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课方案

2022-11-29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华经典诵读课方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中华经典诵读课方案

中华颂经典诵读方案

小学“中华颂·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2010.6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求,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师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精髓,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广大师生的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颂·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要求精神,学校决定开展校园“中华颂·经典诵读行动”,活动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和优势,发挥我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此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学生的个性风采和精神风貌,为促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主题

读经典·诵经典

三、活动时间

2010年6月---2011年6月

四、活动原则

全员参与,以校为点,辐射家长,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积极创新,持之以恒

五、参与对象

全体师生和全体家长

六、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6月)

1、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明确任务分工。

领导小组:

组长:邓时杰

副组长:唐玉华

组员:薛伟华李娜郑宝花候景淼刘婧各年级语文组长全体语文教师

2、营造氛围,做好环境布置。

(1)校园悬挂横幅:“读经典·诵经典”、“与好书相伴·与经典同行”(美术组)

(2)、校宣传橱窗布置。(大队部)

第二阶段:启动阶段(2010年7月)

1、升旗仪式时宣读倡议书。

2、各班利用晨会课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3、向全校师生以及全校家长发放倡议书。

第三阶段:活动阶段(2010年9月——2011年5月)

1、班级基础性活动

(1)各班开展古诗词和美文吟诵活动

要求各班语文教师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集体吟诵古诗词,每

天早读时间进行美文诵读,每天中午诵读校本教材古诗文。学校要对全校学生古诗背诵情况进行检测。

(2)开展寻找座右铭活动。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一个座右铭,并在语文阅读课中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座右铭的含义以及选择的理由,并做成精美的书签夹在自己捐给班级的书中,让大家一起欣赏你的座右铭。

(3)各班出好一期“读经典〃诵经典”黑板报或主题内容版块。

2、亲子共读活动

(1)孩子与家长一起读经典美文,并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读书笔记。

(2)一年级家长学校授课: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学校特色活动

(1)由全校学生参与,投票产生“我最喜爱的经典美文”,进行推广,形成美文共享。

(2)漫步古诗园活动。在各班开展古诗诵读的基础上,对各班学生吟诵古诗的情况进行检测。

(3)全校组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展示(与建队日活动结合)。

(4)举行“美文颂祖国”读书征文活动。选出优秀征文参加省征文比赛(4---6年级)

4、开展“师生同阅读”活动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用我们老师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要求教师多读书,勤记笔记,养

成每天阅读一篇经典美文的习惯。

第四阶段:评比、展示阶段(2011年6月)

1、评比:

(1 )评选学校“读经典〃诵经典”优秀班级及个人。 ( 2) 优秀作品展览。

3、举行闭幕式。

主要议程:评比表彰、活动总结。

八、活动要求及保障措施:

1.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进行班内读书笔记展览;组织班内学生自主开展“经典美文博览会”、“名人名言”、“我最喜欢的经典美文”、“美文推荐”等小版块进行课堂交流。

2.1---6年级语文老师要做好对学生古诗词背诵工作。4——6年级语文老师做好对学生读书笔记的定期检查指导。

3.读书节期间,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站、校园网等载体,开辟活动专栏,及时报道信息,使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实有效。

第二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清水中学

“中华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读至善至美书,做自信自强人”的育人目标,努力引领百花学子快乐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通过让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背诵优秀诗词、名篇警句,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诵读交流中,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提高语言能力。

二、组织机构: 组

长:刘学杰

副组长:毛明华、耿金营

员:各班语文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协助

三、实施对象: 全体学生

四、诵读内容

《课程标准》规定必背古诗词篇目50篇、《论语》、《诗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优秀经国学经典。以上内容,结合我校实际选编,分年级要求选诵。

五、具体措施

1、在教导处的指导下,选择教材,确定每个年级的诵读内容。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年级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

2、每周二早读为经典诵读时间。在诵读经典伊始,语文教师利用一节阅读课,引领学生诵读,教给学生基本的诵读和阅读的方法,并培养班级的“诵读小老师”。

3、班级开辟“每周一诗”专栏。将本周所诵读的内容板书于黑板的一角。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语文老师按照统一的诵读进度和篇目,充分利用预备铃后上课铃前5分钟,开展“每日一吟”活动,从而形成诵读常规。做到学生全员参与,学校督查,不走过场,做好组织管理工作,逐步形成良好诵读习惯。

3、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默读、轻声读、分组读、齐读,轮读,示范读、听读等多种形式中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

4、学生建立一本经典诵读集锦的小册子,抄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文,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5、发动家长在孩子完成作业后,或者临睡前进行经典诵读,鼓励父母与自己的孩子一起诵读,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国学经典”“优秀诗文背诵”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并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6、充实“图书角”:各班在原有的图书基础上,可对班级图书进行充实。充实的图书主要为其他经典书目、唐诗、宋词、名家名作等,给本班学生提供更多的国学经典的阅读资源。

7、教务处、团委将“经典诵读”进行全程引领和督促管理评价。可将“经典诵读”情况纳入班级评比,(检查时看是否全身心认真诵读,是否沉醉其中)。学生在“经典诵读”方面表现好可为班级酌情加分,未组织或完成情况不好适当扣分。

六、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确定篇目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由教导处推荐、搜集整理部分经典中华古诗文,作为学校诵读的校本教程。

第二阶段:诵读经典、训练强化阶段。以班级为单位,广泛开展诵读活动,开展竞赛活动,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学习更多的经典古诗文。

第三阶段:活动展示、检验成效阶段。学期结束阶段,学校分年级组织举办校内“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来检测诵读效果,激发诵诗热情。

清水中学

2012年2月

第三篇:1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罗源凤山小学“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它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用语用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做好“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一)抓住学生的最佳记忆期,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诗文经典,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新知识,活跃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要求

(一)广泛宣传经典诵读的目的意义,不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取得社会、家长的支持。

(二)各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过程管理。

(三)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诵读,自然成诵。不定诵读指标,以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

(四)各班要结合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评选诵读小能手活动和诵读经典竞赛等,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深化。

(五)各班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势,发挥多种功能,让孩子在活动中诵读。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读内容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课内或课外的经典诵读内容及《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等,具体篇目和朗读形式自定,朗读时间限定在6分钟以内,比赛时要求脱稿。

四、组织开展全校“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参赛对象

全校1----6年级学生

(二)比赛程序

1.初赛

各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定于12月20日至21日组织进行初赛,利用校内语文活动课或班会课分小组进行选拔,指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确定决赛参加对象。

2.决赛

决赛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时间初定为2012年元旦前。地点在四层会议室。

(三)比赛规则

1.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诵读作品自选,但必须是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3.参赛班级必须脱稿朗诵。诵读时可加音乐伴奏,伴奏音源由选手自备。

4.参赛班级比赛时间限制在8分钟以内。(超时将酌情扣分)

5.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总之,我校将以这次比赛活动为契机,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掀起中华经典诵读的热潮,真正让广大师生阅读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

六、凤山小学“中华经典朗读比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陈增兴校长

副组长:卓诒恭副校长、肖应强副校长

成 员:教导处、德育处、教研组组长、各班语文教师、班主任(负责本班的具体参赛选手的选拔、培训和指导及各班的安全)

凤山小学“中华经典朗读比赛”活动评审委员会:

评委:各位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

凤山小学

2011年12月18日

第四篇:“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为了积极参加漳州市开展的“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并以此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激发广大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热爱,努力形成班班诵读、人人诵读的可喜局面,增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内容

本次诵读内容以传统经典诗文和红色经典诗文为主,结合教材中现有的诵读篇目及自选的内容为诵读材料,具体篇目不限。

二、活动形式

1、由各班级兴趣小组为主,可个人诵读,也可集体诵读;形式不拘一格,可以配乐、表演等,以充分体现作品内涵、活泼新颖、特色鲜明为佳。

2、由相关科室协助拍摄、制作视频资料(DVD光盘),收集活动的视频、图片、相片等相关资料。

3、由学校评选出优秀作品1-2件,参加全市比赛。

三、活动对象:2011级、2012级在校班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五、活动地点:各班级教室及学校公共教室。

六、活动安排

1、活动组织工作主要由基础教研组负责,包括拟订活动方案、印发通知、学生组织、资料准备、诵读指导等。

2、由教务科协调相关科室协助打印资料、活动器材的准备及收集视频、相片等资料。

3、毎周安排两课时,具体时间由教务科安排。

七、评分标准:见附件

八、奖项设置

1、学生个人奖:按参赛选手人数的10%、20%、30%比例设置

一、

二、三等奖;

集体奖:评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2、获奖学生的指导老师由学校颁发指导教师证书;

3、由学校安排颁奖,并按学校规定给获奖者颁发证书及奖金。

第五篇: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文化经典优秀资源,深化和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按照昆教委《关于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根本,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经典的现代德育功能,把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作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感,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要载体和平台。广泛深入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践行道德规范,培育良好风尚,提高未成年人人文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活动主题

诵读国学经典,宏扬中华美德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中华经典美文进校园、进课堂活动。

1.建立一支经典诵读团队,各年级挑选3-5名诵读基础比较出色的学生,组建校经典诵读团队,定期排练节目,并根据这些学生的表现及时更换人选,以备参加校级、镇级、市级等比赛和展示活动。主要负责:校长室。

2.编印一份诵读教材,先由教科室收集整理中华经典诗文,然后由总务处协助编印。主要负责:教科室、总务处。

3.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安排在下午第三节课的时候,具体时间和指导老师(各班语文老师)安排见教导处下发的课外活动安排表,并由教导处定人定期检查(崇真楼熊瑛主任、笃实楼张红梅主任、致远楼王万萍主任)。主要负责:教导处。

4.每班开辟一个经典诗文角,每周更换一次内容。充分利用每天的早读时间、每堂课的课前两分钟、吃饭前的两分钟,放学的路队上等时间,每班都在班长的带领下诵读老师布置的每周诵读内容,做到熟读成颂。主要负责:各班班主任。

5.每周播出一期“书香广播”, 诵读国学经典,宏扬中华美德,每期都进行有奖竞猜活动,激发学生收听和参与的兴趣。主要负责:冯丽萍。

6. 进行校园内的阅读文化环境布置。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要求辟有诗园,内容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如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手抄报等等。主要负责:总务处。

7. 广播领路,配乐美读。在中午规定一个时间段进行诗文诵读,每周选一个班为诵读班,每天由这个班级一个至两个学生按节律朗读的要求,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不但培养了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主要负责:少先队。 8. 充分利用各种学科进行经典诵读。

语文教师: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经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经活动。

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配套跟上服务。

体育教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利用体育课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边诵唱边活动的指导。

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班主任:负责该班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主要负责:教导处。

(二)开展中华经典美文读用结合活动。 1.每学期结合推普周或阅读节举办一次读用结合活动,形式包括个人古诗文知识竞赛、整班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诗配画比赛等。主要负责:教科室。

2.举行一次经典诵读展示,利用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和新年文艺汇演活动,将优秀的经典诵读节目在全校师生面前进行展示。主要负责:张磊。

3.评选一批“诵读小状元”,先在班中初步评选出5名“诵读小状元”,在班级推荐的基础上评选出校级“诵读小状元”(每班一名)。主要负责:各班班主任。

4.表彰一批优秀诵读班队,对于在诵读系列活动中表现出色、成绩优异的班队要进行公开表彰。主要负责:少先队。

(三)开展“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道德实践活动。在读经活动中,组织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在读中行,在行中读,做到读、行并举。 1. 3月,以“奉献”为主题,结合“学雷锋”系列活动、“庆三八”活动、植树节活动等诵读经典,落实行动。

2.4月,以“怀念”为主题,结合清明节系列活动,指导学生缅怀先烈,纪念祖先。

3. 5月,以“感恩”为主题,诵读相关的诗文,并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感恩父母、感恩师长。

4.6月,以“成长”为主题,让学生结合校园文化节系列活动,感受成长的愉快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主要负责:德育处、少先队。

(四)开展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展示活动。

1.参加一次全市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主要负责:周婷。 2.举行一次校级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展示活动,即我校传统的“班班颂”活动。主要负责:各班语文老师。

3.参加一次镇广场文艺表演活动。主要负责:陈冲。

(五)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进家庭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这一平台,积极推进“陪伴阅读共成长”家庭诵读计划,开展亲子共读、全民共读活动,引导青少年在诵读经典中陶冶情操。主要负责:教科室、德育处。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有序推进。经典诵读活动是新形势下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科室各班要充分认识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制定的实施方案,有力有序推进。各班将活动资料于5月1日前上交校教科室。

2.丰富内涵,深化实践。要以开展“诵读国学经典,宏扬中华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与各类主题活动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教育内涵。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运用闭路电视、广播、校网页、家校通、校刊等途径,加大对经典诵读活动的宣传报道,吸引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参与,推动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 二O一三年三月十四日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以经典诗文,自动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其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校园文化,形成经典的校本课程。

二、实施方式:

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各班级结合自己实际,利用板报、宣传栏、主题班会、校本课程等途径,开展形式多样,适合小学生的诵读活动。学校举行师生诵读展演活动。

三、具体措施: 学校方面:

(1)4月初,学校制定“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确定活动目标计划,提出活动要求。

(2)广泛宣传,营造书香校园。 利用校园里的宣传窗建立每班的诵读板块;学校开设校园经典诗文小广播;开辟“古诗角”、“经典壁”和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发动家长与孩子共读经典,共同创良好的读书氛围。

(3)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 利用晨读让学生诵读古诗文。 利用校本课程开设经典诵读课。

开展“经典诵读”为主题内容的班队会。

开展 “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比赛、“古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等活动。

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的古诗文诵读展演活动。

(4)积极探究古诗文教学方法,摸索古诗文诵读的形式。

(5)学校将组织人员,把活动中师生搜集的古诗文分类整理,汇编成册,做为我校古诗文学习的校本教材。

班级方面:

(1)在经典诵读课上做诵读指导,可举办诵读擂台赛,也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诗展示或交流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搜集、背诵古诗文的积极性。

(2)倡导班级开展“课前一吟”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见缝插针,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3)广泛搜集古诗文,开展看谁找的多、读的多、背的多活动。班级每月要评出“诵读大王”、“小诗仙”等。

(4)开设“诗文”园地。每个班级在板报栏里开设一块“诗文”园地,内容可以是要求会背的古诗或古诗的背景介绍,也可是为古诗配的书画,学习、巧用古诗的仿写习作等。

四、诵读内容: 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和《弟子规》。 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和《三字经》。 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30首和《千字文》。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30首和《朱子家训》。 五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及精选的《大学》《中庸》《论语》部分篇章。

六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及精选的《孟子》《论语》部分篇章。

五、具体活动安排: 四月份:

1、学校制定活动方案。各班针对本班情况制定活动计划。全校拉开诵读活动序幕。

2、发动学生广泛搜集优秀诗文。并选出适合本班的优秀作品诵读。

3、各班在板报中开辟一个学古诗文的园地,营造诵读氛围。 五月份:

1、班级开展“我会背”汇报活动,人人参加。

2、学校检查班级诵读情况。

3、观摩一节古诗诵读指导课。 六月份:

1、各班进行古诗文的收集和整理,制成“古诗文汇编集”。

2、班级评选诵读“小明星”。

3、学校召开师生同台表演的“诵诗会”。 七月份:

学校举办“古诗文汇编集”展览。 九月份:

1、9月12日——9月19日学校诵读展演初赛。分学生组、教师组。

2、9月25日——9月26日参加区级展演比赛。分学生组、教师组。 十月份:

总结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情况。

范镇中心小学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实施方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宛如颗颗繁星时时启迪学生的幼小心灵,让每个孩子多接触了解一些灿烂的中华文化,让每个孩子浸润着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熏陶,这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艺术经典都将起到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将历史文明、灿烂文化的种子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田,为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或许是深远悠长的。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特别是泰岱教字[2010]60号文件《岱岳区中小学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实施方案》的意见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切实开展好此次经典诵读行动,真正让学生走近中华文化,沐浴华夏文明,特别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做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行动主线,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创新“经典诵读”的课程,强化经典诵读师资的培训,进一步将学校写字特色抓出亮点,推进学校汉字文化教育的进程,全面全员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拟定《范镇中心小学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经典诵读方案)

二、目的意义:

做为全区试点学校,努力引领广大师生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诵读行动中来,不断深化师生的思想,激发师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豪情,增强师生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觉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诵读经典、书写汉字的能力,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道德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全区的经典诵读行动增添一份光辉。

三、工作措施:

为更好地推进经典诵读行动,切实让广大师生受益,特别制定以下措施予以保障。

1、学校成立专门”经典诵读行动”领导机构:

长:吕继东(全面负责)

副组长:付存法(方案撰写讨论与评价督查)

业务指导:孙桂芝(具体负责诵读行动的业务指导,侧重于中高年级)

杨焕翠(具体负责诵读行动的业务指导,侧重于低年级)

成员:各班语文教师(具体负责本班诵读行动的指导)

2、学校依据教师考核评价方案,将诵读行动中创新突出的优秀教师,结合不同级别的班级经典诵读展示,与学校校级兴趣小组的地位等同对待。更加突出的优秀教师将被推选为市区“经典诵读行动”的先进个人候选人。

3、学校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选拔两名经典诵读行动指导教师参加岱岳区专业培训,以提升个人素养,成绩突出者将有机会参加山东省经典诵读师资培训班。校内开设经典诵读校本培训内部活页教材,内容以“如何指导经典诵读”、“经典诵读的创新形式”等为主旨,对参与教师进行理论指导。

3、结合学校校本课程“经典阅读课”,努力开设好“中华诵经典阅读”指导课,课时设置与各班校本课程恰恰吻合,由各班语文教师暂时兼任。学校要求相关教师充分备课,认真钻研新进北师大版《经典诗文三百篇》的诵读教材,严格按照指导小组孙老师、杨老师排好的诵读篇目进度,循序渐进保质保量地完成诵读目标。

4、学校领导小组含教导处将不定期对各班经典诵读课进行跟踪指导,发现随意更换课程、缺勤者将予以通报,并记入诵读行动专项考勤,与考勤规定中“旷课”等同对待。

5、学校定期组织诵读行动经验交流会,以开阔教师视野,借鉴他人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以全面提高学校各班经典诵读的质量。

6、继续加强学校写字课的教学与督导,努力提升每个学生习字的水平,养成规范的习字态度和习惯,让汉字文化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灵。

7、学校借助新浪班级在线、范镇中心小学网站、教学楼LED屏、宣传橱窗板报等对经典诵读行动予以积极广泛的宣传,激发广大师生的信心与斗志,让经典诵读陪伴学生的成长。

8、学校努力推行“晨诵、夕扬”的活动,即“晨读时间让学生尽情诵读、下午放学站队让学生诗文抑扬”,少先大队配合路队予以督查,学校值班教师也要认真督查,发现违犯规定者予以通报。

9、合理计划时间,丰富活动载体,从活动启动至验收,学校拟在2011年3月份,举行“中华诵经典诵读”展示会;2011年4月份组织“范镇中心小学第四届师生规范字大赛”。以有效的活动为平台,增强各班经典诵读的兴趣与信念。

10、经典诵读行动档案积累整理由付存法完成,学校划拨一定的资金保障诵读行动的顺利开展。

四、活动安排:

2010年11月份:第13周诵读行动全面启动。

2010年12月份:第14至15周诵读行动校级师资培训。

2011年1月份:各成员撰写诵读行动班级实施计划。

2011年3月份:中华诵经典诵读展示会。 2011年4月份:第四届师生规范字大赛。

2011年5月份:参加市区诵读及书法大赛。

2011年6月份:规范组档,准备展板,制作视频,全面迎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综合素质小学简答题下一篇:做合格党员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