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基层学生党组织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实施策略研究

2022-09-1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信仰”? 首先,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意象上突出的是学理基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 人们对这种理论的相信和信奉, 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这个意义上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不是信仰, 而人们对这种理论的信仰才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 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 其实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的问题, 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们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作为理论而存在, 同時也作为信仰而存在。

其次, 它是指“信仰者心中的马克思主义”。一种理论或观念, 它之所以作为信仰对象并不处在信仰之外, 是因为没有作为信仰对象的马克思主义, 也就没有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人们所相信和信奉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与作为客观真理的马克思主义隔离开的, 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了他们的头脑和心中。

最后, 它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性或作为价值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时, 指的不是一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 而是一种哲学社会科学, 它是一种世界观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发挥其改造世界的功能, 必须要有实践者, 为此它必须要人们去信奉它并成为他们的信仰, 按照它的真理来改造世界。

通过调查, 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持认同态度, 但是在部分学生党员中也出现了信仰上的迷茫, 主要表现为:

( 一) 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导致高职部分学生党员政治信仰的边缘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高价值判断是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 高职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首先取决于他们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政治认同与信服。随着当前全球化进程已经从经济领域的扩张演变为意识形态和文化话语权的争夺, 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强力渗透使部分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产生一定的困惑与怀疑, 使他们可能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 二)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加剧高职部分学生党员信仰选择的多元化。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多元信仰交往的急剧冲突与碰撞, 使得原本就处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非马克思主义信仰交锋、并存的信仰供给环境中的部分学生党员面对更多西方的、传统的、各种古往今来的信仰叠加, 这种信仰多元化所带来的信仰不稳定, 也造成了部分学生党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选择上的困难。

( 三) 中国社会的转型催化了高职部分学生党员信仰价值的功利化。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和转型所强调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已经越出经济活动领域, 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高职部分学生党员成为不少人的生活目标及行为准则, 使高职部分学生党员的价值追求从理想主义向现实功利主义的转变, 对物质利益的过分关心消解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憧憬。最终出现对党的认识不足、入党动机不纯等问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民办高职院校基层学生党组织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实施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一) 突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地位, 增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党组织思想建设的指引性。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党组织思想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面临的理论问题和现实困境,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澄清是非、分辨真伪。使民办高职学生党员自觉养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进而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 二) 丰富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方法, 激发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党组织的主动性。党的组织生活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方法。我们除了通过发挥党课教育的“主渠道”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外, 还可以在党组织生活中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形式, 通过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的党组织生活方式来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实效性。

( 三) 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载体, 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党组织作风建设的互动性。我们要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网络平台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载体, 在信仰培育过程中注重教育主客体的互动性。使学生党员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是一项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工作, 我们必须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和规范措施, 建立相应的和完善的长效培育机制, 帮助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和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国际环境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的社会转型时期下, 马克思主义信仰无可避免地收到了冲击、弱化与消解。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也同样处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存、交锋、碰撞的信仰供给环境之中。因此, 如何帮助他们在信仰多元化的选择中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信仰, 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成为民办高职院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工作亟须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黄明理.辩证维度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彭方来, 谢成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0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武汉R-farm天空农场景观设计分析下一篇:5G时代下的VR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