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工程专业论文

2022-05-16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工程工程专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针对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结合我校给排水科學与工程专业准备专业认证的契机,分析了目前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与素质,促进专业办学内涵式发展。

第一篇:工程工程专业论文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交通工程专业建设

[摘 要]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全面展开的趋势与背景下,大连理工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建议及交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为契机,在严格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下,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国际化平台等方面加强专业建设,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优秀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以及坚持持续改进的质量机制,自2006年我国教育部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来,众多高校纷纷加入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来[4]。大连理工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自2014年准备迎接工程教育认证起,就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查找自身不足,包括教学顶层设计、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等,并持续改进,促进专业建设。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是国家改革和培养交通工程人才的新模式,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实施的教育模式改革的重大举措,对培养具有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交通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5]。

自2009年大连理工大学设立交通工程专业以来,本专业以培养交通工程优秀人才为目标,持续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构建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和稳固实践实习基地、搭建国际合作培养人才平台、加强教师能力和工程背景、强化教学全过程管理、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本专业于2016年首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时此专业被评选为本科示范专业。目前,本专业已成为我国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交通工程领域育人基地,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此次认证,专家组对交通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及支撑条件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也就全面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培养目标定位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意見。

2018年交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遵循以下思路:首先,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培养人才的思想理论道德修养;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与能力,并注重在实践中的多学科融合应用;最后,以联合培养项目及国际交流项目为契机,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的能力水平得到提高及知识储备得以增加。同时,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遵循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体系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在全面梳理专业知识点的基础上,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压缩课内学时学分,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6]。

大连理工大学以工程教育认证专家的建议及2018年交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为契机,严格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全面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从而培养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人文修养,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交通工程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较好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在道路工程、交通规划与管理等领域从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的课程体系改革

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随着我国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不断完善,参考国际同类专业的培养体系,同时结合我国社会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本专业逐步推动交通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目前改革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OBE理念[7]下的交通工程核心课程群设计

经过2012年和2016年两次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和持续改进,构建了交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以学生毕业要求为导向,顶层设计知识体系架构。将道路工程、交通规划、智能交通等3个专业方向整合在交通工程专业中,制订了统一的大类与专业基础课程和个性化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增设了数据结构与算法、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材料力学等课程,从而培养学生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和使用专业信息工具的能力;将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测量学、交通工程导论、土木水利工程学科前沿实验、理论力学、运筹学等课程作为各专业方向必修的公共专业课程,夯实学生的解决交通运输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理论基础;增大实践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在道路建筑材料、道路实验与检测技术、交通仿真实验、交通调查、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实验等课程中设置试验和现场调查等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工程设计、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与2012级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相比,各类课程的主要差异总结如表1所示。

(二)加强特色专业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的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果;只有将教学成果落实到教材编写和选用上,才能促进教材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院结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已有成熟的基础课程教材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特色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现已出版了《交通流理论》《路基路面工程》(辽宁省十三五规划教材)、《交通信息化环境下随机道路网络拥挤收费理论与方法》《土木工程施工》等8本特色大连理工大学教材。其中多项教材荣获省级、市级精品教材荣誉称号,强调教学与科研的良性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引入教材中,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同时结合教师的科研实践,在教材中及时更新学科前沿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密切联系实际,了解工程一线科学技术。

(三)加强设计环节,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

1.核心课程之外设置设计教学环节。在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等课程之外,平行设置设计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并行,学生分组,组内协作,完成设计报告、图纸,小组答辩,评定成绩。这可以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和工程实践能力。

2.以竞赛充实课程设计。依托大学生各类竞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3.建立课程设计环节的考核评价方法,针对团队合作课程模式,建立了设计报告、集中答辩、提问和小组互评相结合的成绩评价方法,合理评价每位学生的贡献和知识掌握情况,从而确保学生对教学各环节的高参与度,提高学习效率。

(四)建设交通工程仿真与设计平台,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和创新思维

考虑到目前学生进入企业开展生产实习的困难、学生的竞赛需要等问题,本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建立仿真设计平台,从路面结构响应、材料设计、交通方案设计等方面开展仿真实训,强化学生对交通工程中路面结构设计与分析、材料特性、交通流理论的理解。在必修课弹性力学与有限元程序设计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环境和交通荷载耦合作用下路面结构响应分析初步研究,培养学生利用先进数值仿真技术进行复杂交通工程问题分析的能力。开发沥青和混合料性能虚拟测试平台,并用于必修课道路实验与检测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交通仿真实验课程的教学中通过仿真模型实验、实验报告、答辩等方式,要求学生能够针对特定区域进行交通规划方案、智能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物流系统规划方案、交通治理改善方案的设计,并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二、多元化、多重知识背景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是实施教学过程、教学改革的主导者和责任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8]。加快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不仅需要专业教师具备良好的交通基础知识,同时也对专业教师计算机应用和其他相关技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突破学科界限、组建多元化、多重知识背景的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9]。大连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师资队伍能力。

(一)多措多举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首先,本专业要求青年教师严格执行学校规定,保质保量完成教师岗前培训、通识培训、教学观摩、教学竞赛等。青年教师上讲台前必须先完成两轮助教工作。其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有责任提携青年教师,为其在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提高的过程中指点迷津。老教师通过助课或者同讲一门课、助研、研讨等形式,将自己深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另外,我专业邀请校内教学知名教师听青年教师讲课,为青年教师把脉,促青年教师成长。最后,学院专业教师要积极参加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相关活动,通过举办大会报告、参加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强我专业与各高校之间的教学交流与研讨,了解交通工程学科的最新教学理念和先进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强化教师的工程背景

首先,鼓励在职教工赴企业开展博士后研究,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参加企业工程实践半年以上,现已有近20%的教职工完成了企业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其次,学院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挑战者杯、全国节能减排科技竞赛等赛事。最后,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兼职教师进课堂,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聘请更多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指导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进一步提升兼职教师队伍质量。此举不仅促进了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密切交流,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认知,为教师传授实践相关知识和开展服务于生产的科研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还有力地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學和科研水平。同时,这也激发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热情,使其了解了企业文化,积累了工程经验,有助于他们的职业规划。

三、工程专业认证体系下的国际合作培养人才平台构建

“开放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需要在实现传统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往以及胜任全球合作和竞争的能力[10]。在此背景下,我院主动融入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通过开展专业国际化认证,推动国际合作办学,实现学位联授互授,带动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学校始终秉持“定位高端、科教融合”的原则,大力推动与世界一流大学建立硕士/博士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并依托国际科研合作平台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创新型人才。

同时,以“一带一路”倡议和“交通强国”国家战略为契机,学校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提高学校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11]。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抓手,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培养师生的国际交往能力、跨文化学习研究能力和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为总目标,以项目为纽带,以师生为主体,以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为保证,不断提升交流层次,拓展交流范围和领域,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推进专业建设。

本专业已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实施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合作开展“3+2”联合培养项目。此外,自2013年起,在学校国际化基金的支持下,交通工程专业每年选派并资助学生赴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丹麦、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知名高校进行短期交流,为开拓学生国际化视野提供了机会。例如,本专业部分学生访问了丹麦科技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并参观了哥本哈根中央火车站及自行车交通设施、卡尔斯鲁厄轨道交通地下隧道工程,使学生接收到了国外文化、专业知识,开拓了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和提升了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我院2016—2019年度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海外交流信息如表2所示。另外,本专业教师与国内外教师通过学术交流、学术项目合作等方式,现已建立密切的联系。例如:我院邀请原世界交通学会主席、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WernerRothengatter荣誉教授做了关于交通对物流的影响及巨型交通的评价两场报告;邀请林同棪工程顾问公司(台湾)副总工程师、林同棪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交通总工程师林忠正做了“大众运输导向周边开发策略——以轨道系统为例”的报告;邀请日本东京海洋大学兵藤教授一行三人做了关于多式联运枢纽对区域货运结构调整的影响的报告。我专业教师与田纳西大学、名古屋大学、美国西北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美国罗德岛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德国亚琛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建立了密切联系,常常相互访问或开展合作。

总而言之,我专业严格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基于OBE理念,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国际化等方面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力求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人文修养,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交通工程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好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交通工程高级技术人才。

四、总结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背景下,新时代赋予了高校重大的使命。新时代的交通工程类专业人才不仅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及科研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我专业采取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国际合作培养人才平台构建等改革措施来加快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从而全面提高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为建设“交通强国”伟大事业培养交通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马香娟.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217,219.

[2] 王军,王美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3(1):81-83.

[3] 黄山,鲍学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构想[J].高等建筑教育,2016(1):16-22.

[4] 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5] 韩晓燕,张彦通,王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6-10.

[6] 叶玉玲,刘佳林.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43-145.

[7] 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8] 滕俊江,喬艳辉,马浩,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用化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9(6):14-18.

[9] 严利鑫,张诚,熊钰冰.工程教育认证和社会需求双重驱动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2):6-9.

[10] 刘乐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人才核心能力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

[11] 张文雪,王孙禺,李蔚.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22-26.

[收稿时间]2020-08-10

[作者简介]潘宝峰(1967—),男,内蒙古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道路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周长俊(1983—),男,江苏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道路工程的教学与科研。赵胜川(1963—),男,河北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交通工程的教学与科研。王宝民(1971—),男,山东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建筑材料的教学与科研。姚荣涵(1979—),女,山西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交通工程的教学与科研。

作者:潘宝峰 周长俊 赵胜川 王宝民 姚荣涵

第二篇:基于专业认证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与工程能力培养与实践

摘  要:针对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结合我校给排水科學与工程专业准备专业认证的契机,分析了目前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与素质,促进专业办学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专业认证;工程教育;工程能力

工程师不同于科学家,“科学家发现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从未有过的世界”。工程师所从事的工程构想、设计、实现和运行工作,均是实践的过程与体现。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实践是创造性应用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综合能力形成的过程,大学本科四年是参与工程实践、形成工程思维、获得工程经验的极重要时机[1]。对比时代要求,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人才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工业产品评估认证的发展目的即最大限度保证工程教育质量,突破原有的工程教育技术壁垒,使得具有工程能力的学生的培养实现标准化、规模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地方工科院校要不断提高对工程教育的认识,切实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国内外工程师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推动教育国际化,增强工程教育竞争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工程教育。美国推行了加强STEM教育体系的国家行动计划“2020工程师”计划、工程教育联合体(EEC计划)等系列工程教育计划,并强调今后要加强和强化高等教育评估,将政府拨款跟评估挂钩;欧盟亦提出了加强欧洲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欧洲工程的教学与研究计划,培养21世纪的优秀工程师[2]。

一、地方工科院校进行专业认证的重要性

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工科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应用型工程能力培养遇到瓶颈时,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性是教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质量工程”为今后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方向和目标。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需要以及工业化发展需要大量的优秀工程师,尤其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更需要较多市政基础设施设计与施工管理人才。

在欧美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工程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应高度重视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并树立正确的工程教育与工程认证观念,认清工程认证的结果与学科水平无直接相关性,对待工程认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以证据说话,摒弃工程认证过程中的模糊判断与预设结论,以提高学生工程教育质量为目的,摒弃功利心,以持续高质量工程教育为目的,抛却功利心,并持续改进提升教学质量,力戒攀比风[3,4]。

二、基于专业认证的课程体系改进

课程体系关注是否体现了认证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即要以全体学生成长为中心,全方位指导结果作为导向,有效结合形成性评价、课程目标,毕业要求达成度,持续改进,机制与有效运行等指标,改进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需要聚焦(标准)要求的内容,要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围绕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对学生期望设计,注意不要脱离标准,并关注机制是否健全与执行,执行效果如何,是否有利于学生达成预期目标,评价的焦点是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必须考虑全体学生。课程设置参照国际工程人才培养的OBE (Outcome-Based-Education),结合专业实际设置与修改课程体系[5,6]。

根据表1中OBE教学体系与传统教学体系的差异与要求,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积极准备住建部专业认证的契机,修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如在《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中增设增加一周《水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就业后完成给排水规划设计及工程咨询项目中涉及的经济分析和成本核算完成能力。原有《给排水CAD》及《给排水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中增设鸿业市政管线和BIM的教学内容,真题锻炼学生利用鸿业市政管线进行给排水规划图纸编制、水力计算及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图设计能力,并对图纸的标准化进行强化。同时,增设1.5个学分共48学时的《给排水设计规范解读及应用》、《水工程运营与管理》及《水工程案例分析与解读》三门课程,三门课程聘请校外工程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以讲座的形式进行集中授课,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给排水专业课程理论教学、设计规范及工程案例之间的有效衔接,对后续的毕业设计及工作能力构成有效提升。

三、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生工程能力提高的教学环节建设。学院成立了市政工程研究所、城市水环境研究所及教师工作室,除高度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外,积极发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把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各个环节,注重学生较复杂工程与科技问题的认识与初步解决能力。从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实验方案的制定、数据检测及仪器分析方法到科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纵向科研课题,培养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在国内外科技文献查阅、研究方案的制定与开展及探索性实验的开展等环节给予充分指导,使得学生掌握纵向科研项目研究的基本程序、步骤与方法,初步掌握科研项目的独立思考、论文写作到投稿的基本能力。近三年本专业学生主持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5项,国家和湖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各2项,申报专利3项,发表论文5篇。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共赢互惠的原则,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办学合作与联系。与中国水务(长沙)有限公司及湖南泛华设计公司合作申请湖南省产学研示范基地,通过与企业的紧密结合与协作,促进学生进行城市市政工程的规划、施工图设计、改扩建工程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对学生的工程能力训练取得良好效果。近三年,学生参与教师及产学研示范基地的各类给水工程规划、排水规划、消防规划及水厂施工图设计、美丽乡村农村污水收集规划、各类给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近30余项,学生的工程规划设计能力、绘图软件应用能力、设计规范应用能力及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后续将继续通过工程教育与工程能力特训,使得学生在以下方面获得较大提升,如表2所示。

四、基于工程认证的条件与问题分析

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于1984年,在软硬件方面已有较好的积累,具备了较好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同时,2017年上半年修订了新的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工程能力提高的培养方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1人,外聘实践教学指导专家5人,双师双能型教师9人,能满足工程教育、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实习实训基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拥有流体力学实验室、水质工程学实验室(Ⅰ、Ⅱ)、水质分析师、水处理精密仪器室(Ⅰ、Ⅱ)、分析天平室、开放性实验室(Ⅰ、Ⅱ)、金工实训室、市政工程研究所及城市水环境研究所等实践教学基地,可满足学生校内工程实训的需要。拥有中国水务(长沙)有限公司省级产学研基地、北京首创常德污水净化中心、常德自来水公司、益阳自来水公司、常德海绵城市建设公司、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设计分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学校有成熟的规章制度,确保项目研究的正常开展和运行。目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在积极准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工作,专业实验室及综合实训室条件得以大幅改善,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更好条件。学校对工程教育改革、实践工程改革、专业认证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有长远的规划,在2016年制定了《关于实施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学校一直重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将为本项目提供环境、制度支持。近三年获得湖南省教學成果三等奖1项,湖南城市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五、结束语

目前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在于缺少具有工程经验的实践教学教师,教研室年轻教师居多,教学经验与手段尚不丰富,缺少教学团队,学生工程能力培养难以有效衔接。主要拟解决方法为扩大产学研基地合作力度,使实践教学工程化、规范化;其次通过安排专业教师到设计院、设计公司训练,参与企业生产、设计、研发、管理等实际工作,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再次,通过建立高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的合作机制,使两者在处理和解决复杂实际工程问题的经验及学生教育教学方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提升专业办学质量,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使专业办学逐渐满足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办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孙爱晶,等.卓越背景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学,2013(6):79-80.

[2]寇有志.美国工程技术教育专业鉴定制度的特色与借鉴[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0):78-80.

[3]蔡小春,等.美国高校工程沟通能力培养课程分析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57-60.

[4]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

[5]林健.如何理解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基于《华盛顿协议》的界定和要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

[6]张华,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高教学刊,2018(9):29-33.

作者:张纯 汪彩文 汪爱河 蒋海燕 李好

第三篇: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思索

摘要:本文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研究背景,以及专业认证的意义、要求和标准,分析了河南工业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现状和建议采取的发展策略,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和标准,为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制药工程 专业建设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正逐步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迈进,这一发展过程必将伴随着对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倾向也愈来愈明显。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的工程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合全球化生产的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如何使各国的工程专业人才执业资质趋于等效,成为当今教育界、工程界广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制药工程专业是集药学、生物学、工程学等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培养从事药品生产制造的工程技术类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产品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能力、产品检验等基本技能,是一个实现药物制造、注重实践的过程。如何满足制药产业对制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具有竞争优势的制药专业人才,提升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在我国乃至国际上的专业地位,一直是本专业教师思考和关注的中心问题。

本文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探索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希望为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确立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现状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办学较早,2002年时已经在生物工程专业下设立了制药工程专业方向,以三大制药中的生物制药为办学特色。本专业具有较好的学科支撑条件:第一,专业教师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第二,具有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第三,微生物学和发酵工程是本校传统优势学科,学院建立了河南省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与保藏工程实验室,设立了发酵—分离—制剂—分析—包装整条生产工程流程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可以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技能训练提供良好条件。

二、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建立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工程教育体系中,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内容相对薄弱,而理论性和学术性的内容较多。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也存在类似问题,导致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技术人才短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充分调研已通过认证的高水平高校,学习它们的专业工程教育理念,借鉴它们在认证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及教训;其次,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广泛调研国内外制药行业,了解它们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最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跟踪调研毕业五年后的毕业生薪酬、职称与职位晋升、职业满意度等情况,为培养出具有坚实的制药领域理论基础、完备的工程技术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制药业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基础,力求把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办成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在同类教育中有鲜明特色的专业。

三、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建设,遵循这一原则,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在现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适时地调整和补充一些关于前沿技术的选修课,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尤其是综合性设计实践的设置比例,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日常科研和各类竞赛项目。

为了克服校内资源有限的弊端,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制药企业联合,利用寒假、暑假,或是最后一年的实习时间,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真实地接触生产实践,全面了解生产过程,熟练掌握生产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一个从基础到实践的培养过程,能保证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锻炼,为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制药工程是一个涉及生物、药学、工程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教师必须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大部分教师基本是“由学校到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师队伍非工化趋势严重,影响到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此外,我校制药工程专业部分教师科研任务较重,疲于奔命,无法保证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这对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制药工程专业化人才是一个巨大挑战。

笔者认为,要想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制药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我校可以采取多项措施,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如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从制药行业聘请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既可以对专职教师进行中短期培训,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经验,又可以作为学术带头人,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直接把高学历、高职称专业人才请入讲堂,开展实践教育,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制药工程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把本校教师送到已通过制药工程专业认证的院校或是技术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进修,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丰富他们的复合型知识;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还可以提供有利于教师安心工作的软、硬条件,保证教学时间。同时,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还可以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不仅肩负起向学生讲授专业课的任务,也要积极承担学生职业教育的指导工作。

五、结论

对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来说,制药工程专业认证是一个新的契机,其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专业建设的发展过程。我校只有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角度出发,以认证的要求和标准作为指导思想,构建适合我校基本情况的制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才能使我们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成为具备理科基础、工科背景的国际化制药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淑华,林强,李可意.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21).

作者:张兰 尹艳丽 胡元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光电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客户关系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