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协商治理

2022-09-10

1 引言

民主协商能够对公共政策的相关生成机制进行源头性的规范, 充分体现中国独具特色的元治理理论。另外, 它还能够对公共政策的主导者由于个人兴趣爱好等主观的意志, 而做出错误决策的盲目行为进行有效的规避, 避免公共权力出现私人化的独裁行为。协商治理可以促使公共政策能够实现无缝连接的局面, 促进各级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 突出强调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发展路线。

2 协商治理在推进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2.1 在纵向传导的过程中协商民主被抽象化的现象严重

在纵向传导的过程中, 协商民主逐渐被抽象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主要体现在相关政策措施仅仅停留在观念上面, 缺乏具体的实际行动, 并且仍然是以传统的人大立法协商以及政治协商会议为主要的依据, 相关行政系统之中缺乏足够的协商意识。当今, 在公共事务的协商治理之中, 行政系统具有“行动中的国家”的美好称誉。由于我国当前没有将人民群众路线与现代化的协商治理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由上至下的传导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衰退的趋势, 因此如何更好地协商贫困人民是当前协商治理发展的一大难题。

2.2 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协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形式化的问题

协商治理活动的主要组织领导者是社会各级政府部门, 开展现代化的协商治理活动能够有效检验个积极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政能力。近几年来, 协商治理方法措施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开展的一些听证会上, 但是相关组织者控制会议议程和协商过程的现象严重, 往往以达到宣传要求为协商活动开展的目的, 另外, 大部分地方政府将协商活动当成了一个当方面通报情况的流程, 导致协商治理只是停留在形式上面。此外, 协商治理的结果往往也是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 与当前协商民主规范的运作规则及流程相比较, 协商结果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和落实, 相关制度化要素依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并且, 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在协商民主治理的实际过程中, 往往考虑较多的是协商治理的过程及其形式, 并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协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形式化的问题。

2.3 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分化问题制约着协商治理的发展

现如今, 我国社会均等化的格局已经被打破, 社会结构在不断地变迁, 并且由此产生的利益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制约着协商治理的发展。城乡之间、社会各级主体和公务员之间、各级主体之间、企业上级管理中与下级劳动者之间等[1], 他们之间的生存利益都在不断地变化着。在这种情况下, 各级阶层的主体意识越来越明显, 因此在参与政治协商治理活动的过程中, 也会突出以自身的利益为主。近几年来, 相关学者在对社会各级阶层利益分化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尽管如此, 地方政府的政策决策中仍然没有关注到社会各级阶层之间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冲突问题, 严重阻碍着民主协商治理的发展进程。

3 推动协商治理全面有效发展的新思路

3.1 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协商治理的核心领导主体

从一定层面上讲, 现代化的民主发展完全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上的, 民主协商治理原则运用得月透彻,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就显得越重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一个执政党, 与西方国家政党的权利追逐与合法形式相结合的行为范式相比较, 我国政党始终实施民主形式和民主实质相结合的民主制度, 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起点和终点, 一切代表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 积极贯彻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的执政理念。我国在现代化的协商治理进程中不缺乏民主形式, 而民主实质才是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基础依据而建立起来的, 而积极组织与支持人民群众当家做主, 充分行使管理各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物的权利, 是党一直以来在执政能力与领导方法方面的建设主线, 这是党切实推进协商治理, 领导人民群众追求民主形式与民主实质的有效路径, 符合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宣言与承诺。

在全力推动协商民主治理发展的过程中, 各级领导者和党组织应当要做好民主协商的组织工作, 积极践行和落实各项相关的政策制度, 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组织的宏观层面上来看, 中国共产党要想把控好社会发展的整体方向, 提升党在社会及人民群众当中的凝聚影响力, 保障社会整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要充分有效的运用协商治理的方式手段来不断推动现代民主的发展进程。有效运用协商治理的方式手段, 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方法制度, 推进其在社会中更进一步的发展, 是考验和锻炼国家领导者的一项有效的途径。但是, 观念与运用是两码事, 有正确的领导观念而缺少正确的实践运用措施, 同样也是杯水车薪。从高阶层的政治层面来看, 要想保障中国特色公共事务中协商治理之道的有效发展与运用, 就必须要在民主协商治理的基础上, 把各个地域、民族以及阶层不同的社会政治资源与社会利益需求有效结合起来, 相互吸收, 共同发展。总而言之,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中各级阶层利益的领导者与协调者, 并且始终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主要宗旨, 因此, 我国在推进协商治理全面发展的进程中, 必须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领导主体。

3.2 积极倡导制度化的建设理念, 不断创新和发展协商治理体制

(1) 将协商治理和协商制度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协商制度具有许多的特征, 诸如强制规范定、长期稳定性、全局整体性等, 这些特征都是决定协商治理体制形成的重要因素。协商制度虽然凭借着自身的特征, 在协商治理的运用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制度并不能脱离主体而独立存在, 换一种说法, 制度不能够仅仅只停留在那些具有抽象化性质的规则上面, 而是要将这些抽象化的规则转化成具体化的规则, 成为公共事务各级主体、各级组织机构以及主客体之间相互交流与互动的有效体制。因此, 党和各级政府领导机关必须要将协商治理和协商制度两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好。

(2) 将协商制度和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在公共事务协商治理的过程中, 公共政策对协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 公共政策是以协商制度为依据制定的, 所以公共政策是在协商制度之后出现的。在对公共政策进行协商的过程中, 运用刚性的制度来规范相关的治理行为和质量措施手段, 可以在公共政策制定之前有效聚集各类热点问题, 为公共议程的确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提高有效的参考依据, 并且还能够保障政策中各个环节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有序发展。因此, 积极倡导制度化的建设理念, 不断创新和发展协商治理体制, 就必须要将协商制度和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协调好。

(3) 建立协商型的公共政策, 保证主体之间的平等合法性。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其本质是对全社会公共利益所做的一种权威性的分配。与压制型的公共政策相比较, 协商型的公共政策具有更加规范的功能, 它能够保证相关政策以及决策的公共特性。公共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相关规范性的公共规章制度的支配, 顾其必须要确保参与主体之间的平等合法性。另外, 如果辨识公共利益和选择政策主体这两者之间发生冲突的话, 应当将完善民主协商治理相关的运作机制放在首要位置, 诸如表达、监督以及参机制等。在制定协商议题的时候, 要提高对社会中弱势群体在表达权方面的重视度, 综合考虑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以及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 保障政策与决策的公平公正性。在组织协商治理的时候, 要合理地公开协商的信息, 提高参与主体的丰富多元性, 保障协商流程的有序进行。

3.3 提高对人民群众理性培养的重视度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转型, 公共事务的复杂程度逐渐加大, 并且对治理的能力及体系做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所以, 在推进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民主协商治理手段的过程中, 党和领导者必须要提高对人民群众理性培养的重视度, 全面领导人民的同时, 也要全面依靠人民。简单地说, 人民理性的意思其实就是人民群众所具备的公共精神。在协商治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同时这些问题具有较强的反复性, 因此解决的方案一般都是短暂性的, 并且各个主体相互之间在互动的过程中, 尝试运用的一些反馈与调整策略也比较复杂, 因此, 让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到治理的过程中来, 既可以很好地锻炼人民群众的才智, 实现民主协商的实践目的, 同时又可以有效提升党对公共事务的协商治理能力, 促使民主行政部门获得更多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推进公共基础事务中协商治理发展进程的有效路径之一, 便是在民主协商治理中将人民群众在理智、吸纳与互惠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协调好[2]。在这个基础上, 协商民主在协商治理中主要依靠人民群众来体现自身的核心价值。在公共事务协商治理过程中, 人民群众的理性参与有效实现了社会性问题向政策性问题的转变, 不但确保了政策性问题的公共特性, 充分发挥出相关政策的最大效用与功能, 而且还促进了国家各级权力代表机关与社会各阶层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我国社会整体的有效整合。协商治理作为我国公共事务的一项治理手段, 它的主体包括了公共事务相关的权力机构、公共事务相关的利益方和公民个体这三个组成部分。协商治理是一个上行协商与下行协商有机互动的过程, 它既可以有效锻炼现代公民的理性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又可以还原多元化的社会公共事务治理形式。在这样的一个治理过程中, 上行协商主要源于人民群众代表与各级利益主体向国家相关权力机构表达诉求的行为之中, 而下行协商则主要是指各级领导机关面向各阶层利益主体的一种行为。总之, 公共事务协商治理手段的推进, 需要人民群众的理性来支撑。

4 结语

综上所述, 协商治理是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治理特色公共事务的重要途径, 我国及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民主协商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不断推进其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运用和发展。

摘要:从当前我国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与发展方向来看, 协商治理是中国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协商治理在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几点困境, 然后提出了几点有效应对的新思路。

关键词:中国特色,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协商治理

参考文献

[1] 韩强.论政党治理与党的建设的有机结合[J].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8 (3) .

[2] 彭莹莹, 燕继荣.从治理到国家治理:治理研究的中国化[J].治理研究, 2018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谐波和无功补偿技术的研究下一篇: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