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论文

2022-05-04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论文 篇1: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现状与策略探究

【摘要】 红色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对其进行更好的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正是红色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从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价值和现状出发,对红色文化元素及符号的提取以及运用进行论述,就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探究出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策略,使得红色文化可以更有效地运用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达到传播弘扬红色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 红色文化;文化创意产品;文化元素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名称《基于河北红色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0403117。

一、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价值

河北省是我国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全国的红色文化产业中占据前列。河北省具有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河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提高群众的红色文化意识,带动红色文化的发展。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是设计者将自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情感融入到产品中,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展现出来。将红色文化运用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不仅可以使消费者产生一定的共鸣,而且有利于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文化创意产品中融入红色文化,可以使消费者更加深刻的体会红色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发扬红色革命精神,激发民众的爱国意识,从而带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二、红色文化元素及符号

(一)红色文化资源分类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积淀,包括了革命遗址、遗物、纪念馆等物质文化和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文艺作品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精神等非物质文化。

红色文化资源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符号类,包括五星红旗、雷锋头像、毛主席头像等;第二类是语言文字类,包括宣传口号、宣传标语、诗词、戏曲等,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第三类是图画类,包括宣传画、绘画作品等,如《毛泽东同志去安源》油画作品等。不同类别的红色文化资源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的。

(二)红色文化元素符号的提取

根据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可以将红色文化元素分为两类: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物质的元素包括:建筑元素、物品元素、绘画元素等;精神的元素一般是提炼当时的特定观念。在元素的提取过程中,要时刻注重内涵的提取,可以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来进行设计,在设计中注重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统一的原则。例如从某一建筑的外形特征、颜色、结构等方面进行设计,也可就某一时期的某一种精神品质进行抽象的设计,注意用心感受当时的精神力量,提炼出精炼的文化内涵与设计作品达到高度的融合,使得红色文化更好的进行传播和弘扬,从而带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三、目前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现状分析

(一)注重外觀,实用性较差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作品越来越多,部分作品外形美观,具有很强的纪念价值,但实用性较差。没有考虑到满足人们的实用要求,虽然外形美观,有较强的的纪念意义,可是时间久了,该产品也就丧失了它的作用,大多变成一个闲置物,被丢弃在一旁。如以《毛泽东同志去安源》油画作品为参考所创作的文创产品——毛泽东同志去安源的油纸伞,以人民大会堂穹顶为设计元素并且搭配红色木盒手提箱,产品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实用至上”是消费者的众望所归,而该文创产品基本不具备实用性,所以很难使消费者产生较强烈的购买欲望。因此,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注重提炼产品本身特有的意义和形式美感之外,更应该关注其实用性,忽视和摒弃实用性对于产品本身来说是不利于创造经济效益的,也很难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

(二)注重实用性,忽视产品美观性

部分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强调关注产品本身的实用功能,但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忽视了产品的形式美感,没有依照形式美法则进行设计,最终设计作品缺乏美观性,很难引起消费者注意,不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如北京央美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在“永恒记忆不朽丰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展”中的参展作品——文具类文创产品,以红色底色为主,并印有毛主席头像。整个设计简单大方,略显普通,缺乏形式美感,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更难以在琳琅满目的文创市场中脱颖而出,不利于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整个文创产品,虽然整体简单大方,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有一定的市场销售空间,但对红色文化的提取与运用有所欠缺,整个设计就是一个元素的重复运用,会使消费者感到审美疲劳,不能很好的表现出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在产品设计的创新创意方面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转印技术在文创市场中早已司空见惯,亦使得消费者在欣赏时极大地产生审美疲劳,所以购买欲望也大打折扣。

(三)受众范围较窄

个别文化创意产品在元素的提取运用中有较好的表现,文化内涵的感染力较强,设计感和美感也相对较突出,但是却忽视了消费者的审美差异性。由于年龄、职业、性别等的不同,消费者在审美感受中存在差异性。如为纪念雷锋精神而设计的李宁001雷锋纪念球鞋,在颜色上大胆的选用了红绿搭配,并且把雷锋的头像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字样印在鞋子的外观上,整体设计体现出一种浓浓的怀旧情怀,对于消费者而言却会出现两极分化:亲身经历过的人们对那个年代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情怀,会毫不犹豫的购买、收藏,相反对于没有亲身经历的一些青少年或者年轻人而言,他们只会停留在“敬重”“瞻仰”和“怀旧”上,未必会购买、收藏。在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意识到审美差异的不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在设计中同时满足所有类型的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设计产品时有意识的针对不同消费者进行明确的划分,从结构、外形、色彩搭配、功能等方面进行略微调整,尽可能的满足所有消费者。

四、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策略

(一)注重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统一

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应时刻遵循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统一的原则,使设计作品同时兼具美观性与实用性,设计作品所要服务的是人民群众,所以,设计人员一方面要关注产品的美观性,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产品的实用性,才能引起消费者高度的注意,从而增加产品的销售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带动经济的发展。

(二)注重提炼文化内涵

目前设计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过于简单,缺乏创意性,文化内涵不突出,不能引起消费者注意。在产品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通过多种设计手法来进行设计,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產品开发设计中,应该注意产品的结构表现、颜色呈现、视觉效果等,不仅要体现产品所要传达的文化内涵,还要考虑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统一,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本国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

(三)注重分类设计,吸引不同的消费群体

由于消费群体的年龄、职业、性别的不同,所以文创产品的设计应当具有针对性。对于深刻了解红色文化的老年人消费群体来说,纪念光盘、纪念图册等,更加有一种红色情怀,容易引起其购买欲望;对于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的年轻消费群体来说,多种多样的文旅产品,更容易激发其购买欲望;对于儿童消费群体来说,革命故事图册、书籍、漫画等,更能引起其购买欲望。这些产品形式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并借助不同的设计形式传播弘扬红色文化。

(四)注重传播弘扬红色文化

红色文创是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设计人员不可以过于注重经济效益,盲目批量的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不会带动经济的发展,反而削弱了产品的教育作用,不利于我们传播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要融入红色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要让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享受着文化的熏陶,体验到革命先辈的革命情怀和革命精神,这样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才有其开发的意义,有利于我们传播弘扬红色文化。

(五)注重红色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我们现在的时代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是人民“获得感”更多的时代,是人民更加自信的时代,是中国经济稳定器的时代。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四个自信中最基本、最持久的自信,同样是地域文化的发展源泉和动力,红色文化对凝聚民族精神和中国梦的实现发挥着重大作用,所以把红色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是我们所要着重关注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时,应多顺应时代特征,这样才可以让消费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带动经济效益和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

五、总结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就我国设计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来说,还存在很多不足。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在设计前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入的剖析,提炼出文化内涵,在设计时,要着重注意美观性和实用性相统一,设计中还要注意根据审美差异性进行分类设计,从这些方面,规避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提高设计水平,推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稳定前行,从而带动经济效益,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宋述亮,罗晓欢.“红色”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的问题与策略探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8,8(06):116-122.

[2]庞小云.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及价值实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01):106-110.

[3]刘兴.红色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传媒论坛,2020,3(05):7-8.

[4]屈科娃.浅谈红色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J].西部皮革,2019,41(11):65-67.

[5]侯可新.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的路径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08):323-326.

作者简介:

金文文,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河北农业大学东校区艺术学院,2019级专硕,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作者:金文文 刘晖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论文 篇2: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摘要:为贯彻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协同育人的教学改革方针,实现“教书”与“育人”隐性结合,文章以《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探究;结合“育才”“育德”及思政教学主阵地探讨了《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意义,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提出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并对实践成效予以简单阐述;对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不同阶段价值观引导并将红色内涵贯穿于产品创意表达,有利于学生内化红色精神,落实思政教学与《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融合的教学目标,实现专业成才与精神成人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3-0035-03

2017年5月,课程思政被纳入到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从地方实践探索转化为国家战略部署。2019年3月,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对此,“课程思政”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进一步强调其他课程必须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力的形势下提出来的。但事实并非所有课程环节都适合融入思政内容,需要把握客观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的平衡点,在不同阶段合理恰当地进行价值引导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专业实践与“课程思政”教学深度融合。

“红色文化”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其本身具有较强的“育德”价值。因此,推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是顺应教育理念的变化,也是新时期各高校产品设计专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1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教学是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辐射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提出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蕴含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与专业课程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将专业课打造成高校“立德树人”的载体。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活动过程中,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其主要特点是隐性教育,即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

2《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概述

文化创意产品是近年来全球文化消费中的高增长点,随着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各高校也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引入了文化创意设计实践课程。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旨在教师通过组织基于行动或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不同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渗透到红色资源的知识架构中,感受红色人物的情感,进而影响自身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学生则通过实地考察、整理分析红色文化相关资料和文献,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感受红色革命精神,调动其内心情感变化,最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将红色历史情景与产品情景结合,使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契合时代发展的红色文化传播途径及用户与红色文化互动的媒介。

3《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意义

3.1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是集创新、技术、思政、艺术为一体的交叉学习融合过程,从前期调研准备(红色革命精神熏陶、红色知识构建、独立思考、辩证思维能力等),到产品设计中期系统设计(提高团队意识、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三观等),再到产品设计后期制作(培养匠人精神、传承意识、制作能力等),均是在立体、仿真或真实的社会化环境中完成创造力向生产力的转化。这一过程通过价值观的引导,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文化认同,并转化为拥护党和国家、拥护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6],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实现产品设计人才专业成才,精神成人。

3.2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性价值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一重要途径,也是发挥红色文化教育意义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是将红色文化“育人性”特征融入高校产品设计教学实践当中,不仅顺应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对提升青年一代红色文化艺术修养,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具有重要意义。

3.3拓展专业思政教学主阵地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重在让学生实地亲身感受红色文化,通过收集、凝练红色文化资源等不同设计阶段内化红色精神,并借助产品、互联网等平台将红色文化“育人性”价值最大化,实现“育才”与“育德”有机融合。对此,专业思政教学主阵地从以传统课堂为中心延伸至各个红色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使学生思政课程教学从校内走向校外,实现学校、社会的协同育人,有力拓展了专业思政教学主阵地的广度和深度。

4《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思路

4.1明确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4.1.1 知识目标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旨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达到“转识成智”,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外化于形、思政教育内化于心的知识教育目的。其知识目标培养主要围绕产业政策、市场趋势、用户分析、内容生产等方向内容培养学生挖掘、提取、运用红色文化历史因子的能力,从中建立感恩、责任、传承的意识,并通过案例分析、产业调研、实地考察、实训落地等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红色文化产业化事业动态的横向铺陈,掌握红色文化创意设计的核心理念等。

4.1.2能力目标

新时期,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是让学生在知识习得的基础上掌握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此,笔者认为,清晰地思考和表述观点,应是一项最为基本的知识能力。因此,从清晰地思考视角考虑,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实地切身感受红色文化,通过“观、听、感”等方式,结合已有的文化知识对红色文化创意知识框架进行综合构建,培养自身红色资源库建立能力以及对红色精神的反思能力;从表述观点视角考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针对红色文化创意课题,参加创新设计大赛,从创意产生、设计、作品制作等环节进行元素凝练及转化的观点表述展示,并通过不同设计阶段的价值导向教育,培养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解决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2注重多维全面的教学内容

4.2.1适当扩展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結合学生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经验及红色文化知识认知,精简教学内容。同时,减少对同类型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市场调研的统计情况,加强对不同类型的文化创意产品(如:艺术衍生品、博物馆产品、旅游纪念品、特定主题纪念品等)的设计案例分析,拓宽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视角的广度,打开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及设计思路,提高学习兴趣。紧扣基础,适当扩展课程理论内容(如:红色故事、红色遗址等)增加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的深度认知,便于后期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素材的凝炼提取。

4.2.2引入项目实践

把握学科前沿,从交互与用户体验的视角完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从功能需求层向精神层的个性化需求转换,并通过引入真实项目,结合地域特点和具体产品需求,细化产品设计并调整外部设计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所占比例,将红色文化符号进行合理抽象加工,最终转译成具有现代审美、承载红色文化语言且兼具实用功能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

4.2.3不同设计阶段价值观导向教育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中每个环节都配有独特的教学内容且均蕴含着独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以及价值观。如在产品系统组成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产品功能、结构、形态、色彩、材料与环境等各要素设计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实践、联系与发展等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一定的价值导向[7]。因此,在教学的不同环节除了向学生传递客观专业知识,还需要根据不同设计阶段合理恰当地进行价值观导向的教育。

4.3多渠道融合的教学方法

4.3.1案例分析

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引入同类型红色产品创新设计案例、相似类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案例等,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和精髓,辨析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其他产品设计的异同。如从公众需求、文化创意、科学技术、工匠精神等视角分析故宫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成功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作品的元素提取、转化及应用;或从地域文化性(传承)、实用性(基础)、简约性(助力)、产品情感化(保障)等视角解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原则,锻炼学生对社会发展需求认知的敏锐度,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正确的三观(如图1)。

4.3.2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是让学生切身接触和感悟文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对此,在进行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时,带领学生走访全国各大红色老区及革命类纪念馆,对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首都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八一南昌纪念馆、井冈山革命纪念馆、邓小平故居管理处等进行了深入内部的调查和研究。通过“观、听、感”等引导学生挖掘、整理每位革命人物的励志经历和每个感人故事背后的红色精神。借助物质(如革命时期遗物、历史建筑等红色遗迹等)和非物质(如半条被子红色故事、井冈山精神等)跨时空感受老一辈先驱为今天幸福生活做出的奉献。同时,以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图谱构建等多种方式,对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创意进行市场分析、制定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红色事迹的直接接触,其情感认知会有所变化,这也为产品设计课程思政隐性教学奠定了基础。当然,不仅仅是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任何产品设计学生只有深入考察,才能进入该产品文化的“磁场”,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发现“缺口”激发创造灵感。

4.3.3知识框架构建

这里所说的知识框架的构建旨在让学生把收集、整理的零散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不论是技能的训练、能力的提高还是素养的提升等都离不开丰厚的基础知识作为储备条件)形成可以灵活调动的知识体系。对产品设计而言,它是多层次、多元化的综合运用能力体现,只有了解需求趋势,具备清晰的专业知识架构体系,同时注重精神层面的训练与提升,才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

因此,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同类和相似文化创意案例分析,让学生建立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路框架;以实地考察、实训落地等训练引导学生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红色知识架构,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层面的体现(如图2)。

4.4协同实战的教学实践

综合考虑教学实践的效益性及可行性[8],结合湖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域优势及产品设计专业学科发展、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笔者利用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平台,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中,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进行实地考察,强调学生亲自“观”、长辈“讲”等互动学习,使学生切身感受红色氛围,调动其情感变化;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感人故事、提炼当地红色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树立“做的不光是产品,更是传递一种情怀”的意识,于无形中塑造责任和担当的价值观;遵循功能最大化、定位精准化、目标一致性的设计原则[9];同时结合优质文化创意案例,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将红色文化载入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从了解公众需求到培养匠人精神,将红色育人意义贯穿于产品创意表达,让人们在接受文化创意产品的同时受到红色革命精神的熏陶(如图3)。

经多年教学实践,秉着“立德树人、红色育人”的理念,实践教学中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在不同赛事和活动中收获了一系列成果。如成果在意大利米兰第24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全体大会展出、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大赛中获国赛铜奖、2019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获银奖、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和红色旅游演艺创新成果征集及湖南省高校“十大”实践育人案例等。

5结语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知识及实践环节中,引导学生将所看、所听、所学知识转化为一种内在素养和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张学生实地感受红色文化,进行红色知识整合建构,强化学生的情感机制,使学生以一种敬畏红色历史的态度投入到产品设计创新实践过程中,同时对接企业或项目让产品落地,实现“育德”与“育才”的协同发展。未来,真正做到思政教学与《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的深度融合,仍需紧密结合地方高校文化,建立课程不同环节、不同设计阶段的价值观导向教育的完善思政体系,渗透隐性教育理论,这样才能发挥《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铸魂育人”的作用。

作者:姜夏旺 李洁 欧亚利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论文 篇3:

“有无相生”哲学思想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摘要:通过对老子《道德经》中“有无相生”本质相生与相克的研究,分析设计学学科下关于相生相克关系的理解及应用,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例,探求“有无相生”的设计方式及方法。通过分析阐述“有无相生”的哲学内涵,解析具有“有无相生”理念的设计案例,梳理出可供参考的设计方法,并应用此方法设计出一套包含“有无相生”理念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增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以老子“有无相生”的理念为例,探究具有中国哲学思想,结合现代设计美学,满足更好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需求。

关键词:文化自信 “有无相生”哲学思想 传承与发展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老子的《道德经》正是对道家思想的阐述,“有无相生”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充分理解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相结合,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功能性、审美性、现代性相结合的创新文化产品。

一、何为“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古人通过长期对生活以及天地的观察总结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来源自老子的《道德经》,老子认为“有”和“无”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统一的,在特定的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而“有无相生”的本质则是辩证思维,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

(一)有无相生

宋徽宗在《御解道德真经》中对“有无相生”的解释是无动而生有,有复归无,故日有无之相生。[1]“有”和“无”可以相互转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是“有”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一阴一阳之谓道”,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都存在正反两面,以人为例,在西医上,可以通过仪器观察到人的骨骼,血液,器官等真实存在的人体结构,而在中医上,中医可以感受到许多“无形”的东西,气,血,经络等;不论是真实存在的人体结构还是无形的气、血、经络,便形成了所谓的一阴一阳,即“有”和“无”,而这些“有形”和“无形”相互作用,便保证了人体正常的功能,这便是“有无相生”。

(二)辩证思维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2]是《红楼梦》开篇太虚幻境中所写的对联,描绘的是现实生活的“真”与虚幻境遇的“假”的对立与统一,其本质与老子所说“有无相生”是相同的,是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观。

以水为例阐述“有无相生”的辩证思维本质,老子认为水至柔,“抽刀断水水更流”,坚硬的刀都无法阻断水的流动;水亦至刚,“滴水石穿”,柔弱的水经年累月便可击穿石头。至柔与至刚是水对立的两面,体现了辩证的哲学思想。

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要融合辩证思维,使之富有哲学内涵;老子认为应该一切顺应自然,在设计功能性和美观性上,更加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设计出符合“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理念的设计。

二、“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与产品设计的关系

“有无相生”的哲学本质是辩证思维,即“有”和“无”既对立又统一,统一即相生,对立即相克;相生与相克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阴阳五行的变化;相生相克的关系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以绘画为例,阐述“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吴蓬在《五行品味图鉴:写意画之审美》-书中说“知晓此中利弊关系,以求恰到好处,方为高手,五行俱全的最终要旨是达到中庸与平和”。在绘画中,“金”为金石味,“木”为结构之松灵感受,“水”为滋润感,“火”为气势,“土”为厚重感;以“火生土,木克土”来解析绘画,一幅画中只有气势(火)合适,才能让观赏者感到浑厚度(土),而结构过于松灵(“木”多)就会抑制画面的厚重感。绘画中五行关系只有达到动态平衡,才能构建出和谐的画面。[3]

(一)相生

如图1、2,《汉书艺文志讲疏》-书中提及阴阳称“阴阳家之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吴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4]道家思想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都可以归为金、木、水、火、土五类,即五行;董仲舒曾说“五行者,五官也,比相生而间相胜也”。[5]隋朝萧吉在《五行大义》中有“论相生”和“论相克”的内容;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6]《大禹谟>日“水火木土金,谷维修其源,起于河图洛书数。盖河洛之一六,水也。二七,火也。三八,木也。四九,金也。五十,土也。在图则左旋而相生,在书则右旋而相克也”。[7]

相生,即两种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传日“五行并起,各以名别。然五行既以名别,而更互用事,轮转休王,故相生也”。[8]其实质是五行分别主管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而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辩证统一的,事物发生运动时在时间和空间上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五行相互更替,这个变化的过程便是相生。

相生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是辩证思维中的统一方面,即沿事物本身的特征或功能进行设计;顺应自然,适应自然进行设计;其中仿生设计与可持续性设计是最典型的代表。如表1所示。

如图3小乌闹钟的设计,利用的是仿生设计中的功能仿生和形态仿生,闹钟清脆的声音和小鸟轻巧的外形,模仿了清晨小乌的鸣叫声,形与声是“实”,即“有”;意是“虚”,即“无”;这种形、声、意(即“有”和“无”)相统一体现了相生的关系;

图4烽·火加湿器的設计,古时烽火台是用来点狼烟预警的,加湿器在使用时所发出的蒸汽和“烽火狼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形和意的相统一体现了相生的关系。

进行可持续性设计时,设计师更注重产品与自然环境的链接以及与产品本身的材质和功能的可持续性,使产品的设计更顺应自然,使用者获得更舒适的体验,即是相生。

(二)相克

相生相克关系最早源于邹衍的“五行生胜论”,五行相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类经图翼》-书中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而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9]相克在事物发展和变化中起平衡和协调的重要。

相克,则是相生反面,是指两种不同的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五行大义·论相克》“克者,制罚为义,以其力强能制弱。”《五行大义》《白虎通》云“木克土者,专胜散;土克水者,实胜虚;水克火者,众胜寡……”《春秋繁露》云“木者,农也,农人不顺如叛,司徒诛其率正矣,故金胜木……”[10]两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克做出了阐释。

相克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是辩证思维中的对立方面,即沿事物本身的特征或功能的相反面进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相克通过对立面平衡和突出产品的某一用途,如提醒、警示等作用。

图5为原研哉设计的卫生纸筒,图6为普通卫生纸简,普通的卫生纸筒为了人们使用得更加方便,采用中间为圆形的设计,而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则反其道而行,将卫生纸简中间设计成方形,由于方形在使用时不那么顺畅,每次使用时会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以此来提醒人们节约用纸;与设计方便人们使用的产品相反,体现了辩证思维中的对立面,体现了两者相克的关系。

三、“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引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的本质是辩证思维对立和统一,可以通过“有”和“无”的相互转化实现有无之相生,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在增加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内涵的同时,增强传统文化自信。

(一)文化创意产品中“外在”的“有无相生”

文化创意产品中“外在”的“有无相生”主要体现在材料、色彩和造型方面,通过不同的外在“形态”表现出不同的“意”,使“形”的有与“意”的无相互促进,设计出更有深度、更有哲学意义和趣味性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如图7。

1.材料方面

不同材料所表现出的意象是不同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利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出来的感受是有差异的,通过不同材质的材料表现出意象的“无”,与产品本身的“有”形成辩证统一,即材料的“有无相生”。

2.色彩方面

每种色彩通过刺激人的脑电波,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将色彩产生的意象的“无”与文化创意产品的“有”相互协调统一,形成色彩的“有无相生”。

3.造型方面

不同的造型所表现出的意象是完全不同的,将不同的造型运用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会产生“有”和“无”不同的协调关系,形成“造型”的有无相生。

(二)文化创意产品中“内在”的“有无相生”

文化创意产品中“内在”的“有无相生”主要包括寓意、意象、延伸等方面;例如火,既是有形的存在,又是无形的状态;火的甲骨文是由火的形状简化而来,而我们今天通过火所衍生出来的词语,如脾气火爆,场面火热等,都是火衍生出的涵义,这便是“内在”的“有无相生”。在文创产品设计中,通过提取一种元素,利用元素外在的形态和衍生出的内涵进行设计。

“有无相生”不仅仅是“有”与“无”的对立与统一,也可以是完全相反的两种状态的对立统一,如方和圆、对比色、完全对立的两种材质(金属与布等)、简单的线条与复杂的纹样等: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也可从不同角度对文化进行解析,不仅只是存在与不存在,也可以是相反的两种状态以及某种元素巧妙运用于产品中,形成似有若无的感觉。

四、“有无相生”哲学思想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模式构想

“有无相生”哲学思想的本质是相生、相克;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模式构想应体现“有无相生”的本质,通过将有形的文化表达(如文物、标本、民俗等)与无形的世代传承的精神、底蕴相结合,有形是无形的承载器物,无形是有形情感的表达,无形与有形相互契合,形成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好”的设计。

(一)对“有无相生”哲学思想的挖掘

1.从“无形”到“有形”

“有无相生”哲学思想包含了“有”和“无”两种对立而统一的存在,“风”是阴阳五行中木所衍生出来的,即木生风,“风”为无形,而“木”有形,树叶是木的直接表现,故选择风与木相结合,即树叶与风吹结合,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转化;

“有”和“无”不仅体现于有形的“树叶”与无形的“风”的相结合,从有形的餐具到无形的“道法自然”,讲求产品的设计要遵循自然的原则,将自然与人的需求相结合,通过有形的产品的形态,链接人的情感需求,转化为人的无形的“心理感受”,将物质与精神结合,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通过设计构想与设计案例对“有无相生”哲学思想进行阐述,如图8、9。

(二)“有无相生”哲学思想的转化

1.“摇曳”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摇曳”一词的在词典中的解释为随风在空中飘动,体现出“木”随“风”动,将有形与无形相结合,体现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有形的树叶和无形的风的相生关系,将无形的状态融入有形的形态中,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给人一种不同的心理感受。

“摇曳”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是一套餐具设计,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如沐春风一般的春风拂面,仿佛置身空气清新的森林之中,无形地改变着人们的心境,如图10。

结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是新时代的要求,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给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设计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文化是设计的“根”;“有无相生”哲学思想的是中国传统辯证思维的表达,任何事物包括设计应从辩证的角度看待,即“相生”与“相克”;将这种辩证思维运用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才能深层次挖掘设计的文化内涵,让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北宋)赵佶.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10.

[2](清)曹雪芹、(清)高鹗、红楼梦(评注本)[M]湖北: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05:4

[3]吴蓬.五行品味图鉴写意画之审美[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6-63

[4]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M]上海:广文书局,1970: 138

[5](汉)董仲舒.春秋繁露[M]北京:中国书店,2018-8: 59

[6]萧吉.五行大义[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31.

[7](清)梅彀成.协纪辨方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24

[8](明)张介宾、(景岳)原撰.类经图翼类经附翼评注[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2.

[9]冯友兰、赵复三.中国哲学简史:英汉对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5 (2018.8重印).

[10]萧吉.五行大义[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49.

[11]王俊涛.文创开发与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9

[12]王弼、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作者:唐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字电视技术探究论文下一篇:工会参与民主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