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建筑结构论文提纲

2022-09-13

论文题目:城市化对民用建筑能耗的影响 ——来自104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数亿规模的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显著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以及城乡资源的配置效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提升。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为此,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为我国城市化的高质量推进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然而,高质量城市化对服务业的供给和人民的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势必会加剧民用建筑能耗的增长,甚至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分析城市化与民用建筑能耗的相关关系,梳理城市化对民用建筑能耗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探究供暖区与非供暖区、东部与中西部城市的异质性影响,为找到推进城市化与控制民用建筑能耗增长的平衡点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撑。本文首先对城市化和民用建筑能耗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进行了系统地梳理,阐述了城市化和民用建筑能耗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为下文的分析提供思路与依据。其次,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从规模效应、消费升级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三个路径分析了城市化对民用建筑能耗的影响机制。第一,城市化的推进导致了传统城市规模的扩张的新兴城市的建设,存量建筑的增加导致民用建筑能耗高增长;第二,城市化改变了居民的消费倾向,进而影响民用建筑能耗;第三,城市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集聚,为技术创新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环境,而技术创新又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民用建筑能耗产生影响。再次,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和政策制度,简述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和自东向西城市化水平递减的基本格局,以及民用建筑能耗的增长趋势和民用建筑能耗增长空间大、区域差异性显著及其与城市化进程高度正相关这三个基本特点。最后,本文利用2010年至2018年我国104个地级市的数据样本,基于添加双向固定效应的STIRPA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通过实证,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基准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10年至2018年,城市化的推进显著促进了民用建筑能耗的增长。在添加控制变量、调整被解释变量的情况下,实证结果仍与基准模型保持一致。(2)本文按照供暖区与非供暖区、东部与中西部的划分方式依次进行异质性检验。对于前者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对民用建筑能耗的影响在非供暖区显著为正,而在供暖区显著为负,其原因可能是:1)供暖区人口的集聚使得集中供暖更有效率;2)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供暖区城市经济增速、产业结构等均落后于非供暖区城市,故大量人口由供暖区向非供暖区迁移,这种人口流动抑制了供暖区城市化对民用建筑能耗的影响。对于后者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城市化对民用建筑能耗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显著为正,而在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中西部地区居民对于能源消费具有更高的收入弹性,收入水平偏低成为限制民用建筑能耗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有趣的是,非供暖区和东部地区均具有第三产业更为发达的共同点,两种异质性检验的结果得到了相互印证,即城市化对民用建筑能耗的正向影响在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更为显著。(3)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化通过规模效应、消费升级效应加剧了民用建筑能耗的增长,而通过技术创新效应抑制民用建筑能耗的增长。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在城市化推进新阶段,走能源高质量发展之路;(2)因地制宜,根据城市产业发展情况实施差异战略;(3)推广建筑节能技术,鼓励技术创新,从源头遏制能耗增长。

关键词:城市化;民用建筑能耗;STIRPAT模型;区域差异;中介效应

学科专业:能源经济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城市化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民用建筑能耗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城市化对民用建筑能耗影响的相关研究

四、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城市化对民用建筑能耗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基本理论

一、城市化发展的理论阶段

二、民用建筑能耗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城市化对民用建筑能耗的影响机制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城市化与民用建筑能耗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区域差异

一、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二、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第二节 中国民用建筑能耗现状

一、中国民用建筑能耗总量的增长

二、中国民用建筑能耗的特点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化对民用建筑能耗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第二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基准回归模型

二、异质性检验

三、稳健性检验

第三节 城市化对民用建筑能耗的影响机制检验

一、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

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高中地理论文提纲下一篇:语文教学形象思维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