中国的文化,各种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差不多和盘地输运了去。”其中自然也包括法律文化。正如日本学者桑藏所说:“我国大宝律大体上是采用唐律,只不过再考虑我国国情稍加斟酌而已。”例如将唐律中的“八议”省为“六议”,删去“议勤”、“议宾”。将“十恶”改为“八虐”,删去“不睦”、“内乱”。刑罚制度大宝律仍沿唐律笞、杖、徒、流、死五刑。惟流刑不计里数,而分为近流、中流、远流三等。大宝律所规定的罪名,如阑入宫殿、犯跗、指斥乘御、私渡关等,皆与唐律相同。朝鲜古代律典,据《高丽史》记载:“高丽一代之制,大抵皆仿于唐。至于刑法,亦采唐律参酌时宜而用之。”越南古代刑法,亦“参用隋唐”。可见,唐律的影响,不仅及于唐以后宋、元、明、清各代,而且及于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各国,在世界几大法系中,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它对世界封建律典的影响,堪与罗马法媲美。因此,说唐律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遗产中保存至今的瑰宝,应该是非常恰当的

唐朝法律怎么体现礼的精神 1总的精神 贯彻三纲P164

2唐朝立法标榜以礼作为立法原则P165

3以礼为立法根据 4以礼来注释经典

第八章

1概念题

《宋刑统》: 宋太祖建隆四年,开始修定宋代新的法典,同年七月完成。经太祖批准“模印颁行”,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折杖法: 宋建隆四年颁行了“折杖法”。规定除死刑以外,其它笞、杖、徒、流四刑均折换成臀杖和脊杖。它改变了五代以来刑罚严苛的弊端,意在笼络人心。

盗贼重法:《盗贼重法》是宋神宗熙宁年间颁行的一部法律,凡犯有该法所定各罪者,无论是否在重法地内犯罪,皆以《重法地法》从重惩处。其实质上是打击民众反抗,维护统治者的人身财产及其利益。

审刑院: 是宋神宗以前为加强皇帝对司法的控制,而增设的中央审判机关。设知院事为长官及祥议官六人。凡上奏案件先交审刑院备案,后交大理寺复核,之后再返回审刑院祥议而奏请皇帝裁决。

《大元通制》:共二十篇。是元英宗仿唐、宋旧律篇目,修订成一部新的法典。 《元典章》: 是由元朝地方官府汇编而成的法规大全。它与《大元通制》几乎同时出现。该书收集了自元初以来50年间的律令典章和判例,共60卷,分10类。内容涉及到元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和风俗民情等各个方面。 典卖 是宋朝确立的,并被列入《宋刑统》的一项制度。自宋代以后,典卖须向官府纳税立契,在典卖活动中以法律维护家长的特权,同时严禁一物两典。典卖制度是在“不抑兼并”、“土地自由买卖”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实际上成为地方阶级兼并农民土地的一种合法手段。 提点刑狱司:提点刑狱司是宋代为加强对地方的司法监督,在各“路”设置的司法派出机关,监督管理所辖州府的司法审判事务,审核案卷,且可随时前往各州县检查刑狱,举劾在刑狱方面失职的州府官员

理雪制度即宋代的申诉制度,判决生效后,允许犯人及家属逐级申诉,但判决已超过三年的不在此限。有关官司须按规定处理。 2问答题

试述宋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1)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唐朝的灭亡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使宋朝统治者深深忧思国家长治久安之道,他们认为“君弱臣强”是变乱的根源,强化中央集权应是保证政权长治久安的关键,并将这一思想贯彻到法律制度的构建上。总之,加强中央集权是宋朝最主要的任务之一,而利用法制,通过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官吏的相互牵制则是宋朝采用的主要方法,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是宋朝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

(2)崇文抑武,儒道兼用。唐末五代以来,王风微,三纲不立,社会无序而混乱,宋朝统治者由此看到了重振传统文化中“兴王攘夷”之道的必要。宋太祖由一介武夫变成为尊儒重文之君,后来的宋朝统治者也都崇文抑武,大力倡导儒学。

(3)强调慎法,法贵力行。宋朝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同时,十分强调慎法。不仅重视法律规范,而且他们十分清楚,立法之后更为重要的是所立之法能够付诸实施才能取得实效。

(4)义利并用,通商惠工。宋朝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形势发生变化,传统儒家重义轻利的观念受到冲击,加上宋朝所实行的内外政策使其内冗外耗,财政危机相当严重,这导致宋朝急需从经济的发展中获得更多财富,并且这一时期,在士大夫阶层已形成一股冲击秦汉以来的贱商抑末思想,它们不再把民事诉讼视为民间细故,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宋朝不得不调整历代立法中的做法,重视加强对司法实践中民事权利的保护,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做出规定,使宋朝成为中国古代民商事及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朝代。 简述宋代的典权及其法律制度

典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传统制度,以其特有的便民功能存植于中国千百年。所谓典权,是指占有、使用、收益他人不动产的一种物权。占有他人不动产而享有使用收益权利的一方,为典权人;收取典价而将自己的不动产交典权人占有、使用、收益的一方,为出典人;作为典权客体的不动产,称为典物;典价为典权人为对他人不动产占有、使用、收益而付出的对价。典权是一种物权。典权在历史上存在着以人身为对象的典权,如典妻雇子、典雇男女等。在中国大陆地区,承认以房屋作为典权标的物。典权是中国传统的特有法律制度。

第九章

1概念题 《明大诰》是朱元璋亲自编纂的一部特别刑法,用以严惩臣民犯罪,弥补律文的不足。《明大诰》采集官民过犯的典型案例,加上明太祖的例令,由《大诰一编》、《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四个部分组成。《明大诰》巧立罪名,采用酷刑,刑罚苛重。在内容上,以严刑惩吏为重点。《明大诰》不仅是明朝重典治国思想的具体体现,而且将这一思想推行至极端,因其刑酷法严,故在朱元璋死后,终被废止。

充军:是将犯罪人发至边远地区充当军户,次于死刑而重于流刑。

廷杖制度: 是明朝重要的词法制度。明氏皇帝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强迫臣民就范,经常使用廷杖等非法之刑。所谓廷杖,即由皇帝下令,司礼监刑,在朝堂之上杖责大臣。 充军: 即充军刑,是明代的一种刑法。明代在流刑外增加了充军刑、即强迫犯人到边远地区服苦役,远至4千里,近至1千里。有的不仅本人终身充军,其子孙后代也要永远充军,直至本犯亲属内勾补尽绝为止。

奸党罪: 明代的一种刑罚罪名。明律规定,凡属“在使杀人”;“巧言谏免“交结明朋党”、紊乱朝政”;“不执法律,听从上司官主使出入人罪”。等等均属“奸党”罪,量刑很重。“奸党”的实施,导致明代冤狱丛生。

九卿会审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是清代在明朝“九卿圆审”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会审组织和制度。“九卿”包括六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等九个重要的官员。凡是全国性的重要案件,特别是每年判决的斩监候、绞监候案件,需要由九卿组成最高一级的会审机构会同审理,以示重视但判决仍须奏请皇帝审核批准。

九卿会审,也称圆审,凡特别重大案件,二次翻供不服,根据皇帝的诏令,可由九卿会审,即由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使以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共同审理,最后由皇帝审核批准的制度

热审是暑天为疏通监狱而设的减免刑罚的审判制度。每年农历小满后十余日,由刑部奉旨会同都察院、锦衣卫等审理囚犯,轻罪审决后执行,未能审决的,令出狱听候。明宪宗时,又规定了重情疑可矜者,免死,轻罪分别减等处刑,枷号暂去枷释放。

2问答题

试述明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明初统治者吸取元朝纲纪废弛、吏治腐败而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在立国之初就非常重视法制建设,提出“重典治国”和“明刑弼教”等法制指导思想,这对整个明朝的立法活动均有着深刻影响。

(1)重典治国。明王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审时度势,提出“重典治国”的立法宗旨。“重典治国”立法思想包括“重典治吏”和“重典治民”两个方面。“重典治吏”,指以严厉手段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秩序。“重典治民”则是严厉镇压民间一切犯上作乱行为,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社会统治秩序。

(2)明刑弼教。明朝统治者在推崇“重典治国”思想的同时,继承传统“德主刑辅”原则,并根据时代变化,提倡“明刑弼教”之说,进一步推崇“礼法并用”的思想。将伦理道德的预防犯罪职能与法律的镇压犯罪职能相结合,而且以儒家提倡的礼仪对民众予以教化作为先导,从而稳定社会秩序,实现明王朝的长治久安。为此,明太祖创设了一些制度,力图对普通百姓进行教化,并将教化落实到社会基层。第一,明太祖设立“大诰”、“教民榜文”等法令文告形式的法律,尤其强调法制宣传和普及性,下令各地设专人定期讲读“大诰”内容。这种结合立法与法制宣传的思想及实践,既有助于教化百姓,又对稳定明朝社会秩序发挥了作用。第二,洪武五年下令在全国城乡设置“申明亭”。第三,明太祖还效仿儒家经典记载的西周“乡饮酒礼”,在民间大为推行。

(3)法贵简严。明初统治者认为元朝法制之失在于法律过于复杂,司法官员无法掌握,百姓无法知悉,致使贪官污吏舞弊弄法。为此,明太祖确立立法原则,即“法贵简严”,法律简单,官吏无从作弊;法律严厉,百姓不敢轻易犯法

简述明律定罪量刑的特有原则。

第一,确立比附原则。明律规定,律条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应比照最相近的律条定罪量刑,或加重或减轻刑罚,并上报刑部转呈皇帝批准。

第二,化外人相犯确立属地主义原则。明朝改变以往的规定,对于所有的化外人犯罪,全部按照明朝的法律进行处理,这一规定确立了属地主义原则,不再采用属人主义原则,与唐朝规定相比,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也是明朝加强专制主义统治的体现。

论明太祖朱元璋对脏吏的惩治明律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及严惩贪明律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及严惩贪明律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及严惩贪明律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及严惩贪官污吏官污吏官污吏官污吏::::明朝统治者鉴于唐宋两朝臣下结党,削弱皇权、分散统治力量的教训,在采取废除丞相制度,不准后宫与宦官干预朝政等一系列措施以外,《大明律》中还专设奸党条,规定: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宫,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谏免,暗邀人心者,亦斩。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行法律,听从上司主使,出入人罪者,罪亦如之。同时,还严禁内外官交结,规定,凡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官及近待人员互相交结,漏泄事情,夤缘作弊,而附同奏启者,皆斩,妻子流两千里安置。为防止大臣们任用亲戚,结党营私,还规定:凡除授官职,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若大臣亲戚非奉特旨不得除授官职,违者,罪亦如之。甚至官吏几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明律的这些规定,都是为了防止臣下结党,削弱君主集权的专职制度。在《大明律》中规定:对于受财枉法的所谓枉法赃,从严惩处,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则绞,对于监守自盗,不分首从,并赃论罪,满四十贯即处斩刑,对于执行监察植物的所谓风宪官的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它官吏加重两等处罚。

第十章

1概念题

.《大清律例》: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清统治者以明律为蓝本,历经顺治等四朝修律,至乾隆完成。共七篇四十七卷436条,篇目仍是名例律、吏户律、礼律、兵律、工律七篇

《大清会典》:是清代的行政法规汇编。编纂体例一如明代的会典,以官统事,并将则例按类排列于有关事项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时代皆编纂过会典,故又称“五朝会典”。

九卿会审: 这是由明代“九卿圆审”发展而来的。清律规定,凡全国性重大案件,由六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吏,通政司通政使等九个重要官员组成全审机构合同审理并奏请皇帝裁决。 热审: 热审是清前期对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案件进行重审的制度。于每年夏天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由大理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共同进行,快速快放在监笞杖“轻刑”案犯,以体现所谓“恤刑”。

秋审: 秋审是清代最重要的死刑复奏制度,号称“秋审大典”。因在每年秋天举行而得名。被看成是“国家大典”。秋审的对象是全国上报的斩、绞监候案件。由九卿、詹事、科道及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员共同审理。

朝审: 朝审是清朝对刑部判决的重案及京师附近绞、斩监候案件进行的复审,其审判的组织方式大体与秋审相同,时间晚于秋审

2问答题

试述清朝“祥译明律、参以国制”的立法指导思想的形成。 一是“参汉酌全”的立法原则的形成。清代统治者从关外时期起,就重视借鉴明代法制的得失,尤其到皇太极时,已从实践中认识到吸收明代法律文化的重要,因而形成了“参汉酌金”的立法原则。即吸收明代的法制优点,有条件地授用女真族的习惯法。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开始将以明律为代表的汉族封建法律意识与原则吸收到有关的法律、法令中。 二是“详绎明律、参与国制”的立法思想的确定。入关后,为了适应统治需要和重新立法的迫切要求在汉官的积极建议下,清代法制建设将“详泽明律,参与国制”作为基本的立法指导思想。主张在立法时既以明律为蓝本,吸收汉族先进的统治经验,汲取有效的内容和制度,又保留满族的民族利益、传统和习俗。 三是清代法律的逐步完善。在“详泽明律、参与国制”的立法思想指导下,清律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不断完善。实际上,从顺治到乾隆期间的立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加深对上述立法指导思想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在顺治年间,因满族刚刚入关,对汉文化包括明朝法律制度理解不深,只能简单地仿效,到了康熙、雍正两朝,开始注重具体法律问题的研究,感悟和掌握儒家文化精髓,为大规模立法积累了经验。乾隆年间,清已入主中原近百年,整个清朝统治已被纳入汉文化正统的轨道。此时,真正能够体现清朝特点、融满汉文化于一体的基本法典方始制定出来。

简述清朝的会审制度。 清代的会审制度在明代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秋审、朝审等比较规范的会审体制。主要有①九卿会审;②秋审;③朝审;④热审这四种制度。

九卿会审:清律规定,凡全国性重大案件,由六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吏,通政司通政使等九个重要官员组成全审机构合同审理并奏请皇帝裁决。 热审:热审是清前期对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案件进行重审的制度。于每年夏天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由大理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共同进行,快速快放在监笞杖“轻刑”案犯,以体现所谓“恤刑”。 秋审:秋审是清代最重要的死刑复奏制度,号称“秋审大典”。因在每年秋天举行而得名。被看成是“国家大典”。秋审的对象是全国上报的斩、绞监候案件。由九卿、詹事、科道及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员共同审理。

第十一章

1概念题

《大清现行刑律》: 《大清现行刑律》是清政府于1910年颁行的一部过度性法典。在《大清律例》上稍作修改而成。共389条。并附有《禁烟条例》及《秋审条例》。

《十九信条》:1911年清政府迫于革命形势而颁布,全称为《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在形式上缩小了皇帝的权力,扩大了国会和总理的权力,但仍强调“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易”,并只字不提人民的权力。它是清廷玩弄立宪骗局的最后伎俩。 《钦定宪法大纲》: 是清王朝于908年颁布的宪法性文件。是“预备立宪”的一个步骤,是中六个方面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共分正文“君上大权”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23条。

资政院——是向国会过渡的权力机关,其职权包括:负责法典的修订修改,议决国家的预诀算、税法、公债,对行政机构实施监督,决定其他奉旨义议的事项等等。资政院所议决的事项须奏请皇帝裁夺;军机大臣和各部行政长官有权要求复议,若双方意见不一,则分别上奏皇帝;皇帝有权令资政院停会或解散

咨议局1907年,清政府督令各巡抚设立咨议局,从咨议局章程来看,咨议局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并不具备立法权,其议决的方案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不能强制地方执行。但是它有议决监督财政的权力,有议决地方兴革大政的权力,有监督行政的权力。其议长、议员由民选产生,但是对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严格限制。至1909年10月,除新疆缓办外,其余二十一个省,均设有咨议局。咨议局主要有资产阶级立宪派构成,也有革命党参与。它的设立为资产阶级立宪派提供了一个合法的发表政见的场所。 领事裁判权:是一国通过其驻外领事对在另一国领土上的本国国民按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是一种治外法权。1843年,英国通过《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首先取得,此后美国、日本、俄国等纷纷效法。各国在中国的这项特权于1943年被取消。是指外国在华侨民成为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被告的被告时,中国法庭无权裁判,只能曲其本国派驻中国的领事按其本国法律进行裁判。这是一种“治外法权”,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在中国攫取的一项特权

会审公廨:又称会审公堂,名义上是清政府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构,实际上是领事裁判权的延伸。凡涉及洋人的案件,根据不同情况,必须由外国领事裁判,或者外国官员陪审,或者先通过领事馆,或者由领事馆到庭听讼。对于纯属华人之间的诉讼案件,外国领事也来“观审”并操纵判决。会审公廨实际上变成了中国与外国领事共管的机关 2问答题

简述晚清修律的指导思想。 (1)西法与中法相结合。既推行新的西方法律原则和理念,又要保护传统纲常伦理,还要减少现实推行过程中的各种阻力,做到引进西法、仿行西法又不颠覆根深蒂固的传统礼法原则,最终实现新法规缓慢推行。 (2)修律与促进法制文明相结合。清末修律过程中,沈家本等人通过删除酷刑、禁止买卖人口和蓄养奴婢、改良监狱等措施,逐步改变了清朝法律落后与野蛮的现状,促进了法制文明,为中国法制的近代化打下了基础。 (3)修律与传播法律新思想相结合。沈家本对西方法律文化有相当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法理学的昌明与法制建设的关系,提出“法之修也不可不审,不可不明。而欲法之审、法之明,不可不穷其理”。从变法修律的需要出发,组织翻译大量西方法学著作,探讨西方法理学,用以指导改革旧律,建立新律,同时传播新思想,培养新式法律人才。

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

(1)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

(2)在内容上,清末修订的法律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传统和西方资本主义法学最新成果的奇怪混合。

(3)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清末修律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诸法合体”的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与不同,分别制定、颁行或起草了法典或法规,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

(4)清末修律是清代统治者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在保持君主专制政体的前提下进行的,因而既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也没有真正的民主形式。

论大清新刑律的主要特点及内容

它是清廷于1911年1月25日公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但仍保持着旧律维护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的传统。

(1)《大清新刑律》抛弃了以往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惟一内容,因而成为一部纯粹的专门刑法典。

(2)《大清新刑律》在体例上抛弃了以往旧律的结构形式,采用近代西方刑法典的体例,将整部法典分为总则与分则两部分。

(3)《大清新刑律》确立了新的刑罚制度,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从刑两种。主刑包括:死刑(仅绞刑一种)、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留、罚金。从刑包括剥夺公权和没收两种。

(4)《大清新刑律》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刑法原则和近代刑法学的通用术语。如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缓刑、假释、正当防卫等。删除了旧律中八议、十恶等名目,增加了一些新的罪名。

总之,从单纯技术角度和形式上看,《大清新刑律》属于近现代意义上的新式刑法典,与中国传统法典在结构、体例及表现形式上均有较大不同。但是,《大清新刑律》对于传统旧律并没有作实质性的修改,特别是附录《暂行章程》依然存在于法典之中,依然保持着旧律传统

主要内容

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法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刑法典的唯一内容;在体例上抛弃了旧律的结构形式,将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确立了新刑罚制度,规定刑法分主刑、从刑;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刑罚原则和刑法制度,如罪刑法定原则和缓刑制度等。

修律中的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而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法理派主张中国应该大幅度地引进西方近、现代的法律理论与观念,运用国家主义等政治法律理论来改革中国旧有的法律制度。而礼教派对变法修律持反对、消极的态度。要求修订新律应“浑道德与法律与一体”,尤不应偏离中国数前年相传的“礼教民情”,他们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干名犯义”条存废问题。第二关于“存留养亲”制度。第三关于“无夫奸”及“亲属相奸”等问题。第四关于“子孙违反教令”问题。第五关于子孙卑幼能否对尊长行使正当防卫权问题。争论妥协的结果制定了《暂行章程》。以法理派妥协。

简述晚清司法制度改革

第十二章

1概念题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1911年12月通过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设有临时大总统、参议院、行政各部、附则四章。它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告废除封建帝制,确立资产阶级总统制共和政体,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它成为以后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础。 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宪政思想理论。它是在总结和借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近代以来的宪政制度和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按照这种理论,中华民国实行“五权分立”:即除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外再加上考选权和纠察权的分立。五权宪法是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学说并结合中国实际的理论结晶,也是中华民国政治实践的根本思想指导。

“权能分治”学说是孙中山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宪政理论。即政治中包含政权和治权两个力量:前者是管理政府的力量,后者是政府自身的力量。人民是政权的享有者,拥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权利,这是“直接民权”或曰“全民政治”。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是孙中山权能区分理论的基本模式。“权能分治”学说是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的集中体现。

2问答题

论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特点、历史意义、局限性。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南京政府于912年公布的一部带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共7章,56条。规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人民的权利义务。是中国历史上惟一带有民主共和性质的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 其主要内容:一是《临时约法》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学说为指导思想。使民权主义确立的政治方案和原则通过法律的形式进一步集体化;二是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三是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原则;四是体现了资产阶级宪法中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了人民享有的多项自由和权利;五是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其特点;《临时约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从各方面设定条款,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国家政权体制问题上,该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二是在权力关系问题上,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以抗衡袁世凯;三是在程序性条款上,规定了特别修改程序以制约袁世凯。 其历史意义:它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彻底否定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和资产阶级民族自由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了“民主”、“共和”的形象。它所反映的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在当时,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但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首先,面对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反帝反封建的主要矛盾,它只是空讲民主共和,没有正面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的论述。

其次,它没有对封建土地制度进行任何改革,缺失土地制度的条款,没有解决全国最广大民众最关心也最迫切的土地问题。

再次,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它的一些规定带有因人而设的痕迹,对责任内阁的规定虽然有,但是还不够彻底,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真正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简述临时政府进行诉讼审判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1)禁止刑讯。

(2)禁止体罚。

(3)罪刑法定,不溯及既往。

(4)实行审判公开和陪审制。

(5)反对株连。

第十三章

1概念题

《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 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在约法实施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参议院制订国会组织法及选举法。据此规定,1912年8月10日,临时政府参议院制订、颁布了《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

《国会组织法》共二十三条。其主要内容是:(1)规定实行两院制,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构成。参议院议员由各省议会、中央学会和华侨选举会按名额选出;众议院议员由各地方人民选举产生。(2)规定议会行使《临时约法》所规定参议院的职权。对议决法律案、财政案、弹劾案及其它承诺事件,须由两院一致通过。(3)规定宪法的起草由两院选出同数委员行使;宪法的议定由两院会合行使;没有五分之三的议员出席,两院不得开议,对议案的表决必须由三分之二的议员同意。 《国会组织法》突出了国会的权力,意图在肯定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限制袁世凯的专横

“袁记约法”:(1)1914年公布。

(2)即《中华民国约法》。

(3)因在袁世凯操纵下制定的,故人们称之为“袁记约法”。

天坛宪草:其全称为《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因该起草委员会办公地点在北京天坛祈年殿,故人们将其称之为“天坛宪草”。该宪草仍坚持责任内阁制,并强化了国会对大总统的制约等,由于遭袁世凯破坏,“天坛宪草”并未正式颁布

《贿选宪法》——1923年10月5日曹锟通过贿选当上总统后,为给自己正名,再开国会,并在贿选当上总统后5日内匆忙地将争议已达十余年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稍做修改后,将会表决通过,10月10日旵曹锟加以公布,定名为《中华民国宪法》,即“贿选宪法”

《暂行新刑律》(1)特点与地位。 是清廷于1911年1月25日公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但仍保持着旧律维护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的传统。 (2)制定过程及篇章结构。

起草工作始于1906年,由于引发了礼教派的攻击和争议,至1911年1月才正式公布,但并未真正施行。《大清新刑律》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后附《暂行章程》5条。

(3)主要内容及发展变化。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惟一内容;在体例上抛弃了旧律的结构形式,将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确立了新刑罚制度,规定刑罚分主刑、从刑;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刑法原则和刑法制度,如罪刑法定原则和缓刑制度等。

2问答题

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中华民国约法》主要的变化是:

(1)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2)取消责任内阁制; (3)取消国会; (4)设立立法院。

简述民国北京政府的诉讼审判特点

第十四章

1概念题

《五五宪草》——“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彰显,结束训政,制定宪法,实行宪政,共同对外,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要求。在此背景下,南京国民政府于1933年成立了以孙科为首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正式宪法,至1934年完成初稿,后经立法院及国民党代表大会反复审议修改,1936年5月5日由国民政府公布,名为《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史称《五五宪草》

《六法全书》是南京国民政府成文法的汇编。包括:宪法及其关系法规,民法及其关系法规,民事诉讼法及其关系法规,刑法及其关系法规,刑事诉讼法及其关系法规,行政法规。它构成了国民党政府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标志着中国近代成文法体系的确立。 《中国民国民法》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颁布的民事基本法,包括《民法总则》、《债》、《物》、《亲属》、《继承》五篇,其基本特征是:第一,大量引进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术语,使民法打上了深深的资产阶级印迹;第二,在确定婚姻家庭关系时,依然是男尊女卑;第三,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确立高利率的剥削。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是国民党“训政”时期颁布的最基本的宪法性文件,是1931年5月5日由“国民会议”通过,同年6月1日由国民政府公布的。它以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了《V,I政纲领》所确立的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政权,规定采取五院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同时也规定了一系列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和在“国家”、“中央”的名义下发展官僚资本主义的基本政策。这部约法的核心,就是在所谓"011政时期”,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个人独裁的国家制度,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集中体现

《训政纲领》1928年10月由国民党中常会通过的《训政纲领》,规定“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托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 “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 由中政会行之。北洋政府时期形式上存在的议会制度也被废除了。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追认《训政纲领》有“法律上确定之效力”,成为国民党“训政时期”的根本法。

中华民国刑法 2问答题

试述《中华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主要内容。《中华民国宪法》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宪法,共计国体、国土、主权、国民、国权、国会、大总统、国务院、法院、法律、会计、地方制度、宪法之修正解释及效力等13章,141条,其章节和条文数亦为近代中国所制定的宪法性文件之最,从结构本身讲也更加合理。尽管该宪法是在军阀当政时期所公布的,但就条文和精神而言则基本上脱胎于《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它依据主权在民、民主共和、分权制衡、法治等原则,与军阀集权政治并不一致。

①该宪法第1条在国体方面明确规定中华民国国体为民主共和国。

②该宪法在文本上,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下坚持了议会制、责任内阁制和司法独立制度。 ③该宪法新增加了“国权”和“地方制度”两章,在明确国家实行单一制体制的前提下对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④该宪法规定了人民的平等权,各项自由权、诉讼、请愿、陈诉权、选举被选举权、从事公职权等,宪法规定的义务有纳税、服兵役和受初等教育等。

⑤该宪法还对宪法的解释与修改做了规定。

(3)特点。如果仅就文本而言,与此前所制定的宪法相比,该宪法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是最为完善的一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洋军阀欲盖弥彰的用心,该宪法的特殊制定背景,加之曹锟系通过贿选当的总统,从而使其一直被人们所指责,并被一些史家称为“贿选宪法”。该宪法公布后并未实施。

简述南京民国政府的民商法统一合编 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的主要内容 第十五章

1概念题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抗日民主政权创立的一种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针运用于司法审判工作的审判方式。这一方式在边区政权所辖范围内得到普遍的推广。其主要内容是简化诉讼手续,实行巡回审判、就地审判。在审判中依靠群众、调查研究,解决并纠正疑难与错案,使群众在审判活动中得到教育。在抗日战争时期,马锡五把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到审判工作中去,创造了一种司法民主的崭新形式,即马锡五审判方式。一是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事实求是的了解案情;二是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尊重群众意见;三是方便群众诉讼,手续简便,不拘形式。它的出现、推广、培养 了大批优秀司法干部,解决了积年疑难案件,减少争讼促进团结,利于生产保证抗日,使新民主主义司法制度落实到实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1931年在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自己的宪法性文件。它确定了反帝、反封的任务和目的,确定政权的阶级本质和组织形式,确认并保护工农劳动群众的各项基本权利,是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于1947年7~9月,并于同年10月10日公布。其主要内容为:没收、征收土地财产的范围;分配方法;所有权的归属;保护土地改革的司法措施;确认保护工商业的原则。《中国土地法大纲》是整个根据地时期较为成熟的土地立法,它的颁布拉开了解放区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是1946年4 月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通过的宪法性文件。这个宪法原则分政权组织、人民权利、司法、经济和文化五部分,共21条,是解放战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宪法性文献,后来的《陕甘宁边区宪法草案》即根据它所确立的原则而制定。同时它也对其他解放区有较大的影响。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是1942年 11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通过施行的宪法性文献。该纲领共21条,主要内容是规定了边区政府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即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纲领还规定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组织形式以及抗日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

2问答题

简答人民调解制度人民调解制度最早发端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运动中。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里,人民调解制度就以法律形式规定在政府组织条例中。抗口战争中.人民调解制度得到普遇的发展。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调解的原责 :调解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命令或威胁;调解须以法律为准绳.照顾善良风俗;调解不是诉讼必经程序.司法不得以未经调解而拒绝受理。(2)调解范围:民事纠纷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均可调解;轻微刑事案也可调解;社会危险性较大的刑事案件不属调解范围. ( 3 )调解种类;依主持调解的个人或单位不同,分为:民间调解、群众团体调解、政府调解、司法调解. ( 4 )调解处理方式一般有赔礼道掀、认错、赔偿损失或抚慰金及其他善良习惯. ( 5 )调解要求制作调解和解书.(6)对调解人的要求:调解人须奉公守法,不受贿舞弊,尊重当事人人权.不乱打乱罚等,目的是保证公正,取得民众信赖,维护调解声誉。调解既便于解决矛盾,增强民间和睦团结,利于抗战民族解放事业;又能够增强民众法制观念.减少纷争;更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处理重大刑民案件,提高办案质量。这一制度为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丰富历史经验,是人民司法的一大特色。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

1、贯彻群众路线,深入乡村、走进群众中调查案情,实行司法干部与人民群众共同断案。

2、实行审判与调解相结合,注重调解。

3、方便群众、简便利民。锡五审判方式的精髓在于它体现了司法的人民性——

1、司法目的上追求为群众化解矛盾纷争,而不是单纯进行裁判;

2、司法过程要由人民群众参与,由群众参与调解、参与审判;

3、司法结果吸收群众评价、评议;

4、司法效果向社会延伸,而不是就事论事,通过司法行为宣传党的政策,规范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5、司法形式突出简便、便民、利民,一切为群众着想。

第四篇:旅游公关关系复习资料(不完整版)

1、 1.1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是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组织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连串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组织和公共利益的一种行为艺术和社会科学。

1.2公共关系有哪些基本属性?第一特征属性是什么?

以美誉为目标;以公众为对象;以沟通为手段;以互惠为原则;以长远为

方针;以真诚为信条。

2、2.1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途径和目的。

2.2公众的含义:

公众是指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总称。

2.3公共关系的形成阶段包括哪几个时期?各时期代表人物是?

公共关系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萌芽、产生和发展阶段。代表人物: 萌芽阶段——安德鲁*杰克逊(美国)

产生阶段——艾维*李(美国)(公共关系之父)

发展阶段——爱德华*伯纳斯(美国)(公共关系学之父)

3、 3.1外部公众关系包括哪些?简述旅游业对外部公众协调的艺术。

外部公众是指组织成员以外的公众,即组织外部环境中的各种公众对象,包括旅游者、社区、政府、新闻媒体、竞争者和合作者等。

协调艺术:(1)讲求因势利导

(2)注重平时积累

(3)做好分内外事情

3.2内部公共关系有哪些?怎样处理与各内部公众的公共关系?

外部公众是隶属于组织的那部分公众,即组织将其成员作为公众看待,包括旅游组织的内部员工,股东顾问,董事会以及员工家属等。

如何处理:(1)在组织中营造沟通氛围

(2)在员工中形成坦诚风尚

(3)设立沟通渠道

(4)注重间接沟通

4、 4.1旅游公共关系的目的是什么?

理顺主体自身内部的关系,和主体与外部公众的关系;扩大主体的知名度,以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扩大旅游组织在公众中的美誉度,赢得公众对组织的喜爱。

4.2旅游公共关系公众的特点是什么?

极强的服务性;极大的变动性;极广的交际性

4.3旅游公共关系的主体有哪些部分组成?

各类旅游组织,包括旅游行政和行业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团体等。

5、5.1旅游公关部的设置类型、机构模式。(图示)

设置类型:一般来说,旅游组织公关部按类型可以分为四种,即“直属型”、“并列型”、“从属型”和“兼职型”。

(1)直属型:A型图例总经理

(2)并列型:

(3)从属型:

(4)兼职型:

机构模式:按工作特点,公关部内部机构模式可分为三类,即技术型、对象型、

区域型。

(1) 技术型

(2) 对象型

(3) 区域型

6、 6.1旅游公共关系媒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1)大众传播: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网站、印刷性宣传品和记念

品类。

(2)人际传播:游客传播、潜在游客传播、政府公众传播、特殊人物传播。

6.2对旅游公共关系媒介的选择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P155

(1)根据传播对象来选择

要综合考虑传播对象的经济状况、教育程度、职业习惯、生活方式以及

他们通常接受信息的习惯等。

(2)根据传播内容来选择

相应的传播内容赋予相应的传播媒介,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传播。

(3)根据经济条件来选择

旅游公共关系传播媒介的选择,从投入产出的效果考虑,一要注意组织

的实际承受能力,二要注意实际效果,要争取花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

的传播成效。

7、 举例说明旅游公关广告与旅游商品广告的区别。

(1)传播目标不同。

请你买我!请你爱我!

(2)传播内容不同。

介绍商品:宣传组织。

(3)传播信息的方式不同。

渲染和夸张;客观和公正。

(4)追求的效益不同。

注重经济效益;追求情感效益。

(5)认识的路线不同。

商品——组织;组织——商品

8、 旅游公关部详细工作程序。

(1) 怎样从事调查分析工作

A、内容:收集信息、整理信息

B、调查分析方法调查: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抽样法

C、果分类及处理原则

(2) 怎样制定公关方案

A、 公众定位

B、 形象定位

C、 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

D、 确定方法

E、 安排步骤

(3) 怎样实施传播

A、 选择传播方式

B、 发现时机和把握时机

C、 排除障碍

(4) 效果评估

A、 确定评估目标

B、 确定评估标准

C、 确定搜证的途径

D、 获取评估数据

E、 实施评估数据

F、 反馈评估结果

9、 新闻发布会是什么?筹备应如何进行?注意事项有哪几点?P247

(1) 概念: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公关组织直接向新闻界发布有

关组织信息、解释组织重大事件而举办的专题活动。

(2) 筹备工作要求:

A、 确定主题并根据主题准备好各种材料

发言稿、宣传材料、为记者准备的新闻稿、答记者问的备忘录等。

B、确定主持人和发言人

发言人应由组织的主要领导人担任;主持人则由公关部负责人担任。两

人事先应熟悉发言稿。

C、确定所邀请记者的范围

根据发布信息的重要性确定所邀记者的范围。但于组织有密切联系的新

闻机构和记者不能遗漏。

D、选择合适的会场

基本要求:交通方便;设施完善。最好利用大型会务中心、专业新闻中

或大饭店、大宾馆会议室。

E、做好预算,留有余地。

费用考虑全面,要留足备用金。

(3) 注意事项:

A、 按照新闻发布会的议程做好演练,以发现准备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加以

改进。

B、 对待各媒体记者、来宾应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亲疏不一。

C、 发布新闻和回答问题应口径统一,并以旅游组织一贯的宣传口径保持一

致。

D、 会议主持、发言人应精神饱满、落落大方、风趣幽默、热情自信,以自

身的人格魅力增强信息的可信度。

E、 会议主持人、发言人应善于把握主题,对无关或太长的提问,要通过避

正答偏、诱导否定等语言变化技巧有礼貌地转移话题,但不能正面拒绝

回答问题,以免伤害感情、造成对立情绪。

F、 新闻发布会要有正式的结尾,不能草率收场,主持人应对会议做高度概

括。

10、 展览会种类有哪些?展览会的组织工作分哪几个步骤?P256-259

(1) 按不同标准展览活动可有不同分类:

A、 贸易展览和宣传展览

B、 综合展览和专题展览

C、 室内展览和露天展览

D、 大型展览、小型展览和微型展览

E、 固定展览和流动展览

(2) 组织工作步骤

A、 分析举办或参加展览会的必要性

B、 明确展览活动的目的和主题

C、 确定展览类型及参展单位和项目

D、 选择展览场地

E、 了解参观者的类型

F、 准备各种宣传资料

G、 培训展览工作人员

H、 完善参展设施和配套服务

I、 与新闻界的联络

J、 策划展览的开幕式和闭幕式

K、 展览会费用预算

L、 评估展览活动效果

11、 旅游公共关系策划的作用是什么?原则和要求各是什么?

(1) 作用

(2) 原则

(3) 要求

12、 旅游广告策划的作用有哪些?P264

(1) 塑造旅游组织形象

(2) 强化旅游组织品牌

(3) 体现旅游组织宗旨

13、 目的地形象和旅游企业形象的含义。

(1)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公众对旅游地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对

区域内在和外在精神价值进行提升的无形价值,是旅游地现实的一种理性

再现。

(2)旅游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旅游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

貌的总体印象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总体评价。

14、 公共关系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1) 公关意识

(2) 心理素质

(3) 知识和能力

公关人员必须掌握的三种知识:公关基本理论和实务、与公关知识相适应

的科学知识、组织管理知识。

公关人员必须具备的六大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策划能

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1、

我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经纬度位置---经度范围:东经73度40分

帕米尔高原乌兹别里山口(乌恰县)到东经135度2分30秒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纬度位置:北纬3度52分

南沙群岛曾母暗沙

到北纬53度33分

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漠河县)。

2、

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端: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

3、【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峡:台湾海峡(属于东海)、琼州海峡。

5、

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6、

陆地相邻的国家14个(图课本9页):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

;人口最多的是:印度

;面积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

7、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隔黄海的有韩国、隔东海的有日本、隔南海的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其中最大的群岛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重要图片:P9中国的行政区划图    P8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省会)表

1、“郡”、“县”的名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清朝的“省”、“县”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行政区划有很大影响;

2、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国家根据需要设立特别行政区;

3、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1)简称用本省的河湖或山名

皖(安徽省的皖山)、湘(湖南省的湘江)、赣(江西省的赣江)、青(青海省的青海湖)、辽(辽宁省的辽河)、渝(重庆市的渝水-嘉陵江)、浙(浙江省的浙江)、陇(甘肃省的陇山)、贵(贵州省的贵山)、粤(广东省的珠江—粤江)、桂(广西的桂江—西江的支流);

(2)简称用本身的历史名称:晋(山西)、冀(河北)、鲁(山东)、豫(河南)、琼(海南)、蜀(四川)、滇(云南)、秦(陕西)、黔(贵州是古黔地)、鄂(湖北是古代的鄂州)、粤(广东,汉初为南粤之地);

(3)一省有两个简称:川或蜀(四川省)、云或滇(云南省)、甘或陇(甘肃省)、贵或黔(贵州省)、陕或秦(陕西省);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 重要图片:P11和P13

1、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19.57%,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

3、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以人口地理分布界线黑河—腾冲为界,东部多西部少;

4、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5、东部人口密集的原因分析:东部地形较平坦,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湿润,河湖众多,经济方面东部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便利。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 重要图片:P17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1.5%;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壮族:1594万人,满族1071万人,回族:860万人,苗族:740万人,维吾尔族:721万人,彝族:657万人,土家族:570万人,蒙古族:481万人,藏族:459万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2、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贵州省49个,居第二位),云南省共有52个民族,其中25个世居民族。主要有傣族、黎族、纳西族、白族。分布最广泛的是回族。西藏、青海主要是藏族,广西主要是壮族,宁夏主要是回族。内蒙古主要是蒙古族。新疆主要是维吾尔族。东北地区主要是满族。我们贵州省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

4、少数民族的乐器和风俗节日。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重要图片:P21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P24中国的地形分布图

1、

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2、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3、

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和分界山脉:

(1)主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第三级阶梯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2)分界山脉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主要山脉走向:

(1)东西走向:北列: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

(2)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部分横断山;

(3)东北--西南走向: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台湾山脉(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中国东部最高峰);

(4)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祁连山;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第一高峰)。

4、中华五岳:

东岳—泰山——山东省(鲁);西岳—华山——陕西省(陕或秦);南岳—衡山——湖南省(湘);

北岳—恒山——山西省(晋);中岳—嵩山——河南省(豫)少林寺 。

5、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6、中国地形的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地形多种多样。(3)山多而高。

7、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对我国气候、交通、经济的有利方面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第二,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诗句)。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东西部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第三: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在高一级流向低一级的地方,水流急、落差很大,在阶梯交界处,可以提供巨大的水能。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如世界最大的三峡水电站就在第二级和第三级交界处(湖北省境内)。

8、分析山区对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为发展林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P34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P37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  P38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1、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48℃)原因: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纬度因素),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虽然正午太阳高度小,但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夏季正是夏季风强盛时期,同样影响我国的南北地区,但南方雨季长,阴天多,所以日照时间短,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这缩短了南北方的气温差。

2、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的划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

山——冈底斯山(P40图2——30)

4、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锋面雨,

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是导致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5、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6、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漠1969年2月13日的-52.3℃),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极端高温为1975年7月13日测得的49.6℃)。

3、

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记录是:台湾的火烧寮(多年平均6557.8毫米),年降水量最少的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仅5.9毫米)。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重要图片:P46图2-40中国的外流区与内六区  P50图2-46长江水系  P55图2-53黄河水系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 中国外流区面积61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

2、主要大河(外流河与内流河):

(1)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2)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3)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塔里木河

3、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约古宗列曲,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呈巨大“几”字型),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上中下游的分界:河 口(内蒙古),旧孟津(河南)。主要支流:湟水、汾河、渭河、洮河。

4、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峰,源头沱沱河,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世界第三长河。流经的省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的分界:上中界:宜昌(湖北); 中下界:湖口(江西)。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最长的支流)、湘江、赣江。

5、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水量最大的河流是长江;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是黄河。

6、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原因:这要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自然原因:黄河中游及支流流经的黄土高原地面光秃裸露、斜坡多,土质结构疏松,多孔隙和直立方向的裂隙,易被水侵蚀,且夏季多暴雨,对地表冲刷力大。二是人为因素:人类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的植被严重破坏。

7、黄河下游进入平原地区后,成为“地上河”的原因:黄河进入华北平原,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河。  图2-56

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

8、治理黄河水患的措施有哪些:

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教材P57页 。或者:根据黄河上、中、下游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彻底治理。上游坡陡流急,以修水库、发电、养鱼为主,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中游水土流失特别严重,以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为主,大力发展林木果品和畜牧业。中上游大量退耕还林还草,所需粮食和生活用品及用电、鱼、肉、畜产品、果品,计划伐木向下游交易。下游地上河越垒越高,威胁最为严重,最难治理。必须重新开掘两条规范的、多功能的人造黄河,甲乙两条河轮换通水、通航、轮换掏淤,掏淤后不需再建设就能及时种植养殖。遇到特大洪水,两条黄河同时排洪,确保下游安全。把地上河改造成灌溉渠,渠高地低便于灌溉,灌溉渠还可分洪。彻底治理好的黄河永不泛滥。

9、为什么自古以来长江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现在,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工业中心和城市集中,运输需求大,干流航线和多条铁路线、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由联系南北广大地区。干支流通航里程已达7万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重要图片:P69图3-6中国主要能源矿产分布和图3-7

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分布

1、北方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能源矿产基地,主要的油田:黑龙江大庆油田、山东胜利油田。主要的煤矿:山西是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区。我国南方多有色金属:江西大余的钨矿,湖南冷水江的锑矿(“世界锑都”),湖南省常宁县水口山的铅锌矿(水口山被称之为“中国铅都”),江西德兴(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的铜矿(铜年产量中国第一,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智利和美国)。中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25种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钒、钛、钽、钨、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等12种居世界第一位。

2、

太阳辐射量最少地区是四川盆地(原因:位于盆地内,水汽不易散开,多阴雨、雨雾,晴天少)。

3、太阳辐射量最多地区是青藏高原(原因:高原海拔高,云层少,空气稀薄,透明度好,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4、论太阳能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太阳能和其它传统能源相比,主要是它是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利用成本低,无污染,局限性是受天气影响,能量不稳定,且地区分布有差异。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重要图片:P67图3-12

中国土地资源分布

1、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我国面积居世界第三,“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

3、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4、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5、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植被自东向西的变化: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沙漠。

6、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大:(1)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2)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3)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4)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力较低。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重要图片:P73图3-20

图中国径流带分布和P76图3-24

南水北调线路示意

1、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3、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1)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如南水北调,引黄济青;(2)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3)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4、我国的水能资源的发展优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三峡、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现在已建成(1994年动工,2009年8月完工)的三峡电站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重要图片:P80

图3-30

中国及毗邻海域资源

1、海洋资源主要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     2、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         3、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位于东海)、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                    4、四大盐场:长芦盐场(我国最大盐场,位于渤海湾),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5、我国海洋资源面临的问题和措施:问题(1)海洋灾害频繁;(2)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3)近海渔业资源衰竭。措施: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大执法力度,治理沿海工厂和城市生活污水,防止海洋污染;合理使用海洋资源。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

一、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1、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人均超世均。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三、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的分布

分布地区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纤维作物

饮料作物

北方

小麦等旱地作物为主

花生和大豆

甜菜

棉花

秦淮以南的丘陵山地是茶叶的主产区。华南是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椰子、可可、咖啡

东北是春小麦,华北是冬小麦

山东河南是花生的主产区。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黄河流域

南方

水稻等水田作物为主

油菜子

甘蔗

棉花

长江流域是油菜子最大产区,

华南、四川盆地和广西

长江流域

特色

新疆长绒棉

福建、浙江、云南是主产茶区

四、主要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商品粮基地

1、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

2、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

五、畜牧业分布:农耕区畜牧业的牲畜占主要(80%)

两类畜牧地区

分布地区

主要畜禽种类

发展的有利条件

西北部的天然放牧业

(我国四大牧区)

内蒙古

三河马、三河牛

草原辽阔,牧场宽广,水草肥美,畜牧业历史悠久。

新疆

新疆细毛羊、伊犁马

青海

青海牦牛

西藏

藏绵羊、藏牦牛

东南部农耕区的禽畜养殖业

四川、湖南、河南、江西、江苏

生猪、鸡、鸭、鹅等

农耕区饲料丰富

六、影响农业的因素: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因地制宜:丘陵—副业、经济林;山地—林业;

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

第二

节工业

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我国工业的发展

1、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三、中国工业的分布

1、最大能源---煤炭工业分布:

(1)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产煤最多的首。

(2)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

2、第二大能源----石油工业分布:

(1)

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和内蒙交界的神府—鄂尔多斯油田

(2)

新疆是未来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3、潜力巨大的水能开发地区: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的上游。

4、钢铁工业的分布:钢铁工业大多分布在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如辽宁的鞍山、四川的攀枝花、湖北的武汉;上海宝钢有靠近市场和便利的海运等条件。

5、机械工业的分布:

(1)

主要门类和标志图案P96;

(2)

基地: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

6、纺织工业的分布:(P97

图4-25)

(1)门类:棉、毛、丝、麻纺织和化纤;

(2)基地: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

四、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世界十大高技术出口国之列;产业结构上呈多元化趋势。

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居世界首位。

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

1、三大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2、四大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西安—杨凌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技术产业密集区

五、影响工业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土地、水源等。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交通运输业: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促使客、货沿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生产部门。

2、重要作用:发展经济的先行官和纽带作用。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1、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

2、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

3、中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

(1)南北向干线: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2)东西向干线: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

4、中国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广州。

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运输方式

运输线路

运量

运价

运速

特点

陆路:铁路

铁路

速度较快,运载量较大,运价较低,长距离运输

陆路:公路

公路

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门对门”服务,短途运输

水路:海运

航海线

投资省,运载量大,运价低,长距离,时效性不强—速度慢

水路:河运

内河

航空

航空线

速度快,舒适,安全

管道

管道

运量大,运价低,损耗少,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1、公路运输:全国所有的县及95%乡镇通车。青藏、川藏、新藏、滇藏、青新公路

2、铁路运输: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四横五纵铁路干线;记P24图和表

(1)四横:1)滨洲——滨绥线;2)京包——包兰线;3)陇海——兰新线;4)沪杭——浙赣——湘黔线——贵昆线;

(2)五纵:1)京沪线;2)京九线;3)京哈——京广线;4)焦柳线;5)宝成——成昆线

(3)主要铁路枢纽:北京、上海、徐州、郑州、株洲、兰州、包头、哈尔滨、九龙、广州等。

3、海洋运输:

(1)有利条件:我国的海岸线长约有18000千米,沿海有许多优良的不冻港口;

(2)运输航线分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沿海航线以夏门为中心,分北方沿海航线(大连和上海为中心)和南方沿海航线(广州和香港为中心);远洋航线以沿海港口为据点。

4、内河运输: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和京杭运河为航道。

5、管道运输:西气东输工程

6、航空运输:四大航空港:北京、上海、香港、广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计量标准履历书汇总下一篇:健康扶贫知识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