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

2022-09-11

一、应收账款的作用和财务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GDP增速拾阶式下降, 企业经营的各种风险随之显现:买家的拖欠、破产, 上下游产业链的萎缩, 应收账款的问题和风险已成为企业必须关注和加强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 应收账款的作用

(1) 扩大销售, 增强企业竞争。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或体现自身竞争优势, 采用分期收款或赊销的方式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 在目前的买方市场以及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下, 对促进市场消费, 为企业打开产品销路、扩大市场占有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信用政策往往可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2) 降低库存, 有效降低存货管理风险和成本。当企业产能过剩或产销计划不匹配导致存货积压时, 大多数企业会采用宽松的销售政策和给予客户较优惠的信用回款期, 从而减少库存, 加速存货周转, 避免因库存积压导致较高的管理成本、仓储费、保险费等支出, 有效防范了存货的风险。

(二) 应收账款的财务影响

(1) 直接影响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加大资金周转周期。随着企业赊销方式的出现, 企业在发出产品后并没有及时取得资金回笼, 而实质上企业此前垫付了产品的成本、各项管理费用得不到回收, 甚至因为销售导致的流转税和各项税收的预缴, 企业大量资金被占用。企业因上述片面追求利润而产生的垫付行为必将影响资金的周转, 同时大额、逾期应收账款的存在使企业生产周期延长, 相当于大量的资金主动权攥在客户手中, 致使企业下一轮生产计划的工资、原材料购买等无法实现, 延缓了资金循环。

(2) 报表利润与实际利润脱节, 掩盖了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因会计核算的需要, 销售产品的同时, 企业已将赊销行为全部计入当期收入, 在利润表中体现为利润的增加, 同时将应收账款作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而实质上, 企业账面上利润的增加并未带来现金流的流入, 如果应收账款长期大量存在, 虽然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必须按照一定的会计政策计提坏账准备, 当企业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计提的坏账准备时, 应收账款应当确认为损失,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 财务报表中体现的资产是虚增的, 夸大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3) 加大了企业资产管理成本。企业面对庞杂的应收账款往来单位, 管理起来既繁杂又容易出错。一是增加了往来单位账目核对的成本, 二是企业必须安排专人专职负责应收账款的核算和款项回笼的监管。同时由于支撑应收账款核算依据的相关资料, 如合同、对账单、结算单等的保管不慎造成丢失或毁损可能使企业应收账款无法如期收回资金, 最终使企业资产受损。

二、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成因

(一) 因企业品牌或产品竞争力不足而不得不采取宽松的信用政策导致的应收账款数额巨大

大多数企业的产品目前都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 尤其是一些初创期的企业, 在投资规模、研发技术以及成本控制方面尚不具备优势, 为了与其他企业抗衡, 快速抢占市场, 不得不在销售政策上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 如使用较长的质量保证期、分期收款、延长货款回收期等, 但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应收账款数量和周期增加, 最终导致应收账款的增加与销售收入的增长不匹配, 一旦管理不善企业将面临坏账损失率高、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二) 未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一是忽视企业信用管理, 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当前的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 法律基础也比较薄弱, 很多企业管理者在制订销售目标时唯业绩至上, 或者在交易之前未对客户资信状况作深入了解, 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而盲目采用账期收款, 也有些企业未建立信用管理和授权审批制度, 在明知客户资信状况不佳或出现财务状况恶化的情况下未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坏账的发生。

二是企业应收账款基础工作薄弱, 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1) 应收账款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合同内容不严谨, 核算不规范。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缺乏合同意识, 基于对客户的信任或管理粗放等原因, 订立合同时, 缺乏对合同内容的全面管控, 对合同条款是否齐备、合同内容是否全面、权利义务约定是否合理等问题审核不严,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对票据、对账单等资料未妥善保管, 上述基础工作将直接给合同执行效力和应收账款追索带来一定的难度。

企业财务部门在核算应收账款时, 未严格按照账龄和客户设置辅助核算, 从而不能为销售部门提供及时的分析数据, 造成应收账款回款不畅。

(2) 绩效制度只与销售业绩挂钩, 忽略应收账款责任制。为了提高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很多企业实行销售人员薪酬与销售业绩挂钩的做法, 在业绩考核中, 企业往往制定的销售额和销售利润目标导向, 而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任务, 可能采取不太合理的付款条件销售, 使得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再加上销售人员流动性导致后续人员权责不清而形成逾期应收账款增加的局面。

(3) 应收账款事中管理控制不严。我国财务制度规定应收账款应当定期清理, 及时催收, 至少每年年度终了与往来单位进行对账。经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当作为坏账损失予以核销。而在实际业务中, 企业往往并未严格遵循, 比如: (1) 对已发生的应收账款不予处理, 未及时催收也不定期清理, 形成长期应收款, 当人员发生变动时, 由于对前期业务不了解, 很容易造成坏账或被人利用为经济犯罪提供方便。 (2) 应收账款催收责任不明确, 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推诿, 最终应收账款失控。 (3) 往来账目不核对, 或核对不形成书面记录。有些企业对往来单位余额不及时核对, 甚至销售人员私自收取货款不上交, 导致企业间往来不符。有些企业即便对账了也只是口头核对, 未形成书面对账单, 为日后管理和催收工作带来不便。 (4) 形成的坏账损失不及时核销。某些企业管理者为粉饰报表业绩, 将应收账款长期挂在账上, 不愿将无望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这不仅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也为企业自身信誉造成很大影响。

三是缺乏有效的催收手段, 造成大量逾期账款。很多企业签订合同后没有进行专项管理, 未定期对客户的财务状况、付现能力作评估, 往往是等到逾期了才被动催收而发现客户付款状况差, 长此以往, 应收账款账龄越来越长, 数量越来越大, 坏账损失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一) 依靠市场有效竞争, 通过走差异化道路体现产品优势

企业在做市场拓展或产品开发前, 应当通过制定经营战略, 先做市场调研, 结合企业自身优势, 加强研发设计力量, 制定适合自己的产品实施策略, 走差异化道路, 主导市场和客户, 企业可以先对目标客户进行分析, 选择与资信状况优良的客户进行合作, 以尽快收回各项成本, 从而避免资金链断裂。有些企业应收账款是合同约定质量保证期后产品质量不达标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因此要解决应收账款长期拖欠的问题, 保证产品质量是前提。

(二) 建立有效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1) 制定合理的销售信用制度。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销售信用制度, 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额度。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是否对某一客户授予赊销的标准, 信用条件是企业对于允许赊销客户的最大付款时限,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规定客户的信用期限和付款折扣等, 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的偿付能力而授予客户的最大赊销金额。有了信用制度, 企业还应当建立客户的信用档案, 定期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 并实时更新, 一旦发现客户资信状况和偿付能力异常, 应当及时提出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制定严格的赊销授权审批制度。企业应当对客户的信用政策实行严格审批;原则上只有对信用名录的客户才能实施赊销, 审批的内容应当包括: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 申请人应当初步评估客户的经济性质、资金状况、主营业务、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和以往的信誉记录等, 审批人在对客户做出进一步审查后再决定给予赊销的条件和标准。超出额度和标准的应当做出特别说明或提供相应担保。

(3) 重视合同管理, 严格审查合同。企业的购销业务除当面结清外原则上都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采用统一的合同文本格式, 合同条款齐全, 内容全面, 特别是付款方式, 延期支付的违约责任等应约定严谨、准确, 合同的变更需取得订立双方的书面认可, 才能保证在发生纠纷时企业的利益不受侵害。

(4)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多部门配合, 明确职责。 (1) 业务部门考核与回款指标挂钩。企业应当将销售回款指标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根据销售回款率实施奖惩, 销售回款率应当按照合同个别计算, 防止以新合同回款掩盖逾期账款;还应当制定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度, 对于销售回款率不达标、坏账损失率高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2) 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配合催收。应收账款产生后, 作为直接面对客户的业务部门充当企业与客户的桥梁, 及时将企业的销售政策宣传给客户, 同时定期将客户的资信情况和催款情况反馈给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据此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管理, 并制订收款计划以督促业务部门执行。财务部门还应当统计应收账款的余额、账龄并对应收账款风险评估情况、坏账发生率等进行简要分析, 定期编制应收账款报表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3) 对应收账款往来单位余额定期核对。财务部门应当定期以书面形式向客户发出对账通知或询证函, 并妥善保管。对于数据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分清责任。对账中发现的无法收回的款项、业务人员私自收款货款未销账的情况及时处理。 (4) 内部审计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情况实施监督。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定期检查应收账款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 并不断完善内部监督体系, 检查是否存在核算差错、徇私舞弊、账外收款、故意不收回款项等情况, 确保应收账款资产的安全完整。

(5) 采取多渠道收款方式。企业催款一般由业务人员或财务人员通过电话、信函、面谈等方式, 也可以委托专业收账机构追讨应收账款, 企业出现拖欠经过各种方式催收无果后, 企业管理者对已经到期的应收账款可委托专业的应收账款代理机构催收。但以下几点应当注意:一是应有企业原款项经办人或负责人参与, 确保应收账款在企业的管控之内;二是清收事项应当按照客户账龄分类、客户情况分工, 落实催收责任和签订任务目标;三是有效调动催收人员的积极性, 将欠款催收率作为奖惩考核。

(6) 通过多种方式有效化解应收账款危机。应收账款管理属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 除了前面述及的加强管理外, 有效地化解应收账款, 降低企业自身管理成本, 已成为当今企业的当务之急。企业可以通过: (1) 债务重组和资产置换方式, 将企业的应收账款转化为股权或置换客户的优质资产等方式消除应收款。一方面可以化解应收账款危机, 另一方面也可为企业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 (2) 通过银行出质应收账款, 即企业将应收账款所有权转让给银行, 由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 并向客户收取账款。实质等于企业把应收账款出售给银行, 银行自行承担信用风险。此种方式, 把公司应收账款的风险“转移”给银行, 从而达到自身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作用, 有效化解应收账款风险。 (3) 将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实质是融资行为, 即按照金融资产的方式, 将应收账款未来的现金流量收益权转让给购买者, 企业可决定是否放弃追索权。这种方式虽然在国内由于法律、税收、信用政策的局限而应用较少, 但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各类相关的金融立法陆续出台或正酝酿出台, 应收账款证券化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商业竞争愈加激烈, 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先机而选择赊销手段。由此而引起的应收账款也成为企业拥有的一项常见而重要的资产, 近年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大幅上升, 应收账款资产的安全完整直接影响企业资产的质量、经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更令人担忧的是坏账损失率也在不断增加, 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原因,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以及降低坏账损失率的方法。

关键词:应收账款,信用管理,基础工作,事中管理,催收

参考文献

[1] 缐薇.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与控制[J].商业经济, 2017 (1) .

[2] 史悦君.应收账款的优化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2) .

[3] 柏传勤.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财会学习, 2017 (1) .

[4] 陈淑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 (1) .

[5] 何玺.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与防范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7 (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框架结构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研究下一篇:毕业模拟施工实训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