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教师师德论文参考文献

2022-11-02

我国大学教师师德参考文献

[1]朱晓宏,景莉.基于师生交往视域理解大学教师的为师之道[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09):11-15.

[2]陈精珠.“一核二维三递进”师德师风建设模式建构路径探究——以开放大学体系为例[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52-156.

[3]何军龙.新时代某地方高校教职工激励制度改革研究[D].导师:谢朝阳;刘钾.北方工业大学,2022.

[4]邓凡,陈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教师评价政策的回顾与审思——基于Nvivo11的政策文本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03):40-48.

[5]谢轩.高校首聘期考核对青年教师发展的影响[D].导师:刘晓敏.上海师范大学,2022.

[6]李文佳,余飞.音乐教育实习体系构建研究——评《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J].中国高校科技,2022,(04):111.

[7]岳新坡,史晓阳.师范类专业认证视域下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学校体育分会)[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22:19-21.

[8]苏小波,岳新坡.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解析与思考——兼论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方向[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学校体育分会)[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逵蒲аЩ?,2022:704-706.

[9]李铁.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课程标准解读及探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学校体育分会)[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22:130-132.

[10]梁艳.中小学体育教师政策内容量化研究——基于政策工具和教育发展的双重视角[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学校体育分会)[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22:840-841.

[11]厉佳佳.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构建[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学校体育分会)[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22:950-952.

[12]徐岚,李琳.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内涵建构与实施——基于中美比较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55-67.

[13]张巾帼.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教学信念的生成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22,(03):96-102.

[14]曾妮,班建武.世界一流大学教师伦理规范的特点及其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22,(02):12-14.

[15].主持人语 树立崇高师德 涵养优良师风[J].大学,2021,(34):1.

[16]宋娟.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D].导师:吴瑛.上海体育学院,2021.

[17]孙硕.立德树人视域下河北省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优化研究[D].导师:王向东.燕山大学,2021.

[18]田野.学校工作环境对中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研究[D].导师:洪早清.华中师范大学,2021.

[19]胡晓霞.基于跨学科视角的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D].导师:张廷艳.西南大学,2021.

[20]焦烈,郑勇.新时代高素质大学教师发展的困境与突破——基于“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178-184.

我国大学教师师德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孔亚.新时代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导师:张奎明.曲阜师范大学,2020.

[22]郭晶晶.民办高校人才流失问题及治理对策[D].导师:赵维良.辽宁师范大学,2020.

[23]赵骊俊.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研究[D].导师:郑兵;Chang Baorong.延安大学,2020.

[24]朱豆豆.新时代背景下师范生师德教育课程构建研究[D].导师:闫建璋.山西师范大学,2020.

[25]谢晨霞.大学科研育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导师:刘在洲.长江大学,2020.

[26]郭宏霞.基于扎根理论的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特征研究[D].导师:李海伟;刘彦平.山西师范大学,2020.

[27]申璐.中小学师德问责的深入探索:问题、归因与策略研究[D].导师:宋晔.河南师范大学,2020.

[28]王舒艺.黑龙江省H大学教师流失问题研究[D].导师:丁哲学.哈尔滨理工大学,2020.

[29]杨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于教师专业伦理认同感的调查研究[D].导师:朱炜.上海师范大学,2020.

[30]孙鹏.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研究[D].导师:贾秀芬;吴松强.华东政法大学,2019.

[31]朱旭.以习近平思想为引领,构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J].大学教育,2019,(12):169-172.

[32]孙明.新时代下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智库时代,2019,(28):76+78.

[33]李阳,徐丽丽,侯阿临,王红梅,王宏志,刘丽伟.高校创新创业背景下青年教师发展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06):243-247.

[34]潘晨聪.上海中医药大学:传承医者名家师德,铸魂岐黄仁心仁术[J].上海教育,2019,(16):42.

[35]郑家娜.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5):18-20.

[36]王霄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80后”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导师:崔海今;雷丽霞.延边大学,2019.

[37]尹珍.美国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评价研究[D].导师:王健.华中师范大学,2019.

[38]李静.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下高师院校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导师:彭宁.南宁师范大学,2019.

[39]姚文,叶心明,陈林华.基于学生视角的研究生导师师德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9,(10):10-13.

[40]李波.弘师德,德育人——浅谈如何帮助学生成为有德行的人[J].新课程(中学),2019,(03):236.

我国大学教师师德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姜镕泽.大学中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经济师,2019,(03):189-190.

[42]毛世帅.美国高校师德考核内容及启示[J].吉林教育,2019,(Z1):23-25.

[43]王洪亭.“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观照与形塑[J].当代体育科技,2018,(33):115-117.

[44]周洪宇.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 完善教师队伍保障机制[J].教育家,2018,(41):25.

[45]江雨桥,缪美芹,于涛,林雅静.应当重视中国传统教育伦理的当代价值——中国特色教师道德话语体系全国高端学术研讨会在沪、京召开[J].教育伦理研究,2018,(00):414-423.

[46]李明珠.杨昕巍:戏剧应强力观照现实生活[J].艺术教育,2018,(19):18-19.

[47].从“免费”到“公费”,师范教育走进新时代[J].大学(研究版),2018,(Z1):135-136.

[48]李洋.新时代中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导师:眭国荣.南京工业大学,2018.

[49]马琨.国际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与实践[J].中国教师,2018,(03):46-49.

[50]王瑜.高水平民办大学师德建设宣传工作的有效途径[J].吉林教育,2018,(Z1):51-54.

[51]杨丽娜,杨迪,张德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7,(S1):22-26.

[52]吴星南.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师培训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縖D].导师:朱颜杰.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53]易闰琳.小教在校生的教师专业理念认同度研究[D].导师:李振玉.海南师范大学,2017.

[54]吴卓蔓.中学新入职青年教师师德问题及提升研究[D].导师:王茂胜.华中师范大学,2017.

[55]王桂芳.构建优良师德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6,(36):158-159.

[56]王宁.陕西独立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问题研究[D].导师:杜向民.长安大学,2016.

[57]佀黎明,张宗建.社会转型期师范类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问题及解决路径[J].山东工会论坛,2016,(05):31-33.

[58]甘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视域中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D].导师:秦在东.华中师范大学,2016.

[59]殷琳莉.初中新入职英语教师的教师品性调查研究[D].导师:苏勇;王明霞.鲁东大学,2016.

[60]韩孜瑶.个人修养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D].导师:薛晓萍.河北科技大学,2015.

[61]郭明俊.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路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7):17-18.

[62]苏美莉.高师院校师范生师德素养现状的社会学调查[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108-109.

[63]邵萍.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现状与优化研究[D].导师:张志勇.山东师范大学,2015.

[64]陈聪.政府、学校、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导师:卫建国.山西师范大学,2015.

[65]马志敏.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04):242-243.

[66]于娟娟.综合性大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研究[D].导师:马仁杰;何新敏.安徽大学,2014.

[67]王瑜.民办大学师德建设宣传工作的有效途径——以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为例[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01):81-84.

[68]柴跃晶.课程设置视角下我国师范生的师德教育问题研究[D].导师:赵爽.沈阳师范大学,2014.

[69]贾丽媛.加强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策略探究[J].才智,2013,(34):104.

[70]王戈,杨焕文,罗以贵,刘彦中.农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策略——以云南农业大学利用社会服务平台培养青年教师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80-84.

[71]夏青.民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导师:张永红.西南大学,2013.

[72].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J].中小学德育,2013,(09):4-5.

[73]陈燕.德为人先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杨叔子院士访谈录[J].高校教育管理,2013,(05):1-4+9.

[74]罗亮亮.大学教师道德风险的生成与治理研究[D].导师:杜向民.长安大学,2013.

[75]周华.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视角下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导师:吴伦敦.华中师范大学,2013.

[76]曲航宇.阅读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升之作用研究[D].导师:卫建国.山西师范大学,2013.

[77]谢丽丽.高校师生关系满意度研究[D].导师:彭志武.江西财经大学,2012.

[78]胡弼成,杨维,李姝辄.论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J].现代教育科学,2012,(05):24-27.

[79]胡弼成,陈小伟,李姝辄.大学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1,(00):101-108.

[80]谢正发.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D].导师:孙梦云.中南大学,2011.

[81]田爱丽.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0-12.

[82]赵宝刚.我国大学教师师德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1):44.

[83]周一,熊建辉.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保障——访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上)[J].世界教育信息,2010,(06):12-16.

[84]邹婷.面向基础教育的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通识课程体系研究[D].导师:田振军.陕西师范大学,2010.

[85]屠火明.地方大学师德建设研究[D].导师:戴钢书.电子科技大学,2010.

[86]王小琦.浅谈工科大学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37-40.

[87]黄吴静.当前我国高校师德问题及对策[D].导师:何祥林.华中师范大学,2009.

[88]张正,官坤祥,李震华,黄永.浅谈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04):311-312.

[89]孙泽文.也论大学教师的师德素质与知识和能力结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03):43-47.

[90]胥兴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思考[D].导师:潘佳铭.西南大学,2008.

[91]迟春霞.医学生眼中的师德——北京大学医学部师德调研报告[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02):14-17.

[92]曹玉萍.张亚林教授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11):772.

[93]王丹平.美国大学教师职业精神的特点及其启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51-54.

[94]韩延明.摭论大学教师的“师道”与“师德”[J].中国德育,2007,(04):8-12.

[95]杨宏伟.论当前高校教师评价不当对师德建设的负面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2):106-108.

[96]温少华.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导师:安鸿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97]戴春华.21世纪初中化学教师素质初步研究[D].导师:吴星.扬州大学,2004.

[98]金纪玲,邬淑红.强化大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实现“十六大”奋斗目标的重要环节[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01):48-49.

[99]康海玲.关于培养本科学历小学语文教师的策略研究[D].导师:辜也平.福建师范大学,2002.

[100]李存俊,罗明东.亟待加强大学教师的师德规范建设[J].云南师范大аП?(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2):4-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完善我国失业保险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我国离婚理由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