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2023-05-11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53-01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巩固、补充、延续和发展。设计合理、有趣的作业既可以为学生减负,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要使语文课外练习作业升值,精心设计是关键。 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提倡以下做法:

1.增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可以生成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业设计首先要具有趣味性,使学生一看到作业就有实现它的"冲动"。比如,在教授《蜜蜂引路》这一课时,课文提到有关蜜蜂带领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路线方法时,我们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以上内容 flash 动画,这样可以把专业的抽象概念直观化,使学生在课下或以后遇到此类的试题时也会迎刃而解,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另外,还要注重作业形式化的多变,把作业从单一的"写"的形式解放出来,力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听、说、 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结合在一起。为了能很好的落实这一点,作业设计分为自主性作业与观赏型作业。总之一句话就是我们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用心。

1.1 自主性作业。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新课程标准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作业的重要原则。

1.1.1 自主选择。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受不了"的现象。为了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树立"弹性"意识,为各类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兴趣、自由选择作业。如学完《葡萄沟》一课,我设计了以下作业:(1)抄写词语,读读每个词语所在句子;(2)摘抄课文中的妙句佳段;(3)学完这课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这一类型的作业设计,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有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主动发展。

1.1.2 自主设计。教师从绞尽脑汁设计题目中摆脱出来,让学生设计题目,不仅贴近儿童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教学《泉水》一课时,学生设计了如下作业:(1)把自己喜欢的一段话背下来;(2)谈谈你对"泉水特点"的理解;(3)积累有关优美语句。这样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舞台,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示,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2 “观赏型”作业。“观赏型”作业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观赏内容或观赏资料及线索、背景介绍,进行鉴赏活动。一方面巩固、运用、深化所学知识,促进向能力转化,另一方面可增强文化积淀。

1.2.1 知识卡片 。学完一篇课文,可以让学生用彩色卡纸剪出不同形状或画出不同图案,并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再用不同颜色涂画或书写,选出有特点的作品张贴在教室"小小展示台"里。可让学生自评、互相评,任课老师参评,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1.2.2 佳作张贴。 将学生的优秀练笔作文用稿纸誊抄后张贴在教室墙上,让全班学生和老师共同欣赏,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1.2.3 欣赏图片。《北京亮起来了》《日月潭》等是介绍我国名胜古迹的,学完课文后,布置学生收集与课文有联系的图片、视频、录像等进行欣赏,并将有关图片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墙壁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抒发浓烈的爱国之情。

2.激发学生的兴趣,布置实践型的作业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听、说、读、写、玩等方式都可以成为语文作业,让学生总保持一种新鲜感。使学生不觉得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被动做作业。我提倡下列语文实践性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做喜学。

2.1 课后续写。在学完课文以后,为了加强思想教育,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顺着作者的思路把课文再写下去。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内心体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

2.2 观察体验。学课文之前或学完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明确某些自然现象的存在,布置学生亲自观察,切身体验,然后写成观察日记。如学完《找春天》一 课后,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如:春风的柔美、春雨的细密、小燕子们的可爱......我给学生布置观察我们身边的春天,学生兴趣特别浓,通过观察学生不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而且在观察日记中有些同学把春天景色描写的特别美,还写到了春天的其他一些可爱的动植物,从中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那种无限热爱的感情。

2.3 画图想象。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画图想象学生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例如, 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学生从中也切实感受到了"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美好、欢乐意境。

2.4 排演课本剧。对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强,故事生动的文章,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学生编课本剧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很好的机会。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制一些简单道具,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就得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为了排好课本剧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等等。这项作业很花工夫,但学生对排演课本剧作业非常喜欢,例如学了课文《画风》后,学生就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语文教师应该转换自己的作业设计理念,变单一的知识学习为综合训练,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第二篇: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

2012年墨江县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教学研究,总结一线教学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全面提高我县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根据工作计划安排,经研究决定开展全县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竞赛活动。

二、教学设计评选组织

1、评选活动总负责:李文良主任

2、教学设计竞赛评委:

戴伟、郭云明、李志权、李学辉、白荣贵、罗芳、郭琳

三、送审教学设计要求

1、教学设计应力求体现“三性一特色”,即:规范性、科学性、先进性和突出课堂教学改革的特色。

(1)规范性

教学设计内容包括:设计意图;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设计;作业。

(2)科学性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设计意图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案既能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化。

(3)先进性

教学设计能很好地反映本学科的知识特点,做到教书育人有机结合;能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案要能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能体现师生互动的活动空间,并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4)突出课改特色

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2.参赛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均可,字数不限。 3.来稿文责自负,送审的教学设计应切合自身教学实际,严禁抄袭,凡是有发现抄袭或从网上下载的教学设计,将在全县通报批评,该作者的设计三年内不准参评。

4.封面:为了保证设计评比的公平、公正,封面一律使用(附件一)提供的样板。设计正文不能出现作者姓名及单位名称。每篇设计一式五份(只需一个封面,见附表二)。

5.排版:设计一律用A4纸打印,word格式排版,页边距上2cm,下2cm,左2cm,右2cm,纸张文稿在左边装订。正文标题(黑体,加粗,小二号,居中),副标题(仿宋,四号,居中),正文(宋体,小四号,行距:单倍行距),大标题:

一、

二、三„„中标题:

(一)

(二)

(三)„„小标题:1.2.3.„„小小标题:(1)(2)(3)„„再小标题:①②③„„

6、作者请自留底稿,选用与否恕不退稿。

四、送审教学设计数量

各直属学校送审教学设计的篇数为4篇,多送无效。并认真填写附表二(2012年墨江县小学语文优秀教学(参评)设计送审清单)。

五、教学设计送审时间及方式

请各直属学校首先完成本校教学设计的评选,于2012年5月31日前按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给定篇数,将评选出的教学设计(一式五份)送至墨江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教科研办公室,并将送审的教学设计的电子文档(相关教学课件可自愿上传)和送审清单(附表二)上传至mjxksb@126.com电子邮箱。联系人:郭琳(手机:13769900638办公室电话:0879—4238533)。逾期不送审视为自动弃权。

六、奖励办法

此次评选活动本着“公开”、“公正”、“公 平”的原则进行评审,设一等奖、 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凡获奖作品均由墨江县教育局颁发获奖证书。部分优秀教学设计将刊登在《墨江教育》期刊上。

墨江县教育局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教科研办公室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附表一

墨江县小学语文优秀教学(参评)设计

课题:

工作单位 :

作者姓名 :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日期:

附表二

2012年墨江县小学语文优秀教学(参评)设计

送审清单

学校:填报人:上报日期: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定时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评价体系的局限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所有这一切,给当前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给迷茫、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细细品味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解决:

第一,语文味缺失。之所以有些课语文味不浓,失落了语文本体,其深层原因是这些语文教学偏向教学形式的模仿,而轻文本的研读。工具性与人文性不能有机统一,文本学习成了一种浅阅读,快餐式的阅读,无法深入文本体会蕴意,感受语言的魅力,也就没有了语文味,也就难以落实《新课标》“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所以,许多小语专家呼吁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第二,双基训练淡化。一是不够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导致轻视讲解、讲授等这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把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对立起来。新修订课标明确提出:“不应完全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这就说明部分的分析、讲解还是必要的,适时的分析、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落实“双基”。只有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去感悟、体会、揣摩、体验文本蕴意。二是忽视能力培养,大多课堂阅读只是走过场,没有明确的阅读能力训练目的,也不给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时机,方法上就是老一套,没有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往往造成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方面效率不高。

第三,语言训练不落实。该认的不认,该写的不写,该练的不练,该积累的不积累,该应用的不应用,脱离文本的议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甚至脱离文本进行教学,漫无边际,随意发挥,用集体讨论取代学生个人言语实践活动,还美其名曰开拓延伸,有的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

第四,过于追求热闹。有些课堂表面看来热热闹闹,但表面的热闹精彩掩盖不住教育背后的空虚乏力。课堂中众声喧哗,异口同声,缺少另类的声音,缺少独特的感悟,缺少多元的结论,缺少因思维撞击而迸发的火花。

第五,教学内容杂乱。教学目标模糊,贴标签式,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不突破,教学内容繁杂,不能合理取舍,课件杂又多。甚至有些是与文本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老师也塞进了课堂,耽误了教学时间,又没有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六,缺乏整体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脱离单元训练整体;二是脱离文本整体,当前有些课随意宰割、支解,弄得课文支离破碎,严重脱离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基本规律;三是就教材而教教材,脱离读写结合,一篇课文学完了,学生还不知道作者表达的顺序、表达方法、表达效果以及表达最终目的。

语文课程改革的原点是课堂教学,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这确实是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以及每位学生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独特性。就课堂教学评价而言,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许多是生搬硬套,大同小异,脱离语文课程观,脱离新时期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等,脱离《课标》的要求,缺乏时代性、诊断性、针对性、随意性、可操作性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等,有的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确立新课程、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然。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确定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实施主要途径,是体现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场所,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基本载体。积极而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是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基本着力点,是确保新课程顺利推进的必然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键在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评价依据,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导向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的眼光、专业的品质、专业的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思想,评价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对语文课堂特点的把握。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学生的发展上,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 3.过程性原则。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最后表现,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或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奖励、评定教师专业水平的唯一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调整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评价的目光放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关注教师课前对文本价值的钻研是否到位,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最后对自己的教学评估是否适度。关注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是否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有效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较为科学的手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通过诊断性、定量性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更具有促进意义。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分析

(一)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实际上是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马杰指出:“假如你不清楚你要去的目的地,那么,很可能你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且还不清楚已经走错了地方„„除非你知道你的目的地,否则你就无法选择通向目的地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就是在各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的期望。“三维目标”有机整合,才能较好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指的是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关注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人文性”指的是语文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熏陶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两者密不可分。指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学习文化知识,同时通过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制约着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评价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具体要求; 2.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3.课时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紧扣本课时目标组织教学。

(二)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资源无疑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文本所呈现的内容,不可能更没有必要全部都成为本节课课堂教学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中就存在一个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的问题。虽然不能说教材文本资源就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但教学内容的确定却必须依据教材文本资源,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只有依据教材文本资源才能确定课堂教学“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离开了教材文本资源,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无从谈起。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既要考虑“教师应该教什么”,更要思考“学生需要我们教什么”和“用什么去教最好”。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评价一节课是否完成了教学内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衡量:

1.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文本 2.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恰当取舍,容量适当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现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点 4.合理利用资源,适当延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三)教师主导

进入新课改,大力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好的发挥,但是,由于师生的双边关系处理不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随之淡化。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新编本)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如下论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师是教育者,他受社会的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他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对缺乏知识和能力的学生来说,只有借助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以简洁有效的方式,掌握人类创造的基本文化科学知识,迅速提高自己的身心发展水平,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当今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所以,评价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看教师是否导其得法,导其有效,对教师的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诊断:

1.教学环节合理清晰、简约、紧凑,紧扣重难点;

2.遵循教育规律,教学方法灵活,以听、说、读、写实践为主,讲,学,练有机结合,重视语文学法的指导;

3.评价有利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引发学生学习欲望; 4.提问富有启发性,激活学生思维;关注个性差异; 5.民主和谐,平等交往,较好发挥主导作用。

(四)学生主体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积极地智能活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智能,促使他们主动和谐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告诉我们,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实践。学生学习的形式、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是评价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形式方面,看学生是否都改变了以往那种被动、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看学生是否能采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对话交流、拓展创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方面,看学生是否全员、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包括小组合作讨论活动,师生、生生交流活动、质疑探究答疑活动、边学边思学思结合活动等。在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重点从兴趣、思维、探索、个性、协作、习惯几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主体评价可参照以下几方面进行:

1.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和自主、主动学习习惯; 2.具有良好的倾听、思考、质疑、交流等学习品质; 3.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在读中学,学中练,练中思;

5.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全员参与,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勤于实践。

(五)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相关挂图和实物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学科教学领域,它的出现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学手段现代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然而,当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不当,也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如,课件内容形式化,课件使用不当替代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和独立思考,替代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品读、理解、感悟、积累与应用等。如何发挥教学手段的实效性,课堂教学的评价可关注以下几方面:

1.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交互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2.多元手段有机结合,操作熟练,产生最佳效果; 3.使用适时、适当,用在重难点的关键处;

4.遵循语文学科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感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为着力点。

(六)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与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最终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主要从三个维度的目标进行评价。首先看知识是否增长,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语言积累与语感培养);再看能力目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某方面的语文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情感方面,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健康人格和审美情趣是否得到培养。评价指标可参考如下:

1.师生感情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2.三维目标达成度高,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3.语言文字和语文能力训练扎实,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一定发展和提高。

(七)教师素质 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要造就合格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下工夫提高教师的素质。”新课标更注重了学习对人的提升功能。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从知识、技能、道德、情操等诸多方面影响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优秀人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表现为:

1.教态亲切自然,情感丰富,亲和力强;

2.语言简练、准确、流畅,富有激励性、启发性和感染力;板书工整规范;普通话标准,具有较高的朗读水平;

3.语文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调控课堂教学能力强; 4.具有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大军:教与学的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严先元:教师如何备好课,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5.李玉平: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二0一三年九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标准 时间:年级:课题:授课人: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得分

A B C D

教学目标 (10)

1.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年段教学目标与要求 2.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3.课时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紧扣目标组织教学

10 8 6 4

教学内容 (10)

1.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文本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恰当取舍,容量适当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现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点 4.合理利用资源,适当延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10 8 6 4

教师主导 (20)

1.教学环节合理清晰、简约、紧凑,紧扣重难点

2.遵循教育规律,教学方法灵活,以听、说、读、写实践为主,讲,学,练有机结合,重视语文学法指导

3.评价有利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引发学生学习欲望 4.提问富有启发性,激活学生思维;关注个性差异 5.民主和谐,平等交往,较好发挥主导作用

20 16 12 8

学生主体 (25)

1.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和自主、主动学习习惯 2.具有良好的倾听、思考、质疑、交流等学习品质 3.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在读中学,学中练,练中思

5.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全员参与,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勤于实践

25 20 15 10

教学手段 (10)

1.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交互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2.多元手段有机结合,操作熟练,产生最佳效果 3.使用适时、适当,用在重难点的关键处 4.遵循语文学科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感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为着力点

10 8 6 4

教学效果 (15)

1.师生感情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2.三维目标达成度高,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3.语言文字和语文能力训练扎实,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一定发展和提高

15 13 11 9

教师素质 (10)

1.教态亲切自然,情感丰富,亲和力强

2.语言简练准确,富有激励性、启发性和感染力;板书工整规范;普通话标准,具有较高的朗读水平

3.语文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调控课堂教学能力强 4.具有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技术操作熟练,运用适时、适当,产生最佳效果。

10 8 6 4

总 评

总分

评语

评课人:

第四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 课程与媒体

一、课程

1.课程性质与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和信息科学等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完整地说明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性质、地位、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的变化,比较深入地研究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全面贯彻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高学员语文教学理论素养和实际教学能力,初步培养学员进行教学科学研究的能力。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研究性和应用性特点。

2.课程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材与资源;识字写字与拼音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方法。

3.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课内学时72,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媒体

1.媒体配置及分工

本课程首期配置三种教学媒体:文字媒体,电视,IP课件。二期根据课程教学需要陆续配置小型课件;最终建成网络课程,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信息量大、使用方便、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良好学习平台。

主要媒体:文字媒体。主教材与学习指导合一。是完成本课程教学任务的主要教材,其主要内容为课程大纲规定的全部学科知识内容和指导学员自学的导学、助学内容。

辅助媒体:电视。 电视录像教材是学习本课程的重要辅助教材,其任务是利用电视直观、具像的媒体特点,对各章理论性较强的重点、难点内容进一步展开讲解,联系精选的教学案例对有关重要理论和教学方法、策略进行示范性的理论分析,引导学员深入、具体地理解教学理论要点,有效地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IP课件:IP课件是本课程的导学教材,主要对本课程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系统而简要的梳理和辅导,并对各章重点、难点内容和思考与练习题答题思路进行指导。

2.媒体内容简介

百度文库

①文字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吴立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第一节 语文课程名称的来历

第二节 建国后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任务认识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涵义

第二节 建国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发展概述

第三节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第四节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点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材与资源

第一节 语文教材的功能及编写要求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概述

第三节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介绍

第四节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章 识字写字与拼音教学

第一节 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和目标任务

第二节 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

第三节 我国当代识字写字的教学实验和经验

第四节 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

第五节 汉语拼音教学 第五章 阅读教学

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百度文库

第二节 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

第三节 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阅读教学的策略

第五节 阅读教学的模式

第六节 近年来我国阅读教学的各种实验

第七节 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和方法 第六章 作文教学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意义和改革任务

第二节 古今中外作文教学序列研究

第三节 作文教学的序列

第四节 作文教学的策略 第七章 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节 口语交际教学概述

第二节 国内的口语交际教学

第三节 国外的口语交际教学

第四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序列

第五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第六节 口语交际教学案例分析 第八章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第一节 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和任务

第二节 近年来国内外综合性学习的探索

第三节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第四节 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第九章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百度文库

第一节 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和功能

第二节 语文教学评价的种类

第三节 语文教学各组成部分的评价要求及方法

第四节 语文教学评价改革 第十章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第一节 语文教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 语文教学研究的设计

第三节 语文教学研究的实施

第四节 语文教学研究成果表达

②录像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吴忠豪、吴立岗主讲,18学时。

序号 章 1 题目 内容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的内涵 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及内涵

2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1.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相关理论 2.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3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材与资源 1.语文教材编写的要求 2.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

4 5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材与资源 第四章 识字写字教学

新版小学语文教材主要版本及各自特点 识字教学策略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 写字教学策略 写字教学案例分析

6 第四章 拼音教学 拼音教学策略 拼音教学案例分析

7 第五章 阅读教学

(一) 1.阅读教学的策略 2.阅读教学的程序 3.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5.课外阅读指导

8 第五章 阅读教学

(二) 低、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百度文库

9 第六章 习作教学

(一) 1.习作教学的序列和策略 2.教给学生自主习作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习惯

10 11 第六章 习作教学

(二) 第六章 习作教学

(三)

低、中、高年级写话和习作教学案例分析 1.当代国外作文教学探索 2.近年来我国作文教学的各种试验

12 第七章 口语交际教学 1.口语交际教学的序列 2.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3.当代国外口语交际教学 4.近年来我国口语交际教学实验

13 14 第七章 口语交际教学

(二) 第八章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低、中、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案例分析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序列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5 16 17 第八章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第九章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一) 第九章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二)

低、中、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分析 语文教学评价的策略 1.识字与写字评价方法

2.阅读评价方法

3.习作评价方法

4.口语交际评价方法

5.综合性学习评价方法

18 第十章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方法 1.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步骤

2.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方法

3.指定科研计划与完成研究报告

③IP课件,吴忠豪等主讲,共12讲。

IP课件拟采用栏目式设计,主要栏目有专家讲授、案例分析、资料信息、教学研讨、学习检测等。基本内容为每章重点难点学习指导,提供视频和文本的教学实例供学生研究、讨论,对教材的思考与练习题进行指导。注重教学互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媒体使用建议

百度文库

以文字教材为主安排自主学习和辅导进度,完成思考与练习。IP课件宜用于每章学习之前,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该章的思路、重点和难点;录象教材适宜于在学习主教材的过程中或学完后选择收看,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相关理论。

第二部分 教学安排

一、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内容是:第二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四章“识字写字与拼音教学”、第五章“阅读教学”、第六章“作文教学”、第七章“口语交际教学”、第八章“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第九章“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二、对学习者与辅导教师的要求

1.学习者 本专业的学生虽然都是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在职小学教师,均具有专科学历,但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推广,普遍面临着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语文教学方法的问题,在学习中,如何转变旧观念,联系教学实践理解和掌握新的课程理念,并掌握适应语文教学改革的教学策略、方法,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水平,是学习者主要的学习目标。同时,紧密联系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思考和对比,注重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和讨论,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2.辅导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现有专职辅导教师队伍尚不够健全,一定程度上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当地师范院校或教育学院教师资源,建立合格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同时要加强各级师资培训和教学研讨,保证教学质量。

三、教学原则

1.目的性与重点性 要有目的地解决必需的基本理论问题,有重点地分析透彻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重要问题和实际问题。

2.针对性与实践性 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案例分析和研究,在教学中注重利用学生的教学实践这一重要而宝贵的资源进行观摩、交流和讨论,把理论教学落实到具体教学语境中,根据当地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性教学。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录像教材在案例呈示和分析研究方面的直观作用,重视IP课件的导学功能和互动式设计,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辅导文本和课程论坛,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四、教学具体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按18个教学周进行安排。具体教学进度见下表。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教学进度表

学习内容 时间 助学媒体 网上信息与活动

百度文库

课程概况与学第1周 习指导 第一章

直播课堂 网络辅导文本(1)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第2-3周 IP课件第1讲

录像网络辅导文本(2)

第1讲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第二章 第4周 IP课件第2讲

录像网络辅导文本(3) 第2讲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第三章 第5—6周

IP课件第3讲

录像网络辅导文本(4) 第3—4讲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网上教学研讨(教师)

第四章 第7-9周 IP课件第4讲

录像网络辅导文本(5)

第5—6讲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网络辅导文本(6)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网上教学活动——学习指导(文本/学生) 第五章 第10-12周

IP课件第5讲 录像第7—8讲

第六章 第13-14周

IP课件第6讲 录像第9—11讲 IP课件第7讲 录像第12—13讲

网络辅导文本(7)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网络辅导文本(8)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第七章 第15-16周

第八章 第17周 IP课件第8讲 录像第14—15讲

网络辅导文本(9)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网络辅导文本(10) 课程论坛答疑(随时) 网上教学活动——考前辅导(单向视频 /学生) 第九章 第17周 IP课件第9讲 录像第16—17讲

直播课堂

第十章 第18周 IP课件第10讲 录像第18讲

网络辅导文本(11)

注:直播课堂的播出时间以正式课表为准。

五、其它辅助教学信息

1. 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杂志社编辑部发行。

百度文库

2.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复习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杂志社编辑部发行。

3. 课程教学大纲。网上发布。

4. 课程考核说明。网上发布。

5. 网上随时发布相关资料。

百度文库

第五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作业方案设计

语文有效作业实施方案

西关街小学 六年级语文组

2014年3月

语文有效作业实施方案

西关街小学 六年级语文组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等,日益成为学习的主题目标。对小学生来说,作业尤其是课外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小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所以,有必需在严格控制小学生课外作业量的同时,改变作业的传统观念,优化作业设计,体现出小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一)以学生的基础为本

1.小学生正处在长身心,长智慧的时期,受教育快,可塑性强。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参与,合作交流、激发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2.小学生天性好奇,新鲜的东西特别受他们的喜爱,老师需要把握住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作业题型、格式等方面推陈出新,尽量设计得有新奇感,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就会愿做、乐做。 3.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1)体现层次

有的学生天生速度过慢,所以对于这种学生,老师应注意自己的作业量,单独布置,作业一定要精了又精,布置完后不妨再鼓励一句:你的作业量比别人少,相信你能完成好的。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老师也应分批布置,减少思考性的作业,适可而止。

(2)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得观察学生,哪些事他比较乐于做,哪些事他喜欢钻进去做,哪些事他喜欢想像,哪些事他喜欢创作,老师必须注意观察,善于发现。然后进行筛选,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一定意义的,能指引他们前进方向的“兴趣”,就可以放入作业范围之中。

(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一般发展。根据这一理念,设计学生课外作业时,一方面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已有差异,注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能;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知识领域的广泛程度,注重学生诸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的形成。

1.基础性作业是指为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2.拓展性作业是指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进行必要的延伸和发展而设计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观察、比较、综合、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它是面向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而设计的。

3.开放性作业是指条件开放、问题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等。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条件、问题和策略,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4.合作性作业是指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的课内外作业。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5.应用性作业是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学用结合的问题,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6.探究性作业是指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原型的启发下,归纳、推理、探究出事物的规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掌握初步的探究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它是面向有探究兴趣的学生而设计的。

(三)形式

1.收集性作业。让学生看看电视,听听新闻,并定期进行反馈、交流。这里的“看”指的是看看新闻丰富学生的知识容量。这里的“听”指的是听听大人的言谈这类作业主要是训练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培养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而“问”指的是针对看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而“写”指的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所问到的内容写下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写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写写故事的结尾,也可以用课堂上学到的写作方法写写现实生活。 2.想象性作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有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想象力。如教学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课文,让学生编故事,展开想象,构建新的形象。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又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学得有乐趣,爱学。这种作业可以让学生采用看、想、说、写等形式来完成这里的“看”指的是学生需要多看看,没有一定的材料是很难想象的,只有大量的材料在头脑中,才能更好地想象。这里的“想”指的是把所有看到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内化,大胆进行想象。而“说”指的是把自己所想象的东西说给同学、老师、亲人听。当然也可以把你的想象写下来,让老师读让同学看。有机会也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去发表

3.观察性作业。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平时就要求学生勤于观察生活,做好生活笔记。做好这类作业我们可以采用读、写、演。这里的“读”指的是扩大学生的词句。而“写”指的是把所观察到的东西写下来,可以制成表格也可以写成文章。当然对于一些能表演的我们更应该演起来。有的课文文质优美,适合朗读,可让学生回家把自己充满感情的朗读表演给家人看。有的课文故事性很强,可以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自编一出课本剧,在班队活动中表演给大家看。

4.思考性作业。这样的作业需要动用学生全部的智慧,它的完成有时可能是一种直觉,但在多数情况下,是冥思后的结晶。结论常因个体的不同而表现出多元化。这类作业我们可以采用做、议等形式。首先让学生自己“做”,亲身体验一下。如有些课文学完后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动手做做,这样不难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接下来是“议”,因为个人的知识水平、心理状况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同,这就需要通过议论,让大家在相互讨论中不断增长知识

5.“表演性”作业。让学生参与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很符合他们好动好表现好新鲜的心理特点。这样具有情境性的课外活动类作业,很容易调动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同时为了扮演这些角色,学生还会主动地阅读课外读物,收集有关相关的资料,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更好地挖掘了学生的表演才能,有利于发展儿童个性,让他们尝到创造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

6.“画画性”作业。画插图:如果课文内容是风景诗或写景状物类记叙文,课外作业可以这样设计:认真阅读课文,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课文画一幅或一组插图。做这种课外作业时,学生不但兴致高昂,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需要想象,需要创造,形象思维能力的到了很大发展。

编辑小报:小报是学生最精细的最爱做的作业了。学生们可通过电脑入手,从报头到花边,从栏目标题到内容,一色的电脑彩色打印,教师可指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小报的栏目:如语文万花筒、水平测试、作业指导、名作家的介绍等。 7.“实践性”作业。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作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使创新思维的成果物化,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1)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作业。如安排好自己的科学作息时间,使饮食有度有营养,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坚持早锻炼、户外活动、散步;与父母、老师、知心朋友谈心;写日记抒发自己每天的心理感受等。

(2)学生的自理生活作业。如洗衣、做饭、扫地、抹桌、整理房间等。

(3)学生的自然科学作业。如植物的培植、动物的饲养、自然现象的研讨、当地自然环境的认识等。

(4)学生的社会性作业和社会活动作业。如政治历史作业;社会问题探讨;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社会公益宣传、调查社会现象等。

(5)学生的文学艺术作业。唱歌、舞蹈、绘画、手工制作、讲故事、朗诵诗歌、猜谜语、编课本剧等。来。

9.“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可以涉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课堂中或文本中所产生的疑点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如在学习《养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把学生们分成几组个合作学习小组,要求他们团结协作,相互交流各自所查找的资料„„ (四) 有效作业目标

1.“有效作业”设计要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与纵向渗透,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要求,激发创新的潜能。 2.“有效作业”设计应力求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促使学生灵活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通过不同的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面临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品尝创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3.“有效作业”设计应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才能的发挥、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有效作业”的设计要有让学生和家长参与的意识和实践,更能提高学生做作业的自主性和兴趣性。特别是学生自己选择作业,既适合学生个性的需要,又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造了机会。

5.“有效作业”设计实践中应对作业进行多层次练听、多渠道练说、多形式练读、多角度练写、多层面设练,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合科作业要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可将原来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作业合并成一项,既综合利用了时间资源,又有效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7.“探究性”学习作业应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发掘出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语文怎么分析课文下一篇:学校意识形态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