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所得思有所获

2022-08-08

第一篇:学有所得思有所获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做到

学有所得思有所悟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总书记指出:“深入学习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领悟,不断参透,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从学有所获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学知识、学方法、学思维和学情怀,而且这四个层次是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关系。我们除了要学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知识背后所贯穿的方法、思维和情怀。

第一个层次,学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什么是五大发展理念、互联网+、供给侧改革、大数据、24字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的学习很直观,学到了什么就是什么,较容易掌握,但相对来讲,还是属于较浅层次的、简单一点的学习。虽然简单,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要;相反,这样的学习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之后更高层次学习的基础。总书记对党员干部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概括为“四大类知识”:一是理论知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二是业务知识,主要是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知识,包括科技、经济、金融、法律等,强调“领导工作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三是历史知识,包括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重点是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强调“历史知识丰富了,眼界和胸襟就可以大为开阔,精神境界就可以大为提高”。四是传统文化,包括国学、文学、诗词等,强调“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

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

第二个层次,学方法。

比知识更高一层次的是方法。其特点是,对学到的知识有所总结、归纳、提炼和抽象,从中概括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达到活学活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做起事情来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书记系列讲话中贯穿了“十大方法”。一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就是指抓工作要有力度,是真抓而不是假抓,是用力抓而不是泛泛地抓。二是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就是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三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就是指抓工作要学会“弹钢琴”,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其他;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平均用力。四是虚功实做,着眼长远。虚功如果不实做,极易流于形式;而且很多“虚功”是战略性任务,短期看好像无足轻重,但长期看则至关重要。五是举轻若重,落细落小。举重若轻,强调从大处着眼、以大兼小;举轻若重,强调从小处着手、“小题大做”。两者同等重要,但对基层来讲,后者更加重要。六是严字当头,从严从实。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就是要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只求“过得去”,而是必须“过得硬”。七是上下互动,相互配合。就是指上级在制定政策之前要广泛听取下级的意见,不高高在上;下级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如实地报告上级,不遮遮掩掩。八是典型带动,示范引领。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正面典型,以点带面;反面典型,以一儆百。但是要着力避免为了树典型而树典型,发生“以点盖面”的问题。九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一方面,抓工作要敢想敢干、不畏手畏脚,只要认准了的就大胆地干;另一方面,对那些把握不准但又事关全局的事情,在全面推开之前一定要慎重。十是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就是指抓工作要有恒心、有韧劲,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坚持经常抓、长期抓,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第三个层次,学思维。

比方法更高一层次的是思维。如果说方法仍属于技巧层面的东西,那么思维则属于思想层面的东西。有的时候我们会遇到这种情况,为什么别人是这么看问题的?为什么这个办法别人能想出来,而我却想不出来呢?其实,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思维方式不一样的缘故。在前三个层次中,知识是最容易学到的,方法次之,而思维则最难学到,需要不断地归纳总结、抽象概括,最终形成一定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势,但一旦学到了则终身受用,不仅可以举一反三,而且可以“举一反十”,甚至“举一反百”。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贯穿了“十大思维”:一是战略思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就是指做事要有战略眼光,善于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看问题,善于思大事、谋大事、抓大事。二是历史思维。就是指善于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要有历史的广度和深度,借鉴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三是底线思维。就是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四是辩证思维。就是要善于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在逆境是避免一片漆黑,在顺境时避免一叶障目。五是创新思维。就是指做事不必因循守旧,当外在条件发生变化时,善于根据矛盾本身的变化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思路。六是法治思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是做事要讲规矩,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法治是最大的规矩。七是系统思维。当前社会的复杂程度是前人所难以想象的,各方面的关联性、耦合性越来越强,很多问题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必须把握好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各方面的因素,协同推进、系统谋划,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八是问题思维。就是善于运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九是短板思维。“木桶效应”告诉我们,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就是指抓工作,既要善于抓重点,又要善于抓短板。短板如果抓不好,整体也会受影响。十是精准思维。就是指做工作要“有的放矢”,强调具体和准确,要求动作精准到位、见人见物,避免笼而统之、大而化之。

第四个层次:学情怀。

这是学习的最高层次。如果说前三个层次还主要停留在“物”的层面,那么这一层次则已经进入到“人”的层面。情怀有大情怀和小情怀之别,一个人价值的实现,只有和整个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才会凸显伟大。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样的大情怀。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了“四大情怀”。一是忠诚为党的情怀。忠诚是第一品格。XX年5月,总书记在中办调研时指出:“对党绝对忠诚是中办的生命线,是做好中办工作的根本点。”XX年1月,他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究班学员座谈会上强调:“对党忠诚,是县委书记的重要标准。”忠诚,不仅是对中办和县委书记们的要求,也是对全体共产党员的要求。二是真挚为民的情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已经载入党章和宪法。为人民服务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到我们实际的、具体的工作中的。三是民族担当的情怀。XX年11月,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一经提出,就显示出了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四是文化坚守的情怀。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总书记对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他讲话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引经据典,强调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第二篇:学有所思 学有所乐 学有所获

———耐久跑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通过学习耐久跑技术,让学生学会一种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终身体育的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养成习惯,努力提升生命质量,从而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对象与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三(2)班学生,在年级中整体身体素质处于中等,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但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独立完成动作的能力与良好的班风。耐久跑运动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然而学习耐久跑技术是学生最为被动、最不愿学习的运动技能。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每一位体育教师的心愿。

本节课选择耐久跑单元教学中第一次课为课例,围绕三条线来设计,技术线(学习各种跑的方法,途中跑的技术);心理线(我能我行我快乐);背景线(分组比赛,场地设置),突出思想主题。在教材的处理上,力求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教”,体现竞技运动的教材化、教材内容的健身化,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耐久跑的各项技术,排除心理障碍,感受到耐久跑的乐趣,学会一种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同时在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文化素养的渗透。 ★教学目标的界定

☆让学生初步掌握耐久跑的途中跑技术,并了解动作要领; ☆发展有氧耐力,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建立团队精神; ☆通过比赛为背景、形式多样的耐久跑练习,达到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掌握科学锻炼、自我监督的基本方法;

☆探索在较小场地进行耐久跑教学的方法,为耐久跑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教法与学法的选择 ☆教的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定向运动耐久跑形式引入课堂,采用提示、设置疑问、分组练习、互相讨论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学的方法: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技术技能进行探究学习,自学互学、自练互练、相互借鉴等方法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教学流程

☆运动体验:了解原有的水平,学生对耐久跑有初步认识,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学习体验:利用学生相互观察、思考,采用发现法,使学生改进并掌握正确技术;

☆挑战自我:采用分组、分层次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通过对比,有一个自我认识、评价,推动自己向更高目标挑战; ★预期达到效果:

本教学设计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充分利用场地、器材的变化,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比赛手段和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以情入境、以境乐练,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又能激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耐久跑教学的效果。本教学设计新颖,简便实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

新课标强调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本课题将定向运动引入到课堂,进行耐久跑的教学,改变跑的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体育课程资源,将枯燥、无趣的耐久跑教材变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

第三篇:学有所得

立足课堂学有所得

经过一年半在瑞虹的教学,慢慢的对体育教学有了浅层次的理解。我认为体育教学是个漫长而又无止境的过程,只有不断的探索、努力才能掌握其中的奥秘。特别是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各方面都还有很多的不足,提高自身能力,增强业务能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体育课有其特殊的特点,场地大、干扰多、学生活动空间范围广,这些都是影响体育课质量的因素。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让学生有所收获,都是我们要好好考虑的。立足课堂是关键,我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2、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

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后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3、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难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排球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击球基本动作。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正面双手颠球,通过多次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击球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体育包括田径、球类、技巧、体操等多种教材,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二、激发和保持学 生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 影响 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未来的体育课程和教学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多学或少学一些竞技运动技能,学生掌握的动作是否规范(当然最好是多学一些运动技能,动作最好是规范一点),并不十分重要,如何激发学生保持学生 的运动兴趣,才是体育课程和教学中最重要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体育教学中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我在平时的课中,更加注重趣味性强,竞技性低的一些练习加以使用,通过游戏竞赛法,是学生在相互合作和竞争的氛围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学生的心理是好强争胜的,也是喜欢表现自我的,一旦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就会提高很多,从而慢慢达到激发兴趣的作用。通过“跑”“跳”“投”各种练习,增强学生体质。

三、合理安排课中各项活动时间

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比较集中,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动用组织方法,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在“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既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具有无声的语言,更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体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循环,又不断更新的过程,完善教师自身能力才是关键,心中有材,才是才!

邹敏明

第四篇:学有所得心有所感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学有所得心有所感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信丰县工业园学校李忠兰

为了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规模、高质量地开展,努力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省教育厅在井冈山举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这样的高级学习。听了各位心理专家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深入浅出的讲座,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他们为我们来自各个地方的学员送上了一道丰富的精神大餐。下面我就结合这几天的学习和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听了开学典礼中各位专家领导的讲话,我进一步认识了国培计划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也感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从专家的讲座中,我懂得了人生不满了选择,是选择铺就了人生,我们要学会正确地选择,使自己的选择没有遗憾,没有后悔。面对人生的困惑,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去排除,去解决。作为一个教师,我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但我知道在工作中会碰到许多困惑和烦恼,通过学习,我更懂得了如何去解决自己的困惑,也懂得了许多调适之道。

聆听专家的讲座,我懂得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作为一个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如何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关注、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的关系,要有爱心、责任心、耐心,要有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体会到了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以及压力的种类和反应。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正确看待来自工作、生活、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我们要学会适应压力、操纵压力,将压力的负面影响转为正面影响,以一颗平常的心对待各种压力,使我们的生活更和谐,更协调,更愉快。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中小学生,我们应该全面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听了汪小琴老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我真正地懂得了健康的含义,也知道了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了解了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辅导方法。一个心理健康辅导老师要学会倾听,与学生共情,学会真诚表达,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让学生乐于倾诉心中的烦恼,乐于接受老师的辅导。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是我们工作中重要的辅导内容。从讲座中,我了解了中小学生学习中有哪些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辅导方法。我们要采用各种方法下哦那个学生心理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整好学生学习的情绪,让学生主动、愉快、积极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学习辅导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和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对应行之有效的辅导方法,让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从讲座中,我学到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如:团体心理辅导的技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法,心理健康个体辅导的技能和方法,学校心理咨询中的行为矫正技术,心理健康在学校的具体操作等。这些技能和方法的传授,让我们受益匪浅。今后,我将会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应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践,在实践中得到巩固、运用、升华。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活泼健康,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得到绽放。

回味自己的所听所学,不禁思绪万千,回顾自己的教学工作有诸多的不该,有诸多违反学生心理特点的行为,有诸多的无奈都是自己造成的。我们往往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所以,以后当我们为学生付出辛勤的劳动,而收获的是失望时,我们得调整自己了。一个教育家说过:“没有教那么回事,只有学那么回事。”所以,一个教师教得再好,学生不学,还不是等于零吗?多少老师方法不当,都是因为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导致师生关系恶化。学生不想学了,结果老师付出越多,期望越高,失望就更大。所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理,往往比我们的教学水平要重要得多。

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己的工作思路。学习中,我不仅学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而且也感受到了专家们人格的力量。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是正确地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克服职业倦怠,正视现实,适应现实,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我要重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个健康的心理进入学生的心里,把自己的所学融入到工作实践中去,用自己的所学处理学生中的问题,使自己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对学生积极地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课外活动。开展丰富的活动,在活动中与学生心灵对话,在活动中及时发现学

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或个人辅导。结合活动,用智慧和理性去引导,用爱心和宽容去理解,用真诚的爱去感化。改变居高临下的权威心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收获,心灵得到绽放。通过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整体环境的渲染,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形成良好的人格。

九天的学习时间漫长又短暂,它是我学习和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我正式走上心理健康教育路程中的起点。它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特点有更多的了解,这将有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进程中有意识地自我调节。从而做一个乐观、积极向上、阳光的老师。它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将来我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

第五篇:一课一得,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

景宁县鹤溪小学 朱婷婷

【摘要】“一课一得”是指一节课让学生有一个收获,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者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围绕一点展开学习。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要聚焦,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以单元组织教材,每个单元也就是一个或两个训练点,四篇课文训练同一个点,但目标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正确理解“一课一得”, 准确把握“一课一得”, 确保落实“一课一得”, 恰当取舍教学环节,这样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关键字】一课一得 得得相连 分解目标 当堂训练 高效课堂

一、何谓“一课一得”

最近阅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文,深感文中思想和著名教育专家丁有宽老师的教育思想“一课一得”不谋而合,发现两位前辈所见略同,都倡导语文课堂达到一种“一课能够一得”的理念。

那么何谓“一课一得”呢?“一课一得”是指“胸有全册,组文着眼,课有重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一步一个脚印,螺旋式上升。虽然我们通过深入钻研文本,会发现每一篇课文都含有很多教育因素,但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有所取舍。取舍的标准,宏观的来说是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具体来讲就是我们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聚焦,根据低、中、高学段教学目标,然后聚焦每个学段中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以单元组织教材,每个单元也就是一个或两个训练点,四篇课文训练同一个点,但目标的侧重亦是不同的。围绕一点展开学习,这样学生的“学”就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了。教师拿到教材时就应当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把握,分清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再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进行设计。道家讲究有舍才有得,我想语文教学也要学会取舍得失,既要一课一得,又要得得相连。

二、如何“一课一得”

首先我们可以分解目标,化整为零,一节课只训练一个重点。就低段的六册语文教学内容而言,文笔优美的课文,那就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语、句子,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写作方法巧妙的课文,那就重点体会方法,如《赵州桥》《日月潭》;课文故事性强的,则可训练复述,归纳主要内容,如《小鹿的玫瑰花》、《爱迪生救妈妈》、《女娲补天》;人物描写传神的,那就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如《掌声》《灰雀》……挖掘每篇课文的文本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制定一堂课相应的教学重点,充分用好课文这一例子,或朗诵、或积累、或仿写……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计划,分阶段的培养,既抓住文本的特点,又充分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到扎实有效。这样就好像学一套广播体操一样,先学“分解动作”,再走向“连续动作”。积跬步,何愁难致千里?

其次,严把课堂关,追求课堂高效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非常欣赏。在“先学”环节,首先给学生呈现本课的“学习目标”,目标要清楚明确易于检测,其次是自学指导,明确时间(这个任务用几分钟)、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提前给出“四明确”能够保证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保持适度的紧张感,有目标、有重点、有检测反馈。在自学期间教师不能干扰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后教”环节重在反馈点拨。通过检测让学生暴露自主学习中的困难和错误,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点拨。在这个环节中重视薄弱学生的反馈,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和讨论解决的问题老师统统不讲。只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还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才适当点拨。现在无数的专家、学者、教研员们都提出了当堂练习的重要性,包括笔头的也包括口头的训练。我想只有教师讲授占用的时间科学、严格地控制了,才能保证每堂课给学生不少于10分钟的随堂练习时间,而且随堂练习要像考试一样,严格独立、限时、准确、规范地完成,让教师有机会当堂面批并及时订正,这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当堂训练”。

一堂严格控制教学时间的课,我想大致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环节:交流合作、展示提升、点拨升华、当堂训练。每个环节的时间可灵活调节,课堂教学要体现“五个结合”: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教师提问和学生互批互查相结合;学生展示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学生巩固和检测反馈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技术教育相结合。总之,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的形式都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都要积极肯定。

三、“一课一得”的意义

每上完一节课后,我会常常这样问自己:学生在这节语文课里,得到了什么?通过我的课堂他提高了什么?如果这节课,学生没有上,他是有了很大损失呢还是无所谓?我想,如果连我们教师自己都不能确定答案,那么,这一节课还有必要上吗?我们的教学应该达到的最佳效果应该是,让学生觉得如果这节缺席了这节课,就有损失了。如果能收到这样的成效,我想,那才是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

在课业任务繁重的当今教育环境下,孩子们的学习其实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花心思,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学得更轻松,更高效。这样就需要我们根据年段语文教学的目标,依据每篇课文的文本特点,合理的设计每堂课的课堂目标,使目标简单、明了。然后,严格规范地控制课堂的每一环节,尤其是教师讲授环节花费的时间,保证充足的当堂训练时间,使课堂高效而有节奏感。相信只有这样,坚持一课一得,扎实推进,我们才能真的向45分钟的课堂要质量;才能真正打造更加实效高效的小语课堂,假以时日也能成就了不起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黄全明.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下雨天悲伤的句子下一篇:洗衣液的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