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化学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2022-10-10

大气污染化学反应参考文献

[1]吴昭烨.梅雨期无锡太湖北岸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研究[D].导师:刘端阳;赵天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2.

[2]程娜娜.典型化工园区VOCs排放特征、臭氧影响机制及污染溯源研究[D].导师:李伟.浙江大学,2022.

[3]曾庆存,吴琳.大气污染的最优调控与污染源反演问题Ⅲ:双重订正迭代反演求排放源法[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2,(02):253-255.

[4]张剑.不同大气污染条件下气溶胶的来源及单颗粒的老化机制研究[D].导师:李卫军.浙江大学,2021.

[5]顾钦子.物理沉降及化学反应情况下的污染源逆向辨识[D].导师:翟志强;薛雨.大连理工大学,2021.

[6]曲雅微.大气细颗粒物与臭氧的垂直结构和相互作用研究[D].导师:王体健;谢旻.南京大学,2020.

[7]沈建东,严仁嫦,陈超,许凯儿,叶辉,杨乐,林旭,朱英俊,王蕴赟,王昂,汤晨悦,张菁,张天,郭军,赵佳佳,李波,金嘉佳,何纪平,张海洋,姚晗.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复旦大学.2016杭州G20峰会期间空气质量评估[Z].项目立项编号:20160533B83.鉴定单位:杭州市生态环境局.鉴定日期:2020-08-10

[8]马超群.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大气化学资料同化技术研究[D].导师:伍荣生;王体健.南京大学,2020.

[9]汪兵.中国东部地区大气污染特征与机制研究[D].导师:刘玉芝.兰州大学,2020.

[10]闫晓琳.东北亚SO_2和NO_2浓度时空变化遥感监测[D].导师:袁金国.河北师范大学,2020.

[11]于心怡,蓝艳,黄一彦,刘妍妮.借鉴韩国治霾新政加强我国对柴油车的管理[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04):82-86.

[12]陕萱.西安碑林区:强力推进燃气锅炉低氮改造[J].中国环境监察,2019,(07):77-78.

[13]齐安安.兰州市环境空气中VOCs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D].导师:周围;周小平.西北师范大学,2019.

[14]苏佳,黄光球,陆秋琴.化学反应Petri网的大气复合污染损害度评价模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02):215-223.

[15]赵秋月,李荔,李慧鹏.国内外近地面臭氧污染研究进展[J].环境科技,2018,(05):72-76.

[16]单丞斌,金亮.环境空气氮氧化物自动监测仪器的维修方法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17):120-121.

[17]蒋明,李博,李天国,湛方栋,何永美.HSC化学热力学计算程序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化工设计通讯,2018,(06):156+160.

[18]邓媛元,李晶,李亚琦,吴蓉蓉,谢绍东.成都双流夏秋季环境空气中VOCs污染特征[J].环境科学,2018,(12):5323-5333.

[19]宗晓东.VOCs治理技术综述[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8,(05):94-96.

[20]肖伟,何友江,孟凡,徐峻,刘世杰,杨小阳.空气质量模型中大气化学机理的发展与比较[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01):12-22.

大气污染化学反应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赵强.等离子体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09):113-115.

[22]阎杰,谢军,宋丽华,杨丽,舒新前.大气复合污染物及颗粒物间的多相反应对雾霾影响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7,(09):1779-1782.

[23]李素文,牟福生,施瑞瑞,韦民红.获取大气颗粒物消光系数的差分吸收光谱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06):1930-1933.

[24]何翔.大气颗粒物表面非均相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显微红外研究[D].导师:张韫宏.北京理工大学,2017.

[25]余飞.郑州市大气典型污染过程研究[D].导师:唐孝炎;张瑞芹.郑州大学,2017.

[26].煤烟型大气污染[J].能源与节能,2017,(03):152.

[27]罗财红,蒋昌潭,张灿,刘姣姣,叶堤,谯捷,王启秀,黄勇,李灵,张君,杨海蓉,黄伟,周隐,刘伟.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重庆冀华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主城区空气质量预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Z].项目立项编号:环科字2015第7号.鉴定单位:重庆市换进保护局.鉴定日期:2016-12-16

[28]代东决,刘卫,张驹,岳贵明.都江堰市城区PM_(2.5),PM_(10),SO_2,NO_2,CO,O_3浓度变化特征[J].环境科技,2016,(06):61-65.

[29]陈建民,耿福海,李莉,付洪波,叶兴南,许建明,贺千山,黄成,乔利平,安静宇.复旦大学,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中心;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超大城市大气重霾污染形成机制及其关键调控技术研究[Z].项目立项编号:21190053.鉴定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鉴定日期:2016-12-13

[30]戚永宜.碱回收炉烟气NO_x排放面临的问题[J].中国造纸,2016,(10):53-58.

[31]陈立松,潘峰,何晓翠,杨正蓉.硅金粉在SCR烟气脱硝催化剂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化工,2016,(19):37-39.

[32]方陵生.车辆减排[J].世界科学,2016,(09):65.

[33]王占山,李云婷,孙峰,张大伟,邱启鸿,孙乃迪,潘丽波.烟花爆竹燃放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6,(04):15-21.

[34]朱鹏.几类含氟氯取代酯在大气中降解反应微观机理的理论研究[D].导师:刘靖尧.吉林大学,2016.

[35]陈瑛.杭州余杭地区环境空气高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05):176-181.

[36]徐文涛.微波催化转化NO及微波效应的研究[D].导师:周继承.湘潭大学,2016.

[37]林传栋.非平衡燃烧现象的离散玻尔兹曼方法研究[D].导师:李英骏;许爱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

[38]陈炫,杨加赢,张安平,刘厚凤,孙建强,刘姣玉,孟凡.大气中过氧化氢的生成、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研究,2016,(03):334-342.

[39]张恒,李瑛,颜小禹,陈捷,赖立践.H_2O_2/Ca(OH)_2浆液同时脱硫脱硝的热力学研究[J].工业加热,2015,(06):38-39+43.

[40]戴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呈现紧迫性[J].节能与环保,2015,(11):42-43.

大气污染化学反应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程省.10月1日起 北京开征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5,(11):52-53.

[42]李骊.广州市大气污染、气象与逐日人群死亡数的关系研究[D].导师:欧春泉.南方医科大学,2015.

[43]徐政.华南典型地区大气反应性氮氧化物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大气转化过程的研究[D].导师:王韬;王文兴.山东大学,2015.

[44]刘泽常,李娜,侯鲁健,吕波.济南市环境空气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及关键活性组分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5,(02):873-877.

[45]马英.基于车联网的3G远程车载尾气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6):81-85.

[46]郝卓莉.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与城市绿化[J].科技资讯,2014,(08):133.

[47]吴文彬,彭莉.环境污染和化学实验思考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18):91.

[48]刘慧,鲁斌.鸡西市酸雨分析[J].黑龙江气象,2013,(02):28-29.

[49]邵敏,董东.我国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与控制[J].环境保护,2013,(05):25-28.

[50]王倩,陈长虹,王红丽,周敏,楼晟荣,乔利平,黄成,李莉,苏雷燕,牟莹莹,陈宜然,陈明华.上海市秋季大气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贡献及来源研究[J].环境科学,2013,(02):424-433.

[51].历史[J].新产经,2012,(12):14-15.

[52]谢旻,王体健,江飞,李树,蔡彦枫,庄炳亮.区域空气质量模拟中查表法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2012,(05):1409-1417.

[53]孙家仁,许振成,刘煜,彭晓春,陈来国,李海燕,陶俊,林泽健.气候变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1,(06):805-814.

[54]孙翠红,许保恩,张斌,刘迎,魏青,于宏伟,郧海丽,吕立强,曾艳丽.石家庄学院.与城市空气污染相关的小分子反应活性的研究[Z].项目立项编号:101241113.鉴定单位.鉴定日期:

[55]曾艳丽,张雪英,李晓艳,孟令鹏,许保恩,吉丽婷,朱敏,郝静,苏玲.河北师范大学.城市光化学烟雾和酸雾形成中瞬变物种的产生及其化学反应[Z].项目立项编号:2007123.鉴定单位:河北省教育厅.鉴定日期:2011-10-26

[56]白莹.缙云山气溶胶粒子质量浓度和水溶性离子特征研究[D].导师:王建力.西南大学,2011.

[57]张引弟.乙烯火焰反应动力学简化模型及烟黑生成模拟研究[D].导师:周怀春.华中科技大学,2011.

[58]李成林,崔书克,贾晶,乔旭宁,贾涛,杨迅周,郝民杰,张淼,韩琳,刘成藏,杨永菊,田保慧.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基于MODIS数据的河南省气溶胶光学厚度研究[Z].项目立项编号:092300410171.鉴定单位: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日期:2010-12-20

[59]罗跃辉,王菊香,刘洁,翁璐.化学法处理大批量导弹液体推进剂废液废水[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0,(05):591-594.

[60]王红丽,陈长虹,黄成,李莉,程真,陈明华,郑晓红.上海市城区春节和拔逡弧苯谄诩浯笃臃⑿杂谢锏淖槌商卣鱗J].环境科学学报,2010,(09):1749-1757.

[61]林立.含硝酸盐混合气溶胶与SO_2非均相反应的实验室模拟研究[D].导师:陈建民.复旦大学,2010.

[62]刘斌.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09,(08):185-187.

[63]李建权,沈成银,王玉杰,王鸿梅,韩海燕,郑培超,徐国华,储焰南.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实时在线化学电离质谱测量方法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8,(05):363-368.

[64]杨雅琴.青岛大气氮化学污染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模拟研究[D].导师:高会旺.中国海洋大学,2008.

[65]韩素芹,李培彦,李向津,孙玫玲.天津市近地层PM_(2.5)的垂直分布特征[J].生态环境,2008,(03):975-979.

[66]杨磊.几类与大气污染相关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D].导师:刘靖尧;李泽生;唐敖庆.吉林大学,2008.

[67]尹鸿鸣,S.H.Kable.大气污染物甲醛光解离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8,(01):69-73.

[68]陈璐.自然环境因素对藏品的危害和控制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1):49.

[69]安俊琳.北京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导师:申双和;王跃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

[70]孙家娟,刘彬,尚永辉,朱建勇.等离子体技术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分析计量,2006,(01):65-67.

[71]马在平,黄继忠,张洪.云冈石窟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化学风化及相关文物病害研究[J].中国岩溶,2005,(01):73-78+84.

[72]李海涛.汽车,不能漠视"环境保护问题"[J].安全与健康,2004,(20):7.

[73]安俊琳,李昕,王跃思,石立庆,胡非,徐永福.北京夏季O_3日变化及通量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03):413-419.

[74]谢铭,李济吾.等离子体在大气污染控制中应用进展[J].环境科学动态,2003,(03):1-3.

[75]亚信.蜂窝陶瓷受宠环保市场[J].建材工业信息,2002,(01):19.

[76]肖辉林.大气氮沉降对森林土壤酸化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1,(04):111-116.

[77]章智.汽车用燃料电池[J].上海节能,2000,(Z6):38.

[78]贺永宁,武宇红,袁战恒,武明堂.PdCl_2对TiO_2氧传感器响应特性的影响[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0,(04):31-33.

[79]李心清,秦大河,周会.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冰芯中生物有机酸记录及其与南北极地区的差异[J].科学通报,2000,(13):1419-1423.

[80]李信德.大气污染化学初探[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9,(02):11-13.

[81]何矿林,付乐虞,陈德文,徐广智,李奉延,李津蕊.氮氧化物火花放电化学反应的激光磁共振(LMR)研究[J].波谱学杂志,1996,(06):577-582.

[82]殷骏.40例儿童被动吸入氯气中毒临床分析[J].职业医学,1995,(06):35.

[83]王文.精细陶瓷材料前景广阔[J].科技信息,1995,(01):11.

[84]蔡俊修,陈笃慧,万惠霖.控制大气污染用的蜂窝陶瓷材料[J].硅酸盐学报,1994,(05):458-469.

[85]李奉延

,何矿林

,刘祝安

,李津蕊

,龚本智

,何勇

,刘煜炎

,陈扬骎.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分子光谱的激光磁共振方法研究[J].量子电子学,1992,(S1):72-73.

[86]韩玉麟.汽车废气的产生及控制方法的探讨[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1992,(01):9-13.

[87]杨绍晋,杨亦男,陈冰如.中子活化技术在大气污染研究中的应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0,(02):114-117.

[88]金凤岭,赵继红,赵承杰.第二代城市大气污染数学模式——模式结构及其性能评价[J].新疆环境保护,1988,(04):30-38.

[89]徐世珍.威胁森林的酸雨[J].云南林业,1988,(04):23.

[90]高士祥,杨文襄,徐晓白.菲涂在颗粒物上与NO_2的反应[J].应用化学,1988,(03):32-38.

[91]徐国义.环境系统工程定量分析和优化决策方法研究[J].应用化学,1984,(03):82-83.

[92]王增恩.浅谈电碳生产的消烟除尘[J].碳素,1984,(01):25-31+18.

[93]藤井徹.光化学烟雾的发生机制[J].气象科技,1984,(01):46-47.

[94]蔡嘉琪.除尘设备的选择与使用[J].四川环境,1982,(04):57-61.

[95]顾其祥.大气污染与烟囱高度[J].医药设计,1981,(03):32-34+49.

[96]罗祖波,许乃瑜,李育琴,沈允贞.用化学发光方法研究聚烯烃的氧化降解[J].老化通讯,1980,(03):1-9.

[97]陈宗良.大气污染化学[J].自然杂志,1980,(02):42-45.

[98].采用探测气球研究大气污染[J].环境保护,1978,(05):18.

[99].大气污染和肺[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卫生学分册),1975,(05):259-262.

[100]范国宝.催化剂和催化反应器[J].国外汽车,1974,(06):14-2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写作训练作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校园网络安全防御方法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