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区社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2022-10-13

边区社会教育参考文献

[1]王哲文,栗洪武.陕甘宁边区识字组的历史发展及经验启示[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2,(04):93-98.

[2]马文珠,栗洪武.“男女平等”的中国实践路径——以陕甘宁边区乡村妇女教育为中心的考察[J].教育学报,2022,(01):196-208.

[3]刘畅.辛安亭与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教材编写[J].吕梁学院学报,2021,(04):56-60.

[4]孙燕子.抗战时期陇东分区社会教育研究[D].导师:李志松.西北大学,2021.

[5]闫小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小学劳动教育研究[D].导师:孙发利.延安大学,2021.

[6]王哲文.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组织教学方式研究[D].导师:栗洪武.陕西师范大学,2021.

[7]孔凡铸.延安《解放日报》教育新闻报道研究[D].导师:李文.陕西师范大学,2021.

[8]曹大伟.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陕甘宁边区文教形象的呈现[J].新闻研究导刊,2020,(20):27-28.

[9]胡小京,钟之华.全面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文化启蒙——以乡村妇女社会教育为例[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4):1-7.

[10]张文欢.陕甘宁边区图书馆事业述略——基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的考察[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62-66.

[11]郭蕾蕾.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研究综述[J].长江丛刊,2020,(18):151-152+154.

[12]贾中福.抗战时期冀鲁豫边区社会教育的政治动员功能论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1-6.

[13]李慧英.从《晋绥日报》看陶行知小先生制在晋绥边区的传播[J].吕梁学院学报,2020,(03):61-64.

[14]冯倩.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俱乐部研究[D].导师:谭虎娃.延安大学,2020.

[15]张赟.身体视域下陕甘宁边区不良风俗的教育改造研究[D].导师:栗洪武.陕西师范大学,2020.

[16]孔淑慧.延安时期群众社会教育经验及启示探析[J].长江丛刊,2020,(15):152+154.

[17]罗菊芳,栗洪武.陕甘宁边区因地制宜办冬学的经验及其历史意义[J].教育史研究,2019,(04):97-106.

[18]孙晓芸,栗洪武.陕甘宁边区改造“二流子”的教育经验及启示[J].当代教师教育,2019,(02):25-33.

[19]马璐.延安时期绥德分区文教工作研究(1940-1945)[D].导师:王峰.延安大学,2019.

[20]詹家英.陕甘宁边区法制宣传教育研究[D].导师:陈始发.江西财经大学,2019.

边区社会教育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孙晓芸.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中改造“二流子”研究[D].导师:栗洪武.陕西师范大学,2019.

[22]王杰.《新中华报》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D].导师:柴观珍.天津商业大学,2019.

[23]罗菊芳.陕甘宁边区冬学教育研究[D].导师:栗洪武.陕西师范大学,2019.

[24]岳谦厚,乔傲龙.全面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冬学运动与群众办报实践——以《抗战日报》为中心的考察[J].党的文献,2019,(01):81-89.

[25]雷冬艳.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民众动员研究[D].导师:张春和;吴仁明.成都理工大学,2018.

[26]李馨.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夜校研究[D].导师:赵红.延安大学,2018.

[27]王晓鹏.陕甘宁边区社会美育实践研究(1937-1945)[D].导师:吴雪玲.曲阜师范大学,2018.

[28]史婕.论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运动[J].改革与开放,2017,(12):54+56.

[29]辛萌.山西革命根据地社会教育研究[D].导师:岳谦厚.山西大学,2017.

[30]贾莉.抗战时期晋绥边区劳动英雄运动研究[D].导师:张小兵.延安大学,2017.

[31]张晓曦.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139-143.

[32]李亚娟.延安时期法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55-59.

[33]刘建民.从瑞金到延安:政治动员与社会变革中的社会教育述评[J].广西社会科学,2016,(11):135-138.

[34]赵欣宇.社会教育在陕甘宁边区社会治理中的贡献和作用[J].党史文苑,2016,(22):25-26.

[35]王玉珏.群众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考察——以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为起点[J].安康学院学报,2016,(05):91-95.

[36]王玉珏.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妇女解放[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76-80.

[37]王进,张雨新.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卫生冬学[J].兰台世界,2016,(12):156-158.

[38]陈梦,汪洸.抗日根据地的民众政治社会化——以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运动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02):129-133.

[39]王玉萍,宋炜.延安时期群众路线在社会教育中的创造性运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2):91-95.

[40]张雨新.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妇女的社会教育——以冬学为例[J].农业考古,2016,(01):71-77.

边区社会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王玉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性质及地位新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01):130-134.

[42]肖爱云.文艺·大众·政治:大众化框架下的艺术与政治[J].艺术科技,2015,(11):7-8.

[43]张雨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冬学[J].兰台世界,2015,(19):35-36.

[44]赵宇鹏.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社会教育[D].导师:王李金.山西大学,2015.

[45]赵玮.陕甘宁边区民众教育馆研究[D].导师:贾钢涛.陕西科技大学,2015.

[46]张晋.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冬学运动研究[D].导师:武艳敏.郑州大学,2015.

[47]秦龙.陕甘宁边区抗战文化运动研究[D].导师:董振平.山东师范大学,2015.

[48]王玉珏.群众教育的需要和自愿原则——基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考察[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6-11.

[49]肖守库,郎琦.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的社会教育及其历史地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2):22-28.

[50]赵宇鹏.晋察冀边区的社会教育与民众劳动观念的重塑——以晋东北部分县市为中心[J].黑龙江史志,2015,(05):329-331.

[51]王玉萍,王静.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政策价值分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6):98-103.

[52]李自强,康志梅.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对教育改革的启示[J].读书文摘,2014,(20):75-76.

[53]王玉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研究[D].导师:苏志宏.西南交通大学,2014.

[54]尚子翔.陕甘宁边区的“新式”社会教育[J].教育评论,2013,(04):141-143.

[55]张王勇.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J].教育评论,2013,(03):153-155.

[56]白小勇.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研究[D].导师:杨伟宏.延安大学,2013.

[57]徐鹏.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运动研究[D].导师:王晓荣.陕西师范大学,2013.

[58]王飞.陇东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教育[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22-24.

[59]张王勇.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对当前农村成人教育的启示[J].成人教育,2013,(03):107-109.

[60]李志明.浅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女子教育[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91-93.

[61]雷小倩.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的宣传教育[J].重庆社会科学,2012,(07):105-110.

[62]邓小林,范曾丽.略论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形式中的社会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之路径[J].社科纵横,2012,(05):162-165.

[63]李亦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研究[D].导师:柴观珍.天津商业大学,2012.

[64]孙景珊.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政治社会化的路径分析[J].社科纵横,2011,(10):131-134.

[65]白鹤.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及其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43-45+116.

[66]李祥兴,程晓敏.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于社会教育的考察[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04):127-131.

[67]白鹤.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及启示[J].学理论,2011,(19):32-34.

[68]张鹏飞,陈遇春.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基本经验和当代价值——基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视角[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6):47-48.

[69]殷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女子教育研究[D].导师:张小兵.延安大学,2011.

[70]程晓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中的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41-144.

[71]李祥兴,程晓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与政治社会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33-135.

[72]李祥兴,程晓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82-85.

[73]李祥兴,程晓敏.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榆林学院学报,2011,(01):1-3+27.

[74]庞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0,(24):172.

[75]李志松.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事业的发展[J].教育评论,2010,(05):150-153.

[76]谢飞.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298-300.

[77]谢飞.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研究[D].导师:张克非.兰州大学,2010.

[78]刘庆礼.略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J].传承,2010,(03):31-33.

[79]赵燕.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及其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启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55-56.

[80]张王勇,李少博,秦立霞.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J].当代教师教育,2009,(02):31-35.

[81]贾钢涛.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J].长白学刊,2009,(02):128-130.

[82]贾钢涛.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02-106.

[83]张孝芳.抗战时期中共群众动员的组织机制分析——以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运动为例[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05):67-72.

[84]张孝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J].山东社会科学,2008,(08):137-140.

[85]张道东.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研究[D].导师:袁国友.云南师范大学,2008.

[86]李会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研究[D].导师:李松林.首都师范大学,2008.

[87]吴季令,马云.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及对当代西部教育的启示[J].唐都学刊,2008,(03):64-66.

[88]张王勇.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研究[D].导师:栗洪武.陕西师范大学,2007.

[89]黄正林.社会教育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J].中共党史研究,2006,(02):47-55+65.

[90]黄正林.社会教育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415-437.

[91]张孝芳.陕甘宁边区的民间启蒙和政治动员——由《日用杂字》说开去[J].晋阳学刊,2005,(04):84-88.

[92]张孝芳.陕甘宁边区的民间启蒙和政治动员——由《日用杂字》说开去[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03):64-71.

[93]黄正林.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几个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50-55.

[94]窦向军.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62-65.

[95]柳士彬

,孙龙存.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社会教育及对西部大开发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2,(01):77-78.

[96]任印录.晋察冀边区教育发展述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03):52-56.

[97]邓红.论晋察冀边区的社会教育[J].抗日战争研究,1999,(02):107-118.

[98]王鹏,罗嗣炬.从政治社会化角度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5,(03):13-17+12.

[99]程斯辉.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扫盲工作——为国际扫盲年而作[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6):104-108.

[100]张秦英

,刘汉华.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特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03):33-3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学课程整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池塘藻相影响养殖水产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