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简介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古琴简介范文

古琴的简介(精选)

古琴

摘要:古琴,亦称“七弦琴”,史籍之中多称“琴”。唐诗中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之名句,“泠泠七弦”指的就是古琴。春秋擂鼓墩墓与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琴”更证实了它的历史之长久,《诗经》、《尚书》等古籍和唐宋诗词也常常见到有关“琴”与琴乐的继续。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键词:古琴,历史悠久,乐器 正文:

一、古琴的结构

在弹弦乐器中,古琴的构造比较复杂,由面板、底板、音梁、音柱、弦轴板、弦轴、琴弦和琴脚等部分构成。

面板又称琴面,是一整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呈方形,并开有穿弦孔;琴尾一端呈椭圆形,在项、腰处两旁各有月牙形或显方折凹入。

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的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上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圆形出音孔,一为龙池,一 为凤沼,腰中近边 处开有两个小方孔,为足孔,上安两足,叫雁足。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琴身,在琴的首部里面,粘有舌形木板,造成与琴腹隔开的空间,叫作舌穴。

音梁又称项实,是一根位于面板背部的长木条,用以调整琴音。音柱是琴腹中的两个木柱,一个呈方形,叫地柱,在琴腹中部;另一个呈圆形,叫天柱、靠近琴首。

弦轴板位于底板的首部、开有安装弦轴的轴孔。改良的古琴,因琴首处另有共鸣箱,弦轴则镶嵌于面板首部。

弦轴又称琴轸,为圆形或瓜棱形,是用木制成的中空体,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轴上。

琴弦多用丝弦,一弦最粗、音最低、靠近徽位最近,依次渐细,一至四弦用缠弦,靠近演奏者的第七弦最细、音最高。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中间开有穿弦孔,琴弦从孔中穿过架于岳山上。

安装在底板上的4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月牙形缺口处的两个叫焦尾下贴,起系弦和使琴身垫平的作用。在面板上镶嵌的13个螺钿做的小圆星叫徽,用以标记琴的音位。近岳山的是一徽,中间较大的是七徽,近琴尾的为十三徽,徽位是根据琴面的长度分成若干等分来排定的。

二、古琴的定弦

古琴调式有35种,按五声音阶定弦,音域有四个八度零一个大二度。

在弹弦乐器中,古琴是一种较独特的乐器,琴面为指板,没有柱和品。演奏时,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投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标记,

古琴定调复杂,调式有35种之多。琴弦最低的一条空弦音为大字组C音,定弦由第一弦至第七弦依次按五声音阶排列,分别为C、D、F、G、A、c、d。古琴音域宽广,由C—d3,共有四个八度零一个大二度。

古琴表现力特别丰富圆润,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挥出很多艺术表现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浑厚,宏如铜钟;泛音透明如珠,丰富多彩,由于音区不同而有异。高音区轻清松脆,有如风中铃铎;中音区明亮铿锵,犹如敲击玉磬。按音发音坚实,也叫“实音”,各音区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区浑厚有力,中音区宏实宽润,高音区尖脆纤细。按音中的各种滑音,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细致的表现力。 古琴造型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连珠式、落霞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古代名琴有、焦尾、冰清、大圣遗音、等。

古琴的十四个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鹤鸣秋月式。其中最著名的九霄环佩就是伏羲式

三、古琴的流派

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称“琴派”始自明末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各个琴派之间差别主要决定于地区、师承和传谱等条件。

浙派:南宋著名琴派。奠基者为郭楚望。他的代表作品为《潇湘水云》。经刘志方授与毛敏仲和徐天民。毛、徐两人编纂《紫霞洞琴谱》。徐天民祖孙四代都是著名的琴家,明代尊之为“徐门正传”。后人称浙派传谱为浙谱。

虞山派:明代琴派。虞山地处江苏常熟,当地有河流名琴川,所以又称“熟派”或“琴川派”。“浙操徐门”中的第三代徐晓山,曾在常熟传琴,致使当地名手辈出,陈爱桐即其中之一。传至严徵,结“琴川琴社”,传谱辑为《松弦馆琴谱》。

广陵派:清代著名琴派。江苏扬州古称广陵,以此地为中心形成的琴派为广陵派。最初由徐常遇在虞山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子二子继承家学,晋京献艺,一时争传“江南二徐”。所辑《澄鉴堂琴谱》为本派最早谱集。继起者徐祺吸收名地名曲加工整理,编成《五知斋琴谱》,为近代流传最广的谱集。

川派:又称蜀山古琴派,简称蜀派。川派源远流长,至少有2000年历史的古琴派,是当今中国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一支古琴流派。汉代蜀山琴派名家有:司马相如、扬雄、诸葛亮、姜维等。近代川派的知名琴家有:张孔山、杨紫东、李子昭、吴浸阳、龙琴舫等人。《天闻阁琴谱》和《沙堰琴编》收有川派作品,其中以《流水》和《醉渔唱晚》等曲最为流行。我国著名川派古琴演奏家顾梅羹,将减字谱翻译成简谱配在减字谱下,又完成了三十余万字的《琴学备要》一书的修改整理工作。

闽派:近代琴派。祝凤喈为代表。著有《与古斋琴谱》继其学者有张鹤,编有《琴学入门》,陈世骥,编有《琴学初津》。

岭南派:广东琴派。源于道光年间的黄景星。他继承先人的《古冈遗谱》,又向香山何洛书学会十余曲。辑五十首为《悟雪山房琴谱》。近人郑健侯传其学。

诸诚派:近代琴派。王溥长、王作祯、王露,祖孙三代以虞山派为基础,两者汇流,又结合当地民间音乐风格,形成具有山东地方风格的诸诚派。辑有:《桐荫山馆琴谱》、《梅庵琴谱》。代表曲目《长门怨》、《关山月》都是现代流行琴曲。

四、古琴的历史:

古琴: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无码弹拨乐器。传说原始时代神农氏曾“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据说有五弦。后文王、武王各增一弦,琴在西周时期已广泛流传,当时它经常与瑟或加上鼓等乐器在祭祀时演奏,《诗经》中有“琴瑟友之”“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就是指此而言。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的琴家,在《吕氏春秋》里,第一次记述了伯牙鼓琴,钟子期解音的故事。春秋时著名的古琴家有师旷、师襄和师文等人。孔子不但会弹古琴,而且技艺娴熟,他教授的“六艺”中的乐,即有弹琴诵诗的内容。

曾候乙墓出土的十弦琴是最早的古琴实物,长67公分,面板呈曲线状,琴头微上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仅一足,其形象与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图腾——夔龙相似;继十弦琴之后有马王堆出土的西汉七弦琴,该琴面板较平直,结构简单,音箱较小,面板与底板组成匣式结构,尾部为一实木,音量较小,共鸣效果也不太好,面板上没有音位的标志“徽”,演奏技巧侧重右手,表现性能有相当的局限性。

在西汉中期到三国之际,琴开始与笛、笙、筝、琵琶等合奏,琴的形制有了重要的改进,此时的琴有七弦,面板完全平直,尾部实木部分已改为与主体相联的共鸣箱,音量扩大,左手可自由移动演奏滑音,面板外侧有十三个标志音位的小圆点“徽”,按纯律构成四个八度大三和弦的泛音列,因此,音域较宽,表现性能高。

汉以前,琴曲的传授全靠口传心授,到汉魏之交,创造了初期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汉魏六朝是我国琴曲创作的全盛时期,制作亦有相当的经验,此时的琴不仅是一种独奏乐器,而且是相和歌乐队中重要的伴奏乐器,在文人士官中大大流传,把琴作为必学的“六艺”之一,并创作了大量的琴曲。如《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古风操》等。

琴在唐代继续发展,唐初至“安史之乱”,琴家主要是整理旧曲,创作方面以董庭兰的《颐真》为代表;“安史之乱”到晚唐,是琴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中以陈康士的《离骚》最为突出。此时琴已传入日本,在日本宫廷中十分盛行,《幽兰》的乐谱——唐卷子本《碣石调.幽兰》谱至今仍在日本保存。唐琴体大、身圆、漆色富贵喜伏羲式,北京故宫珍藏的盛唐开元时期的“九霄环佩”琴。此琴形体饱满,上髹紫漆,间杂朱砂后补之色,声形俱佳,为传世之极品。

宋时琴大大发展,宋太宗将古琴的七弦增为九弦,并为之改旧曲,创新调。宋徽宗赵佶曾搜罗天下名琴藏于万琴堂,其中最为出色的莫过于雷威的杰作“春雷”。因此,宋文人大夫偏爱古琴音乐,琴乐在社会昌行一时。范仲淹、欧阳修等均善琴,琴的演奏技艺大有提高,形成众多流派,如京师琴派、江西琴派、两浙琴派等。宋琴体扁身薄,黑色髹漆,多为连珠、仲尼式。

金章宗时非常珍重“春雷”,临终还用“春雷”殉葬。这张名琴被人掘出,由耶律楚材赠与当时著名琴师万松老人,流传于民间。

元琴外型基本仿照唐宋琴所斫,但出现了方额、深舌罗汉腿漆色出现了斑剥色。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收录唐宋之前艺术珍品40多首,主持撰辑了《神奇秘谱》,并于1425年刊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琴谱。明琴,线条流畅造型秀美,并出现了不少前代没有的琴式,其中最负盛名者是弘治嘉靖年间的著名斫琴家祝海鹤所创的蕉叶琴,形态旖旎秀逸,蕉叶卷边优雅生动,音色圆润透净,为琴器中难得一见的珍品。

清末民初,古琴走向衰落,弹琴人渐少。

参考文献:《诗经》、《尚书》、《潇湘水云》、《澄鉴堂琴谱》、《琴学初津》、

《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古风操》、《神奇秘谱》

第二篇:古琴演奏技法及鉴赏-心得得体会—浅析古琴古韵

古琴演奏技法及鉴赏

心得得体会

——浅析古琴古韵

姓名:李孟婕

专业:2012级服装时尚设计 学号:3126101119 日期:2014年5月18日

浅析古琴古韵

古人云:“乐者,心之动也”,又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心动之“乐”和情动之“言”如同广阔的大地上巍峨屹立的高山和蜿蜒流淌的江河一样,相伴相生互相辉映,在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熠熠闪光。这些琴歌或咏怀抒志,或借物抒情,无不向我们展示着古人彼时彼刻的悲喜忧欢,承载着身后的历史和文化精华,古韵悠悠,世代相传,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也许在当今社会她只是一个并不波澜壮阔的小支流,但却以其独特、古老和优美而在乐府诗集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在经过这一学期李皞老师所教授的古琴演奏技法及鉴赏课程之后,才开始逐渐开始领悟古人云中寄托情感,化言形于乐于古琴之中悠远代代相传的真正原因。古琴不同于琵琶古筝二胡般地被人熟知,多数人更会为古琴、古筝所混淆。在我看来,想真正的走近她需要的是静下心来,学习基本技法后靠每个人不同的领悟,潜心探究才能接受着古韵的悠悠来袭,真正领会她身体中的不同。

古有琴棋书画,而因我本是美术专业的原因,十几年的美术学习中对画也有些基本的感悟,不论是中国画中的大师的齐白石,徐悲鸿,还是西洋画的梵高、达芬奇,甚至是平时我们自己的素描色彩画作,真正需要的是有一颗安静的心,和个性不羁的随性,对绘画本身的热情。当心与大道汇合,画中有了对人生的思考总结,对自然事物卡子百态发展的体现,那么画才是拥有灵魂和生命的存在。只有拥有娴熟

1

技法之后用心领会画的真正妙趣,每张画面才会完整。画如此,书如此,旗如此,琴亦如此。

在李皞老师教授我们的第一堂课中,我们先了解了琴,她又称“七弦琴”、“瑶琴”、“丝铜”。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化最崇高的乐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古琴乐教,义实大哉!在接下来的几堂课中,从古琴的外观,如何发出声音的认知到学习正确的坐姿手法再到古琴的琴谱学习琴弦运用曲调的辨别开始了系统化的学习。如同黛玉在《红楼梦》中对宝玉传授的几方面:

一、是要环境好,

二、是时候好,

三、是心态要好,

四、是听着要好,

五、是仪表要好,

六、是姿态要好,七是修养要好。说到底,弹琴首先讲究的就是弹琴者的“心”,李皞老师也多次强调了心是弹琴的根本,只有根本厚实才能传达出琴有价值的内涵。我也在多次练习后基本掌握了抚琴的手势。由于古琴的技法甚多,古时有超过一千种,今常用指法也有几十种,我在右手和左手指法上只掌握了托、抹、挑、勾和一部分按音和滑音。

当自己基本做到自立认谱,手法正确后,很荣幸的听了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古琴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林莅先生的专题讲座,从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历史、古琴的演奏规范、古琴的摆放方法及弹奏古琴的坐姿等重新学习复习了古琴。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古琴文化知识,认识到弘扬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性。最后亲身听林莅先生现场古琴弹奏了几首的名曲后,让我亲身体验古琴的艺术魅力。

2

在古琴一个学期的学习领会中,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其中,感受继承古琴这个独特、美丽又优美的古老礼物,传承这一历史瑰宝。(1223字)

第三篇:古琴课程总结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传统文化之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认识古琴、了解古琴、学习古琴可以使学生们对中国古代古琴的历史,一些古人弹琴的技巧,古人对弹琴的感受,并受益匪浅。古人说:读史可以明鉴,但是在古琴方面,聆听琴声可以陶冶情操,缓解压力。使学生们心情变得轻松,愉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们采取了多表扬、多鼓励,奖赏的教学方法,借本学期六一儿童节表演机会,以弹奏好的同学可以进入六一汇报表演名单来鼓励同学。效果很好,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积极。

古琴是一门小众化乐器,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传统文化之瑰宝。它的传承与教学都是在一个小众化的方式。现在流行学习传统文化,发扬民族古典知识,值得大家去学习。学习古琴也是一种方式。我对咱们古琴兴趣班的改良建议就是简化每个班学生的数量,或者把每个班里的学生在分散一些。这学期每个班大班教学过程很艰难。学生年级小是主要原因,纪律是很大问题,也会影响教学进度。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学习古琴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也传承了古代文化。 经过这一学期漫长的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也受益匪浅,和每个班小同学们教授过程,也是自己的学习过程。首先,管理一年级的孩子们纪律是最大的难题,既锻炼了我的能力,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在教学方面,也发现了自己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

古琴教师:曹峰

第四篇:古琴说诗歌

一壶一壶茶中尽是错,

古琴依旧守谁是依旧?

难过进香囊亦无疑是无为有,

劝君无奈走弹奏《古琴说》……

过多过多言中尽依旧是没落,

何谓一醉方休何人似曾懂,

一身孤单是谁断续过——

诗人的眼泪谱写成一首《古琴说》,

日子一天一天故事太过冗,

弥漫的雾气苍茫成一曲《古琴说》,

世人一旦遗失曾经已经错——

我曾经对你说过,一辈子弹奏《古琴说》,

而你如今却淡然,那誓言成啰嗦,

我恳求你能给我,一辈子弹奏《古琴说》,

风了不相识的我,曾经谈何方休——

你答应过我的话,却被摧残断《古琴说》,

哪个朝代的诗人,犹犹忆起其中的过,古琴说……

古琴说,说我不该让你懂,其实这一切君早就方休,

又何必,说我太傻念念难忘旧,我早就醉于时间田海中——

古琴说,告诉我会记住你,其实我早就恳请你会懂,

又何必,告知这一切全都是过,我早就被你推向深渊中……

古琴说,说起了她的不懂……

第五篇:古琴课讲稿1

同事们,大家早

今天想先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

好,音乐听到这里,有没有同事知道这是由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对古琴,就是今天我为大家所讲的课题。 (1)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被称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

也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像旗袍是满族人传统服饰,胡琴就蒙古族的传统乐器。

而古琴是我们汉文化中的瑰宝。

大家都有听过琴,棋,书,画。琴列为四艺之首。在古时文人心中将琴视为高雅的代表。 大家一定有读过的唐代文人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在我们读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其中有一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牍之劳形”。这其中所追求的就是一种淡泊名利,追求高雅艺术的处世境界。就像我们老木头乡村文化,不同于外边用来聚众打牌,打麻将的茶馆,我们要带给大家的是一种文化氛围,宣传的是一种文化, (2) 好,讲到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下古琴是长什么样子的。 大家看一下手上的图片 这就是古琴。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按现在计算是约120—125公分,三尺六寸五象征着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琴体上部呈弧形凸起,下部扁平,分别象征天地。琴前广后狭,也象征着尊卑之别。

刚才有说过古琴又名七弦琴,顾名思义有七根弦,但其实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象征五行,金、木、水、火、土,也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等级: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对应五音,宫、商、角、徵、羽。

宫、商、角(jue)、徵(zhi)、羽(yu)就相当于现代五线谱的1(DO)2(RE)3(MI)5(SOL)6(LA)。

后来是怎样变成七弦的呢?传说周文王为了悼念他英年早逝的儿子伯邑考,而在琴上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周武王,武王伐纣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有听过,《封神榜》《封神演义》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电视剧也有拍过很多版本,传说武王在讨伐纣王时为了增加军队的士气,又在琴上加了一根弦,这两根弦就称为文武二弦。

古琴造型很优美,而有着多种的琴式,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我们手上图片的就是伏羲式。

一把古琴年代久远了,琴漆上就会有断纹,是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那如果我们有一把很美的古琴要弹奏时,我们应该要怎样摆放? 当这就是琴

摆放位置应当宽头朝右,窄头朝左,最细的线朝自己,最粗的弦在对面。古琴的琴轸,也就是宽的那头,是要悬空在摆桌子右侧外面的。

我们现在没有实物,大家就先有个概念,知道大概是要怎样摆放的。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耕地保护范文下一篇:概况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