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伦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2022-09-02

人本主义伦理学参考文献

[1]汪璐.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探析[J].劳动哲学研究,2022,(01):252-259.

[2]李晶.时代变局下美好生活观的价值选择及超越——弗洛姆生活哲学的价值向度及其当代启示[J].国外理论动态,2022,(02):157-164.

[3]朱韬.当代西方关爱伦理思想研究[D].导师:江畅.湖北大学,2021.

[4]赵悦.维贝克“非人本主义技术伦理学”及其价值[J].西部学刊,2021,(17):41-43.

[5]王香舒.居友道德无义务无制裁观研究[D].导师:杨秀菊.太原科技大学,2021.

[6]王中江.杨朱的“人本主义”伦理学[J].道德与文明,2021,(02):62-74.

[7]毛佳佳.深度心理学视角下人本主义伦理思想述评[J].教育评论,2020,(11):62-67.

[8]张媛媛.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影响的伦理反思[D].导师:王前.大连理工大学,2020.

[9]张彤彤.维贝克的非人本主义技术伦理学思想研究[D].导师:王姝彦.山西大学,2020.

[10]陈炜.柳田谦十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形成研究[D].导师:叶凌.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20.

[11]公冶健哲.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中的彼得一世形象探析——以《反基督:彼得和阿列克塞》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0,(01):60-66.

[12]张彤彤.维贝克的非人本主义技术伦理学思想探析[J].学理论,2020,(02):53-54.

[13]张如珍.价值澄清法在初中生异性交往问题上的运用[J].中国德育,2019,(15):70-72.

[14]李嘉伟.技术物:何以是道德行动者[D].导师:王金柱.内蒙古大学,2019.

[15]何杰.“人本主义工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导师:张卫.华中师范大学,2018.

[16]王绍源,任晓明.从机器(人)伦理学视角看“物伦理学”的核心问题[J].伦理学研究,2018,(02):71-75.

[17].张康之教授介绍[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343.

[18]苗春荣.席勒实用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研究[D].导师:丁立群.黑龙江大学,2017.

[19]刘铮.技术物是道德行动者吗?——维贝克“技术道德化”思想及其内在困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221-226.

[20]刘福森.西方的“生态伦理观”与“形而上学困境”[J].哲学研究,2017,(01):101-107.

人本主义伦理学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石小娇.马尔库塞对新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贡献[J].道德与文明,2016,(06):112-119.

[22]苗春荣.费迪南德·席勒哲学的人本主义维度[J].学术探索,2016,(09):13-17.

[23]武晓霞.论弗洛姆人的需要理论[D].导师:王万民.四川师范大学,2016.

[24]胡渊.詹姆士的人本主义哲学研究[D].导师:向玉乔.湖南师范大学,2016.

[25]罗月婵,邹新树.性别关系二重性的伦理审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妇女观刍探[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113-116.

[26]丁姗,刘培慧,彭杰敏,刘佳妹,朱姝,李东,于童.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的效果评价及医学伦理学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06):962-965.

[27]杨涯人,邹效维.“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重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3):36-45+107.

[28]余京华.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何以被遮蔽及其当代观照[J].江淮论坛,2015,(05):92-97.

[29]遇时,尹梅,邰升,岳玺中,王彧.人本主义疗法:伦理精神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实现[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04):581-584.

[30]贾碧鑫.探讨关于弗洛姆的人本主义[J].赤子(上中旬),2015,(16):336.

[31]涂可国.康德义务伦理学与当代中国道德文化重建[J].理论学刊,2015,(08):71-78.

[32]顾世春.技术语境下的道德主体研究:从ANT的视角[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367-370.

[33]陈爱华.现代人生存的二律背反样态及其超越[J].江海学刊,2015,(02):40-46+238.

[34]李宪广.反面角色的内质塑造与人本主义伦理学[J].电影文学,2014,(22):17-18.

[35]李幼蒸.仁学是中华文明第一信仰体系[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1-16.

[36]潘峻岭.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伦理观的批判[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4,(02):46-51.

[37]张韵琪.爱德华·封·哈特曼《道德意识现象学》的意识架构解读[J].商,2014,(16):186.

[38]王绍源.物道德:一种后人本主义的技术伦理学——评维贝克的《技术道德化:物道德的理解和设计》[J].哲学分析,2014,(01):190-196.

[39]高智艳.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评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4,(02):85-86.

[40]万君.美国清教主义文学中的“荒原”及其生态伦理价值[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1):55-57.

人本主义伦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杨兆锭.阿兰的人本主义思想评介[J].哲学动态,2013,(09):54-59.

[42]李幼蒸.王阳明和胡塞尔的心学还原论——“重读王阳明”和“重读胡塞尔”[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9-24.

[43]李幼蒸.仁学人本主义伦理学与人文科学的符号学方向——论南京“世界符号学大会”的意义[J].江海学刊,2013,(01):23-30.

[44]谢新.论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关系[D].导师:陈一壮.中南大学,2012.

[45]赵林霞.人本主义课程观及其现代教育价值探究[D].导师:任桂平.山西大学,2012.

[46]陈爱华.论弗洛姆批判资本主义的伦理维度——弗洛姆《健全的社会》解读[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03):37-43.

[47]李慧子,李幼蒸.仁学解释学:孔孟思想的符号学诠释——李幼蒸先生访谈录[J].当代儒学,2012,(01):231-249.

[48]邹娜.人本主义维度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议[J].文学界(理论版),2012,(03):284+286.

[49]杨浩强.人本主义与关怀学派的课程观之比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1):97-100.

[50]宋广文.人本主义的教育心理学[J].教师博览,2012,(01):50-53.

[51]吕晓颖,尹梅.“临床路径”服务模式对于推进合理用药的伦理价值[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11):77-78.

[52]符海平.论费尔巴哈幸福观与宗教批判的内在关联[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22-26.

[53]贾旭.论阿马蒂亚·森人本主义视角下的理性、自由与发展[D].导师:黄云明.河北大学,2011.

[54]艾利斯·阿尔特拉,王延伟.人格性与动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1):18-31.

[55]邵建芝.试论诺丁斯关心理论的思想渊源[J].科技信息,2010,(34):566.

[56]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导师:田文军.武汉大学,2010.

[57]王雨辰.论弗洛姆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批判[J].理论月刊,2010,(09):5-11+189+1.

[58]张志斌.寓生命教育于护理伦理教学中[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243.

[59]郁乐.论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环境伦理学意蕴[J].前沿,2010,(09):153-155.

[60]盛庆琜.论人本化与效用主义[J].天府新论,2010,(02):26-29.

[61]晏玉荣,万站勋.弗罗姆的潜意识理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3):62-63.

[62]吕朝龑.简析弗罗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3):16-18+25.

[63]熊伶俐.弗莱彻境遇伦理学初探[D].导师:聂文军.湖南师范大学,2009.

[64]曲蓉.人格塑造的道德合理性——弗洛姆生产性人格评述[J].道德与文明,2009,(02):61-65.

[65]杨立蛟,杨爱东.从分歧走向共识——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比较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03):16-19.

[66]晏玉荣.弗洛姆价值判断理论述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126-128.

[67]李杨.人性能达的境界——马斯洛自我实现思想探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04):42-45.

[68]邓寒梅.毕淑敏小说的疾病叙事伦理分析[J].名作欣赏,2007,(22):80-83.

[69]姜迎春.断裂与延续:论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中的道德因素及其价值[J].江海学刊,2007,(04):35-40.

[70]杨英姿.伦理的生态向度[D].导师:陈根法.复旦大学,2007.

[71]杨丽娟.浅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伦理学的非理性主义倾向[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08):10-13.

[72]李芬.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07):11-14.

[73]董世峰.现象理论:本质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困境与出路[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3):104-107.

[74]叶晓璐.从“社会性格”和“社会无意识”看弗洛姆对人的自我异化的批判——人本主义伦理学的意义[J].兰州学刊,2005,(06):81-83.

[75]曹永福,杨同卫,王云岭.“临床路径”服务模式的医学伦理学价值[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05):60-61.

[76]李颖川.弗罗姆“人本主义伦理学”理论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5):172-173.

[77]吴丽君.马斯洛人性理论初探[D].导师:贾贵生.内蒙古大学,2005.

[78]张和平.略析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2):10-16.

[79]张璐.从人性的异化到复归——有感于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08):38-39.

[80]王雨辰.试论弗洛姆的规范人本主义伦理学[J].伦理学研究,2004,(04):50-55.

[81]高中华.析可持续发展的人本主义与生态伦理的自然主义的辩证关系[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2):18-22.

[82]邓春莲.在爱中存在——论弗罗姆总体人的主体性解放道路[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01):77-80.

[83]陈树林.对人本主义哲学的反思[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51-53.

[84]张磊.人性·异化·爱[D].导师:巴发中.中共中央党校,2003.

[85]刘翠.人的生存本体论结构[D].导师:衣俊卿.黑龙江大学,2003.

[86]肖群忠.伦理学的对象与性质新探[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57-62.

[87]张劲俊.论毛泽东的道德哲学思想(1937-1949)[J].六安师专学报,2000,(04):9-11.

[88]刘耳.西方当代环境哲学概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2):11-14.

[89]屈志勤,苏海琼.人本主义与生命伦理学[J].医学与哲学,2000,(12):39-42.

[90]王晓霞.斯金纳《沃尔登第二》中的心理伦理学思想解析[J].道德与文明,1999,(01):34-36.

[91]殷晓蓉.人性、道德与现代人的困境——弗洛姆人本主义伦理学评析[J].学术月刊,1994,(08):20-26.

[92]程文超.模糊思维:东方智慧之光(下篇)[J].中国文化研究,1994,(01):56-61+4.

[93]万俊人.当代西方伦理学的主题嬗变与传统回归[J].学术月刊,1993,(09):39-51+32.

[94]欧阳谦.弗洛姆的人本主义哲学述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04):45-51.

[95]梁金泉.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4):128-134.

[96]安布罗斯·Y.C.金

,张海燕.儒家学说中的个人与群体:从关系出发的观点[J].国外社会科学,1990,(05):48-52.

[97]张伟.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观探析[J].现代哲学,1989,(03):61-63.

[98]万俊人.科学·逻辑·道德——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纵观[J].哲学动态,1989,(07):47-52.

[99]张燕.弗洛姆人本主义伦理学述评[J].学术月刊,1986,(07):30-35.

[100]金天钟.略论费尔巴哈的道德观[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2):32-3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生小学教育核心素养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学校图书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