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芦笙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2022-09-09

苗族芦笙艺术参考文献

[1]申玉晶.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视野中贵州苗族芦笙音乐探析与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2,(04):76-80.

[2]吴慧敏,陈玉凤,康乐,覃平娜.荔波县芦笙舞生存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22,(01):93-98.

[3]王洁.桂西北苗族民间舞蹈艺术特征差异性研究[J].戏剧之家,2022,(01):134-135.

[4]胡永超,刘洪波.苗族芦笙艺术的文化特色分析[J].艺术品鉴,2021,(29):6-7.

[5]郭倩.川南苗族芦笙舞及其传承研究[J].尚舞,2021,(19):74-75.

[6]李天予.论苗族芦笙文化的教育功能[J].大观(论坛),2021,(06):106-107.

[7]安江宁.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体育文化及其传承发展研究[D].导师:蒋东升.广西民族大学,2021.

[8]宋云青,蒋琦妍.生态视域下川苗芦笙文化资源保护和发展[J].今古文创,2021,(01):42-43.

[9]赵春.浅谈昭通苗族芦笙文化的艺术特色与保护[J].民族音乐,2020,(04):87-89.

[10]李飞锐.新媒体环境下民间舞蹈的传承——评《新媒体舞蹈概论》[J].新闻与写作,2020,(08):113.

[11]黄妥.川南苗族芦笙舞的传承与思考[J].尚舞,2020,(08):96-97.

[12]凌子岚.广西隆林苗族芦笙舞在地方小学的传承现状研究[D].导师:孙亮.广西师范大学,2020.

[13]向子莲.黔东南舟溪苗族芦笙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导师:李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0.

[14]甘甜.贵州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手法[D].导师:刘毅;周强.贵州民族大学,2020.

[15]谭真宜.中国民族艺术的困境与出路——以苗族芦笙艺术为例[J].国际公关,2020,(05):185+187.

[16]马昌群,刘淑娟.苗族芦笙舞《蒙待央》艺术特色研究[J].戏剧之家,2020,(13):110-111.

[17]段丽.管窥概貌——读《芦笙乐谭》[J].艺术评鉴,2019,(16):179-180.

[18]韦运菊.贵州省丹寨苗族“锦鸡舞”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导师:王瑛.贵州师范大学,2019.

[19]李焕臣.贵州省关岭苗族芦笙舞艺术形式探析[J].西部皮革,2019,(06):151.

[20]周民震,黄准.满山葡萄红艳艳[J].歌海,2018,(05):151.

苗族芦笙艺术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孙健.广西苗族芦笙舞的社会功能与舞蹈技术性分析——以百色市隆林县各苗族支系为例[J].大众文艺,2017,(24):22-23.

[22]田玲.苗族芦笙舞《笙生不息,代代相传》创作谈[J].大众文艺,2017,(22):36-37.

[23]余佳.苗族芦笙的文化内涵与器乐艺术传承[J].艺术品鉴,2017,(07):103.

[24]李钎钎.云南苗族芦笙舞进入高校教学的实践探析[D].导师:袁蓉.云南艺术学院,2017.

[25]苏世奇,李晓艳.乡村记忆与文化重构——六盘水青林乡海发村芦笙艺术节个案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7,(02):94-96.

[26]刘燕.改编与创作:苗族舞蹈舞台艺术初建之探索[D].导师:刘青弋.北京舞蹈学院,2017.

[27]徐雅雯.湖南靖州苗族“芦笙舞”文化研究[D].导师:黄明珠.福建师范大学,2017.

[28]张润松.浅谈芦笙艺术的传承[J].长江丛刊,2017,(08):17.

[29]蒲发强.苗族芦笙文化的属性和传承与保护[J].民族音乐,2017,(01):40-42.

[30]胡琼.贵州苗族芦笙舞蹈的艺术文化[J].中外企业家,2016,(32):263-264.

[31]张茹茵.苗族芦笙艺术的表现形态及社会功能[J].中国民族博览,2016,(02):139-140.

[32]曾智晖.浅谈广西融水苗族芦笙舞艺术特色与传承发展[J].音乐时空,2015,(18):40-41.

[33]张芷瑜,谭勇.夜郎乐舞遗珍:川南苗族芦笙舞的当代视域——以珙县罗渡苗族乡为例[J].四川戏剧,2015,(07):97-100.

[34]方敏,孟俊男.湖南靖州苗族“芦笙舞”的艺术特征[J].艺海,2015,(01):107-110.

[35]李军.纳雍县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调查研究[D].导师:曾晓进.贵州师范大学,2014.

[36]洪启星.贵州省苗族芦笙舞的调查研究[D].导师:曾晓进.贵州师范大学,2014.

[37]臧璐.促进贵州省国家级非遗苗族芦笙舞的传承与发展策略[J].音乐时空,2014,(04):101+105.

[38]唐益萍.跳起长衫龙 六畜五谷丰[J].当代贵州,2013,(14):45.

[39]文毅,李孝梅.贵州苗族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研究——以贵州苗族芦笙文化为例[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3,(01):60-64+148-149.

[40]张坤.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下)——以贵州黔东南区苗族芦笙音乐文化为例[J].黄河之声,2013,(02):95-96.

苗族芦笙艺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张坤.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上)——以贵州黔东南区苗族芦笙音乐文化为例[J].黄河之声,2012,(24):75-76.

[42]王绍帅,张钢,吴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芦笙制作技艺[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03):2.

[43]吴启寿.浅谈苗族芦笙艺术的文化特点[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2,(01):137-140+150.

[44]欧光艳.浅析贵州苗族原生态舞蹈“锦鸡舞”的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2011,(14):160-161.

[45]阿土.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舞(滚山珠)[J].贵州民族研究,2010,(05):127.

[46]田联韬.芦笙是什么?——评杨方刚《芦笙乐谭》[J].中国音乐,2010,(04):20-22+71+2+4-5.

[47]晓临.后山“六月六”摇钱树苗寨风情节[J].文史天地,2008,(08):73-75.

[48]东旻.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导师:胡绍华.中央民族大学,2007.

[49]韦祖雄.如何保护和传承苗族民间锦鸡芦笙艺术[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5):69+77.

[50]吴治清.苗族芦笙文化刍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02):62-65.

[51]农峰.芦笙声声脆——谈广西融水苗族芦笙[J].中国音乐,1992,(02):8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三生教育法制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