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标准化的思考

2023-02-02

第一篇:关于基层标准化的思考

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工作的研究思考

摘 要:国有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党所赋予的政治责任,还有企业根本属性所赋予的经济责任,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各项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企业完成各项经营任务目标的重要保障。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电力企业改革逐步深化的新形势,基层党组织的任务也随之更加艰巨,因此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已成为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党组织;标准化;制度;电力;企业

通过深入党支部开展调查研究我们也看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部分问题。一是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工作有“惯性思维”,习惯以上级指示和文件为风向标,按部就班,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操作一些程序性较强的工作时,对具体抓哪些内容、什么方法步骤、推进流程把握不到位。二是落实责任体系不明确,虽然签订建立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党建工作指导和落实体系不科学、层次性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党建工作谁来抓、怎么抓、主要党员干部具体要承担哪些职能界定不够准确。三是党建工作推动中心工作力量不强,务虚较多,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的问题思考不多,工作方式方法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创新程度不够。四是基层党组织在学习培训上,停留在“读读听听”的层面,内容不够深刻、形式不够丰富,没有形成学习的长效机制。因此,有效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既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是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融入生产经营中心、聚焦扭亏攻坚主线、服务管理水平提升为主要任务,通过“制度建设标准化、队伍建设标准化、思想建设标准化、学习培训标准化”,明确职责任务,健全完善党支部标准化体系,使得党建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为实现增收节支目标,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一、着眼一个“严”字,强化制度建设标准化

1.以“标准化党支部创建”活动推动制度完善。根据《党章》和上级党组织的有关规定,按照“三个严格对标”(严格对标党章要求、严格对标工作实际,严格对标上级标准),结合基层党组织工作实际,统计列出《基层党组织现行有效文件清单》,同时通过问卷的形式,征集原有制度标准的执行情况和改进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订与党支部工作有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和相关档案资料。针对《党支部书记通用工作标准》、《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办法》、《党员星级考评办法》、《党总支、党支部“达标创先”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标准做好修订完善,确保制度建设执行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保证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促使制度运行上下通畅。

2.统一规范各类记录模板。对党支部状况、党员名册、规章制度、组织发展、计划总结、会议记录等资料规范化管理,使党总支、党支部工作条例明确,思路清晰。对“三会一课”记录、民主生活会记录、形势任务教育学习记录、党员材料等进行统一规范,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利用“微党课”、“制度日日学”时间组织党员对学习记录模板进行集中宣贯学习,全面营造宣贯制度、对标创效的环境氛围。

二、突出一个“行”字,强化队伍建设标准化

1.合理设置、调整基层党组织。根据企业中心工作的需要,及时配齐配强各级组织,使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更好的服务于中心工作。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对基层党组织具体承担哪些任务、职责,党建工作由哪些人来抓,抓哪些内容,怎样抓好,做出明确界定,形成齐抓共管的党建落实责任体系。使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基层党组织表准化的要求。

三、紧盯一个“实”字,强化工作流程标准化

1.“两送一征”强化党建流程标准化。通过“两送一征”(“送知识、送服务、征意见”)活动,优化服务基层工作流程,实现党建工作、生产经营工作在各领域、各环节、各工序、各岗位运行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活动中,组织专人到基层党支部“送知识、送服务、征意见”,讲解党支部建设、创新党支部活动开展等一系列与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相关的工作,帮助党支部建立“标准化建设文库”,将各类文件按照“2分2装”的原则,分为电子版和纸质版分别装夹、装盒,同时对各类记录、文件、计划、总结等进行统一规定。组织党员学习掌握党委成立流程、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党费收缴工作流程等,使党建工作更加清晰直观。

2.“党员信息管理服务”实现流程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党务工作流程化管理,经多次调查研究和实验,制作党支部基础信息管理流程,并下发党员信息采集模板。党支部按照模板要求为每名党员建立电子信息卡,方便党员的日常基础信息维护统计,在进行党支部间组织关系转接时,可直接将电子信息发送至转入党支部,实现规范管理,避免重复统计,提高工作效率。

四、聚焦一个“细”字,强化学习培训标准化

1.带头学习,争做表率提升水平。详细制定《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采用自学和集体学习、每月列出思考题目的方式,加强研讨交流。开展“短信课堂”,依托网络短信平台向党员推荐发送学习内容。组织开展“党支部书记好书推荐”活动。每名党支部书记每季度进行书籍推荐,撰写推荐评价和学习心得。开展“树立六种意识,突出结果导向,强化过程管控”征文活动和“文明生产为了谁?美化环境为了谁?”大讨论活动。由班子成员带头撰写征文、参加讨论,全体职工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同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党员领导干部思想现状,认真进行梳理、总结,撰写案例材料。

2.创新“珲电微党课”提高党员学习主动性。结合企业安全生产、抢发电量、指标优化等中心工作,结合“三会一课”,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珲电微党课”活动。活动中各支部安排党员轮流带头“登台”讲安全小故事、讲规章制度、讲工作技巧和心得,切实将微党课与企业重点工作相结合,与形势任务相结合,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同时,在活动中针对企业增收节支、管理提升等工作,在每月下发的政治理论文字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适时配发一些电子漫画、短评及视频讲座等,灵活多样的开展党员干部培训,不断促进党支部学习的实用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通过课题的研究能够使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结合生产中心任务,激活活力,牢固树立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全面提高党组织的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进一步强化“六种意识”。不断规范党组织建设形式和内容为实现增收节支目标,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达到“组织坚强有力,制度机制完善,党务工作规范,助力攻坚创效,职工群众满意”的目标。

实践表明,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使党员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各项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第二篇:关于基层党建的思考

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能力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可或缺、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和环节,同样也是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首要前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如何建设这个堡垒,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一个重大的课题。现将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要高度重视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素质良莠不齐,思想观念及工作方法严重滞后。

1、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有待提高。我国人口众多,文化素质高低不同,基层党员中很多人都缺少良好的学校教育与丰富的党课教育,适应性与学习性明显不足,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不相称,在市场经济中感到困惑、迷茫,这样的党员干部如何代表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如何带领贫苦、辛劳的农民(居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市场主体意识和市场行为能力相对落后,对改革开放的政策走向和必要的市场经济知识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导致部分党员干部行为上自觉与不自觉地偏离党和群众的要求。

2、守旧的思想观念需要扭转。观念是最难打破和扭转的,我国经历了五千年的农业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在广大的基层农村、社区根深蒂固,基层的党员干部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又常年生活在这样的农户、居民中间,很难转换观念来接受新的竞争的市场经济,“求稳定怕出乱子”的心态比比皆是,只要能吃上饭,就守着旧传统、旧思想。即使有部分党员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往往因得不到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而以失败告终。

3、落后的工作方法急需改进。现阶段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被各种思潮冲击着,而部分基层党组织依然延续过去单一的教育方式、工作方法,导致部分地方对党员的教育不够,思想了解不足,使得很多的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出现误区和盲点。同时,现阶段农村基层依然存在着人治替代法治的现象,与构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严重不符,党员干部带头违反法规、村规,破坏了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威信。

二、要明确正视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流于形式,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不相匹配。

1、对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党组织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来抓,严重忽视了重要的党建工作。在工作中经济指标是可以量化统计的,而党建工作却是不易衡量的,因而很多基层党组织就利用了这个不易考量来做文章,糊弄检查,党建工作流于形式。

基层党员干部不能充分认识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显著特征。

2、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近年来,各地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党建硬件建设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待问题: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富创富能力还是有待提高,干部队伍优化仅仅注重年龄忽视了能力,党员活动室等硬件设施利用率低下,更有部分地方因无人会使用而长期闲置。

3、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难融合。各级基层党组织在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背景下,承接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几乎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把党建工作与其它工作分开来抓,各部门缺少沟通,资源、人力、信息缺乏有效的协调。党建工作的带动与促进作用在部分基层组织中根本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反而成了领导不愿面对,而又不得不面对的工作。基层党员干部找准中心工作与党建工作的联结点和切入点,不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才能使党建工作与各项中心工作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三、要清醒认识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需抓好六个关键问题。

1、抓教育,提高基层党员的思想素质、理论素养。组织基层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用马列主义与科技知识武装基层党员干部的头脑,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职责,全心全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2、抓队伍,提高基层党组织队伍向心力与凝聚力。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认真把好选人关,实现队伍班子的优化配置,提高基层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效能。注重培养选拔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担任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对于有效地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激活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抓制度,完善基层制度的规范性与长效性。制度约束具有稳定性与长效性。制度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的依托和保障。然而部分基层党组织经常存在检查来了背制度,检查走了忘制度的现象,循环往复,制度无法真正深入人心,更谈不上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约束行为。归根到底是缺乏相应的监督体系,稳定长效的村(居)民监督体系是成熟可靠的,把群众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经济性、时效性、可靠性,有助于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的规范性与长效性。

4、抓融合,确保以党建工作促中心工作展开。党中央要求要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其它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要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各基层党(总)支部及党员所从事行业特点、基础条件各不相同的特点,切实开展有针对性、扎实有效的党建活动。在中心工作中实现党建工作的促进作用,让党建活动的促进作用融入到社会发展、进步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实现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的全面跃升。

5、抓落实,确保各项政策在执行中不走样。基层党组织是党中央指示、精神、政策宣传落实的重要节点,要充分发挥上级党组织导向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保证落实过程中始终不走样。基层干部要时刻把农户、居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各项惠农、便民的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为百姓所想,为百姓所忧。

6、抓创新,确保党建工作紧跟时代步伐。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战斗堡垒,必须通过必要的活动方式来体现和发挥党的作用。新形势下,要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变化,总结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强化活动效果,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参与性、时效性。通过各种活动载体,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强化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基层群众监督的意识,重塑党群、干群

关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三篇:关于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

关于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医学部党委书记敖英芳在医学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上的讲话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继续在昨天培训内容的基础上,探讨有关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一些问题。党建工作我们党一直都在做,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过程中也一直在创新,但是党中央像现在这样提出党建工作创新还是第一次。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其他专业学科的创新思维和考虑不完全一样,今天我所讲的与其说是叫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不如说是我们大家共同学习、把自己学习的体会和工作经验与大家共同交流和研讨。同时,也将近一个阶段医学部党委工作的一些思路交给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

创新问题是随着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而提出的,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但是不论怎么讲,随着历史发展的需要,今天党中央已经把这项任务提到了我们面前,作为党员或者基层党务工作者我们都应该思考这个问题,这同时也是对每一位党员和基层党务工作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在到基层调研、跟大家一起探讨的基础上,我们得到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问题,这里把我们思考的东西提交给大家,来共同沟通和反馈意见。这样可以把医学部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老一辈革命家打下了天下,现在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观念和理念,例如科学发展观、党建工作上的创新等等,这些都是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理念的创新和发展,而且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这是大政方针的事情。人如果没有理念的转变、没有思考,行动起来就会摇摆不定。所以,今后我们支部书记的培训还要进一步规范化,这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医学部党委的培训计划。今后,医学部党委将把支部书记培训作为干部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让我们的支部书记在接受培训和教育的同时在工作岗位上很好地锻炼。今后干部培训和梯队的建设是从各个方面进行的,业务干部、管理干部、党务工作干部都要有良好的梯队,并要予以综合管理与建设。从医学部整体干部管理和干部任用上,逐渐提倡党政领导干部交替交叉任职。我们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尤其是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建设,使我们基层党的组织真正担负起所赋予的使命。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级关于干部培训的文件精神

中共中央最近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针对不同类别、级别和层次的领导、干部提出了培训要求。这也是着眼于党中央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做的一项重大决策。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对于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推动建立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的。干部的培训就像我们培养学科带头人也是千秋万代的事情,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处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刻,我们党确实面临了许多问题,要有一个新的起点推进我们党的事业发展。我们也深深认识到,培养一支政治坚定、管理有力、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的重要性。作风过硬是思想道德的问题,这是整个培养培训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在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如果思想政治不过硬,市场经济下拜金主义很盛行的情况下,他会掉进去。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现在对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团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北大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医院又提出全国领先与国际知名,在北京大学这一高速前进的“航空母舰”上,任何一颗螺丝钉的失用或缺失都可能对整体运行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基层党支部书记,虽然没有什么行政级别,但也是党基层组织的领导者,领导着科室的政治思想工作,起着政治核心作用,责任也是非常重大的。

二、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

从大的环境来讲,我们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已经提出了科技创新的宏观目标。我也一直

在想,很多与国际接轨的业务指标都可以有目标,但我们的党建工作在国际上怎么借鉴,尚无经验与先例。这真是在走有我们自己特色的道路。作为党务工作者,为创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围绕着我们的中心任务建立创新型国家——这就是我们要把握住的大方向。中国共产党现在是执政党,从党的领导角度已经把国家的创新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放在一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今年一月中央份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将开展自主创新性工作摆到了我们面前。从大的角度,国家整体把自主创新摆在了很高的位置,国家要创新,而且要自主创新。我们党的工作的创新要符合整体的现代化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这个工作是必须要做的。

我们有宏观层面的创新工作思路,基层党支部的工作虽然不一定直接挂靠得那么高,但我们自己的点滴言行要跟国家宏观的创新思路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央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我们也要不遗余力地去做。胡锦涛总书记也对创新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做出了非常重要的指示,强调“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方法新途径”。对我们组织系统,对医学部党委和各二级党委来讲,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都是党建工作基本的总体的方向。同时,胡锦涛总书记还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在于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基层支部和基层组织来讲,党员领导干部、支部书记确实要以身作则,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很好地带动整个基层支部的一班人,把我们的工作做好。最近,北京市委和市委教育工委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后党委会根据培训计划把上级的精神和要求逐渐地跟大家交流和沟通,把精神和要求逐步地实施和落实。这些文件从宏观战略性上为进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具体到每一个单位,就要结合医学部工作的情况,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志要思考的。党中央创新的整体思路定了,具体的工作要由我们来做。创新工作不是见异思迁,想起来什么就什么,还是要讲科学,要结合本单位工作的一些特点和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医学部是一个医教研相结合的单位,同时还包括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在整体的工作当中,有学生、教师、医生、管理者,还有后勤和产业的员工等等。我们每一个支部可能就涉及不同的党员群体,涉及到不同的工作情况,会有不同形式的党的组织活动,今后就需要有结合单位具体工作情况与特点的工作思路,切实做好创新工作,从总体上来提高医学部的党建工作水平。

三、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党支部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于加强基层党支部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想强调这么几点:

(一)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工作的基础,是我党工作有机体的细胞和工作单元,在直接发挥作用。我们每位支部书记都要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出发,推进党支部工作的创新。

(二)创新工作一定是一个继承和发扬的过程,不能是一讲创新都是新。创新并不是否定前面的工作,没有基础、没有继承和发扬的话,创新就会形成空中楼阁。我们在以往的工作当中,尤其是去年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当中,开展了很多好的、创新性的工作,大家总结了许许多多好的经验,这些应该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光大。

(三)工作成绩是一方面,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创新工作可以说是创新,同时也可以说是在不断完善自己。从发展的角度讲,创新和完善是永无止境的。我们现在无论是在思想、组织等各方面的建设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1.对基层党支部作用的定位和认识不够;2.有些党员发挥的作用不够,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3.支部书记选用的标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4.基层支部建设有待改进,在科室管理当中发挥的作用不够;5.支部对党员的管理力度不够,疏于教育和管理;6.基层支部主要负责人党的工作能力不强,投入不够,难于形成核心。这里有支部工作不力的地方,也有党委在这方面的强调和

支部书记的任用等方面做的不够的地方。当然,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这并不是说我们工作做的不好,而是提醒我们存在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完善的地方,在这些方面我们做的工作只要往前推进了,就是在前进、进步和改善,同时也是在创新。所以,创新也是一步步的工作的进步,比原来做的好了,也就在创新中发展了。

四、医学部党委、基层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

党中央通过总结整个建国以后教育体制管理的模式,于1990年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学校的党委起核心领导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领导,对学校的政治工作进行政治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二是思想领导,在实行政治领导的同时,必须进行思想领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三是组织领导,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学校的发展、规划、改革、队伍建设、工作建设的组织领导,另一个是党管干部的原则,培养、选拔、任用干部,实现对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重大问题的领导。北医在2000年两校合并以前一直实行的就是这种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学校的决策权是在学校的党委,大政方针是校党委来定的。合校后北京大学继续实行1990年中央提出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医学部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

下面有必要共同复习一下有关不同类型的党支部在工作定位、特点和责任,有助于提高认识、有利于工作。从整个党的领导来讲,基层党支部的定位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领导核心,领导核心的作用是在政治、思想、组织方面全方位的领导,直接决定本单位的经济、业务等重大任务。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有农村党支部、连队党支部、街道社区党支部等。第二类是政治核心。在独立法人的二级单位,支部起到的是政治核心作用。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是不一样的,领导核心是直接决定,而政治核心是参与本单位重大经济业务问题的决策。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包括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事业单位和党支部。第三类是监督保障。监督保障是在监督和支持协助工作,不参与决策。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内对不同基层党支部、不同工作层面所制定的工作要求。

上级的指示和精神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创新不能无边无际地创新,要在《党章》和党中央规定的基础上来开展工作,提出新的思路。从医学部角度讲,两校合并以后,医学部在北京大学党委领导下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在发挥管理职能,原来大学的党委建制都在,党委在整体工作中起到政治核心作用,对各二级单位党委工作的领导作用没有变,党管干部的原则没有变。这些是北医跟其他医学院校合校后管理模式不同之处。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医学部党委以及各二级党委和基层党支部要继续很好的开展工作,更好的发挥作用,这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党建课题,也有创新性工作可做。

五、基层党支部的任务

《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总体上基层党支部要起到很好的政治核心的作用,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同时我们要树立很好的中心意识,强化服务态度,要把中心工作作为一个整体。从大局来讲,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北大的中心工作,创建世界一流的医学院校、创建与国际接轨的一流的医院等等这都是我们不同层面各单位的中心工作。在服务于中心工作的同时找出支部与科室工作的结合点,保证业务工作的顺畅进行。要做到工作有目标,目标任务确定以后我们齐心协力做工作,起到真正的政治核心的作用。支部要起到战斗堡垒作用,在政治核心这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要把支部工作渗透到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

六、医学部党建工作的思路与工作方案

党的工作的政策性和原则性是很强的,所以我们开展的工作要有很好的调研、充分的思考与分析做基础,结合党的方针政策,结合整个国家的大政方针,再结合具体工作的特点,围绕中心工作来做,就会很好的把握方向。

(一)党建创新工作的思考。

1、创新一定要有基础。

2、党建工作的组织形式可以有很多创新。

3、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可以创新。

4、不同的党员群体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层面的工作。

5、根据基层党委和基层支部在整个工作中的定位和应该起的作用,基层组织在党政配合上可以做一些工作。

6、组织建设与思想教育也是创新工作要思考的问题。

7、党员的培训及其方式可以创新。尽管我们以前也开展许多优秀的党日活动等各种有声有色的党组织活动,但还要思考怎么样来做才能有利于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训,有利于党员的培训。

8、基层党支部班子的组织建设。因为支部有支委这一班人,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基层党支部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问题。

党建创新工作的具体思路,应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这个方向来确定工作目标。支部书记在工作中要敢于承担责任,甘于奉献,同时在创新性方面下功夫,做好党的工作。

(二)党建创新的一些具体想法和方案

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有几点具体的方法和方案。

1、建立健全适应医学部管理模式的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机制。

(1)院系层面上的问题。首先,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不可取代。第二,要加强党政分工协作共同负责的工作机制。第三,要建立院系二级单位党政一把手一体化的管理机制。第四,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的调整、调换、交叉任职,这个工作从医学部党委的工作角度也是要做的。我们现在把工作分成行政工作、党委工作,其实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对国家建设事业的领导角度来讲,我认为我们党的工作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党的党务工作,另一方面是党的行政领导工作,这两者不可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要逐步建立起党政一把手一体化的管理方式,使党政一把手都要把围绕中心工作作为党政共同的任务。关于交叉任职问题,今后干部调整工作中党务干部根据需要可以到行政部门、行政干部根据需要可以到党委系统工作。这种换岗、轮岗与交叉调整任职的工作机制要建立起来。目前,在医学部领导工作中已在逐渐实行,在院、系中也要开始实行。整个大的工作平台给大家建立起来以后,就看我们自己怎么样发挥聪明才智和领导才能,怎么样来做工作了。第五,院系党委书记是党委工作的一把手,为了更有利于党委工作,今后二级单位的党委书记原则上不兼任同级的行政副职,这样可以让党政一把手更好的来共同负责整个二级单位的整体工作,同时更好地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第六,要一步步推进党组织和行政组织同步建设和建立。这对于我们整体的调配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是非常有利的,我们逐渐会作为整体一盘棋来考虑党政领导班子的配备。两校合并后,医学部党委在这个方面的职能没有取消,党管干部的原则充分体现在医学部党委的领导工作上。这样的党政一体化管理是为了更好地使二级单位的党政工作围绕着中心工作,这个中心工作不只是行政工作,也不是单纯党务工作,而是各单位的发展与建设,是创建北京大学为世界一流大学。今后整体考虑与使用干部的原则会逐渐体现在各二级单位行政班子与党委换届工作中

(2)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要做好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党员的管理。今后随着整个形势和发展的需要,对党员分期分批地要进行培养和培训,使他们能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更进一步地提高。第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体现在参与科室的管理与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我们一直潜移默化地做这方面的工作,让医院和各个学院行政领导认识到这一点,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是个整体性的工作。这也是对二级单位选拔任用班子上的要求,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培养和要求我们干部的一个重要的条件。第三,党员在发挥作用的时候要围绕着整个科室的中心工作,业务科室要围绕学科的发展来努力积极做好工作。

(3)强化基层党建中的支部书记的作用。首先,支部书记要作为科室管理的重要成员,要参与科室的管理层工作。第二,党支部书记要加入到科室核心组。第三,支部书记要参与重大事项的决定。第四,支部书记今后要作为科室的副主任,要作为科室的副主任进入到科室的行政领导班子,要进行同步配备同步任用,同等待遇。第五,在选任支部书记的标准上要进一步提高。支部书记如果在党务管理与业务上不强,或者没有到一定层次,作为支部书记会很难树立威信,不利于开展工作。第六,要对支部书记加强培训。可分两步走,一是标准要提高,二是要加强对现有的支部书记的培养培训,这是要双管齐下的工作。支部书记不单纯管理能力要强,思想素质要好,业务工作水平也应该是很高的。从现在北大对我们的要求来讲,不论是基层的支部书记还是中层的领导干部,在今后的选拔任用中都要选拔在德才兼备的同志,这样在工作的时候才有相对对等的平台。第七,开始一些试点工作,在一些比较大的单位进行试点,在试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如果大家都认可,就要在医学部整体逐渐进行推广。第八,今后支部书记作为我们整个干部梯队培养的重要组部分。要作为我们整个干部梯队培养培训的一支有生力量。第九,支部书记的工作经历要也要作为今后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履职经历。这样有利于整个干部梯队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每一位支部书记在工作中积极向上,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第十,对支部书记也要像对待学科带头人一样,作为整个工作的培养重点。支部书记如果做得好,而且在专业技术上又很好的,那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积极支持和帮助他们成为我们的学科建设的学科带头人。

2、医学部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领导和指导作用

医学部党委要加强对基层党支部党委创新性工作的领导与指导作用,把医学部党委、各二级党委、基层党支部整个的党组织工作和创新性工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做。

(1)从医学部的角度来讲,要强化职责,明确目标,而且要分步具体地实施。这些工作千头万绪,是一个递进的实施过程。所以说党委要领导,组织部门要进行管理,通力协作搞好整个医学部的党建工作。当然创新性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

(2)加强党建创新工作的宣传工作,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基层工作涉及到各二级党委、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员同志,他们所做工作的亮点和成绩,我们要大力宣传,让大家看到党员在整个医学部医教研管理和社会服务当中所做出的贡献。宣传工作要体现集体和个人典型,树立基层党组织党员的正面形象,同时要显示出基层党委和支部在医学部工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充分树立和弘扬党的正气,这样有利于带动整个党员群体来更好的工作、更好地向上。

(3)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工作经验的总结。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工作研讨,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指导实践。

(4)把创新性工作与落实《北京普通高校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结合起来。去年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的重点工作又有《北京普通高校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的考核与验收工作,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们把创新性工作与之结合起来,就像去年我们把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卫生部的医院管理年以及北京市创建人民满意医院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一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基层党建创新性工作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空谈,而是很具体实际的工作。结合不同单位实际情况,明确整体的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实施方案,同时要以党建基本标准的验收为契机,抓好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工作与建设工作,在达标中创优,在创优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从而整体上为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基层组织所应该做出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关于民盟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2008-12-30

刘国安

自民盟丽水市委会提出“建设活力支部”的要求以来,全市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应该说得到有力的加强,成效是明显的。主要表现为:①支部活动经常化。全市20个支部,虽然还存在不平衡状况,但总体上活动都是经常的,多数支部一年坚持6次活动,至少的也有4次活动。②组织发展规范化。市委会制订了组织发展规划,发展新盟员的程序也日渐规范起来,能严格按《盟章》要求吸纳新盟员,以程序规范确保新成员的质量。市委会每年召开两次吸收新盟员会议,解决了过去组织发展中的随意性、主观性现象,为“人才兴盟”战略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③社会服务呈特色化。云和总支的下乡支教服务,松阳总支的卫生下乡服务,莲都区委会的科技服务,龙泉总支的民族乡扶贫服务,都各呈个性特色。市直各支部依托专业优势,也正在建设各自的特色。这几年来,我们培养了一支基层支部主委队伍,涌现出一批热心盟务的骨干,取得了一批参政议政成果。基层组织建设呈现良好态势。

当然,我们的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盟员个体素质都很好,但支部的整体影响力并不大;盟员的专业能力都很强,但参政议政能力却显弱;支部活动数量都不少,但活动的质量则不高。这些问题,刚才各位在肯定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成效注:2006.9.13.在民盟丽水市委会基层组织建设研讨会上讲稿

的基础上都谈到了,我也赞同。

对于一个政党组织来说,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时代在进步,事业在发展,政党对其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符合与时俱进的规律与要求。刚才,大家就如何进一步搞好民盟基层组织建设作了很好的发言,这些发言大都有见地,体现针对性,可操作性,富于建设性。市委会要很好地整理同志们提出的这些建议,认真研究,吸纳到今后的工作当中去。借此机会,我在归纳大家建议的基础上也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1、要增强参政党意识。刚才有盟员同志认为,我们不少盟员仍处于组织上入盟而思想上并没有入盟的状态,客观地说,这种情况确实存在,而且还不只是个别。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应有的参政党意识。许多盟员把民盟这一参政党混同于一般的社会团体。为此,增强盟员的参政党意识非常重要。

增强这一意识,首要的是明确参政党的地位。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格局是“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共产党是主角,多党派是配角。配角是不能或缺的,缺了配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出大戏是不可能演成功的;缺了民主党派,多党合作制度也就无以为继,既谈不上“坚持”,更毋庸说“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参政党并不是像一些盟员所说的可有可无。 其次,要明确参政党的作用。参政党的基本职能就是“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围绕着这两大职能,我们的作用是:反映民意、建言献策;面向社会,服务人民;化解矛盾,促进和谐。通过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以推进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

再次,要明确参政党的目标。参政党与执政党,地位有别,作用不同,但奋斗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都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参政党的责任就是帮助中国共产党执好政,掌好权,从而实现共同的目标。

我认为,只有真正做到这“三个明确”,才可能真正树立参政党意识,也才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参政党组织及其个体有所为,有所成,从而实现组织价值、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若此,我们的基层组织建设才有了可靠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

2、要加强盟史知识学习。我们许多盟员的入盟都是建立在认识盟员个体基础上的,因为钦服、尊敬某个盟员而入盟。他们大多对民盟这一组织的光荣历史缺乏了解,缺乏认识,因而也缺乏组织的自豪感,这恐怕是我们一些盟员参加支部活动不积极不自觉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补上盟史知识学习这一课。因为,学习盟史,可以使我们在了解老一辈是怎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共同追求民主、追求真理、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史实的基础上,吸取历史素养,学习、继承与弘扬民盟前辈的传统、风范、学识、人品和风格;学习盟史,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自豪感、使命感与责任感;学习盟史,可以强大我们立身行事的精神支柱,更有力地激发我们每一个盟员履行职责的自觉性、主动性,喷涌出我们的参政议政高涨热情与创造力。建议各支部在今后的活动中,安排好盟史知识学习内容,努力使我们每个盟员都象了解自己的家史一样了解民盟的历史。知盟才能爱盟,爱盟才能为兴盟尽力,所以知盟是基础。

3、要着力提高支部活动质量。我们的支部活动正在经常化轨道上不断向制度化方向迈进,这是很令人欣慰的。但经常化也好,制度化也罢,都只是量的表现,我们的支部活动不能仅止于量的要求,必须着力于量的确保与质的提高齐头并进。正确处理好活动的量与活动的质的辩证关系,是关乎基层组织建设成败的基本点。只有不断提高支部活动的“质”,才能有效的确保支部活动的“量”。不提“质”,“量”总有一天是保不住的。一些盟员所以参加支部活动积极性不高,以至于支部主委及其一班人每次支部活动前的主要精力不是用在活动内容的准备上而是花在动员盟员出场上,就是因为一些支部活动总是停留于聚一聚,吃餐饭,或娱乐一通的诸如“同学会”、“俱乐部”之类的模式上,以至于盟员觉得活动缺乏品位,缺少吸引力。因此,提高支部活动的“质”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提高活动质量?第一,每年的支部活动计划要由全体盟员共同制订,主委要广泛听取并吸纳盟员的意见,只有反映集体意愿的活动计划,才能成为每一个盟员自觉遵守的规则,由主委及其支委一班人少数人“想”出的计划,是难以获得全体盟员的支持的;第二,支部活动要突出三个要求:一是形式多样化,既有会议形式,又有考察、走访、调研、服务等多种形式,支部在活动形式上要勤于创新;二是活动内容要求实,每一次活动都要有实的内容,要使盟员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学,有所知,有所乐,有所得,有所获,而不至于感到参加支部活动是一种时间与精力的浪费,最要反对的是为活动而活动,为完成次数而活动;三是盟员要成为活动的主体,主持活动的支部主委或副主委,要设法让每一个盟员都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只是陪衬、配角。只有让每一个盟员都成为支部活动的主角,才能使盟员保持不衰的活动参与热情。

4、要发挥支部班子的旗帜作用。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在盟员,关键是主委及其支委班子。主委及其支委一班人首先自己要是盟务工作的热心人,要乐于奉献。其实,我们选择民主党派,就是选择党的合作事业,就是选择奉献。做民主党派的主委、支委,一无权二无位三无名四无利,你所以做民主党派的主委、支委,就是为了做事,就是为了通过带领盟员参政议政服务社会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仅此而已!其次,主委及其支委一班人应事事、时时、处处为盟员做示范,要以以身作则带动盟员,以务实求实引领盟员,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盟员,以人格魅力折服盟员。民主党派没有权力资源,也没有经济资源,必须也只能靠精神资源,靠非权力因素资源,惟此而已!再次,基层支部主委、支委一班子要成为团结协作的团队,大家只有拧成一股绳,群策群力,优势互补,才能把支部工作做好。

5、要加大市委会指导、协调服务的力度。盟市委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者、实施者,更是服务者。市委会及其机关的主要职责就是服务好基层组织建设,使全市的每一个支部都能成为“活力支部”。为此,市委会及其机关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协调、服务力度。一则市委会委员作为支部联系领导,要真正负起联系责任来,只有每一个联系领导都联系到位,不只是挂一个名,我们的联系制度才不会有名而无实。联系领导要勤了解情况,及时给支部以指导、协调与服务。二则,市委会机关的领导要多深入支部,既及时了解支部落实市委会要求的情况,又对基层组织建设进行调研,并坚持在调研中指导,在指导中服务,以服务推动落实。三则,市委会要在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经常研究基层组织建设,善于发现问题,也善于总结经验,及时解决问题,适时推广支部的一些好作法,努力振奋精神,营造积极参政议政的良好氛围,为把我市盟组织“活力支部”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为推进我市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争取更大的成绩。

相关文章

【推荐】 【打印】 【关闭】

第五篇:关于基层依法行政的现实思考

***

(2009年6月20日)

一、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一基本方略的实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行政权的行使,最密切地关系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和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治理活动。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行政的范围,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都要依法进行,其核心是行政执法。因为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对治理相对人采取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或者对治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直接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出

1 处理结果的行为,最轻易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所以依法行政的核心,又是依法行政执法。依法治国由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和依法监督等内容组成。在这些内容中,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重点。因为一个国家的整个治理活动,不是靠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而主要是靠各级人民政府进行的。假如各级行政机关都依法行使职权,依法进行治理,那么,依法治国就有了基本保证。没有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就会落空。因此,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里政府行使行政权力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要害。

依法行政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依法治国的要害,因为法治的核心是有效地约束公共权力。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依法治权,治权的重点又在于治行政权力,确保依法行政。依法制约国家机关权力,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既是现代法治的宗旨,也是依法治国的价值取向。行政权是国家权力中最为活跃的权力,它的活跃程度与国家事务的千头万绪成正比,社会复杂性为行政权创造了自由裁量的广阔空间,行政权最轻易膨胀,它最需要自由又最轻易无度,最需要控制又最难以控制。这种无所不在的公共权力必须依法制约,也最需要公众监督。从行政权力的性质来看,行政权也是最难制约的,行政权与立 2 法权和司法权不同,可以为被治理者设定义务,可以独立实施行政处罚,在治理中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可能性就大。因此,如何实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要害所在。另一方面,政府的治理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通过领导干部对整个社会生活的规范的、文明的依法治理,不仅使法律法规在全社会得到全面落实和普遍遵守,有助于树起法律的权威,同时也在全社会起到很好的尊重法律、执行法律和遵守法律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公民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只有首先实现行政法制化,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严格依照表现为法律形式的人民的意志来治理国家,才能促进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普遍的切实遵守,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3、基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作用。基层行政机关处在国家行政治理的最前沿,与广大人民群众打交道最直接、最经常。其是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障和社会法治环境的形成,进而关系到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基本方略的实现,关系到市场秩序治理、经济宏观调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政府职能的转变,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近十多年,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党和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方略,推行依法行政,基层行政治理逐步朝法治化方向迈进。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机关及其 3 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有所增强;二是行政治理决策层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开始注重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注重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三是在行政治理的实施过程中,不仅依靠政策,而且开始依靠法制,依法办事;四是行政补救渠道开通,一些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所造成的不良结果得到补救,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五是行政治理队伍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连续几次的机构改革,公务员制度已初步建立,人事治理很多制度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体制不顺等问题依然不容忽视,这些问题依然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阻碍着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若不及时予以解决,将影响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

二、当前基层依法行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1、熟悉不到位、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一是少数领导干部非凡是中高层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重人治轻法治,工作上,喜欢凭主观臆断下命令,不愿按法律规定办事,定指标、下任务、做决策不注重科学性、合法性,而以“摘官帽”、“一票否决”等手段强制推行“长官”意志,下级为了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忽视法律,采取一些非法的行政手段,进而造成工作失误。个别地方少数领导,为了本地区、本部门甚至个人的利益,对违法行为不闻不问,包庇纵容,对正常的 4 执法横加干涉,致使一些地区违法活动猖獗。如假冒伪劣产品成灾,小煤窑屡禁不止,事故不断等就是最好的证实。二是少数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把法律赋予的职权当成一种为我所用的“工具”,对自己有利时就执行,对自己不利时抛到一边,我行我素。有些执法人员对一些法规的处罚条款记得很清楚,其他条款模糊不清。三是相当一部分群众只要求享受权利,不自觉履行义务,有利的事就想方设法地“占”,不利的事就不顾大局地“闹”,在税费征收、征地、拆迁及补偿等工作中这样的事屡见不鲜。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长期在封建社会统治下,人们受封建特权和小农经济的思想影响较深,加上法制教育普及不够深入,导致了人们还不能完全适应法制时代的要求。

2、法制不完备,法制体系不完善。一是一些法规部门利益色彩浓厚。我国目前的一些行政法规,大多由中心和省级行业治理部门草拟,一些部门在草拟过程中,考虑本部门利益的多,考虑全局利益的少,致使相当部分法规规章带有浓厚的部门色彩,甚至经常出现法规规章打架的现象。二是立法滞后,立法进程与形势发展和行政治理需要仍有差距。一些领域还存在着法规上的盲区,如部分农民不履行义务,抗缴合法的“三提五统”等还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依据。三是法规粗放。一些法律、法规对某些行政机关设臵的职权过大,尤其对自由裁量 5 权规定过大,轻易造成少数行政执法人员毫无顾虑地行使行政权,导致行政权的滥用。

3、体制不顺畅,执法缺乏严厉性。一是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造成工作难协调。由于有的法律、法规不够严密,加上机构设臵过多,致使很多行政机关治理职能交叉。有利的事,几个部门争着管,麻烦的事,部门之间踢皮球,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造成治理相对人无所适从,叫苦不迭。二是条块结合的治理体制使政府对部门的治理难到位。作为一级政府本应拥有完整的职能部门,然而条块结合的治理体制却把省级以下政府的治理职能支解,乡镇政府更是没有任何行政治理职能。这样造成一些“垂直”治理部门其上级部门鞭长莫及管不到,当地政府对其又奈何不得管不了,他们不服从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在行政治理中我行我素,严重影响了行政治理的统一性和严厉性。三是强制执法难,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效果。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处罚措施告知治理相对人后,治理相对人超过法定期限不主动履行的,需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于行政执法强制执行案件小而散,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少,往往顾不过来,即使一些案件人民法院予以强制执行,但由于没有达到强制执行的应有效果,反而影响了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使依法行政陷入尴尬境地。

4、执法机构混乱,队伍素质不高。在现有的执法机构中, 6 有行政机关单位,有事业单位,还有企业单位,他们的经费开支渠道有财政核拨的,有财政拨补的,还有自收自支的。由于执法机构的混乱和经费来源的不同,造成进人渠道多,把关不严,进而影响整个队伍的素质。目前部分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政治素质低,有的工作员不注重世界观的改造,不加强政治学习,宗旨观念淡薄。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等现象。甚至个别人在执法中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严重损害了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业务素质低,有不少的执法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自身又不注重学习,造成不能胜任行政执法工作。如有些执法机构人员连基本的执法程序都搞不清楚,以致行政诉讼屡屡败诉。三是执法水平低。行政执法,既要严格依法办事,更要讲究工作方法,而一些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野蛮执法,僵化了同治理相对人的关系,降低了行政效率,使行政执法活动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此外,一些部门领导为了解决经费问题,给执法机构和人员下达罚没款指标,致使执法人员为完成指标,而把罚没款作为行政执法的主要目的,这无形当中也影响了行政执法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进而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加大了行政执法的难度。

5、监督制约不力,行政违法难以追究。一是监督法律不 7 健全。没有专门针对行政执法人员行政违法追究的法律法规,虽然《行政处罚法》、《公务员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有部分条款进行了规定,但是规定不够系统,可操作性差。二是监督责任不明确。对行政治理人员监督的渠道很多,有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府的内部监督、纪检监察的纪律监督,还有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但是绝大多数监督主体的监督软弱无力,各级人大的监督实际运用很不够,所发挥的实际效力极为有限;人民群众的监督名不符实,实际效力极低;舆论监督受制较多,难以放手发挥作用;行政机关职能监督、行政监察等内部监督,由于受复杂情况和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力度仍不够。三是责任追究不到位。由于没有明确的行政违法追究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又没有责任权利相统一的行政执法监督主体,致使许多行政违法案件无法严厉处理,造成行政违法人员有恃无恐,乱检查,滥收费,乱罚款现象屡禁不止。

三、促进和完善基层依法行政的具体措施

1、摒弃人治思想,树立法治观念。法治就是指法律至高无上,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必须遵守,一切治理都必须按照法律来进行,不能以言代法,以权代法。虽然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政治纲领。但人治思想经受过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在人们的 8 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影响极深。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行政命令、长官意识、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干涉司法机关独立办案的现象还很严重。所以人治思想在广大干部思想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转变观念,充分熟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树立法律观、法治观,树立依法治理社会,依法治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观念,依法治理好本部门的工作。

当前树立法治观念,一要树立法律支配权力的观念,纠正权力支配法律的错误思想。马克思主义主张实行权力制衡,建立强有力的制约机制,认为过分集中和没有制约的权力轻易导致专断和腐败,这种制约机制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在国家各个生活领域中,法律工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各机关、各部门、各政党都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各级政府都必须依法行政。这样才能做到法大于权,法律支配权力。二要革除法律治民不治官的错误思想,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政重在依法“治官”的观念。使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做到有治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政府威望和行政效率,使行政治理走向“法治”轨道。三要革除单纯的法律工具主义观念,树立法律工具主义与法律目标主义同时并重的意识。在将法律视作既管老百姓又管政府、管干部的同时,把重心转移到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实现政府治理目标上来, 9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强化法律意识,这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必备条件之一,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更为重要。只有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遵守与执行法律,只有提高全体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才能做到依法行政。因此,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对公民来说,通过普法宣传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行政能加以批评、抵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纠正违法行政。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知法懂法、守法就更为重要和紧迫。只有领导干部增强了法律意识,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方略。当前要注重抓好“四五”普法宣传教育和“百千万”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人员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为依法行政创造一个良好法律环境。此外要加强干部队伍尤其是执法队伍的法律知识培训。只有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做到依法行政,只有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增强了,法律素质提高了,依法行政才能有保障。

3、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是维护法律的统一和尊严,推进依法行政的前提。因此,立法工作要加强对瞬息万变的新形势、新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时修订不 10 相适应的法律条款,使各项法律法规既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又有较强的前瞻性。在制订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既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又多渠道,广泛地听取社会各界尤其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权力机关还应按照《立法法》的规定对备案的法规规章进行审查,加大行政立法的协调力度,防止法规规章“打架”和部门“扯皮”现象的发生。对行政治理中急需的法律法规,权力机关应及时研究制定,以消除治理中的“盲区”,使基层治理人员有法可依,监督主体有章可循。对于新法律的出台,国务院和地方人大、政府要迅速制定配套的、具体的操作办法,并尽量避免法律条文界定模糊,操作性不强,自由裁量幅度过大等问题,给依法行政以准确、权威的依据。

4、理顺体制,切实规范行政行为。这里所讲的体制,是仅从行政执法角度讲的行政执法体制。要在深化行政治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思路,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如前所述,我国现行的执法体制存在的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层级职责不清和执法交叉过多等问题。为使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应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这种责任制要求各行政执法主体要以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明确其在行政执法方面的权力义务;要从领导机关到基层执法部门、从领导者到一般执法人员,逐步建立执法岗位责任制,分解落实行政执法任务,定期、逐级逐人、严厉认真、 11 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公务员制度考核挂钩;各行政执法主体要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的配套制度,严格实行错案追究制度。随着政治体制尤其是行政治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条件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建立若干支综合行政执法队,此后再考虑建立若干个行政业务审批局和一个综合执法局,进而从根本上将行政的决策与执行、行政审批与治理、行政处罚与执法等等区别开来,分离开来,以完善和规范行政运行机制,建立民主、公正、法治与服务的公共行政,实现行政治理民主、法治、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目标。

5、深化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依法行政,说到底是要靠人“依”,靠人“行”,亦即要靠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去“依”、去“行”。因此,提高行政机关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依法行政的实现。首先,要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对行政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自觉地推行依法行政;第二,要努力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要有针对性、经常性、多渠道地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考核,促进行政执法人员必学、爱学、勤学业务,提高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第三,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健全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录用、考核、晋升、奖惩、辞职、 12 辞退等具体制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机制,改善现有行政执法队伍的结构。

6、强化监督,努力形成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机制制约,否则会导致滥用。一是要确立人大监督的核心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大监督法规,使监督内容、程度及后果明确清楚,便于操作,有效落实。二是要加大其他外部监督的力度。党的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人民群众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都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依法实施监督,在共同服务于人大监督这个中心的基础上形成监督合力。比如司法机关的的监督,要从体制上解决司法机关的人权、财权、物权受地方行政机关制约问题,使其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行使监督职权,同时应扩大司法审查范围,赋予司法权以法律监督的权威性;放宽行政诉讼的起诉资格,使行政权力受到普遍监督而得到广泛控制;赋予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违法行为提出诉讼和支持诉讼的权力,以追究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国家应尽快制定《新闻法》以及相关的法律,以保障舆论机构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的权利,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使舆论监督成为行政监督一个重要渠道、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现有监督网络的应有作用,保障依法行政的切实推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高三祖国作文精选下一篇:关于近视的调查报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