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理念发展物流产业论文

2022-04-29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物流理念发展物流产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前我国物流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学术界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市场需求导向、资源配置、产业集聚、服务模式和服务质量方面,分析了产业联动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升级的机理;并从产业联动的视角,分析了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升级的路径模式,研究结论对于现代物流产业的政策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物流理念发展物流产业论文 篇1:

宁夏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摘 要:现代物流业贯穿一二三产业,衔接生产与消费,涉及领域广、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对于宁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支撑宁夏九大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剖析宁夏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制约其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而提出了宁夏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宁夏;现代物流业;九大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现代物流业是实体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推动宁夏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有效支撑物流业自身转型升级,而且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宁夏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升社会经济运行效率、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1 宁夏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2020年,宁夏社会物流总额由5460.07亿元增至7025.26亿元,比2015年增长38.59%,累计增长1565.19亿元,累计增速达28.67%;2015—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76.22亿元,增长率达到7.45%,重点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增幅达到166.88%。2020年末,全社会完成货运量44024.91万吨,累计完成货运周转量764.75 亿吨公里,增长 7.7%。其中公路货运量较2015年下降7.57%,铁路、航空货运量较2015年增幅分别达到53.32%、133.86%,区域运输结构有了明显优化,“公转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20年末,宁夏快递物流业务总量完成 24.09亿元,较初期翻了一番,2020年快递业务量为7317.77万件,增长49.6%,增速位列全国第2位,呈现出宁夏物流业持续稳进的发展态势。

1.2 基础设施规模和质量双提升

截至2020年,宁夏铁路营业里程达1656公里,路网密度达249公里/万平方公里,较2015年提高了47%。宁夏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69万公里,较2015年提高了11%,公路网密度实现了55.6公里/百平方公里,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11倍,境内公路黄河大桥达到17座,成为黄河流域密度最高的省份。航空运输方面,“一干二支”(以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为干线,以中卫香山机场、固原六盘山机场两条支线为补充)航空运输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银川国际航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投用,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跨入千万量级大型机场行列。物流枢纽及园区建设得到进一步优化,涌现出货运枢纽、商贸服务、生产服务、口岸服务、综合服务等多种类型的物流园区,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 型)通过联合验收,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成功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1.3 物流市场主体不断丰富壮大

截至2020年底,宁夏从事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服务的各类物流企业超过18577家,达到“A”级标准52 家,其中“4A”级15 家,“3A”级27 家,“2A”级10 家,“A”级企业数量位居西部前列。宁夏快递物流企业发展迅猛,共有快递品牌19个,快递物流企业831家,各类快递物流服务网点1470个。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围绕宁夏特色农业,培育出茂鑫通、鑫茂祥、众力冷链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冷链物流运输企业。网络货运、数字仓储等“互联网+”高效物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以赛马物联、梦驼铃为代表的网络货运企业发展迅速,区域影响力逐渐扩大;宁夏新华百货现代物流有限公司标准化托盘和物流周转器具循环共用经验入选商务部示范推广案例,被确定为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重点企业。

2 宁夏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发展体制机制环境有待提升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新的时代重任,是党中央对宁夏提出的新目标新定位。与发达地区相比,宁夏现代物流业的便利化水平、发展环境竞争力仍需逐步提升。主管部门不一致和区域执行差异等现象仍然存在,各市县商务局、工业信息化局、交通局、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具体政策有效执行、重大项目事项协同推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壁垒,推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信息互通共享整体能力欠缺,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相关标准的执行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尤其要加大冷链物流、跨区域物流标准化、多式联运等多方面的创新突破力度。

2.2 物流基础网络体系有待加强

培育发展宁夏沿黄城市群,建立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是“十四五”时期中央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的战略部署,对区域物流一体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亟待宁夏加快推动城市群物流设施联通、资源共享,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多样、运作便捷的区域性现代综合物流体系,促进宁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但目前宁夏物流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外向物流通道建设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铁路路网连接度和便利性不足,复线率较低,专用线建设落后于产业发展,低成本运输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公路总体技术等级结构相对偏低,城际快速通道、产业基地对外通道不足。航空总体上还是满足客运为主,货运物流发展相对迟缓。尚未建成能够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需求的布局协调、优势互补、能力充分、衔接顺畅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运输枢纽,多式联运体系尚需完善。物流设施分布散乱、规模偏小,缺少有效集聚地规模化、专业化的物流园区。

2.3 物流支撑重点产业发展的能力有所欠缺

宁夏经过深入分析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发展前景,确定重点发展枸杞、绿色食品、葡萄酒、新型材料、奶产业、电子信息、肉牛和滩羊、清洁能源、文化旅游九大产业。要想推动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相匹配的现代化物流支撑体系,但目前宁夏物流企业“小、散、弱”现象仍然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链不长,盈利水平偏低。物流运输成本偏高,服务水平及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偏低。物流通道基础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強,构建开放发展物流大通道建设的步伐仍需进一步加大,物流园区空间布局仍需进一步整合,现代物流业与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等多产业联动发展的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物流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尚需进一步完善。

3 宁夏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宁夏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推动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时代使命,以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物流领域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强基础、补短板、建网络、造生态、促创新、优政策”,聚焦“降本、增效、提质”总目标,加快构建功能完备、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为服务区域产业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1 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深化联动发展

进一步理顺物流行业管理体制,整合发改、工信、商务、交通、国土、规划等各级部门相关职能,成立宁夏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或由宁夏物流业主管部门联合知名企业成立宁夏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集团,统筹推进现代物流业。围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优化物流服务功能、提升物流价值创造能力,依托重要交通枢纽、优势产业基地和重要节点城市,按照“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构建“一核一带、三枢五点”物流空间布局(一核:打造银川都市物流核心圈。以银川市为中心,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吴忠市为支撑。将银川市打造成内陆地区向西开放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区域性联运配送中心、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科技服务集聚区;将宁东基地打造成现代煤化工物流集聚区和绿色能源化工物流示范区,将吴忠市打造成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一带:打造沿黄河城市群物流带。以银川为中心,联结石嘴山、吴忠、中卫等沿黄河重点城市物流节点。物流带城市结合自身特点与发展条件,坚持错位引导,强化产业特色,提升物流专业化水平与区域服务能力,加强与呼包鄂榆城市群、兰州—西宁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协调联动,实现城市间物流资源畅通流动,城市带物流体系高质量发展。三枢:打造石嘴山市、中卫市、固原市三个区域物流枢纽。石嘴山市建成区域性大宗商品物流樞纽;中卫市建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特色产业物流发展的示范区;固原市建成宁南区域物流综合枢纽、乡村振兴物流发展试验区。五点:打造青铜峡、盐池、中宁、红寺堡、海原五个重点县区物流节点。青铜峡重点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宗工业品物流的发展。盐池重点支持滩羊屠宰流通加工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以及能源化工物流的发展。红寺堡重点推动城乡物流体系提升建设。中宁重点发展电商物流和大宗工业品物流。海原着力发展冷链物流,探索物流货运司机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促进交通干线与物流通道、交通枢纽与物流节点、多式联运与供应链物流融合发展,形成重点突出、层级清晰、分工合理、功能完整、特色鲜明、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3.2 突破发展短板制约,提升保障效能

完善物流通道基础建设。推进铁路通道建设,加快中卫至兰州高铁、包头至银川高铁建设,优化普铁建设,完善专用线建设,促进“公转铁” 提速,推进铁路专用线进企进厂进园,解决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难题。推进公路网络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全面建成“三环四纵六横”高速公路网,优化国省干线路网,升级县村公路基础网,推动交通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连接全区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助力宁夏重点产业发展,支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航空物流建设,增强“一干两支”机场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客货航线网络,打造“一带一路”空中通道,加密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枢纽机场及国内旅游城市、重要城市的航线航班,提高直飞比例,新建红寺堡、同心、泾源等地通用机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通用航空物流服务功能,支持顺丰、京东等电商物流企业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加强物流大通道建设。构建西向、北向融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向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东南亚,东向融入沿黄省区市、对接日韩的“一体两翼”开放通道。加强与周边省市在交通基础设施上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性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地位的形成。进一步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功能结构,强化整合物流园区空间布局,推进物流业资源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发展。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引导、支持和培育第三方和第四方本土物流企业,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企业,组建跨区域的专业化、社会化大型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集团,实现物流主体的整体升级。

3.3 推进产业融合互动,提升服务能力

提升物流服务产业能力。深化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围绕装备制造、矿产能源、冶金建材、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煤化工等重点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产业配套物流,推动装备制造物流、煤炭物流、化工物流等专业化物流业态发展。大力发展供应链物流,主动对接制造业物流全过程,积极介入采购物流、厂内物流、配送物流、逆向物流等全供应链环节,为制造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完整供应链服务。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围绕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绿色食品等农产品资源,推广机械装卸、自动化拣选、电子交易、智能仓储等设备技术的应用,开展集散配送业务,探索冷链跨境运输,优化冷藏食品检验检疫流程和通关便利化,建设一批现代化冷链基础设施,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且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冷链物流企业,强化冷链物流信息专业化服务,积极构建标准健全、管理到位、服务可视、质量可溯的综合性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积极推动冷链物流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统筹城乡物流发展。结合宁夏九大重点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全区现有的仓储、配送、运输资源,从自治区、地级市、县(区、市)三级层面分别确定一批物流骨干企业,通过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输高效组织、企业间的协同配合,在全区建成上下互通、快速高效的三级商贸物流配送体系。提升绿色物流水平。紧密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战略,深入推进物流领域节能减排,实施绿色低碳物流创新工程和物流清洁能源推广工程,鼓励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开展物流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探索物流行业碳资产管理。

參考文献

肖建辉.物流高质量发展研究述评与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20(08):14-26.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银川日报,2020-12-14.

付敏.上海市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J].现代企业,2018(02):20-21.

张帅.宁夏物流产业的区位商分析及其物流园区布局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8

吴江城.智慧物流背景下上海市物流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效应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12):14-16.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制订的《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R].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2016(22):58-69.

万珍妮.SCP范式下宁夏物流产业组织优化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8.

作者:田宁 马晓琼

物流理念发展物流产业论文 篇2:

产业联动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及路径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物流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学术界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市场需求导向、资源配置、产业集聚、服务模式和服务质量方面,分析了产业联动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升级的机理;并从产业联动的视角,分析了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升级的路径模式,研究结论对于现代物流产业的政策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产业联动;物流;产业升级;机理;路径

1引言

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作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及保障作用。面对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缺少完善的专业化物流体系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阻碍了制造业、农业、商贸业等其他产业经济的发展。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产业升级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率的重要过程,因此,如何促进物流产业升级是发展现代物流体系的关键。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一个产业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任何产业的运行都需要其他产业的协调与配合。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深入剖析物流产业升级的机理,既有利于制造业、农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于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的研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广泛的研究与分析。宋杨、高宏伟(2013)以北京市为例,研究了物流产业与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北京市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北京市产业结构的优化。程艳(2013)分析了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认为物流业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持,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也离不开物流业的协同配合。杨勇等(2016)认为产业联动将是我国物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何博(2016)研究发现,制造业物流外包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高级人才投资以及国家资金支持均对我国物流效率的提升有显著影响。张林(2016)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水平进行了分类,得出我国区域两业联动水平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步转弱的趋势,并指出两业联动发展环境的优劣对其联动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宗刚(2016)用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发展状况进行了测算,得出制造业发展规模影响物流业的发展。

上述文献主要对物流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对物流产业升级的机理及路径进行深入分析。现有关于产业升级的相关文献,也多从制度环境、人才、技术、监管体系等对产业升级的路径及对策进行研究,缺少从物流产业的特点及产业融合的角度分析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问题。鉴于此,本文将重点研究产业联动推动物流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及路径模式。

2产业联动推动物流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

产业联动是以产业关联为基础,位于产业链同一环节或不同环节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产业协作活动n”。不同产业企业之间的协作互动,必然产生大量的物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交换行为,从而形成价值的增值。产业联动对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对物流需求导向的引导、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协同溢出效应以及服务模式和服务质量的改进来实现。

2.1有利于物流需求导向的正确引导

物流需求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物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着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尽管多年来我国物流业保持了高速增长,但从2015年开始,社会物流总需求开始出现放缓,小批量、多批次、个性化的物流需求不断增强,而大批量、少批次的生产性物流需求减弱的局面。传统物流的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高端服务的需求。在生产制造领域,物流企业承接的主要业务仍然是产前的采购物流和产后的销售物流,很少涉及企业内部的生产物流。制造业竞争环境的加剧,导致生产分工进一步深化,专业化分工不仅促使新的物流需求的产生,同时也对原有的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物流服务需求向着定制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物流企业只有深入到制造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才能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理念和方法,提升物流运营效率。

2.2有利于物流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中国物流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化解过剩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是当前中国物流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存在物流资源过剩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源错配,高端物流需求供应不足与低端物流需求供给过剩并存。解决的途径在于如何将低端物流需求供给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优化,以满足高端物流需求的供给。物流服务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使得物流要素得到充分发挥,并促进生产要素的联动和扩散效用进一步增强。例如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间的联盟合作,双方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用、技术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够促进制造企业的生产运作流程的优化,同时物流企业自身也可以实现价值的增值或服务的创新,从而提升物流服务绩效。因此,產业联动有利于企业通过开放性的物流资源平台,对剩余物流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配置,实现供需双方的快速匹配,从而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

2.3促进物流产业集聚

物流业是生产活动的终端,其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扩散和辐射效应。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的物流产业的集聚水平还较低,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效果不显著。加大物流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联动,可以有效促进物流产业集聚的形成。首先,产业联动促进物流需求市场的集中。市场集中是物流集聚区形成的外在引力,随着制造业、农业、商业等产业集聚水平的不断增强,必然使物流需求向某一地域、某一专业行业集中,进而促使物流企业集聚于某产业集群周围,形成产业集聚。其次,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有助于物流产业的专业化分工。物流企业之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是物流产业高级化发展的必备条件。伴随市场竞争的加剧,制造企业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流服务外包,而是希望物流企业能够为其提供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不仅涉及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也涉及财务、营销等环节,不仅包括运输、仓储、配送等基本服务,也包括金融、保险等增值服务。随着物流企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必然促使物流企业结合自己的资源,提供专业化物流,进而促进物流产业的集聚发展。

2.4促进物流服务模式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服装、医药、家电、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的物流需求不断增加。深入了解行业特征,发展行业物流,将成为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不同行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物流企业只有在充分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专业的管理方法,才能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真正实现物流服务的延伸。产业联动促使各产业企业与物流企业深入合作,物流企业能够针对客户特定的物流需求采取专业化的物流模式,通过不断探索,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服务模式。

物流服务质量是决定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反映顾客感知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影响物流服务质量的因素有物流信息的处理能力、物流服务的供给能力、匹配能力、创新能力、售前售后服务能力等,物流企业只有在详细了解企业的运营流程和战略目标等信息的基础上,才能按照用户企业的要求和期望提供物流服务,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产业联动视角下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升级的路径

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我国的物流行业呈现出多种的业态特征,这些业态涉及不同的物流行业组织、不同的产品和物流技术。推动物流产业升级,需要在全面认识这些物流业态特征的基础上,围绕顾客的需求,通过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开发出专业化、一体化、综合化的物流服务模式;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集约式管理,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与相关企业形成伙伴关系,通过供应链集成等方式开创新的物流组织运作模式,进而推动我国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

3.1构建以价值链为导向的产业联动机制

我国大部分的物流企业规模小,功能单一,信息化和网络化能力不强,缺少增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尤其是在物流方案的设计和全过程物流服务方面力不从心。物流服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必须在服务过程中为物流客户创造最大的價值和价值增值潜力。以价值链为导向的产业联动机制,要求物流企业要有集成化的物流理念,根据物流需求的行业特点,通过物流联盟,构建或参与物流供应链。利用相关企业的物流服务资源,集成金融、信息、电子商务等增值物流服务功能,按照客户供应链的布局实施个性化的物流资源配置,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3.2发挥物流园区整合作用

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集约化经营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在整合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物流发展早期,由于缺乏对产业联动的市场引导,导致一些地区物流园区的盲目建设,其整合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物流园区的建设应该以市场物流需求为导向,通过对区域物流需求的准确定位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整合相关企业的物流资源,形成跨行业的优势互补与协作,从而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完整的、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进而推动物流产业的专业化和集中化发展。

3.3培育专业化物流服务

专业化物流是物流服务功能的纵向延伸,也是物流需求行业不断细分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流市场逐渐呈现出客户需求多样化、细分化及个性化等特点,如汽车物流、冷链物流、煤炭物流、医药物流等。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特点的物流服务,在物流设施设备、信息化、标准化、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物流企业只有根据物流需求的特点,提供能够满足行业特点的专业化物流服务,才能在中高端细分市场中获得青睐并发挥更大能量。

3.4搭建产业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的不对称是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既存在于不同产业之间,也存在于物流产业内部企业之间。通过搭建产业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提高产业联动的匹配性,有助于物流企业结合经济发展和产业目标来发展专业化物流,提高物流资源在产业间的优化配置,进而促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

3.5构建新的物流服务合作模式

传统的物流合作模式中,物流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合作关系并不稳定,提供的物流服务功能也较为单一,双方很难从合作中获取更大的利益。产业联动发展客观上要求双方转变合作理念,物流企业需要融入到制造性企业的整个运营流程,成为企业物流计划可靠的执行者和管理者,制造性企业也需将物流企业视为自身价值链的重要一环,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在双方战略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真正实现产业间的联动发展。

作者:吴晓研 刘忠敏

物流理念发展物流产业论文 篇3:

物流产业融合研究综述与展望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1-0716);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E039)

摘要:围绕物流产业融合的动因、模式及效应,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并指出现有研究对企业创新活动缺乏深入观察。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结合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特殊背景和现实需求,在完善物流产业融合研究框架的同时,加强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以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融合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并提升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物流产业;产业融合;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物流成本

文献标志码:A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伴随着通讯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管制的逐步放松,不同产业之间在技术、业务和市场层面的互相交叉与渗透现象不断出现并走向深化,进而导致产业边界的收缩与模糊化,甚至是产业边界的重划和新业态的产生[1-3]。这一经济现象被称为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源于服务业,之后逐步延伸至制造业、农业、金融业、运输业、旅游业等产业领域,并引发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推进了全球经济服务化趋势的发展[4-5]。

物流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过程同样体现了产业融合的特征[6]。从微观层面看,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方式是在优化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建立以物的流动过程为轴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服务系统,为用户节约成本或创造价值[7],其基本特征是服务的系统化与集成化。从产业层面看,现代物流是典型的复合型产业,表现为传统物流服务与相关产业或商业活动的高度融合,其基本特征是业态的不确定性和高度综合化。由此可见,物流产业融合不仅是技术进步、产业管制放松、市场竞争加剧等外部因素作用下的外生经济现象,也是物流产业演进与发展过程应该具有的本质属性和内生需求。

从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由于受到用户需求提升、物流技术与服务创新、物流企业商业模式变革以及产业政策引导与扶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物流产业发展与演进的步伐不断加快,产业融合化发展的趋势更为显著。在此背景下,国内学者借鉴和应用产业融合理论,对物流产业融合的动因、模式、效应及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总体上看,现有研究注重在产业层面剖析物流产业融合现象及其影响,而对微观层面企业行为和实践的前瞻性观察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在对物流产业融合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物流产业融合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更好地满足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并完善物流产业融合的研究框架和内容。

一、物流产业融合的含义从物流产业的供需特性来看,由于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本身就体现了融合的特征,所以物流产业融合可以理解为在物流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物流供给的衔接性和协调运作能力不断提升的前提下,物流供需双方共同利益空间不断拓展的产业发展过程[8]。从物流产业融合的形成过程来看,物流产业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基础上,通过融合传统的运输、仓储等若干相互分立的物流活动,并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渗透,整合分散的物流资源,不断扩大产业外延,从而逐步改造传统物流业,形成兼具多个行业特征的现代物流业态的动态发展过程[9]。

综合起来看,物流产业融合是在传统物流活动的基础上,借助网络、信息等技术的支撑,依据用户需求,在物流产业内部以及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间,打破原有产业界限,形成产业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甚至业务系统重新组合的过程。当然,物流产业融合的过程并不是原有物流活动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成员组织间的相互作用融为一体,形成新的服务系统或表现出新的产业属性。

二、物流产业融合动因物流产业融合源于产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物流产业融合动因揭示的是物流产业融合现象形成的动力机制及现实条件。

钟俊娟等认为,物流产业融合受技术、政府和企业3个方面因素的共同驱动,其中信息技术与传统物流技术的融合、规制放松、供应链管理思想与合作联盟的发展是主要动因[6]。齐斌Bae H S指出,物流产业融合的动因包括物流需求的发展、物流业的产业特性、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规制的放松、物流企业的合作竞争等[10-11]。李敏、刘宗秋、刘爽将物流产业融合的动因划分为物流产业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其中物流产业内部动因主要强调客户需求、物流产业发展需求等对物流产业的影响,而物流产业外部动因主要指信息技术、产业政策等对物流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8,12-13]。高志军则认为,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来自企业对商业利益的追求、物流服务供需关系的变化、物流服务创新和全球价值网络嵌入等[14]。张圣忠等通过企业调查发现,用户物流需求的提升、信息技术的进步、物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物流技术的革新是物流产业融合最主要的驱动力,而产业管制放松的作用较小[15]。

总之,技术进步、市场竞争、基础设施改善、政策引导与扶持等被认为是物流产业融合的外部动因,物流产业特性、需求层次提升、物流服务创新等构成了物流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因。需要注意的是,物流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所服务的产业之间是互动共生的关系,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动直接影响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从实践来看,在开放型经济的背景下,产品同质化、顾客需求与偏好变动的常态化现象日益严重,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增大,工商企业迫切需要借助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实现产品与物流服务的融合,以应对市场需求波动、快速响应用户需求、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这就形成了物流产业融合最为核心的动因。同时,中国物流产业通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与演进,物流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及管理创新不断拓展,管理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为企业通过物流服务创新和物流资源整合来实现物流产业融合提供了必要的能力保障,这也是物流产业融合不可忽略的内在动因之一。

三、物流产业融合模式物流产业融合模式是指在物流产业融合驱动力的作用下,物流产业实现产业渗透、交叉或业态创新的路径与机制。

Romano P、赵维平、钟俊娟将物流产业融合分为物流产业的内部融合和物流产业的外部融合,其中内部融合指的是传统物流产业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得产业内部业务边界变得模糊,从而实现产业渗透与融合的模式;物流产业的外部融合指的是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强调物流产业与第一、二产业间的融合[16-18]。同时,许剑等对物流产业内、外部融合的性质进行了界定,指出物流产业内部融合是产业重组的过程,主要模式有并购、战略联盟以及合资等;物流产业外部融合模式则更加强调产业间的延伸,主要依靠物流企业自身能力进行产业延伸和业务扩展[19]。李玉红借助对典型全球性物流企业(如联邦快递和联合包裹等)由传统快递服务企业转变为一体化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演进过程的研究,发现跨产业并购和战略联盟是发达国家物流产业融合的主要模式[20]。高志军将物流产业外部融合归纳为3种模式,即“价值模块镶嵌”型融合模式、“纵横交错渗透”型融合模式和“价值网络重组”型融合模式[14]。江平、阮国祥、林坦等认为不管是物流产业内部融合还是物流产业外部融合,都需要通过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整合等手段来实现,其中产业渗透强调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产业的渗透;产业交叉是通过产业间功能互补和延伸,打破原有物流活动的边界,实现不同物流活动之间的融合;而产业整合是传统物流产业整合外部资源,为社会提供个性化、一体化物流服务的重要途径[21-23]。

总之,现有文献大多是在产业层面探讨如何通过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整合来实现物流产业的内外部融合,提出的模式更像是对产业融合过程或现象的形式化总结,未能充分体现物流产业演进与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少数文献涉及物流产业融合过程中的企业路径选择问题,主要包括企业之间的产权式与非产权式资源整合,但对资源整合背后的企业创新活动缺乏深度观察,不利于指导企业实践。从机制上看,物流产业融合首先应该是物流企业在资源整合基础上的商业模式、组织及物流服务创新,进而才形成产业渗透、产业交叉或业态创新等现象。换句话说,只有充分考量微观层面上物流企业的创新活动,才能找出符合物流产业演进规律的产业融合路径与机制。

四、物流产业融合效应物流产业融合效应揭示的是物流产业融合对于物流资源配置效率与效益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传导效应,可以从微观物流业务、产业发展和宏观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等3个层面加以认识。

在微观层面上,白雪洁和林坦认为,物流产业融合可以提高物流服务的“知识价值”含量、增强物流服务的多重产品属性、提升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进而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2324];张圣忠等认为,物流产业融合可以提升物流服务水平、稳定企业间的合作关系、降低企业间的交易费用[15]。在产业层面上,汪鸣、周芳等人的研究表明,借助物流产业融合能够推动物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促进物流相关联产业的发展、提高物流资源整合效率和物流产业竞争力等[25-26]。在宏观层面上,颜雁和HU K等认为,物流产业融合不但有助于增加国民生产总值、调节和平衡市场供需、促进市场发育和完善以及更好地满足社会消费需求,而且会推动和影响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进程和发展水平[27-28]。

总之,现有文献对物流产业融合效应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但研究成果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少,不能准确揭示物流产业融合的影响。

五、结语产业融合作为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既受技术革新和产业政策变革的影响,又体现了物流产业演进的内在需求;在形式上表现为产业渗透、交叉与业态创新,在内容上则内化于物流企业在资源整合基础上的商业模式、组织及服务创新。基于上述认识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应该在构建适应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特殊背景和现实需求的物流产业融合研究框架的同时,加强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以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融合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并提升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第一,要充分考察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背景和实践,完善物流产业融合的研究框架。一方面,要注重研究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所处的特定阶段、特征及其内在的演进机理,尤其是要充分考察来自微观层面物流企业创新活动的推动力及其内在机制,这是构建契合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实需求的物流产业融合理论与方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在物流产业融合动因、模式和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产业融合障碍和产业融合战略与政策研究,解决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

第二,加强案例研究。物流企业的创新实践是实现物流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例如,目前受到普遍关注的平台化物流资源整合模式,借助商业模式与物流服务创新,不仅推动了物流产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如多式联运服务、运输与仓储资源的整合等),而且实现了物流产业与商贸、金融、保险、IT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如多样化的物流金融服务、供应链集成服务等),已经成为物流产业融合的重要路径。显然,对上述模式或其实施主体进行专门细致的案例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微观层面物流产业融合的机理与机制。

第三,加强实证研究。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实证研究来揭示物流产业融合与企业发展战略、模式、绩效以及产业结构、行为、绩效、政策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发现物流产业融合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以更好地引导企业的商业模式与服务创新以及政府的产业政策创新。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慧敏.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2(4):511.

[2]David B,Yohie.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 Boston[M].Watertow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

[3]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5):7881.

[4]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2):2427.

[5]李美云.国外产业融合研究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12):1220,27.

[6]钟俊娟,王健.基于产业融合的物流产业演化机理[J].中国流通经济,2012(11):3642.

[7]吴群琪,云虹,张圣忠.突破认识的囹圄,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论现代物流的特征及其发展思路[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3237.

[8]李敏.物流产业融合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

[9]齐斌.物流业的产业融合与组织创新[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10]齐斌.论物流业的产业融合及其动力机制[J].物流技术,2011,30(11):4244.

[11]Bae H S.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gistics integration and customer service performance for value creation of port logistics firms[J].The Asian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Logistics,2012,28(3):345368.

[12]刘宗秋.基于博弈分析的物流产业融合模式选择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2.

[13]刘爽.我国物流产业外部融合研究[J].物流科技,2012(4):109112.

[14]高志军.物流产业融合的驱动力、模式与战略思路[J].当代经济管理,2014,36(4):1722.

[15]张圣忠,李敏.物流产业融合的微观认知:基于陕西省物流企业的调查报告[J].物流技术,2013,32(9):197200.

[16]Romano P.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ion mechanisms to manage logistics processes across supply networks[J].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2003,9 (3):119134.

[17]赵维平.关于物流产业的融合研究[J].商业经济,2009(7):9293,96.

[18]钟俊娟.产业融合对我国物流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实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792.

[19]许剑,刘宗秋.不完全信息下物流产业融合模式选择研究[J].企业活力,2012(10):1115.

[20]李玉红.物流产业的产业融合[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27(2):7276.

[21]江平.物流业的现状及其产业融合发展趋势[J].市场周刊:商务,2004(12):4243

[22]阮国祥,傅克俊.论我国物流产业融合的途径[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29(8):5658.

[23]林坦.产业融合背景下的物流服务创新[J].港口经济,2008(10):4850.

[24]白雪洁.产业融合影响物流产业市场结构的路径及企业的应对策略[J].物流技术,2005(10):132134,147.

[25]汪鸣.物流业的产业特征与发展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09(7):1719.

[26]周芳.基于产业融合的物流产业升级[J].经营管理者,2011(12):229.

[27]颜雁.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看现代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J].科技信息,2011(32):25.

[28]Hu K,Gan X Q,Gao K.Cointegration model of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entral China[J].Physics Procedia,2012(33):10361041.

Review of logistics industry convergence

ZHANG Shengzhong, MAO Dejiao, PANG Chunyu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 Shaanxi, China)

Key words: logistic industry; industrial convergence; logistic service; logistic enterprises; logistic cost

作者:张圣忠 毛德娇 庞春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计论文下一篇: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