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2022-09-1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语文课堂教学, 已由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关注学生潜在个性的挖掘与开发,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有效教学”, 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 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 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 不仅要关注教师是否教得“有效”, 而且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只有师生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 才能达到各环节“有效”的目的。

如何使初中语文教学真真正正地落到实处, 有效达成, 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树立备课理念, 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前提

教学理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再好的教材, 再完善的教学方法, 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 课前, 树立“有效”备课的理念至关重要。

首先要明确角色意识。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裁者和传授者, 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 通俗比喻为“教师搭台, 让学生唱戏”。在备课时教师由“主角”退居“次主角”, 要着重考虑如何做一名促进者、指导者、激励者、营造者、参与者。

其次, 要树立问题意识。新课程有效备课过程中要努力体现“三维”目标, 要通过文本研究发现问题, 重视学生们发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对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等要做全面设计。

再次, 确立服务意识。教师要从心灵深处走下神圣的讲坛, 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有效情境,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第四, 要树立对话意识。备课是教师提前与学生、与文本、与情境进行“无声”的对话的过程, 备课也是一种具有十分教育意义的对话过程的设计。

最后, 要确立持续发展意识。教学前备课并非是备课的结束和终结, 而仅仅是一个阶段, 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备课, 教学结束后还要备课, 学生的问题没有解决, 课还没有真正备完。

总之,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备课理念, 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 做到心中有学生, 把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 对于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 都要反问自己:我设计的这个环节, 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我设计的这个问题, 能否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我这样引入新课, 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个语言训练, 以什么方式让学生参与, 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习惯不好、基础较差的学生, 以怎样的方式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使之全身心的投入?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课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效的目的。

二、激发课堂兴趣, 是奠定“有效”课堂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 积极思考, 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法则。

1、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创设情境”, 就是教师运用描绘或其他形象化手段, 把某种情形、状态或景象表现出来, 激发学习兴趣, 发展创新思维。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活动, 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入门的向导。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材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和愿望, 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例如, 在教学《孔乙己》时, 为了叩击学生的心扉, 点燃学生的激情, 我从大散文家余秋雨的名言入手——余秋雨说:“名人成就地名, 地名成就名人。”浙江省文化名城绍兴是我国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故乡。今天绍兴城里的咸亨酒店前, 一个黑色的石像天天站在那里“笑迎八方来客, 招徕四方钱财”。大家知道这人是谁吗?他就是鲁迅笔下的文学人物孔乙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20世纪20年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听听他的伤心故事吧!这样的情景导入很好地为教学过程的展开创造了最佳的情知开端和背景。

2、鼓励与宽容, 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 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培养自信心。当学生取得成功时, 可以产生一种满足, 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哪怕是在学习上表现出的一点点兴趣, 教师也要珍惜与呵护。要多表扬, 少批评, 尤其对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较强的学生, 要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老师真诚的鼓励, 会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三、创造课堂机会, 是诱导学生“有效”参与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 更是学生生命活动过程。经常听到老师抱怨“这种情境讲得如此透彻, 居然还有学生云里雾里”。这是很正常的, 某个情节老师讲得再明白, 如果学生没有经过思考和体验, 哪有身临其境的感悟呢?要想盘活语文课堂, 教师就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文本并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 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技能。

1、巧设环节, 为学生积极参与创设条件。

在课堂环节设置中, 结合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 如小组擂台赛、你来当裁判、语文小门诊、我来闯关等等, 这些小环节都可以激励学生有效的参与。同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 兵教兵, 让学生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 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合作精神, 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积极进行交流与探索。

2、合理设问, 使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 让学生知道你问的什么, 才好回答。其次, 问题的设置应围绕教学的重点、疑点设计, 让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达到解决疑点、掌握重点的目的。问题还要有一定的思维量和趣味性, 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思维的锻炼。提出问题后, 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 有时, 课堂短暂的静默反而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唯有这样设置问题, 才能促使学生在探究、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 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 积极探索, 勿容置疑, 这样的课堂才最具活力, 才最有成效。

综上所述, 新课标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课堂, 合作交流的课堂, 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作为语文教师, 应该尽量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 把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空间更多地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和谐氛围中, 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 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益。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有效、高效之目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探讨下一篇:浅析病历档案的依法利用与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