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考实行两考分开制的探析

2022-09-14

1 问题提出的背景

素质教育, 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 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国民素质包括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推行素质教育20多年了, 感觉步履艰难, 很多措施无疾而终, 或者只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从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到减负措施的出台, 从课程标准的重新制定到教材的重新编写和重新定义, 从教学方式的改变到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 课程改革轰轰烈烈, 研究成果硕果累累, 但就是难以形成一套合适的、简单的、易操作的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很多想法是好的, 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但表面化、很繁杂, 难操作。而考试, 特别是中考, 较为刚性, 评价客观, 易于操作。我们反对应试教育, 但学校不能没有考试。目前, 政府评价学校, 学校评价老师, 老师评价学生采用的主要就是中考的巩固率、及格率和升学率。为了顺应和满足家长的需求, 升学率在“三率”中地位最高, 成为政府和社会对学校评价的最重要标准, 片面追求升学率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素质教育的思想、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这块土壤上有点“水土不服”。老师们只好套上了新鞋走回了老路, “重操旧业”当教书匠。

为了提高升学率, 各校从招生阶段就开始竞争, 新招奇招层出不穷。有着名牌效应的学校优质生源爆满, 家长们手拿大把的钞票让孩子削尖了脑袋往里钻, 这些学校迅速驶上了教育的快车道。而为了让适龄儿童和少年“学有所教”的义务教育初中校却面临着招生的危机, 不得不进入了生源差—升学率低—生源更差的恶性循环的怪圈中不能自救。为了不挨骂, 为了不输得太难看, 老师不断地延长教学时间, 从早自习到晚自修, 从一周五天到一周六天, 从一天七节课到一天八节课, 牢牢地把学生圈在自己的身边读书。这种做法弊端多多, 其中最严重的是学生的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一方面, 教学时间不断延长, 作业题量不断加大, 学生没有了锻炼和娱乐的时间, 身体素质逐年下降。中考加考体育, 目的是让学生重视体育锻炼。体育也要考试了, 反而多了一项负担, 因为学校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什么。有的学生厌倦了这种学习生活, 选择了放弃, 所谓的差生也被制造出来了。另一方面, 教师惓教了, 育人越来越没有耐心, 语言越来越刻薄, 导致学生厌学了, 乖生越来越无奈, 忍受吧, 考过了就解放了;差生越来越失望, 放弃吧, 不想了就自由了, 问题很严重, 原因很明显, 为什么就改变不了呢?死结在哪里?打开了这个死结, 这盘棋兴许就活了。

2 实行两考分开制的优点

死结就在评价链上。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块“心病”、一片“死角”。我们不妨把中考的两考合一这个结解开, 两种考试分开进行。毕业考由各县、区负责组织。考试合格者, 学校发给毕业证书。至此, 初中学校或完中的初中部对这届学生的义务教育使命就结束了。政府考核学校当年中考的合格率和巩固率。初中毕业生方有资格报考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 即参加升学考试。升学考试的全过程和结果与原毕业学校无关, 从填报志愿到复习迎考到考试结果均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升学考试由市一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高中校依旧按计划招生。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以任何名义统计原初中校学生的升学情况。

(1) 就考试而言, 合二为一的试卷, 很难兼顾毕业考和升学考的不同功能。毕业考是一种达标评价, 结果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种, 要求较低。升学考是一种选拔评价, 要求相对较高, 而且是分数越高越好。如果强调了毕业考试的评价功能, 对于升学考试来说, 试题往往过于简单, 没有梯度, 不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2008年某重点高中的录取线高达4 2 6.8分 (注:语数英总分450) , 这样的现象是值得我们骄傲, 还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呢?反过来, 如果强调了升学考试的评价功能, 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又太高了, 半途而废的学生越来越多, 势必影响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课改强调的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承认每个学生的特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定各有所长, 需求各不相同, 将两考合一考、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 不符合课改的精神和要求。而两考分开, 各显不同考试的不同评价功能, 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同时也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2) 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 没有了升学率的负担, 全力以赴提高巩固率和及格率, 日常教育教学的重点就会转移到如何留住学生, 如何辅导差生和转化差生,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这样不仅不会制造出新的差生, 还可以减少已有的差生, 甚至不再有差生。这样的教育才真正是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每一位未来的国民, 才真正是为了一切学生, 以生为本。初中教学教育的评价如果只有达标和不达标, 或者说合格和不合格两种结果, 那么事情就简单了很多, 学校与学校之间, 同事与同事之间就不会因为谁的平均分高、谁的升学率低而陷进无休止的竞争漩涡中, 就不会为了竞争而不择手段, 甚至采取摧残学生身心的教育教学手段。

(3) 对于学生来说, 差生再也不孤独了, 老师会去关注他们;差生再也不无助了, 老师会去帮助他们。那时差生基本就不存在了。实际上, 现在的很多差生, 智力、能力并没问题, 只是比较调皮好动, 对自己要求不高, 是被老师逼烦了才放弃学习的。也许有人会担忧, 老师把注意力转移到差生身上, 会不会影响好生的发展呢?我想是不会的。一方面, 学校没有了升学率的压力, 教师对学生就不会往“死”里教, 不会向他们施加压力, 他们学得比较轻松, 不会因学习压力太大而“忍辱负重”。另一方面, 考上高一级学校继续读书是大部分学生的愿望, 他们明白自己在初中毕业后还得去考高中, 平时不会放松学习, 在学习态度上会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向“我要学”的主动学习转变, 这正是我们所期盼和努力的呀。同样的道理, 教师没有升学率的压力, 教师的角色才能真正改变, 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生对立减少了, 师生关系和谐了, 学校重新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但愿这一天早日到来。

摘要:评价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现阶段义务教育的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初中生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问题的死结在哪里?笔者认为, 片面追求升学率是罪魁祸首, 而两考合一的中考考试制度以及由此带来的评价办法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温床。只有变两考合一为两考分开, 把达标考试和选拔考试区分开来, 才能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 让初中校从追求升学率中解脱出来, 真正去履行《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课程改革才能收到实效, 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关键词:考试评价,升学率,两考分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对策研究下一篇:2,6-二(2,2-二苯基-2-羧乙基)吡啶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