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儿歌巧用

2023-04-07

第一篇:数学课堂中的儿歌巧用

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儿歌巧用

摘要:“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对低年学生来说,数学的抽象性与他们思维具体形象之间存在矛盾,本文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解决学习难点几方面来具体阐述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儿歌,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关键词:儿歌

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

儿歌内容浅显易懂,篇幅短小,语言生动活泼,节奏明快,便于唱诵和记忆,深受儿童的喜欢。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充满了数字、计算、公式和图形等抽象的东西。多数小学生不喜欢数学,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把儿歌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儿歌来激发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一、运用儿歌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一般就不会被轻易改变,并能在学习中发挥持久的作用,小学阶段学习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因此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是教育者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课前很难安静下来,注意力不集中,做题不仔细审题、检查等棘手问题。教师适时选用或自编一些数学儿歌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我们班的学生,踏着上课铃声进班时,就会在班干的带领下边准备学习用品时,边朗诵“铃声响,

1 进课堂,学习用具放放好,静等老师来上课,比一比哪个坐得好!”学生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教师很快就可以开展教学。再如,做练习题前,为了让学生养成好的审题习惯,我根据不同的题目编出不同的儿歌。在做计算题时“仔细抄,细心算,还要来验算”。在做解决问题时“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合理列算式,细心来计算,结果要检验,答题莫忘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自自然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二、运用儿歌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十分重要,它是学生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运用儿歌增添了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愿去学习数学知识。

在认识“时、分”教学中,我用一首儿歌谜语引入:

“小小骏马不停蹄, 日日夜夜不休息。 蹄声哒哒似战鼓, 提醒人们争朝夕”

短短一首儿歌,唤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如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时,我带领学生一起编儿歌:“教室是长方体,我们在它肚子里;书本长方体,学习不能近距离;魔方正方体,转转长智力,„„”在听儿歌编儿歌的热闹中,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与理解在加深,同时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

2 的兴趣。

三、运用儿歌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

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何突破重点,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并运用,是衡量教师每一节课的重要标准之一。如在教学 “认识﹥、﹤”时,讲清意义后,我和学生一起编儿歌,第一步:我指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一个大口朝前,一个尖尖朝前。于是得出“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同时配上手上动作,每个人伸出两只手,伸直食指和中指,自然形成“﹥”、“﹤”号,第二步:我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的“﹥”、“﹤”,得出“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学会运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 “认识方向”,这是在学生原有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学习用八个方向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学生在描述时有一定的困难,课堂上,在学生基本认识这八个方向后,师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诵儿歌: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左上西北、左下西南, 右上东北、右下东南”

枯燥无味的知识,在师生快乐的活动中,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既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

3 快乐。

四、运用儿歌

解决学习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是学生新旧认知矛盾的焦点。其实质是学生与教材之间较为突出的矛盾。它犹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往往成为教学活动的严重障碍,使学生在学习中“知难而退”,丧失信心,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运用儿歌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识记更加牢固,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退位减”时,学生往往会犯以下错误:该退位不带点,不退位带点,打点忘记减一,0带点不带点混淆。教学时先借助计数器直观操作,感知算理后,出示儿歌:“笔算减法不算难,先要看清够不够,够减你就直接减 ,不够你在前位点上点。头上有点别忘记,减时要少一,带点的0真奇怪,减时当9来对待”,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掌握德非常好,计算的正确率得到提高。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针对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钟面比较复杂的特点,出示这样一首儿歌:“小朋友,请记住,钟面大格十二个;大格之间五小格,一圈小格60个;时针走一大格一时,分针走一小格一分;时针过几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这首儿歌既使学生掌握了钟表知识,又培养了应用能力,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儿歌引入低年级数学课堂,不但适合于学生的心里特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第二篇:教学中怎样巧用儿歌辅助数学教学工作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觉得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抽象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解决数学学科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巧妙编制一些数学儿歌,能很好地突破这个难题。因为儿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读起来又朗朗上口,让他们备感亲切、生动,所以易学、易记。因此,一些脍炙人口的数学儿歌,更成为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份“智慧快餐”。

一、巧用儿歌——激励情绪养常规

人的学习与情绪有关。儿歌吟唱中,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谐的情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与情感熏陶,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养成良好的学习常规和习惯。

如当课堂铃声响起时,教室传来朗朗儿歌声:“铃声响,进课堂,学习用具放放好,静等老师来上课,比比哪个坐得好!”通过儿歌使学生明确上课的常规要求,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教师一进教室就可以开展教学。课中还可以用一些常规儿歌来强调要求,如:“小铅笔,手中拿,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端端正正写好字。”“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仔细听。边听边想动脑筋,认认真真学本领。”……在教学中,还可以用表扬儿歌、竞赛儿歌等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可以用儿歌及时表扬:“你真棒,你是我们的好榜样!”这样表面上似乎只是表扬某个学生,实质上是鼓励全班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巧用儿歌——突出重点促理解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计算等。如何把教学重点讲懂、讲深、讲透、讲活,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境界。教学实践表明,编成儿歌的基本概念不容易忘记,能使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巧妙运用数学儿歌,能够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实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教学多位数读写法时,编制读数儿歌:“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读数规则永牢记。”写数儿歌:“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无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对一些相关的数学概念不能很好地加以理解和区分,从而影响到他们对概念的掌握与运用。比如周长和面积、容积和体积等,一首简单的四句儿歌,如“长度一条线,面积一大片;体积占空间,容积算里面”,就能轻易地解决了相似概念之间的混淆问题。

如一年级数学儿歌:“开口朝前大于号,尖嘴朝前小于号,又平又直是等号,谁大谁小我知道。”一下子就形象地抓住了这几个符号的特点,学生很快就学会运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而且记忆时间长久,不容易忘记。又如:“时针走过数字几,表示时间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这首儿歌能很快地帮助学生掌握看钟面时间的方法。

再如,教学多位数除法的重点是掌握试商的方法,学会正确计算,可提高计算能力。因此,我编制了法则儿歌:“整数除法高位起,除数几位看几位。这位不够看下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要比除数小,不够商一零占位。”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时,编制儿歌:“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做9。”教师边吟诵边讲解,学生边吟诵边练习,很快抓住了本质,学得既轻松又实在。

三、巧用儿歌——分散难点助记忆

数学教材上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分散与突破,就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实践证明,在数学学习中,对于一些难以记忆、容易出错的教学难点,如果用编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总结并灵活运用,能够从最佳的角度切入难点,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识记更加牢固,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如初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重点是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如果编成儿歌进行记忆,效果非常好。如:“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十的朋友全记牢。”吟诵时再配上歌曲《小星星》的旋律,学生们非常喜欢。

再如,列方程解应用题不仅步骤多,而且算法特别,学生极易在设未知数、单位、符号等方面发生错误。通过编歌诀,学生能很快掌握学习的要领。歌诀为:“解答方程应用题,步骤要点要记清,读(题)想(意)设(x)列(式)解查答,解无单位等号齐。”分数除法中带分数除法是个难点,如果学习时,将学习的方法编成歌诀,可化难为易。歌诀为:“带分数除法要记清,一化(带分数化假分数)二倒(乘以倒数)三约分,四算五简第六套,书写规范要仔细。”如学习“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时,要求正确记忆大月和小月,开始比较困难,把它编成歌诀就很容易掌握了。歌诀为:“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又如教学植树、上楼、敲钟等间隔问题,关键在于弄清间距与棵数(层数、次数)的关系,而这一关键点正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为解决这个难点,可以编成歌诀:“小朋友,张开手,五只手指人人有,手指之间几个空,请你仔细瞅一瞅。”

四、巧用儿歌——总结方法提技能

在教学中,某些知识点、学习方法、策略等,如果采用传统的“告诉式”教学方法,过于平铺直叙,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而短小精悍的儿歌能把较为繁琐的内容浓缩总结为几句话,一些重要的策略方法全部囊括其中,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进一步消化与巩固,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比如,在教学“圆柱表面积”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更系统地理清、掌握知识的脉络,形成准确的知识结构,我把结语设计成如下儿歌:“圆柱表面积,计算真容易;先算侧面积,再加底面积;底面个数有差异,请你一定辨仔细;一般圆柱算两底,水桶无盖算一底;通风管,不算底,你说容易不容易。”学生记住了儿歌,便掌握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他们兴趣高涨,提高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混合运算,细心是关键,方法是重点。可归纳为:“混合运算要记牢,一读(题目)二看(符号)三思考(顺序),第四计算要仔细,第五检查不可少。”又如在“量角”的教学中,量角的方法有三个要点:(1)顶点对准中心;(2)0刻度线对准一条边;(3)看另一边在量角器的位置读数。读数中有个难点,即到底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为了强调量角的正确方法,我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要点编写歌诀:“中心对顶点,0刻度对边边,0刻度在右读内圈,0刻度在左读外圈。”

总之,儿歌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把儿歌引进课堂要做到适度而行效,儿歌也要做到严密而科学,使儿歌发挥真正的作用,让学生学得扎实灵活、轻松愉快。

第三篇:巧用“实际”抓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在常规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运用”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实际 抓好 教学

在常规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运用”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兴趣,促进知识迁移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我从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的来导入,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动手进行了实验,自学了课本,很快找到了理论依据,掌握了圆的特征。此时,我没有就此罢休,继续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做成了圆形,联系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

又如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把100公顷土地平均分给东风村1至5组村民耕种公不公平?把土地等分成5份,分别种上葱、姜、蒜、青菜、稻谷等合不合理?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熟知土地要根据人数多少来分,农作物要根据需求来播种,从而懂得了等分有时是不合理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新的分配方法,这样,自然就引出了“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内涵也不言而喻了。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

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

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

“体积”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入相等体积的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铁锁,另一杯里放入一个螺丝帽,让他们观察水平面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领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为物体挤占了一部分空间,铁锁占据空间大,水平面就上升得高,螺丝帽占据空间小,水面就上升得少,从而懂得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物体体积。这种实验的方法比教师简单叙述和学生机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

又如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容易忽视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这一条件,为排除障碍,我有意准备了几组不完全等底,不完全等高的空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实验,学生因为忽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结果得不到V=1/3sh。书上的结论错了吗?学生陷入深深的思索。通过分析、讨论、查找原因,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忽视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教学难点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不攻自破。

此外,我还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计算家里的水电费、存款利息、装修所需地板砖的块数等等。总之,凡有适宜的内容,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如此教学,可建立起学生的大众数学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益于学生内化知识。

三、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观察等式0.1=0.10=0.100,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再从右往左看,小数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等等。这样,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也只有让他们去表达,才能暴露思维过程中的缺陷。此时,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因势利导,给予点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几组算式,概括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这时可出示6÷2=(6×0)÷(2×0)=3这一式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学生很快发现2×0=0,而除数不能为零,原来总结的规律不严密,应补充条件“零除外”才完善。对于学生的发言,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

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情感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

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圆柱的特征。生1说:“圆柱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图形。”我当即赞扬他观察能力强。生2通过与同桌比较圆柱的高矮,发现了圆柱的高,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的发现真伟大。”生3想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验证上下底面相等的方法,我称赞他思维灵活,想象独特。当生4用手比划着提出“上下是两个相等的圆,四周一样粗的倾斜图形(指的是斜圆柱)是不是圆柱”的疑问时,我激动得握住他的手说:“你提的这个问题我都没有想到呢!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生5概括圆柱的高的定义时,出现了错误,脸羞得通红,我当即说:“虽然你答错了,但你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内化过程,需受教育者主动完成。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运用”数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特别是《新课标》说的“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因此,凡有适宜的内容,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如此教学,可建立起学生的大众数学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益于学生内化知识。 在评价学生的“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们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 教师要满怀爱心,用多维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孩子,用爱的评价来唤醒学生的爱。通过对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情感和创造力等的评价,激励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探讨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2、《教育学文摘》2012年5月

3、《吉林教育》2012年18期

第四篇:巧用电子白板,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摘要:根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种综合技术的应用入手,根据不同的内容,适当地使用电子白板,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交互式电子白板所具有的直观形象静动结合诸多优点,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巧用、妙用、善用、活用电教媒体,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更生动形象,更添活力,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子白板使用方式,电子白板,转变高效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标准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小学数学课教学,结合本人在小学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抓好小学数学课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梳理筛选式导入模块

在导入模块中,突出信息筛选,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利用白板的适时呈现、自由批注等特点,让学生在信息交流中学会处理信息、筛选信息,避免每节课的教学都从零开始,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比如:我在授《认识小数》时,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喜欢逛超市吗?昨天老师在超市逛了一圈,拍了一些照片。你们想看看老师都买了些什么吗?用白板出示图片,所选商品的价格不同,有些是整数,有些是小数。接着教师又提问:你能将这些标价牌上的分数分类吗?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分类。指定学生上台,用白板笔移动图片,将图片按整数和小数分成两类。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首先由生活中物品的价格入手,请同学们分一分类,从而引出小数。这其中,白板相对于其它教学媒体的优势也得到充分体现。因为,用白板出示图片、数据可以用白板笔自由移动。灵活的交互性,让学生能够很直观地将图片进行分类。就在这样的梳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分辨出整数与小数的不同。

二、自主探究式新知模块

自主探究,概括地说就是引导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教学。教师通过交互式白板为学习者构建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在情境中设置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并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后提出新问题、新想法。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导向和白板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进入积极的学习情感状态,提取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激发联想和想象,通过对浏览信息进行分析,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认识当前的新知识,加以归纳、整理,形成独特的见解。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知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展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比如,我在授《找规律》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六一节的时候,同学们一起设计一个有规律的联欢会场,咱们一起去看看。(白板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同桌相互说一说:你在这幅图里都看到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吗?它有什么规律?学生找出规律并反馈汇报:说说你的发现?(彩旗,拉花,灯笼、小朋友排列都是有规律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规律。根据发现的规律,你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吗?教师利用白板课件回放学生之前找到的每一组规律,然后小结这些规律都有什么共同点?(板书:一组一组重复的排列)

现代教学,提倡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自主发现。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一方面便于学生将知识在实际中广泛应用。此时白板的功能再次体现,不仅可以直接利用白板笔演示学生找规律,还能让其他同学明确看出,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进程的需要随意改进和变通事先准备的课件让课堂教学更为高效、生动和流畅。

三、动态呈现式展示模块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与电子通讯技术的输入输出设备,能够真正成为人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智能平台,这种及时响应交互,并能将生成的内容随时进行呈现、记录、调用的功能,为解决传统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缺陷、体现现代课堂的特色提供强大的工具。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常规教学,能够帮助教师与学生更好的关注学习内容,动态交流教学信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形成高效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学生思维过程,或者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从而达到概念的形成和逻辑思维能力锤炼的目的。无论是用传统的黑板,还是用PPT课件都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白板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教学《简单的排列》展示学生用“三个数组成两位数的方法”作业时,我巧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取得很好效果:(选取典型案例,展示学生作业)你们找到多少种摆法?(展示摆重复的作业)有一组同学有9种摆法,你们同意吗?几号和几号重复了,教师在作业纸上把重复的划掉,现在还剩几种?看来,在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注意什么呢?(不重复)教师板书:不重复(展示摆遗漏的作业)这个同学,他找到了几种摆法?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这个同学遗漏了几个?我们一起来帮他补充完整。那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还要注意什么?(不遗漏)师板书:不漏。刚才有一组同学摆的特别快,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摆的?(请摆好的这组同学汇报)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有顺序)同桌位相互说说这种方法。谁能和他们的摆法一样呢?为什么?(有顺序)同桌位相互说说这种方法。谁和他们的摆法一样呢?现在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白板演示摆的过程)师板书:交换位置、固定十位、固定个位其中之一。师:只有这样思考,才能不重复,不遗漏。继续展示学生作业,指名说是怎么想的。师板书:交换位置、固定十位、固定个位其中之一,同桌互相说这种方法。回顾这种方法。(白板演示)(若没有同学用固定个位的方法,可以现场启发学生,让学生利用白板课件上台拖动)现在你们知道用

1、

2、3这三个数组成几个两位数了吗?师生共同小结三个数组成两位数的方法。(固定个位,固定十位,位置交换)

从这一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到,在没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中,老师一般是通过演示,然后让学生完成后利用实物台展示。可是,这样汇报的过程,让听的同学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最终结果。同时,没能让汇报的学生展示出自己操作过程中的方法和思考。这主要是受到局限和实物展台呈现方式单一的局限。而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既能发挥课件的呈现优势,又可以将学生动态的制作过程运用录像功能进行展示,从而实现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进行以生为本、学情为本的高效教学。

总之,电子白板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实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巧用,妙用,善用,活用电教媒体,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更生动形象,更添活力,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吕世虎,王积建-《数学教育学报》-2005

3、《考试周刊》2012第十三期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程丛书》

第五篇:巧用动态资源 让数学课堂意外收获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中许多意外的收获往往源于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在现实的数学课堂中,经常会发生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答非所问”、“异想天开”、“节外生枝”、“插嘴”等等。面对课堂中的这些现象,如果我们能因势利导,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适时赞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并尝试解决问题,对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进行巧妙运用,就会使僵化、机械的教学走向真实、灵活,使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从而使数学课堂获得意外收获。

关键词:数学课堂 动态生成 灵活 意外收获

这几年,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校本研究,人们都在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也许人们有不同的见解,我认为:学生们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动态生成,精彩纷呈,那才是一节好课、有效课。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要有巧妙利用动态生成的意识准备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只要教师不是填鸭入式的教学,学生提出的问题、想出的方法等等都有可能呈现多样化,都有可能出乎教师的意料。这样,课堂就成了一个动态生成的所在。因此,无论老师课前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应该灵活地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学生的真实认知点上综合把握,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才能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倘若我们有了这样的意识与胸襟,我们就能够重视学生的“答非所问”、“异想天开”、“节外生枝”、“奇思怪想”,当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就能够勇敢面对、正确引导,使之成为动态的生成资源,课堂教学才能精彩纷呈。

二、教师要努力把“错误”巧妙演绎成动态资源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必然的、正常的,否则就不需要老师了。为此,必须允许学生犯错误!即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能采取呵斥、批评的办法,否则,就会使学生不敢去思考和发问,进而扼杀他们的探究、创新精神。此时,教师应当学会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营造数学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1.抓住“错点”、因势利导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正是学生真实的思维方式的暴露。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为师者不可轻易给学生的回答判“死刑”,应该鼓励学生,让学生说说“理由”,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理清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让学生在错中悟理,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使错误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

例如,我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可能性有大有小,我设计了“分组摸球”的活动——每个小组的袋子里有6个红球,2个绿球,小组活动完毕,各小组争着汇报活动情况,到最后一个小组汇报时,却出现了颇富戏剧性的局面:他们小组摸到绿球的次数反而比摸到红球的次数多,并且这组有个学生“坚决”不同意袋子里红球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更大。尽管事先已经考虑到有可能出现这种概率很小的情况,但当学生提到时,我还是免不了一愣。之后,我迅速调整了自己的上课思路:这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跳过去,不好!那怎样来引导呢?于是我和学生之间有了下面的一番对话:

师:那你认为谁对?

生:都对!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组也是通过摸球得出的结论。

师:他们5个小组的意见都是一致的。

生:我还是不同意(声音不高,但依然坚定)。 “啊?”同学们中间一阵喧哗。

师:这位同学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很了不起。说不定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呢?把你们小组的球拿过来,让你们这组同学再来摸几次。

这组同学连续摸了3次,结果摸到的都是红球多,摸到绿球少,这位同学又要求加摸了2次,结果还是摸到的红球多,绿球少。

师:说说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他们对的可能性大一些,但我好像也没错。 师:说得非常好!在红球多绿球少时,大多数情况下,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比摸到的绿球的可能性大,如果像你们小组的这种情况发生了,这是一种偶然现象。

师:谁能举出生活中发生的偶然的现象?

生:我们买彩票,中大奖就是一种非常偶然的现象。

生:我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是也是偶然的现象。

生:┅┅

遇到这种比较棘手的“错误”资源,我们只要处理得当,就会转化成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为“错误”而更显精彩! 又如,教学“根据一个乘法算式‘4×1=4’写出两个除法算式时,有的同学写出了1÷4=4,这显然是错的。而对学生来说从字面看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我就打了个比方:老师有一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了4个,一个怎么变成那么多个,你们比孙悟空还厉害呀!幸好猪八戒没来,不然就乐死了。”这样简单的一个比喻,没有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在笑声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地把它改正过来,为学生创新求知火花的点燃起着催化的作用,也使数学课堂显得格外精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 精心备课,善于总结,预测错误,驾驭课堂

事实上,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有些是教师能够预料到的。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可以事先预测出学生学习某知识时可能发生哪些错误,进而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错误,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轻松地驾驭课堂。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小数除法》中,学生在完成一道填空题:0.86÷0.12=7„„(

)时,大部分学生填的是“2”,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在备课时已经预测到了,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1) 余数2与除数0.12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填“2”是错误的; (2) 余数2与被除数0.86比,余数比被除数大,说明填“2”是错误的; (3) 验算:7×0.12+2≠0.86,说明填“2”是错误的。紧接着,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0倍,虽然商不变,但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2缩小100倍,得0.02. 这样处理,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既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二、捕捉、利用瞬间生成的资源。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往往会生成出许许多多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生成”中绽放精彩。

比如:我校马老师在教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后,在练习中安排了一组笔算题,其中有这样两道题:188÷

36、274÷54,当学生完成后,我挑了几题让其说说试商的方法,大部分学生都用刚学的“四舍五入法”,即把除数看作一个“整十数”进行试商,但这时仍有一位学生高举着小手不肯放下,马老师让她说了自己的想法。结果,她的想法是这样的:“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是除数的一半时,就在被除数的前第三位上商5”,不拘一格的想法显示了他不凡的想象力,马老师马上改变了原先计划,没有按照预设继续下边的练习,而是让全班同学思考他这种试商法的可行性,在她这种想法的刺激下,其它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到思考验证中„„通过多道题目的计算,这一伟大的“发现”得到了一致的认可,最后学生们竟然得出了“折半试商请用5”的简便而又高效的试商方法。整个学习过程,由于教师尊重学生个性,捕捉到的“价值不菲”的信息,对教学进程作了创意调整,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激活了所有学生的思维,迸发了他们集体智慧的火花,学生们学得主动、学得深刻,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从而出现了超越教学设计预设的新想法,课堂也因“生成”变得更丰富多彩。

三、抓住“插嘴” 资源,调整教学策略。

在如今这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插嘴”不是“乱”,而是一种“活”资源。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可以提供一片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我校王老师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预设上课时给孩子们提供插图,引导他们观察得出“9”的连加算式,并在此基础上引出“9”的乘法算式,最终得出“9的乘法口诀”。谁知,我刚出示课题就听到学生叫到:“老师我都会背9的乘法口诀了:一九得

九、二九十

八、„„”有不少同学也跟着背口诀。面对这一情景,我惊讶地问:“哪些同学会背9的口诀了?” 我看见一双双小手就像雨后春笋般地高高举了起来,几乎达到了100%,我在心底疑惑:这么熟练的背诵,是否真正理解呢?我高兴地说:“你们真聪明,老师还没教你们都会背8的乘法口诀了!那你们能用学具来验证一下口诀,看看你们背的口诀到底对不对吗”?学生一听来劲了,个个情绪激动,迫不急待。我就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用9个学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不一会儿,孩子们摆出了各种各样的漂亮图形。接下来的教学,孩子们根据自己摆的图形,很快真正地领悟了“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四、巧妙叫停“不良”资源。

由于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课堂中呈现出的生成也良莠不齐。当课堂中出现严重脱离学科的不文明的信息时,教师应善于叫停这些不良生成,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委婉拒绝。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让学生用刚学习的“可能”、“一定”、“不可能”来说说生活中的事,学生们精彩的表达博得了听课老师们的阵阵掌声。忽然,一个调皮的男生站起来大声地说:“女人可能是蹲着小便。”教室里顿时一片轰笑,这样的回答,我在课前是没有料到的,虽然他的回答是正确的,可面对那么多的听课老师和活泼调皮的孩子,如果我不及时地加以制止,也许接下来就会有更多的符合事实却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语言出现,这将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我在迟疑一下后,马上微笑着说:“你说的没错,不过在这么多人面前说这种话多么不文明呀,老师希望你做一个语言美的孩子,好吗?”该生红着脸点点头坐下了,几个想接茬的捣蛋生也立即安静了下来,教学又按课前预设顺利进行着。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不良信息以及不能凸显数学学科本位的生成,我们要及时、巧妙地叫停,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中的所有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理解能力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常常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对于课堂上的“节外生枝”,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给他们创造充分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智松,徐恤和编,《小学“生成性” 课堂的理论与实践》; 2. 翟新伟:《对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几点思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少先队入队老队员发言下一篇:少先队活动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