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学文教学管理论文

2022-05-09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图学文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一些突出问题为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和挑战。中职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中职校园学习氛围不浓。如何突破传统观念,有效地对职业高中学生进行管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会员制管理模式围绕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设计出一套学生自我管理的办法,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为中职学校提高社会吸引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学文教学管理论文 篇1:

高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探究

摘 要:在综述国内高校关于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对国内共28所“985”、“211”高校89名学生工作战线的辅导员,关于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认知和行为、所在学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对目前高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应以思想转化为主线,以违纪学生预警制度为前提,以违纪学生行为矫正为核心,建立处分、教育并重的违纪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校 违纪学生 教育管理 体系

近年来,大学生违纪行为和动机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违纪数量呈上升趋势。违纪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违纪前的预防和违纪后的处罚,以及违纪的成因、动机、心理等问题上,而对违纪学生常常是一罚了之,或处罚后虽有谈话及相关思想工作等,但往往由于缺乏系统性、制度性的管理体系和机制,效果不能得到保证,而在理论界关于学生违纪后的教育管理,也鲜有深入、系统的探讨研究。

一、高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研究进展

关于高校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主要侧重于对违纪学生受处分后教育管理的必要性和不成体系的对策建议的论述。

1.起步研究阶段。高军(1990)率先从理论方面提出了切实加强对违纪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高校一项紧迫的任务,并从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增进人文关怀、建立考察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违纪学生受处罚后的教育管理思路;黎明(1997)针对违纪学生在就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现实处境,详尽分析了违纪学生毕业前的思想动态,并就如何加强教育与管理的针对性,因势利导,调适违纪学生的心态,做好违纪学生的后期教育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李述勇(1997)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论述,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化违法违纪学生的有效性提出了看法和思考;在应用研究方面,余晓涛(1994)对西安交通大学1990至1996届毕业生283名违纪毕业学生进行跟踪教育,有197人跟踪教育成功。

2.深入研究阶段。进入21世纪,对高校违纪学生的研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从违纪学生的心理、心态,到学生的违纪成本分析,从理论研究到实证研究,均显示出高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研究正逐步走向深入和系统。袁虹、陈钧浩(2001)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宁波市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期间违纪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详尽分析,提出了简单地用“堵漏式”的惩罚手段是被动的、消极的,效果也未能尽如人意的,要减少和杜绝高校违纪现象的发生,需从预防和教育两方面加强工作。毛祥成(2002)首次提出了将法学理论运用在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上;李宇阳(2003)结合其工作实际,对违纪学生的心理表现作了系统分析,从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咨询等方面提出了排除违纪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措施;陈建华(2004)提出对违纪学生后期教育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育与引导上的实效性。叶颖华、刘国华(2008)从学校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角度,提出学生工作者应致力做好违纪学生的心理矫正和品德教育;中山大学王燕芳(2009)指出,辅导员要注意抓好违纪学生的事前教育、事中跟进、事后关爱三个阶段的教育引导工作,在教育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集体和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以期切实有效转化学生的思想;曹焜纯(2010)通过研究得出,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日常教育”为主导,制度保障为补充,能有效解决高校违纪学生的教育转化这个难题。王永建(2001)、李彦军(2008)、李艳红、薛艳丽(2009)、刘江涛(2009)、袁利、李颖、李阳模(2009)、王萍(2009)、杨七娣(2010)、王曼曼(2011)等,均从不同角度对高校违纪学生后续跟踪教育管理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目前关于高校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研究侧重于对违纪学生教育的必要性、教育的途径、方法、学生违纪后的心理,以及从不同角度提出教育管理对策等方面。对高校违纪学生后续跟踪教育的体系、模式、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颇为鲜见,尤其是针对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证研究更为罕见,国内高校中尚没有一套科学合理、规范成熟的违纪学生跟踪教育管理体系。因此,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加强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体系的研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高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现状

笔者通过网络和电话方式,对国内共28所“985”、“211”高校89名学生工作战线的辅导员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对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认知和行为、所在学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情况等。

1.辅导员对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认知和行为。被调查者中,有83人认为对违纪学生进行后续跟踪教育管理“十分重要”,占到总人数的93%,仅有6人认为对违纪学生跟踪教育的重要性为“一般”;有36人曾经有针对性地对违纪学生进行了约谈,对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思想交流;有84人认为学校应该建立“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相关制度”,从而指导和规范违纪学生教育管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已充分认识到了加强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对于违纪学生应重点加强教育和鼓励,使其尽快走出误区,不断成长成才。

2.学校层面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情况。所调查的高校中,都具有本校特色的违纪处分条例,从违纪处分的依据、违纪行为的种类,到违纪行为的调查和处理程序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但普遍存在重处分轻教育的现象,目前国内除几所职业院校外,大多数高校没有制定关于违纪学生后续教育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虽然部分高校也在对违纪学生采取一定的教育管理手段,如谈话制度、心理辅导制度等,但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规范性。

三、高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已充分认识到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重处分程序,轻教育过程。目前关于高校学生违纪的教育管理,主要集中在学生违纪前的教育和违纪后的处罚,重视处罚的证据、依据和程序,忽略了处罚后的教育管理过程。而实际上,学生违纪后的教育管理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较之于普通学生,违纪后的学生情况更加复杂,更加需要学校等各方面的教育。纪律处分是对违纪学生本人的一种惩戒,也是对学生群体的一种警示,但处罚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处分是教育的一种形式,也应是教育的开始。因此,学生工作者重视违纪学生的事前教育、事中跟进、事后帮扶这是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改正错误的关键,是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帮助的表现,也是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管理秩序的客观要求。

2.重思想教育,轻实践育人。高校在对受处分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与方法比较单一,往往局限于口头谈话和书面的思想汇报,没有根据受处分学生特点,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的力度不够,效果不好,且很少有效地利用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教育资源。违纪学生教育一直处于和社会实践相分离的状态,教育载体多为教育者自我模拟构建的校内模式。如能将违纪学生投入到了火热的社会发展中去体验、服务、奉献,得到的不仅是锻炼成长的机会,更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这是校园内思想教育远不能及的。

3.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位,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个人的性格表现也因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千差万别。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影响不只是在性格上的,还包括认知能力、情绪反映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从一个人的行为、情感、性格表现往往能够看出这个家庭关系和环境状况如何。目前,大学教育尤其是对于违纪学生的教育与学生家庭严重脱节,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家长缺乏了解,这一情况导致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教育优势。

四、关于违纪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

为加强违纪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建优良的校风学风,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应以思想转化为主线,以违纪学生教育激励为重点,以违纪学生行为矫正为核心,处分、教育并重的违纪学生教育体系,积极推进违纪学生成长成才。

1.建立违纪学生思想转化机制。大学生中出现的违纪行为,很多都是思想与心理的综合因素所致。为防止学生受处分后自暴自弃,不要让学生因受处分而丧失前进的信心,教育者要坚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兼顾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善于挖掘学生心灵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来激励和期望违纪学生,以此作为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让学生了解相关政策,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让学生看到前途和希望,调动他们参与正常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建立违纪学生教育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对受纪律处分学生的“帮扶”主题教育活动,可以“结对子”等形式切实帮助其进步,建立“帮扶”目标,制定“帮扶”计划,对进步明显的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大力宣传进步典型,可针对受纪律处分学生群体增设若干“进步奖”,对其中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予以宣传和表彰,以激励其他学生重树信心、迈步前行。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以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3.建立与违纪学生的谈话机制。加强对受处分学生的关心、教育和管理,给予其更多的关注。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立足教育引导,可指定专职学工干部或专业老师、班主任作为联系老师,在处分文件送交后的三天内,联系老师不定期找受处分学生谈话,了解其思想动态,鼓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正确对待纪律处分,提高改正错误的自觉性,引导他们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对少数有抵触情绪的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加强思想转化工作,防患于未然。谈话做到有计划、有记录。同时,加强与违纪学生家庭的联系,将学生在校表现尤其是取得的成绩告知家长,增强学生自信心。

4.建立分类指导和全程指导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不同的学生个体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学生的违纪动机、目的、手段,以及对违纪的认识均有不同,因此要根据违纪学生的思想、违纪内容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开展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实践活动,将违纪学生教育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活动内容划分为爱国践履、专业实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社团活动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与实践指导。不断强化违纪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5.建立处分撤销机制。对学生进行纪律处分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育、挽救学生的手段,出发点不是束缚人、禁锢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是教育、引导、鞭策学生健康成长。大部分违纪的学生能够深刻反省,从思想意识、纪律观念、学习态度等方面转变。如果建立违纪处分的撤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违纪学生奋发进取。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体系化。学校可以根据《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学生纪律处分撤销制度,为受处分学生点亮希望之灯。

五、结语

关于高校违纪学生后续教育管理的研究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研究多集中在必要性、途径、方法、手段等方面,关于对违纪学生后续教育的体系、机制方面研究甚少。笔者认为,可以从建立违纪学生心理转化机制、教育激励机制、谈话机制、分类指导和全程指导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处分撤销机制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人性化的违纪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基金项目:四川农业大学社科联2011年辅导员专项课题(042051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09YJAZH061)共同资助]

参考文献:

1.高军.浅谈对高校违纪学生的教育与管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0(4):42-45

2.黎明.试论高校违纪学生的后期教育与管理[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124-126

3.余晓涛.做好违纪大学生的跟踪教育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1(12):41-41

4.袁利,李颖、李阳模.高校学生违纪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9(5):117-118

5.毛祥成.运用法学理论教育违纪学生[J].高等农业教育,2002(5):87-88

6.李宇阳.违纪学生纪律处罚后的心理分析[J].教书育人,2003(2):35-36

7.陈建华.关于违纪学生处理和教育引导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8-90

8.叶颖华,刘国华.探析高校违纪学生的教育与引导[J].文教资料,2008(21):216-218

9.王燕芳.浅谈高校违纪学生的教育模式与管理[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6-19

10.李彦军.高校学生违纪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6):6-7

11.李艳红,薛艳丽,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机制探索,经济研究导刊,2009(33):228-229

12.曹焜纯.浅谈违纪学生的教育转化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5),255-257

13.李艳红,薛艳丽.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机制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9(33):228-229

14.刘江涛.高校受处分学生教育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09(9):30-32

15.王萍.关于大学生违纪成本问题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8-60

16.王曼曼.浅析高校如何加强学生受处分后的教育,教育周刊,2011(53):187-188

(作者简介:何勇,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处,助教,硕士,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研究;侯莉,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处;李武生,副教授,四川农业大学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 四川雅安 625014)(责编:若佳)

作者:何勇 侯莉 李武生

图学文教学管理论文 篇2:

职业高中学生会员制管理模式探索

摘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一些突出问题为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和挑战。中职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中职校园学习氛围不浓。如何突破传统观念,有效地对职业高中学生进行管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会员制管理模式围绕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设计出一套学生自我管理的办法,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为中职学校提高社会吸引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职业高中;学生管理;会员制

在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道德价值观念对职业高中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感、审美志趣、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职业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认真审视现在的职高生群体,你也许能找到一些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职高生的影子,但又会发现他们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新世纪的烙印,他们的个性特点往往让一些没有经验甚至是有经验的教师也束手无策。因此,要探讨职业高中学生的管理,我们不得不重新关注这个群体,分析他们的特点,只有了解了他们的特点才可能寻找到有效的方法。

职业高中学生群体的特点

(一)学业特点

学习习惯差 职业高中的学生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般在初中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渐渐成为一种负担,他们往往不堪重“负”,想方设法逃避学习。进入职业高中的新学习环境后,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不可能自动消失,因此,课堂上睡觉、摆弄手机、开小差的现象时常发生。一些学生甚至会沾染许多不良的爱好,如吸烟、酗酒、泡网吧、打游戏等等。一些学生到最后放弃学习目标,得过且过。

文化基础差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职高生文化基础差。以我校为例,入学考试总分为750,入学成绩在400分以上的学生仅占5%,300~400分的学生比例为30%,200~300分的学生比例为55%,还有10%的学生不足200分。在2008~2012年之间,还有一批学生是自主招生入学的,他们连分数都没有,学习基础就可想而知了。再加上外界的诱惑太多,管理方法如果不及时改进,就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二)情商特点

缺乏自信心 大部分学生进入职业高中并非主动的选择。在经受长期的应试挫折后,职高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和信心,对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等也信心不足。自信心不足也导致学生难以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悦纳自己,总觉自己不如人,凡事犹豫不决。

自我管理能力差 所谓自我管理即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职高生的自我管理或说自我控制能力差主要表现为:旷课现象严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公共场所乱扔垃圾,迷恋网络交友和网络游戏,容易因小事起冲突,住校生一周的生活费有时一两天就花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很看重学习成绩,成绩不好就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成长期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和表扬的学生,其内心会非常失落。当这些学生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时,上述种种不良行为就会成为他们表现自己、发泄情绪的途径。虽然升入职高后,通过教师的教育,学生也能意识到这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短暂的收敛之后又会控制不住自己。有的教师常为学生的这种反复感到无可奈何。

抗挫折能力弱 挫折是一种主观心理体验,每个人心理素质不同,挫折敏感性也不同。挫折带来焦虑,长期受挫人就容易意志消沉。职高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他们由于学业成绩不突出屡受挫折。职高生遭受的挫折普遍多于他们的同龄人。在此过程中,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屡遭打击,对他们的个体心理造成消极的影响,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职业高中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美国学者伯纳德·L·温斯坦在研究西方国家发展的普遍规律时指出:“西方的经验有力地证明,一个健全的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比高等教育还要关键的因素。”因此,我们认为我国现阶段急需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发展。然而,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近几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严重的滑坡,招生和就业两头受阻。同时,由于近几年注册入学制度的实施,新生入学已打破分数线的门槛,甚至尚未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的学生也能入学。种种因素造成中职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出现诸多不适应。在职高生的管理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陈旧落后

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天生就是被管理者,教师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强调对学生的控制、监督,强调“服从性”,希望学生变成一个“听话”的学生。这种传统管理理念是当前职业高中学生管理中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职高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心理与生理发展不平衡,心理成熟程度不完善、道德意识欠缺,导致矛盾冲突多发。此外,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推进,学生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变得越来越有“主见”和“个性”,“自我实现”意识强,渴求独立、希望得到尊重和社会承认、好胜心增强成为他们自我意识的主要特点。因此,传统的管理理念“碰”上个性很强的职高生时,矛盾就产生了。因此,传统管理理念很容易造成学生产生敌对情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践证明,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能单单把学生看成被管理的对象。学生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二)管理方法缺少创新

在职高生的管理过程中,突出问题是教育形式单一,除了日常课堂教学,少有管理创新。一部分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只关注好学生,导致学生思想分化。一些班主任在管理中视部分“问题生”为无可救药,尽管有时这些学生也会有进步的表现,但由于教师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他们最终还是被教师遗忘在角落。还有一些班主任采取激进式管理,未充分考虑职高学生实际情况,不但没有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反而造成学生越来越激进的反感。

(三)行动平台缺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渴望,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职高学生的教育中特别是德育方面,要让学生能发现的事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自己独立完成。总之,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但是,现实是,我们把职高生的德育工作当作了一种说教,结果是管理者嘴巴都说干了,学生依然如故。这就是行动平台的缺失,没有给学生提供好的体验的、行动的平台,学生没有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

会员制管理模式及其内涵

综上所述,传统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取而代之的应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提出的职业高中学生会员制管理模式正是立足于培养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使学生成为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会员制本是市场营销中的销售管理模式,将客户分成会员和非会员,享受不同的价格和服务。我们尝试将这种会员制引入职高教育的学生管理模式中,实施学生管理会员制模式,建立自强自律俱乐部(self-strenthening self-control membership club,简称SSMC)将中职学生分为绿卡会员、蓝卡会员和非会员三层进行管理。

SSMC绿卡会员俱乐部是学校学工处管理下的学习俱乐部,名称是“自强自律会员俱乐部”,会员使用绿色SSMC卡,宗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努力使之“学会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培养团队精神,推崇自我管理,兼顾劳逸结合。SSMC蓝卡会员俱乐部是学工处管理下的二级学习俱乐部,名称为“自尊自爱会员俱乐部”,其宗旨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形成自我约束的行为品质;培养团队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实现自我管理。对非会员要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我约束的行为品质,在教师的管理下实现自我超越。

会员制管理模式实践

我校于2008年开始探索会员制管理模式,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会员制管理主要包括晚自修会员制管理模式,基于会员制管理模式的班级团队管理,基于会员制管理模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

(一)晚自修会员制管理模式

晚自修会员制管理模式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团队精神为主旨。根据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进行分层,组成两个俱乐部,绿卡俱乐部和蓝卡俱乐部。入会条件:第一批会员由班主任推荐入会。后续入会会员必须有一位会员推荐,经班主任同意、学工处批准(每两个月审批一次)。被取消会员资格的学生,所在班的班主任扣责任分,保荐学生警告一次。被警告两次的会员不再具有保荐资格。需要注意的是,准入自荐和保荐结合、退出自定与有条件退出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绿卡会员和蓝卡会员学习章程,包括目标及宗旨、准入及退出、权利和义务、活动方案、场地设计、学生管理人员等。通过这种俱乐部的形式营造一种大型的公共学习场合。绿卡会员实行学生的自我管理,让学生参与其中;蓝卡会员实行学生参与、教师指导性管理。由于绿卡会员自我要求高,活动开展可以内容丰富,形式广泛。相对来说,蓝卡会员自我要求低,组织活动时,内容要符合会员的口味,形式上要尽量能吸引会员。

(二)基于会员制管理模式的班级团队管理

这种管理方法是基于会员制管理模式,将团队管理的方法引入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引导学生制定班级规划即共同愿景,然后班级成员根据自愿原则组合成个性化合作团队,班级的管理则交给这些个性化团队,包括值班、主持班会、周小结等等工作。这样就放弃了传统做法,包括班级组织结构,教师只是指导者,体现民主,体现学生自我管理。需要注意的是,此种管理方式一定要围绕“自主、责任、合作、公德”的目标进行。班级的相关制度由学生讨论通过,尽最大努力细化。在组成团队的过程中,团队人数应少于5 人,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分散“困难学生”,由学生自定团队名称,以彰显他们的个性与特色。这种管理方法实施执行力是关键。

(三)基于会员制管理模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考核学校的标尺是升学率,学校考核学生的标尺是学业成绩,学生也如是评价自己。事实上,这种评价是片面的。在会员制管理模式下,我校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模式,采取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方式,评价维度和指标体系如下页表1所示。对学生的评价既包括班主任评、任课教师评,也包括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

目前,我校已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管理平台”,教师和学生可登陆该平台完成评价工作。图1所示是教师进入平台后进行评价的页面。

会员制管理模式实践的效果及反思

会员制管理模式的目标是“唤醒主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提升公德意识”。其优点在于,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方法,为学生搭建了行动平台,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我校实施会员制管理模式四年来,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包括校纪校风的转变、学生成绩逐步提高等等。概括起来,会员制管理模式的优势有:第一,有助于职业高中学校教育者转变管理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第二,鉴于职业高中学生构成的复杂性,会员制管理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重点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第三,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学校的人性化管理。职业高中只有实行人性化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使每一个环节都渗透育人的氛围,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校在会员制实行到一定阶段后,曾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其中,对“你乐意接受会员制这种组织方式吗”,乐意的学生占64.3%,不乐意的占11.4%,无所谓的占24.3%;对“实行会员制以后你的个人学习时间增加了吗”,52.8%的学生认为“是”,13.9%的学生认为“否”,35.1%的学生认为“增加不多”。对“你用会员卡向阅览室借过报刊、杂志吗”,66.3%的学生回答“有”,19.1%的学生回答“没有”,14.6%的学生回答“没想过”。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是接受会员制管理模式的,而且在这一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所改善。

当然,我校会员制管理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第一,从操作层面来看,教师对会员制的理解、应用技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教师还是固守传统的教育观念,对会员制就难有深刻的理解,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偏差。第二,从学生层面来看,在实施会员制的过程中,教师眼中的一批“困难学生”因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愿意组成一个团队。这样的团队一旦形成,其团队成员行动可能高度一致。教师如何正确引导这样的团队是一个新的课题。第三,一些传统思维观念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例如不太相信学生会依靠自我努力和自尊心来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认为学生只能靠外界力量的干预才能得到提升。第四,实行会员制后学生的学业提高程度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实验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成.株洲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08(7):111-112.

[2]周中文.职高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EB/OL].[2013-03-03].http://www.worlduc.com/e/blog.aspx?bid=48588.

[3]戴恩情.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知与行[J].职业,2010(21):85-86.

[4]王万杰.浅谈职高生创新教育与教学方法的改革[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1):113.

[5]黄新伟.浅谈职高学生受挫的原因、表现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0(12):31-32.

(责任编辑:谢良才)

作者:竺伟航 叶丽玲

图学文教学管理论文 篇3:

关于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思考

[摘要]以加强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作为契机,根据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特点,确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理念,明确划分和定位校、院两级的管理目标,以此增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意识。明确定位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职能和任务,更好的发挥教学管理的作用,使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规范化。

[关键词]高校 二级学院 教学管理 理念

[作者简介]陈文(1964- ),女,山东济宁人,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务员,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山东济南250101)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积极进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研究,已成为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迫切任务。二级学院是一所大学的重要组织机构,是支撑学校的坚实骨架。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又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其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其各项工作都是紧贴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的,其最终目标是通过科学的管理,使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如何实施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如何下放管理权限明确二级学院管理目标和任务,发挥其教学管理实体的作用等问题,还需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

一、加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必然性

加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强化其教学管理职能,是由高等学校办学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因学校总体规模较大,不易统一直接管理所需要的。绝大多数高校办学的主体层次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是分学科、专业的,承担专门人才培养任务的主体是按学科或专业群设置的二级学院。因此,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依靠二级学院的教学工作质量和专业学术水平。另外,高等学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是高校的基本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保障条件。二级学院在实施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显露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诸多不足。而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科和专业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从而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更为良好的基础综合条件和操作实践。

二、确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理念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基本理念应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致,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并提供优质服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就是要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依靠人。

尊重人,就是在校内形成一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风气。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中坚持围绕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与特点,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二级学院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制,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学管理中要确立教学的核心地位,健全、规范和完善教学管理程序和监督机制,激发教师群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尊重教师的情感、需求。关心人,就是关心学生和教师。管理人员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要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的建议、意见和需求,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理解人,就是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了解,相互配合。对学生既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又要理解他们的合理要求,不能损害他们的合法权益。对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其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尽力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加强相互间的协调和配合。依靠人,就是在教学管理中发挥专家、教授的积极作用,以教师为指导、以教授为核心,依靠学术精湛、教育有方的优秀人才。因此,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三、明确划分和定位校、院两级的管理目标

1.校级层次教学管理的目标定位。为了实现高等学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目标确定,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首位的。一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应当体现和符合国家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层次标准和要求,这在高等教育法中已有明确的规定,这是国家对人才规格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当前根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任务,大学要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能适应国际化需要的人才使学生在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以满足社会多元化人才的需要。为此,学校要在服务社会的思想指导下,依据高等教育法和学校自身条件明确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具体质量标准,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2.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目标定位。为了实现人才多元化培养的目标,要在统一标准的要求下授予二级学院相应的自主管理权限,使其能结合本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师生教学条件等资源情况予以补充、完善和改革创新,以形成多元化人才培养的环境和空间。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应是学校宏观管理目标和规范要求的细化和具体化,其重点是在结合二级学院自身学科专业和师生条件资源情况下的具体细化,又是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改革创新,以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点的、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格局。

四、增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意识

1.质量意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类型和层次等的需求更加呈现高标准、多元化发展趋势。在高等教育市场化机制中,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更加关注自己所获得的教学质量。因此,高校必须增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积极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不断强化质量意识,用严格的质量标准进行科学的管理,以教学质量求生存、以教学质量求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多样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结构,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其二,加强教学改革,努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科学教学与人文教学的统一,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等,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得到发展,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其三,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学质量程序,加强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和过程管理,强化质量监控,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创新意识。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是在与时俱进的创新中不断发展的。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教学管理工作不可避免地会面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在教学管理中顺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遵从教学管理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用创新思想和改革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而创新意识并不是不要规范的随意想象,而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以教学管理基本原则为指导,运用现代管理方法进行科学管理。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是直接涉及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等各方面工作的一项重要而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一门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双重性的科学,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因此,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创新不能离开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这就要求管理者在从事教学管理的同时,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掌握教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不断提高教学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以适应管理创新的要求。另外,要针对管理活动的不同对象和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确保教学管理创新的科学性。

3.服务意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应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活动,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为了人和服务人,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教学管理的目标,应该立足于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通过采取各种方法,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使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获得自尊和自信,激励教师自我实现。在教学管理中必须充分关心每一位教师,承认教师的劳动和付出,热心为教师服务。服务意识还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就是服务育人。学校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方便学生,给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要在教学管理中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成才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学习者的角度评价教学,提出教学的反馈信息和意见,促进教学的不断提高。总之,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中只有不断加强服务意识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五、校、院两级应明确定位管理的职能和任务

校级管理部门其任务职能的重点和主体,应放在目标质量标准、教学活动运行规范要求等目标性管理上,并对上述要求结合教学运作过程(如期初、期末工作)实施有效管理和监控。同时,对各二级学院必备的教学运行条件予以协调服务和保障。校级管理行使制定目标、监控考核、政策研究、宏观调控、对外联络等职能。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其任务职能的主体是:贯彻落实校级对本学院制定的目标要求,结合学院学科专业和人、财、物等资源条件予以补充完善和改革创新,重点要放在教学活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上,以发挥教学管理的直接和基础作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众多,如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考试考核要求、相关教学条件保障等,都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这种教学过程既处在学校总体环境氛围中,更处于二级学院的活动范围中。由二级学院实施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更直接也更有效。因此,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任务和职能应在实现校级管理目标要求的同时,以教学活动及过程的管理为主体,这也是构建学校整体教学管理监控操作系统实现高效运转的客观要求。学校把必要的教学管理决策权限下放给二级学院,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加强教学管理的总要求。在下放教学管理权限的同时,学校对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进行评价和监督,同样也是构建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有效运行机制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值得关注和实施。

六、发挥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作用

1.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直接起到促进学生的成才和发展作用。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大学新生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任务,如何安排好大学的学习生活,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尽快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二级学院可以为学生配备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及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导师和班主任,帮助学生制订成才规划,并在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选课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学院可以通过强化学风,利用教师的道德风范、严谨教风以及渊博的学识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成才观。

2.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能力。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能力,是与其知识结构、掌握程度及实践应用能力密切相关的。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中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出各专业课程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有科学性和现代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并根据专业要求及学生的特长与爱好,开设高质量的必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制定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督导制度,以及教学动态跟踪及监控程序,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才能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在社会服务中发挥自己的才华。

3.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关系到教师潜能的发挥。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资源,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才能保证一流的教学质量。总体来说,教师的成长主要靠自身的素质,但与学校和学院的激励机制、培养措施和成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中必须遵循激励、培养、尊重、关心教师的原则,既要求教师从严执教、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又要积极为他们营造和谐、宽松的人际和学术环境,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空间。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作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者应有兼容并包的气度,为实现人才培养的大目标,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

七、规范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方法

1.计划管理。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每学期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周期性。因此,可以实施计划管理,计划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计划的制订和执行。计划的制订要科学合理,计划的执行要认真负责,并要有监督和检查制度,确保计划的实现。采用计划管理的方法可以使教学工作有秩序、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能和质量。

2.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就是将工作任务转化为目标,把目标的责任落实到职能部门和个人,并引进竞争机制,激励所属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目标。采用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所属人员的聪明才智和潜力,有利于加强工作的责任心。

3.程序控制。程序控制就是把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所有工作制成程序文件,文件的制订不但要有科学性、实际性,并且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程序文件的内容,要按照教学管理的一定规律逐项建立,每项内容要具体细化,而且细化到操作过程及方法,对某些复杂的工作可以制成工作程序图,对相互关联的工作可以制成流程图,对一些统计性工作也可以列表。程序文件制订后须经专家审核,一旦审核通过,就必须严格执行程序文件。对文件所涉人员都作为程序文件的受控人员,而每个受控人员又必须按程序文件规定进行操作,并且对每项工作必须有文字记录,以便备查。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能,对程序文件的执行情况,由质量监控部门负责作定期审核和不定期的抽核,并将审核结果的不合格项进行通报,责令限期纠正。

高校只有实施完善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促进教学管理更加良性和高效运行,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铁,王友群.关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有几点思考[J].重庆工学报,2005(4).

[2]孙国红.论高校教学管理的现代理念[J].中国教育科学探究,2005(6).

[3]韩月奎.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5(3).

[4]孟繁华.教育管理决策新论:教育组织决策机制的系统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陈 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平衡范式合同法论文下一篇:监护权转移研究论文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