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气分析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因素

2022-09-13

血气分析是医学上常用于判断患者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 肌体是否缺氧及缺氧程度等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1]。在血气分析检验的各环节存在着诸多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为提高其可靠性, 探讨减少不可靠因素的有效策略, 笔者进行了如下分析。

1 影响血气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因素

1.1 采血部位及工具的影响

血气分析通常不采用混合静脉雪, 而采用更为稳定的动脉血, 动脉血管位于人体深部, 周围有丰富的神经和静脉伴行, 如穿刺位置不准确, 会误入静脉, 目前, 血气分析检验的采血工具多为合成丙烯树酯所制的一次性针管, 摩擦力较大, 穿刺后血液无法自动回流, 同时, 针头斜面较大, 容易穿通血管, 且PO2会透过针筒弥散引起检测中PCO2值低于正常值[2]。

1.2 采血状态的影响

患者的采血状态会对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如患者采血时情绪激动、疼痛剧烈或精神紧张, 则心率加快, 过度通气, PO2和pH值就会显著高于稳定状态, 且PCO2会呈病理性降低, 产生CO2血症假象[1];反之, 如患者憋气, 则PCO2会增高, 而PO2和pH值会下降。同时采血时患者的体温也会对血气分析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患者体温高于37℃, 则每升高1℃, pH下降0.015, PO2上升7%。患者正在进行的治疗, 如吸氧或正在使用促酸碱平衡的药物, 也会对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发生影响[2]。因为吸氧会使患者血液中氧浓度高于实际水平, 而临床应用的大剂量青霉素钠盐、碱性药物、氨苄青霉素等都会使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发生变化, 导致通过血气分析也无法了解患者体内酸碱紊乱的真实程度。

1.3 抗凝剂的影响

液体肝素钠是血气分析通常采用的抗凝剂, 肝素抗凝剂与血气标本的比例过大, 超过了1∶20的比例, 肝素抗凝剂就会稀释血样, 导致PO2、pH、PCO2及红细胞压积的显著变化。不同的血气分析仪需要不同的肝素钠抗凝剂, 尤其是能测定Cl-、Na+、K+、Mg+等离子浓度的高档分析仪, 则需要与其相应的抗凝剂, 如采用普通的抗凝剂则会造成上述离子浓度的误差, 影响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可靠性[3]。

1.4 送检时间的影响

血气标本如10min内无法测定, 室温下会因红细胞的代谢作用, H+增加并消耗氧, 导致PO2和pH的降低, 同时, 血气标本放置过久会引起血管通透性改变, 细胞内钾离子的外移导致血清中Na+, N+和血糖下降, K+浓度升高。有研究显示, 在3 7℃的条件下, 每10分钟会降低0.010单位, 在25℃的条件下, 每10分钟会降低0.005单位, 在4℃的条件下, 每1小时会降低0.010单位[4]。

2 提高血气分析检验结果可靠性的有效策略

2.1 采血器材和部位需标准

采血器材可选择生产日期和失效期标注清除的2mL或5mL的玻璃注射器, 采用不锈钢7号针头, 采血前需先用100μ/mL的肝素湿润内壁, 排净空气;抽血后存放时间不能超过20min;为减少气泡混入, 减少血液进入针管时间, 避免死腔过大带来的污染, 应尽量采用2mL或<2mL的注射器[3]。采血部位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特点和病情进行科学选择, 易选取穿刺方便、表浅且易触及, 且远离神经和较大静脉的动脉血管, 对于儿童患者, 应避免选择痛觉敏感的桡动脉, 对于循环衰竭患者, 可选择股动脉采血, 但应防止误伤股静脉。如原来既有动脉留置导管, 则直接从中抽取动脉血即可。

2.2 采血方法需正确

桡动脉可运用斜刺采血方法, 从动脉搏动最强处以30~45°的角度入针。股动脉、肘动脉也运用直刺法, 针头与血管90°的角度入针。

2.3 抗凝剂应符合标准

为避免标本溶血, 需采用肝素钠为抗凝剂, 将12500μL/mL的肝素钠稀释成10mL后, 抽取0.5mL并回抽注射器内芯, 至1~2mL处, 使肝素钠充分浸润针筒内壁, 然后使活塞推至针筒顶端, 排尽空气和多余的肝素钠, 针筒留下充满肝素的死腔, 这样可使标本获得抗凝, 又能使空气进入标本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 为避免检验中发生误差, 需将肝素钠与血气标本的比例控制在1∶20以下[4~6]。

2.4 应在患者状态稳定时采血

护理人员在采血前需根据相应的检测项目,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其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如24h内避免禁食高脂、高糖食物, 禁烟酒或12h内禁食等。采血时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尤其是年龄较小的患儿, 应帮助其放松紧张的情绪[7~8]。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在采血室播放能帮助放松心情的轻柔音乐, 以缓解因紧张而至的呼吸急促。晕血、晕针的患者, 可对其采取卧位采血, 做好安抚并及时采取抢救或防护措施。吸氧对氧分压治疗对血气分析检验结果会发生直接影响。如吸氧速度为6L/min, 吸氧器的呼吸循环纯氧气为3L/min, 其余3L为周围空气 (PCO2=0.209) , 则患者能得到3L/min的纯氧及3×0.21=0.63L来自周围空气的氧气, 因此6L总体积中含有3.6L氧气, 含量为60%, 此时PO2=0.6, 因此, 采血前如患者病情允许, 可停止吸氧30min, 如无法停止吸氧, 则应记录给氧的浓度。如患者正在使用短期能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大剂量药物, 则需在用药前30min采血, 如对患者需使用脂肪乳剂, 则应在使用之前或在用完12h后采血。针对体温可能发生影响, 护理人员采血前应掌握患者的体温, 尽量选择其体温正常时采血。

2.5 标本放置时间和送检时间需

血气标本需在抽雪后15min内检测, 因此, 采集血气标本前可先与化验室联系, 血标本采集后立即送往化验室[9~10]。如果无法及时送达, 应保存于4℃冷藏环境下。送检过程避免日光照射、震动、撞击等可能影响血气分析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因素, 以防红细胞破裂, 造成溶血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 为提高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应加强规范操作,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影响结果可靠性的不良因素, 降低检验结果的误差, 使其称为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并进行诊治的准确依据。

摘要:血气分析是通过血气分析仪对患者的动脉血液进行分析和测量, 其结果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笔者在文中探讨了影响血气分析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因素及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血气分析,检验结果,可靠性,因素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国内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08, 3.

[2] 魏淑华, 李书芬, 金华芬.动脉血气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3.

[3] 崔佳音.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1.

[4] 高晓梅.如何减少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误差[J].河北医学, 2008, 2.

[5] 布红丽.血气分析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J].山西医药杂志 (下半月刊) , 2008, 5.

[6] 石秀英, 云飞飞, 赵英.血气分析影响因素及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1.

[7] 李冬梅, 王桂玲.血气分析标本采集部位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 2007, 9.

[8] 段红萍, 帅虎.探讨影响血气分析测定结果的因素[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13.

[9] 李越.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及影响其成分变化的因素[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4.

[10] 刘兰平, 李芳, 罗木和, 等.护理人员抽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15 (1) :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内教师心理素质研究下一篇: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