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颈椎关节解剖学论文参考文献

2022-10-26

经颈椎关节解剖学论文参考文献

[1]翁汭,叶林强,姚珍松,李文超,许岳荣,崔健超,梁德,江晓兵,易生辉,黄学成.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对颈椎间盘纤维环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2,(02):149-159.

[2]刘盼.肌肉电刺激训练对步枪射击运动员颈椎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的影响研究[D].导师:史衍.首都体育学院,2021.

[3]冯会梅,王星,马渊,李筱贺,李志军,张少杰.成人颈椎关节突区域微结构与微有限元力学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07):511-515.

[4]和雨洁,张少杰,李志军,李筱贺,王海燕,王星,许阳阳,高明杰,李琨,戴丽娜.4-6岁儿童下颈椎关节突关节的三维数字化形态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8):4558-4563.

[5]古丽.武术疗法对颈椎活动受限的实验研究[D].导师:刘红.山西大学,2019.

[6]徐庆平.颈椎小关节矢状化与颈椎小关节退变和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D].导师:徐聪.南昌大学,2019.

[7]付佳斌.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与汉族青少年颈椎关节突关节和钩突的三维数字化发育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导师:蒋电明.重庆医科大学,2018.

[8]郑立建.椎动脉V2段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D].导师:佟小光.天津医科大学,2017.

[9]余成诚,郝定均.下颈椎关节脱位治疗进展[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5,(03):269-272.

[10]吴茂文,张柏林,李静,刘文艳,翟放鸣,任婕,郭智.天津市第一医院.定位定向顶提正椎手法对椎-基底动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Z].项目立项编号:13171.鉴定单位: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鉴定日期:2015-05-10

[11]郑伟龙,李林安,王世斌,王志勇,史念珂,雪原.基于约束关系的下颈椎运动测量新方法[J].实验力学,2015,(02):142-150.

[12]崔吉正,耿祝生,赵志斌,章云海,许新堂,谢礼平,雷玲,张小宝,刘乃和,徐德明,朱品,武勇.经颈椎关节突滑膜注药治疗颈肩痛神经形态解剖学机制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03):217-219+223.

[13]郭振海.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卧位曲度多角度脊柱保健手法治疗颈椎病[Z].项目立项编号:201601028.鉴定单位.鉴定日期:

[14]周鹏.颈性眩晕的解剖基础及其在眩晕病因诊断中的应用[D].导师:赵振美;刘树伟.泰山医学院,2013.

[15]梅唯奇,朱红华,郑正涛.头颈前屈和后伸运动中胸锁乳突肌作用的肌电图测定和力学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2):1158-1159.

[16]YEMENG CHEN(陈业孟).挥鞭样损伤相关疾患经筋辨证探索与中医症、证分布特点研究[D].导师:王天芳.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7]陈?.新型颈椎牵引复位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初步应用[D].导师:靳安民.南方医科大学,2012.

[18]赵刘军,徐荣明,马维虎,刘观燚,蒋伟宇,华群,夏华杰,王国平,胡勇,孙韶华,顾勇杰,许楠剑,林华杰,赵红勇.宁波市第六医院.三种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植入方法的解剖学及影像学比较研究[Z].项目立项编号:2010A610067.鉴定单位:宁波市江东区科技局.鉴定日期:2011-12-16

[19]卢海波.成人下颈椎关节突关节螺旋CT测量及临床意义[D].导师:吴强.汕头大学,2010.

[20]夏武宪,张雁儒,孟庆军.颈椎病发生的颈交感干及颈神经后支的解剖学因素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1):1735-1738.

经颈椎关节解剖学期刊参考文献

[21]焦云龙.JeRP治疗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的相关研究[D].导师:尹庆水.南方医科大学,2009.

[22]王晖,李云峰,何建新,陆坚,王劼.大鼠背根节细胞分支投射至颈椎关节突关节囊和肩关节囊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04):3-5.

[23]王晖,李云峰,何建新,陆坚,王劼.大鼠背根节细胞分支投射至颈椎关节突关节囊和肩关节囊的解剖学研究[J].医学综述,2008,(01):147-149.

[24]徐荣明,刘观燚,马维虎,冯乐玲,阮永平,孙韶华,黄雷,应江炜,蒋伟宇,冯建翔,胡勇,景灵勇,傅国美.宁波市第六医院.下颈椎经关节螺钉的应用解剖学及其钉棒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Z].项目立项编号:2006C100061.鉴定单位:江东区科技局.鉴定日期:2007-12-21

[25]苗韶华,戴燕雪,王海峰,王秋芳,邹朝晖.菏泽市立医院.颈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用于颈椎后路手术的可行性研究[Z].项目立项编号.鉴定单位.鉴定日期:

[26]房佐忠.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邻近上位关节突关节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观察[D].导师:李康华.中南大学,2007.

[27]陈雷.颈椎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对下位关节突关节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观察[D].导师:李康华.中南大学,2007.

[28]刘宗良,黄素群,刘爽,李兴国.颈神经后支的应用解剖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02):112-114+95.

[29]刘观燚,徐荣明,马维虎,阮永平.下颈椎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学测量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关系[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02):140-144.

[30]赵洪艳.小鼠颈椎稳定性异常与老年性痴呆关系的研究[D].导师:赵丽娟.吉林大学,2006.

[31]王来旭,王树锋,王晓芳,王学文,周忠水,冯楠,王政.椎管内修复臂丛损伤的显微解剖[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05):375-376.

[32].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广州军区联勤部.颈部推拿手法的临床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Z].项目立项编号.鉴定单位.鉴定日期:

[33]王来旭,周忠水,李梅,张学娥,邹惠玲,许建勇,王晓芳,崔振楠.滨州市中心医院.椎管内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应用解剖学研究[Z].项目立项编号.鉴定单位.鉴定日期:2005-12-16

[34]吴丽如,李瑞锡,王劼,李震,刘才栋,顾红玉,彭裕文.大鼠颈脊神经节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元分支至颈椎关节突关节囊和前肢[J].解剖学报,2005,(04):361-366.

[35]王来旭.椎管内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导师:黄朝梁.重庆医科大学,2004.

[36]刘景堂.颈椎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D].导师:唐天驷.苏州大学,2004.

[37]方有生,彭裕文,王劼,陈德松.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颈项部牵涉痛机制探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1,(04):357-358.

[38]曹正霖.人工寰齿关节研制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D].导师:钟世镇;刘景发.第一军医大学,2001.

[39]王金武,陈德松,王,方有生,顾玉东.颈神经后支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1,(02):104-107.

[40]王金武,陈德松,方有生,顾玉东.颈神经后支综合征——解剖与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01):4-7.

[41]王金武,陈德松,方有生,顾玉东.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07):30-3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行为理论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我国学校德育研究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