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2022-12-01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镇流域综合治理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镇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域达标宣传活动方案

江安县夕佳山镇中心小学校

全域达标工作宣传教育方案(草案)

为更好地开展城乡环境治理全域达标工作,提高我校师生、家长、社区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卫生习惯,根据教育局关于全域达标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宣传教育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快营造清洁、整齐、优美、文明的城乡环境,着力提升发展环境质量,为创建优美环境,促进我校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机构

根据我校《全域达标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全域达标宣传教育工作组 组 长:陈尧

副组长:罗健王英

成 员:张诚周厚彬刘怀香郎彦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域达标宣传工作由学校大队部具体负责。要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强化宣传,整体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调动全体师生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

三、宣传教育活动安排

1、以环境综合治理为内容,开展系列主题班会活动。

向各班印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资料,分班级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知识、按要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优秀主题班会赛课活动。活动要见记载、见影像资料。活动指导者:周厚彬;活动执行者:各班班主任。

2、开展“小手拉大手,打造优美环境”系列活动。

A、开展深入场镇、社区的文明宣讲、文明劝导活动。组织由至少20名优秀学生组成的宣讲团深入场镇开展劝导活动。活动按组队游行、设立宣传台宣传、当街开展文明劝导和保洁活动三个步骤进行,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不少于200份,邀请居民参与“保护环境,清洁城乡”志愿者签名不少于100人。活动要确保见效果,留下影像和宣传材料。活动指导者:罗健;活动组织者:郎彦。

B、开展家庭文明劝导行动。号召和指导全体学生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知识宣传单带回家,和家长、家庭成员共同学习,开展家庭及周边环境整治行动,开展“我为我家拟定家庭文明公约”活动。活动要留下影像资料、宣讲回执和学生拟定的家庭文明公约样本。活动指导者:刘怀香;活动组织者:班主任。

C、开展“环境小卫士”行动。组织学校“环境小卫士”到敬老院开展义务

劳动,清洁室内外卫生、照顾老人。组织“环境小卫士”到周边水塘、水库等开展清理白色垃圾活动。活动要留下影像资料。活动指导者:王英;活动组织者:彭晓艳。

D、在四至六年级学生中开展文明劝导写家书活动。发动学生向在外工作的父母、亲友写文明劝导信,劝导他们养成文明而良好的卫生习惯。

E、为留守儿童开辟爱心视频线,帮助留守儿童通过互联网与家长视频沟通,互相勉励,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知识,了解治理情况的变化。

3、开展“全域达标”校内宣讲活动。

A、开展“爱护家园,清洁环境”绘画比赛活动,以漫画、想象画、宣传画等形式宣传保护环境的内容。

B、开展“节能减排”征文活动。

C、开展“告别陋习,从我做起——创建文明卫生校园”演讲比赛活动。活动由郎彦指导,王小容组织,邓国兵配合布置场地。

4、切实开展校内卫生整治行动。

江安县夕佳山镇中心小学校

2010年11月26日

第二篇:全域治理 全民参与

全民参与全域治理 建设美丽宜居水乡

瓯海创新治水融资机制和建设模式获点赞

由政府出资投入与企业筹资投入相结合的“温州之窗”——荷塘月色公园在瓯海大道至南白象塘河沿岸崛起;养育历代温州人的“母亲河”——温瑞塘河主源头被水利部门找到并立碑成为塘河文化新景观;由刘基后裔——仙岩街道穗丰村600余农户捐资1800万元建设的穗丰文化公园广场建成为塘河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启动梧田老街有机更新改造,打造成集商、住、游于一体的商业街区;整合会昌湖水上公园沿线景观资源,打造“梦幻会昌”夜游精品示范点,成为“月色塘河”水上精品旅游线路......近日,瓯海区创新治水融资机制和建设模式的做法获得省委“五水共治”督查组肯定和赞赏。

温州人民的“母亲河”——温瑞塘河流经瓯海全境,水域面积14.3平方公里,占温瑞塘河总水域面积的65%。随着瓯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城镇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工业生产工艺水平低造成大量污水流入河道,使得河道水体污染情况日趋严重,从而让原本秀丽的瓯海蒙上了灰色的“外衣”。

“五水共治”战役全面打响后,瓯海区上下联动,形成了全民治水的良好氛围。区委、区政府建立区领导联督联查机制,由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带队,每月两次分四片开展联督联查工作,破解存在的问题,有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成立“两河”治理、泽雅库区整治、梧田老街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截污纳管等5个项目攻坚组,建立“河长挂帅、警长保驾、技术员指导和监督员监督”的区级、镇街、村(社区)三级“河长制”,由区工商联牵头成立“治水公益基金”,企业、个人均可通过资金捐助、项目认领、技术支持等多种形势参与“两河”整治,通过税前列支、项目冠名、以奖代补等优惠政策,激发社会参与治水的积极性。目前,全区累计捐款资金达到7000多万元。此外,开展“两河”整治“擂台赛”活动,将今年治理到位的36条黑臭河道中的13条黑臭现象严重、最难治理的河道确定为“擂台赛”河道,由区属部门和街道主要领导挂牌整治,加力度、赛进度、比效果,全力推进黑臭河道整治工作。还实施科学治水,引进“国千人才”胡如意等,运用国外先进的治水技术,承包治理多条内河,做到源头治理与末端修复结合,短期治理和长期治理相结合。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该区启动45个城镇截污纳管项目,现已完成沿河22个截污纳管项目建设,实现了温瑞塘河岩岸截污纳管全覆盖。着力疏通污水管网毛线血管,提升污水收集水平,目前工业区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完成,主干管疏通工程全面启动,潘桥村、穗丰村等最后一米示范工程基本建成。推进重点片区环境污染整治,各街道至少每月改造、关停10个以上污染企业,电镀、造纸、制革、化工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提前完成整治任务。55条黑臭河按照一河一策方案,有序推进。市民关注的长浃河、梅屿河经过综合整治,水质大为改善。全区平原河网水体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7.2%、16.5%、30.2%。

该区注重项目融合,系统治水。在“五水共治”推进中,坚持全域治理理念,以温瑞塘河重要节点、重要环节为中心,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滨水公园建设、时尚产业发展,推进温瑞塘河综合治理。今年1-11月全区累计拆除沿河违章3.07万平方米,通过盘活拆后土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累计建成8万平方米小微园,建成滨水绿地152.27公顷,城区绿道19.5公里,滨水公园(小游园)89.93公顷。结合城市功能布局,推进沿河有机更新,启动梧田老街有机更新改造,通过征迁结合的方式,在保留原有塘河风貌的同时,对街区的功能进行改造提升,并通过社会专业机构,对老街的产业进行引导培育,力争将其打造成集商、住、游于一体的商业街区。围绕发展“月光经济”,整合2003年建成的会昌湖水上公园沿线景观资源,打造“梦幻会昌”夜游精品示范点,为“月色塘河”水上精品旅游线路奠定基础。到11月底,今年完成“五水共治”工程投资18.5亿元,占任务112.1%。

为巩固河道治理成果,该区以彰显塘河文化为主要内涵,以沿河公园建设为节点,以沿河生态景观带建设为纽带,按照建设温瑞塘河“生态、休闲、文化、景观长廊”的要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推进主塘河沿线景观带建设,并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其他河道的文化景观建设。如以白象塔为核心建设主塘河景观带,其中瓯海大道-南白象沿河景观工程己进场施工,年内建成1.2万平方米,并建设荷塘月色公园、谢灵运公园等主体文化公园;同时采用政府出地与民间藏家出资建设使用的合作模式,打造一个由6-7个博物馆组成的私藏博物馆群,其中2个博物馆将于近期进场施工。(黄松光 王进华) 通讯处:温州市瓯海区新闻中心

第三篇: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导则

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导则

(试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

2014年1月9日

前 言

本导则用于指导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

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任务,也是流域及区域水环境改善的关键。县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是农村污水治理的发展方向,是解决农村污水治理难题、保障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较好方式,是加强村镇污水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委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北方研究中心)编制而成。导则借鉴了江苏省常熟市及其他一些地方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好的经验,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运行的原则,提出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的导向要求,并在各地经验基础上凝炼了农村污水治理适宜技术及选择。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负责解释。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术语与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统一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统一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统一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统一运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 农村污水处理适宜技术及选择(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总则

1.0.1 为指导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提高农村地区污水处理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制定本导则。

1.0.2 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是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以县(市)域为基本单元,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的原则组织实施。

1.0.3 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是农村污水治理的发展方向,具备条件的县(市)应按本导则要求,推动城乡污水统筹治理。 1.0.4 县级市和县域人口密度较高(>2000人/平方公里)的县宜开展城乡污水统筹治理。

1.0.5 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的管理、规划、建设和运行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

第二章 术语与定义

2.0.1 县(市)域

县(市)行政辖区的地域范围。 2.0.2 镇区污水

乡镇建成区内市政污水的统称,包括综合性生活污水和进入乡镇建成区污水管网的产业废水,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还包括截留的雨污水。 2.0.3村庄污水

村庄居住区内产生的以居民生活污水为主的综合性污水。 2.0.4 村镇污水

镇区污水和村庄污水统称村镇污水。 2.0.5集中处理

村镇污水经支管、干管和主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输送至县(市)域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的方式。 2.0.6 村组处理

以村(组)为单位对村庄污水进行收集,使用独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的方式。 2.0.7 分户处理

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对一户或相邻几户居民家庭污水就地处理的方式。 2.0.8 分散处理

村组处理和分户处理统称分散处理。 2.0.9 统一运行

由一个运营主体负责多个污水处理厂或分散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的方式。 2.0.10 污水管理区

由同一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覆盖的所有区域。

第三章 统一管理 3.1管理责任

3.1.1 县(市)人民政府是组织实施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的主体,应制定城乡污水统筹治理规划,统筹县(市)域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3.1.2 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应遵循城乡污水治理由同一部门管理、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原则,由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主管部门(以下称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负责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逐步建立覆盖全县(市)域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体系和长效运行的保障机制。 3.1.3 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规划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城乡污水统筹治理规划应与经批准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一致。 3.1.4 乡镇人民政府应按城乡污水统筹治理规划要求,在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指导下,组织本镇(乡)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3.1.5 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覆盖范围内的居民和排污单位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缴纳污水处理费和排污费,积极支持和配合城乡污水统筹治理工作。

3.2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

3.2.1 县(市)域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应根据城乡污水统筹治理规划确定。 3.2.2 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切实做好县(市)域城乡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的行业指导和运行监督管理,确保设施建设和运行质量。

3.2.3 县(市)域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其工程立项、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及价格管理措施的制定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3.2.4 县(市)域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按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履行相关环境审批和环保验收手续,依法做好污水出水水质和水量的监督检查工作。

3.2.5 县(市)域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防洪规划,并与有关专项规划相衔接。

3.2.6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按规定履行用地征收和审批手续。 3.2.7 县(市)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编制资金预算,做好资金筹措和监管工作,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和专款专用。

3.3资金筹集

3.3.1 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的资金包括财政投入、收费、集体经济组织自有资金、社会资金投入等。

3.3.2 县(市)人民政府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加强居民污水处理费和企业排污费的统一征收,统筹用于城乡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及运行。 3.3.3 县(市)人民政府可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村镇污水处理设施。

第四章 统一规划 4.1主要原则

4.1.1 按照尊重自然、统筹规划、配套建设、保障安全、综合利用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统筹考虑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两种方式,优化污水处理设施布局,统一编制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规划。

4.1.2 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的总体目标应符合县(市)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需要,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分期分批,逐步实现县(市)域城乡污水处理的全覆盖。

4.1.3 根据污水处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运用改建、扩建和新建等多种手段,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配套完善并优化污水收集、输送和处理的设施系统。

4.2 治理目标及标准

4.2.1 近期重点治理的对象应包括所有的乡镇建成区,以及各类水体保护区内的村庄、城镇周边村庄、传统村落及历史文化名村、农村新建集中居住区和中心村;

其他纳入近期重点治理的村庄宜在50户以上、人口密度≥50人/公顷且已通水通电和普及水冲厕所;

对于近期不具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条件的村庄,应通过村庄整治,强化粪便污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管理。

4.2.2 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出水及污染物排放应按照国家或地区相关标准执行。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如回用于农田灌溉,宜参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4.3 规划编制

4.3.1 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况与现状分析,污水量预测,污水处理目标与标准,集中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分散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工程概预算,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

4.3.2 集中污水处理系统规划编制应测算各镇区分别建设污水处理厂时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测算相邻镇区(含城区)合并建设污水处理厂时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以及合并建厂时所增加的管道建设成本和管道运行成本,对分别建厂和合并建厂的经济性进行比较。

4.3.3 集中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应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综合比较的基础上,优化集中污水处理厂布局,划分集中污水处理管理区,分别编制各集中污水处理管理区的污水处理规划,汇总形成县(市)域集中污水处理系统规划。

4.3.4 位于集中污水处理管理区主干管1千米范围内且污水可以自流入主干管的村庄,应优先考虑纳入污水集中处理管理区规划范围。根据集中和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案比较结果,确定具体村庄污水处理的最终建设方案。 4.3.5 分散污水处理系统规划主要内容包括:

纳入分散污水处理系统的村组、户数、人口,水量预测,近期治理重点项目和中远期治理计划,分散污水处理的总体技术原则等。

4.3.6 集中污水处理管理区规划范围之外的村庄应全部纳入县域分散污水处理系统的规划范围。

第五章 统一建设 5.1 一般规定

5.1.1 县(市)人民政府应按照政企分开、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组织县(市)域污水管网和集中污水处理厂统一建设,做到镇村同步实施,厂网建设和配套工程同步开展。

5.1.2 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制定村庄污水处理设施统一建设的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指导并督促各乡镇政府按照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规划的要求建设村庄污水处理设施。

5.2 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5.2.1 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要按照现行规定进行统一建设。 5.2.2 新建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应尽可能按照集中运行的方式,统一设计选型,提高人员、物资、信息和辅助性设施的共享程度。

5.3 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5.3.1 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遵循适当集中的原则。除采用强化自然处理技术可以因地制宜选择以外,村组集中处理设施和分户处理设施所选用的技术形式均不宜过多。

5.3.2 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的选择应有利于节约人力。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可采用定期维护与事故检修的运行方式,宜选用维护量少、维护频率低的技术。

5.3.3 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按照本导则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并颁布适合在本县(市)域使用的分散污水处理适用技术目录,供设计单位选用。

5.3.4 设计单位应根据适用技术目录和批准实施的工艺设计原则开展工程设计与可行性研究,通过方案比选确定分散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最终技术方案。

5.3.5 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加强对分散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和试运行阶段的全程监管。

5.3.6 试运行期结束后,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组织对工程项目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的项目应同步移交运行单位转入正式运行。

第六章 统一运行 6.1一般规定

6.1.1 县(市)域城乡污水处理设施通过提高运行维护的集中程度,共享运行维护的技术力量与技术设施,在确保设施运行维护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设施运行维护成本,方便实施监管。 6.1.2 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参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对本行政区域农村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行单位条件作出相应规定。

6.1.3 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与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行单位签订维护运行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行单位应认真履行维护运行合同,定期公开有关维护运行信息,接受相关部门和公众的监督。

6.2污水处理厂的统一运行

6.2.1 县(市)域城乡污水处理厂宜采用统一运行的方式,统筹管理、生产、物资及人员的配置。

6.2.2 采用统一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一般设立一个中心厂作为管理、调度和技术服务的中心,通过远程技术、巡回服务、应急支持等手段为其它各厂提供管理与技术支持。其它各厂根据实际情况保留必要的驻厂工作人员用于设施与设备的日常运行。 6.2.3 污水处理厂统一运行的责任主体应逐年编制统一运行计划,经行业监管、环境监管等部门的审定批准后予以执行。

6.3分散处理设施的统一运行

6.3.1 县(市)域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应尽可能统一运行。 6.3.2 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统一运行可由专业的运营管理队伍通过以巡检为主的方式进行,少数偏远或交通不便的分散处理设施,可由所在镇或村庄指定专人负责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并由负责统一运行的专业队伍提供远程指导、定期点检、清扫和设备的大中修等技术服务。

6.3.3 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的监督管理部门应制定并颁布县(市)域分散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技术规范,指导和监督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

6.3.4 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安装分散污水处理设施远程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辅助运行与监管。

6.3.5 从事县(市)域污水分散处理设施集中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应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6.3.6 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统一运行的责任主体应制定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统一运行计划,按照设施分布的特点,合理划分每个巡检小组的巡检范围。

第七章 农村污水处理适宜技术及选择(表)

第四篇:×××市某区域中心大型综合医院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背景

二、建设内容

三、建设必要性

四、附件及目录

某某医院是深圳市×××卫生局下辖的一所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非营利性全民所有制医院。是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爱婴医院”、IS09OO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医院、深圳市“绿色医院”、深圳市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2.4万多平方米(医院本部),现有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现有病床300张,实际开放350张。医院技术力量雄厚,有干部职工781人,其中拥有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21人,本科151人,有主任医师18人,副主任医师68人,主管医师、主管护师145人。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根据需求分析,公明医院定位为区域性中心医院,公明医院扩建后,医院建设规模将达到1000床。

根据目前实际用地情况和发展需要,医院的扩建拟分两期进行。

一期:在医院现有用地的基础上进行局部调整,新建一栋住院大楼,对食堂、变电房等部分附属建筑进行拆迁重建,增建地下停车场,并对现有建筑进行功能上的调整。住院大楼用地面积550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4750平方米,新建食堂2100平方米,新建变电房300平方米,新建地下车库10000平方米。扩建后医院规模达到500床。

二期:将旁边的消防中队和民房用地纳入,和原医院形成统一整体,建设急诊(体检)楼、医技(科研)楼、办公(生活)楼等,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扩建后医院规模达到1000床。

本项目建议书主要针对一期方案进行详细规划,二期项目只做简单规划。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15478万元(不含医疗设备费)。

目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 项目名称 1

1.2 项目建设单位 1

1.3 编制依据 1

1.4项目概况 2

1.5 结论和建议 3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5

2.1 项目建设的背景 5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

第三章 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 25

3.1 预测原则及思路 25

3.2 2010年公明街道病床需求预测 26

3.3公明医院门急诊量、住院人数预测 28

3.4 公明医院床位需求预测 29

3.5公明医院规模确定 31

3.6 医院信息系统需求 34

第四章 建设地址条件 38

4.1医院区域位置 38

4.2场址现状 39

4.3 建设条件 39

第五章 建设方案 41

5.1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41

5.2.总体规划方案 42

5.3单体建筑功能布局 47

5.4建筑物主要技术指标 58

5.5 公用及辅助工程 58

5.6 医院信息系统工程 82

第六章 环境保护 87

6.1 环境质量标准 87

6.2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87

6.3 施工期间的环保工作 89

6.4 营运过程的环保工作 89

第七章 项目建设与循环经济 92

7.1项目的节水措施 92

7.2项目的节能措施 92

7.3其他措施 93

第八章 医院安全与卫生 95

8.1医院安全危害因素及程度分析 95

8.2安全卫生措施(设施)及防护 96

第九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98

9.1人力资源配置 98

9.2组织机构 99

9.3科研及技术培训 101

第十章 工程项目管理 102

10.1 项目招投标 102

10.2 工程建设监理 103

10.3 工程建设合同管理 103

10.4 费用管理 104

10.5 进度管理 105

第十一章 投资匡算与资金筹措 107 11.1投资匡算 107

11.2资金筹措 113

第十二章 社会评价 114

12.1社会效益分析 11

412.2项目与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 115 第十三章 综合评价 117

12.1 公明医院的扩建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117 12.2 公明医院的扩建十分必要 117

12.3 建设规模合理,方案可行 118

12.4 建议 119

☆附 件☆ 120

五、涉及政策

第五篇: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江苏排名第一

时政民生新华网2014-03-07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孰强孰弱,日前已见分晓。3月6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蓝皮书(简称蓝皮书)发布会暨区域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获悉,由福建师范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等单位联合攻关,具体由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负责研究的第八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向社会公布。

该蓝皮书对“十二五”中期(即2011~2012年)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结果显示,2012年,江苏、广东、北京三省市位列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前三甲。

据悉,该蓝皮书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顺应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充实完善构建了由1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和210个四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从2014年开始,《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授权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标识的优秀皮书。

31个省市区中21个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上升

从2011-2012年各省、市、区综合竞争力得分升降来看,全国31个省、市、区中有21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出现上升趋势,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西藏,增加了2.49分,其次是甘肃省增加了2.45分,山东省、四川省、安徽省、吉林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省,都增加了1分以上,但有10个省份的得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降了

1.19分。从全国平均分值来看,2012年为38.13分,比2011年增加了0.55分,上升幅度较大。总体来说,“十二五”中期全国各省市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震荡影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复苏势头。

今年的蓝皮书还专门开辟一个专题分析报告,对“十二五中期”以来全国各省、市、区在宏观经济、产业结构、财政金融、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开放型经济等七个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对照本书所构建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所测量的结果进行比照分析,深入分析了省域经济发展与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内在关系,同时也对各省市区就如何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不仅在深化我国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创新价值,而且对当前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加快推进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值得各级政府部门、学术界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决策者及相关人员一读。

综合竞争力决定竞争主体成败

当前人类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球分工的趋势更为明显,各国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联动性增强,直接影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建设。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的格局促使各种竞争主体之间的竞争逐步国际化,并由此对它们的决策产生了巨大影响。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市场主体和经济区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勇敢地面对竞争,积极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对一个经济区域而言,就是要有很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诚然,决定竞争主体在竞争环境下成败与否的关键则取决于它的综合竞争力。经济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地区、一个产业或行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文化、企业等方面的竞争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列为十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并将“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中,强调要“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这些论述充分表明,我们党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视国际竞争力和产业、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赞美歌颂护士演讲稿下一篇:中南分公司管理制度

热门文章

流域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